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针对《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中数据处理复杂、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开发一款轻量化教学工具,探索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方法]基于Uniapp跨平台框架,结合豆包人工智能辅助开发技术,构建集成生物统计计算、试验设计模拟及...[目的]针对《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中数据处理复杂、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开发一款轻量化教学工具,探索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方法]基于Uniapp跨平台框架,结合豆包人工智能辅助开发技术,构建集成生物统计计算、试验设计模拟及案例实操功能的微信小程序,在实验班(医动2211,n=23)与对照班(医动2212,n=26)开展对比教学实验,评估小程序的应用效果。[结果]教学实践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完成数据处理任务的平均耗时较对照组缩短43.75%(45 min vs.80 min),课堂主动提问频次提升149%(2.64次/课vs.1.06次/课),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提高21.4%(85分vs.70分),实践操作成绩提升33.3%(40分vs.3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组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达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结论]基于Uniapp和豆包AI的轻量化开发的微信小程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理解深度与实践能力,为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小程序功能,深化工具与教学场景的融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针对《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中数据处理复杂、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开发一款轻量化教学工具,探索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方法]基于Uniapp跨平台框架,结合豆包人工智能辅助开发技术,构建集成生物统计计算、试验设计模拟及案例实操功能的微信小程序,在实验班(医动2211,n=23)与对照班(医动2212,n=26)开展对比教学实验,评估小程序的应用效果。[结果]教学实践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完成数据处理任务的平均耗时较对照组缩短43.75%(45 min vs.80 min),课堂主动提问频次提升149%(2.64次/课vs.1.06次/课),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提高21.4%(85分vs.70分),实践操作成绩提升33.3%(40分vs.3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组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达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结论]基于Uniapp和豆包AI的轻量化开发的微信小程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理解深度与实践能力,为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小程序功能,深化工具与教学场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