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外销瓷装饰图案的文化符号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也 余晓凡 何炳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04,共5页
以历史发展观为研究思路,以文化符号传播相关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明清外销瓷的装饰图案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层剖析明清外销瓷装饰图案的符号成型肌理和关键属性。通过解构明清时期的外销瓷装饰图案,提炼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以历史发展观为研究思路,以文化符号传播相关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明清外销瓷的装饰图案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层剖析明清外销瓷装饰图案的符号成型肌理和关键属性。通过解构明清时期的外销瓷装饰图案,提炼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结合切面,最终得出结论,以明清外销瓷装饰图案的文化符号为研究案例,我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传播原则需注重语构层面的互嵌共融、语用层面的双向解码、语义层面的意义关联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外销瓷 装饰图案 符号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6至17世纪欧洲油画看中国瓷器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吕金泉 汪永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0-1275,共6页
16~17世纪是中国瓷器销往欧洲的鼎盛时期。中国瓷器不仅丰富了欧洲油画的题材内容,还改变了欧洲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欧洲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以此时期欧洲油画中出现的中国瓷器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瓷器对欧洲... 16~17世纪是中国瓷器销往欧洲的鼎盛时期。中国瓷器不仅丰富了欧洲油画的题材内容,还改变了欧洲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欧洲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以此时期欧洲油画中出现的中国瓷器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瓷器对欧洲社会的文化、审美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揭示中国瓷器在16~17世纪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明清外销瓷 西方油画 身份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瓷质饮食器具设计述要 被引量:1
3
作者 韩荣 邹雁南 唐心怡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100,共6页
明清系瓷质饮食器具的转折点,在该时期,制瓷业的规模、瓷质饮食器具技艺、瓷质饮食器具的对外贸易范围,均超越宋元时期。由于远洋贸易的拓展,海外对瓷质饮食器具的需求度增加,景德镇制瓷业亦恢复发展,成为工场化之代表,饮食器具生产销... 明清系瓷质饮食器具的转折点,在该时期,制瓷业的规模、瓷质饮食器具技艺、瓷质饮食器具的对外贸易范围,均超越宋元时期。由于远洋贸易的拓展,海外对瓷质饮食器具的需求度增加,景德镇制瓷业亦恢复发展,成为工场化之代表,饮食器具生产销售呈商品化特征。在与异域饮食文化、器具设计文化地不断对流中,明清瓷质饮食器具亦投合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其设计在形制、图式、工艺的制取与表达中交错嫁接,形成新的意象,最终将明清饮食器具推衍至古代饮食器具设计中的成熟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瓷质 饮食器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外销广绣织物品类的艺术语言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金怡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57,共6页
明清时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广绣成为最主要的出口手工艺术品之一,在艺术表现中明显吸收了西方艺术风格。文章通过对外销广绣商品实物、图片和国内外文献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因海外贸易市场的驱动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广... 明清时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广绣成为最主要的出口手工艺术品之一,在艺术表现中明显吸收了西方艺术风格。文章通过对外销广绣商品实物、图片和国内外文献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因海外贸易市场的驱动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广绣外销织物呈现观赏型、定制型及批量型三种品类,且它们在对西方艺术的借鉴方式及程度上表现不一致,在艺术形式及制作方式上都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外销观赏型通过西方透视构图、色彩光影明暗烘托、水路技艺等艺术手段强调整体画面的立体空间感;外销定制型通过图案的题材和造型等艺术形式突出图案构造的创新;外销批量型则通过就简的工艺、艺人的分工合作等方面突出制作的程式化特点。虽然它们呈现的艺术特色有所区别,但都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外销广绣商品 品类 艺术语言 刺绣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纹章瓷谈景德镇明清外销瓷文化景观的恢复与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江凌 胡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3,共3页
在西方"中国风物热"影响下,景德镇在明清时期创造了外销瓷奇迹,但在当代景德镇却呈现出本土缺位现象,亟待恢复与构建。纹章瓷是明清外销瓷至精品之一,本文以纹章瓷为例阐释景德镇明清外销瓷发展史、现状和重构。
关键词 景德镇 明清外销瓷 纹章瓷 文化景观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西洋画法对景德镇青花画法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8,共6页
西洋画法在明末被引进中国,景德镇青花画工为表现光影转变的西洋画法而创新出一些画法。因为康熙和雍正的喜好,国画和官民窑青花瓷上大量使用西洋画法;由于乾隆的反感和指示,高光画法被从国画和青花瓷上除去。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西洋 青花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瓷器上的祥禽瑞兽(上)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春暖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7,共3页
