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avenaceum)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玉琴 杨成德 +2 位作者 陈秀蓉 薛莉 苏建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3,共6页
对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多细胞,大小为(12.5~30)μm×(2.5~5)μm;小型分生孢子数量较多,无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4.70~12.94)μm× ... 对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多细胞,大小为(12.5~30)μm×(2.5~5)μm;小型分生孢子数量较多,无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4.70~12.94)μm× (1.76~2.35)μm; ITS序列分析表明,病原菌与Fusarium avenaceum (JN6317483)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到100%,结合形态特征鉴定该病原菌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该病原菌在5~4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0℃;供试的碳、氮源中,果糖和亮氨酸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而显著抑制菌丝生长的是氯醛糖和碳酸铵(P<0.05);不同类型培养基中,燕麦片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枯萎病 鉴定 培养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桐物种特异PGK3-TPS10-CYP726基因簇挖掘及其进化和表达特征
2
作者 王银行 高暝 +3 位作者 赵耘霄 汪阳东 李伟 陈益存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挖掘高质量物种特异基因簇,为深入分析物种性状和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数据联合分析,利用生物信息手段进行高质量基因簇预测与筛选,对目标基因簇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基因组结构...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挖掘高质量物种特异基因簇,为深入分析物种性状和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数据联合分析,利用生物信息手段进行高质量基因簇预测与筛选,对目标基因簇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基因组结构、系统进化和转录表达分析。【结果】(1)预测了千年桐高可信度PGK3-TPS10-CYP726基因簇,该基因簇中共包括13个酶编码基因,具体包括: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GAPCP3)、CHD4细胞色素P45071D(CYP71D55)、细胞色素P450726A(CYP726A)、萜类合酶10(TPS10)、磷酸甘油酸激酶3(PGK3)等。(2)PGK3-TPS10-CYP726基因簇具有良好的共表达和共通路特征,在千年桐基因组中展示了良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3)PGK3-TPS10-CYP726基因簇有约一半基因在双子叶植物中存在较高的保守性,但在单子叶植物中存在基因缺失的现象;PGK3基因一直保留于单双子叶植物和苔藓植物中,其序列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推测PGK3-TPS10-CYP726基因簇起源于早期基部类群,并在千年桐物种分化后形成。(4)千年桐物种特异PGK3-TPS10-CYP726基因簇在根部特异高表达,在枯萎病病原菌侵染后的早、中期的千年桐根木质部呈现持续显著高表达。【结论】首次鉴定了千年桐物种特异基因簇PGK3-TPS10-CYP726,并分析了其进化起源和表达特征,为解析千年桐抗枯萎病等特有性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桐 基因簇 物种特异 进化起源 细胞色素P450 磷酸甘油酸激酶3 抗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枯萎病菌Fusarium solani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小真 杨泽慧 +2 位作者 张清华 宋漳 陈全助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9-635,共7页
桉树枯萎病是桉树人工林中的重要枝干病害,一旦发生则对桉树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Fusarium solani是其主要病原之一。本试验通过RAPD标记技术,找到一条致病菌特异片段,对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出特异性引物F9/R9,进一步... 桉树枯萎病是桉树人工林中的重要枝干病害,一旦发生则对桉树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Fusarium solani是其主要病原之一。本试验通过RAPD标记技术,找到一条致病菌特异片段,对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出特异性引物F9/R9,进一步优化扩增条件,并检测其灵敏度。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F9/R9能从桉树枯萎病菌F.solani扩增出一条大小为200 bp左右的特异条带,而其它8种参试菌株和对照均无条带产生。该引物最低可以检测到4×10-7 ng·μL^-1的病原菌基因组DNA,也能检测到单个孢子的存在。同时可从发病桉树枝干和带菌土壤中特异性检测到枯萎病菌F.solani。因此,利用特异性引物F9/R9对桉树枯萎病菌F.solani快速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可用于该病害早期诊断及检疫,对指导林农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进而限制病害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枯萎病 fusarium SOLANI RAPD SCAR 特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木霉菌对黄瓜生长及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廉华 刘静依 +3 位作者 马光恕 姜海洋 窦靖玮 李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5,共10页
