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 Ⅰ区骨折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曹源 白梁宇 +4 位作者 崔增桢 符玉亮 李修智 吕扬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例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的资料,其中CS组20例,LCP组4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CS组手术时间短于LCP组[37(15~74)min vs.50.5(28~102)min,P=0.002]。骨折均愈合。术后即刻CS组VAS评分较LCP组低[3(2~5)分vs.4(2~5)分,P=0.004],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CS组AOFAS中足评分较LCP组高[52(23~62)分vs.49(23~62)分,P=0.038],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CP组1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远期慢性疼痛,6例术区异物感,其中5例1年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CS组仅1例术区异物感。结论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均可有效治疗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空心加压埋头螺钉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较轻,更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内固定术 螺钉 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2
作者 邓志 谢义松 邹传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后,活血壮骨组总有效率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术后4周血清N端骨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低于PVP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随访6个月后Wards三角区、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各项神经功能评分高于PVP组(P <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低于PVP组(P <0.05)。结论 活血壮骨方联合PVP治疗OVCF,可调节患者机体骨代谢指标,提高其骨密度,改善其椎体功能及神经、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活血壮骨方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后骨质疏松
3
作者 宋纯理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5,共7页
骨折后引起全身骨量快速丢失,再发骨折的风险成倍增加。即使骨折愈合,骨量也难以恢复至骨折前水平,且多发骨折导致的骨量丢失更加严重,由此形成“骨折→骨量下降→再骨折→骨量再下降”的恶性循环。目前临床对骨折后骨质疏松重视程度不... 骨折后引起全身骨量快速丢失,再发骨折的风险成倍增加。即使骨折愈合,骨量也难以恢复至骨折前水平,且多发骨折导致的骨量丢失更加严重,由此形成“骨折→骨量下降→再骨折→骨量再下降”的恶性循环。目前临床对骨折后骨质疏松重视程度不足。骨折后全身快速骨丢失的机制尚不明确,与力学、神经、炎症、内分泌等密切相关。我们提出“骨折后骨质疏松”这一概念,希望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探究其发病机制,优化其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后骨质疏松 骨丢失 恶性循环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复元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对骨代谢和骨愈合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黄中华 王穗源 周贤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复元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对骨代谢和骨愈合的影响研究。方法抽取80例经检查被确诊为跟骨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予以益气活血复元汤、微创手术联合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复元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对骨代谢和骨愈合的影响研究。方法抽取80例经检查被确诊为跟骨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予以益气活血复元汤、微创手术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骨代谢指标、骨愈合指标以及影像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显著增高,吡啶啉(Pyridinoline,PYD)、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ropeptide of typeⅠprocollagen,PIC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水平均显著增高,跟骨宽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益气活血复元汤联合治疗后,治疗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手术治疗 益气活血复元汤 骨代谢 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特征分析及比较
5
作者 杨建成 杨蕾 +4 位作者 冯燕 唐清华 李青梅 潘明明 曾玉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0-438,共9页
