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及糖基化纤连蛋白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岚 肖建平 +4 位作者 石皓 苏靖娜 赵頔 赵丽 唐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8例孕妇,分1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4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在孕16~18周血清中PLGF、SFLT-1和GLYFN的浓度,比较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各标志物的水平,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3种标志物的预测价值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浓度低于对照组,SFLT-1及GLYF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种标志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指标P=0.000)。95%置信区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PLGF为0.941(0.907~0.974),SFLT-1为0.881(0.800~0.962),GLYFN为0.951(0.918~0.985),联合指标SFLT-1和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8、0.986。结论:PLGF、SFLT-1、GLYFN 3种标志物水平在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FLT-1联合PLGF、SFLT-1联合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fms激酶-1 糖基化纤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联合CpG和肿瘤抗原治疗肿瘤的研究
2
作者 胡建霞 吴松洁 +6 位作者 刘培方 李苗苗 张学峰 张美荣 王丽 高宏 周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1-776,共6页
背景与目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1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L)、CpG虽可作为免疫调节剂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单独用于治疗肿瘤效果不佳。本研究旨在探讨FLT3-L+肿瘤抗原+CpG联合应用对肝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并探讨FLT... 背景与目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1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L)、CpG虽可作为免疫调节剂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单独用于治疗肿瘤效果不佳。本研究旨在探讨FLT3-L+肿瘤抗原+CpG联合应用对肝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并探讨FLT3-L与GM-CSF在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小鼠H22肝癌模型为研究对象,分为FLT3-L+CpG组、GM-CSF+CpG组和PBS组。皮下注射给药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体内免疫细胞激活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局部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体液免疫激活情况,同时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期的差异,评价各组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FLT3-L+CpG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被抑制,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同GM-CSF+CpG组和PB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FLT3-L+CpG组CD3^+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CD4^+、CD8^+亚群比例较PBS组与GM-CSF+CpG组均明显上升,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肿瘤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FLT3-L+CpG组可见大片的组织坏死和显著的淋巴细胞浸润。(4)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显示,FLT3-L+CpG组肿瘤局部NK细胞、DC细胞、CD8^+T细胞明显增加,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变化,与PB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LT3-L+CDG组与GM-CSF+CpG组小鼠体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12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FLT3-L+肿瘤抗原+CpG联合应用可发挥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此方案可能通过打破肿瘤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加循环中T细胞,并趋化NK细胞、DC细胞、CD8^+T细胞到肿瘤局部,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可活化免疫因子网络,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fms激酶3配体 肿瘤抗原 CPG GM-CSF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男子fms样酪氨酸激酶基因多态性与高住高练低训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聂晶 胡扬 +3 位作者 刘高福 衣龙彦 王景玲 张漓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基因多态性与低氧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0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4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4.5%~14.8%,大约相当于海拔3000米)中休息10h,每周进行3次7... 目的: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基因多态性与低氧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0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4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4.5%~14.8%,大约相当于海拔3000米)中休息10h,每周进行3次75%VO2max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大约相当于海拔2500米),其余时间在常氧下训练。测试其HiHiLo前后的VO2max及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用PCR-RFLP法分析Flt-1基因SNP/A193019G多态性。结果:(1)4周HiHiLo后,AA基因型VO2max增加幅度高于AG基因型57.54%,但无显著性差异。(2)在HiHiLo期间(除第23天外),AA基因型Hb的变化幅度始终高于AG基因型,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与AG基因型者相比,AA基因型者可能有对低氧训练更敏感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s激酶 基因多态性 低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S样酪氨激酶3受体配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4