明清瓷器上的祥禽瑞兽纹饰种类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们具有丰富的吉祥寓意,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瓷器 动物 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瓷器上的祥禽瑞兽(下)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春暖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77,65,共3页
明清瓷器上的祥禽瑞兽纹饰种类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们具有丰富的吉祥寓意,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瓷器 动物 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鱼纹瓷器的寓意及内涵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春暖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87,共4页
鱼纹是明清两代瓷器上的常见纹样,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寓意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鱼纹 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外销浆胎瓷器窑址调查与制瓷工艺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辉 袁文瓒 +2 位作者 李伟信 李峰 邵川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74,共7页
通过采集清代外销浆胎瓷器物样本进行整理和研究,科学分析了其烧造区域的分布特点、烧造时间、瓷胎吸水率、烧成温度及化学成分组成上与景德镇传统外销瓷器的区别,弥补了此类器物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清代外销浆胎瓷胎薄,质轻,干涩... 通过采集清代外销浆胎瓷器物样本进行整理和研究,科学分析了其烧造区域的分布特点、烧造时间、瓷胎吸水率、烧成温度及化学成分组成上与景德镇传统外销瓷器的区别,弥补了此类器物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清代外销浆胎瓷胎薄,质轻,干涩;釉面常有细小开片,釉色微黄;装饰主要以青花为,发色艳丽;烧造区域集中位于景德镇戴家弄和中华南路一带,主要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烧造,应是采用瓷土精淘后极细部分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外销瓷 窑址调查 制瓷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青花瓷人物纹饰图像考——以景德镇窑青花瓷人物纹饰为对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曜翀 朱明生 朱景林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1,共7页
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制瓷被学界称为“过渡期”,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将着眼点此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的人物纹饰,通过对此一时期纹饰中人物身份的梳理,归纳出了当时画工们所绘的人物有文人隐士、普通民众与神话人物... 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制瓷被学界称为“过渡期”,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将着眼点此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的人物纹饰,通过对此一时期纹饰中人物身份的梳理,归纳出了当时画工们所绘的人物有文人隐士、普通民众与神话人物等三种身份,并采用了精密与抽象两种艺术风格加以表现。之所以出现这些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首先便是受到了当时文人绘画的影响,为画工提供了可兹参考的粉本。同时也由于当时官窑的衰落,民窑的兴起,使画工们能较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鉴了民间美术的元素,加上当时国产钴料提纯技术的进步,共同造成了此期景德镇青花瓷上人物纹饰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景德镇窑青花瓷 人物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8世纪中国外销瓷对墨西哥塔拉韦拉陶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璐 詹嘉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123,共12页
以中拉文化交流为视点,以马尼拉大帆船太平洋航线月港-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贸易为线索,采用图像对比的研究方法,取例墨西哥塔拉韦拉陶器,从设计学角度分析案例的造型设计、装饰纹样,探究17世纪开始中拉陶瓷文化交流的部分结果。研究证明,... 以中拉文化交流为视点,以马尼拉大帆船太平洋航线月港-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贸易为线索,采用图像对比的研究方法,取例墨西哥塔拉韦拉陶器,从设计学角度分析案例的造型设计、装饰纹样,探究17世纪开始中拉陶瓷文化交流的部分结果。研究证明,造型上塔拉韦拉陶模仿中国梅瓶、将军罐、玉壶春瓶等器物,并进行功能重组;纹饰上与中国花鸟纹、草植纹结合,并融合墨西哥本国喜爱的仙人掌和龙舌兰等植物图案。证明了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墨西哥市场的地位以及美洲人民对中国瓷文化的接纳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外销瓷 青花瓷 塔拉韦拉陶 中拉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杏叶执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燕芬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28-35,共8页
杏叶执壶是明清的经典酒器,也是畅销域外的天朝佳作。本文在梳理实物的基础上,结合文献与图像,探讨杏叶执壶的来源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演变。文章认为杏叶执壶之造型是中国艺术发展的结果,但壶腹的杏叶开光应受伊斯兰艺术的启发。作为明... 杏叶执壶是明清的经典酒器,也是畅销域外的天朝佳作。本文在梳理实物的基础上,结合文献与图像,探讨杏叶执壶的来源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演变。文章认为杏叶执壶之造型是中国艺术发展的结果,但壶腹的杏叶开光应受伊斯兰艺术的启发。作为明代官样,杏叶执壶既有宫廷的规范引导又有民间的模仿推动,各类材质均有制作、各个阶级皆有使用,令其成为时代典型酒器。至清代,杏叶元素在实用器上渐入沉寂,在陈设器中却趋于活跃。在明清域外,杏叶执壶作为广受欢迎的外销产品,其风貌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杏叶执壶 外销瓷 中外交流 伊斯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景的圮毁:大报恩寺琉璃塔外文史料中的中国形象嬗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闵心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07,共10页