为了研究外源物质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利用生物炭和拟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配合施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 为了研究外源物质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利用生物炭和拟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配合施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和拟康氏木霉菌均可以改善黄瓜幼苗质量,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叶片保护酶活性,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10^(4)cfu·g^(-1)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粉剂+40 g·kg^(-1)生物炭+1×10^(6)cfu·g^(-1)拟康氏木霉菌剂(B1T3处理)应用效果最好。在黄瓜播种后30 d,B1T3处理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CK(1×10^(4)cfu·g^(-1)尖孢镰刀菌粉剂)提高137.44%、143.05%、139.84%、180.00%;黄瓜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75.67%、97.32%、71.95%、146.06%;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冠比、壮苗指数分别比CK提高86.30%、107.91%、162.50%、228.57%;黄瓜苗期枯萎病盆栽防治效果达到91.21%。研究表明生物炭和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促进了幼苗形态建成和物质积累,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木霉 黄瓜 枯萎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系列香蕉抗枯萎病品系在广西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初步比较
5
作者 黄英兰 周维 +5 位作者 陈家慧 沈平 黄素梅 吴启军 韦绍龙 陈衍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2,共5页
香蕉枯萎病普遍发生,严重威胁我国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抗病品种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途径。国内已有抗病品种由于广西气候原因,在广西种植表现不佳。为筛选适合广西种植推广的抗香蕉枯萎病品种(系),对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 香蕉枯萎病普遍发生,严重威胁我国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抗病品种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途径。国内已有抗病品种由于广西气候原因,在广西种植表现不佳。为筛选适合广西种植推广的抗香蕉枯萎病品种(系),对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T17、T19、T30、T35、T36等5个T系列抗枯萎病香蕉品系进行比较试验,调查测定其生物学特性、植物学性状、果穗性状及枯萎病发病率。结果表明,T系列抗枯萎病香蕉品系平均生育周期为380~412 d,由长到短依次为T30>T35>T36>T17>T19;T系列品系植株较为紧凑,T30、T35、T36的假茎高度、粗度和叶片长度均显著高于T17和T19,其中T30最高,平均高度269.9 cm,T19最矮。综合果穗、果指及产量性状表现,T36表现最优,果指长20.3 cm,果指宽12.4 cm,单株果指数151.2个,平均单穗质量21.5 kg;T系列香蕉品系的一代蕉和二代蕉均对香蕉枯萎病表现抗病,其中感病对照(桂蕉1号)平均发病率为21.92%,T17和T35两代发病率为0,抗病性最强。说明T系列抗枯萎病香蕉品系具有较大应用潜力,这为广西抗枯萎病香蕉育种奠定种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病品系 香蕉枯萎病 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防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作用
6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2 位作者 兰成忠 刘晓菲 杨秀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6期13-18,共6页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重要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是目前预防该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不同生防菌平板生长共培养法和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法,获得1组复合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NJ-1+木霉菌T05-49)。采用发酵液灌根法测定了复合生防菌(...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重要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是目前预防该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不同生防菌平板生长共培养法和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法,获得1组复合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NJ-1+木霉菌T05-49)。采用发酵液灌根法测定了复合生防菌(NJ-1+T05-49)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促生作用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NJ-1和木霉菌T05-49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78.92%、66.46%和52.46%。与解淀粉芽孢杆菌NJ-1和木霉菌T05-49发酵液相比,复合生防菌处理对病害的防效分别提高了18.75%和50.43%,株高和主根长度的增幅分别达9.22%、26.87%和8.58%、21.95%。复合生防菌处理21 d后,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9.10×10^(6)cfu·g^(−1)和20.83×10^(5)cfu·g^(−1),真菌数量仅为0.70×10^(3)cfu·g^(−1),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得到显著的增加。研究结果为复合生防菌(NJ-1+T05-49)在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上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复合生防菌 防治效果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效果初步研究
7
作者 赵新贝 倪云霞 +6 位作者 刘新涛 赵辉 何碧珀 闫文庆 申桐 王婧 刘红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种衣剂处理是防治由土壤、种子带菌引起的作物苗期枯萎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培养和盆栽试验评估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培养皿培养法筛选芝麻种衣剂可行,与盆栽试验相比,培养皿方法简单快速。盆栽... 种衣剂处理是防治由土壤、种子带菌引起的作物苗期枯萎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培养和盆栽试验评估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培养皿培养法筛选芝麻种衣剂可行,与盆栽试验相比,培养皿方法简单快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6种种衣剂中防治效果最好的为15%多·福FSC,其次为30 g/L苯醚甲环唑FSC和25%噻虫·咯·霜灵FSC。15%多·福FSC的防治效果在播种后15 d达97%,播种后45 d仍在50%以上。15%多·福FSC、30 g/L苯醚甲环唑FSC和25%噻虫·咯·霜灵FSC包衣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1.11、7.50 mL/kg和30 mL/kg。本研究为芝麻种衣剂的初筛提供了简单快速的方法,并筛选出3种防效良好的种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枯萎病 种衣剂 皿内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芽孢杆菌种子处理剂WS20的研制及对甘蓝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8
