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面碰撞中乘员下肢损伤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志鹏 凡沙沙 +1 位作者 段大禄 贾丽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0,共5页
某车型在开发过程中正面碰撞工况中存在前排乘员侧假人下肢小腿压缩力和膝部盖移量过高问题,通过对试验中假人下肢运动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正碰工况有限元约束系统仿真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仿真对标,找到假人下肢小腿压缩力和膝盖滑... 某车型在开发过程中正面碰撞工况中存在前排乘员侧假人下肢小腿压缩力和膝部盖移量过高问题,通过对试验中假人下肢运动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正碰工况有限元约束系统仿真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仿真对标,找到假人下肢小腿压缩力和膝盖滑移量过高的主要原因,并且通过改变地毯造型面结构,限制脚部在碰撞过程中的向前运动距离,有效降低了假人下肢小腿轴向压缩力和膝盖滑移量,同时总结出脚部区域地毯面和仪表板腿部接触区域造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损伤 正面碰撞 有限元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客车车身结构正面碰撞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林逸 刘静岩 +2 位作者 张君媛 张建伟 王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选取某微型客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分析,建立了用于概念设计阶段的面向微型客车车身结构正面抗撞性设计的参数化模型,阐述了建立模型的建模技术。所建的参数化模型已经通过了有效性验证,而且该模型支持微型客... 选取某微型客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分析,建立了用于概念设计阶段的面向微型客车车身结构正面抗撞性设计的参数化模型,阐述了建立模型的建模技术。所建的参数化模型已经通过了有效性验证,而且该模型支持微型客车概念设计阶段的结构正面抗撞性快速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客车 概念设计 正面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钢在商用车正碰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雷飞 李贵涛 谢小平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8,共8页
商用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商用车安全性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高强度钢对某商用车驾驶室进行正碰安全性优化设计,在保证乘员生存空间和不增加车身重量及材料成本的前提下,首先采用全局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影响正碰... 商用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商用车安全性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高强度钢对某商用车驾驶室进行正碰安全性优化设计,在保证乘员生存空间和不增加车身重量及材料成本的前提下,首先采用全局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影响正碰安全性的关键部件,然后将关键部件的材料替换为高强度钢,以部件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结合NSGA-Ⅱ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高强度钢设计后的驾驶室的正碰安全性有所提升,同时车身的动静态力学性能也满足使用要求,且车身质量和材料成本都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正碰安全性 高强度钢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常伟波 张维刚 +1 位作者 崔杰 谢伦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7-451,共5页
提出了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首先对某车型的原始车身外表面进行了拓扑优化,得到较优的结构,通过建立梁单元简化模型,快速验证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对准静态加载工况,进行尺寸优化,得到车身主要部件的初步尺寸,作为正... 提出了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首先对某车型的原始车身外表面进行了拓扑优化,得到较优的结构,通过建立梁单元简化模型,快速验证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对准静态加载工况,进行尺寸优化,得到车身主要部件的初步尺寸,作为正撞仿真的基础;以矩形薄壁直梁为研究对象,应用梁单元等效模型进行了正面抗撞性概念设计,得到轿车车身的初步尺寸,作为结构详细设计的基础。结果表明,此概念设计流程切实可行且易于实现,可为车身达到各项预期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车身 概念设计 正面碰撞 梁单元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碰撞下车身前端结构高强度钢板匹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云郊 兰凤崇 +1 位作者 韦兴民 吴成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0-994,970,共6页
