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moving boundary of the reaction shaft in a flash smelting furnace 被引量:4
1
作者 CHEN Zhuo 1,MEI Chi 1,CHEN Hong-rong 1,MO Jiao 2 (1 Institute on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yro-installation, Central Sout 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 Science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1年第3期213-218,共6页
As to solve the online monitoring of the inner temperatur e and freezing profile of the reaction shaft of flash smelting furnace, simulation of the wall in the reaction shaft in a flash smelting furnace was made throu... As to solve the online monitoring of the inner temperatur e and freezing profile of the reaction shaft of flash smelting furnace, simulation of the wall in the reaction shaft in a flash smelting furnace was made through numerical computation.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are very near the data got in s ite. The error of the moving boundary is approximately 3%, and that of the tempe rature is less than 5%. It is proved that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is applicable for practice to monitor the temperature and moving boundary inside the hearth on line.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the data compu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 nge of the moving boundary and inner temperature is summarized, and the great in fluence of the cooling system on the forming and stability of the moving boundar y inside the hearth is emphasized, which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optim izing the flash smelting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smelting furnace moving boundary numerical computation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ND Flash的FFS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建华 罗悦怿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89,共3页
NANDFlash以其大容量低价格等优势迅速成为嵌入式系统存储的新宠,因此研究其上的文件系统也日益重要。本文先分析了NANDFlash上FFS的功能结构,然后给出了一个在无OS支持的嵌入式系统中,可与Windows文件系统完全兼容的FFS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关键词 flash NAND ffS 设计与实现 Windows 嵌入式系统 文件系统 功能结构 实现方案 低价格 大容量 全兼容 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sh文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5
3
作者 沈建华 罗悦怿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46-248,共3页
Flash文件系统(FFS)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中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的一个热点。对Flash文件系统结构和功能作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分析,针对在无OS环境下的应用,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ffS FTL NAND flash 磨损控制 碎片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隆闪速炉渣直排改造及其生产实践
4
作者 魏斌 何建平 方云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深入探讨了金隆铜业闪速炉渣直排改造及其生产实践。首先聚焦闪速炉电炉拆除前的炉体改造,阐述了改造的背景、目的及具体措施,分析了改造对炉体性能和生产效率的潜在影响。同时,分析了改造后生产组织模式的调整、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 深入探讨了金隆铜业闪速炉渣直排改造及其生产实践。首先聚焦闪速炉电炉拆除前的炉体改造,阐述了改造的背景、目的及具体措施,分析了改造对炉体性能和生产效率的潜在影响。同时,分析了改造后生产组织模式的调整、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方面的积极影响。通过工艺改造与管理优化,公司实现节能降本、环境改善双重目标,符合“双碳”政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炉 电炉 生产组织 双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冲渣水余热制冷制热技术及应用
5
作者 匡胜严 张奔 +2 位作者 高思琪 王家辉 张旭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61,共6页
