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6篇文章
< 1 2 2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方法建立
1
作者 王盼雪 李岑 +2 位作者 李香 刘莹 李国梁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05,共9页
【目的】提高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O157:H7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基于磁分离和信号放大策略,结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E.coli O157:H7检测方法。以适配体为识别元件,联合磁... 【目的】提高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O157:H7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基于磁分离和信号放大策略,结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E.coli O157:H7检测方法。以适配体为识别元件,联合磁珠和聚苯乙烯(PS)微球,分别构建分离探针MB@Apt和信号放大型拉曼标签4-MBN@PS@Apt。【结果】当E.coli O157:H7存在时,MB@Apt、4-MBN@PS@Apt与E.coli O157:H7可形成MB@Apt/E.coli O157:H7/4-MBN@PS@Apt“三明治”结构复合物,该复合物可借助外源磁场实现快速分离和富集;加入四氢呋喃(THF)后,拉曼标签上负载的低生物背景拉曼报告物4-MBN可被快速释放。4-MBN在1073.9 cm^(-1)处的相对拉曼强度与E.coli O157:H7浓度的对数值在1×10^(3)~1×10^(8) CFU/mL的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8。该方法对E.coli O157:H7的检测限(LOD)为312 CFU/mL,在自来水和牛奶样本中的检测回收率为61.87%~135.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7%~5.28%。【结论】该方法对E.coli O157:H7的检测灵敏度较高,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快速检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聚苯乙烯微球 低生物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益生菌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调控断奶仔猪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唐志如 邓欢 +2 位作者 孙卫忠 张小龙 张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6,共9页
旨在探讨口服益生菌Escherichia coli(E.coli)Nissle 1917调控病原菌E.coli Abbottstown攻毒或未攻毒21d断奶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机理。将20头21d断奶仔猪((6.35±0.38)kg)随机分为4组:(1)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CON);(2)正试期口服E.... 旨在探讨口服益生菌Escherichia coli(E.coli)Nissle 1917调控病原菌E.coli Abbottstown攻毒或未攻毒21d断奶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机理。将20头21d断奶仔猪((6.35±0.38)kg)随机分为4组:(1)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CON);(2)正试期口服E.coli Nissle 1917组(EcN);(3)预试期E.coli Abbottstown攻毒组(EcA);(4)预试期E.coli Abbottstown攻毒和正试期口服E.coli Nissle 1917组(EcN+EcA)。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试验分为3d预试期和21d正试期。预试期EcA和EcN+EcA组的断奶仔猪接种5×10~9E.coli Abbottstown。正试期EcN和EcN+EcA组仔猪每天每头口服1×10~10E.coli Nissle 1917。试验结果表明,未攻毒的断奶仔猪中,与CON相比,口服1×10~10E.coli Nissle 1917能显著改善生长性能(P<0.05),降低腹泻率,提高oCcludin蛋白水平(P<0.05),显著降低空肠黏膜calprotectin蛋白水平(P<0.05),显著下调空肠黏膜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和真核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5A,eIF-5A)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P<0.05),上调空肠黏膜内皮生长因子(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I)、三叶肽因子-3(trefoil peptide factor-3,TFF-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P<0.05);在E.coli Abbottstown攻毒的断奶仔猪中,与EcA组相比,口服1×10~10E.coli Nissle 1917能显著改善生长性能(P<0.05),降低腹泻率,降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P<0.05)和一氧化氮(NO)含量(P<0.05),下调空肠黏膜PKR、eIF-5A和TLR-2 mRNA相对表达丰度(P<0.05),显著降低空肠黏膜calprotectin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空肠黏膜oCcludin蛋白水平(P<0.05),上调空肠黏膜IGF-I、HGF、TFF-3和EGF mRNA相对表达丰度(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口服1×10~10E.coli Nissle 1917能降低病原大肠杆菌攻毒或未攻毒21日龄断奶仔猪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 仔猪 肠道屏障 OCCLUDIN CALPROTe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性Escherichia coli O157:H7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云 卢婷 +7 位作者 张力国 赵明礼 孙冬冬 孙思超 梁伟峰 周国辉 师东方 于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8,共6页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腹泻及胸膜炎、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E.coli O157:H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等12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等8种抗生素敏感,表现为多重耐药。