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9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design of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9
1
作者 时运来 陈超 赵淳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393-404,共12页
A new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was proposed to maximize its mechanical outpu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 A new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was proposed to maximize its mechanical outpu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First,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the motor was introduced. Second, the finite element parameterized model of the stator of the motor was built using 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 and som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stator were selected as design variables. Third, the sample points were selected in design variable space using latin hypercube Design. Through modal analysis and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tator based on these sample points, the target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These sample points and response values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build a response surface model. Finally, the simplex method was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many aspects of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have been fulfilled. The prototype motor fabricated based on the optimal design result exhibited considerably high dynamic performance, such as no-load speed of 873 ram/s, maximal thrust of 27.5 N, maximal efficiency of 43%, and thrust-weight ratio of 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PIEZOELECTRIC optimal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ity nois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ire contour design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of contour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被引量:7
2
作者 KIM Seong-rae SUNG Ki-deug +1 位作者 LEE Dong-woo HUH Sun-chu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386-2393,共8页
Cavity resonance noise of passenger car tires is generated by interacting excitation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the fill gas (air), and generally lies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200?250 Hz. As such, this noise is stron... Cavity resonance noise of passenger car tires is generated by interacting excitation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the fill gas (air), and generally lies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200?250 Hz. As such, this noise is strongly perceived and may be a serious source of driver annoyance. Thus, many studies regarding the cavity noise mechanism and its reduction have already been conducted. In this work, a vibro-acoustic couple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air cavity. Using this analysis, we can more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tire noise performance in the region of the cavity resonance frequency.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 of tire contour design factors was conducted, using design-of-experiments methods. Finally,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in-house codes to reduce the cavity noise level while minimizing the loss of other performances, such as diminished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caused by the variations of contour. As a result of this optimization, an optimized contour shape was derived, which satisfied the multi-objective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e cavity noise vibro-acoustic coupled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sensitivity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buckling load for 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s using adaptive Kriging-improved PSO:A novel hybrid intelligent method 被引量:3
3
作者 Behrooz Keshtegar Trung Nguyen-Thoi +1 位作者 Tam T.Truong Shun-Peng Zh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5-99,共15页