为了提高某一SUV车型正面碰撞性能,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前端主要吸能构件进行了不同等级高强度钢板匹配规律的研究,得到了最优匹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吸能构件采用的钢板强度等级越高,得到的碰撞性能就越好;只有合理匹配不... 为了提高某一SUV车型正面碰撞性能,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前端主要吸能构件进行了不同等级高强度钢板匹配规律的研究,得到了最优匹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吸能构件采用的钢板强度等级越高,得到的碰撞性能就越好;只有合理匹配不同等级的高强度钢板,才能获得良好的耐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结构 偏置正面碰撞 高强度钢板 耐撞性 匹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承载式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的改进 被引量:16
6
作者 曹立波 周登科 +1 位作者 朱结 江岸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8-65,共8页
研究了国内某量产全承载式客车的正面碰撞安全性,并改进其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该客车的仿真模型、驾驶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50 km/h正面碰撞仿真研究。客车的结构改进包括:在客车前端增加了吸能结构;为驾... 研究了国内某量产全承载式客车的正面碰撞安全性,并改进其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该客车的仿真模型、驾驶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50 km/h正面碰撞仿真研究。客车的结构改进包括:在客车前端增加了吸能结构;为驾驶员约束系统匹配了安全带以及安全气囊。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50 km/h正面碰撞仿真,计算了假人头部损伤值、胸部压缩量、大腿部伤害值。结果表明:改进后该客车50 km/h正面碰撞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驾驶员损伤参数值均在乘用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法规(GB11551-2003)参考值范围内。因此,将50 km/h作为客车正面碰撞试验速度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全承载式客车 正面碰撞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车身碰撞拓扑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云凯 田林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1-397,共7页
将约束释放作为边界条件引入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拓扑优化中,以应变能作为整车刚度的评价指标,引入相对位移作为部件柔度的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了整车正碰工况下采用约束释放和单点约束作为碰撞分析模型的拓扑优化的异同以及不同优化目... 将约束释放作为边界条件引入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拓扑优化中,以应变能作为整车刚度的评价指标,引入相对位移作为部件柔度的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了整车正碰工况下采用约束释放和单点约束作为碰撞分析模型的拓扑优化的异同以及不同优化目标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约束释放作为边界条件的优化结果更集中于碰撞发生位置的结构优化,而采用单点约束作为边界条件的结果更倾向于在约束处分布材料;相对位移最小可以作为优化目标,而最大化相对位移最好转化为约束条件再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结构 拓扑优化 碰撞分析 正碰工况 等效 静态载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合波型的正面碰撞胸部减速度比较计算 被引量:5
8
作者 田晟 黄向东 +1 位作者 杨蔓 陈金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在正面碰撞车体结构和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把复杂的减速度拟合成简化的波型.文中通过计算等效方形波ESW、尖顶等效方形波TESW和等效双梯形波EDTW 3种简化波型,发现EDTW积分得到的速度和位移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得最好;通过比较基于... 在正面碰撞车体结构和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把复杂的减速度拟合成简化的波型.文中通过计算等效方形波ESW、尖顶等效方形波TESW和等效双梯形波EDTW 3种简化波型,发现EDTW积分得到的速度和位移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得最好;通过比较基于ESW、TESW和EDTW的胸部减速度,发现基于TESW的胸部减速度峰值与实际峰值最接近.同时,提出采取EDTW包络线和取TESW平均值来设计目标车的思路,利用组合"拟合"方案,进行基于EDTW的车体结构设计和基于TESW的乘员约束系统设计.结果表明:简化的拟合波型TESW和EDTW可以用来指导目标车正面碰撞安全的初步设计,使胸部减速度符合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车体结构 正面碰撞 简化波型 胸部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仿真与车身结构改进 被引量:18
9