该分离菌同时携带tet B、str B、aad B、aph A、flo R和TEM等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型和耐药表型不完全相同。研究可为E.coli O157:H7的防治和耐药性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对Escherichia coli和Bacillus subtilis生长抑制的构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景体淞 徐镜波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毒性测试生物,测定了硝基化合物对两种细菌种群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值(EC50值),并对其进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s)研究,分别获得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大肠杆菌:-lgEC50=1.575+0.522lgP+0.332I+0.341∑σ-,n=27... 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毒性测试生物,测定了硝基化合物对两种细菌种群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值(EC50值),并对其进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s)研究,分别获得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大肠杆菌:-lgEC50=1.575+0.522lgP+0.332I+0.341∑σ-,n=27,r=0.907,r2=0.822,s=0.194,f=35.4;枯草芽孢杆菌:-lgEC50=0.744lgP+0.276I+0.2301Ka+0.179ELUMO-0.928,n=26,r=0.964,r2=0.928,s=0.113,f=68.1.应用所建的QSARs模式,预测结构相似的硝基芳烃化合物的EC50值,并探讨了毒性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 eC50值 环境微生物学 生态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大肠杆菌K_(88)(Escherichia coli K_(88))生长动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蓝江林 史怀 +1 位作者 陈倩倩 刘波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12期1-6,共6页
为明确自然条件下养猪发酵床垫料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探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垫料中的生长状况,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大肠杆菌K_(88)接种到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采用平板分离培养方法,观察大肠杆... 为明确自然条件下养猪发酵床垫料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探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垫料中的生长状况,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大肠杆菌K_(88)接种到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采用平板分离培养方法,观察大肠杆菌K_(88)-GFP(Escherichia coli K_(88)-GFP)在垫料中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E.coli K_(88)-GFP在灭菌处理的新鲜垫料和使用1年的旧垫料中均能很好生长,分离培养168 h含量分别达到4.03×10^(8) cfu·g^(-1)和5.37×10^(8) cfu·g^(-1),在数量级上无显著差别;而在未灭菌处理的新鲜垫料和使用1年旧垫料中均不能生长。说明在自然环境下,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对大肠杆菌K_(88)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K_(88)GFP 微生物发酵床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生长的荧光测定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方维焕 施明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59-62,共4页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生的β-葡糖苷酸酶可以分解4-甲基伞形酮酰β-D-葡糖醛酸苷(4-MUG),形成产生荧光的终产物:4-甲基伞形酮,本试验将4-MUG加入牛奶中并应用荧光扫描仪检测酶解终产物的荧光强度以判断大肠杆菌在牛奶中的生长状...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生的β-葡糖苷酸酶可以分解4-甲基伞形酮酰β-D-葡糖醛酸苷(4-MUG),形成产生荧光的终产物:4-甲基伞形酮,本试验将4-MUG加入牛奶中并应用荧光扫描仪检测酶解终产物的荧光强度以判断大肠杆菌在牛奶中的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荧光强度自第4小时起开始上升,滞后于活菌数的增加,但荧光度增强与活菌数增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方法快速,简便,应用荧光分析法初步证明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未见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大肠杆菌 荧光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cherichia coli K5胞外多糖硫酸酯衍生物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华 徐静静 +1 位作者 曹凤 陈敬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8-121,共4页