高炉冲渣水余热丰富,但具有腐蚀性,且温度波动大、易结垢。简要阐述了两种冲渣水余热利用技术及其应用效果:①冲渣水换热式制冷制热技术,该技术将冲渣水余热经专用换热器转换为洁净热水,解决设备腐蚀及堵塞等问题,为实现稳定运行,系统... 高炉冲渣水余热丰富,但具有腐蚀性,且温度波动大、易结垢。简要阐述了两种冲渣水余热利用技术及其应用效果:①冲渣水换热式制冷制热技术,该技术将冲渣水余热经专用换热器转换为洁净热水,解决设备腐蚀及堵塞等问题,为实现稳定运行,系统中配置补热设施,具有设备少、控制简单、可利用温差大、投资低等特点,适用于较清洁的冲渣水;②冲渣水闪蒸式制冷制热技术,该技术利用闪蒸罐将冲渣水转换为清洁的低压乏汽,系统较复杂、可利用温差小、控制要求高、投资大,适用于温度较高、水质恶劣的冲渣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冲渣水 余热利用 换热器 闪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铜闪速熔炼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6
作者 周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在工业闪速炉高负荷生产条件下,从反应塔、沉淀池、排烟线路各部位取样分析,直观地观察了闪速炉中铜锍、炉渣、烟尘的形成过程和物理化学特点,发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过程机理所描述的现象,提出了一些有关闪速熔炼工艺的新认识。
关键词 铜冶炼 闪速熔炼 闪速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熔炼过程烟尘性质解析
7
作者 任鹏 夏隆巩 +2 位作者 葛杨 曹舒恒 刘志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9,共7页
较高的烟尘发生率及其衍生的烟道结瘤、锅炉结块等是闪速冶炼技术进一步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通过自制负压速冷取样器获取了成套工业闪速炉烟尘样品,使用热电偶直接测量了闪速炉沉淀池顶部、上升烟道以及锅炉区域的烟气温度。分... 较高的烟尘发生率及其衍生的烟道结瘤、锅炉结块等是闪速冶炼技术进一步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通过自制负压速冷取样器获取了成套工业闪速炉烟尘样品,使用热电偶直接测量了闪速炉沉淀池顶部、上升烟道以及锅炉区域的烟气温度。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烟尘主要为细小的类球形颗粒或小颗粒团聚形成的不规则大颗粒,随烟气流动方向,颗粒平均粒径从1.11μm上升到2.17μm;烟尘主要包含Cu、Fe、Pb、S、As、O等元素,随烟气后移,烟尘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不断下降;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烟尘的物相主要为Fe_(3)O_(4)、CuFe_(2)O_(4)、Cu_(2)O、CuSO_(4)和As_(2)O_(3)等。结合烟气温度数据发现,在沉淀池区域存在有机械夹带的未反应的铜锍以及渣相,在锅炉区域由于温度骤降,氧化物转化为硫酸盐,且高As、高Pb物质易于挥发,多在锅炉中后部沉降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熔炼炉 烟尘 沉淀池 烟气 锅炉 物相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速冶炼设备应用及技术创新
8
作者 刘井辉 刘建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8,共8页
闪速冶炼作为国内外大型铜冶炼厂主要采用的冶炼工艺之一,具有环保、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经过近几十年发展,国内铜冶炼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对引进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新的冶炼设备,取得了长足发展。着重介... 闪速冶炼作为国内外大型铜冶炼厂主要采用的冶炼工艺之一,具有环保、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经过近几十年发展,国内铜冶炼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对引进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新的冶炼设备,取得了长足发展。着重介绍国内铜闪速冶炼引进并优化的精矿喷嘴等核心设备,国内外泥炮机等新兴设备在闪速冶炼车间的应用,以及设备改善后的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冶炼 精矿喷嘴 事故烟道 泥炮机 智能化 一步炼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熔炼多相流模型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姜保成 郭学益 +2 位作者 王亲猛 王松松 陈建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28,共22页
铜闪速熔炼具有高处理量、高富氧浓度、高冶炼效率和低环境污染的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深入研究闪速熔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现象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闪速炉内多相流间相互作用及熔炼动力学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铜闪速熔炼具有高处理量、高富氧浓度、高冶炼效率和低环境污染的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深入研究闪速熔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现象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闪速炉内多相流间相互作用及熔炼动力学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仅依靠生产经验、试验观测和理论分析难以全面解析炉内多相流传质传热过程、获取流体流动特性、揭示气固多相流相互作用规律,阻碍了闪速炉冶炼效能的进一步提升。当下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发展迅速,正为预测和分析闪速炉内多相流问题提供了高效、准确、直观的帮助。本文在介绍铜闪速炉结构、冶炼原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铜闪速熔炼动力学反应机理、炉内流动特性方面模型化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全面综述了铜闪速炉在喷嘴、沉淀池、上升烟道、锅炉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闪速炉生产优化及设计改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炉 多相流 模型化 喷嘴 沉淀池 上升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钢股份高炉喷吹生物质微粉的可行性分析
10
作者 段伟斌 张建良 +4 位作者 贾国利 王宇哲 党晗 叶涟 徐润生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1,共6页