作者 简晓春 王笑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12-216,共5页
为改善轿车安全性,用仿真方法研究了车辆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并改进车身结构。建立了针对轿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实验方法,应用Hypermesh软件,对轿车在40%偏置碰撞和100%正面碰撞工况下的车辆... 为改善轿车安全性,用仿真方法研究了车辆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并改进车身结构。建立了针对轿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实验方法,应用Hypermesh软件,对轿车在40%偏置碰撞和100%正面碰撞工况下的车辆耐撞性性能,包括:碰撞过程中零部件变形时序、车身加速度及车身侵入量等,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分析。改进了保险杠吸能盒、保险杠后端抗弯部件等关键吸能部件的结构;增加了乘员舱区域部件的强度。改进后的结果表明:40%偏置碰撞时,最大车身侵入量减小了15.8%;100%正面碰撞时,B柱的整体加速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安全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数值仿真 耐撞性能 车身结构 保险杠吸能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车型小重叠碰撞仿真及车体结构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崔淑娟 陈可明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该文建立了某实车正面小重叠碰撞有限元分析模型。先对该模型进行对标验证,然后根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相关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了25%重叠偏置碰撞仿真,并分析与评估了碰撞中的结构变形。根据在25%小重叠偏置碰撞... 该文建立了某实车正面小重叠碰撞有限元分析模型。先对该模型进行对标验证,然后根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相关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了25%重叠偏置碰撞仿真,并分析与评估了碰撞中的结构变形。根据在25%小重叠偏置碰撞工况与传统40%偏置碰撞工况的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对比,提出了该车的优化方案:为了增加前舱吸收碰撞能量的能力和提高乘员舱刚度,改进了发动机舱上边梁结构。结果表明:该优化后的车体结构方案,得分从原来的"差",提升为"良",从而提高了整车的耐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小重叠正面碰撞 安全评价 车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车身概念设计阶段采用梁板混合模型的正面耐撞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云凯 吴锦妍 +1 位作者 孙芳 林典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7-663,共7页
根据薄壁梁的轴向压溃和弯曲的基本理论,获取了薄壁梁的刚度特性。采用6自由度非线性弹簧单元和它与梁单元的组合分别代替原方管轴向压溃和弯曲有限元模型中壳单元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能较好地模拟薄壁梁的碰撞变形过程。然后,将其用于... 根据薄壁梁的轴向压溃和弯曲的基本理论,获取了薄壁梁的刚度特性。采用6自由度非线性弹簧单元和它与梁单元的组合分别代替原方管轴向压溃和弯曲有限元模型中壳单元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能较好地模拟薄壁梁的碰撞变形过程。然后,将其用于建立某轿车前舱结构的梁板混合分析模型,分别用梁板混合模型和原板壳详细模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结果对比表明梁板混合模型不但能和板壳模型同样好地预测轿车的正面碰撞性能,而且可缩减约85%的仿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车身 混合模型 概念设计 正面耐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DYMO的车辆前端结构正面抗撞性概念阶段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洪斌 王登峰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4,共5页
运用多刚体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对标分析,确定所开发车辆车体碰撞特性区间;利用MADYMO分析软件通过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法确定车辆前端结构不同断面性能参数;由结构数据库中查找断面性能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利用LS... 运用多刚体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对标分析,确定所开发车辆车体碰撞特性区间;利用MADYMO分析软件通过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法确定车辆前端结构不同断面性能参数;由结构数据库中查找断面性能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利用LS-DYNA分析软件通过有限元法对车辆前端结构进行校核分析,最终实现车辆前端结构概念设计阶段正面抗撞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前端结构 正面抗撞性 概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结构改进的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学伟 王登峰 +1 位作者 张群 高鹏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7-1180,1184,共5页