对Escherichia coliK5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上清经超滤、醇沉、Sevage法脱蛋白、透析冻干,再经DEAE琼脂糖柱、G75葡聚糖柱分离纯化后得到K5多糖(K5)。以三氧化硫吡啶为硫酸酯化剂,对K5多糖N位进行了硫酸酯化,制备了K5多糖的硫酸酯衍... 对Escherichia coliK5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上清经超滤、醇沉、Sevage法脱蛋白、透析冻干,再经DEAE琼脂糖柱、G75葡聚糖柱分离纯化后得到K5多糖(K5)。以三氧化硫吡啶为硫酸酯化剂,对K5多糖N位进行了硫酸酯化,制备了K5多糖的硫酸酯衍生物(NS-K5),二糖分析结果显示,N位硫酸酯化率达到57%。并对硫酸酯化前后的K5多糖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定浓度范围内,NS-K5多糖还原力较K5高,当K5和NS-K5浓度达到1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17.7%、25.6%,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26.1%、45%。实验结果表明,NS-K5的抗氧化活性要高于K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K5 胞外多糖 硫酸酯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糖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表达
8
作者 唐志红 葛保胜 +2 位作者 林凡 任育红 秦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4-528,共5页
采用廉价的乳糖替代IPTG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JM109中表达,对诱导产物表达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诱导剂的浓度和诱导时机进行了优化,将优化条件用于5L自控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培养。结果表明,对rAPC表达的... 采用廉价的乳糖替代IPTG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JM109中表达,对诱导产物表达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诱导剂的浓度和诱导时机进行了优化,将优化条件用于5L自控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培养。结果表明,对rAPC表达的条件进行优化后,乳糖诱导rAPC的表达率可达26.8%,与IPTG的诱导结果接近;在高密度培养中,OD600最大达21.8。研究结果可为乳糖替代IPTG大规模生产rAPC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别藻蓝蛋白 重组大肠杆菌 乳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i HPI通过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诱导细胞焦亡而促进肠道炎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靖松 单春兰 +6 位作者 王浩 潘天灵 沈珏 肖金龙 赵汝 肖鹏 高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7-1787,共11页
目的:探究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强毒力岛(high-pathogenicity island,HPI)对细胞焦亡及肠道炎症的影响。方法:用含HPI的E.coli株(HPI+)、HPI缺失的E.coli株(△HPI)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分别处理昆明小鼠和IP... 目的:探究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强毒力岛(high-pathogenicity island,HPI)对细胞焦亡及肠道炎症的影响。方法:用含HPI的E.coli株(HPI+)、HPI缺失的E.coli株(△HPI)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分别处理昆明小鼠和IPEC-J2细胞(猪小肠上皮细胞)。测定小鼠肠道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IgA表达和分泌性IgA(secretory IgA,SIgA)含量;HE和TUNEL染色观察肠道损伤;RT-q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组织和IPEC-J2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关键调控点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IPEC-J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8含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LRP3与caspase-1的共定位。siRNA沉默IPEC-J2细胞的NLRP3,验证NLRP3在E.coli HPI感染中的关键调控功能。结果:相对于△HPI感染,E.coli HPI显著降低小鼠肠道SOD活性,增加IgA+B细胞,并促进LDH的释放和SIgA的分泌;ELISA、HE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E.coli HPI促进了小鼠肠道上皮细胞DNA断裂、组织损伤和炎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于△HPI,E.coli HPI感染使得小鼠肠道消皮素D的N端片段(gasdermin D N-terminal fragment,GSDMD-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coli HPI显著促进了小鼠肠道和IPEC-J2细胞中NLRP3、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caspase-1、GSDMD、IL-1β和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IL-1β和IL-18分泌增加;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相对于△HPI感染,E.coli HPI显著促进了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使得NLRP3与caspase-1发生共定位;此外,在NLRP3沉默的IPEC-J2细胞中观察到E.coli HPI诱导的细胞炎症、细胞损伤及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激活被缓解。结论:HPI的存在增强了E.coli的毒力水平,促进肠道炎症;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调控的细胞焦亡参与了E.coli HPI诱导的肠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强毒力岛 细胞焦亡 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Escherichia 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的倏逝波荧光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顺燕 宋丹 +4 位作者 刘艳萍 徐文娟 刘佳瑶 韩向峙 龙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8-234,共7页
