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波长紫外高级氧化去除新污染物的研究进展:222 nm远紫外与传统紫外对比
1
作者 季文璇 冀昊冉 +4 位作者 王淑妍 陈泽庭 何桂琳 王永磊 刘宝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0,共5页
由于各类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近年来水循环系统中频繁检出各种新污染物,迫切需要研究对于新污染物的新型处理技术。在众多去除新污染物的方法中,基于UV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去除效果好,效率高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常用的254,365 nm等传统... 由于各类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近年来水循环系统中频繁检出各种新污染物,迫切需要研究对于新污染物的新型处理技术。在众多去除新污染物的方法中,基于UV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去除效果好,效率高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常用的254,365 nm等传统波长紫外线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新冠疫情期间用于灭菌和消毒的222 nm紫外线因对于人体伤害性小,且其去除污染物的效率高于传统波长紫外线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新污染物的存在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不同波长紫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不同波长下UV/H_(2)O_(2)、UV/PS和UV/氯体系下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总的来看使用UV222去除水中的新污染物拥有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远紫外技术 紫外/过氧化氢 紫外/过硫酸盐 紫外/氯 新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偏光纤制备及其参数测试原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雪莲 杨鹏 +1 位作者 刘永建 宁鼎 《激光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研制工作波长为1310 nm的保偏光纤,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保偏光纤预制捧和应力棒,经加工、拼接、清洗、拉丝工艺后,得到几何尺寸精确的高质量保偏光纤;同时搭建了高效测试系统,采用折射近场法、远场扫描法、视频灰度技... 为了研制工作波长为1310 nm的保偏光纤,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保偏光纤预制捧和应力棒,经加工、拼接、清洗、拉丝工艺后,得到几何尺寸精确的高质量保偏光纤;同时搭建了高效测试系统,采用折射近场法、远场扫描法、视频灰度技术(传输近场),分别测量了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和几何尺寸,保偏光纤模场直径、数值孔径、几何尺寸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此标准化测试系统操作流程简单、结果精确;模场直径为6.26μm,数值孔径为0.23,包涂直径80μm/135μm/165μm(精度±0.7μm);终检测试合格的光纤成品随机抽样16.25%,高低温老化实验后拍长、串音变化小。所研制的保偏光纤性能稳定,几何尺寸精确、结构均匀、损耗低,具有优良保偏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保偏光纤 化学气相沉积 折射近场 远场扫描法 视频灰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海上风机施工安装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技术挑战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树杰 白浩哲 +4 位作者 徐琨 杜君峰 张敏 袁文永 李华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8,共16页
漂浮式海上风机是开发和利用海上风能资源的关键技术装备,对拓展海上风电的开发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施工安装是漂浮式海上风机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海上风电经济、安全和高效开发的关键。然而随着海上风机的深远海和大型化... 漂浮式海上风机是开发和利用海上风能资源的关键技术装备,对拓展海上风电的开发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施工安装是漂浮式海上风机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海上风电经济、安全和高效开发的关键。然而随着海上风机的深远海和大型化发展,施工安装难度大幅提升,现有安装工艺及技术装备无法满足其安装作业需求。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漂浮式海上风机发展历程,展望了未来漂浮式海上风机在降本增效以及解决施工安装难题中的创新设计理念;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总结梳理漂浮式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工艺,分析漂浮式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关键问题与技术挑战;最后针对漂浮式海上风机施工安装难题,从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漂浮式海上风电迈向深远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海上风机 施工安装 深远海 多体系统 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型粮食烘干设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延坤 陈鹏枭 +4 位作者 朱文学 蒋萌蒙 朱玉格 靳英哲 王晓弯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粮食烘干设备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关于粮食烘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艺优化上,对于粮食烘干设备的研究较少,导致新型工艺技术难以应用,粮食烘干设备的进步受到制约。