对首钢股份高炉喷吹生物质微粉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北省唐山市一年的生物质微粉产量折合约137.64万t,可满足高炉喷吹的燃料需求,生物质资源的使用成本约为877.4元/t,用于高炉喷吹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②几种利用变压闪蒸... 对首钢股份高炉喷吹生物质微粉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北省唐山市一年的生物质微粉产量折合约137.64万t,可满足高炉喷吹的燃料需求,生物质资源的使用成本约为877.4元/t,用于高炉喷吹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②几种利用变压闪蒸技术制备的生物质微粉样品中,样品7最适合进行高炉喷吹,其灰分低、水分低,能量密度接近褐煤水平,但后续仍需对工艺参数进行不断优化,以提高品质;③基于1号高炉的生产参数及原燃料质量,用31.6kg/t的样品7替代10kg/t煤粉较为可行,风口热状态相较于基准工况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喷吹 生物质 变压闪蒸 风口热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投料量下炼铜闪速炉内熔炼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卓 王云霄 +2 位作者 宋修明 赵荣升 殷术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16-2921,共6页
以FLUENT 6.3为计算平台,建立了铜闪速炉熔炼过程数值模型,并针对高投料量下反应塔气粒两相变物理场信息分布变化特点展开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工艺风入炉后迅速膨胀,并在反应塔中心形成轮廓明显的主体气流柱;主体气流柱内外的温度和氧... 以FLUENT 6.3为计算平台,建立了铜闪速炉熔炼过程数值模型,并针对高投料量下反应塔气粒两相变物理场信息分布变化特点展开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工艺风入炉后迅速膨胀,并在反应塔中心形成轮廓明显的主体气流柱;主体气流柱内外的温度和氧浓分布梯度变化较大;局部低温出现在精矿喷嘴下方,而高温反应核心区域则下移至反应塔中下部。综合多场耦合仿真结果可知:高投料量条件下精矿粒子与反应配风之间混合力度欠佳是造成高投料量反应塔内熔炼过程反应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闪速炉 反应塔 熔炼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炉烟灰焙烧脱砷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梁勇 李亮星 +1 位作者 廖春发 石玉臣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1,共3页
采用火法工艺对铜闪速炉烟灰中的砷进行脱除,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焦炭配入量、温度和焙烧时间对脱砷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脱砷条件:焦碳配入量12%,焙烧温度1 100℃,焙烧时间1 h,在该条件下脱砷率超过80%,铜回收率大于95%。
关键词 闪速炉 烟灰 焙烧 脱砷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闪速炉烟尘氧化浸出与中和脱砷 被引量:59
13
作者 张荣良 丘克强 +2 位作者 谢永金 洪育民 郑春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8,共6页
介绍了废酸氧化浸出铜冶炼闪速炉烟尘和浸出液中和沉淀砷、铁过程。从化学热力学和实验2方面研究了浸出液中以砷酸铁形式中和沉淀脱砷过程,并对砷酸铁沉淀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闪速炉烟尘中铜、砷和铁的浸出率分别可达到83... 介绍了废酸氧化浸出铜冶炼闪速炉烟尘和浸出液中和沉淀砷、铁过程。从化学热力学和实验2方面研究了浸出液中以砷酸铁形式中和沉淀脱砷过程,并对砷酸铁沉淀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闪速炉烟尘中铜、砷和铁的浸出率分别可达到83%,92%和30%,浸出液中的铁和砷的量比n(Fe)/n(As)约为1.50;控制适当的pH值中和沉淀砷、铁,可使铜存留于溶液中,而砷以砷酸铁形式进入固相中,从而达到铜、砷分离的目的;不稳定的砷酸铁沉淀物进一步转型后,则可作为无毒稳定渣丢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炉烟尘 废酸 氧化漫出 沉砷 砷酸铁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速炉反应塔炉膛内形的数值模拟与在线显示 被引量:6
14
作者 梅炽 陈卓 +2 位作者 任鸿九 张卫华 吴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6-720,共5页
采用传热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闪速炉反应塔塔壁进行了模拟 ,获得了反应塔壁面温度分布及其内壁挂渣层厚度的仿真计算结果 ,首次实现了反应塔炉膛内形的在线显示。用于工业生产后 ,经现场检验 ,软件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数值接近 ,其中炉膛温... 采用传热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闪速炉反应塔塔壁进行了模拟 ,获得了反应塔壁面温度分布及其内壁挂渣层厚度的仿真计算结果 ,首次实现了反应塔炉膛内形的在线显示。用于工业生产后 ,经现场检验 ,软件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数值接近 ,其中炉膛温度相差不足 4 0℃ ,挂渣层厚度平均误差 <3 % ,可完全满足生产要求。该软件的研制为实践中实现反应塔炉膛内形实时监控创造了条件 ,并成为闪速炉生产操作优化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仿真研究发现 ,冷却水套对反应塔炉膛内形影响显著 ,加强冷却系统的强度将有利于保护炉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炉 炉膛内形 数值仿真 炼铜 反应塔 在线显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沟菱铁矿闪速磁化焙烧—磁选探索试验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小银 余永富 陈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85,89,共3页
