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疫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的制备及其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栋 黄顺军 +5 位作者 邢丽 郭习勤 韩岳 罗德炎 李敏 王希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为制备鼠疫耶尔森氏菌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观察其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通过疏水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鼠疫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用氢氧化铝凝胶吸附制备试验性鼠疫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皮下接种健康BALB/c小鼠,... 为制备鼠疫耶尔森氏菌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观察其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通过疏水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鼠疫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用氢氧化铝凝胶吸附制备试验性鼠疫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皮下接种健康BALB/c小鼠,ELISA检测血清F1-V抗体效价、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进一步用400LD50鼠疫耶尔森氏菌141标准毒株皮下攻毒,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通过三步柱层析纯化获得的鼠疫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纯度达到90%以上.氢氧化铝凝胶吸附的鼠疫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三次,血清抗F1-V抗体效价为1∶(51200±800),对耶尔森氏菌141强毒株攻击的保护率是90%.上述结果表明,制备的鼠疫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为研制鼠疫F1-V重组融合蛋白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氏菌 f1-V重组融合蛋白抗原 免疫保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tag不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曾瑞红 王卫华 +3 位作者 房桂珍 龚伟 梅兴国 魏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观察His-tag是否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G1和F/M2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His和pET-DsbA-His中,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His-G1F/M2和DsbA-His-G1F/M2,将后者用... 目的:观察His-tag是否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G1和F/M2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His和pET-DsbA-His中,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His-G1F/M2和DsbA-His-G1F/M2,将后者用凝血酶消化,再经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G1F/M2,将His-G1F/M2和G1F/M2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测定抗体滴度,MTT法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CTL)。结果:两种蛋白在BALB/c小鼠中诱导的RSV特异性抗体和CTL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is-tag不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HIS-TAG 重组蛋白G1f/M2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F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江勇 姜骞 +5 位作者 林欢 刘家森 郭东春 韩凌霞 司昌德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5-407,共3页
为表达和鉴定犬瘟热病毒(CDV)F1蛋白,本研究通过RT-PCR扩增了CDV HLJ2-07株F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获得大小约为47.5ku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F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31.5%。West... 为表达和鉴定犬瘟热病毒(CDV)F1蛋白,本研究通过RT-PCR扩增了CDV HLJ2-07株F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获得大小约为47.5ku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F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31.5%。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能够被兔抗CDV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间接ELISA检测表明,重组蛋白与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及犬波特氏杆菌等疾病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检测CDV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及研制F1蛋白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f1重组蛋白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 CTL表位与G蛋白片段的融合表达对G蛋白片段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曾瑞红 梅兴国 +1 位作者 龚伟 亓晓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CTL表位F/M2与G蛋白抗原活性片段G1融合表达后,对G1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ET-DsbA-G1和pET-DsbA-G1F/M2分别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DsbA-G1和DsbA-G1F/M2,亲和...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CTL表位F/M2与G蛋白抗原活性片段G1融合表达后,对G1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ET-DsbA-G1和pET-DsbA-G1F/M2分别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DsbA-G1和DsbA-G1F/M2,亲和层析纯化。取上述蛋白,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定期采集血清和脾细胞,用MTT法测定CTL杀伤活性,ELISA测定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2a抗体滴度,空斑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结果:经表达和纯化获得了纯度达90%以上的融合蛋白;DsbA-G1F/M2诱导了显著的RSV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而无CTL表位的DsbA-G1则不能诱导产生CTL反应;DsbA-G1F/M2和DsbA-G1均刺激产生了强烈的IgG抗体应答,但DsbA-G1所产生的IgG亚类仅为IgG1,而DsbA-G1F/M2同时诱导了高滴度的IgG1和IgG2a,显著下调了IgG1与IgG2a的比例;二者均诱导了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但与DsbA-G1相比,DsbA-G1F/M2所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有所减弱。结论:CTL表位F/M2与G蛋白片段G1的融合表达产物DsbA-G1F/M2,能够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CTL的激活下调了IgG1与IgG2a的比例,使得免疫应答更平衡,有利于改善该候选疫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重组蛋白DsbA-G1f/M2 CTL表位 IGG1 IGG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