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蛋白偶联受体120调控NLRP3炎症小体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探究
1
作者 阳丽 吴湘 +3 位作者 李昂 吴菲 何薇薇 张珂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45只野生型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UG-89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TUG-891...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45只野生型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UG-89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TUG-891组皮下植入35 d睾酮(T)连续释放药丸诱导PCOS模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药丸。TUG-891组小鼠在植入T 21 d后每天腹腔注射TUG-891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液。实验结束时(第35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液样本和卵巢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卵巢组织中GPR120、NLRP3蛋白表达,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卵巢纤维化,免疫印迹分析检测组织中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炎症因子NLRP3、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从雌性小鼠中分离卵巢颗粒细胞(GCs),原代GCs接种在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溶液的DMEM-F12中培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UG-891组、T组和T+TUG-891组。分别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GCs活力和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UG-891组小鼠的体质量、卵巢重量、卵巢系数和排卵前卵泡数显著增加(P<0.05),以及性激素T、雌二醇(E 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闭锁卵泡数量显著降低(P<0.05)。TUG-891组卵巢组织中天狼星红染色和α-SMA、MMP2、TGF-β1的相对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UG-891组卵巢组织中GRP120表达显著增加(P<0.05)、NLRP3表达显著减弱(P<0.05)。体外实验中,与T组比较,T+TUG-891组GCs增殖明显增加(P<0.05),以及GCs凋亡和GCs中NLRP3、TLR4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GPR120激动剂TUG-891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的产生,减轻高雄激素血症诱导的PCOS小鼠慢性轻度炎症,进而保护小鼠的卵巢和卵泡的生长发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120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多囊卵巢综合征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GPR126/ADGRG6的结构与功能
2
作者 吴婷婷 贾思齐 +5 位作者 曹树珠 朱德馨 唐国超 孙志华 邓兴梅 张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GPR126也称ADGRG6,是研究较为深入的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成员之一。最初,GPR126被认为是一种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受体,主要在肌肉和骨骼系统中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GPR126在哺乳动... GPR126也称ADGRG6,是研究较为深入的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成员之一。最初,GPR126被认为是一种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受体,主要在肌肉和骨骼系统中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GPR126在哺乳动物多个组织和器官中表达,并参与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过程。GPR126具有典型的aGPCRs的七次跨膜螺旋结构,可介导跨膜信号转导,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多种细胞过程。近年来,GPR126新配体的发现为探索其生理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然而,目前GPR126在各类疾病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仍待进一步研究。该文重点描述GPR126的结构、物种间差异性与保守性、信号转导及其生物学功能,为未来GPR126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类g蛋白受体 结构与功能 gpr126/ADgRg6 物种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上调促进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亚萍 王礼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表达上调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GPR37基因的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在U251细胞上调表达GPR3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37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PR37、磷酸化的蛋白激...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表达上调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GPR37基因的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在U251细胞上调表达GPR3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37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PR37、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Ser473)]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U251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GPR37组细胞的GPR37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上调细胞的GPR37水平后,明显增加U251细胞的增殖、G1/G0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升高,并增加p-AKT(Ser473)蛋白水平。结论上调U251细胞的GPR37水平可加速U251细胞周期进程、活化AKT途径并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37(gpr37) 胶质瘤 U25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调控神经系统和卵泡发育的关键因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宝乐 高殿帅 徐银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8-586,共9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Gpr3)是一种新发现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它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调节脊椎动物神...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Gpr3)是一种新发现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它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调节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及卵泡的发育过程。作为潜在的治疗多种神经疾病和卵巢早衰的药物靶标,Gpr3的生理功能及作用的分子机制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主要就Gpr3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及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gpr3 神经系统 卵泡发育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鸡G蛋白偶联受体139基因的结构、序列及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思邈 黄龙 +2 位作者 莫春横 李娟 王亚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9-874,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139(GPR139)是一种孤儿受体。