17世纪以降,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可视化形象逐渐借由各色丰富的外文史料传到西方,其中纽霍夫的《荷使初访中国记》是最早将琉璃塔的视觉形象带到欧洲的开山之作,启发了欧洲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无尽想象。鸦片战争前后,阿罗姆、怀特等人... 17世纪以降,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可视化形象逐渐借由各色丰富的外文史料传到西方,其中纽霍夫的《荷使初访中国记》是最早将琉璃塔的视觉形象带到欧洲的开山之作,启发了欧洲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无尽想象。鸦片战争前后,阿罗姆、怀特等人尝试向西方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琉璃塔宏伟壮观的形象与南京城的破败萧索形成对比。尽管琉璃塔最终毁于太平军的战火,但西方世界对琉璃塔历史意涵的追溯和重建并未停止,借由报恩寺琉璃塔视觉形象的变迁,可进一步观察17—19世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想象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报恩寺 琉璃塔 图像史 中国形象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瓷展中的外销瓷图案看中外文化融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谦 辛婷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96,共6页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归来·丝路瓷典-明清外销瓷展》,外销瓷300多件,从餐具、茶具、咖啡具到陈设器、灯具、妆具等不同用途的瓷器,基本涵盖了中国明清外销瓷的各类品种。在这些充满异域风情、异域风格的瓷器上面,仍然保留着...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归来·丝路瓷典-明清外销瓷展》,外销瓷300多件,从餐具、茶具、咖啡具到陈设器、灯具、妆具等不同用途的瓷器,基本涵盖了中国明清外销瓷的各类品种。在这些充满异域风情、异域风格的瓷器上面,仍然保留着带有浓厚中国传统色彩的纹饰。通过对展出的300多件瓷器的图案进行梳理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图案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满足海外对中国了解的好奇心和中国制瓷工匠对传统纹饰根深蒂固的传承是外销瓷上保留中国传统纹饰的基本原因。外销瓷所呈现的异国情调来源于各国之间制瓷的相互影响。通过对明清外销瓷器图案的探讨,为研究外销瓷的特殊风格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来·丝路瓷典》 明清外销瓷 图案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五彩瓷边饰纹样题材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诣 李光蕾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131,共8页
五彩瓷起源于明初,在清代康熙时期达到艺术的巅峰,并形成康熙五彩独有的边饰语言。主要通过明清五彩瓷边饰纹样的云、几何、植物等常见题材纹样的列举和分析,得出明清五彩瓷边饰纹样题材由单一带状向组合复合、由疏朗向繁密、由具象向... 五彩瓷起源于明初,在清代康熙时期达到艺术的巅峰,并形成康熙五彩独有的边饰语言。主要通过明清五彩瓷边饰纹样的云、几何、植物等常见题材纹样的列举和分析,得出明清五彩瓷边饰纹样题材由单一带状向组合复合、由疏朗向繁密、由具象向抽象、由图案化向程式化演变的特点,对当代五彩瓷边饰纹样题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五彩瓷 边饰纹样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外销五彩军持演变与特色
17
作者 吴云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98,共3页
明清时期是中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期,大量外销世界各地,五彩军持即为明清外销名瓷之一。军持源于印度,约晋时传入中国,明清时衍生出五彩军持品类。明后期至清中期,五彩军持大量外销,其型制与装饰亦发生相应演变。明清外销五彩军持在艺术、... 明清时期是中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期,大量外销世界各地,五彩军持即为明清外销名瓷之一。军持源于印度,约晋时传入中国,明清时衍生出五彩军持品类。明后期至清中期,五彩军持大量外销,其型制与装饰亦发生相应演变。明清外销五彩军持在艺术、文化、工艺等各方面均具有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军持 五彩瓷 演变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康熙官窑瓷“仿明风”形成的条件与原因
18
作者 辛婷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69,72,共3页
清康熙中期时,御窑厂得到正式复兴。仿明是康熙官窑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从颜色釉至各类彩绘瓷均有显著的"仿明风"。康熙官窑"仿明风"是在各方面有利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与当时政治与文化风气密切关联。
关键词 清康熙时期 官窑瓷 “仿明风” 条件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宁波马衙街南遗址发掘简报
19
作者 李永宁 付亚瑞(绘图) +2 位作者 罗雅馨(绘图) 高梦玲(绘图) 吴敬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8,共11页
为了配合历史文化街区的旧城改造,2015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西侧的马衙街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清理出晚唐至明清时期的地层及遗迹,出土了大量瓷器,为研究宁波地区晚唐至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和... 为了配合历史文化街区的旧城改造,2015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西侧的马衙街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清理出晚唐至明清时期的地层及遗迹,出土了大量瓷器,为研究宁波地区晚唐至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马衙街南遗址 晚唐至明清 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艺术精神在明清陶瓷绘画中的展现
20
作者 巫丽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79,共3页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和文化,陶瓷艺术就是中国特色文化中的璀璨的一种文化艺术。陶瓷艺术不仅体现在陶瓷的制作、结构等方面,还体现在陶瓷的装饰上,陶瓷绘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和文化,陶瓷艺术就是中国特色文化中的璀璨的一种文化艺术。陶瓷艺术不仅体现在陶瓷的制作、结构等方面,还体现在陶瓷的装饰上,陶瓷绘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绘画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共同的产物。纵观中国古今历史,民间艺术在陶瓷绘画中有着重大的贡献,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中,民间艺术精神得到了丰富而又清晰地展现。这里从民间艺术精神在明清陶瓷绘画中的展现这方面,对民间艺术、陶瓷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精神 明清陶瓷 陶瓷艺术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