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蛋白偶联受体120调控NLRP3炎症小体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探究
1
作者 阳丽 吴湘 +3 位作者 李昂 吴菲 何薇薇 张珂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45只野生型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UG-89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TUG-891...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45只野生型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UG-89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TUG-891组皮下植入35 d睾酮(T)连续释放药丸诱导PCOS模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药丸。TUG-891组小鼠在植入T 21 d后每天腹腔注射TUG-891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液。实验结束时(第35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液样本和卵巢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卵巢组织中GPR120、NLRP3蛋白表达,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卵巢纤维化,免疫印迹分析检测组织中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炎症因子NLRP3、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从雌性小鼠中分离卵巢颗粒细胞(GCs),原代GCs接种在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溶液的DMEM-F12中培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UG-891组、T组和T+TUG-891组。分别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GCs活力和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UG-891组小鼠的体质量、卵巢重量、卵巢系数和排卵前卵泡数显著增加(P<0.05),以及性激素T、雌二醇(E 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闭锁卵泡数量显著降低(P<0.05)。TUG-891组卵巢组织中天狼星红染色和α-SMA、MMP2、TGF-β1的相对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UG-891组卵巢组织中GRP120表达显著增加(P<0.05)、NLRP3表达显著减弱(P<0.05)。体外实验中,与T组比较,T+TUG-891组GCs增殖明显增加(P<0.05),以及GCs凋亡和GCs中NLRP3、TLR4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GPR120激动剂TUG-891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的产生,减轻高雄激素血症诱导的PCOS小鼠慢性轻度炎症,进而保护小鼠的卵巢和卵泡的生长发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120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多囊卵巢综合征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GPR126/ADGRG6的结构与功能
2
作者 吴婷婷 贾思齐 +5 位作者 曹树珠 朱德馨 唐国超 孙志华 邓兴梅 张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GPR126也称ADGRG6,是研究较为深入的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成员之一。最初,GPR126被认为是一种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受体,主要在肌肉和骨骼系统中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GPR126在哺乳动... GPR126也称ADGRG6,是研究较为深入的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成员之一。最初,GPR126被认为是一种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受体,主要在肌肉和骨骼系统中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GPR126在哺乳动物多个组织和器官中表达,并参与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过程。GPR126具有典型的aGPCRs的七次跨膜螺旋结构,可介导跨膜信号转导,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多种细胞过程。近年来,GPR126新配体的发现为探索其生理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然而,目前GPR126在各类疾病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仍待进一步研究。该文重点描述GPR126的结构、物种间差异性与保守性、信号转导及其生物学功能,为未来GPR126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类g蛋白受体 结构与功能 gpr126/ADgRg6 物种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受体GPR120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丹丹 俞秋霞 +1 位作者 张慧娟 姜晓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77-1479,1484,共4页
目的:研究在3T3-L1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关系。方法:诱导3T3-L1细胞分化,RT-PCR检测GRP120 mRNA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肪;采用siRNA技术下调3T3-L1细胞中GPR120的表达,软脂酸孵育3T3-L1细胞2... 目的:研究在3T3-L1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关系。方法:诱导3T3-L1细胞分化,RT-PCR检测GRP120 mRNA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肪;采用siRNA技术下调3T3-L1细胞中GPR120的表达,软脂酸孵育3T3-L1细胞24 h后,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T3-L1细胞中GLUT4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诱导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GPR120 mRNA表达升高(P<0.05),干扰GPR120表达导致3T3-L1细胞诱导产生的脂滴体积和数量明显减小。另外,干扰GPR120表达导致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GPR120影响了胰岛素信号通路中GLUT4表达水平,推测其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葡萄糖转运蛋白4 g蛋白受体120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上调促进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亚萍 王礼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表达上调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GPR37基因的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在U251细胞上调表达GPR3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37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PR37、磷酸化的蛋白激...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表达上调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GPR37基因的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在U251细胞上调表达GPR3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37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PR37、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Ser473)]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U251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GPR37组细胞的GPR37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上调细胞的GPR37水平后,明显增加U251细胞的增殖、G1/G0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升高,并增加p-AKT(Ser473)蛋白水平。