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IAV减毒疫苗免疫后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FN-γ的转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盈 张晓燕 +5 位作者 魏丽丽 吴东来 王晓钧 相文华 沈荣显 邵一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a-nemiavirus,EIAV)驴白细胞减毒疫苗(DLV)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mRNA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 目的: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a-nemiavirus,EIAV)驴白细胞减毒疫苗(DLV)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mRNA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马PBMC中IFN-γmRNA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定期观察4组(疫苗免疫组、阴性对照组、强毒株阳性对照组及EIAV自然感染组)12匹马PBMC中IFN-γmRNA的转录水平及分布特征,同时监测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观察攻击前后IFN-γ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疫苗免疫马在免疫期内,PBMC中IFN-γmRNA转录的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P<0.01)。免疫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IFN-γ转录的量继续升高,4匹免疫马均获得完全保护;强毒株阳性对照组IFN-γmRNA转录的量随疾病的进展波动,发热期明显下降。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EIAV减毒疫苗可诱导马PBMC中IFN-γ基因高效转录,其转录水平与DLV的免疫保护密切相关。此结果在分子水平为阐明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驴白细胞减毒疫苗 马γ干扰素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基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薛飞 朱远茂 +6 位作者 王晓钧 杨建德 相文华 刘志英 赵立平 吕晓玲 沈荣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基质蛋白 (p1 5 )的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基质蛋白 (p1 5 )的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 ,重组的基质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 ,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及在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蛋白 传染性贫血病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P1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薛飞 贾斌 +6 位作者 朱远茂 杨建德 王晓钧 相文华 赵立平 吕晓玲 沈荣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 (TMIR)的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 (TMIR)的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 ,重组的TMIR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 ,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及马传贫诊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 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重组蛋白(TMIR) 间接ELISA 免疫印迹试验 马传贫驴 白细胞弱毒疫苗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志彪 王柳 +2 位作者 童光志 孔宪刚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6,共6页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EIAV)是马传染性贫血病 (简称马传贫 ,EIA)的病原。我国的EIAV弱毒疫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投入应用的慢病毒疫苗 ,成功地控制了我国EIA的流行。本研究从EIAV弱毒疫苗株 (DLA)感染的驴白细胞中提取前病毒DNA ,以...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EIAV)是马传染性贫血病 (简称马传贫 ,EIA)的病原。我国的EIAV弱毒疫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投入应用的慢病毒疫苗 ,成功地控制了我国EIA的流行。本研究从EIAV弱毒疫苗株 (DLA)感染的驴白细胞中提取前病毒DNA ,以提取的前病毒DNA为模板 ,利用PCR技术分 3个片段扩增EIAV前病毒 ,这 3个片段覆盖全部前病毒DNA。将这 3个片段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pBluescrtiptsK中 ,得到 3个重组质粒P2 .8,P2 .4,P4.1,经酶切鉴定后 ,测序。对测序结果分析、拼接 ,得到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基因组全序列。EIAVDLA株前病毒基因组全长 82 6 6bp。基因组两端是长为334bp的LTR ,其中U3为 2 14bp ,R为 81bp ,U5为 39bp。前病毒基因组有 3个较大的开放阅读框架 (ORF) ,分别编码gag、pol和env基因。gag基因位于 732~ 1931位碱基之间 ,全长 12 0 0bp ;pol基因位于 172 7~ 5 12 8位碱基之间 ,全长 34 0 2bp ;env基因位于5 32 4~ 7912之间 ,长为 2 5 89bp。此外前病毒还有 3个小的ORF ,S1位于 5 132~ 5 2 84位碱基之间 ,长为 15 3bp ;S2位于 5 2 98~ 5 5 0 1位碱基之间 ,长为 2 0 4bp ;S3位于 72 5 8~ 76 5 9位碱基之间 ,长为 40 2bp。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确定EIAV的基因功能、揭示马传贫疫苗毒的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驴白细胞弱母疫苗株 前病毒 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A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差别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振营 林跃智 +3 位作者 王宇宏 赵立平 朱远茂 周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EIA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在诱导多种特异性抗体方面的差异,初步探讨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在EIAV弱毒疫苗株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试验马匹根据接种毒株分为疫苗组和强毒隐性感染组,应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病毒囊膜蛋白Env... 目的:通过研究EIA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在诱导多种特异性抗体方面的差异,初步探讨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在EIAV弱毒疫苗株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试验马匹根据接种毒株分为疫苗组和强毒隐性感染组,应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病毒囊膜蛋白Env和衣壳蛋白P26结合抗体的滴度、亲和力及Env结合抗体的构象依赖性进行动态实相检测,同时采用细胞蚀斑染色和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对中和抗体水平进行同期检测。结果:Env和P26结合抗体的滴度、亲和力、构象依赖性及中和抗体的中和活性均存在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对于P26抗体滴度及Env抗体亲和力,疫苗组和强毒隐性感染组仅在病毒接种2个月内,表现为统计学差异(P<0.05)。疫苗组从接种后14d开始,Env抗体的构象依赖性高于强毒隐性感染组(P<0.05),并持续至最后一个监测点。最明显的是,疫苗组诱导产生具有中和强毒特性毒株(EIAVDLV34)和弱毒特性毒株(EIAVFDDV)活性的中和抗体均高于强毒隐性感染组(P<0.05)。结论: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诱导机体产生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的时间、水平和性质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中和抗体和构象依赖性抗体的差异,可能是EIAV弱毒疫苗诱导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弱毒疫苗株 抗体亲和力 构象依赖性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AV减毒疫苗诱导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型细胞因子的转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盈 张晓燕 +6 位作者 魏丽丽 吴东来 相文华 王晓钧 吕晓玲 沈荣显 邵一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09-713,720,共6页
