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利用小麦粉(wheat flour,WF)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的中筋WF-SPI在pH为7、8、9下制备了膜,以及利用含有低筋、中筋、高筋、特高筋的WF通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了WF-SPI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为利用小麦粉(wheat flour,WF)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的中筋WF-SPI在pH为7、8、9下制备了膜,以及利用含有低筋、中筋、高筋、特高筋的WF通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了WF-SPI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和热稳定性,探究pH和WF筋度对发酵WF-SPI膜理化性质的影响。WF-SPI膜的表面结构伴随pH的增加逐渐光滑致密,且膜中的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逐渐增强。伴随pH的增加,WF-SPI膜的抗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和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_(g))逐渐提高,而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EAB)和水蒸气透过率(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逐渐降低。特高筋WF中的蛋白结构没有完全展开无法与SPI发生充分的相互作用,结果导致特高筋WF-SPI膜中的蛋白质会聚集在膜的下表面并破坏其致密的网络结构。中筋WF-SPI膜的TS和T_(g)分别达到12.53 MPa和50.94℃的最高值,而其WVP、透明度值和溶解度均达到最低值。因此,中筋WF和SPI经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将为WF-SPI膜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展开更多
为了解我国牛肠道病毒(BEV)流行现状,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从四川省成都市某牛场的腹泻病牛粪便样本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将其命名为SC-726并进行后续研究。将SC-726接种牛肾细胞(MDBK)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计算病毒含量,使用...为了解我国牛肠道病毒(BEV)流行现状,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从四川省成都市某牛场的腹泻病牛粪便样本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将其命名为SC-726并进行后续研究。将SC-726接种牛肾细胞(MDBK)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计算病毒含量,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病毒的形态特征,分析其理化特性、核酸型和细胞嗜性,绘制一步生长曲线,最后对该分离株进行5′非翻译区(5′UTR)基因测序以分析其遗传演化。结果显示,SC-726分离株感染MDBK细胞后,细胞发生明显的CPE;病毒最高滴度为1×10^(6.2) TCID_(50)/0.1 m L;电镜下观察到直径约30 nm的无囊膜球形粒子,符合传统小RNA病毒形态学特征;理化特性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几乎不受有机溶剂(乙醚、氯仿)和胰蛋白酶的影响,同时具有一系列与BEV相符的特征,如耐酸、不耐强碱、热敏感;DNA抑制剂阿糖胞苷(Ara-C)对该病毒滴度无影响,判定为RNA病毒;SC-726株能够在MDBK、乳仓鼠肾细胞(BHK-21)、猪肾细胞(PK-15)、非洲绿猴胚胎肾细胞(Marc-145)和犬肾细胞(MDCK)等多种动物细胞上增殖;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F型牛肠道病毒(BEV-F)。本试验从腹泻牛粪便样本中成功分离出1株BEV-F,进一步丰富了我国BEV资料库,为该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我国牛肠道病毒(BEV)流行现状,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从四川省成都市某牛场的腹泻病牛粪便样本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将其命名为SC-726并进行后续研究。将SC-726接种牛肾细胞(MDBK)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计算病毒含量,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病毒的形态特征,分析其理化特性、核酸型和细胞嗜性,绘制一步生长曲线,最后对该分离株进行5′非翻译区(5′UTR)基因测序以分析其遗传演化。结果显示,SC-726分离株感染MDBK细胞后,细胞发生明显的CPE;病毒最高滴度为1×10^(6.2) TCID_(50)/0.1 m L;电镜下观察到直径约30 nm的无囊膜球形粒子,符合传统小RNA病毒形态学特征;理化特性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几乎不受有机溶剂(乙醚、氯仿)和胰蛋白酶的影响,同时具有一系列与BEV相符的特征,如耐酸、不耐强碱、热敏感;DNA抑制剂阿糖胞苷(Ara-C)对该病毒滴度无影响,判定为RNA病毒;SC-726株能够在MDBK、乳仓鼠肾细胞(BHK-21)、猪肾细胞(PK-15)、非洲绿猴胚胎肾细胞(Marc-145)和犬肾细胞(MDCK)等多种动物细胞上增殖;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F型牛肠道病毒(BEV-F)。本试验从腹泻牛粪便样本中成功分离出1株BEV-F,进一步丰富了我国BEV资料库,为该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