根据某新车开发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对原车身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减轻了前端结构的质量。针对改进后结构做正面碰撞分析时发动机两侧边梁变形不一致的情况,通过改变边梁压溃诱导槽结构,改善了车身结构整体的碰撞安全性,使变形规律更合理,... 根据某新车开发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对原车身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减轻了前端结构的质量。针对改进后结构做正面碰撞分析时发动机两侧边梁变形不一致的情况,通过改变边梁压溃诱导槽结构,改善了车身结构整体的碰撞安全性,使变形规律更合理,结构正面碰撞安全性大为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设计 正面碰撞安全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行人髋部碰撞保护的汽车前端造型与结构概念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聂冰冰 夏勇 +3 位作者 黄俊 周青 刘奇 杜汉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6-292,共7页
分析了汽车前端造型因素对行人髋部碰撞的影响,提出了以降低碰撞能量输入为目标的车型外轮廓设计方法,并建立了髋部冲击器与某实车车型发动机罩前缘碰撞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其行人髋部碰撞保护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结合各个碰撞位置的局... 分析了汽车前端造型因素对行人髋部碰撞的影响,提出了以降低碰撞能量输入为目标的车型外轮廓设计方法,并建立了髋部冲击器与某实车车型发动机罩前缘碰撞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其行人髋部碰撞保护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结合各个碰撞位置的局部结构特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结构改进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设可变形吸能结构、削减局部结构刚度等措施,可以改善髋部冲击器的碰撞波形,降低损伤指标的峰值,为以Euro NCAP评价为目标的实车造型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髋部碰撞保护 汽车前端造型 结构概念设计 EURO NCAP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能汽车氢瓶框架的耐撞性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斯亮 朱平 +2 位作者 冯奇 万党水 周庆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05-209,共5页
氢瓶碰撞安全问题是影响氢能源轿车耐撞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对于一款氢能源轿车的100%正面碰撞以及追尾碰撞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氢瓶在碰撞中的冲击状态以及框架在冲击载荷条件下的挤压变形情况。通过载荷的静力等效,用有限元方法,在... 氢瓶碰撞安全问题是影响氢能源轿车耐撞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对于一款氢能源轿车的100%正面碰撞以及追尾碰撞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氢瓶在碰撞中的冲击状态以及框架在冲击载荷条件下的挤压变形情况。通过载荷的静力等效,用有限元方法,在保证承载结构抗弯刚度的基础上,采用铝合金材料,并对框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最后在整车碰撞中对改进的框架结构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新的框架结构不仅提升了氢瓶的各安全评价指标,提高了整车的耐撞性,而且框架整体质量降低了27%,实现了框架的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汽车 防撞设计 正面碰撞 追尾碰撞 氢瓶框架 结构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员约束系统参数筛选与正交试验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65-1570,共6页
为了在汽车碰撞测试中获得较高的分值,需要对乘员约束系统进行参数筛选与优化设计。初步挑选出对乘员约束系统影响较大的7个参数,然后由WIC加权法则、一阶响应面法结合7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4个优化设计参数即排气孔面积A、限... 为了在汽车碰撞测试中获得较高的分值,需要对乘员约束系统进行参数筛选与优化设计。初步挑选出对乘员约束系统影响较大的7个参数,然后由WIC加权法则、一阶响应面法结合7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4个优化设计参数即排气孔面积A、限力值L、安全带延伸率B和预紧力N。再采用4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这4个设计参数,因正交试验不是全面试验,对试验结果采取直接观察找出的组合不能完全保证就是最优组合,所以需要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由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综合权衡后选择最优组合A5L1B1N5,比较了优化前后的假人x向胸部减速度等图形曲线,结果表明:WIC和HIC等主要伤害指标值得到下降,同时胸部x向减速度峰值与设计计算的峰值接近;优化后的乘员约束系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乘员约束系统 正交试验设计 参数筛选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置碰撞工况汽车前纵梁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1-185,190,共6页