作者 梁玉婷 任兴平 +3 位作者 李惠霞 高有军 张海英 刘永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91,共10页
生防芽孢杆菌类微生物制剂能有效控制植物病害。本研究以具有生防潜力的萎缩芽孢杆菌ZY1825菌株发酵液为包衣种子处理剂活性成分,以甘蓝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为指示菌,采用单因素、正交、平板对峙试验和稀释平板计数法,明确了拮抗抑... 生防芽孢杆菌类微生物制剂能有效控制植物病害。本研究以具有生防潜力的萎缩芽孢杆菌ZY1825菌株发酵液为包衣种子处理剂活性成分,以甘蓝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为指示菌,采用单因素、正交、平板对峙试验和稀释平板计数法,明确了拮抗抑菌效果和生防菌活菌含量,通过对分散剂、成膜剂、稳定剂、防冻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了混合助剂最优配方为:木质素磺酸钠4.00%、羧甲基纤维素0.25%、膨润土1.00%、乙二醇0.50%、大红染料2.00%(均为质量分数)。生防芽孢杆菌种子处理剂WS20配方为:萎缩芽孢杆菌发酵液(9.28×109cfu/mL)与混合助剂体积比为2:1,成膜时间1.45 min,包衣均匀度93.06%,货架期可达150 d,热储和低温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微生物制剂的国家相关标准。采用WS20种子处理剂按药种质量比1:30包衣甘蓝种子,对甘蓝枯萎病的盆栽防效达64.94%。研究结果可为芽孢杆菌类生防种子处理剂制备和土传性病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剂 生防菌 萎缩芽孢杆菌 助剂筛选 甘蓝枯萎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草药植物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抑菌活性评价
9
作者 黄永丰 项丹丹 +2 位作者 江振兴 李春雨 胡位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植物资源。【方法】选取大黄、穿心莲等29种中草药,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草药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应用生长速率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 【目的】探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植物资源。【方法】选取大黄、穿心莲等29种中草药,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草药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应用生长速率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TR4)的抑制作用,使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不同极性溶剂对大黄的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悬滴法测定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观察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2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大黄、穿心莲、苦参、野菊花4种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佳,6 mg/mL大黄提取物的抑菌率为48.57%,对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6.68 mg/mL,抑制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4.60 mg/mL;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黄提取物对Foc TR4菌丝具有一定破坏作用,使菌丝产生大量分枝和黏连并造成菌丝生长不均匀等现象;大黄乙醇粗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个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Foc TR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佳,其浓度为10 mg/m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可达85.68%;大黄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Foc TR4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0.16 mg/mL。【结论】从29种中草药提取物中筛选出了抑菌效果较好的大黄提取物,并进一步明确其对香蕉枯萎病菌Foc TR4的主要有效抑菌成分在乙酸乙酯萃取组分中,可为研发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植物源新农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植物 提取物 分离组分 香蕉枯萎病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香蕉枯萎病菌菌株F2-14的鉴定及其抑菌机制初探
10
作者 尹明会 张天祥 +4 位作者 刘毅杰 臧小平 井涛 赵维峰 云天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0,共10页
香蕉枯萎病已严重威胁全球香蕉产业发展,生物防治是防控香蕉枯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筛选香蕉土壤中的拮抗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Foc TR4)活性细菌,得到1株具有高拮抗活性的菌株F2-14。... 香蕉枯萎病已严重威胁全球香蕉产业发展,生物防治是防控香蕉枯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筛选香蕉土壤中的拮抗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Foc TR4)活性细菌,得到1株具有高拮抗活性的菌株F2-14。采用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基因组ANI值分析鉴定该菌株,并进行其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antiSMASH预测其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与CAZy等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并进行其抑菌物质粗提及其抑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F2-14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基因组中具有产生几丁质酶、葡聚糖酶、蛋白酶等的基因,还含有编码杆菌溶素、儿茶酚型嗜铁素、丰原素、表面活性肽等7种抗菌活性的基因簇。