作者 祝怀平 戴海明 +2 位作者 汪健 孙自敏 吴竞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 获得人FLcDNA膜外序列 ,以构建表达人FMS样酪氨激酶 3受体配基 (FL)蛋白的重组体 ,更深入地探讨FL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通过设计和合成引物 ,提取胎肝细胞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 ,经PCR扩增目的cDNA片段 ,并将其重组至PUC 18T载体... 目的 获得人FLcDNA膜外序列 ,以构建表达人FMS样酪氨激酶 3受体配基 (FL)蛋白的重组体 ,更深入地探讨FL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通过设计和合成引物 ,提取胎肝细胞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 ,经PCR扩增目的cDNA片段 ,并将其重组至PUC 18T载体中 ,测定其DNA序列。结果 从胎肝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 5 46bp片段 ,序列测定证实该片段为包括 2 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的胞外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分析 DNA FLCDNA fms激酶3受体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表达水平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慧敏 钱茂华 高刚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脂联素、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It-1)表达水平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突发性耳聋组),根据纯音测听检查...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脂联素、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It-1)表达水平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突发性耳聋组),根据纯音测听检查结果将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低频下降型40例、高频下降型25例、平坦下降型16例和全耳聋型12例。将治疗1个月后耳闷、耳堵、耳鸣症状减轻且听力基本恢复的患者设置为预后良好组;其他为预后不良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健康组。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sFlt-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脂联素与sFlt-1水平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脂联素、sFlt-1水平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突发性耳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sFlt-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有睡眠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史、sFlt-1为影响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危险因素,脂联素为保护因素(P<0.05);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脂联素与sFlt-1水平呈负相关(r=-0.518,P<0.05)。不同听力下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耳聋型;血清sFlt-1水平比较,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耳聋型(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sFlt-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脂联素、sFlt-1两者联合诊断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18,优于血清脂联素、sFlt-1各自单独诊断(Z两者联合-脂联素=2.555、Z两者联合sFlt-1=2.279,P=0.011、P=0.023)。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sFlt-1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评估该疾病预后情况的生物学指标,两者联合诊断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脂联素 可溶性fms激酶1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FAM样酪氨酸激酶3表达及其短状串联重复突变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洁 盛光耀 +6 位作者 邹湘 方营旗 徐学聚 赵晓明 白松婷 许培荣 王建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AML)FAM样酪氨酸激酶3(FLT3)表达状况,筛选FLT3过表达细胞,并检测其编码FLT3近膜(JM)区的基因是否存在短状串联重复(ITD)突变。方法:选择THP-1、K562、HL-60、Dami、Meg-01细胞,以含内参GAPDH对照的...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AML)FAM样酪氨酸激酶3(FLT3)表达状况,筛选FLT3过表达细胞,并检测其编码FLT3近膜(JM)区的基因是否存在短状串联重复(ITD)突变。方法:选择THP-1、K562、HL-60、Dami、Meg-01细胞,以含内参GAPDH对照的半定量RT-PCR检测其FLT3mRNA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FLT3蛋白的表达;提基因组DNA,PCR扩增其JM区,对有FLT3过表达的细胞,PCR扩增产物连T-载体后测序。结果:5种AML细胞中仅有THP-1、HL-60存在FLT3基因的表达,其mRNA表达相对于GAPDH的含量分别是0.83±0.07、0.48±0.05,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7,P<0.01);细胞膜表面FLT3蛋白表达率分别是(43.55±4.44)%、(27.57±3.42)%,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9,P<0.001)。2种细胞经FLT3-JM区PCR产物测序均不存在ITD突变。结论:THP-1、HL-60是FLT3野生型过表达的AML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M激酶3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结直肠癌细胞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抑制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文琦 何鑫 +3 位作者 张红丽 刘婷 冯晓蕾 周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5-659,665,共6页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60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ROR1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OR1的蛋白水平,并分析ROR1蛋白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60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ROR1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OR1的蛋白水平,并分析ROR1蛋白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利用ROR1的siRNA特异性敲低结肠癌SW480细胞中ROR1表达,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ROR1的敲减效果,MTT法检测下调ROR1后,SW480细胞的增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ROR1后,SW480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ROR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ROR1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增大(≥5 cm)、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Ⅲ+Ⅳ期)显著相关;ROR1的siRNA可显著降低SW480细胞ROR1 mRNA及蛋白的水平;下调ROR1表达能够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 ROR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结直肠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下调ROR1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酶孤儿受体1 结直肠癌 表达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农晓琳 夏勇 +6 位作者 杨亦萍 卿海云 李佳荃 黎燕宁 曹阳 李昊 陈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 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涎腺腺囊性癌 神经侵袭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在大鼠牙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丽萍 李伯琦 +2 位作者 王琪 铁晓敏 刘奕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观察在牙齿正常萌出过程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在大鼠体内外牙囊细胞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及牙齿萌出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出生后1-13 d的SD大鼠下颌骨... 