在脊椎动物中,针对其结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家鸡大脑c 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得到家鸡GPR139(c GPR139)基因。结果显示:家鸡GPR139基因c DNA由2个外显子组成;ORF... G蛋白偶联受体139(GPR139)是一种孤儿受体。在脊椎动物中,针对其结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家鸡大脑c 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得到家鸡GPR139(c GPR139)基因。结果显示:家鸡GPR139基因c DNA由2个外显子组成;ORF区域长1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在其第三跨膜区末端包含D-R-Y基序,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视紫红质亚家族。将家鸡GPR139前体蛋白与人、大鼠、小鼠GPR139前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别具有91.78%、89.17%、89.17%的相似度。采用RT-PCR方法,本研究也检测了家鸡GPR139的组织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家鸡GPR139基因在大脑、中脑、小脑、后脑、下丘脑及垂体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卵巢、精巢、肺、肾脏、肌肉组织中,GPR139基因仅有微弱表达。这些结果首次揭示了GPR139基因在非哺乳动物(家鸡)中的结构特征和组织表达特点,为探究其在家鸡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一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鸡 gpr139 g蛋白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6
作者 张晗 罗清琼 +1 位作者 朱丽萍 陈福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3,GRK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RK3在正常口腔组织及OSC... 目的:探讨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3,GRK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RK3在正常口腔组织及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RNA干扰技术敲降GRK3在OSCC细胞WSU-HN6和CAL27中的表达,用qPCR法验证干扰效率后,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敲降GRK3对O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对OSC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法检测对OSCC细胞周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MMP)相关分子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WB法检测EMT及MMP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OSCC组织中GRK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组织(P<0.01)。转染si-GRK3后,OSCC细胞中GRK3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70%以上。敲降GRK3可显著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对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敲降GRK3表达后,OSCC细胞的G0/G1期比例显著增高(t=5.799,P<0.0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yclin D3、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s 2,CDK2)和CDK4基因的m RNA表达降低(均P<0.05);EMT相关分子波形蛋白(Vimentin)、Zeb1和Slug表达降低,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均P<0.05);MMP3和MMP9表达降低(均P<0.05),MMP2和MMP7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GRK3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能力,并通过调控EMT和MMP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g蛋白受体激酶3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基质金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24在牙周炎中潜在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万芸 周洁 郭竹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88-1593,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介导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引起牙龈微循环恶化、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等病理改变。本文将总结GPR124的生物学特征并详细阐述GPR124与NLRP3、VEGF和PPARγ在牙周炎进程中的可能关系,为牙周炎或牙周炎伴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124 牙周炎 NLRP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po3/Lgr5促进N-钙黏蛋白表达参与小鼠肝损伤
8
作者 高岳 岳闻慧 +2 位作者 丁靖茹 李丽英 杨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2-480,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在损伤肝组织中,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ndin3,Rspo3)上调周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基因名Cdh2)表达,从而参与小鼠肝损伤。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在损伤肝组织中,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ndin3,Rspo3)上调周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基因名Cdh2)表达,从而参与小鼠肝损伤。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测定Rspo3,小鼠肝组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和Cdh2 mRNA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Ncad定位以及表达情况;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BMSC),采用靶向Lgr5的RNA干扰实验以确定Rspo3是否通过作用于Lgr5上调Ncad表达。结果在损伤小鼠肝组织中,Rspo3及其受体Lgr5显著上调;肝损伤时黏附连接蛋白Ncad表达上调,且与Rspo3及Lgr5表达量呈正相关;Ncad主要定位于损伤肝脏的周细胞;使用Rspo3处理小鼠原代BMSC能够上调Ncad表达,Lgr5 siRNA能使Ncad水平下降。结论在小鼠损伤肝组织中,Rspo3通过作用于受体Lgr5,上调周细胞中Ncad表达,从而影响小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N-钙黏蛋白 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受体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颖 陈艳 +4 位作者 熊显荣 泽让东科 柴志欣 吉文汇 兰道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87-3393,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5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0,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定位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及理解牦牛繁殖的特异性提供依据。通过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免疫荧光... 试验旨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5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0,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定位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及理解牦牛繁殖的特异性提供依据。