目前应用于粮食烘干的有热风、热泵、...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粮食烘干设备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关于粮食烘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艺优化上,对于粮食烘干设备的研究较少,导致新型工艺技术难以应用,粮食烘干设备的进步受到制约。目前应用于粮食烘干的有热风、热泵、远红外、太阳能、真空、微波以及联合干燥设备,本文从工作原理、干燥效率、干后品质、能源消耗、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以上粮食干燥技术及其设备进行综述,介绍了节能环保、智能调控的新型干燥设备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大中型粮食烘干设备及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粮食烘干设备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以期为粮食烘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干燥技术 烘干设备 联合干燥 热泵 远红外 太阳能 真空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红外波频仪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周宇 张少波 张金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7-12,共6页
为探究远红外波频技术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龙粳31为供试水稻品种开展远红外波频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和2023年远红外波频处理的水稻平均分蘖率为210.70%,较对照高11.4个百分点;远红外波频处理... 为探究远红外波频技术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龙粳31为供试水稻品种开展远红外波频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和2023年远红外波频处理的水稻平均分蘖率为210.70%,较对照高11.4个百分点;远红外波频处理的水稻平均株高分别为35.10 cm(分蘖期)、78.25 cm(孕穗期)、93.45 cm(齐穗期)、94.30 cm(成熟期),均高于同时期的对照;远红外波频的平均产量为621.7 kg·(667 m^(2))^(-1),较对照处理增产13.9 kg·(667 m^(2))^(-1),增产率达2.29%。远红外波频处理主要是通过远红外波频提高分蘖数继而提高有效穗数,增加水稻穗粒数和提高结实率获得增产。远红外波频处理水稻平均糙米率83.6%、平均精米率75.75%、平均整精米率75.60%,均高于对照;远红外波频处理水稻的平均直链淀粉为18.8%,略高于对照,远红外波频的平均食味值为81.0分,高于对照0.5分。远红外波频处理的土壤平均有机质为39.60 g·kg^(-1)、平均碱解氮为136.25 mg·kg^(-1)、平均有效磷为39.57 mg·kg^(-1),平均速效钾为127.56 mg·kg^(-1),均高于常规对照;远红外波频处理的土壤平均pH6.39,低于常规对照。因此,在水稻生产中利用远红外波频仪能够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远红外波频技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采场远近场坚硬顶板井上下控制理论及技术体系 被引量:33
6
作者 于斌 邰阳 +5 位作者 匡铁军 高瑞 杨敬轩 夏彬伟 朱卫兵 李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75-1893,共19页
坚硬顶板特厚煤层开采采场空间大,矿压作用复杂,致使采场强矿压作用机理不清,并缺乏针对不同层位坚硬顶板的多点控制技术体系,必须在更大采场空间范围内研究坚硬顶板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笔者团队经过近15 a的产学研攻关,形成了... 坚硬顶板特厚煤层开采采场空间大,矿压作用复杂,致使采场强矿压作用机理不清,并缺乏针对不同层位坚硬顶板的多点控制技术体系,必须在更大采场空间范围内研究坚硬顶板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笔者团队经过近15 a的产学研攻关,形成了大空间采场远近场坚硬顶板井上下控制理论及技术体系:针对岩层控制研究涉及空间不足,提出了大空间采场概念;基于顶板破断特征及矿压作用规律,定义了远场和近场坚硬顶板;兼顾采空区矸石压缩及覆岩块体的协调运动,建立了大空间采场远场坚硬顶板破断结构力学模型,揭示了远场坚硬顶板破断失稳的强矿压控制机理;基于弹性薄板理论,构建不同切顶工艺、9种组合边界条件下的近场坚硬顶板初次和周期破断力学模型,揭示了近场坚硬顶板定向造缝采场卸压机理;综合工作面参数、近场矿压作用等基础指标,以及临空开采、双系影响等强化条件,建立了强矿压分级预测评价体系,给出了4个不同级别矿压显现程度的量化指标及对应的控制技术;研发了坚硬顶板地面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地面垂直井分级压裂技术,发明了远场坚硬顶板裂缝扩展监测技术,有效解决了远场坚硬顶板强矿压难题;首创了坚硬顶板复合爆破定向精准造缝技术,开发了坚硬顶板液体炸药深孔爆破技术,发明了坚硬顶板链臂锯连续精准切割技术,实现了对近场坚硬顶板垮落形态及破断特征的精准控制;提出了坚硬顶板地面压裂+X的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远近场坚硬顶板的多点协同调控。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在塔山煤矿8204特厚煤层综放面开展了地面水平体积压裂+液体炸药深孔爆破协同控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进入压裂爆破协同控制区域后,临空回采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均小于388 mm;工作面中部支架最大阻力达到13295 kN,小于支架额定工作阻力15000 kN,工作面及回采巷道强矿压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采场 坚硬顶板 远近场 控制理论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有效支撑”理念及创新实践--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为例 被引量:65