目的:观察在牙齿正常萌出过程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在大鼠体内外牙囊细胞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及牙齿萌出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出生后1-13 d的SD大鼠下颌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囊及牙槽骨生长发育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在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Wnt5A和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出生后5-6 d的SD大鼠第一磨牙牙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Wnt5A、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D大鼠出生后第2天牙囊开始分化为牙周组织,1-3 d牙槽骨变化不明显,第4天起,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Wnt5A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内无明显表达,第4天开始出现阳性表达,并持续表达至第13天。Ror2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表达呈强阳性,而在第4-13天呈弱阳性。结论 Wnt5A、Ror2在牙萌出过程中有特定的时间分布,提示其可能参与牙齿萌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酶孤儿受体2 牙囊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晨 刘珺 +1 位作者 赵涵 刘玲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 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牙齿牙周膜为对照组,患有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标本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各20例,对各组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AK2、磷酸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phosphorylation-janus kinase 2,p-JAK2)、STAT3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phosphorylation-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JAK2、p-JAK2、STAT3、p-STAT3在正常牙周组织中均有少量表达,在根尖周囊肿及肉芽肿组织中表达量增加,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JAK2及p-JAK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及p-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根尖周炎标本中的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之间有相关性。结论:JAK2、p-JAK2、STAT3及p-STAT3在慢性根尖周炎中表达量增加,推测JAK2/STAT3信号通路与根尖周炎的炎症过程有关,可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蛋白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增强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EphA3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转录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瑞琴 李其满 +4 位作者 施庆国 张惠 钱晓龙 俞岚 周建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3-639,共7页
为了研究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rostate and colon gene 1,PC-1)对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分子EphA3表达的影响,用RT-PCR、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不同水平PC-1的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C4-2中EphA3的表达情况.发现PC-1可诱导EphA3基因表... 为了研究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rostate and colon gene 1,PC-1)对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分子EphA3表达的影响,用RT-PCR、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不同水平PC-1的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C4-2中EphA3的表达情况.发现PC-1可诱导EphA3基因表达上调.采用荧光素酶实验检测PC-1对于EphA3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C-1对转录起始位点上游916 bp的启动子活性没有影响,而可增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11 bp启动子的活性.对EphA3启动子-916 bp~-2 011 bp区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此区域包含HSF、NF-1、Nkx-2、SP1和GATA-1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实验结果表明,PC-1可通过影响EphA3启动子诱导EphA3基因高表达,其调控区域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 011 bp至-916 bp之间,提示PC-1可能通过影响一些结合于此区域的转录因子来影响EphA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C-1) 受体激酶 Eph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T3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明明 李占全 冀林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9-331,共3页
FLT3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在造血干细胞、前体B细胞等的增殖、分化以及存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FLT3作为细胞信号传导中一种重要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可以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诱导肿瘤发生。特别是与急性髓系白... FLT3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在造血干细胞、前体B细胞等的增殖、分化以及存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FLT3作为细胞信号传导中一种重要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可以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诱导肿瘤发生。特别是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酶抑制剂 FLT3 耐药性 Ⅲ型受体激酶 急性髓系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 细胞信号传导 异常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干细胞酪氨酸蛋白激酶A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贺峰 刘中霖 邢诒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555-355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Aβ1-40对C17.2神经干细胞Trk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含终浓度为0、20、40、60、80、100nmol/LAβ1-40的培养液孵育C17.2神经干细胞24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观察各组神经干细胞TrkA表达情况。结...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Aβ1-40对C17.2神经干细胞Trk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含终浓度为0、20、40、60、80、100nmol/LAβ1-40的培养液孵育C17.2神经干细胞24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观察各组神经干细胞TrkA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细胞活性差异不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终浓度为20、40、60nmol/LAβ1-40组的神经干细胞TrkA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00nmol/LAβ1-40组细胞Trk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80nmol/LAβ1-40组细胞TrkA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β1-40对神经干细胞TrkA表达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Β蛋白 蛋白激酶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和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介导家蚕麻痹肽免疫诱导信号的传递
