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系特异性核因子ⅠB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其肠道炎症表现
1
作者 胡漫秋 周黎 +4 位作者 陈思源 刘宏韬 张浩 何松 周智航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目的通过构建核因子ⅠB(NFIB)条件性基因敲除(cKO)小鼠,探讨髓系细胞NFIB的表达与肠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利用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和FANTOM5数据库查找NFIB在炎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运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NFIB-... 目的通过构建核因子ⅠB(NFIB)条件性基因敲除(cKO)小鼠,探讨髓系细胞NFIB的表达与肠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利用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和FANTOM5数据库查找NFIB在炎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运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NFIB-flox小鼠,并与Lyz2-Cre转基因小鼠杂交,将后代自交获得髓系特异性NFIB cKO小鼠(NFIBfl/flLyz2-Cre小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后,选取C57BL/6N品系的NFIB cKO小鼠4只为实验组,非cKO小鼠4只为对照组。两组小鼠均使用2.5%葡聚糖硫酸钠盐以相同条件诱导,构建慢性结肠炎模型,从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方面评估结肠炎严重程度。结果经分析发现NFIB在髓系细胞来源的粒细胞、单核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中性粒细胞中高表达。成功地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系统构建了髓系特异性NFIB cKO小鼠。葡聚糖硫酸钠盐诱导的肠炎模型NFIB cKO小鼠在短时间内出现腹泻、肉眼血便、活动减少、体重减轻等情况。肠道大体观察显示NFIB cKO小鼠结肠较非cKO小鼠缩短[(8.23±0.35)cm vs(10.30±0.36)cm,P<0.01]。肠H-E染色显示NFIB cKO小鼠肠黏膜腺结构改变和结缔组织增生伴广泛炎症细胞浸润,NFIB cKO小鼠的组织学评分高于非cKO小鼠[(4.25±0.50)分vs(0.50±0.58)分,P<0.01]。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11b阳性细胞在NFIB cKO小鼠较非cKO小鼠中募集更多。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髓系特异性NFIB cKO小鼠,并发现髓系细胞中的NFIB能够减轻免疫细胞(粒细胞或/和单核细胞)浸润,抑制肠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基因敲除 因子IB 肠道炎症 髓系细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酿酒葡萄品质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红子 张丽萍 +1 位作者 马伟 王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208-210,235,共4页
利用2009—2018年乌海市气象局逐日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数据与汉森酿酒葡萄试验数据,分析酿酒葡萄糖酸比与各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构建气象因子与糖酸比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酿酒葡萄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对葡萄成熟后的糖酸... 利用2009—2018年乌海市气象局逐日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数据与汉森酿酒葡萄试验数据,分析酿酒葡萄糖酸比与各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构建气象因子与糖酸比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酿酒葡萄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对葡萄成熟后的糖酸比均有一定的影响,果实形成期至采摘期间气象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9月平均最低气温、整个开花期至采摘期≥10℃积温、转色期—成熟期的日照时数、7月下旬—8月上旬水热系数对糖酸比的影响大,相关系数在0.6~0.8,并且都通过了α=0.05显著性检验。综合考虑温度、水热、日照等因子,建立了气象因子与糖酸比统计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为酿酒葡萄田间管理与品质提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酿酒葡萄 品质因子 糖酸比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混合奇异元及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3
作者 贺立 卿光辉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采用位移法求解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不方便引入裂纹边上已知的应力边界条件,模型有失理性与客观。融合奇异元的思想,提出了用于分析含裂纹二维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广义混合奇异元列式,基于该列式的有限元模型兼顾了裂纹尖端力学参量的... 采用位移法求解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不方便引入裂纹边上已知的应力边界条件,模型有失理性与客观。融合奇异元的思想,提出了用于分析含裂纹二维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广义混合奇异元列式,基于该列式的有限元模型兼顾了裂纹尖端力学参量的奇异性和裂纹边应力边界条件的引入。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应力强度因子结果收敛稳定可靠。同时分析了应力边界条件对数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裂纹边应力边界条件时应力强度因子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性 广义混合奇异元 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 应力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立地条件对人工林生长影响理论探析
4
作者 田彦伟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85-87,共3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样地调查体系,运用实地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森林立地条件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气候因子中温度和降水量与人工林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理化性质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人工林生长的关键因... 本研究通过建立样地调查体系,运用实地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森林立地条件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气候因子中温度和降水量与人工林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理化性质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人工林生长的关键因素;地形因子中坡向和海拔高度对林分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立地条件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包括土壤改良、水分调控等针对性优化措施,为人工林培育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立地条件 人工林生长 立地评价 生长影响因子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彭勃 王阳 +10 位作者 李永祥 刘成 张岩 刘志斋 谭巍巍 王迪 孙宝成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4-1633,共10页
