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St/BA/AN水性涂料乳液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道新 胡飞 肖忠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7-59,共3页
以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K2S2O8 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St/BA/AN水性乳液。通过对比不同引发体系乳液粒径、粒径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乳液成膜性能等指标,表明氧化还原引发的St/BA/AN水性乳液性能比热引发共聚乳液大大提高。... 以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K2S2O8 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St/BA/AN水性乳液。通过对比不同引发体系乳液粒径、粒径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乳液成膜性能等指标,表明氧化还原引发的St/BA/AN水性乳液性能比热引发共聚乳液大大提高。当K2S2O8 NaHSO3摩尔比控制在1∶1,用量控制在0.4%~0.8%左右时,单体的转化率最高,所聚合的乳液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ba/AN水性乳液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及羟基单体类型对BA-MMA-St微皂乳液聚合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林生 杨晶巍 +1 位作者 尹延柏 张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考察了水溶性羧酸单体和羟基单体的类型对BA—MMA—St微皂乳液聚合及性能的影响。为了使水溶性单体在聚合后能有效地键合在乳胶粒表面而获得良好的稳定化作用,水溶性单体必须具有合适的亲水性,即其I/O应为2.5~5。微皂乳液涂膜的光... 考察了水溶性羧酸单体和羟基单体的类型对BA—MMA—St微皂乳液聚合及性能的影响。为了使水溶性单体在聚合后能有效地键合在乳胶粒表面而获得良好的稳定化作用,水溶性单体必须具有合适的亲水性,即其I/O应为2.5~5。微皂乳液涂膜的光泽及耐水性与所用水溶性单体的类型有关。联合使用MAA(或AA)和N—MA所制得的微皂乳液粒度细.所以用该乳液配制的涂料光泽比较好。采用亲水性太强的单体将使乳胶膜的耐水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皂乳液聚合 ba—MMA—st 水溶性羧酸单体 水溶性羟基单体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单体类型对BA-MMA-St微皂乳液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晶巍 尹延柏 +1 位作者 张梅 唐林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3-16,共4页
通过与水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丙烯酰胺(AM)共 聚,实现了BA-MMA-St的微皂乳液聚合。考察了水溶性单体(羧酸类单体、非离子水溶性单体)对微皂乳液聚合稳 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通过与水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丙烯酰胺(AM)共 聚,实现了BA-MMA-St的微皂乳液聚合。考察了水溶性单体(羧酸类单体、非离子水溶性单体)对微皂乳液聚合稳 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为了使水溶性单体键合在乳胶粒表面,实现乳胶粒的稳定化,其亲水性参 数I/O应为3-5,水溶性单体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聚合稳定性及与主单体良好的共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单体 微皂乳液聚合 ba-MMA-st 亲水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加料方式对St/BA/AN水性涂料乳液聚合的影响
4
作者 吴道新 黄明智 +1 位作者 肖忠良 胡飞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合成了St/BA/AN水性涂料乳液,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性能、乳胶粒子大小及分布、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批量法和全滴加法不能制得性能优良的水性乳液,而半连续法制得的水性乳液性能优良,单...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合成了St/BA/AN水性涂料乳液,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性能、乳胶粒子大小及分布、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批量法和全滴加法不能制得性能优良的水性乳液,而半连续法制得的水性乳液性能优良,单体的转化率高达95%,涂膜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加料方式 st/ba/AN水性乳液 乳液聚合 批量法 全滴加法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BA/AN/VAC四元共聚物接枝改性天然橡胶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金宇 邹克琴 符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61-65,共5页
研究了 EA/ BA/ AN/ VAC四元共聚物接枝改性天然橡胶的制备过程中 ,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单体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 ,以 KPS/ SHS氧化 -还原体系为引发剂 ,反应温度 6 0~ 70℃ ,引发剂用... 研究了 EA/ BA/ AN/ VAC四元共聚物接枝改性天然橡胶的制备过程中 ,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单体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 ,以 KPS/ SHS氧化 -还原体系为引发剂 ,反应温度 6 0~ 70℃ ,引发剂用量1 .3% ,反应时间 2 .5 h为适宜的合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四元共聚物 接枝改性 乳液聚合 EA 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BA-AA三元乳液聚合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智敏 赵庆美 杨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40-1442,共3页