14
作者 宋亮 王菲 +3 位作者 宋倩茹 胡翠美 化晓婷 夏庆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目的】普遍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中的ENF肽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对昆虫的发育、免疫、应激反应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报道,作为ENF肽家族成员之一的家蚕Bombyx mori麻痹肽(paralytic peptide,PP)通过激活MAPK来调... 【目的】普遍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中的ENF肽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对昆虫的发育、免疫、应激反应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报道,作为ENF肽家族成员之一的家蚕Bombyx mori麻痹肽(paralytic peptide,PP)通过激活MAPK来调控家蚕的免疫应答,但其完整的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解析传递家蚕PP免疫诱导信号的分子通路。【方法】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多种昆虫细胞系在PP诱导下抗菌肽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利用Western-blot检测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然后利用不同信号传递分子的抑制剂处理BmE细胞筛选参与传递PP免疫诱导信号的分子。【结果】PI3K抑制剂LY294002和受体型酪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抑制了PP对BmE细胞抗菌肽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且BmE细胞和家蚕血细胞在PP的诱导下,Akt和大小约为70 kDa的细胞膜蛋白均出现磷酸化水平的动态变化。【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和Genistein敏感性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介导了PP免疫诱导信号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免疫 麻痹肽 抗菌肽 MAPK PI3K 受体型激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婷婷 罗德钦 +1 位作者 邓铖 蒙绪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5-990,共6页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2,ROR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2,ROR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ROR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表达水平的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ROR2蛋白表达水平与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PTC组织中RO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4.46%,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13.75%(χ^(2)=83.419,P <0.001),其中PTC组织中ROR2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ROR2高表达与PTC患者多发病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高呈正相关。ROR2蛋白高表达是影响P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43,95%CI:1.119~4.597,P <0.001)。ROR2蛋白高表达者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χ^(2)=4.073,P=0.044)。结论 ROR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其高表达与疾病进展中的不良事件如多发病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高呈正相关,且ROR2蛋白高表达是P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受体激酶孤儿素受体2 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O3a反馈上调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介导HER2^+乳腺癌细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耐受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丹扬 卢敏莹 +2 位作者 曾珊珊 刘浩 邓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8-893,共6页
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类药物治疗HER2+乳腺癌进展迅速,但出现治疗耐受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TKI(AEE788、Lapatinib)处理HER2+乳腺癌细胞BT474和SKBR3,发现HER3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 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类药物治疗HER2+乳腺癌进展迅速,但出现治疗耐受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TKI(AEE788、Lapatinib)处理HER2+乳腺癌细胞BT474和SKBR3,发现HER3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均上调。MTS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RNA干扰HER3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BT474、SKBR3细胞的增殖,表明干扰HER3可增强细胞对TKI的敏感性。为进一步考察TKI促进HER3表达的可能机制,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AEE788、Lapatinib能够上调FOXO3a的表达且促进其入核。干扰FOXO3a可逆转TKI对HER3的诱导作用,说明TKI通过激活FOXO3a上调HER3的表达。综上所述,FOXO3a反馈上调HER3表达介导HER2+乳腺癌细胞TKI治疗耐受。这一研究发现,为临床解决TKI治疗耐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激酶抑制剂 FOXO3A 治疗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抑制卡介苗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自噬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雪迪 陈琪 +3 位作者 聂雪伊 骆佳 徐金瑞 王玉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通路对卡介苗(BCG)感染引起的巨噬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BCG感染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0、2、6、12、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Wnt5a、ROR2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 目的探讨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通路对卡介苗(BCG)感染引起的巨噬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BCG感染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0、2、6、12、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Wnt5a、ROR2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在敲低ROR2表达和BCG感染分别作用或共同处理RAW264.7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W264.7细胞自噬相关基因5(ATG5)、P62、beclin-1、ATG7、LC3Ⅱ的蛋白表达,采用表达单体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和LC3的(mRFP-GFP-LC3)自噬双标腺病毒法检测细胞自噬流。