偏置碰撞工况发生时,前纵梁将出现折弯变形,严重影响其承载吸能作用的发挥。根据偏置碰撞的特点,搭建车辆正面40%可变形壁障碰撞仿真分析模型,选取三种不同的初速度50km/h、56km/h和60km/h进行分析,获取车身和前舱总成的变形过程;基于... 偏置碰撞工况发生时,前纵梁将出现折弯变形,严重影响其承载吸能作用的发挥。根据偏置碰撞的特点,搭建车辆正面40%可变形壁障碰撞仿真分析模型,选取三种不同的初速度50km/h、56km/h和60km/h进行分析,获取车身和前舱总成的变形过程;基于分析结果,对前纵梁弯曲变形的吸能过程和失效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引导槽和约束板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对前纵梁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尺寸参数进行设计;基于碰撞模型,对优化前后的车辆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知:前纵梁弯曲失效中,向外胀形和向内径缩交替出现的变形形式可以提升承载能力;引导槽式结构和约束板结合的设计形式,可以提升前纵梁发生弯曲变形时的承载能力;引导板的布置间距应为外胀变形与径缩变形模式的波长之和;优化后,碰撞加速度、变形模式和各测点的侵入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变化,各测点侵入量均较小,离合踏板侵入量在前纵梁改进后侵入量得到明显减小约为10%左右;纵梁前段优化结构的吸能特性己经充分发挥;分析结论为同类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前纵梁 偏置碰撞 结构 模型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收缩回归的汽车耐撞性优化
18
作者 吕俊成 莫易敏 +3 位作者 袁智军 王峰 张杰 黄丰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406-2413,共8页
选择汽车正面碰撞耐撞性为优化目标,结合最优拉丁超立方样本点设计、RBF模型以及NSGA-Ⅱ多目标优化对设计变量进行优化。为了加快目标值收敛速度并寻求可能存在的初始设计域之外的最优解,引入空间收缩回归法在迭代过程中对设计域进行动... 选择汽车正面碰撞耐撞性为优化目标,结合最优拉丁超立方样本点设计、RBF模型以及NSGA-Ⅱ多目标优化对设计变量进行优化。为了加快目标值收敛速度并寻求可能存在的初始设计域之外的最优解,引入空间收缩回归法在迭代过程中对设计域进行动态更新。优化迭代过程最终收敛到一组最优解,使得在未增加车身总质量的条件下提升了车身正面碰撞耐撞性。通过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和寻优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收缩回归 设计域 正面碰撞 耐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车体结构正面碰撞建模仿真与方案选择
19
作者 田晟 杨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0-1784,共5页
为了得出具有较好碰撞潜能的目标车体结构,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纵梁设计方案,基于有限元理论重点提出了仿真建模中运用比较普遍的对称罚函数法.按照整车变形量、车体减速度、乘员舱侵入量三个评价指标分别评价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方案的整... 为了得出具有较好碰撞潜能的目标车体结构,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纵梁设计方案,基于有限元理论重点提出了仿真建模中运用比较普遍的对称罚函数法.按照整车变形量、车体减速度、乘员舱侵入量三个评价指标分别评价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方案的整体变形都符合要求;方案二由于设置了诱导槽,在碰撞中吸能盒到纵梁从前至后依次溃缩变形,方案二的减速度曲线更加符合"前高后低"原则及其平均通过力更为平缓;方案二乘员舱侵入量更少.仿真表明设计出的纵梁要有适当的变形引导,纵梁应实现稳定的轴向溃缩模式.因此选择具有更好的碰撞性能的方案二右边车体减速度曲线作为乘员约束系统优化的输入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体结构 纵梁 正面碰撞 仿真 方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3500B型电动环卫车碰撞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松 赵树朋 +2 位作者 宋泽雨 马志凯 李欣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136,共5页
电动环卫车以电能作为动力源,在城市环卫工作中应用广泛。但电动环卫车在路上行驶时存在安全隐患,发生碰撞时会导致环卫车的驾驶室发生变形,对驾驶员造成伤害。本研究对电动车的整车进行建模,并对模型进行了40%偏置的正碰仿真试验。试... 电动环卫车以电能作为动力源,在城市环卫工作中应用广泛。但电动环卫车在路上行驶时存在安全隐患,发生碰撞时会导致环卫车的驾驶室发生变形,对驾驶员造成伤害。本研究对电动车的整车进行建模,并对模型进行了40%偏置的正碰仿真试验。试验表明电动车在碰撞后车体的前侧部位、前围板、前保险杠管发生了变形。在电动车出现弯折部位增加加强筋,在车架前端增加缓冲装置,对改进的模型再次进行仿真,提高了整车40%偏置正面碰的性能。使驾驶室的入侵量减少了125.676mm,碰撞时的加速度峰值降低了0.032g,提高了电动环卫车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环卫车 40%偏置正碰 有限元仿真 改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