菌株F2-14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能够平板抑制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等15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且能通过产生次级代谢物致使Foc TR4病菌的细胞壁破裂和细胞膜受损,从而抑制Foc TR4病菌生长。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F2-14在植物病害防控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生物防治 抑菌机制 基因簇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及盆栽防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丽荣 熊诗洁 +4 位作者 张玲玲 马慧慧 朱学栋 尹军良 刘奕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生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控极为困难。为了探究环境友好和安全的植物源生物农药,本研究利用平板抑菌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盆... 生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控极为困难。为了探究环境友好和安全的植物源生物农药,本研究利用平板抑菌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姜精油和柠檬醛处理可显著抑制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2 g·L^(−1)姜精油和0.5 g·L^(−1)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0%与100.0%,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4.7%与95.0%。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姜精油和柠檬醛处理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丝体3 d后,其菌丝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弯曲、褶皱和凹陷;PI染色结果发现,姜精油和柠檬醛处理严重破坏了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从而导致胞浆流失、胞外电导率、蛋白质、核酸与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麦角固醇含量减少,进而减弱了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接种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15 d后,2 g·L^(−1)姜精油和0.5 g·L^(−1)柠檬醛处理对生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分别为32.7%和42.3%,0.5 g·L^(−1)柠檬醛处理与8 g·L^(−1)百菌清防控效果(47.1%)无显著差异。综上,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对生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抑菌剂防控生姜枯萎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精油 柠檬醛 枯萎病 生姜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山丹县马铃薯枯萎病菌的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树文 王彦 +3 位作者 崔凌霄 许永锋 王泽浩 杨成德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明确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菌种类,对采集自山丹县的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3株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均使马铃薯表现出枯萎病的典型症状... 为明确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菌种类,对采集自山丹县的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3株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均使马铃薯表现出枯萎病的典型症状,其中病原菌3-2的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多为3~5个分隔,大小为(50~75)μm×(4~5)μm,小型分生孢子呈椭圆形;病原菌1-1菌落表面中心由白色逐渐变为红色,边缘白色,呈现不规则状,未观察到分生孢子;病原菌3-6菌丝红色,生长后期菌落中心表面呈黄色,菌丝有隔,厚垣孢子圆形,未观察到分生孢子。结合形态学特征、ITS与EF-1α基因序列同源性,将病原菌3-2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该病菌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为国内首次报道;将1-1和3-6鉴定为三线镰孢菌(F. tricinctum),该病菌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为甘肃省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枯萎病 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HOS15基因的鉴定及枯萎病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3
作者 王子澍 王明元 +4 位作者 陈科霖 贾幸宸 卫瑾怡 荣航 唐易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51-356,共6页
为了研究HOS15(HIGH EXPRESSION OF OSMOTICALLY RESPONSIVE GENES 15)是否参与香蕉抗性调控过程,利用拟南芥HOS15蛋白序列,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香蕉HOS15(MaHOS15)基因进行鉴定;以高抗品种‘南天黄’和易感品种‘威廉斯’为... 为了研究HOS15(HIGH EXPRESSION OF OSMOTICALLY RESPONSIVE GENES 15)是否参与香蕉抗性调控过程,利用拟南芥HOS15蛋白序列,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香蕉HOS15(MaHOS15)基因进行鉴定;以高抗品种‘南天黄’和易感品种‘威廉斯’为试验对象,研究MaHOS15在枯萎病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及其调控植物病害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MaHOS15蛋白中LisH结构域和WD40重复蛋白序列高度保守;MaHOS15蛋白二级结构具有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和无规卷曲结构,且以无规卷曲为主,占比为46.2%;亚细胞定位发现MaHOS15在细胞核内,推测MaHOS15可能在细胞核内参与香蕉枯萎病的调控;MaHOS15可能响应SA信号通路、MeJA信号通路和脱落酸反应;推测MaHOS15是在植物抗病过程中负调控植物对病原体防御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HOS15(MaHOS15)基因 拟南芥HOS15 枯萎病菌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拮抗效果研究