以我国玉米育种的骨干亲本齐319和黄早四构建的230个F2:3家系群体为材料,通过条件分析结合QTL定位方法探讨了单株产量(GYPP)与单株粒数(KNPP)和百粒重(KWE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百粒重比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遗传力高,受环境影响小。相... 以我国玉米育种的骨干亲本齐319和黄早四构建的230个F2:3家系群体为材料,通过条件分析结合QTL定位方法探讨了单株产量(GYPP)与单株粒数(KNPP)和百粒重(KWE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百粒重比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遗传力高,受环境影响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更高。单株产量非条件QTL分析共定位到5个遗传主效应QTL和5对上位性位点,其中4个是控制3个性状(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的一因多效性位点,1个是控制2个性状(单株产量和单株粒数)的一因多效性位点,全部5对上位性位点都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有关。条件QTL分析还检测到14个QTL位点及10对上位性位点,这些位点在非条件QTL分析中未被检测到,其效应较小。因此,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条件QTL分析方法在单个QTL水平上证实了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较强的遗传相关性,并且能够检测到更多效应较小的QTL;发掘的两个效应较大的一因多效位点可为玉米高产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条件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乳菇菌丝深层培养营养因子及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国英 李倩茹 刘君昂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因子 ,以及发酵的温度和pH值。实验表明 :松乳菇在以蔗糖、甘露醇、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启动最快 ,而在以蔗糖、糊精、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的生物量高 ,分别为 ...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因子 ,以及发酵的温度和pH值。实验表明 :松乳菇在以蔗糖、甘露醇、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启动最快 ,而在以蔗糖、糊精、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的生物量高 ,分别为 3 42mg 10 0mL ,3 3 2mg 10 0mL ,3 2 4mg 10 0mL ;氮源以牛肉膏最佳 ,菌丝生物量为 3 3 2mg 10 0mL ;矿质盐MgSO4和NaCl使松乳菇菌丝启动加快 ,磷酸二氢钾则使菌丝产量最高 ;VB1 、VB6对菌丝的起始生长有促进作用 ,烟酸对菌丝的后期生长速度加快 ;菌丝生长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是 2 5~ 2 7℃ ,最适宜的温度是 2 7℃ ;喜中性的生长环境 ,pH6~ 7.5范围内生长较好 ,最适pH值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乳菇 深层培养 营养因子 发酵条件 菌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华南地区不同利用条件下土壤演变对障碍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苏晓燕 黄标 +4 位作者 王虹 赵永存 胡文友 孙维侠 杨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华南地区不同土壤利用条件下土壤性质演变和障碍因子的识别,对该地区土壤发生过程和管理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检索原则,在收集华南9省土种志典型剖面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并基于此,研究了... 华南地区不同土壤利用条件下土壤性质演变和障碍因子的识别,对该地区土壤发生过程和管理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检索原则,在收集华南9省土种志典型剖面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并基于此,研究了不同利用条件下,土壤性质的演变,分析了土壤障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总的来看,发育在林地条件下的土壤,粉粒、pH、阳离子交换量(CEC)、盐基饱和度(BS)、速效磷、速效钾都明显低于旱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则相反。林地土壤随着风化作用增强,从雏形土、淋溶土、富铁土到铁铝土,土壤黏粒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pH、CEC、有效CEC(ECEC)、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逐渐降低。对旱耕地而言,各种土壤性质基本具有与林地土壤性质一致的变化趋势,但是增加或减少的程度有所不同。结合主成分中土壤性质的组合特征来分析土壤障碍,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土壤在不同土壤利用和类型下都存在养分贫瘠化、酸化、黏化、磷和钾供应能力低下的主要障碍因子,但各障碍因子发生的次序不同,随着风化作用加强,土壤黏化成为最主要的障碍因子。因此,在土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应因土制宜,根据土壤类型来确定适当的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条件 性质演变 土壤类型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与碳源过程的控制因子和临界条件 被引量:39
8
作者 孟伟庆 吴绽蕾 王中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59-1366,共8页