7
作者 姚红生 陈贞龙 +2 位作者 何希鹏 王运海 蒋永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6,共10页
中国先后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滇东黔西等地区进行了深部煤层气的开发试验,虽然在提高单井产量和提升现有低产低效井产能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能够有效指导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理论和技术。为此... 中国先后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滇东黔西等地区进行了深部煤层气的开发试验,虽然在提高单井产量和提升现有低产低效井产能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能够有效指导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理论和技术。为此,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多年来的勘探开发实践,针对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提升现有低产低效井产能的难题,通过强化煤岩特性、裂缝延伸、气体解吸—渗流机理等基础研究的再认识,开展了大量现场储层改造攻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煤岩天然割理裂隙发育、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小,缝网足够复杂,造成强滤失,导致支撑短,井下揭示支撑主缝不足30 m,常规压裂方式难以形成长距离有效支撑裂缝是导致该区深部煤层低产、低效的根本原因;②创新提出“有效支撑”理念,即极大限度地延长高效导流通道沟通煤岩裂缝,实现主裂缝充分延伸铺砂、次级裂缝有效充填达到“远支撑”目的;③开展了“远距离运移、高效率推进、大规模铺砂”等先导工艺试验,优化形成了以“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为关键参数的有效支撑压裂技术,并在该区实现规模化应用,实施开发井33口,建成产能1.44×10^(8)m^(3),其中定向井单井稳定日产气量超过1×10^(4) m^(3),水平井单井稳定日产气量(2.5~6.0)×10^(4) m^(3),实现了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重大突破。结论认为,“有效支撑”理念及压裂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将充分释放我国深部煤层气30×10^(12) m^(3)的煤层气资源,进一步推动天然气结构优化调整,助力我国能源结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延川南 有效支撑 压裂技术 远支撑 储层改造 高效开发 产能建设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红外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冬云 施瑞城 +2 位作者 吴成 张安振 黄宏飞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
阐述远红外辐射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分析远红外辐射的发生装置及节能效果,全面介绍远红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对远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及科技产业的健康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远红外 加工技术 辐射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红外加热技术在茶叶加工及制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吴全金 孙威江 吴占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0-224,228,共6页
远红外加热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环保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此,综述了远红外加热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和品质调控中的重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远红外技术进行灭酶干燥工艺和设备节能改造研究,以及加工过程中对绿茶品质... 远红外加热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环保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此,综述了远红外加热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和品质调控中的重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远红外技术进行灭酶干燥工艺和设备节能改造研究,以及加工过程中对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研究。同时,分析了该技术在茶叶加工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茶叶加工工艺优化及其理论研究、红外辐射装置研发、连续化系统开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远红外加热技术 杀青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纳米材料在卫生保健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强 陈衍夏 +1 位作者 施亦东 季莉 《印染》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6-19,共4页