通过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监测不同时间点(0~24 h)纺锤丝形态和核相的变化,确定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4个时期,包括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le,GV)、生发泡破裂期(germinal vesicle break down,GVBD)、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Ⅰ,MⅠ)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Ⅱ,MⅡ)的时间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动态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R50蛋白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的亚细胞动态定位情况。结果表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0 h时90%处于GV期,6 h时94%处于GVBD期,16 h时92%细胞处于MⅠ期,24 h时94%处于MⅡ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即有表达,并在GVBD、MⅠ、MⅡ期成熟过程中逐渐升高,在MⅡ期达到顶峰,且极显著高于GV与GVBD期(P<0.01)。GPR50蛋白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时集中在膜上表达,并随着成熟进程的发展在细胞质和细胞膜均大量表达,在MⅡ期高亮度弥散表达。以上结果表明,GPR50基因参与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50(gpr50) 牦牛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19活性位点预测及与吡唑并嘧啶类激动剂对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倩男 程雅迪 +2 位作者 钱艳椿 荣学滨 曹洪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119蛋白三维结构,经多种方法优化并用Profiles-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模型,计算分析得到5个可能的活性位点,分析其活性位点氨基酸组成情况,发现了潜在保守序列.构建并优化了吡唑并嘧啶类药物小分子,...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119蛋白三维结构,经多种方法优化并用Profiles-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模型,计算分析得到5个可能的活性位点,分析其活性位点氨基酸组成情况,发现了潜在保守序列.构建并优化了吡唑并嘧啶类药物小分子,其最低能量结构采用最陡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进行优化.将药物小分子逐一对接至蛋白的各个活性位点,得到二者相互作用模型.根据作用模型分析了此类药物小分子与活性位点之间的氢键、静电作用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gpr119 同源模建 活性位点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鸡G蛋白偶联受体85基因的结构、序列与组织表达分析
11
作者 宋亮 张剑南 +3 位作者 刘海坤 莫春横 李娟 王亚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1-278,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是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受体,是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重要受体分子,参与许多生理过程调节。它们中仍有很多至今尚未找到内源性配体,这类受体被称为孤儿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85(GPR85)是GPCR超家族中孤儿... 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是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受体,是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重要受体分子,参与许多生理过程调节。它们中仍有很多至今尚未找到内源性配体,这类受体被称为孤儿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85(GPR85)是GPCR超家族中孤儿型受体的一员。目前,在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针对GPR85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为模型,通过反转录PCR和RACE-PCR等方法从脑中克隆到GPR85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揭示其基因结构,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探究了该基因在家鸡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家鸡GPR85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由2个外显子组成,其编码区位于第2个外显子上,长为1 113 bp,可编码1个370个氨基酸的7次跨膜受体蛋白。家鸡GPR85与其他脊椎动物(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GPR85具有高度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93%)。qPCR分析发现,GPR85基因mRNA在家鸡全脑、垂体、肾上腺、精巢中有较高表达,而在所检测的其他外周组织中表达极低。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家鸡GPR85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特征,为后续探究GPR85基因在家鸡等非哺乳类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鸡 gpr85 g蛋白受体 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鸡G蛋白偶联受体78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图谱分析
12
作者 胡媛媛 莫春横 +1 位作者 王亚军 李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大类膜受体超家族,参与了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是一类重要信号分子受体。GPR78作为GPCR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孤儿型受体。目前,在脊椎动物中,针对该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家鸡为动物模型,通过R...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大类膜受体超家族,参与了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是一类重要信号分子受体。GPR78作为GPCR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孤儿型受体。目前,在脊椎动物中,针对该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家鸡为动物模型,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GPR78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探究了该基因在家鸡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家鸡GPR78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020 bp,含3个外显子,可编码1个长为339个氨基酸的7次跨膜受体;该基因在家鸡脑各功能区及垂体中高表达,而在其他外周组织中均不表达。本研究为后续探究GPR78基因在家鸡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鸡 g蛋白受体 gpr78 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Gpr3诱导猪颗粒细胞G_1阻滞及凋亡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宝乐 李晔 徐银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9-1006,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3(Gpr3)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视紫质家族成员.Gpr3通过激活Gs蛋白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维持卵泡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前期阻滞,但在卵泡颗粒细胞中的作用不清.