Methyl methacrylate(MMA)—butyl acrylate(BA)—acrylic acid(AA) copolymer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a redox initiation system of(NH4)2SO8-NaSO3.Factor of affecting copolymerization ... Methyl methacrylate(MMA)—butyl acrylate(BA)—acrylic acid(AA) copolymer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a redox initiation system of(NH4)2SO8-NaSO3.Factor of affecting copolymerization and emulsion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ction rate,latex′s particle diameter and emulsion performance are affected by AA content.It is not important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mposition of MMA-BA on the film forming.By seeding emulsion polymerization,copolymer emulsion stability is very well.Feeding ammonia water,the copolymer emulsion dissolved.Copolymer film is very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共聚合 MMA-ba-AA共聚物乳液 乳胶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LDH和1631-MMT对P(BA-VAc)非离子型乳液共聚反应及共聚胶膜性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赵春霞 孙哲 刘白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7-80,83,共5页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P(BA-VAc)/1631-MMT和P(BA-VAc)/SDS-LDH两种非离子型复合乳液,分析了1631-MMT和SDS-LDH对非离子乳液以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631-MMT和SDS-LDH用量小于1.0%(质量分数)时,共聚乳液的化学稳定性能以及机械...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P(BA-VAc)/1631-MMT和P(BA-VAc)/SDS-LDH两种非离子型复合乳液,分析了1631-MMT和SDS-LDH对非离子乳液以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631-MMT和SDS-LDH用量小于1.0%(质量分数)时,共聚乳液的化学稳定性能以及机械稳定性能良好。原位共聚过程中引入1631-MMT或SDS-LDH后,P(BA-VAc)分子量减小,其中1631-MMT对分子量影响程度较大。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测试结果显示,P(BA-VAc)/1631-MMT复合膜的拉伸强度随1631-MMT引入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P(BA-VAc)/SDS-LDH随SDS-LDH引入量的增大一直增大;1631-MMT和SDS-LDH与P(BA-VAc)界面相容性均较好。两种改性无机粒子对P(BA-VAc)性能的影响与改性无机粒子的结构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乳液 聚(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 改性双羟基氧化物 改性蒙脱土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HEA)胶体晶体薄膜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8
作者 李朝玉 李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9期23-26,共4页
采用两阶段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P(St-HEA)微球,通过垂直成膜法制备了P(St-HEA)胶体晶体薄膜。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通过FTIR、SEM、UV-Vis对所制备的单分散P(St-HEA)微球的组成、粒径、单分... 采用两阶段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P(St-HEA)微球,通过垂直成膜法制备了P(St-HEA)胶体晶体薄膜。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通过FTIR、SEM、UV-Vis对所制备的单分散P(St-HEA)微球的组成、粒径、单分散性及其胶体晶体薄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EA用量的增大,P(St-HEA)微球粒径逐渐增大,单分散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种子乳液聚合 胶体晶体 P(st-H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CO-BA)热敏型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路爽 安朴英 巴信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1-604,617,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染料隐色体为芯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P(MMA-CO-BA))为壁材,通过调整BA在共聚单体中的质量分数制备了具有不同玻璃化温度的交联P(MMA-CO-BA)热敏型微胶囊.利用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染料隐色体为芯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P(MMA-CO-BA))为壁材,通过调整BA在共聚单体中的质量分数制备了具有不同玻璃化温度的交联P(MMA-CO-BA)热敏型微胶囊.利用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表征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形貌、热稳定性和玻璃转化温度.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胶囊粒子分布均匀,呈规则的球形;共聚单体中BA质量分数增加,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减小;BA在共聚单体中质量分数为5.0%,10.0%和15.0%时,所得微胶囊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115.0,110.3和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型微胶囊 乳液聚合法 染料隐色体 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乳化剂对MMA/BA乳液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林晖 马承银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30-32,共3页