通过融合倏逝波荧光光纤传感器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当一定浓度荧光标记E.coli O157∶H7核酸适配体... 通过融合倏逝波荧光光纤传感器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当一定浓度荧光标记E.coli O157∶H7核酸适配体加入样品检测池时,倏逝波激发荧光分子发出荧光,利用倏逝波全光纤生物传感器即可实现荧光信号的定量检测;当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与E.coli O157∶H7混合后加入样品检测池,因倏逝波渗入深度仅为100 nm,导致特异性结合E.coli O157∶H7的核酸适配体标记荧光分子不能被激发,从而使得检测荧光信号降低;利用荧光信号强度与E.coli O157∶H7浓度的比例关系即可实现其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E.coli O157∶H7的检测限可达610 CFU/mL,线性检测区间为1.1×10^3-1.4×10^7 CFU/m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在40%-1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之内,水样基质对E.coli O157∶H7的检测没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建立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生物传感分析方法具有普适性,仅需使用不同荧光标记的生物识别分子即可实现其他病原菌的直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核酸适配体 倏逝波荧光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重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剑峰 康翠洁 +2 位作者 王金星 赵小凡 相建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40,共6页
中国对虾素是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得到的一种抗菌肽。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对虾素(CHP)的功能并为制备特异性抗体作准备,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的方法,进行了对虾素原核表达的研究。根据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得到的对虾素基因设... 中国对虾素是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得到的一种抗菌肽。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对虾素(CHP)的功能并为制备特异性抗体作准备,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的方法,进行了对虾素原核表达的研究。根据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得到的对虾素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中国对虾素成熟肽基因(Chp),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在E.coliBL21表达融合蛋白GSTCHP。结果表明,不同表达菌株的融合蛋白表达量为30%—34%,同一菌株在诱导5h后能达到最高表达量。利用GST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用凝血酶裂解以得到CHP,其分子量约为5.6kDa,N端测序结果与期望的成熟对虾肽序列一致。用液体生长抑制方法检测活性,表明重组GSTCHP蛋白及CHP均表现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重组表达 融合蛋白 大肠杆菌表达 原核表达载体 e.coli 特异性抗体 特异性引物 外源蛋白 基因设计 层析纯化 抑制方法 抑菌活性 血细胞 表达量 CHP 抗菌肽 成熟肽 GST 酶裂解 分子量 克隆 菌株 凝血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琥珀酸工程菌株E.coli SUC37的代谢途径优化及分析
12
作者 黄超 任晓洁 +4 位作者 裴疆森 赵新河 赵玉斌 王灵云 荆宇航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83-6895,共13页
琥珀酸作为最具有前途的化学中间体之一,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利用微生物法生产琥珀酸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发酵得率低、副产物复杂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大肠杆菌(E.coli SUC37)的工程改造,有效提高了琥珀酸的产量。... 琥珀酸作为最具有前途的化学中间体之一,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利用微生物法生产琥珀酸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发酵得率低、副产物复杂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大肠杆菌(E.coli SUC37)的工程改造,有效提高了琥珀酸的产量。首先以E.coli SUC37为出发菌株,通过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失活突变菌株,阻断主要冗余代谢支路,减少副产物的积累进而增加琥珀酸的产量。对照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出发菌株和工程菌株中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NAD-IDH)、NAD-苹果酸酶(NAD-ME)、苹果酸合酶(MS)、异柠檬酸裂合酶(ICL)、辅酶ⅠNAD(H)、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的活性,进一步探索高产菌株发酵过程中关键酶的代谢差异,发现ldhA的敲除主要通过增强TCA循环的还原支路以及乙醛酸途径,从而促进琥珀酸的积累。优化以玉米淀粉工业废弃物玉米浆为氮源产琥珀酸的发酵条件得到,初始葡萄糖含量为9%、初始玉米浆含量为2.5%、初始碳酸镁含量为6.8%、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7℃的条件下,发酵60h琥珀酸的转化率为0.658g/g葡萄糖,提高了30.2%;产量达到54.9g/L,提高了20.7%;副产物乳酸积累了19.16g/L,降低了46.5%,为琥珀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大肠杆菌 乳酸脱氢酶 ReD同源重组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用于食品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佳奇 都海渤 +6 位作者 陈怡文 张彩文 辛迪 石靓 李金霞 崔生辉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86,共8页