结论上调U251细胞的GPR37水平可加速U251细胞周期进程、活化AKT途径并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37(gpr37) 胶质瘤 U25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调控神经系统和卵泡发育的关键因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宝乐 高殿帅 徐银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8-586,共9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Gpr3)是一种新发现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它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调节脊椎动物神...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Gpr3)是一种新发现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它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调节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及卵泡的发育过程。作为潜在的治疗多种神经疾病和卵巢早衰的药物靶标,Gpr3的生理功能及作用的分子机制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主要就Gpr3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及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gpr3 神经系统 卵泡发育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姚颖 陈艳 +4 位作者 熊显荣 泽让东科 柴志欣 吉文汇 兰道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87-3393,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5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0,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定位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及理解牦牛繁殖的特异性提供依据。通过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免疫荧光... 试验旨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5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0,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定位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及理解牦牛繁殖的特异性提供依据。通过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监测不同时间点(0~24 h)纺锤丝形态和核相的变化,确定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4个时期,包括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le,GV)、生发泡破裂期(germinal vesicle break down,GVBD)、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Ⅰ,MⅠ)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Ⅱ,MⅡ)的时间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动态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R50蛋白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的亚细胞动态定位情况。结果表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0 h时90%处于GV期,6 h时94%处于GVBD期,16 h时92%细胞处于MⅠ期,24 h时94%处于MⅡ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即有表达,并在GVBD、MⅠ、MⅡ期成熟过程中逐渐升高,在MⅡ期达到顶峰,且极显著高于GV与GVBD期(P<0.01)。GPR50蛋白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时集中在膜上表达,并随着成熟进程的发展在细胞质和细胞膜均大量表达,在MⅡ期高亮度弥散表达。以上结果表明,GPR50基因参与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50(gpr50) 牦牛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鸡G蛋白偶联受体139基因的结构、序列及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思邈 黄龙 +2 位作者 莫春横 李娟 王亚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9-874,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139(GPR139)是一种孤儿受体。在脊椎动物中,针对其结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家鸡大脑c 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得到家鸡GPR139(c GPR139)基因。结果显示:家鸡GPR139基因c DNA由2个外显子组成;ORF... G蛋白偶联受体139(GPR139)是一种孤儿受体。在脊椎动物中,针对其结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家鸡大脑c 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得到家鸡GPR139(c GPR139)基因。结果显示:家鸡GPR139基因c DNA由2个外显子组成;ORF区域长1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在其第三跨膜区末端包含D-R-Y基序,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视紫红质亚家族。将家鸡GPR139前体蛋白与人、大鼠、小鼠GPR139前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别具有91.78%、89.17%、89.17%的相似度。采用RT-PCR方法,本研究也检测了家鸡GPR139的组织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家鸡GPR139基因在大脑、中脑、小脑、后脑、下丘脑及垂体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卵巢、精巢、肺、肾脏、肌肉组织中,GPR139基因仅有微弱表达。这些结果首次揭示了GPR139基因在非哺乳动物(家鸡)中的结构特征和组织表达特点,为探究其在家鸡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一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鸡 gpr139 g蛋白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19活性位点预测及与吡唑并嘧啶类激动剂对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倩男 程雅迪 +2 位作者 钱艳椿 荣学滨 曹洪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119蛋白三维结构,经多种方法优化并用Profiles-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模型,计算分析得到5个可能的活性位点,分析其活性位点氨基酸组成情况,发现了潜在保守序列.构建并优化了吡唑并嘧啶类药物小分子,...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119蛋白三维结构,经多种方法优化并用Profiles-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模型,计算分析得到5个可能的活性位点,分析其活性位点氨基酸组成情况,发现了潜在保守序列.构建并优化了吡唑并嘧啶类药物小分子,其最低能量结构采用最陡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进行优化.将药物小分子逐一对接至蛋白的各个活性位点,得到二者相互作用模型.根据作用模型分析了此类药物小分子与活性位点之间的氢键、静电作用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gpr119 同源模建 活性位点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受体4(FFAR4/GPR120)调控巨噬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妍妍 梁向艳 +1 位作者 李晓 赵玉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5-570,共6页