目的分析脊柱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特征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3年8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住院的17886例脊柱脆性骨折患者和12572例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两组脆性骨折患者的血钙/磷及血清碱... 目的分析脊柱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特征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3年8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住院的17886例脊柱脆性骨折患者和12572例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两组脆性骨折患者的血钙/磷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pre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C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CTX)的差异。结果髋部骨折的低钙、低磷、高PTH、高P1NP与高CTX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5.38%、14.46%、36.27%、21.21%与25.17%,显著大于脊柱骨折患者的8.37%、7.07%、18.47%、10.42%与17.21%,而髋部骨折患者高ALP的比例则明显低于脊柱骨折患者(28.87%vs.45.99%)。进一步比较发现髋部骨折患者的血钙、血磷及血清ALP水平显著低于脊柱骨折患者,而血清PTH、P1NP及CTX水平则显著高于脊柱骨折患者(P<0.05)。结论脊柱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反映了不同部位骨折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骨折 髋部骨折 脊柱骨折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骨转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球囊压力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强度的研究
6
作者 穆雪萌 张恒岩 张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测量人体生理情况下真实的骨强度数值。方法纳入3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病历系统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获得临床特征、骨密度等变量。提取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手术记录中术中椎体...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测量人体生理情况下真实的骨强度数值。方法纳入3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病历系统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获得临床特征、骨密度等变量。提取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手术记录中术中椎体内球囊压力数值以反映患者骨强度水平。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9.60±10.17)岁,腰椎L1-L4处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得到的骨密度值为(0.91±0.19)g/cm^(2)。术中测得球囊压力为114.50(103.00,145.00)psi。作为骨强度值替代的椎体松质骨区域灰度平均值为37.43(16.25,55.77)。经过相关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等均与骨强度相关检查数值无显著相关性。L1-L4 DXA骨密度检查的数值与骨强度的相关性为60%,术中球囊测得压力值与其相关性为81%。结论基于PKP手术术中球囊压力测量椎体松质骨骨强度的方法能够直接反映约81%的骨强度,高于传统骨密度测量方法60%的反映率,在骨强度评估中有显著优势,能够为骨折的风险评估和个性化筛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强度 骨密度 椎体压缩性骨折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与骨重建相关疾病转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7
作者 商澎 刘俊宇 +5 位作者 王圣航 杨建成 张哲源 李岸林 张昊 曾玉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55,共17页
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电磁场具有调节骨重建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并可作为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对于以骨重建为主要干预环节的各个系统疾病,如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从电磁场与骨重建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 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电磁场具有调节骨重建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并可作为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对于以骨重建为主要干预环节的各个系统疾病,如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从电磁场与骨重建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了电磁场在骨重建相关疾病方面的基础研究、电磁技术和临床应用,从生物医学基础与生物电磁学交叉融合的角度,分析了电磁场作用于骨重建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出了尚未解决、值得深入研究的基础性生物物理机制问题,并对相关生物电磁技术发展及其临床转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静磁场 骨重建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王彭禾 吴佳燕 +5 位作者 沈佳怡 宋东宁 朱广平 李刚 高春洪 童培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平...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行初次单节段PVP的OVCF患者,共261例。根据PVP术后椎体正位X射线片中骨水泥弥散形态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n=91)大部分骨水泥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椎体中;B组(n=76)大部分骨水泥分布在椎体两侧,骨水泥不连接;C组(n=61)骨水泥大部分分布在椎体中央部分;D组(n=33)大部分骨水泥集中在椎体的一侧。观察4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及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及术后3 d、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术后1年内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疼痛明显减轻(P<0.05),但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 d椎体高度恢复明显优于D组(P<0.05),A组、B组术后1年复查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小于D组患者(P<0.05)。