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组分特征,已成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碳汇。但是近年来对于湿地系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降水减少等原因使其碳"汇"功能减弱,湿地的碳蓄积能力下降且有转变为碳"源"的趋势。文章从... 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组分特征,已成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碳汇。但是近年来对于湿地系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降水减少等原因使其碳"汇"功能减弱,湿地的碳蓄积能力下降且有转变为碳"源"的趋势。文章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水份、植物类型、土壤厚度、微生物(底物、pH、温度、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总结了影响湿地碳汇/源过程的控制因子和临界交替条件。湿地水位的高低决定湿地的氧气环境,与甲烷产生量成正相关,但却与二氧化碳产生量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湿地植物通过通气组织与根系分泌物等影响湿地碳的吸收与排放通量,湿地植株的高度、覆盖率等也是影响湿地作为碳汇与碳源的重要因素。不同深度土层由于其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等微生物活性不同导致各个土层碳吸收、排放通量的差异,通常浅层土壤中的CO2、CH4的产生率高于深层土壤。微生物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到湿地碳的吸收与排放,影响活跃程度的因素包括湿地底物、pH、温度与氧化还原条件等。湿地底物浓度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甲烷的产生率,中性或者是弱碱性环境是产甲烷菌的最适宜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甲烷产生量越大,而温度对于二氧化碳的影响则是通过改变光合作用来实现。氧化还原电位与甲烷产生量成负相关关系,-150 mV是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最高电位。总体上,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碳吸收与排放过程的复杂,以上这些因子相互作用,且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最后针对如何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控制湿地向碳"源"转化的条件措施方面进行了讨论,包括间歇灌溉、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等来增强湿地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碳源 碳汇 控制因子 临界交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天气条件下山杏树干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新生 许浩 +5 位作者 安钰 郭永忠 董立国 王月玲 万海霞 蔡进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4,共11页
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山杏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生长季监测树干液流速率,同步观测环境因子包括气象因子、土壤水分及土壤温度等指标,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量化了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变化的贡献量。结... 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山杏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生长季监测树干液流速率,同步观测环境因子包括气象因子、土壤水分及土壤温度等指标,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量化了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变化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在晴天,太阳辐射对树干液流变化的贡献量最大,占比为80.8%,饱和水汽压差和风速的贡献量较小,分别占2.7%和1.4%;在多云天气,太阳辐射、气温、土壤温度对树干液流变化的贡献量占比分别为44.9%、9.3%和13.7%;在雨天,太阳辐射对树干液流变化的贡献量占比为60.4%,饱和水汽压差的贡献量为4.7%。随着天气条件从晴天、多云、到雨天的转变,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变化的总贡献量依次降低,液流速率与大气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关性逐步增大,与气温、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逐渐减小。在3类不同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均是树干液流变化的主控气象因子,饱和水汽压差、气温、土壤温度、风速等居次。研究结果可为变化环境下细致刻画植被蒸腾对外界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及理解相关驱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天气条件 山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_0计算公式的设定条件和重要影响因子的实验率定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苏春宏 陈亚新 +1 位作者 张富仓 梁鸿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1,共6页
对ET0计算公式设定条件和重要影响因子的实验率定研究:揭示了Penman-Motheith(PM)等公式定义中叶面冠层阻力、反射率及Angstrom公式中的a、b值不是定值,而是一个随作物生长变值,并建议将变化的叶面冠层阻力、反射率及季节a、b值代入计... 对ET0计算公式设定条件和重要影响因子的实验率定研究:揭示了Penman-Motheith(PM)等公式定义中叶面冠层阻力、反射率及Angstrom公式中的a、b值不是定值,而是一个随作物生长变值,并建议将变化的叶面冠层阻力、反射率及季节a、b值代入计算公式,可得到更加切合实际的ET0值;鉴于参考作物有两种:牧草和紫花苜蓿,不同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公式对应着不同的参考作物,求得两种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转换系数Kr可进行不同参考作物间的转换计算;揭露了参考作物(苜蓿)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冠层顶部光合有效辐射(PARCAN)在一定程度上影响ET0值,气孔导度和物质积累等生理、生化作用也与ET0的变化过程十分相关;并对ET0标准ASCE-PM、PM、MP公式中主要气象输入因子对ET0、ETa、ETr值的潜在支配作用进行了研究。有助于ET0学科中重要问题的引领研究及精确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0计算公式 设定条件 影响因子 实验 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发热量间接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再探——参比条件下天然气压缩因子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黎 秦吉 +2 位作者 李克 唐蒙 迟永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1,共3页
前期的研究表明,参比条件下压缩因子不确定度是天然气发热量间接测量不确定度评估过程中引入的一个不确定度来源,并且其不确定度贡献较大。同时,参比条件下的压缩因子不确定度在天然气体积计量等过程中也有所使用。通过对参比条件下压... 前期的研究表明,参比条件下压缩因子不确定度是天然气发热量间接测量不确定度评估过程中引入的一个不确定度来源,并且其不确定度贡献较大。同时,参比条件下的压缩因子不确定度在天然气体积计量等过程中也有所使用。通过对参比条件下压缩因子的计算过程进行分析和推导,获取了参比条件下压缩因子不确定度评估公式,结合各类参考文献,分别对各类不确定度来源做A类或B类评估,形成了一套用于参比条件下压缩因子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通过对天然气组成不确定度变化对参比条件下压缩因子不确定度的影响核算,发现天然气组成不确定度的变化对参比条件下压缩因子不确定度影响较小,超过20倍的组成不确定度变化仅引起压缩因子不确定度数值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热量 间接测量 参比条件下压缩因子 求和因子 不确定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次核的Hilbert型级数不等式取最佳常数因子的充要条件 被引量:59
12
作者 洪勇 温雅敏 《数学年刊(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利用实分析技巧及权函数方法,解决了具有齐次核的Hilbert型级数不等式取最佳常数因子的充要条件,并讨论其在算子理论中的应用.