游离脂肪酸受体4(FFAR4/GPR120)表达于巨噬细胞,调控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分泌,介导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抑炎效应。FFAR4可通过Gq/11蛋白激活磷脂酶C和胞质磷脂酶A2介导的信号分子途径,... 游离脂肪酸受体4(FFAR4/GPR120)表达于巨噬细胞,调控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分泌,介导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抑炎效应。FFAR4可通过Gq/11蛋白激活磷脂酶C和胞质磷脂酶A2介导的信号分子途径,或者通过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 2)调控炎症相关分子,改变核因子κB(NF-κB)等转录因子活性。巨噬细胞在机体分布广泛,FFAR4调节巨噬细胞状态,进而影响脂肪组织、肌肉组织、肝脏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参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骨质疏松、脂肪肝等疾病发生。目前对FFAR4激活在巨噬细胞的效应和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还处于认识的初期,许多问题仍待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受体4(FFAR4) g蛋白受体120(gpr120) 巨噬细胞 炎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鸡G蛋白偶联受体85基因的结构、序列与组织表达分析
10
作者 宋亮 张剑南 +3 位作者 刘海坤 莫春横 李娟 王亚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1-278,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是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受体,是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重要受体分子,参与许多生理过程调节。它们中仍有很多至今尚未找到内源性配体,这类受体被称为孤儿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85(GPR85)是GPCR超家族中孤儿... 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是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受体,是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重要受体分子,参与许多生理过程调节。它们中仍有很多至今尚未找到内源性配体,这类受体被称为孤儿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85(GPR85)是GPCR超家族中孤儿型受体的一员。目前,在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针对GPR85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为模型,通过反转录PCR和RACE-PCR等方法从脑中克隆到GPR85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揭示其基因结构,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探究了该基因在家鸡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家鸡GPR85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由2个外显子组成,其编码区位于第2个外显子上,长为1 113 bp,可编码1个370个氨基酸的7次跨膜受体蛋白。家鸡GPR85与其他脊椎动物(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GPR85具有高度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93%)。qPCR分析发现,GPR85基因mRNA在家鸡全脑、垂体、肾上腺、精巢中有较高表达,而在所检测的其他外周组织中表达极低。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家鸡GPR85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特征,为后续探究GPR85基因在家鸡等非哺乳类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鸡 gpr85 g蛋白受体 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鸡G蛋白偶联受体78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图谱分析
11
作者 胡媛媛 莫春横 +1 位作者 王亚军 李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大类膜受体超家族,参与了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是一类重要信号分子受体。GPR78作为GPCR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孤儿型受体。目前,在脊椎动物中,针对该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家鸡为动物模型,通过R...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大类膜受体超家族,参与了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是一类重要信号分子受体。GPR78作为GPCR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孤儿型受体。目前,在脊椎动物中,针对该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家鸡为动物模型,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GPR78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探究了该基因在家鸡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家鸡GPR78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020 bp,含3个外显子,可编码1个长为339个氨基酸的7次跨膜受体;该基因在家鸡脑各功能区及垂体中高表达,而在其他外周组织中均不表达。本研究为后续探究GPR78基因在家鸡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鸡 g蛋白受体 gpr78 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20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乃倩 荣青峰 +1 位作者 张鑫 张策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1-296,共6页
GPR120是长链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受体,具有影响食物选择、调节胃肠道肽类激素分泌、促进细胞增殖、调节脂肪细胞发育和分化、调节巨噬细胞迁移和分化及抑制破骨细胞发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GPR120功能缺陷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 GPR120是长链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受体,具有影响食物选择、调节胃肠道肽类激素分泌、促进细胞增殖、调节脂肪细胞发育和分化、调节巨噬细胞迁移和分化及抑制破骨细胞发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GPR120功能缺陷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异常密切相关。深入研究GPR120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有助于揭示肥胖、脂代谢紊乱及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发掘此类代谢性疾病的新型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gpr120 2型糖尿病 肥胖症 剪接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20激动剂TUG891对诱导分化的3T3-F442A细胞的脂肪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妍妍 梁向艳 +5 位作者 魏兰兰 李晓 谢荣 曹健 朱娟霞 赵玉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受体4/G蛋白偶联受体120(FFAR4/GPR120)激动剂TUG891对脂肪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3T3-F442A细胞在含100 m L/L胎牛血清(FBS)的完全DMEM培养基中培养至接触抑制2 d后,换至诱导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2 d;随...