1年内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D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或呈现两团块状分布时,不仅可以稳定骨折、减轻疼痛,还可以更好地减缓远期椎体高度丢失,椎体后凸,并可降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形态 椎体高度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形态变化的CT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李海艳 吴迪 +1 位作者 杨志鹏 杜心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观测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的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及骨组织形态变化,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方法干燥股骨标本65例(骨质疏松30例,正常组35例)。对股骨头颈部进行CT扫描及数字化重建,观测股骨头颈各部位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 目的观测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的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及骨组织形态变化,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方法干燥股骨标本65例(骨质疏松30例,正常组35例)。对股骨头颈部进行CT扫描及数字化重建,观测股骨头颈各部位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计算各部位径线和面积的比值,扫描电镜观察股骨颈骨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骨质疏松组股骨头颈交界处内、外侧皮质和颈中内侧皮质的厚度均低于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股骨头最大径线与颈中径线的比值以及股骨头最大横切面积与基底面积的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电镜下骨质疏松组骨皮质的骨板层排列不规则,结构松散,骨小梁排列紊乱。结论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交界处和颈中内侧的皮质较薄弱;股骨头呈头大颈小样变化;股骨颈骨皮质骨板松散和骨小梁排列紊乱,可能是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发生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CT三维重建 骨皮质厚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移行处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李海艳 黎萌 杜心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移行处形态特点,为明确股骨颈骨折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股骨标本102具,分别拍摄正侧位、内斜45°、外斜45°位股骨上端X线片,观测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股骨距... 目的探讨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移行处形态特点,为明确股骨颈骨折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股骨标本102具,分别拍摄正侧位、内斜45°、外斜45°位股骨上端X线片,观测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股骨距和股骨颈后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对股骨标本60具(正常组34具,骨质疏松组26具)头颈部行CT扫描及重建,比较两组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形态差异;6具股骨标本沿股骨颈轴线的垂直面、冠状面、矢状面切开,观察压力骨小梁、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形态特点。应用Graphpad Prism v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向内后方汇合,止于股骨颈后内骨皮质并与股骨距相续;股骨距向外上发出股骨距大转子间骨小梁;骨质疏松组股骨距大转子间骨小梁萎缩变细。压力骨小梁与股骨距呈交叉连接,交叉处夹角[正常组(82.96±2.91)°,骨质疏松组(116.40±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横断面上股骨距夹角[正常组(17.52±0.71)°,骨质疏松组(13.09±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距上端均附着在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共同承接压应力,移行处是压力传导枢纽。骨质疏松时股骨距变小、移行处骨皮质薄弱是造成骨质疏松头颈型股骨颈骨折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骨小梁 股骨距 股骨颈后内侧皮质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低强度脉冲超声在肌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富丽萍 袁立霞 +5 位作者 王杰 陈学蓝 柯桂芝 黄煜 杨心仪 刘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1-668,共8页
肌肉骨骼疾病是一种病变广泛且发病率高的疾病,存在巨大的疾病负担,长期的药物治疗面临着药物毒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不佳的困境。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是以低强度输送并以脉冲波模式输出的特殊类型的超声,具有最小的热效应的同时又能保证... 肌肉骨骼疾病是一种病变广泛且发病率高的疾病,存在巨大的疾病负担,长期的药物治疗面临着药物毒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不佳的困境。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是以低强度输送并以脉冲波模式输出的特殊类型的超声,具有最小的热效应的同时又能保证声能向目标组织的稳定输出,能够为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应用提供无创且疗效显著的物理刺激。在动物和临床研究中,LIPUS已被证明可以加速新鲜骨折、骨不连的愈合。LIPUS在软组织再生和抑制炎症反应方面的有效性也已证实。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LIPUS在骨骼肌损伤治疗以及再生修复中具有巨大前景。本综述阐述了LIPUS在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包括骨折与骨不连、肌肉损伤和骨关节炎中的机制研究以及临床治疗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及其相关机制,介绍了目前市场上LIPUS设备的参数标准,归纳总结相关治疗手段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系统梳理LIPUS在常见肌骨疾病中的治疗策略,为LIPUS的治疗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骨折与骨不连 肌肉损伤再生修复 骨关节炎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特点和骨折风险预测能力比较
