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黄永塔 郭文文 +3 位作者 刘霞 李玲 叶秋容 莫祥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CD56、TIA-1、Granzyme B等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的表达,应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 目的探讨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CD56、TIA-1、Granzyme B等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的表达,应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行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肿瘤原发病变部位均位于淋巴结,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出现B症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处于临床Ⅲ/Ⅳ期。形态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单形性,体积大至中等大小,呈弥漫性分布,散在中心母样细胞。细胞凋亡、坏死和血管侵袭均不明显。免疫表型:5例均表达CD3和细胞毒性标志物,均不表达CD56。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EBER阳性。仅4例TCR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3例行化疗,2例放弃治疗,中位总生存期为3个月。结论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内细胞毒T细胞或NK细胞且EBV阳性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病情进展快,预后不良。熟悉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与其他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或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nk细胞 EBV EBER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程平 李义 +5 位作者 毛霞 王秋香 王兰兰 关军 周英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3年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1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ENKTL... 目的:探讨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3年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1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50(32-80)岁。起病时均以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为首发临床症状,表现为皮疹、溃疡性肿块、皮肤痛性结节、浸润性斑疹等,皮损累及部位多为四肢及躯干,也可单独出现于下肢。5例初诊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8例存在B症状。所有患者诊断时临床分期晚(Lugano分期Ⅳ期),危险分层为高危(PINK-E评分≥3分)。病损皮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56、EBER阳性率均为100%,中位Ki-67指数75%(50%-80%)。血浆EBV-DNA检测均为阳性(≥5×10^(2) copies/ml)。诱导化疗方案多为含培门冬酶或左旋门冬酰胺酶的联合化疗(MESA、p-Gemox、SMILE)或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或选择HLH的方案(HLH-04方案、L-DEP)治疗。中位随访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为4.5(0.5-27)个月,随访期内未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的8例患者全部死亡,死因多为疾病快速进展。3例患者接受了ASCT治疗,1例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死亡,2例存活。接受ASCT的3例患者OS分别为21、27和19个月,PFS分别为11、20和13个月。移植后不定期监测血浆EBV-DNA拷贝数,EBV的载量与病情的变化呈现一致性。结论: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ENKTL患者早期临床症状更不典型,早期诊断尤为困难,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很差,最佳治疗策略仍无统一标准。大剂量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尽快行ASCT可使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皮肤损害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预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罗与 魏巍 +2 位作者 余璇 白岩 王梅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0-786,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影像组学模型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无事件生存期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1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ENKTL患者9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63例和验证组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影像组学模型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无事件生存期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1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ENKTL患者9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63例和验证组27例。从基线PET和CT图像上提取特征,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结合Cox生存分析筛选特征并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复合模型,以模型风险评分的中位数作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使用C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3个模型的预测性能。基于最优模型构建列线图,采用校准曲线描述最优模型预测ENKTL患者生存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使用Kaplan-Meier分析和对数秩检验评估最优模型的预后价值。结果复合模型在训练组(C指数0.791,95%CI 0.702~0.879,曲线下面积为0.882)和验证组(C指数0.770,95%CI 0.650~0.889,曲线下面积为0.720)中比单独的临床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的预后表现更好。校准曲线表明复合模型在预测3年无事件生存期概率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生存曲线显示高危组的无事件生存期显著低于低危组。结论基于影像组学和临床参数构建的复合模型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预后信息并提高诊断准确性。列线图为ENKTL患者的风险分层提供了一种无创的诊断工具,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影像组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口腔黏膜溃疡为首发表现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多学科诊疗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锋 陈旭亚 +1 位作者 周刚 张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sal type NK/T-cell lymphoma,ENKTL)是一种以破坏面部中份结构为主的NK/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以口腔黏膜溃疡为首发症状的病例罕见且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在诊断上极其困难。本文...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sal type NK/T-cell lymphoma,ENKTL)是一种以破坏面部中份结构为主的NK/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以口腔黏膜溃疡为首发症状的病例罕见且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在诊断上极其困难。本文报道1例以颊黏膜及牙龈溃疡为首发表现的ENKTL的多学科诊疗,并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以期为临床诊治相关病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口腔黏膜溃疡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坏死性肉芽肿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冯静 蔡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 ENKTL)是一种破坏面中线部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侵袭性强。本文报道1例以腭部溃疡为首发症状,初诊为坏死性肉芽肿,终诊为ENKTL的罕见病例。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误诊的原因...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 ENKTL)是一种破坏面中线部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侵袭性强。本文报道1例以腭部溃疡为首发症状,初诊为坏死性肉芽肿,终诊为ENKTL的罕见病例。