An effective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an adaptive Kriging(A-Kriging)into an improved partial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IPSO)to give a so-called A-Kriging-IPSO for maximizing the bucklin... An effective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an adaptive Kriging(A-Kriging)into an improved partial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IPSO)to give a so-called A-Kriging-IPSO for maximizing the buckling load of 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s(LCPs)under uniaxial and biaxial compressions.In this method,a novel iterative adaptive Kriging model,which is structured using two training sample sets as active and adaptive points,is utilized to directly predict the buckling load of the LCPs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The active points are selected from the initial data set while the adaptive points are generated using the radial random-based convex samples.The cell-based smoothed discrete shear gap method(CS-DSG3)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buckling behavior of the LCPs to provide the response of adaptive and input data sets.The buckling load of the LCPs is maximized by utilizing the IPSO algorithm.To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the LCPs with different layers(2,3,4,and 10 layers),boundary conditions,aspect ratios and load patterns(biaxial and uniaxial loads)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obtained by proposed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iterature results,but with less computational burden.By applying adaptive radial Kriging model,the accurate optimal resultsebased predictions of the buckling load are obtained for the studied LC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kriging 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s Buckling optimization Smooth finite element methods Cell-based smoothed discrete shear gap method(CS-DSG3) Improved 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床整机动态性能的立柱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有堂 王振宇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7,共8页
基于机床整机动态性能分析,对薄弱结构件立柱的外形结构与内部筋板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立柱单件进行动态性能分析,结果得出立柱原有内部筋板样式与分布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对立柱进行拓扑优化。根据立柱动态性能分析得到的数... 基于机床整机动态性能分析,对薄弱结构件立柱的外形结构与内部筋板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立柱单件进行动态性能分析,结果得出立柱原有内部筋板样式与分布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对立柱进行拓扑优化。根据立柱动态性能分析得到的数据与拓扑优化后的内部筋板分布情况重新设计了立柱的外形结构以及内部筋板样式和分布,并对立柱的内部筋板样式与尺寸进行参数相关性分析,建立响应面优化模型,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MOGA)(基于NSGA-Ⅱ的变体)对其关键尺寸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并对比优化后整机与原型机。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立柱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0.2%;整机在X方向的最大共振峰值下降了15%,Y方向下降了25%,Z方向下降了54%,并且X、Y这2个方向的共振波峰均有不同程度的后移,故优化后的整机在静、动态性能上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柱 筋板样式 有限元法 拓扑优化 多目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站内机械绝缘节电场分布建模与仿真研究
5
作者 李军丽 张友鹏 +1 位作者 赵斌 丁彦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4,共11页
明确高铁站内机械绝缘节在运行工况下的电场分布特性是解决绝缘失效问题的关键.基于静电场有限元法,考虑绝缘节厚度、材质和供电方式等工况,分别计算完好绝缘节在稳态电压和暂态过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并分析不同工况对绝缘节电场分布... 明确高铁站内机械绝缘节在运行工况下的电场分布特性是解决绝缘失效问题的关键.基于静电场有限元法,考虑绝缘节厚度、材质和供电方式等工况,分别计算完好绝缘节在稳态电压和暂态过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并分析不同工况对绝缘节电场分布的影响.分析绝缘节可能存在的缺陷,研究气泡、气隙和碳化等缺陷对绝缘节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绝缘节整体电场分布不均匀.在暂态过电压条件下,绝缘节顶部表面可能会出现局部放电现象.绝缘节的厚度以及供电方式都会对电场分布产生影响,其中直接供电方式相较于AT供电方式的影响更为显著.气泡对电场分布的影响程度与其位置有关,气泡周围易发生空气击穿造成局部放电.碳化显著影响绝缘节的电场分布,随着碳化深度的增加,绝缘节局部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碳化发生在顶部区域时,其对绝缘节电场强度的影响较之腰部和底部区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绝缘节 静电场 有限元法 缺陷 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偏心对永磁发电机绕组绝缘温度特性影响
6
作者 何玉灵 白怡凡 +4 位作者 张文 李勇 徐明星 王晓龙 唐贵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4,共11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对发电机气隙偏心前后的气隙磁通密度、定子电流和损耗表达式进行了理论推导;根据传热基本原理,建立了发电机磁-热耦合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绕组绝缘温度场结果;通过实验对理论和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气隙偏心程度的增大,发电机各部分损耗增加,定子铁心及绕组绝缘的温度随之升高。同时基于偏心故障下的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升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子铁心通风结构改善发电机的通风散热,通过对比2种不同结构下的定子温度场,表明该结构明显降低了发电机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度,为通风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发电机 气隙偏心 定子铁心 绕组绝缘 温度场 有限元法 故障诊断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反演方法的25Cr2Ni2MoV钢焊接接头疲劳失效分析
7