关键词 Hilbert型级数不等式 最佳常数因子 充要条件 有界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虫枝孢菌菌丝体生长及产孢条件的影响因子 被引量:4
13
作者 桂富荣 李正跃 李亚红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4-144,F003,共2页
关键词 蚜虫枝孢菌 菌丝体生长 产孢条件 影响因子 蚜虫 致病性 寄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致条件下具学习因子的几个单机排序问题(英文)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静 孙世杰 何龙敏 《运筹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8,共8页
n个工件需在同台机器上依次加工,工件j,j=1,2,…,n所需的正常加工时间为pj,如在某序中工件j第r个加工,则机器对其实际加工的时间为Pjrα,其中α≤0为一学习因子.要求适当排列这n个工件的加工顺序,使某目标函数达最小.本文对加权完工时... n个工件需在同台机器上依次加工,工件j,j=1,2,…,n所需的正常加工时间为pj,如在某序中工件j第r个加工,则机器对其实际加工的时间为Pjrα,其中α≤0为一学习因子.要求适当排列这n个工件的加工顺序,使某目标函数达最小.本文对加权完工时间之和,最大迟后,延误工件数这三个目标函数,给出了在相应的一致条件下,对应的WSPT规则,EDD规则,修正Moore-Hodgson算法可获最优序,并估计了在一般情况下由该三规则所获序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因子 单机排序 一致性条件 完工时间 最大迟后 延误工件数 Moore-Hodgso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因子的贮存条件与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彦宏 冷南 +1 位作者 林文棠 王树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11-311,共1页
转移因子的贮存条件与其活性的关系沈玉王彦宏,冷南,林文棠,王树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西安710032)研究表明,转移因子(TF)在体外可对淋巴细胞转化发挥效应(见:Denisr,Burger,Arthu... 转移因子的贮存条件与其活性的关系沈玉王彦宏,冷南,林文棠,王树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西安710032)研究表明,转移因子(TF)在体外可对淋巴细胞转化发挥效应(见:Denisr,Burger,ArthurAetal.HumanTF: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因子 贮存条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干旱监测效果评价——I.因子权重排序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艳 王鹏新 +2 位作者 刘峻明 张树誉 李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163,共5页
选取关中平原冬小麦越冬后2002—2009年每年3—5月共9旬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遥感干旱监测结果,将冬小麦越冬后分为四个主要生育时期,分别运用因子权重排序法、熵值法及组合赋权法确定各生育时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权重,计算关中平原... 选取关中平原冬小麦越冬后2002—2009年每年3—5月共9旬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遥感干旱监测结果,将冬小麦越冬后分为四个主要生育时期,分别运用因子权重排序法、熵值法及组合赋权法确定各生育时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权重,计算关中平原各市冬小麦每年的加权VTCI,并建立加权VTCI与冬小麦单产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大部分地区的加权VTCI与小麦单产密切相关。其中,熵值法确定的加权VTCI与小麦单产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渭南、咸阳及铜川的决定系数R2值均低于0.5;因子权重排序法和组合赋权法确定的加权VTCI与小麦单产的线性相关性显著,咸阳、宝鸡及西安的R2值接近或高于0.6,渭南接近0.5,铜川较差。且组合赋权法的结果中宝鸡和西安的R2值接近0.7,优于因子权重排序法和熵值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 因子权重排序法 熵值法 组合赋权法 小麦单产 关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拟威尔嗜杀酵母Cyberlindnera mrakii WM1代谢产嗜杀因子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春明 杨少玲 +1 位作者 杨贤庆 于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26-130,136,共6页
以保藏于本实验室的海洋酵母菌种资源库的酵母菌株Cyberlindnera mrakii WM1为研究对象,以人类条件致病菌白色假丝酵母Canidia albicans YTS-03为嗜杀毒素抑菌活性测试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对拟威尔嗜杀酵母WM1代谢产嗜杀因... 以保藏于本实验室的海洋酵母菌种资源库的酵母菌株Cyberlindnera mrakii WM1为研究对象,以人类条件致病菌白色假丝酵母Canidia albicans YTS-03为嗜杀毒素抑菌活性测试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对拟威尔嗜杀酵母WM1代谢产嗜杀因子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以接种量、发酵液p H、发酵温度和时间为自变量,确定其四个因素对嗜杀活性的抑菌效果影响显著,再对这四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获得WM1生长代谢产嗜杀因子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发酵液p H4.0,发酵温度21℃,发酵时间2.5 d。优化后的WM1酵母发酵液的抑菌圈的直径达到21.00 mm,比优化前(16.5 mm)提高27.3%;菌液浓度也达2.58×10~8CFU/m L,比优化前(1.9×10~8CFU/m L)提高了35.8%。同时,最优发酵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说明建立的回归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嗜杀酵母 嗜杀因子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3