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误诊的原因,以期对发生于腭部的ENKTL的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口腔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成艳 马荣 +2 位作者 王忠利 马恩龙 王丽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0-181,185,共3页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结果的变化与该病的关系及与慢性淋巴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不同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慢性淋巴腺炎及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结果的变化与该病的关系及与慢性淋巴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不同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慢性淋巴腺炎及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NK细胞的变化。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总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5),NK细胞则无明显变化(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与慢性淋巴腺炎患者比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明显升高(P<0.05),而总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CD4+/CD8+比值略有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对NHL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t细胞亚群 nk细胞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门冬酶联合GEMOX方案治疗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梁绍平 王华庆 +4 位作者 张会来 钱正子 周世勇 赵静 刘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GEMOX方案治疗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12例,采用P-GEMOX治疗,具体剂量为吉西他滨800~1000 mg/m^2,d...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GEMOX方案治疗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12例,采用P-GEMOX治疗,具体剂量为吉西他滨800~1000 mg/m^2,d1,8;奥沙利铂130 mg/m^2,d1;培门冬酶2500 IU/m^2,d2,每21天为1个周期。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中1例出现急性胰腺炎退出治疗,余11例在接受P-GEMOX方案2个周期治疗后,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7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1例,客观有效率(ORR)为72.7%,疾病控制率(DCR)为90.9%。全组患者2年总生存(OS)率达90.9%。11例患者接受中位6个周期的P-GEMOX方案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8%,7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63.6%),5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45.5%),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36.4%),2例患者出现凝血因子异常(18.2%),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血栓形成及血糖异常。结论:培门冬酶联合GEMOX方案治疗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门冬酶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nk/t细胞淋巴瘤 初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庭欣 夏立娅 +2 位作者 吴广臣 刘峥颢 梁淑珍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6-658,共3页
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4组为正常小鼠,4组为环磷酰胺至免疫抑制小鼠.分别以250,500,1000μg/g的海带多糖灌胃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以灌胃蒸馏水小鼠为对照,采用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 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4组为正常小鼠,4组为环磷酰胺至免疫抑制小鼠.分别以250,500,1000μg/g的海带多糖灌胃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以灌胃蒸馏水小鼠为对照,采用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500和1000μg/g的海带多糖能够显著增强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能提高NK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多糖 小鼠 脾淋巴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治疗后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段秀梅 谭岩 +2 位作者 方艳秋 许淑芬 熊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CIK(CellInductionKiller)治疗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结果:肿瘤患者CD3+、CD4+、CD3-/CD16+56+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呈显著性差异,而CD8... 目的:探讨CIK(CellInductionKiller)治疗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结果:肿瘤患者CD3+、CD4+、CD3-/CD16+56+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呈显著性差异,而CD8+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CIK生物治疗后CD3+、CD4+、CD3-/CD16+56+细胞和CD4/CD8比值都升高,其中CD4+、CD3-/CD16+56+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细胞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结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CIK生物治疗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对于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肿瘤 t细胞亚群 nk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定宝 王颖 +1 位作者 宋秋静 沈丹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8例EN-NK/TCL,依据WHO(2008)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8例EN-NK/TCL,依据WHO(2008)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28例EN-NK/TCL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男女之比为1∶1.2,平均年龄46岁,中位年龄44.5岁。18例发生于鼻腔,5例发生于皮肤,扁桃体、上腭、舌根、肾上腺、胃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皮肤病变可表现为皮疹、溃疡、斑块或结节形肿物。可伴有B症状、淋巴结肿大,可累及多个部位。肿瘤细胞为小、中、大淋巴细胞或呈混合型,常见血管中心性或血管破坏的生长方式及坏死,多伴有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T细胞标志物(CD3ε最敏感)、CD56及细胞毒性标志物均阳性,原位杂交EBER呈阳性。10例获得随访,其中1例死亡。结论 EN-NK/TCL好发于上呼吸道,其次是皮肤。结合形态学、免疫表型及EBER原位杂交结果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 EB病毒 细胞毒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门冬酶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欧阳周 易平勇 +2 位作者 孙中义 黄利军 贺军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36-2138,共3页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血液内科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28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左旋门冬酰胺酶组(13...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血液内科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28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左旋门冬酰胺酶组(13例)和培门冬酶组(15例)。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治疗,培门冬酶组接受培门冬酶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治疗,同时两组均结合放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3%(25/28)。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有效率为84.6%(11/13),培门冬酶组有效率为93.3%(1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3,P=0.457)。