通过研究测试菌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CICC 24176和CICC 24652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以评价其质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的可行性。依据GB 4789.28—2013中定量、半定量及定性方法,ATCC 25922作为对照菌株,确认2株测试... 通过研究测试菌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CICC 24176和CICC 24652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以评价其质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的可行性。依据GB 4789.28—2013中定量、半定量及定性方法,ATCC 25922作为对照菌株,确认2株测试菌株在非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选择性增菌培养基、选择性液体计数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上共6类58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率、选择性及特异性。结果表明,菌株CICC 24176和CICC 24652在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率均>0.7,在选择性液体计数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良好,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和悬浮培养基上生长被有效抑制,在特异性培养基上均具有典型生化特征;菌株CICC 24176在除SC液体培养基外的8种选择性增菌培养基上被有效抑制,而CICC 24652在所有选择性增菌培养基上均被有效抑制;菌株CICC 24176在18种鉴定培养基上具有典型生化特征,而菌株CICC 24652在16种鉴定培养基上具有典型生化特征,SIM(hydrogen sulfide indole motility)动力培养基及缓冲动力硝酸盐培养基上动力呈阴性。综上,2株测试菌株可分别用于相应培养基微生物性能指标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基 测试菌株 大肠埃希氏菌 质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TCC53103和Escherichia coli ATCC8739对结直肠癌细胞CT2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郑芸 钱秀萍 +2 位作者 陈代杰 戈梅 毛文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53-1157,1162,共6页
目的:探究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TCC53103、Escherichia coli ATCC8739对CT26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CT26细胞为研究对象,1∶100加入L.rhamnosus ATCC53103与E.coli ATCC8739,定植培养一定时间后,分别采用台盼蓝染色... 目的:探究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TCC53103、Escherichia coli ATCC8739对CT26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CT26细胞为研究对象,1∶100加入L.rhamnosus ATCC53103与E.coli ATCC8739,定植培养一定时间后,分别采用台盼蓝染色法、划痕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凋亡,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9、bcl-2、bax、fas的转录水平与表达情况。结果:L.rhamnosus ATCC53103和E.coli ATCC8739对CT26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有抑制作用,并促进CT26细胞的凋亡。两者相比较,L.rhamnosus ATCC53103的作用更为缓和。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rhamnosus ATCC53103使得CT26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上调,而E.coli使得CT26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下调。结论:L.rhamnosus ATCC53103和E.coli ATCC8739能抑制CT26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细胞的凋亡,L.rhamnosus ATCC53103可能通过线粒体相关途径使细胞发生凋亡;而E.coli ATCC8739则不是通过caspase-3执行细胞的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TCC53103 escherichia coli ATCC8739 CT26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Escherichia coli O157:H7微滴数字PCR绝对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2
15
作者 魏咏新 马丹 +5 位作者 李丹 徐蕾蕊 魏海燕 张西萌 刘莉 曾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9-265,共7页
为建立食品中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针对E.coli O157:H7的特异性单拷贝基因hlyA设计引物探针,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同时... 为建立食品中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针对E.coli O157:H7的特异性单拷贝基因hlyA设计引物探针,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同时通过人工污染三文鱼样品的检测,比较平板计数法、real-time PCR和ddPCR方法的测定值效果。结果表明,所建立的E.coli O157:H7 dd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细菌纯培养液中定量限为105 CFU/mL,检出限为25 CFU/mL,人工污染三文鱼样品中检出限为110 CFU/g。对不同人工污染水平的三文鱼样品,ddPCR与平板计数的测定值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real-time PCR方法的测定值结果更加稳定、准确。因此,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灵敏、特异地绝对定量检测食品中E.coli O157:H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定量限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s移除猪红细胞表面GFP-Escherichia coli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凌小雅 朱乐乐 +4 位作者 孙加乐 王缘 张睿玉 薛晓姝 尹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132-1136,共5页