12
作者 许文和 贾涛 +2 位作者 申逸志 李小兵 刘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不同检测部位骨密度T值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检测部位T值对骨折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岳阳市人民医院同时进行腰椎、髋部、桡骨远端1/3三部位骨密度检查的女性患者513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不同检测部位骨密度T值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检测部位T值对骨折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岳阳市人民医院同时进行腰椎、髋部、桡骨远端1/3三部位骨密度检查的女性患者5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比较不同检测部位T值的特点及年龄变化规律。根据腰椎、髋部、桡骨远端1/3的T值分组,以各组5年内脆性骨折发生率为判断依据,比较腰椎、髋部、桡骨远端1/3不同T值分组的研究对象骨折发生的危险度,推算三部位T值对骨折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513例患者腰椎T值均值为-2.77±1.31,61%患者腰椎T值处于骨质疏松症范围;髋部T值均值为-1.19±1.01,11.9%患者髋部T值处于骨质疏松症范围;桡骨远端1/3 T值均值为-3.09±2.02,60.0%患者桡骨远端1/3 T值处于骨质疏松症范围。总体来看本研究对象髋部T值水平最高,桡骨远端1/3 T值水平最低,腰椎T值介于两者之间。三部位T值并非随年龄平行下降,50~59岁组桡骨远端1/3 T值高于腰椎T值水平,随着年龄组的增大,桡骨远端1/3 T值下降较腰椎T值更快,60~69岁组二者水平相当,70~79岁组及80~89岁组桡骨远端1/3 T值水平低于腰椎T值水平,髋部T值在各年龄组水平均最高。以1个标准差为区间,将各检测部位T值由高到低划分为5组(A~E组),比较各组之间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度,桡骨远端1/3不同T值组间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髋部C组、D组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是A组的2.735与4.128倍(P<0.05);腰椎E组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度是A组的3.442倍(P<0.05)。腰椎T值、髋部T值、桡骨远端1/3 T值预测5年内脆性骨折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0.729、0.726,约登指数分别为0.349、0.374、0.371,提示如果单纯用某个部位骨密度T值预测未来骨折发生概率,髋部T值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纳入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骨折史、三部位T值等因素对513例研究对象进行判别分析,腰椎T值、髋部T值、桡骨远端1/3 T值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67.6%、70.1%、66.7%,说明对于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的个体而言,仍然是髋部T值预测脆性骨折的准确率更高。结论总体来看,50岁以上女性髋部T值水平最高,桡骨远端1/3 T值水平最低,腰椎T值水平处于两者之间。腰椎及桡骨远端T值随着年龄变化较大,髋部T值变化相对稳定,变化幅度依次为桡骨远端1/3>腰椎>髋部。髋部T值对骨折风险的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压断裂模拟下中空皮质骨结构不同失效准则适应性分析
13
作者 范若寻 王溢童 +2 位作者 苗前程 胡辰 贾政斌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 探究适合模拟中空皮质骨结构在拉伸与压缩断裂模式下的失效准则。方法 根据前期压缩与弯曲实验数据,结合断裂仿真,对比不同失效准则模拟结果,确定模拟准确度。结果 压缩载荷下,应用主应变与不变量应变失效准则模拟断裂载荷与实验... 目的 探究适合模拟中空皮质骨结构在拉伸与压缩断裂模式下的失效准则。方法 根据前期压缩与弯曲实验数据,结合断裂仿真,对比不同失效准则模拟结果,确定模拟准确度。结果 压缩载荷下,应用主应变与不变量应变失效准则模拟断裂载荷与实验数值差异小于5%,同时断裂模式也与实验相符,说明两种失效准则可准确预测皮质骨压缩断裂;弯曲载荷下,应用等效应变与不变量应变失效准则模拟皮质骨断裂载荷与实验数值差异小于5%,且断裂模式也与实验相符,说明两种失效准则可准确预测弯曲断裂。结论 不同失效准则模拟的准确程度主要取决于应变增速是否符合当前载荷环境下骨单元变形实际情况,应变增速过快或过缓会导致结构提前或滞后断裂。断裂模拟方法能够适应多数部位与形状的皮质骨结构,可广泛应用于探究不同载荷环境下的适合失效准则,从而协助获取各部位皮质骨强度极限,为临床中提高骨断裂预测精度与掌握骨折发生条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准则 皮质骨 压缩 三点弯曲 断裂模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脱钙对牛股骨松质骨拉伸和断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张梦雪 包陈 吴志懿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61,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对松质骨力学性能及骨小梁结构分布的影响,该文采用体外脱钙方法对牛股骨松质骨进行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模拟,开展不同脱钙程度牛股骨松质骨的拉伸和断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脱钙程度对松质骨的拉伸和断裂性... 为研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对松质骨力学性能及骨小梁结构分布的影响,该文采用体外脱钙方法对牛股骨松质骨进行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模拟,开展不同脱钙程度牛股骨松质骨的拉伸和断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脱钙程度对松质骨的拉伸和断裂性能都有显著影响,但因其骨小梁分布特征差异,难以直接判断其影响规律。孔隙率和分形维数能够一定程度反映骨小梁分布特征,脱钙剂浓度越高,试样的分形维数越低。松质骨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松质骨的断裂性能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股骨松质骨 体外脱钙 拉伸性能 断裂性能 孔隙率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赛马近端马籽骨骨折的诊治