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受体4/G蛋白偶联受体120(FFAR4/GPR120)激动剂TUG891对脂肪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3T3-F442A细胞在含100 m L/L胎牛血清(FBS)的完全DMEM培养基中培养至接触抑制2 d后,换至诱导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2 d;随后,用含100 m L/L FBS、0. 24 IU/m L胰岛素的DMEM维持培养基培养2 d;最后,在含100 m L/L FBS的完全DMEM培养基培养6~8 d。当80%以上细胞出现脂滴沉积后,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0μmol/L FFAR4激动剂TUG891处理组。处理12 h后,应用反转录PCR检测3T3-F442A脂肪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2、IL-8、IL-10、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抵抗素(resistin)的mRNA水平。结果 3T3-F442A细胞经诱导后分化为脂肪细胞。与对照组相比,TUG891处理组3T3-F442A脂肪细胞的IL-1、IL-6、IL-12、TNF-α和MCP-1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IL-8、IL-10、IL-15和resistin的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激活FFAR4/GPR120抑制脂肪细胞的细胞因子IL-1、IL-6、IL-12、TNF-α和MCP-1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细胞因子 游离脂肪酸受体4/g蛋白受体120(FFAR4/gpr1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受体GPR14在大鼠心血管系统及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玲 袁文俊 +1 位作者 邱景伟 潘秀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观察尾加压素 (U )受体 GPR14在 SD大鼠心血管系统及脑内的表达。 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GPR14。 结果 :在心血管系统中 ,大鼠颈总动脉、胸主动脉、左心房及左心室均表达 GPR14m RNA,其中心室表... 目的 :观察尾加压素 (U )受体 GPR14在 SD大鼠心血管系统及脑内的表达。 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GPR14。 结果 :在心血管系统中 ,大鼠颈总动脉、胸主动脉、左心房及左心室均表达 GPR14m RNA,其中心室表达丰度最高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大鼠小脑、大脑皮质、下丘脑及海马均表达 GPR14m RNA,其中小脑表达丰度较高。结论 :U 受体 GPR14在大鼠心血管系统及脑组织中都有表达 ,提示 U 在心血管及中枢神经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尿紧张素类 小脑 聚合酶链反应 心血管系统 大鼠 尾加压素受体 gpr14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GPR48、CREB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强 孙鑫 +4 位作者 邓洋洋 姜坤 邢克欣 林庶茹 尚德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82-1784,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中GPR48和CREB的蛋白表达,探讨摘除卵巢致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并研究左归丸的作用机制。方法:摘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采用左归丸对实验大鼠治疗12周,以盖天力片作... 目的:通过研究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中GPR48和CREB的蛋白表达,探讨摘除卵巢致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并研究左归丸的作用机制。方法:摘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采用左归丸对实验大鼠治疗12周,以盖天力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组作为标准对照组,模型组作为空白对照,用ELISA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GPR48和CREB的蛋白表达。结果:ELISA方法检测表明:正常大鼠股骨中存在GPR48和CREB的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股骨中GPR48和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下降。左归丸组、盖天力组用药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较,左归丸组可显著上调股骨中GPR48和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正常大鼠股骨中存在GPR48和CREB的蛋白表达;2股骨中GPR48和CREB的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理之一;3左归丸能够上调GPR48和CREB的蛋白表达,表明左归丸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 骨质疏松症 g蛋白受体48(gpr48) CR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振兴 耿阳雪 +3 位作者 熊东升 王文丽 代盈盈 赵慧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9,共5页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大部分核团以及部分胶质细胞的胞膜,其中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室周核、弓状核、乳头体外侧核分布较多;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的GPR30相对表达量分别在间情期与发情前期以及发情前期与发情期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核团中GPR30相对表达量在发情各期相对稳定且无显著差异(P>0.05);下丘脑中GPR30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较高,整个发情周期呈先升后降趋势。发情前期和发情期下丘脑中GPR30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但与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下丘脑中GPR30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动物发情周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30(gpr30) 下丘脑 发情周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骨质疏松症大鼠GPR48、ATF4、BSP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尚德阳 郑洪新 +1 位作者 邓洋洋 孙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94-1896,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摘除卵巢致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中GPR48、ATF4、BSP的蛋白表达,探讨摘除卵巢致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并研究左归丸防治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摘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肾虚骨质疏松症模型,采用具有补肾作... 目的:通过研究摘除卵巢致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中GPR48、ATF4、BSP的蛋白表达,探讨摘除卵巢致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并研究左归丸防治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摘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肾虚骨质疏松症模型,采用具有补肾作用的左归丸对实验大鼠治疗12周,以盖天力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假手术组作为标准对照组,模型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GPR48、ATF4、BSP的蛋白表达。结果:ELISA方法检测表明:正常大鼠血清中存在GPR48、ATF4、BSP的蛋白表达。