为了明确Gpr3在猪卵泡颗粒细胞中的功能,构建了Gpr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 G蛋白偶联受体3(Gpr3)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视紫质家族成员.Gpr3通过激活Gs蛋白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维持卵泡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前期阻滞,但在卵泡颗粒细胞中的作用不清.为了明确Gpr3在猪卵泡颗粒细胞中的功能,构建了Gpr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过表达的方式激活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并利用MTT、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了过表达Gpr3对猪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Gpr3后,猪颗粒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下调,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减少,Cyclin B1和CDK1 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同时,显著增加了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在抑制Bcl-2表达的同时,促进了Bax的表达.结果表明:过表达Gpr3在猪颗粒细胞中具有抑增殖促凋亡的作用,丰富了其在调节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3(gpr3) 猪颗粒细胞 过表达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振兴 耿阳雪 +3 位作者 熊东升 王文丽 代盈盈 赵慧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9,共5页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大部分核团以及部分胶质细胞的胞膜,其中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室周核、弓状核、乳头体外侧核分布较多;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的GPR30相对表达量分别在间情期与发情前期以及发情前期与发情期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核团中GPR30相对表达量在发情各期相对稳定且无显著差异(P>0.05);下丘脑中GPR30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较高,整个发情周期呈先升后降趋势。发情前期和发情期下丘脑中GPR30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但与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下丘脑中GPR30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动物发情周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30(gpr30) 下丘脑 发情周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30下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冬梅 郭瑞霞 +2 位作者 刘泇希 葛新 乔玉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GPR30)下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和Ishikawa细胞中GPR30、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定位。以p GFP-V-RS(对照)和p...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GPR30)下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和Ishikawa细胞中GPR30、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定位。以p GFP-V-RS(对照)和p GFP-V-RS-GPR30(干扰)分别转染两种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两种细胞中GPR30、Akt及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接种上述4种转染细胞,共4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1HEC-1A和Ishikawa细胞中,GPR30、Akt和p-Akt蛋白阳性表达均呈棕黄色,定位于细胞质。2稳定转染p GFP-V-RS-GPR30的两种细胞株中GPR30和p-Akt的表达均下调(P<0.05)。3与接种转染p GFP-V-RS细胞的2组裸鼠相比,接种转染p GFP-V-RS-GPR30细胞的2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Akt表达降低。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中,GPR30下调可能抑制了PI3K/Akt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受体 g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 HEC-1A细胞 ISHIKAWA细胞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10配体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炎症的影响
16
作者 李春桃 左中夫 匙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10(GPR110)配体调节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部分:(1)随机将12只(24眼)C57BL/6J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4周...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10(GPR110)配体调节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部分:(1)随机将12只(24眼)C57BL/6J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4周(STZ 4周)组、STZ 8周组和STZ 12周组,每组各3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GPR110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以筛选最佳作用时间。(2)将32只(64眼)C57BL/6J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STZ 8周组、STZ+N-二十二碳六烯醇乙醇胺(SYN)组和STZ+SYN+干扰GPR110腺相关病毒(AAV-GPR110)组,每组各8只,分别做相应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视网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值。结果(1)STZ 4周组、STZ 8周组和STZ 12周组小鼠视网膜中GPR110主要表达在Müller细胞中,STZ 8周组小鼠视网膜GPR110荧光相对表达强度最高,因此选择STZ 8周组糖尿病小鼠进行后续实验。(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Z 8周组、STZ+SYN+AAV-GPR110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均减少,STZ+SYN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减少(均为P<0.05),其余3组小鼠视网膜GFAP阳性表达强度均增加,IL-6、IL-1β、TNF-α含量以及p-JAK2/JAK2、p-STAT3/STAT3值均增加(均为P<0.05)。与STZ 8周组相比,STZ+SYN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均增加,GFAP阳性表达强度降低,IL-6、IL-1β、TNF-α含量与p-JAK2/JAK2、p-STAT3/STAT3值均减少(均为P<0.05)。与STZ+SYN组相比,STZ+SYN+AAV-GPR110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均减少,GFAP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增加,IL-6、IL-1β、TNF-α含量与p-JAK2/JAK2、p-STAT3/STAT3值均增加(均为P<0.05)。结论GPR110配体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1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ÜLLER细胞 神经炎症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敲除RAW264.7细胞的GPR43基因抑制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功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方明 苏丛 +5 位作者 伍婷 陈昊然 张鹏飞 刘艳艳 兰燕虎 李家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基因的RAW264.7细胞系,探究GPR43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3对针对GPR43基因的小导向RNA(sgRNA),将sg... 