15
作者 张志恒 马天文 +3 位作者 刘宇明 苏利德 卢爱桃 杜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144,共4页
对15例运动赛马近端籽骨骨折的诊治进行分析。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品种、患病部位、病程、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X光)、治疗方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为赛马近端籽骨骨折的发病规律和诊治提供临床参考。15例近端籽骨骨折均伴有不同程度... 对15例运动赛马近端籽骨骨折的诊治进行分析。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品种、患病部位、病程、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X光)、治疗方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为赛马近端籽骨骨折的发病规律和诊治提供临床参考。15例近端籽骨骨折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籽骨炎,且该病具有品种特异性。单纯用临床基础检查和跛行诊断分析不能准确诊断该病,需结合X线片影像学检查方可确诊。根据病例情况,引入跛行分级评分,采取了镇痛、抗炎、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并改善运动管理方式,综合性治疗措施可缓解疼痛,早期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治疗难度较大,而跛行分级评分能够反应该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籽骨骨折 籽骨炎 综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尺骨鹰嘴锁定板固定大转子的回顾性研究
16
作者 胡秀年 兰伟斌 +5 位作者 陈日江 王伟涛 廖元军 李龙建 胡志龙 邱剑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初次下地时间以及术后1月、6月、12月髋关节功能VAS、Harris评分。结果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钢丝组优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初次下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术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2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1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固定大转子骨折相比,钛板固定具有更好的早期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关节置换 骨折固定 钢丝 尺骨鹰嘴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临床CT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研究进展
17
作者 关珍珍 王艺瑾 +1 位作者 王海滨 卢旭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9-444,共6页
骨质疏松症以骨密度(BMD)降低为主要特征,双能X射线吸收仪和定量CT为常用的BMD检查方法,但普及性低。常规临床CT也可进行BMD评估,主要指标包括椎体CT值和基于异步校准和内部校准技术获得的BMD,有望实现机会性骨质疏松症筛查和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以骨密度(BMD)降低为主要特征,双能X射线吸收仪和定量CT为常用的BMD检查方法,但普及性低。常规临床CT也可进行BMD评估,主要指标包括椎体CT值和基于异步校准和内部校准技术获得的BMD,有望实现机会性骨质疏松症筛查和骨折风险预测。本文对常规临床CT在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BMD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机会性骨质疏松症筛查的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质疏松性骨折 机会性筛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韩洁 冯瑾 +1 位作者 张连娜 杨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总结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性感染(Fracture related infection,FRI)的^(18)F-FDG PET/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0月本院42例确诊为下肢长骨FRI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分析归纳该疾病^(18)F-FD... 目的:总结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性感染(Fracture related infection,FRI)的^(18)F-FDG PET/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0月本院42例确诊为下肢长骨FRI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分析归纳该疾病^(18)F-FDG PET/CT征象及代谢参数的特点。结果:42例下肢长骨FRI患者中股骨骨折18例,胫腓骨骨折24例;骨折端^(18)FFDG代谢均增高,骨折端附近骨质周围代谢增高34例、长骨周围代谢增高10例,骨折端附近髓腔代谢增高16例、长骨髓腔代谢增高11例,内固定周围代谢增高20例,钉道代谢增高12例,窦道形成11例,脓肿形成3例,SUVmax为7.34±2.94,SUVmax/肌肉SUVmax为5.99±2.79,SUVmax/对侧SUVmax为3.72±1.91。根据细菌毒力高低分为两组,代谢参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可显示下肢长骨FRI的部位及范围,且不受金属固定物的影响,感染区域表现为单发或多发高代谢灶,程度明显高于肌肉及对侧,窦道、脓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下肢骨 感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19调控miR-149-5p/BMP2轴对BMSCs的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骨再生的影响