将不同性质的反应性乳化剂应用于MMA/BA乳液聚合 ,对聚合过程的特性、乳胶粒子的大小和形态及乳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发现不同性质的反应性乳化剂对无皂乳液聚合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反应性乳化剂 无皂乳液聚合 MMA 聚合过程 乳胶粒子 ba 性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St)/MWNTs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智慧 徐学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9,60,共8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P(MMA-St))包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材料.研究了MWNTs含量和共聚物单体配比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用SEM、FTIR、Raman和XPS等手段,探究了复合材料结构、相互作用与性能之...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P(MMA-St))包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材料.研究了MWNTs含量和共聚物单体配比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用SEM、FTIR、Raman和XPS等手段,探究了复合材料结构、相互作用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WNTs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电导率:当MWNTs含量一定,提高PMMA链段含量时,共聚物与MWNTs的作用增强,共聚物更易均匀地包覆在MWNTs表面,呈现出优异的热、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 多壁碳纳米管 原位乳液聚合 成键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co-AA)聚合物模板法制备中空SiO_2微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翠 谈梦婷 +1 位作者 杨万泰 石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1,66,共4页
以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的苯乙烯(St)和丙烯酸(AA)阴离子型无规共聚物[P(St-co-AA)]微球为模板,不经过分离和离心、表面改性等任何后处理过程,采用溶胶-凝胶方法直接进行二氧化硅(SiO_2)包覆,成功制得中空SiO_2微球。探究了氨水用量、正... 以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的苯乙烯(St)和丙烯酸(AA)阴离子型无规共聚物[P(St-co-AA)]微球为模板,不经过分离和离心、表面改性等任何后处理过程,采用溶胶-凝胶方法直接进行二氧化硅(SiO_2)包覆,成功制得中空SiO_2微球。探究了氨水用量、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以及不同AA用量对中空SiO_2微球的影响,并对制得的SiO_2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中空SiO_2微球分散性优异,体系中无SiO_2实心小粒子,粒径均一,表面形貌呈树莓状,微球壁厚可控制在5~30n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SiO2 微球 P(st-co-AA)微球 溶胶-凝胶法 无皂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包覆材料ST/2VP二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缓释性能研究
13
作者 张扬 毕红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76,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苯乙烯和二乙烯基吡啶二元无规共聚物(P(ST/2VP)),借助IR、H1-NMR、C13-NMR等手段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的pH敏感性能的影响,证明该共聚物在pH=0.5... 采用乳液聚合,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苯乙烯和二乙烯基吡啶二元无规共聚物(P(ST/2VP)),借助IR、H1-NMR、C13-NMR等手段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的pH敏感性能的影响,证明该共聚物在pH=0.5~2之间显示出良好的pH敏感性.并用该共聚物对药物诺氟沙星和布洛芬进行了包覆,发现它们呈现较好的缓释性能.P(ST/2VP)共聚物有望成为缓释药物的新型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2VP二元共聚物 缓释性能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心亚 蓝仁华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9,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的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 .系统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含功能基单体含量、聚合工艺和聚合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发现聚合温...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的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 .系统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含功能基单体含量、聚合工艺和聚合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发现聚合温度降低 ,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以及适当提高乳化剂的浓度均有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功能性单体 苯/丙乳液 聚合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溶液共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庆 陈正国 +2 位作者 程时远 管蓉 彭顺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6,共4页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 Poly(St- BA- AA) ,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各因素及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体系中 ,甲苯的用量、单体 St/ BA的配比、AA的用量、引发剂 AIBN的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转化率及共聚合的 Mw 有很大...