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Mn-Si-Al双相钢两相区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相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钊远 林关强 +1 位作者 王定峰 蓝慧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7-130,共4页
采用Dictra软件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加热条件下铁素体+渗碳体向奥氏体的相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渗碳体溶解规律及其对奥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借助场发射电子探针对不同加热路径下的铁素体及马氏体组织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 采用Dictra软件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加热条件下铁素体+渗碳体向奥氏体的相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渗碳体溶解规律及其对奥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借助场发射电子探针对不同加热路径下的铁素体及马氏体组织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观测,使用透射电镜对渗碳体和残余奥氏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慢速加热至740℃长时间等温与加热至780℃较短时间等温对比发现,虽然渗碳体刚溶解完全时的奥氏体分数相差不大,但在渗碳体溶解的过程中,奥氏体相变的方式不尽相同。在慢速加热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为奥氏体优先形核地点;快速加热条件下,由于形核驱动力提高,铁素体晶粒内部的渗碳体处同样可以形核。740℃等温结合快速加热,获得了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壳-核”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mn-si-al钢 渗碳体溶解 奥氏体相变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钢支撑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哲 吴鹏飞 +5 位作者 魏纲 冯韦皓 吴雪桦 李航 易子浩 胡恬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5-806,共12页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支撑不同组合方式下的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研究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隧道变形的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伺服加载对隧道水平位移和拱顶沉降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对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更加显著,对隧道右拱腰围压与弯矩的影响最大,拱顶拱底次之,对左拱腰影响最小,对地表沉降未产生显著的控制效果。伺服加载在旁侧土体产生的附加应力,随着距离增大产生消散现象,在隧道右拱腰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伺服加载对地连墙变形、隧道围压和弯矩、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步产生且相互关联。伺服钢支撑设置位置越靠近隧道埋深处、设置层数越多对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越好,但设置位置不当时设置层数与隧道变形控制效果不成正比,甚至产生负向控制效果,工程中应重点考虑伺服钢支撑的设置位置,不可盲目增大设置层数,否则增加工程成本且可能产生工程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围护结构及旁侧隧道变形提供理论指导,利于其更加广泛而合理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深基坑 伺服支撑 地连墙变形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值检测的便携式钢筘测量仪研发
3
作者 徐帅 杨晓芳 +2 位作者 毛雷 孙百胜 宋子俊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针对纺织生产现场随时进行机上快速测量的使用需求,研发了一款采用振动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便携式钢筘筘号测量仪。首先,在分析振动信号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振动信号波峰数量获得筘齿数。其次,在统计波峰过程中,引入并优化无参数的自动... 针对纺织生产现场随时进行机上快速测量的使用需求,研发了一款采用振动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便携式钢筘筘号测量仪。首先,在分析振动信号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振动信号波峰数量获得筘齿数。其次,在统计波峰过程中,引入并优化无参数的自动多尺度峰值检测算法,降低其时空复杂度,实现筘齿的准确计数。最后,设计便携式钢筘测量仪硬件、软件架构,硬件上采用高性能STM32微控制器,能较好采集数据和运行算法;软件上增添时间和位移的双重条件检查,增加测量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优化峰值检测算法的便携式钢筘测量仪,能够较好地测量工厂常用钢筘的筘号,并具有操作方便、无需设置阈值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筘筘号 峰值检测 算法优化 筘检测 信号处理 纺织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Cr钢在油气田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钧 董博星 +1 位作者 赵国仙 宋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5,共5页
低Cr钢由于其经济性及耐蚀性突出而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田环境中,对于低Cr钢的腐蚀研究一直是油气田开采行业关注的焦点。根据油气田环境腐蚀的特征,介绍了在CO_(2)、H_(2)S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低Cr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分析了低Cr钢的腐蚀机理,... 低Cr钢由于其经济性及耐蚀性突出而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田环境中,对于低Cr钢的腐蚀研究一直是油气田开采行业关注的焦点。根据油气田环境腐蚀的特征,介绍了在CO_(2)、H_(2)S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低Cr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分析了低Cr钢的腐蚀机理,指出了低Cr钢在油气田环境中腐蚀防护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低Cr钢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r 油气田环境 CO_(2)腐蚀 H2S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立峰 彭浩 +2 位作者 邹德强 黄心仪 李凌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5,共11页