论述了电气石永久自发产生负氧离子和远红外线辐射的机理与功能 。
关键词 电气石纳米材料 卫生保健纺织品 功能性整理 负氧离子 远红外线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红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华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6年第3期46-50,共5页
远红外线所固有的特性已引起国内外许多食品专家高度关注,并就这一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其中部分技术已应用于食品工业。本文从介绍远红外技术加热的原理和特点出发,阐述远红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途径及今后发展前... 远红外线所固有的特性已引起国内外许多食品专家高度关注,并就这一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其中部分技术已应用于食品工业。本文从介绍远红外技术加热的原理和特点出发,阐述远红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途径及今后发展前景,借以改造传统食品加工业,提升食品加工技术创新,推进科技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技术 食品工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脉冲高斯光束在线性色散介质中的远场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振 吕百达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4-1407,共4页
基于瑞利索末菲衍射积分公式,在未作近轴近似的条件下,推导出等束宽超短脉冲高斯光束通过线性色散介质的远场公式,并用于研究其远场特性,所得公式可用于大衍射角情况.结果表明,等束宽脉冲高斯光束的频谱上存在一临界角,小于临界角时,出... 基于瑞利索末菲衍射积分公式,在未作近轴近似的条件下,推导出等束宽超短脉冲高斯光束通过线性色散介质的远场公式,并用于研究其远场特性,所得公式可用于大衍射角情况.结果表明,等束宽脉冲高斯光束的频谱上存在一临界角,小于临界角时,出现蓝移;大于临界角时,出现红移,红移量随着衍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而脉冲波形将经历时间移动,移动量随衍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远场高斯脉冲波形将不再保持不变.此外,群速度色散将引起啁啾,啁啾量随衍射角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脉冲技术 脉冲高斯光束 远场特性 线性色散介质 瑞利-索末菲衍射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微米高效率声光调制器 被引量:1
13
作者 宗德蓉 孙祖红 +2 位作者 罗斌 邓明 张远华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29,共3页
利用 Ge 单晶良好的机械、声光性能,研制出工作中心频率为 70MHz、波长为 10.6ìm 的锗声光调制器。该器件采用高品质因数 Ge 单晶(III)作为声光介质, y36°切铌酸锂晶体作为压电换能器。由于锗器件对热变化特别敏感,所以设计... 利用 Ge 单晶良好的机械、声光性能,研制出工作中心频率为 70MHz、波长为 10.6ìm 的锗声光调制器。该器件采用高品质因数 Ge 单晶(III)作为声光介质, y36°切铌酸锂晶体作为压电换能器。由于锗器件对热变化特别敏感,所以设计了环绕结构和背面结构两种不同的吸热系统,测试表明,采用环绕结构比采用背面结构时衍射效率可提高 10%以上,而且光斑质量也明显变好。用 13W高频驱动功率驱动锗晶体声光调制器,其最大峰值衍射率达到 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光调制器 压电换能器 高频驱动 远红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红外中草药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柯涛 陈茂鑫 +2 位作者 彭铭祖 洪军 赵巍存 《广西科学》 CAS 1996年第1期28-31,共4页
用太阳能红外综合干燥装置和自动测试仪器,对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丹参(Salviamiltiorrhiza)进行干燥特性试验,并进行温度... 用太阳能红外综合干燥装置和自动测试仪器,对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丹参(Salviamiltiorrhiza)进行干燥特性试验,并进行温度、相对湿度、物料脱水量的动态连续测量。结果表明,较合理的工艺是在干燥初期将空气流体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匀速干燥阶段控制在40%~45%,降速干燥阶段迅速将室内空气温度降至与室外环境空气温度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红外线 中草药 干燥 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论视阈下的技术和空间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国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160,共6页