作者 郭素娟 罗甘霖 +1 位作者 金鑫 司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1,共6页
以25Cr2Ni2MoV钢焊接接头为对象,开展了不同应变幅水平下的低周疲劳试验,得到了其低周疲劳强度特征,并对失效试样的疲劳失效位置进行了规律统计。结合纳米压痕试验和有限元反演方法,获取了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对比和相关参量,反... 以25Cr2Ni2MoV钢焊接接头为对象,开展了不同应变幅水平下的低周疲劳试验,得到了其低周疲劳强度特征,并对失效试样的疲劳失效位置进行了规律统计。结合纳米压痕试验和有限元反演方法,获取了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对比和相关参量,反演出其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3个区域的应力-应变曲线,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了焊接接头的局部轴向应变分布特征,揭示了焊接接头疲劳失效位置随载荷水平变化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应变水平下,焊接接头的最大轴向应变主要集中在靠近热影响区的母材,低周疲劳失效位置也集中在这里;当载荷水平居中时,热影响区附近母材和焊缝中心轴向应变相当,低周疲劳失效位置在两处随机出现;当载荷水平较大时,最大轴向应变出现在焊缝中心处,疲劳失效位置也主要出现在焊缝中心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接头 低周疲劳 失效机理 纳米压痕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哈越野赛车车架结构设计与工程结构分析
8
作者 尚家杰 杨智杰 +1 位作者 原言和 迟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228,232,共5页
在保证车架设计结构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依据BSC(Baja SAE Chin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赛事规则,设计一款赛车车架结构。因其特有桁架结构及受力复杂,为保证设计过程中有效控制强度和刚度,运用CATIA建模,利用ANSYS中Workbench模块... 在保证车架设计结构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依据BSC(Baja SAE Chin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赛事规则,设计一款赛车车架结构。因其特有桁架结构及受力复杂,为保证设计过程中有效控制强度和刚度,运用CATIA建模,利用ANSYS中Workbench模块对优化前后车架分别进行静载及弯曲工况下应力及变形分析。最终计算得到优化后车架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分别为129030.01N·m^(2)和2962.07N·m/(°)。并运用Modal模块对车架进行自由和约束模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车架进行优化及对比分析,使赛车车架减重3.274kg。结合比赛实地测试表明,该车架的强度及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行业标准。研究方法可为以轻量化和良好人机交互为目标的相关设计进入性能验证阶段提供指导,也为具有同类越野车车架和复杂结构设计及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哈赛车 车架 设计 工程结构 有限元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法的变参数桥梁结构内力优化及试验
9
作者 杨国俊 李喜梅 +1 位作者 赵行 吕明航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2,共9页
为确定变参数桥梁最优内力,针对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中的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与优化,建立单目标线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和桥梁结构简化计算模型.采用穷举算法,结合Visual C++编程优化计算,其中包括桥梁主跨跨径的优化、加载... 为确定变参数桥梁最优内力,针对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中的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与优化,建立单目标线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和桥梁结构简化计算模型.采用穷举算法,结合Visual C++编程优化计算,其中包括桥梁主跨跨径的优化、加载点荷载值选择,进行静力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和实际模型试验.推导了数值计算公式,提出以弯曲应变能最小为目标的桥梁跨径、荷载加载位置等参数随机优化的方法,寻求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竖向位移和内力的最小值,得到荷载布置方式,反算主跨跨径,利用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得到布载方式1为最优布载,P 1~P 8值分别为40、50、120、130、60、70、80、9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有限元分析 穷举算法 优化分析 能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平齐端板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参数分析
10
作者 刘卫然 周晋普 +2 位作者 方斌 于海丰 马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4-286,共13页
为研究端板厚度小于规范构造要求的钢框架平齐端板节点力学性能,设计制作6个钢框架平齐端板节点试件并进行拟静力试验,对节点的破坏模式、极限抗弯承载力、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系数和中和轴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节点的主要破... 为研究端板厚度小于规范构造要求的钢框架平齐端板节点力学性能,设计制作6个钢框架平齐端板节点试件并进行拟静力试验,对节点的破坏模式、极限抗弯承载力、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系数和中和轴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节点的主要破坏模式为端板翘曲、柱翼缘屈曲和螺栓破坏;2)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延性系数均随端板厚度、柱翼缘厚度和螺栓直径的增加而增加;3)滞回曲线均表现出显著的捏缩现象;4)通过合理布置,采用6个高强螺栓(M14或M16)的节点,其耗能能力大于采用4个M20高强螺栓的节点;5)节点端板中和轴位置靠近受压梁翼缘与规范具有一定差异。通过有限元分析进一步研究端板厚度、柱翼缘厚度和螺栓直径对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延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端板厚度小于构造要求时,其厚度每增加2 mm,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提高3.71%;螺栓直径小于24 mm时,其直径每增加2 mm,节点延性系数提高36.66%,并在直径为24 mm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齐端板节点 力学性能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端板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K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
11