14
作者 祖丽胡玛尔·买提喀迪尔 代先兴 +4 位作者 李猛 王天舒 闫成才 牛冬冬 郝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究3株棉花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将3株内生菌菌悬液、上清液、菌挥发物分别对峙棉花枯萎病菌研究3株内生菌拮抗效果。[结果]3株内生菌菌悬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O&... [目的]探究3株棉花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将3株内生菌菌悬液、上清液、菌挥发物分别对峙棉花枯萎病菌研究3株内生菌拮抗效果。[结果]3株内生菌菌悬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O>T>DG3-1;3株内生菌上清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T>O>DG3-1;3株内生菌菌挥发物对棉花枯萎病菌拮抗效果为DG3-1>T>O。并对抑制过的枯萎病菌菌丝形态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菌丝出现空腔、断裂以及细胞壁部分溶解。重新培养抑制过的枯萎病菌,枯萎病菌可以正常生长,但生长较慢。[结论]3株内生菌对枯萎病菌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根瘤菌 内生菌 棉花枯萎病 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102
15
作者 何欣 郝文雅 +2 位作者 杨兴明 沈其荣 黄启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8-985,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BIO)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蕉植株移栽45 d后,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地上部鲜重、干重、株高和假茎围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93.8%、5.9%-43.1%、43.9%-62.9%和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BIO)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蕉植株移栽45 d后,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地上部鲜重、干重、株高和假茎围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93.8%、5.9%-43.1%、43.9%-62.9%和12.3%-18.5%。2)香蕉苗移栽25 d时,施用BIO的香蕉植株根尖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2.64-12.88个酶活单位,显著高于对照;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地高于营养钵育苗未施BIO的处理,是其酶活的5.22-7.22倍。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和茎基部中胼胝质含量分别只有对照的59.7%-77.9%和47.6%-68.9%,显著低于对照处理。3)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根际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6-1.76倍和1.11-1.55倍,而根际真菌数量却减少了19.2%-52.2%,根际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也大大减少。4)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到香蕉植株移栽45 d时,香蕉植株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未超过2.4,比对照降低47.8%-56.5%。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营养钵育苗和移栽时都施用BIO的方法种植香蕉,能显著地促进香蕉植株生长,有效地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枯萎病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施用微生物有机肥防治连作西瓜枯萎病研究 被引量:124
16
作者 凌宁 王秋君 +3 位作者 杨兴明 徐阳春 黄启为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6-1141,共6页
为了探讨西瓜专用微生物有机肥料(BOF)对西瓜植株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西瓜专用BOF对连作土壤上西瓜植株生长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西瓜枯萎病致病菌的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营养钵育苗和移栽土壤中都施用BO... 为了探讨西瓜专用微生物有机肥料(BOF)对西瓜植株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西瓜专用BOF对连作土壤上西瓜植株生长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西瓜枯萎病致病菌的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营养钵育苗和移栽土壤中都施用BOF的处理,未发现西瓜枯萎病植株,而对照植株则完全发病;2)施用BOF处理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数量在根际土壤中为0.7×103 cfu/g,在土体土壤中为2.7×103 cfu/g,都控制在104 cfu/g数量级以下,而对照处理的数量分别达到了1.17×105 cfu/g和1.1×105 cfu/g;3)与对照比较,营养钵育苗时施用1%的BOF,西瓜苗期(播种后17 d)生物量都显著增加,根系生物量比地上部生物量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以鲜重计)和24.8个百分点(以干重计);营养钵育苗和移栽土壤中均施用BOF的处理,西瓜植株(生长67 d)生物量(干重)是对照的1.83倍;在营养钵育苗或移栽时施用BOF的处理,西瓜植株干重两者差异不大,分别是对照的1.28倍和1.27倍。采用营养钵育苗和移栽时都施用BOF的方法种植西瓜,能有效地促进西瓜植株生长,防止西瓜枯萎病发生,克服西瓜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有机肥 尖孢镰刀菌 西瓜枯萎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类芽孢杆菌BRF-1和枯草芽孢杆菌BRF-2对黄瓜和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0
17