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患者3~4度消化道反应、高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培门冬酶组(P<0.05)。结论培门冬酶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近期治疗效果较好,且较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花 韦相才 +5 位作者 秦卫兵 苗竹林 杨宁 王一峰 崔蓉 王永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37-263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表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RM患者、正常早孕(NEP)和正常非孕妇女(NNP)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HLA-DR+、CD4+HL...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表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RM患者、正常早孕(NEP)和正常非孕妇女(NNP)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HLA-DR+、CD4+HLA-DR+、CD8+HLA-DR+、CD4+/CD8+比值水平)、NK细胞(CD3-CD56+、CD56dimCD16+、CD56brightCD16-、CD56+CD69+)和Treg细胞(CD4+CD25+CD127dim)表型。结果:URM组CD3+HLA-DR+、CD8+HLA-DR+T淋巴细胞均较NEP组明显增加(P<0.05),而CD4+T细胞较NNP组升高(P<0.05)。NEP组CD8+T细胞较NNP组显著增加(P<0.05),三组间CD3+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URM组外周血CD3-CD56+、CD56dimCD16+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NEP组,而CD56brightCD16-NK细胞比例较NEP组和NNP组均降低(P<0.05)。URM组和NNP组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较NEP组均减少(P<0.05)。结论:URM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CD56dimCD16+NK细胞增多和Treg细胞减少可能是其致病的免疫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t淋巴细胞 nk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基线数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月雅 张翠翠 +2 位作者 魏熙胤 王心悦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4-210,共7页
目的:对比肺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淋巴细胞亚群差异,评估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之基线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例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105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对比肺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淋巴细胞亚群差异,评估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之基线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例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105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86例、小细胞肺癌(SCLC)19例,另选健康对照35例,对比接受治疗前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所占百分比,并回顾性分析86例NSCLC患者初治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1,P=0.007,P<0.001,P=0.025),而CD8+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3)。当CD8+T≥31.8%及CD4/CD8<1.28时NSCLC患者可以获得一个更长的OS(中位OS分别为36.2 m vs.20.0 m,P=0.010;30.8 m vs.20.0 m,P=0.035)。而CD3+T细胞、CD4+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对NSCLC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外周血CD8+T细胞基线水平较高的NSCLC患者生存较长,此基线水平可能对NSCLC患者预后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预处理对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高明 吴瑛 +5 位作者 盛泽田 戴学名 徐刚 唐文超 李稚 曹志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方法对男子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NK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0名摔跤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8周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实验,分别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前、大负荷运动训练后、...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方法对男子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NK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0名摔跤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8周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实验,分别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前、大负荷运动训练后、调整训练后采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运动员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对含量。结果:运动员NK细胞数量变化,对照组W8和W9与W2相比明显降低,实验组W9与W8相比明显降低;CD3+T细胞数量变化,实验组W8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CD4+T细胞数量变化,实验组W8、W9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运动员CD4+/CD8+值变化,实验组表现为上升趋势,W4、W5与W2相比升高。结论:大负荷训练可引起摔跤运动员NK细胞数量下降,CD3+、CD4+、CD8+T细胞数量下降,针灸预处理可延缓或防止其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运动员免疫机能的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预处理 大负荷训练 nk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摔跤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门冬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进展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隽 唐勇 +4 位作者 程毅敏 姚一芸 邹丽芳 汪蕾 朱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8-30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淋巴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仍无标准治疗方案。培门冬酶作为聚乙二醇包裹的天冬酰胺酶可诱导肿瘤性NK细胞凋亡,并且具有良...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淋巴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仍无标准治疗方案。培门冬酶作为聚乙二醇包裹的天冬酰胺酶可诱导肿瘤性NK细胞凋亡,并且具有良好耐受性。本研究探讨培门冬酶联合地塞米松(pegaspargas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PegAD)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ENKTL(鼻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5例老年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ENKTL(鼻型),临床分期Ⅲ~Ⅳ期,采用PegAD方案治疗:培门冬酶2 500 U/(m2.d),肌内注射,第1天;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1个疗程。对该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①15例患者共完成45个疗程PegAD方案化疗,中位化疗3个疗程,2例获得完全缓解,7例达到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60%,总体平均生存时间10个月。②初治患者有效率75%明显高于诱导化疗失败的难治性患者(75%vs 43%,P<0.05),而且初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长于难治性患者(14个月vs 6个月)。③PegAD方案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和凝血功能异常,其中3~4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20%,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的发生率达60%,血液学毒性轻微。