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诺贝特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对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静 叶平 +5 位作者 刘永学 袁广胜 杨维 韩春光 吴芳明 贺艳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人肝瘤细胞株(HepG2)细胞1型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非诺贝特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人肝瘤细胞株(HepG2)细胞1型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非诺贝特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4个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分别由PAI-1启动子序列从-804至+17间不同长度片段驱动,体外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非诺贝特能使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降低,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还可使PAI-1转录活性显著降低;当转染质粒含有PAI-1启动子序列-636^+17、-449^+17-、276^+17 bp 3个片段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高;共转染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表达质粒(PPAR-αpSG5)的细胞在非诺贝特诱导下PAI-1转录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非诺贝特可以抑制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调节PAI-1的基因转录,PPARα参与非诺贝特对PAI-1基因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脂芬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1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型受体 基因表达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兔腹主动脉内皮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慧 高传玉 +4 位作者 李海剑 李玉东 杨守忠 毛绍芬 陶雅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兔血管内膜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氯沙坦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和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养组(G1组)...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兔血管内膜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氯沙坦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和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养组(G1组)、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组(G2组)及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氯沙坦治疗组(G3组)。G2、G3组持续给予胆固醇喂养2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G3组内膜剥脱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氯沙坦10 mg/kg。3组均于6周后取兔腹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PARγ和PAI-1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PPARγ和PAI-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喂养6周后,3组之间内膜厚度(IT)、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比(IT/MT)、内膜面积(IA)、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IA/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8.700、69.100、133.200和97.500,P均<0.001)。3组之间PPARγ和P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3.800、26.500、9.200和17.400,P均<0.05)。结论:氯沙坦可抑制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并改善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从而影响PAI-1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为靶标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长春 胡萍 马增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栓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启动和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则抑制纤溶反应的发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对纤溶系...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栓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启动和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则抑制纤溶反应的发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对纤溶系统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PAI-1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已经被阐明,PAI-1升高不仅是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标记物,也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以PAI-1为靶标,对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拮抗剂 雌激素替代疗法 羟甲基戊 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 降血糖药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肺癌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寒菲 白日兰 崔久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4-840,共7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正迅速改变着肺癌的治疗模式,也标志着免疫治疗2.0时代的到来。新的肿瘤治疗模式对精准医学提出更高要求,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正迅速改变着肺癌的治疗模式,也标志着免疫治疗2.0时代的到来。新的肿瘤治疗模式对精准医学提出更高要求,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预后生物标志物也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D-L1表达水平、肿瘤基因组异质性与肿瘤新抗原、T细胞特点、肿瘤微环境以及机体整体状态等。本文将针对目前PD-1/PD-L1抑制剂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及其研究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标志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缓解免疫抑制大鼠的疲劳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董佳萍 谢琳琳 +2 位作者 王鹤霖 迟晓星 张东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缓解免疫抑制大鼠的疲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与金雀异黄素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腹腔...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缓解免疫抑制大鼠的疲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与金雀异黄素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 mg/kg m_(b),连续3 d,建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金雀异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0、20、40 mg/kg m_(b)金雀异黄素,阳性对照组灌胃贞芪扶正颗粒3.125 g/kg m_(b),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花生油。实验结束后,记录大鼠力竭游泳时间;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质量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骨骼肌中p-AMPK、SIRT1、PGC-1α和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补充GEN后极显著延长了大鼠力竭游泳时间(P<0.01);与免疫抑制模型相比,高剂量GEN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CK活力(P<0.05)和LDH活力(P<0.01),极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IgG、TNF-α质量浓度(P<0.01),同时显著提高大鼠骨骼肌中p-AMPK、SIRT1、PGC-1α和PPAR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GEN具有缓解免疫低下大鼠疲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骨骼肌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及改善大鼠运动耐力、能量产生及免疫调节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素 疲劳 免疫抑制 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琏抑制Ⅱ型针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大鼠IRS-1、IRS-2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晓君 黄丽琳 +2 位作者 麦威 贺彩 范郁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探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来曲唑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PCOS-IR模型。针刺组予朱琏抑制Ⅱ型针法针... 