作者 陈康明 樊林杰 +3 位作者 杨益伦 吴庆雄 罗健平 缪承谕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2,85,共14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KK(CFST-K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SCF)计算方法,开展CFST-KK型节点模型试验和实体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正确性;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揭示CFST-KK型节点SCF的敏感性以及管内混凝土的影...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KK(CFST-K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SCF)计算方法,开展CFST-KK型节点模型试验和实体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正确性;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揭示CFST-KK型节点SCF的敏感性以及管内混凝土的影响机理;探讨现有相贯管节点SCF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基于节点刚度推导得到钢管KK(CHS-KK)型节点SCF计算方法,基于变形相似原则并考虑管内混凝土与主管管壁的剥离变形作用,提出了CFST-KK型节点SCF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最大误差为8.0%,具有良好的精度;计算CFST-KK型节点SCF时,可只考虑轴力和面内弯矩的作用而忽略面外弯矩的作用;主管径厚比对CFST-KK型节点SCF的影响最为显著,主管内填混凝土可提升主管管壁整体径向刚度,使CFST-KK型节点SCF减小28.5%~48.9%;采用现有相贯管节点SCF计算方法计算CFST-KK型节点SCF时均存在较大误差;扩展有限元参数分析验证了文章提出的CHS-KK和CFST-KK型节点SCF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且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KK型节点 应力集中系数 计算方法 有限元分析 理论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附加变形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耦合振动研究
12
作者 汪斌 邓钢 +2 位作者 孙体佳 龚俊虎 李永乐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0,共8页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主梁附加变形,分别将3种附加变形和轨道不平顺叠加,作为系统激励进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不同附加变形下的车-轨-桥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支座不均匀沉降附加变形对简支箱梁、轨道的动力响应及列车磁浮间隙影响较大,分别考虑这3种附加变形时Sperling指标较不考虑附加变形时增大13.3%、12.3%、28.0%。3种附加变形中支座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最大,需予以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桥梁 简支梁桥 车-轨-桥耦合振动 附加变形 温度变形 收缩徐变 支座沉降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球面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优化设计
13
作者 张志莲 王歧 +2 位作者 尚雪 焦飞腾 史承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142,共8页
针对传统磁悬浮框架飞轮用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存在轴/周向气隙磁密波动、偏转悬浮精度差以及偏转角度小的问题,基于轻量化需求,设计了一种球面结构的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评估了新型磁悬浮轴承结构与传统磁悬浮... 针对传统磁悬浮框架飞轮用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存在轴/周向气隙磁密波动、偏转悬浮精度差以及偏转角度小的问题,基于轻量化需求,设计了一种球面结构的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评估了新型磁悬浮轴承结构与传统磁悬浮轴承结构在气隙磁密分布方面的性能差异;结合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利用等效磁路理论构建了其磁路模型,并进一步开展了相关磁路特性分析;以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强度和均匀度为目标,对球面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框架飞轮偏转角度的需求下,隐式球面方案的轴向气隙磁密变化率为6.6%,相比于显式方案的23.7%降低了17.1%,保证了悬浮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所提方案的磁密质量比为1.355 T/kg,使磁轴承能够提供更高的轴向磁密强度和更好的周向均匀性,从而提高偏转力矩和悬浮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框架飞轮 洛伦兹力 有限元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潮流控制器设计的参数优化及性能分析
14
作者 颜湘武 连凯歌 李昱臻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旋转潮流控制器(rotary power flow controller,RPFC)作为目前三种典型的潮流控制装置之一,在电网调节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核心部件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s,RPST)的影响,不同RPST结构参数下RPFC所... 旋转潮流控制器(rotary power flow controller,RPFC)作为目前三种典型的潮流控制装置之一,在电网调节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核心部件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s,RPST)的影响,不同RPST结构参数下RPFC所表现出的工作性能各有不同,为提高RPFC的工作性能,应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一台额定容量40 kVA的RPFC样机,首先建立了基于RPST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田口实验法及权重计算确定了RPST内部结构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利用Matlab、Maxwell及Simplorer实现场路网耦合的联合仿真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RPFC运行效率及功率因数分别了提升1.4%和2.7%,为大容量RPFC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潮流控制器 参数优化 田口法 有限元 场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悬浮轴承的建模及仿真
15
作者 刘欣 袁鹏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与传统偏置磁轴承进行对比,分析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间的电磁力耦合,并与传统磁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承载力等约束条件下,该新型磁轴承的体积仅为传统磁轴承的0.87倍,其电磁力在控制电流和转子位移影响下的相对误差值为6.5%,而传统磁轴承的电磁力相对误差为13.6%,表明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的电磁力耦合小于传统磁轴承,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偏置 径向混合磁轴承 有限元仿真 等效磁路法 电磁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新型组合格构式塔架优化研究
16
作者 孙香红 廖纪鹏 +2 位作者 沈月梅 赵子康 甘照圆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2-782,共11页