为解决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代替负弯矩区桥面板的部分普通混凝土(NC),利用UHPC超高的力学性能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对其抗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完成了3片钢-UHPC组... 为解决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代替负弯矩区桥面板的部分普通混凝土(NC),利用UHPC超高的力学性能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对其抗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完成了3片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试验,获得开裂荷载、跨中位移、裂缝宽度和应变等试验数据。结合国内外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提出了简易的适用于钢-UHPC组合梁的桥面板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并根据已有钢-UHPC组合梁文献的裂缝宽度试验数据,验证了提出的桥面板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UHPC能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开裂荷载,具有抑制桥面板裂缝发展的能力,能明显提高桥面板负弯矩区的抗裂性能,有效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的名义应力均大于工程实际设计值,负弯矩区采用UHPC代替NC的结构具有优异的抗裂性能;建议组合梁负弯矩区UHPC纵向铺设长度宜为0.2L~0.25L(L为计算跨径),铺设厚度宜为60~7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组合梁 负弯矩区 抗裂性能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钢闸门支臂受冲击荷载的非线性动力分析
6
作者 董静 白宇航 +1 位作者 裴多菲 张俊发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为研究水工弧形钢闸门在正常运行工况时支臂受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预估闸门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以某水电站的弧形钢闸门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钢闸门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支臂受浮木冲击的过程,得到并分析弧形钢闸门... 为研究水工弧形钢闸门在正常运行工况时支臂受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预估闸门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以某水电站的弧形钢闸门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钢闸门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支臂受浮木冲击的过程,得到并分析弧形钢闸门支臂不同位置受冲击时的冲击力、位移及闸门整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闸门破坏过程为受冲击的支臂或其斜杆首先发生面外失稳,随后靠近失稳支臂侧的闸门向铰支座方向移动,导致另一支臂承担的水压荷载瞬间增大而被压溃,最终导致闸门整体失稳破坏。随着浮木质量和冲击能量增加,受冲击位置受到的力和位移随之增大。当冲击能量较小时,即使支臂受冲击部位应力超过钢材屈服应力,闸门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闸门支臂不同部位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能量差异较大,冲击支臂近铰支座处位置易引起闸门结构失稳破坏;堰上水头越高,闸门支臂受冲击时越容易失稳。研究结果可为闸门受冲击时的安全性和闸门较易失稳构件的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闸门支臂 动力响应 静水压力 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厚壁承压管道异种钢焊缝的焊接残余应力数值仿真研究
7
作者 陈明亚 余伟炜 +4 位作者 韩姚磊 林磊 彭群家 史芳杰 赵万祥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5,共7页
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蒸汽发生器(Steam Generator,SG)、主泵等大型碳钢设备的容器管嘴与奥氏体钢管道通过异种钢焊缝(Dissimilar Metal Weld,DMW)相连接。厚壁DMW存在材料不均和较为复杂的焊接... 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蒸汽发生器(Steam Generator,SG)、主泵等大型碳钢设备的容器管嘴与奥氏体钢管道通过异种钢焊缝(Dissimilar Metal Weld,DMW)相连接。厚壁DMW存在材料不均和较为复杂的焊接残余应力(Weld Residual Stress,WRS),容易导致疲劳或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首先,调研了国际上经测量和数值分析获得的核电厂DMW的WRS情况;其次,基于一种单元体的体积均匀加热的WRS快速仿真方法,获取了一回路热管段(RPV出口至SG进口之间的连接管段,其为一回路压力边界中运行参数最高的管段)DMW的WRS。数值仿真分析的结果与美国推荐的拟合包络曲线趋势一致,且整体上可以被美国推荐的拟合曲线包络,说明所述的WRS快速仿真方法是可行的。厚壁DMW的WRS数值较大,但在管道内、外表面位置处的应力值比美国的推荐值保守,表明在实际结构分析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异种焊缝 焊接残余应力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45钢魏氏组织形成的影响
8
作者 武淑艳 吴明忠 +2 位作者 何欣 邸可新 黄志求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141,共4页
对45钢采取不同加热温度及冷却方式的热处理试验,研究奥氏体化温度及冷却速度对45钢魏氏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在860~1000℃,保温1 h,随炉冷却获得的组织中均无魏氏组织形成。在相同加热温度下,室内冷却比石棉冷却试样魏氏... 对45钢采取不同加热温度及冷却方式的热处理试验,研究奥氏体化温度及冷却速度对45钢魏氏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在860~1000℃,保温1 h,随炉冷却获得的组织中均无魏氏组织形成。在相同加热温度下,室内冷却比石棉冷却试样魏氏组织等级高,但冷速提高至风冷时,魏氏组织等级有所下降或不再增高。在冷却速度相同时,加热温度从860℃升高至1000℃,所得魏氏组织等级均呈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组织 45 奥氏体化温度 冷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imax钢离子渗氮工艺研究
9
作者 余泽通 王占奎 +1 位作者 逄明华 刘贯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124,129,共5页