目的探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来曲唑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PCOS-IR模型。针刺组予朱琏抑制Ⅱ型针法针刺关元及双侧归来、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留针30 min;西药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0.18 mg/(kg·d)、二甲双胍135 mg/(kg·d)灌胃。每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8 d。经断尾采血法测定空腹血糖(FBG),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蛋白定位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IRS-1和IRS-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RS-1、IRS-2蛋白在卵巢组织间质细胞、颗粒细胞、初级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FINS水平和HOMA-IR值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IRS-1和IRS-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血清FINS水平及HOMA-IR值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IRS-1和IRS-2表达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和西药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朱琏抑制Ⅱ型针法针刺治疗可以改善PCOS大鼠IR情况,这可能与良性调控卵巢组织IRS-1和IRS-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琏抑制Ⅱ型针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1 胰岛素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的前沿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案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峰 李利萍 +1 位作者 李欢 彭金兰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679-687,共9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2型糖尿病逐渐向青壮年甚至青少年蔓延。传统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治疗不能阻止糖尿病病程进展,如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相继出现,严重影响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2型糖尿病逐渐向青壮年甚至青少年蔓延。传统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治疗不能阻止糖尿病病程进展,如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相继出现,严重影响健康并为患者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因此,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引起全社会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该文着重综述糖尿病新型治疗药物和方案,包括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药、单片复方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药、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药、胰淀素类似物、多巴胺受体激动药、胆汁酸螯合剂、减重手术,以及胰腺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4抑制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药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 胰淀素类似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糖尿病 减重手术 胰腺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W501516通过TGFβ-Smad3信号途径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莫中成 李霞 +7 位作者 张大棣 朱明燕 张青海 曾颖 伍荣 鲁艳菊 陈意 易光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4-681,共8页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采用siRNA、TGFβ-Smad3信号通路阻滞剂等处理细胞,经...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采用siRNA、TGFβ-Smad3信号通路阻滞剂等处理细胞,经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PAI-1及磷酸化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GW501516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PAI-1表达,且此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siRNA沉默PPARδ的表达后,可阻抑GW501516对HUVEC细胞PAI-1表达的促进作用;TGFβ-Smad3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与SIS3均可降低HUVEC细胞pSmad3蛋白的表达,而细胞PAI-1表达也随之降低.结果提示,GW501516可促进HUVEC细胞PAI-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501516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型受体δ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定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娟娟 崔畅 +4 位作者 钱忠义 王乐 彭红瑜 范志祥 龙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取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采取RT-PCR、real time RT-PCR检测ERRFI1 mRN... 目的:探讨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取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采取RT-PCR、real time RT-PCR检测ERRFI1 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情况;采取Western Blot检测ERRFI1蛋白质在各脑区的表达情况;再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方法对不同部位脑组织ERRFI1蛋白质进行表达与定位情况的研究。结果:ERRFI1 mRNA在小鼠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均有表达,且表达没有显著差异;而ERRFI1蛋白质在小脑的表达显著高于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和海马(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RFI1在大脑皮质及脑干的部分神经元、海马少数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海马分子层及多形层的胶质细胞、小脑的部分神经元、浦肯野细胞、高尔基细胞等呈阳性表达,嗅球的小球周细胞、僧帽细胞、颗粒细胞等也呈阳性。结论: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的脑组织中广泛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 免疫组织化学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与挑战
10
作者 廖成功 张贺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其在全部肺癌病例中约占13%~15%。初治SCLC患者虽然对化疗和放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容易复发,导致患者生存率较低。2018年以来,随着IMpower133和CASPIAN研究相继成功,SCLC进入了免疫...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其在全部肺癌病例中约占13%~15%。初治SCLC患者虽然对化疗和放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容易复发,导致患者生存率较低。2018年以来,随着IMpower133和CASPIAN研究相继成功,SCLC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同时,免疫治疗在局限期SCLC中也取得了初步成功。SCLC的免疫治疗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免疫治疗整体上带来的生存获益有限,缺乏有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对复发/难治性SCLC缺少治疗手段,SCLC免疫治疗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回顾国内外SCLC免疫治疗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不同类型的免疫治疗药物、生物标志物及新型免疫治疗靶点,探讨SCLC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语馨 张乐蒙 陈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8-425,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ICIs的疗效可能与不同的驱动基因类型、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ICIs的疗效可能与不同的驱动基因类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等相关,同时可能需要参考其他因素,如临床特征、免疫细胞密度等。ICIs单药或联合治疗可能会在一部分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中发挥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筛选出这些患者,这或许是晚期NSCLC治疗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 驱动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V-Ki-Ras2 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 BRAF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FI1在癫痫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12