目的: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减毒疫苗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了马PBMC中IFNγ-、IL-2、IL-12 mRNA转录水... 目的: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减毒疫苗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了马PBMC中IFNγ-、IL-2、IL-12 mRNA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定期观察4组(疫苗免疫组、阴性对照组、强毒株阳性对照组、自然感染组)12匹马外周血PBMC中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及分布特征,同时监测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观察攻击前后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DLV免疫马,在免疫后3周外周血PBMC中IFN-γ、IL-2转录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P<0.01);免疫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IFNγ-、IL-2和IL-12转录的量明显升高,免疫马获得完全保护;强毒株攻击阳性对照马IFN-γ、IL-2转录量随疾病进展波动,发热期下降。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EIAV减毒疫苗可诱导马外周血PBMC中IFN-γ、IL-2、IL-12基因高效转录,其转录水平与DLV的免疫保护密切相关,此结果在分子水平为阐明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减毒疫苗 细胞因子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DLV株前病毒gp90基因在马体内的变异分析
7
作者 杨彬 王雪峰 +1 位作者 周建华 王凤龙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11期20-24,共5页
分别以EIAV辽宁马强毒株(EIAVliao)前病毒DNA和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IAVDLV)前病毒DNA为模板,从免疫接种后不同时期马血清中利用nested-PCR技术,扩增了约1.4kb的gp90基因。将其克隆后进行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免疫EIAVDLV... 分别以EIAV辽宁马强毒株(EIAVliao)前病毒DNA和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IAVDLV)前病毒DNA为模板,从免疫接种后不同时期马血清中利用nested-PCR技术,扩增了约1.4kb的gp90基因。将其克隆后进行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免疫EIAVDLV后的第1时期至第5时期,与EIAV-liao比较核苷酸序列平均差异率分别为3.2956%、3.1456%、3.36%、3.1856%和3.6456%。EIAVliao有20个N-连接糖基化位点,EIAVDLV平均是17.2个,其中有11个N-连接糖基化位点是高度保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 GP90基因 N-连接糖基化 序列分析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8
作者 王柳 杨志彪 +3 位作者 刘红全 智海东 仇华吉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75-,共1页
采用PCR方法分三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LAV  DLA)的前病毒DNA,这三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ELAV全基因(8.0Kb)的重组... 采用PCR方法分三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LAV  DLA)的前病毒DNA,这三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ELAV全基因(8.0Kb)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0。将此8.0Kb 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 EIAV 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获得一含有 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2,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第4天出现病变,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我们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 感染性分子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病毒弱毒疫苗免疫马匹后中和抗体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杰 王雪峰 +2 位作者 林跃智 关平原 王晓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1-314,共4页
为研究马传贫病毒(EIAV)弱毒疫苗免疫马匹后中和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将表达EIAV囊膜蛋白重组质粒(pcDNA-env),与表达EIAV主要结构基因gag-pol的包装质粒(pUK-gag-pol)、表达荧光素酶的转移载体(pONY8.1)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了... 为研究马传贫病毒(EIAV)弱毒疫苗免疫马匹后中和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将表达EIAV囊膜蛋白重组质粒(pcDNA-env),与表达EIAV主要结构基因gag-pol的包装质粒(pUK-gag-pol)、表达荧光素酶的转移载体(pONY8.1)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了EIAV假病毒粒子(EIAV-Env)。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假病毒对2匹EIAV疫苗免疫马在免疫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点的中和抗体进行检测。即将EIAV疫苗免疫马血清通过连续4倍稀释,与EIAV-Env共孵育1 h后接种ELR1-293T细胞,36 h后通过检测细胞内荧光酶活性计算不同血清样品的中和抗体滴度。结果显示,EIAV疫苗免疫马血清可以特异性地中和EIAV-Env。EIAV疫苗免疫马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其体内中和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在6个月时能够达到最高值,这提示中和抗体可能与EIAV疫苗体液免疫成熟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EIAV及其疫苗诱导体液免疫保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病毒 弱毒疫苗 囊膜蛋白 假病毒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株LTR启动子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柳 杨志彪 +3 位作者 仇华吉 张绍杰 孟松树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3,共3页
为了证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驴白细胞弱毒株的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是否能够启动基因的表达 ,我们将该LTR克隆于含CAT基因的载体中 ,获得重组质粒pCAT_LTR ,用pCAT_LTR分别转染驴胎皮肤细胞 (FDD)、胶质母细胞瘤(TJ_90 5 )细... 为了证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驴白细胞弱毒株的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是否能够启动基因的表达 ,我们将该LTR克隆于含CAT基因的载体中 ,获得重组质粒pCAT_LTR ,用pCAT_LTR分别转染驴胎皮肤细胞 (FDD)、胶质母细胞瘤(TJ_90 5 )细胞、驴白细胞及接种EIAV弱毒的FDD及驴白细胞 ,结果以EIAV弱毒的LTR为启动子 ,CAT在这几种细胞中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表达 ,证实了我国EIAV弱毒株的LTR在FDD、TJ_90 5及驴白细胞中确实具有一定的启动子功能 ,并能被反式激活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弱毒株 LTR 启动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