模空组大鼠血清中GPR48、ATF4、BSP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下降。左归丸组、盖天力组用药12周后,与模空组相比较,左归丸组可显著上调血清中GPR48、ATF4、BS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正常大鼠血清中存在GPR48、ATF4、BSP的蛋白表达;2血清中GPR48、ATF4、BSP的蛋白表达异常变化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理之一;3左归丸能够调控GPR48、ATF4、BSP的蛋白表达,表明左归丸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 骨质疏松症 g蛋白受体48(gpr48) 转录活化因子4(ATF4) 骨涎蛋白(B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Gpr3诱导猪颗粒细胞G_1阻滞及凋亡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宝乐 李晔 徐银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9-1006,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3(Gpr3)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视紫质家族成员.Gpr3通过激活Gs蛋白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维持卵泡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前期阻滞,但在卵泡颗粒细胞中的作用不清.为了明确Gpr3在猪卵泡颗粒细胞中的功能,构建了Gpr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 G蛋白偶联受体3(Gpr3)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视紫质家族成员.Gpr3通过激活Gs蛋白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维持卵泡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前期阻滞,但在卵泡颗粒细胞中的作用不清.为了明确Gpr3在猪卵泡颗粒细胞中的功能,构建了Gpr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过表达的方式激活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并利用MTT、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了过表达Gpr3对猪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Gpr3后,猪颗粒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下调,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减少,Cyclin B1和CDK1 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同时,显著增加了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在抑制Bcl-2表达的同时,促进了Bax的表达.结果表明:过表达Gpr3在猪颗粒细胞中具有抑增殖促凋亡的作用,丰富了其在调节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3(gpr3) 猪颗粒细胞 过表达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敲除RAW264.7细胞的GPR43基因抑制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方明 苏丛 +5 位作者 伍婷 陈昊然 张鹏飞 刘艳艳 兰燕虎 李家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基因的RAW264.7细胞系,探究GPR43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3对针对GPR43基因的小导向RNA(sgRNA),将sg... 目的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基因的RAW264.7细胞系,探究GPR43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3对针对GPR43基因的小导向RNA(sgRNA),将sgRNA插入pLenticrisprV2质粒中,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含有sgRNA的重组质粒pLenticrisprV2;将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单克隆细胞;将扩增的单克隆细胞提取基因组DNA,测序GPR43基因相关序列并与野生型GPR43基因进行比对,确认敲除成功的细胞株(GPR43^-/-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GPR43蛋白水平。肺炎克雷伯菌感染GPR43^-/-RAW264.7细胞,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菌感染后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敲除GPR43后,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结果挑选的单克隆细胞经Western blot验证GPR43蛋白不表达,并且DNA测序结果显示在sgRNA插入位置缺失34个碱基,证明成功敲除GPR43基因。GPR43^-/-RAW264.7细胞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细胞中的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GPR43^-/-RAW264.7细胞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能力降低。结论CRISPR/Cas9技术敲除GPR43基因,抑制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264.7细胞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 g蛋白受体43(gpr43) 肺炎克雷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羟基丁酸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黄云龙 朱玉峰 +3 位作者 石瑾 刘蓉 曾婷 韩良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4-1751,共8页
目的探究β-羟基丁酸(BHB)对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LLC细胞)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0 mmol/L(PBS)、5 mmol/L、10 mmol/L的BHB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LLC细胞,用CCK-8、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活性、增殖... 目的探究β-羟基丁酸(BHB)对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LLC细胞)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0 mmol/L(PBS)、5 mmol/L、10 mmol/L的BHB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LLC细胞,用CCK-8、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活性、增殖、迁移和侵袭。GEPIA在线分析GPR109A在正常和肺腺癌样本之间的表达差异。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剂量BHB处理对GPR109A表达的影响。敲低GPR109A后观察A549细胞和LLC细胞对BHB的反应,探究GPR109A是否参与介导BHB的抑癌作用。在裸鼠和Balb/c小鼠右腋皮下分别接种A549细胞、LLC细胞及相应系的GPR109A敲低细胞,给予BHB或等体积无菌水灌胃21 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BHB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A549细胞和LLC细胞的活性、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GEPIA在线分析发现GPR109A在肺腺癌病人中表达下调,且体外验证发现GPR109A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随BHB浓度升高而上升(P<0.05)。BHB对A549细胞和LLC细胞的抑制作用是由GPR109A部分介导,体内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BHB可通过介导GPR109A的表达来抑制裸鼠和balb/c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P<0.05)。结论BHB可部分介导GPR109A的表达来抑制肺腺癌细胞的恶性行为,并抑制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β-羟基丁酸 g蛋白受体 gpr109A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