采用自主研发的闪速磁化焙烧中试装置,对铁品位为21.21%的大西沟铁矿菱铁矿-1mm粉矿进行闪速磁化焙烧-弱磁选探索性试验,获得了铁精矿产率为38%~40%,铁品位〉56%,金属回收率〉80%的良好试验指标,为难选弱磁性铁矿石的高效... 采用自主研发的闪速磁化焙烧中试装置,对铁品位为21.21%的大西沟铁矿菱铁矿-1mm粉矿进行闪速磁化焙烧-弱磁选探索性试验,获得了铁精矿产率为38%~40%,铁品位〉56%,金属回收率〉80%的良好试验指标,为难选弱磁性铁矿石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铁矿粉矿 闪速炉磁化焙烧 弱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炉沉淀池渣中锍液滴沉降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萍 余建平 +1 位作者 陈红荣 梅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32-2137,共6页
通过分析沉淀池内锍液滴的沉降机理,导出了渣中最大锍液滴直径的计算公式。根据闪速炉的实际生产条件,计算出渣中最大锍液滴直径的理论值为0.063 mm,并用矿相显微镜对沉淀池出口处的渣样进行了观察,渣中最大锍颗粒粒径为0.06 mm,两者结... 通过分析沉淀池内锍液滴的沉降机理,导出了渣中最大锍液滴直径的计算公式。根据闪速炉的实际生产条件,计算出渣中最大锍液滴直径的理论值为0.063 mm,并用矿相显微镜对沉淀池出口处的渣样进行了观察,渣中最大锍颗粒粒径为0.06 mm,两者结果一致。由此证明了沉降机理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渣中锍夹带损失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增大熔体中离散态分布的锍液滴直径是降低渣中铜夹带损失的重要措施;其次是升高渣温度有助于渣中锍的沉降;减小渣层厚度等措施对降低渣中铜夹带损失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炉 沉淀池 锍液滴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速炼铜“高效反应区”的形成条件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梅炽 谢锴 +6 位作者 陈红荣 李欣峰 陈卓 周俊 王晓华 竹林优 葛哲令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4期85-88,共4页
运用闪速炉反应塔“高效反应区”模型,研究闪速炉操作的优化与强化。结果表明,形成“高效反应区”的主要条件是高温、氧气和颗粒群的集中。“高效反应区”模型在生产中的初步应用获得了显著效果。“高效反应区”的形成有利于强化生产、... 运用闪速炉反应塔“高效反应区”模型,研究闪速炉操作的优化与强化。结果表明,形成“高效反应区”的主要条件是高温、氧气和颗粒群的集中。“高效反应区”模型在生产中的初步应用获得了显著效果。“高效反应区”的形成有利于强化生产、降低油耗和烟尘率、延长反应塔寿命、提高氧利用率和铜直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铜 闪速炉 高效反应区 数值模拟 闪速炉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溪闪速炉造锍熔炼过程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克雄 黎书华 +1 位作者 尹爱君 梅显芝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利用作者建立的贵溪闪速炉造锍熔炼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对贵溪闪速炉造锍熔炼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对贵溪闪速炉控制的3个关键参数即冰铜品位、冰铜温度及渣中mFe/mSiO2进行模拟,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还进一步讨论了富... 利用作者建立的贵溪闪速炉造锍熔炼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对贵溪闪速炉造锍熔炼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对贵溪闪速炉控制的3个关键参数即冰铜品位、冰铜温度及渣中mFe/mSiO2进行模拟,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还进一步讨论了富氧体积分数、反应塔油耗、粉煤代油、精矿成份等因素对贵溪闪速炉熔炼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铜 冰铜 熔炼 闪速炉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炉反应塔炉衬蚀损机理解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龙鹏 陈卓 +2 位作者 周俊 谢德成 李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1-656,共6页
本文通过对铜闪速炉反应塔壁面残砖进行取样与电镜分析展开对塔壁面炉衬蚀损机理的研究,讨论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反应塔壁面造成侵蚀的机理原因与蚀损过程,发现造成反应塔砖衬蚀损的主要因素为熔锍的渗透、熔渣的侵入、气体的侵蚀以及高温... 本文通过对铜闪速炉反应塔壁面残砖进行取样与电镜分析展开对塔壁面炉衬蚀损机理的研究,讨论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反应塔壁面造成侵蚀的机理原因与蚀损过程,发现造成反应塔砖衬蚀损的主要因素为熔锍的渗透、熔渣的侵入、气体的侵蚀以及高温熔体与气流的冲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应塔壁面炉衬工作面的优化温度条件为850~900℃。将反应塔壁面工作温度控制在以上温度范围之内,将有助于延缓反应塔壁面炉衬的蚀损过程,延长炉体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衬蚀损 机理分析 反应塔 铜闪速炉 电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溪闪速炉铜锍熔炼过程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9
20
作者 黎书华 黄克雄 梅显芝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627-631,共5页
在后藤佐吉开发的热力学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引进了氧效率系数和热损失参数,以修正实际贵溪闪速炉造锍熔炼过程与理想的热力学平衡体系的偏差,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由大量工业生产数据拟合出的氧效率系数和热损失参数,求得了两者的... 在后藤佐吉开发的热力学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引进了氧效率系数和热损失参数,以修正实际贵溪闪速炉造锍熔炼过程与理想的热力学平衡体系的偏差,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由大量工业生产数据拟合出的氧效率系数和热损失参数,求得了两者的回归关系式,从而建立了贵溪闪速炉铜锍熔炼过程的热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炉 造锍熔炼 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