表面渗氮处理是提高零件表面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Unimax钢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用于模具领域。针对Unimax钢表面离子渗氮工艺,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氮氢比、压力、渗氮时间、渗氮温度等参数对Unimax钢渗氮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试件表面硬... 表面渗氮处理是提高零件表面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Unimax钢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用于模具领域。针对Unimax钢表面离子渗氮工艺,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氮氢比、压力、渗氮时间、渗氮温度等参数对Unimax钢渗氮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试件表面硬度、磨损率、成分及渗氮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渗氮时间的增加,渗氮层厚度增大,渗氮时间对渗层厚度的影响明显;其次,随着渗氮温度提高,渗氮层厚度增加,此因素仅次于渗氮时间;最后,随着氮氢比的升高,表面渗氮层厚度先缓慢上升然后下降,而压力因素影响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Unimax钢表面渗氮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及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max 离子渗氮 正交实验 表面硬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钢梁全螺栓连接节点初始刚度及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宜丰 蔡宏昊 刘晓光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0,共15页
针对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提出了2种全螺栓刚性连接节点,共设计了6个基于高强螺栓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端板式连接节点和1个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侧板式连接节点。对7个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采用ABA... 针对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提出了2种全螺栓刚性连接节点,共设计了6个基于高强螺栓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端板式连接节点和1个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侧板式连接节点。对7个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后,通过参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对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全螺栓连接节点均能实现刚性连接;端板式节点的刚度主要取决于钢梁端板厚度和墙体端板厚度,侧板式节点主要通过螺栓的滑移来耗散能量,表现出低屈服承载力、高延性的特点;侧板式节点中螺栓直径、摩擦因数对节点滑移荷载有较大影响,对抗弯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给出的节点设计建议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刚性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参数化分析 端板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360QS钢管线的腐蚀原因
11
作者 王良 胡议文 +2 位作者 李雪松 周培山 崔成武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
针对某L360QS钢集输管线,结合现场服役环境,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分析了该管线腐蚀的原因。结果表明:L360QS钢管线的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其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内表面腐蚀层为典型H_(2)S、CO_(2)共存腐蚀体系中的腐蚀产... 针对某L360QS钢集输管线,结合现场服役环境,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分析了该管线腐蚀的原因。结果表明:L360QS钢管线的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其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内表面腐蚀层为典型H_(2)S、CO_(2)共存腐蚀体系中的腐蚀产物,结合现场工作环境,初步认为该管线腐蚀以H_(2)S为主导。腐蚀初期,L360QS钢管线表面形成一层FeS保护膜,CO_(2)、Cl^(-)、Ca^(2+)和Mg^(2+)共同作用,破坏了FeS产物膜,促进了FeCO_(3)腐蚀产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360QS 腐蚀产物 扫描电镜 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松弛钢绞线条件屈服点取值及本构模型分析
12
作者 刘钊 王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5-981,共7页
低松弛钢绞线的条件屈服点是其进入屈后强化段的转折点,关系到非线性本构模型的表达,并影响采用这种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长期行为。首先对比了中国、美国、欧洲相关规范中低松弛钢绞线条件屈服点与屈强比的差异。其次,基于钢绞线... 低松弛钢绞线的条件屈服点是其进入屈后强化段的转折点,关系到非线性本构模型的表达,并影响采用这种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长期行为。首先对比了中国、美国、欧洲相关规范中低松弛钢绞线条件屈服点与屈强比的差异。其次,基于钢绞线GMP本构模型通式,采用中、美、欧3种规范中的条件屈服点定义,建立了低松弛钢绞线本构模型的全曲线方程,发现在条件屈服点附近的残余应变非线性增长明显。进一步根据本构模型,分别计算了满足3种规范的低松弛钢绞线在张拉控制应力和松弛试验应力水平下的残余应变。此外,还给出了国外相关试验所建立的低松弛钢绞线的强度与条件屈服应力正态分布模型。最后,建议提升我国规范中低松弛钢绞线的条件屈服点,并指出开展长期松弛损失试验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松弛绞线 条件屈服点 绞线非线性本构 绞线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注量率对低铜RPV钢辐照脆化效应的影响
13
作者 吴亚贞 李国云 +5 位作者 王海东 黄娟 张海生 孙凯 雷阳 朱俐霓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4-1119,共6页