在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中,人这种此在的存在论表现为生存论。虽然没有明确地涉及技术问题,但技术已经作为背景发挥作用。从生存论立场来看,技术在生存"在世"中显现,技术显示为对器具等世内存在者的上手性的揭示,技术是此在的存... 在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中,人这种此在的存在论表现为生存论。虽然没有明确地涉及技术问题,但技术已经作为背景发挥作用。从生存论立场来看,技术在生存"在世"中显现,技术显示为对器具等世内存在者的上手性的揭示,技术是此在的存在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之间的关联环节。世内存在者和此在的在世都显示出具有空间性。世内存在者的空间显示为位置关联,此在的空间显示为"去远"近化的接近的环围。世内存在者的空间和此在的空间,都是通过技术而被设置的和被给予的,技术参与了空间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技术 空间 揭示 去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远程夜间行人识别辅助驾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建军 杜莉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30-2136,共7页
为了很好的减少夜间开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给能见度比较差的环境下运行的车辆提供自动安全体系,设计了以远红外传感技术为基础的夜间汽车驾驶辅助体系。该技术采用远红外传感技术,获取起初信息,同时运用灰度统计方法取得感兴趣的领域;... 为了很好的减少夜间开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给能见度比较差的环境下运行的车辆提供自动安全体系,设计了以远红外传感技术为基础的夜间汽车驾驶辅助体系。该技术采用远红外传感技术,获取起初信息,同时运用灰度统计方法取得感兴趣的领域;在建立多尺度概率模型的前提下,采用多帧校验系统处理方法对以上的设计进行检测和查漏。实验得出,该方案的概率模板在配合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并且适合在市区和郊区两种环境下运用,在郊区环境下的检测率高达94%,在市区环境下的检测率是高达90%,因此该设计方案拥有很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传感技术 夜间驾驶辅助 多尺度 多帧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紫外线技术在公共交通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文俊 秦思刚 韦婷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179,共6页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疫情防控消杀需求,从Far UV-C(远紫外线)的消毒灭活原理及效果、Far UV-C消杀有效性研究、Far UV-C对皮肤和眼睛的安全无害原理、Far UV-C对人体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分析了Far UV-C技术的人机共存式消杀潜力...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疫情防控消杀需求,从Far UV-C(远紫外线)的消毒灭活原理及效果、Far UV-C消杀有效性研究、Far UV-C对皮肤和眼睛的安全无害原理、Far UV-C对人体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分析了Far UV-C技术的人机共存式消杀潜力。从安全阈值、O 3产生量的控制及其他技术要求等方面简述了Far UV-C技术的消毒应用现状,从Far UV-C消毒灯-表面消毒、Far UV-C消杀通道-表面消毒及Far UV-C消毒过滤器-空气气溶胶消毒等方面分析了Far UV-C技术的消毒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该技术在消毒应用中的潜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疫情防控 远紫外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紫外和X射线光刻技术
18
作者 冯伯儒 姚汉民 +1 位作者 张锦 侯德胜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04-112,共9页
阐述了深紫外光刻技术和X射线光刻技术的发展,一些相关单元技术,以及深紫外和X射线光刻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 远紫外光刻 X射线光刻 光刻工艺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与远、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静娜 孙威江 《中国茶叶加工》 2013年第2期32-37,共6页
基于对国内外微波技术与远、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应用情况的阐述,以及在茶叶应用上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微波、远红外技术在某种程度上相比传统茶叶加工方式有着自身的优势,可提高茶叶品质和加工效率。近红外技术在茶叶自动化加工、生... 基于对国内外微波技术与远、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应用情况的阐述,以及在茶叶应用上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微波、远红外技术在某种程度上相比传统茶叶加工方式有着自身的优势,可提高茶叶品质和加工效率。近红外技术在茶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在线检测上有很大前景,是茶叶加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远红外技术 近红外技术 茶叶 茶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红外分光技术及其应用
20
作者 贾正根 《应用光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8-21,共4页
介绍远红外光源、远红外光学材料和元件、检出器、分光装置、相关光源等,最后阐述远红外技术的各种应用。
关键词 远红外技术 分光技术 相关光源 检出器 应用 光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