作者 白娟娟 崔畅 +5 位作者 尤开 彭红瑜 舒芯 王乐 范志祥 龙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81-389,共9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馈抑制剂1(ERRFI1)在癫痫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并且进行细胞定位,为探索ERRFI1在癫痫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6~8周的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建立癫痫的匹罗卡品模型,采用real time RT-PC...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馈抑制剂1(ERRFI1)在癫痫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并且进行细胞定位,为探索ERRFI1在癫痫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6~8周的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建立癫痫的匹罗卡品模型,采用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各癫痫组小鼠海马中ERRFI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ERRFI1在对照组和各癫痫组小鼠海马中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ERRFI1 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于癫痫持续状态(SE)1 h和2 h时显著上调(P<0.001);ERRFI1蛋白质的表达稍滞后于mRNA表达,在SE 6 h、10 h、1 d及2 d时显著上调(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RRFI1在海马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SE 1 d和SE 2 d时,ERRFI1在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上调(P<0.001),在神经元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和癫痫组小鼠的海马中,小胶质细胞都不表达ERRFI1。结论:ERRFI1通过调控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而不是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功能来参与癫痫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馈抑制剂1 癫痫 海马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膳食干预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谈艳 薛雨平 +1 位作者 陈文鹤 孙庆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7-803,共7页
目的:观察运动、膳食干预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肝脏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3(SOCS3)、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运动、膳食干预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膳食诱导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大鼠动物模... 目的:观察运动、膳食干预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肝脏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3(SOCS3)、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运动、膳食干预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膳食诱导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大鼠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高脂膳食对照组(HH)、高脂膳食运动组(HHE)、普通膳食运动组(HNE)、普通膳食组(HN)及原有空白对照组(NN)。运动、膳食干预8周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SOCS3、IRS-1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1)各组大鼠肝脏IRS-1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2)HH组与NN组大鼠肝脏SOCS3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HNE组大鼠肝脏SOCS3蛋白较HH组及NN组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HHE及HN组(P<0.01)。(3)大鼠胰岛素释放试验(IRT)中,在各时间点,HH组大鼠体内胰岛素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60 min及120 min时间点,HHE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NN组(P<0.05)。结论:运动联合膳食干预可以显著下调大鼠肝脏SOCS3蛋白水平。SOCS3水平的下调减少IRS-1蛋白降解可能并非是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膳食干预 胰岛素抵抗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3 胰岛素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活性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红 富路 +2 位作者 梅轶芳 周立君 李少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5个浓度睾酮组及单纯培养基对照组,MTT实验观察睾酮对细胞生长及活性影响。ELISA... 目的:观察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5个浓度睾酮组及单纯培养基对照组,MTT实验观察睾酮对细胞生长及活性影响。ELISA法测各组tPA、PAI - 1含量。用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tamide)预处理细胞后重复实验。结果:生理及略低于生理剂量睾酮(3×10 -10 mol/L - 3×10 -8mol/L)可明显促进tPA分泌(P <0 . 0 1) ;而大剂量则使tPA含量明显减少(P <0 . 0 1)。各睾酮组PAI- 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 0 5 )。Flutamide能有效消除睾酮的上述作用。结论:生理浓度睾酮通过雄激素受体促进tPA分泌,降低PAI - 1浓度而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有利于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1 内皮细胞 受体 雄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尿激酶原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影响
15
作者 刘毅 王辰 +5 位作者 杨媛华 庞宝森 黄秀霞 辛萍 侯晓莉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尿激酶原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尿激酶原0或150 IU/mL与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8 h,收集培养上清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目的 探讨重组尿激酶原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尿激酶原0或150 IU/mL与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8 h,收集培养上清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将重组尿激酶原(0~150 IU/mL)分别与HPAECs共同孵育(0~24 h),提取细胞总RNA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ELISA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组细胞培养液中u-PAR的含量显著增加[(0.51±0.04)μg/L vs (0.58±0.05) μg/L,P=0.005];PAI-1的含量显著下降[(66.75±7.92) μg/L vs (53.38±12.18) μg/L,P=0.009].RT-PCR结果表明,HPAECs与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共同培养后0 h、4 h、8 h、12 h和24 h 5个时间点u-PA条带与GAPDH条带平均光密度之比分别为(0.34±0.11)、(0.51±0.12)、(0.58±0.12)、(0.50±0.18)和(0.35±0.10).其中8 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h组与24 h相比P=0.053.结论 重组尿激酶原能够明显促进HPAECs释放u-PAR并显著抑制PAI-1的表达和释放.重组尿激酶原能够呈时间依赖性提高u-PA mRNA在HPAECs的表达.重组尿激酶原直接影响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增强药物本身溶栓疗效的一种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尿激酶原 肺动脉内皮细胞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1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免疫治疗中肿瘤突变负荷(TMB)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军委 许昱 魏素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84-1790,共7页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因其作用机理复杂,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疗效预测指标。既往研究提示肿瘤突变负荷(TMB)具有一定疗效预测价值,近期围绕该问题的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了TMB值与疗效之间的正相关性,同时证实TMB值与...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因其作用机理复杂,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疗效预测指标。既往研究提示肿瘤突变负荷(TMB)具有一定疗效预测价值,近期围绕该问题的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了TMB值与疗效之间的正相关性,同时证实TMB值与免疫治疗疗效独立相关而不受PD-L1水平影响,而兼具高TMB和高PD-L1水平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更理想。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关系方面,目前研究暂不支持两者联合用于靶点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但依据TMB水平,免疫抑制剂可能成为靶向治疗进展后潜在的可选药物。目前研究未发现TMB与微卫星不稳定存在明确的相关性。本文就TMB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相关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肿瘤突变负荷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标志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