19
作者 张怀贵 姑再阿依·买买提 唐卫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9-1068,共10页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在足骨骨折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骨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BMSCs分为微小RNA-149-5p(miR-149-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mimic-NC)组和miR-149-5p-模拟物(miR-mim...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在足骨骨折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骨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BMSCs分为微小RNA-149-5p(miR-149-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mimic-NC)组和miR-149-5p-模拟物(miR-mimic)组并分别转染lncRNA H19-wt和lncRNA H19-mut重组质粒,或分别转染骨形成蛋白2(BMP2)3′UTR-wt和BMP2 3′UTR-mut重组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体外研究lncRNA H19对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与机制,将BMSCs分为对照组和成骨诱导组(成骨组),对成骨诱导下的BMSCs分别转染相应的质粒后分为成骨+si-NC组、成骨+si-H19组、成骨+si-H19+miR-inhibitor-NC组、成骨+si-H19+miR-inhibitor组、成骨+si-H19+pcDNA-NC组、成骨+si-H19+pcDNA-BMP2组。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验和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另建立小鼠足骨骨折模型,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pcD-null组、模型+pcD-H19组,每组9只。采用ALP活性实验评估成骨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lncRNA H19、miR-149-5p、BMP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MP2、骨钙蛋白(OCN)、骨基质细胞分化因子osterix(OS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在转染lncRNA H19-wt的细胞中,miR-mimi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mimic-NC组(P<0.05),在转染BMP2 3′UTR-wt的细胞中,miR-mimi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mimic-NC组(P<0.05)。与对照组比,成骨组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miR-149-5p的表达降低(P<0.05)。与成骨+si-NC组比,成骨+si-H19组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降低,miR-149-5p的表达增加(P<0.05)。与成骨+si-H19+miR-inhibitor-NC组比,成骨+si-H19+miR-inhibitor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miR-149-5p的表达降低(P<0.05)。与成骨+si-H19+pcDNA-NC组比,成骨+si-H19+pcDNA-BMP2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的ALP活性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降低,miR-149-5p的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pcD-null组比,模型+pcD-H19组的ALP活性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miR-149-5p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lncRNA H19通过miR-149-5p/BMP2轴促进BMSCs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的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19 成骨分化 足骨骨折 小鼠 骨形成蛋白2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和血管化的作用
20
作者 张永波 林伟 +2 位作者 苏冬冬 毛艳洁 毛艳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8-1184,共7页
目的探究复元活血汤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和血管化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0.5 mg/kg阿仑膦酸钠)、复原活血汤低/高(1.62、3.24 g/kg)剂量组5组(各10只)。比较5组大鼠椎体最大载荷、... 目的探究复元活血汤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和血管化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0.5 mg/kg阿仑膦酸钠)、复原活血汤低/高(1.62、3.24 g/kg)剂量组5组(各10只)。比较5组大鼠椎体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TRS%)、骨小梁平均宽度(MTPT)、矿化沉积率(MAR);小动物骨密度分析仪检测骨密度(BMD)、定量振幅衰减(BUA)、骨组织HE染色、新生血管数量、血管面积及BALP、CTX-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TBV%、MTPT、BMD、BUA、新生血管数量、血管面积、BALP蛋白水平降低,TRS%、MAR、CTX-1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仑膦酸钠组、复原活血汤低/高剂量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TBV%、MTPT、BMD、BUA、新生血管数量、血管面积、BALP表达升高,复原活血汤高剂量组最高,TRS%、MAR、CTX-1表达降低,复原活血汤高剂量组最低(P<0.05)。复原活血汤高剂量组骨组织形态更佳。结论复元活血汤可提升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大鼠骨愈合效果,促进血管新生及BALP表达,抑制CTX-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血管新生 骨碱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