结论:PegAD方案是治疗老年进展期ENKTL患者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 t细胞淋巴瘤 老年患者 培门冬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 癌周淋巴结 网膜及腹膜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振川 李勇 +5 位作者 王力利 王贵英 范立侨 赵群 刘羽 郝英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周正常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以探讨胃癌局部及全身的免疫状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周正常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周正常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以探讨胃癌局部及全身的免疫状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周正常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的CD4+、CD8+及NK细胞的含量。取22例良性疾病患者的胃粘膜和外周血做对照。结果:CD4+、CD8+、NK细胞计数在胃癌组织和胃周淋巴结中最高,均高于癌周正常胃粘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P<0.05),但癌组织的CD4+/CD8+比值低于淋巴结和大网膜(P<0.05);良性疾病对照组的胃粘膜、外周血CD4+、CD8+、NK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高于胃癌患者(P<0.01)。结论:胃癌患者局部及全身的免疫功能均低于对照组;胃癌组织内CD4+、CD8+、NK细胞较癌周正常胃粘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高聚集,但免疫功能呈现低下和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淋巴细咆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呼吸机相关肺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靳莉莉 张莹莹 +2 位作者 陶炳铜 李静 许东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评价。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经医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62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采用数字...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评价。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经医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62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采用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添加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部感染评分、T细胞亚群、NK细胞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部感染评分(4.26±1.31)分、中医证候积分(6.21±1.20)分、CD4(37.24±8.03)%、CD8(22.72±7.18)%、CD4/CD8(1.67±0.73)、NK细胞(47.53±8.03)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评分(5.84±1.22)分、中医证候积分(8.77±1.15)分、CD4(30.73±8.87)%、CD8(27.18±7.36)%、CD4/CD8(1.15±0.58)、NK细胞(41.45±8.1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机体T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满足患者期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呼吸机相关肺炎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CH方案一线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结果报告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泽晓 高岩 +5 位作者 黄慧强 林旭滨 蔡清清 夏忠军 王潇潇 姜文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索持续灌注EPOCH方案一线治疗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共收治NK/TCL34例,其中原发鼻腔或鼻咽30例(88.2%),鼻型4例(11.8%)。全组一线EPOCH化疗1~6个疗程(中... 【目的】探索持续灌注EPOCH方案一线治疗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共收治NK/TCL34例,其中原发鼻腔或鼻咽30例(88.2%),鼻型4例(11.8%)。全组一线EPOCH化疗1~6个疗程(中位疗程数2.5个)。病灶局限的鼻NK/TCL患者,化疗后加用侵犯野放疗。【结果】34例患者中33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60.6%(20/33),完全缓解率(CR率)45.5%(15/33)。鼻NK/TCL总有效率66.7%(20/30),CR率50%(15/30);鼻型NK/TCL仅1例稳定(SD),余2例均在化疗中病情恶化(PD)。中位随访22(2~68)个月后,全组预计3年总生存率(OS)为52.2%。鼻NK/TCL患者的预计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3年OS为59.4%;而鼻型患者预计中位生存时间仅7个月。对Ⅰ~Ⅱ期鼻NK/TCL患者,一线EPOCH化疗序贯侵犯野放疗的CR率为75%,3年OS为7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占30.9%,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EPOCH方案对鼻NK/TCL有较好的疗效,耐受性好,对病灶局限的患者,一线EPOCH化疗联合侵犯野放疗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均令人满意。对鼻型NK/T淋巴瘤效果似乎较差,亟需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联合化疗 持续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酮莫特治疗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业军 张承宏 +2 位作者 刘建设 董凯林 周绪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06-309,312,共5页
目的:探讨吡酮莫特治疗对慢性鼻窦炎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潜江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确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吡酮莫特治疗,分为实验... 目的:探讨吡酮莫特治疗对慢性鼻窦炎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潜江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确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吡酮莫特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以及炎症因子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个月、停药后6个月两组的CD3^+(%)、CD4^+(%)、CD4^+/CD8^+均明显增高,且实验组增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1个月、停药后6个月两组的CD8^+(%)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1个月、停药后6个月两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增高,且实验组增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1个月、停药后6个月两组的CRP、IL-6、IL-8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治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吡酮莫特可以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发挥抗炎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酮莫特 慢性鼻窦炎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G2A+NK细胞与Treg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美娟 秦义组 +2 位作者 张敏 张振华 徐元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2-1345,134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外周血NKG2A+NK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CHB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G2A+NK细胞及Treg的比例。结果...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外周血NKG2A+NK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CHB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G2A+NK细胞及Treg的比例。结果:将CHB患者分为Low HBV DNA组(300~10~4U/ml)及High HBV DNA组(10~5~10~8U/ml)。我们发现High HBV DNA组ALT明显高于Low HBV DNA组(P<0.05)。High HBV DNA组CD56^(dim)NK细胞及NKG2A+CD56^(dim)NK细胞的比例均分别明显高于Low HBV DNA组(P<0.05)。且High HBV DNA组Treg明显高于Low HBV DNA组和对照组(P<0.05)。此外,NKG2A+CD56^(dim)NK细胞的比例与High HBV DNA载量及Treg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59,P<0.05;r=0.53,P<0.05)。结论:CHB患者的NKG2A+CD56^(dim) NK细胞的水平与HBV的免疫逃逸及疾病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 nk细胞 nkG2A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