针对低铜(Cu≤0.08wt%)反应堆压力容器(RPV)钢的辐照脆化效应,分析了国内压水堆核电站49根辐照监督管以及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和岷江试验堆(MJTR)的18次辐照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中子注量率对低铜RPV钢辐照脆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低铜(Cu≤0.08wt%)反应堆压力容器(RPV)钢的辐照脆化效应,分析了国内压水堆核电站49根辐照监督管以及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和岷江试验堆(MJTR)的18次辐照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中子注量率对低铜RPV钢辐照脆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试验堆高中子注量率(>1×10^(12) cm^(−2)·s^(−1)(E>1 MeV,下同))比压水堆核电站辐照监督管低中子注量率(≤1×10^(12) cm^(−2)·s^(−1))引起的低铜RPV钢韧脆转变温度变化更显著,并对不同中子注量和不同中子注量率的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关联了研究试验堆加速辐照与压水堆辐照监督试验结果,这对通过研究试验堆加速辐照评估新型国产RPV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铜RPV 辐照脆化 中子注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差率对动车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俊 曾东方 +3 位作者 鲁连涛 宫彦华 陈希 邹朗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0,共8页
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轮轨间滑差率会对滚动接触疲劳损伤产生显著影响,为了分析滑差率对动车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开展了水润滑条件下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分析了不同滑差... 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轮轨间滑差率会对滚动接触疲劳损伤产生显著影响,为了分析滑差率对动车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开展了水润滑条件下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分析了不同滑差率条件下车轮钢的摩擦磨损行为和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特征;通过安定图理论分析裂纹萌生行为,通过基于最大周向力准则和流体腔技术的有限元仿真分析裂纹扩展行为;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滑差率对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滑差率的增加,车轮钢试样的牵引系数增加,磨损加剧,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安定图理论分析表明,随着滑差率增加,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指数FI_(surf)增加,促进了疲劳裂纹萌生.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随着滑差率增加,裂纹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峰值K_(θ,max)增加,促进了疲劳裂纹扩展.磨损的增加抑制了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因此,滚动接触疲劳与磨损的竞争导致车轮试样的接触疲劳寿命随着滑差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本研究中还发现,通过最大周向力准则和流体腔技术可预测水润滑条件下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扩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 滑差率 滚动接触疲劳 磨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固定站雷达预制式钢结构基座设计与分析
15
作者 杭燚 徐俊东 吕龙泉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2,共5页
大型固定站雷达部署在偏远地区,雷达架设前的场地建设存在配套保障设施缺乏、气候环境恶劣等施工难点。为了满足该雷达的架设周期及成本要求,文中针对使用环境,分析了雷达基座的刚强度要求和载荷条件,对比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钢结构... 大型固定站雷达部署在偏远地区,雷达架设前的场地建设存在配套保障设施缺乏、气候环境恶劣等施工难点。为了满足该雷达的架设周期及成本要求,文中针对使用环境,分析了雷达基座的刚强度要求和载荷条件,对比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钢结构两种基座形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制造的预制钢结构基座以代替传统的框架剪力墙建筑的设计思路,对该基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动态力学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雷达基座的位移、应力及固有频率等各项结果均满足设计指标,基座的结构形式满足各种工况条件下的刚强度要求。该钢结构基座的设计与使用,为大型固定站雷达在偏远地区的架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力助推了重大战略装备的成功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站雷达 雷达基座 建筑信息模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在火灾和爆炸联合作用下的破坏倒塌机理
16
作者 田力 王剑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2-636,共15页
为研究钢框架在火灾爆炸联合作用下的破坏倒塌机理,利用ANSYS/LSDYNA建立了5层2跨的钢框架有限元模型,采用隐式分析方法研究钢框架在火灾单独作用下的温度分布特征和结构响应,随后对综合考虑高温和高应变率效应的钢材本构模型进行有限... 为研究钢框架在火灾爆炸联合作用下的破坏倒塌机理,利用ANSYS/LSDYNA建立了5层2跨的钢框架有限元模型,采用隐式分析方法研究钢框架在火灾单独作用下的温度分布特征和结构响应,随后对综合考虑高温和高应变率效应的钢材本构模型进行有限元验证,在得到可靠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显式分析方法对钢框架进行单独爆炸分析和火灾爆炸联合作用分析,得到其在不同火灾燃烧时间不同爆炸条件下的局部破坏特征以及整体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火灾作用下,钢材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会发生退化,柱因承受的荷载超过高温下极限承载力而发生破坏,中柱因其承受的荷载最大而率先发生屈曲;发生爆炸时,火灾燃烧时间越长,构件温度越高,钢框架越易发生倒塌;在相同温度下,腹板作为迎爆面比翼缘作为迎爆面对结构的损伤更大;在单室火灾下,边中柱处发生爆炸钢框架抗倒塌能力最弱,中柱处爆炸框架抗倒塌能力最强,角柱处爆炸框架抗倒塌能力介于两者之间;在相邻双室火灾和四室火灾下中柱发生爆炸,火室上方混凝土板会因下部的梁发生剪切破坏而塌落;对角双室火灾下中柱处发生爆炸,钢框架因中柱和边中柱相继失效而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爆炸 框架 有限元分析 连续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IF钢微观界面及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罗晓阳 赵小龙 +2 位作者 王正仲 王生东 贾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IF钢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研究升温速率和退火温度对IF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热处理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降低以及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的长径比不断减小,晶粒逐渐趋于等轴... 