结果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BCG感染RAW264.7细胞6 h后,Wnt5a、ROR2、LC3Ⅱ的表达最高。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BCG感染组自噬相关蛋白ATG5、P62、beclin-1、ATG7、LC3Ⅱ的表达上调,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与BCG感染组相比,敲低ROR2并经BCG感染后,上述蛋白的表达下调,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减少。结论BCG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激活自噬,而敲低ROR2抑制BCG引起的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 受体激酶孤儿受体2(ROR2) 自噬 RAW264.7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联合山奈酚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宝月 张俊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和山奈酚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PK)的抑制作用,并阐明二者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山奈酚组和厄洛替尼组,将不同浓度山奈酚与厄洛替尼加入...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和山奈酚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PK)的抑制作用,并阐明二者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山奈酚组和厄洛替尼组,将不同浓度山奈酚与厄洛替尼加入到EGFR-TPK和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ELISA法检测EGFR-TPK的活性,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采用酶标仪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山奈酚联合厄洛替尼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山奈酚和厄洛替尼对EGFR-TPK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3±0.32)g·L-1和(1.75±0.18)g·L-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山奈酚和厄洛替尼组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或P<0.01),SKOV-3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随着山奈酚和厄洛替尼浓度增加,SKOV-3细胞生长抑制率不断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山奈酚联合厄洛替尼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对SKOV-3细胞转移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厄洛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 SKOV-3人卵巢癌细胞株 抑制作用 细胞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uton酪氨酸激酶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晓庆 鲁桓兵 +1 位作者 刘瑞雪 宋育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观察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磷酸化Btk(p-Btk)、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Btk在APA... 目的观察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磷酸化Btk(p-Btk)、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Btk在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54只小鼠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组、APAP 0.5 h组、APAP 1 h组、APAP 3 h组、APAP 6 h组、APAP 12 h组、APAP 24 h组、APAP 36 h组、APAP 48 h组,每组6只。禁食12 h后,单次腹腔注射APAP(300 mg/kg)0.5、1、3、6、12、24、36、48 h后处死相应组别的小鼠。测定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变化;ELSIA测定各组肝组织匀浆中IL-1β和TNF-α;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Btk、p-Btk、NF-κB及NLRP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AP干预后的各组血清ALT(F=100.968,P=0.000)、AST(F=73.539,P=0.000)、肝脏坏死程度(F=29.845,P=0.000)、肝脏Btk(F=441.280,P=0.000)、p-Btk(F=1323.022,P=0.000)、NF-κB(F=133.125,P=0.000)及NLRP3水平(F=820.095,P=0.000)、IL-1β(F=8.643,P=0.000)、TNF-α(F=20.545,P=0.000)含量均有变化,其中24 h的各种指标最高。结论单次腹腔注射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呈现动态变化,其病理机制可能与其激活Btk,导致NLRP3形成、NF-κB激活及炎症因子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基酚 药物性肝损伤 Bruton激酶 NF-ΚB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玮 孙秉中 +1 位作者 药立波 刘新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调控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慢粒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培养慢粒急变细胞系K56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STI571作用下细胞存活... 目的:研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调控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慢粒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培养慢粒急变细胞系K56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STI571作用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变化,电镜及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STI571对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STI571作用后K562细胞中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图中的二倍体峰前可见一明显亚二倍体峰———凋亡峰(apoptosispeak),提示STI571能明显诱导K562细胞凋亡。电镜发现STI571作用于K562细胞12~72h后,诱导出各期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半定量PCR灰度扫描结果显示bcr-abl基因的mRNA表达下降,电泳检测扩增产物,荧光亮度减弱。结论:STI571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阻滞于G0/G1期,且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反馈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激酶 白血病 慢性 细胞周期 凋亡 STI571 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激酶抑制剂 基因治疗 K562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