目的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基因的RAW264.7细胞系,探究GPR43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3对针对GPR43基因的小导向RNA(sgRNA),将sgRNA插入pLenticrisprV2质粒中,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含有sgRNA的重组质粒pLenticrisprV2;将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单克隆细胞;将扩增的单克隆细胞提取基因组DNA,测序GPR43基因相关序列并与野生型GPR43基因进行比对,确认敲除成功的细胞株(GPR43^-/-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GPR43蛋白水平。肺炎克雷伯菌感染GPR43^-/-RAW264.7细胞,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菌感染后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敲除GPR43后,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结果挑选的单克隆细胞经Western blot验证GPR43蛋白不表达,并且DNA测序结果显示在sgRNA插入位置缺失34个碱基,证明成功敲除GPR43基因。GPR43^-/-RAW264.7细胞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细胞中的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GPR43^-/-RAW264.7细胞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能力降低。结论CRISPR/Cas9技术敲除GPR43基因,抑制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264.7细胞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 g蛋白受体43(gpr43) 肺炎克雷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GRHL3调控GPR108基因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鸣岳 刘源立 +3 位作者 涂珍珍 郭立钰 臧丹丹 周海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果蝇头状因子(grainyhead-like,GRHL)3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108(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08,GPR108)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各种癌症组织的肿瘤细胞中,GRHL3和GPR108的表达水平以及相互关系;运用...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果蝇头状因子(grainyhead-like,GRHL)3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108(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08,GPR108)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各种癌症组织的肿瘤细胞中,GRHL3和GPR108的表达水平以及相互关系;运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GRHL3和GPR108基因在人皮肤鳞癌细胞系(A-431)、人肝癌细胞系(Hep G2)以及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的表达;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有GPR108基因启动子和突变型GPR108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观察GRHL3对GPR108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分析GRHL3和GPR108启动子结合位点之间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各种组织的肿瘤细胞中,GRHL3的表达较低,而GPR108的表达较高。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GPR108基因启动子和突变型GPR108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GRHL3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GPR108的启动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将GPR108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删除突变后,GRHL3对GPR108基因启动子的负调控作用减弱;ChIP结果显示GRHL3能与GPR108启动子结合位点结合。结论转录因子GRHL3通过结合GPR108启动子上的保守序列5′-AACCGGTG-3′抑制GPR108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头状因子3 g蛋白受体108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蛋白GIT2通过与Smad3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
19
作者 何东方 陈慧 +3 位作者 詹轶群 王建 于淼 杨晓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0-667,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号传递等生物学过程.采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TGF-β1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mad3是GIT2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内、外源免疫共沉淀实验均证实,GIT2与Smad3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实验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GIT2增加Smad3的转录活性并增强TGF-β1诱导的Smad3的磷酸化.研究还发现,Git2-/-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Smad3磷酸化受到抑制,其骨形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低于Git2+/+小鼠.本研究表明,GIT2通过与Smad3的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并活化TGF-β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 转录因子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20激动剂TUG891对诱导分化的3T3-F442A细胞的脂肪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妍妍 梁向艳 +5 位作者 魏兰兰 李晓 谢荣 曹健 朱娟霞 赵玉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受体4/G蛋白偶联受体120(FFAR4/GPR120)激动剂TUG891对脂肪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3T3-F442A细胞在含100 m L/L胎牛血清(FBS)的完全DMEM培养基中培养至接触抑制2 d后,换至诱导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2 d;随...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受体4/G蛋白偶联受体120(FFAR4/GPR120)激动剂TUG891对脂肪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3T3-F442A细胞在含100 m L/L胎牛血清(FBS)的完全DMEM培养基中培养至接触抑制2 d后,换至诱导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2 d;随后,用含100 m L/L FBS、0. 24 IU/m L胰岛素的DMEM维持培养基培养2 d;最后,在含100 m L/L FBS的完全DMEM培养基培养6~8 d。当80%以上细胞出现脂滴沉积后,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0μmol/L FFAR4激动剂TUG891处理组。处理12 h后,应用反转录PCR检测3T3-F442A脂肪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2、IL-8、IL-10、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抵抗素(resistin)的mRNA水平。结果 3T3-F442A细胞经诱导后分化为脂肪细胞。与对照组相比,TUG891处理组3T3-F442A脂肪细胞的IL-1、IL-6、IL-12、TNF-α和MCP-1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IL-8、IL-10、IL-15和resistin的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激活FFAR4/GPR120抑制脂肪细胞的细胞因子IL-1、IL-6、IL-12、TNF-α和MCP-1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细胞因子 游离脂肪酸受体4/g蛋白受体120(FFAR4/gpr1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