18
作者 阮文权 李玉忠 +2 位作者 杨邱明 王懂明 陈坚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9-492,共4页
通过质粒转化实验 ,获得了较好的产hEGF重组菌 ,对重组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获得最佳初始糖质量浓度为 5 g/L、蛋白胨 2 0g/L、酵母抽提物 10 g/L、(NH4 ) 2 HPO4 3 .5 g/L、Amp10 0mg/L;最佳接种时间为种子液生长到 5~ 6h ,即菌体OD值... 通过质粒转化实验 ,获得了较好的产hEGF重组菌 ,对重组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获得最佳初始糖质量浓度为 5 g/L、蛋白胨 2 0g/L、酵母抽提物 10 g/L、(NH4 ) 2 HPO4 3 .5 g/L、Amp10 0mg/L;最佳接种时间为种子液生长到 5~ 6h ,即菌体OD值在 1.0~ 2 .0 ;诱导剂最佳添加时间为 8h ,即菌体OD值在 8.0左右 .通过流加发酵进行高密度培养 ,可使重组菌的hEGF的产率达10 2mg/L ,比优化前提高了近 3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 大肠杆菌 发酵条件 重组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活体增殖因子及最佳增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洪春 房丹丹 +1 位作者 邓佳佳 赵奎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4,共7页
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Mabr NPV)是甘蓝夜蛾最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本文采用正交法研究影响Mabr NPV在甘蓝夜蛾体内增殖的主要因子及因子的主次顺序,确定互作因子并筛选病毒增殖最佳条件... 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Mabr NPV)是甘蓝夜蛾最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本文采用正交法研究影响Mabr NPV在甘蓝夜蛾体内增殖的主要因子及因子的主次顺序,确定互作因子并筛选病毒增殖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Mabr NPV产量的因子及互作因子主次顺序为C(饲毒虫日龄)>C×D(饲毒虫日龄与收毒时间互作)>B×C(饲毒剂量与饲毒虫日龄互作)>B×D(饲毒剂量与收毒时间互作)>B(饲毒剂量)>D(收毒时间)>A(温度)。明确因子C对病毒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因子C和D存在互作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确定Mabr NPV增殖生产的最佳条件为25℃下、以500 PIB/虫的剂量饲喂12日龄幼虫,9 d后提取病毒,平均单虫病毒产量为1.921×109 PIB,幼虫孵化到收集幼虫提取病毒的生产周期为21 d,病毒增殖3.842×10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夜蛾 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病毒产量 影响因子 增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包涵体复性条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彦伟 阎锡蕴 +2 位作者 汤健 汪力亚 姜素椿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3-14,共2页
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 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 VEGF165) ,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了获得大量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我们对影响复性的参数: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肽比例,复性液的pH 值,复性时间... 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 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 VEGF165) ,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了获得大量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我们对影响复性的参数: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肽比例,复性液的pH 值,复性时间,精氨酸浓度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165) 包涵体的起始浓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获得了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VEGF165 二聚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包涵体 复性条件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