作者 陈雪丽 王光华 +1 位作者 金剑 吕宝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46-450,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生防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BRF-1和枯草芽孢杆菌BRF-2不同稀释倍数的代谢产物抑制黄瓜尖孢镰刀菌、番茄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两菌株代谢产物稀释5倍时,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0%...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生防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BRF-1和枯草芽孢杆菌BRF-2不同稀释倍数的代谢产物抑制黄瓜尖孢镰刀菌、番茄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两菌株代谢产物稀释5倍时,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两菌株代谢产物在稀释2倍和5倍时,对2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40%-80%之间,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盆栽试验表明,BRF-1和BRF-2生防细菌菌悬液及其无菌代谢物对黄瓜和番茄枯萎病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BRF-1 枯草芽孢杆菌BRF-2 黄瓜枯萎病 番茄枯萎病 生物量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9
18
作者 杨智仙 汤利 +2 位作者 郑毅 董坤 董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品种小麦[云麦42(YM42),云麦47(YM47)和绵阳29(MY29)]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麦42与蚕豆间作处理(YM42//B)和云麦47与蚕豆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品种小麦[云麦42(YM42),云麦47(YM47)和绵阳29(MY29)]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麦42与蚕豆间作处理(YM42//B)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处理(YM47//B)使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7.6%和33.3%,而绵阳29与蚕豆间作处理(MY29//B)对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无显著影响。与蚕豆单作相比,YM42//B和YM47//B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含量,显著降低了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强度,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且YM42//B处理的影响大于YM47//B;而MY29//B处理对碳源利用强度、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YM42//B处理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种类比YM47//B处理多,同时YM42//B和YM47//B处理利用的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种类完全不同。表明云麦42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通过增加有机酸含量,从而提高根际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利用更多的碳源,同时云麦42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抑制了氨基酸和总糖的分泌,而最终控制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表明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系统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是影响蚕豆枯萎病抗性的重要原因。小麦与蚕豆间作控病效果受小麦品种的影响,以云麦42与蚕豆间作效果最好,其次为云麦47与蚕豆间作,而绵阳29与蚕豆间作无显著控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小麦品种 蚕豆枯萎病 根系分泌物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选假单胞菌株 M18 防治大棚黄瓜枯萎病害 被引量:31
19
作者 许煜泉 唐玮宁 +2 位作者 郑有丽 钟仲贤 徐悌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高效筛选程序,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促生拮抗双功能假单胞菌株M18.在培养皿中,M18能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以及多种其他枯萎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的生长.M18活菌浸种处理春黄瓜... 设计了一种新的高效筛选程序,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促生拮抗双功能假单胞菌株M18.在培养皿中,M18能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以及多种其他枯萎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的生长.M18活菌浸种处理春黄瓜种子以及在大棚定植后根际土壤浇灌的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黄瓜枯萎病的株发病率降低70%~80%,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同时平均下降70%左右,黄瓜产量提高20%以上,每公顷可增加产值0.9万元以上,M18的生物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假单胞菌株 M18 黄瓜 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胡伟 赵兰凤 +3 位作者 张亮 杨江舟 张静 李华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2-748,共7页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添加了生防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对香蕉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株高、茎围的影响与施用等价格化肥相比无显著差异。施...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添加了生防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对香蕉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株高、茎围的影响与施用等价格化肥相比无显著差异。施用生物有机肥和采用套作模式均能降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其中以香蕉/韭菜套作配施生物肥处理效果最好,在香蕉植株移栽121 d时,其病情指数较香蕉净作配施化肥处理低54.2%。在本试验条件下,与香蕉单作配施化肥相比,香蕉/韭菜套作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尖孢镰刀杆菌数量(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土壤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病情指数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作 套作 生物有机肥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