为了观察猪红细胞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相互作用以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生物学过程,采用显微镜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借助平行板流动小室灌流系统构建猪红细胞免疫黏附致敏GFP-Escherichia coli与PAMs的细胞动态互作模型,并对GFP-Escherichi... 为了观察猪红细胞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相互作用以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生物学过程,采用显微镜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借助平行板流动小室灌流系统构建猪红细胞免疫黏附致敏GFP-Escherichia coli与PAMs的细胞动态互作模型,并对GFP-Escherichia coli从猪红细胞表面向PAMs转移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黏附有GFP-Escherichia coli的猪红细胞流动至PAMs处停留,绿色荧光点位于红细胞与PAMs交接处。随后,猪红细胞脱离连接,GFP-Escherichia coli完全转移至PAMs并被PAMs吞噬清除。试验成功拍摄到PAMs移除猪红细胞表面GFP-Escherichia coli的过程,可为猪红细胞免疫黏附介导免疫复合物清除的研究提供可视化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红细胞 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 GFP-escherichia coli 免疫复合物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对携带bla_(NDM-1)耐药基因的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吴兆猛 赵琼 +3 位作者 吴玲玲 王祖华 余春芳 金志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8-1056,共9页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PM)对bla_(NDM-1)阳性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其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bla_(NDM-1)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为研究对象,在梯度浓...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PM)对bla_(NDM-1)阳性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其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bla_(NDM-1)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为研究对象,在梯度浓度增加或撤消IPM暴露下传代培养菌株,检测17种抗生素对IPM暴露菌株的MIC值;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NDM-1表达;蛋白活性实验检测NDM-1活性;qRT-PCR检测bla_(NDM-1)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结果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菌株CFZ、CXM、FOX、CRO、CAZ、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8μg/mL/≥8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64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8μg/mL)与0μg/mL IPM暴露MIC值(≤2μg/mL、=16μg/mL、≤8μg/mL、≤1μg/mL、≤4μg/mL、≤2μg/mL)相比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显著增高(=8μg/mL/=8μg/mL和=4μg/mL/=4μg/mL)。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BL21(DE3)-bla_(NDM-1)菌株FOX、CRO、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32μg/mL/≥32μg/mL、≥64μg/mL/≥64μg/mL、=16μg/mL/=16μg/mL)与0μg/mL IPM暴露(≤8μg/mL、≤1μg/mL、≤2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16μg/mL/≥16μg/mL和≥16μg/mL/≥16μg/mL)。SDS-PAGE显示,随12μg/mL IPM暴露时间的延长,菌株NDM-1水解IPM活性增加。qRT-PCR显示,12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的bla_(NDM-1)、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分别上调2.31/2.5、3.05/1.96、2.83/1.24和2.71/1.45倍。结论IPM可使bla_(NDM-1)阳性E.coli由碳青霉烯类敏感变为耐药且保持稳定,细菌内膜SecYEG跨膜通道蛋白参与菌株耐药性调控,这为认识抗生素压力下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化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暴露 escherichia coli NDM-1 SeCY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i O78和LAB对牦牛肠道上皮细胞MAPK/Zonulin通路的影响
18
作者 吴庆侠 任晓丽 +4 位作者 常振宇 张敬博 王硕 刘瑞冬 董海龙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469-478,共10页