针对传统单管风电塔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运输安装难,结构用钢量高等问题,提出一种上部为单管钢塔筒、下部为三肢柱格构式的新型组合塔架结构。首先,基于空间矩阵位移法构建求力模型,求解新型组合塔架的杆件应力;其次,建立以截面最大应... 针对传统单管风电塔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运输安装难,结构用钢量高等问题,提出一种上部为单管钢塔筒、下部为三肢柱格构式的新型组合塔架结构。首先,基于空间矩阵位移法构建求力模型,求解新型组合塔架的杆件应力;其次,建立以截面最大应力一致性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以塔架的直径和厚度作为优化变量,考虑6个约束条件,编写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化程序,实现了塔架下部-组合格构式塔架截面尺寸最优化;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3个角度(α=60°、α=45°和α=30°)的优化前后组合塔架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和对比该组合格构式塔架结构的应力。发现该求力模型能准确求解杆件应力;当=45°时,结构优化效果最佳,收敛速度最快。优化后格构式塔架用钢量减少48.8%,截面有效率提升70.3%,各肢柱杆应力差减少70.2%。验证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模型可行,其结果和方法可以为同类型塔架的设计以及相似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 粒子群优化 有限元分析 空间矩阵位移法 求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兆瓦风电机组偏航轴承力学及疲劳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昊天 李庆林 +2 位作者 季晔 朱川峰 刘璇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受模型的复杂性和计算规模限制,针对大兆瓦风电机组偏航轴承的性能分析大多采用了简化模型。为此,详述了极限工况、疲劳工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使用有限元软件搭建偏航轴承全实体化模型进行轴承静强度分析和套圈疲劳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 受模型的复杂性和计算规模限制,针对大兆瓦风电机组偏航轴承的性能分析大多采用了简化模型。为此,详述了极限工况、疲劳工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使用有限元软件搭建偏航轴承全实体化模型进行轴承静强度分析和套圈疲劳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螺栓预紧力的影响,对偏航轴承的内外圈偏移量、密封性能,弹簧等效下的钢球载荷、接触角、截断角以及套圈拉压Von Mises应力和螺栓载荷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雨流法将LDD转化为马尔科夫矩阵的方法,用于计算偏航轴承各部件的疲劳累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偏航轴承 风力发电机组 疲劳寿命 有限元分析 雨流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含铜矿岩能量耗散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庭 李祥龙 +5 位作者 王建国 胡启文 陶子豪 胡涛 章彬彬 宋家旺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7,共14页
为了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含铜矿岩的破碎块度与能量耗散关系,借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分析不同冲击荷载下含铜凝灰岩的力学特性及能量传递规律,结合分形理论构建耗散能与矿岩破碎块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基于有限离散元方法(finite ... 为了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含铜矿岩的破碎块度与能量耗散关系,借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分析不同冲击荷载下含铜凝灰岩的力学特性及能量传递规律,结合分形理论构建耗散能与矿岩破碎块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基于有限离散元方法(finit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模拟矿岩的裂纹扩展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能的增加,透射能、耗散能、反射能三者的能量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即透射能、耗散能、反射能依次减小;根据耗散能的不同,碎石块度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当耗散能由19.52 J增加至105.72 J时,矿岩的平均块度从27.98 mm降低至16.94 mm,分形维数提升了26.43%,表明耗散能越高,矿岩的宏观破碎程度越剧烈,破碎块度的数目越多,碎块粒径越小,均匀性越好;随着冲击荷载的增大,裂纹起裂时间缩短,拉伸裂纹数量占总裂纹数量的比重提高。FDEM数值计算方法的应用可为深入解析岩石断裂破坏特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含铜矿岩 破碎块度 分形维数 能量耗散 有限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摆动工况下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勇勇 牛荣军 +1 位作者 袁春明 邓四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关节轴承属于协调接触问题,其接触性能是进行轴承设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关节轴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多自由的摆转,造成部分接触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轴承寿命下降,因此轴承的摆动对接触性能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复合... 关节轴承属于协调接触问题,其接触性能是进行轴承设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关节轴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多自由的摆转,造成部分接触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轴承寿命下降,因此轴承的摆动对接触性能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复合摆动情况下,轴承的接触性能会更加复杂,目前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鉴于此,考虑关节轴承实际发生偏斜和扭转实际工作工况,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开展复合摆动下轴承的接触性能分析,得到轴承的接触性能变化规律,为实际轴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复合摆动工况下,摆角大小对关节轴承接触应力大小及分布产生明显影响,摆角使得接触压力呈非对称分布,且接触应力分布随着摆角的增大愈发接近边缘,易发生边缘集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 复合摆动 有限元法 接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轮胎动平衡机主轴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立富 冯显英 +2 位作者 李沛刚 宋文飞 孙晓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93,共7页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确定与优化目标相关性最大的设计变量。最后,建立响应面模型并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大变形量降低了3.9%,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6.2%,主轴质量降低了23.0%,主轴系质量降低了5.5%,优化效果显著,提高了主轴系的静态和动态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主轴优化提高了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平衡机主轴 有限元分析 参数相关性分析 响应面法 多目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