对IF钢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研究升温速率和退火温度对IF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热处理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降低以及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的长径比不断减小,晶粒逐渐趋于等轴化,且在低升温速率下,退火温度对晶粒的影响作用更大.同时α-纤维织构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逐渐向γ-纤维织构偏移,表明形成再结晶织构.通过室温拉伸实验发现拉伸断口均呈蜂窝状,属于典型的塑性断裂,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延伸率不断增加,材料的均匀变形能力逐渐增强,塑性不断提高,当升温速率和退火温度分别为0.8℃/min和800℃时,长径比最小为1.58,延伸率达到最大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 升温速率 退火温度 微观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倩 陈晨 +3 位作者 李艳国 杨志南 吕博 张福成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中锰钢属于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范畴,其很好地平衡了汽车工业对强塑性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十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材料研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的起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特点,分析讨论了高强度中... 中锰钢属于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范畴,其很好地平衡了汽车工业对强塑性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十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材料研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的起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特点,分析讨论了高强度中锰钢的强塑化机制,总结了合金化和奥氏体逆转变退火工艺对高强度中锰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调控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中锰钢焊接性和氢脆敏感性问题。最后,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锰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 中锰 强塑性 焊接性 氢脆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滚压静压力对20CrNiMo钢表面完整性及疲劳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程俊 李毅 李波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2,共7页
采用超声滚压工艺对渗碳+淬回火态20CrNiMo钢试样进行表面强化处理,研究了不同静压力(700,800,900,1000 N)下试样的表面粗糙度、硬度、残余压应力分布以及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滚压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且随着静压... 采用超声滚压工艺对渗碳+淬回火态20CrNiMo钢试样进行表面强化处理,研究了不同静压力(700,800,900,1000 N)下试样的表面粗糙度、硬度、残余压应力分布以及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滚压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且随着静压力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静压力为900 N时,表面粗糙度R_(a)最低,为0.17μm。超声滚压后,试样的硬度提高,且随着静压力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超声滚压在试样表层引入梯度分布的残余压应力;随着静压力的增加,残余压应力最大值先增后降,在静压力为900 N时达到最大,为1128 MPa。超声滚压后试样的旋转弯曲疲劳寿命显著提高,且随着静压力的增加先增后降。当静压力为900 N时,疲劳寿命最高,达到697.3×10^(4)周次,此时疲劳裂纹源为单裂纹源,位于次表层。试样表层残余压应力最大值的变化趋势与疲劳寿命具有高度相关性,是影响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压 20CrNiMo 表面完整性 疲劳性能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0 MPa热冲压用钢的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和性能研究
20
作者 刘浩 谭宁 金鑫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15,121,共5页
在传统1500 MPa热冲压用钢22MnB5基础上,通过成分优化开展1800 MPa热冲压用钢研发与样件组织性能评估研究。采用热膨胀仪测量1800 MPa实验钢不同冷却速率下温度-膨胀量曲线,结合扫描电镜微观组织和显微维氏硬度,获得不同冷却速率下实验... 在传统1500 MPa热冲压用钢22MnB5基础上,通过成分优化开展1800 MPa热冲压用钢研发与样件组织性能评估研究。采用热膨胀仪测量1800 MPa实验钢不同冷却速率下温度-膨胀量曲线,结合扫描电镜微观组织和显微维氏硬度,获得不同冷却速率下实验钢冷却相变规律,并绘制成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低于1℃/s时,组织中包含铁素体与珠光体;当冷却速率增加至2℃/s时,组织中出现部分贝氏体;当冷却速率高于10℃/s,组织全部转变为马氏体,同时实验钢基板硬度增加至500 HV以上,且后续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根据上述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开展保险杠样件热冲压试制与评估,实验钢热冲压零件抗拉强度达到1851 MPa,相对于22MnB5的1525 MPa提升21.3%,其伸长率和弯曲性能良好,热冲压保险杠最大变形量相对于22MnB5零件减少32%,其最大载荷提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冲压用 CCT曲线 显微组织 样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