为探究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 O78)和乳酸杆菌(LAB)对牦牛肠道上皮屏障MAPK/Zonulin通路的影响作用,采用牦牛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模型,Transwell构建单层上皮细胞屏障,设立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阳性对照组(Model组,加入1×10^(5... 为探究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 O78)和乳酸杆菌(LAB)对牦牛肠道上皮屏障MAPK/Zonulin通路的影响作用,采用牦牛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模型,Transwell构建单层上皮细胞屏障,设立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阳性对照组(Model组,加入1×10^(5)CFU E.coli O78)、低剂量组乳酸杆菌组(LLAB组,加入1×10^(5)CFU E.coli O78和1×10^(5)CFU LAB)、高剂量乳酸杆菌组(HLAB组,加入加入1×10^(5)CFU E.coli O78和1×10^(7)CFU LAB),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测定各组P38、ERK、JNK、Zonul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的P38、ERK、JNK、Zonulin的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而其蛋白表达水平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与Model组相比,LLAB组P38的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ERK、JNK、Zonulin的基因表达水平表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P38、ERK、Zonulin的蛋白表达水平则呈现极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JNK的蛋白表达水平表现为显著下降(P<0.05);与Model组相比,HALB组P38、ERK、JNK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显著下降(P<0.05),Zonulin的基因表达水平表现为极显著下降(P<0.01),P38、ERK、JNK、Zonulin的蛋白表达水平呈现极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E.coli O78可通过上调MAPK通路关键基因P38、ERK、JNK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上调Zonulin蛋白使肠道屏障受损;LAB可以减轻E.coli O78引起的肠道屏障受损,这一作用是通过下调MAPK通路关键基因P38、ERK、JNK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下调Zonulin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O78 乳酸杆菌 MAPK通路 ZONU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微重力下影响重组Escherichia coli外源蛋白质表达途径分析
19
作者 皇甫洁 李茜 +1 位作者 李珺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960-4965,共6页
空间微重力对航天医学、材料学等领域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生物化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微生物在微重力环境中培养时,其生长代谢和基因转录表达都与地球重力场中截然不同。前期研究表明表达重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 空间微重力对航天医学、材料学等领域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生物化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微生物在微重力环境中培养时,其生长代谢和基因转录表达都与地球重力场中截然不同。前期研究表明表达重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大肠杆菌在模拟微重力(simulated microgravity,SMG)环境中菌体生长和外源蛋白质表达量均比正常重力对照(normal gravity,NG)环境要高。为深入分析SMG环境效应对菌株在外源蛋白质表达过程中的影响,对该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在SMG和NG培养过程中加入IPTG诱导外源蛋白质表达4 h后的全细胞蛋白质酶解产物,通过三重稳定同位素二甲基标记方法并结合质谱分离鉴定技术,在肽段水平上标记后进行差异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NG对照相比,SMG条件下共有124个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92个蛋白质上调,6个蛋白质下调。上调蛋白质集中在细胞压力胁迫、氨基酸代谢、翻译转录和碳代谢等途径,这些相关途径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可以影响大肠杆菌生理代谢及外源蛋白质表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代谢 大肠杆菌 模拟微重力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Escherichia coli生产3-羟基丙酸
20
作者 程秀丽 秦海彬 +1 位作者 熊涛 牛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41,共7页
以提高3-羟基丙酸的产量为目标,对实验室构建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进行改造,敲除形成副产物1,3-丙二醇的主要酶基因——乙醛脱氢酶基因yqh D,得到E.coli W3110Δyqh D(p CDFDuet-tac-gpd1-TUkgsadh/p ACYCDuet-tac-dha B1-4),该工程菌摇... 以提高3-羟基丙酸的产量为目标,对实验室构建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进行改造,敲除形成副产物1,3-丙二醇的主要酶基因——乙醛脱氢酶基因yqh D,得到E.coli W3110Δyqh D(p CDFDuet-tac-gpd1-TUkgsadh/p ACYCDuet-tac-dha B1-4),该工程菌摇瓶发酵产量达到2.53 g/L,相比未敲除yqh D基因的菌株,产量提高了5.8倍。另外,敲除了甘油代谢途径中的抑制因子glpR基因,得到E.coli W3110ΔglpR(p CDFDuet-tac-gpd1-TUkgsadh/p ACYCDuet-tac-dha B1-4),该工程菌摇瓶发酵产量达到2.86 g/L,相比未敲除glpR基因的菌株,产量提高了6.7倍。后经5 L罐发酵培养后,3-羟基丙酸的产量提升到15.4 g/L。该实验为进一步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生产3-羟基丙酸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 甘油代谢 基因敲除 重组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