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 Poly(St- BA- AA) ,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各因素及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体系中 ,甲苯的用量、单体 St/ BA的配比、AA的用量、引发剂 AIBN的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转化率及共聚合的 Mw 有很大的影响 ;St- BA- AA在甲苯中的溶液聚合动力学方程为 :Rp=k.exp(- 7710 0 / RT) [St]1.55[BA]1.40 [AA]1.0 3 [AIB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聚合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 聚合动力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皂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唐黎明 董汉鹏 +1 位作者 刘德山 周其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ANa)齐聚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t/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稳定性高,乳液涂膜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透明性和耐水性能明显优于... 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ANa)齐聚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t/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稳定性高,乳液涂膜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透明性和耐水性能明显优于普通乳液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性能 涂料 水性涂料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涂料用苯丙微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心亚 蓝仁华 陈焕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0-413,共4页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采用过硫酸盐作引发剂,合成了新型水性涂料用苯丙微乳液。分析了苯丙微乳液的组成以及组成对其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种类和配比以及功能性单体对微乳液聚合过程...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采用过硫酸盐作引发剂,合成了新型水性涂料用苯丙微乳液。分析了苯丙微乳液的组成以及组成对其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种类和配比以及功能性单体对微乳液聚合过程和微乳液产品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苯丙微乳液 合成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单体 过硫酸盐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蕾 王光华 +2 位作者 李文兵 周蓬蓬 余龙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以Span-60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粉状、特性黏数为3.29 mPa.s的速溶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接枝聚合物、可溶性淀粉及聚丙烯酰胺(PAM)的结构。结果表明... 以Span-60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粉状、特性黏数为3.29 mPa.s的速溶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接枝聚合物、可溶性淀粉及聚丙烯酰胺(PAM)的结构。结果表明,淀粉接枝聚合物具有网状多孔及部分线型结构,可溶性淀粉具有椭球形结构,PAM具有线型结构;接枝聚合物的结晶度提高,高于PAM的结晶度,且其热稳定性也高于PAM,这种结构是接枝聚合物良好絮凝性能的重要原因。接枝聚合物的溶解时间6.0 m in,与线型PAM的溶解时间5.5 m in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 乳液聚合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无机SiO_2纳米粒子存在下的苯丙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径 杨玉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1-485,共5页
研究了在无机 Si O2 纳米粒子存在下的苯丙乳液共聚合 .选择了能使苯丙乳液稳定存在的乳化剂体系 ,研究了温度和 Si O2 的加入对聚合过程转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Si O2 的加入对聚合过程有阻聚作用 ,使单体的转化率降低 .SEM照片证明 S... 研究了在无机 Si O2 纳米粒子存在下的苯丙乳液共聚合 .选择了能使苯丙乳液稳定存在的乳化剂体系 ,研究了温度和 Si O2 的加入对聚合过程转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Si O2 的加入对聚合过程有阻聚作用 ,使单体的转化率降低 .SEM照片证明 Si O2 粒子已经进入苯丙乳液粒子中 ,而且 Si O2 的加入对乳液制成的膜断面形态有一定影响 .实验发现在无机 Si O2 纳米粒子存在下 ,苯丙乳液共聚合时有较多残渣出现 ,对此通过改进乳液聚合进行了有效地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SIO2纳米粒子 无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外墙涂料 乳液聚合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晓锋 高彦芳 刘德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4-56,共3页
在少量甲基丙烯酸钠盐的存在下,成功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高透明性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t/BA)无皂共聚乳液。同时,本文还对不同配方的乳液及其涂膜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着重讨论了单体组... 在少量甲基丙烯酸钠盐的存在下,成功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高透明性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t/BA)无皂共聚乳液。同时,本文还对不同配方的乳液及其涂膜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着重讨论了单体组成与乳液表面能、乳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单体配比中St含量的增加,乳液接触角和乳胶粒粒径减小。乳胶粒具有均一的尺寸,并显示出明显的核壳结构。本文通过对苯丙无皂乳液组成与性能关系的研究,积累了一定量的理论数据,为无皂乳液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甲基丙烯酸钠盐 无皂乳液聚合工艺 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