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肺肠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旭锐 杨宇 +2 位作者 郑秀丽 惠毅 刘旺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88-239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组织和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的变化,从ERK信号通路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肠病组和肺肠同病4组。取各组大鼠的肺和结肠组织,用RT-PCR法检测其ERKmRNA的表达,分析肺病、...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组织和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的变化,从ERK信号通路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肠病组和肺肠同病4组。取各组大鼠的肺和结肠组织,用RT-PCR法检测其ERKmRNA的表达,分析肺病、肠病、肺肠同病之肺组织和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病组大鼠的肺组织及其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肠病组大鼠的肺组织及其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肠同病状态下,大鼠肺组织及其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与肺病组、肠病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肺病状态下可引起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的升高,肠病也可影响肺组织ERKmRNA水平的升高,从ERK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上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 erk信号转导通路 肺与大肠相表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s/Raf-1/ERK信号转导通路调控VEGF的表达探讨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郝改梅 何洁 +6 位作者 韩静 吴晏 武志黔 袁悦莹 毛颖秋 王伟 毕力夫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757-761,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活血解毒方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12周...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活血解毒方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12周后,应用视网膜消化铺片法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VEGF蛋白的表达,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VEGF、Ras、Raf-1与ERK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及内皮细胞/周细胞比例与较正常组升高(P<0.001),VEGF蛋白及VEGF、Ras、ERKmRNA表达升高(P<0.05),Raf-1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组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和内皮细胞/周细胞比例降低(P<0.01和P<0.001),VEGF蛋白与VEGF、Ras、Raf-1、ERK 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能明显抑制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的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Ras/Raf-1/ER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抑制血管新生,从而改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活血解毒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Ras/Raf-1/erk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调控Rho/ERK信号转导通路促使肝癌早期复发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文丽 温晓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109-1109,共1页
【据《J Hepatol》2015年6月报道】题: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调控Rho/ERK信号转导通路促使肝癌早期复发(作者Chen J等) 肿瘤的早期复发是改善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障碍。由此,明确导致肝癌早期复发的关键分子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肝癌... 【据《J Hepatol》2015年6月报道】题: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调控Rho/ERK信号转导通路促使肝癌早期复发(作者Chen J等) 肿瘤的早期复发是改善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障碍。由此,明确导致肝癌早期复发的关键分子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肝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上皮细胞转化序列(ECT)2与人类癌症密切相关,但在肝癌中其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信号转导通路 上皮细胞转化 肝癌患者 早期复发 RHO 序列 调控 远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治疗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及其对TGF-β/Smad/ERK信号转导通路和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马远东 黄祖伟 +3 位作者 安培 谢晓菲 刘小彩 毛凌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01-1208,共8页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及其对TGF-β/Smad/ERK信号转导通路和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由温州康宁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氨溴索低、中、...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及其对TGF-β/Smad/ERK信号转导通路和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由温州康宁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氨溴索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5 mg/kg博来霉素0. 2 m L气管内灌注成功制备肺纤维化模型,术后第2天起氨溴索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剂量为10、20、40 mg/kg盐酸氨溴索,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剂量为3. 33 m L/kg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 d。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状况,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内ERK1/2、p-ERK和Smad3、Smad4、Smad7蛋白表达状况,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内Treg、Th17细胞表达状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成纤维细胞内TGF-β1含量、TGF-β1基因表达量、ERK1/2、p-ERK和Smad3、Smad4蛋白表达、肺组织内Th17、Th17/Treg均升高(均P<0. 05);与模型组相比,氨溴索中、高剂量组大鼠均降低(均P <0. 05)。而模型组大鼠成纤维细胞Smad7蛋白表达、肺组织内Treg表达比率较正常组均降低(均P <0. 05),氨溴索中、高剂量组大鼠较模型组升高(均P <0. 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可维持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h17/Treg平衡,抑制大鼠TGF-β/Smad/ERK信号转导通路内主要细胞因子信号传递,进而起到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TGF-β/Smad/erk信号转导通路 TH17/TREG细胞 盐酸氨溴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ERK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糖尿病白内障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亚琳 张颖 +2 位作者 王应飞 吴众 史平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分析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糖尿病白内障中的发病机制,为相关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提... 目的分析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糖尿病白内障中的发病机制,为相关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PD98059处理组,后两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模型,PD98059处理组于造模前1 d前房内注射2.5μg(5μL)的PD98059,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前房内仅注射PBS。注射STZ后每日观察大鼠晶状体透明度,并于注射STZ后8周时取大鼠尾血检测血糖、总胆固醇,Western blot检测晶状体内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Ras、Raf、MEK和ERK1/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注射STZ后4周晶状体开始出现周边空泡增多、絮状混浊,8周后整个晶状体明显混浊,而PD98059处理组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糖[(28.70±3.33)mmol·L^(-1)]、总胆固醇[(2.53±0.74)mmol·L^(-1)]及Ras(0.67±0.12)、Raf(0.50±0.13)、MEK(0.48±0.10)和ERK1/2(0.59±0.1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98059处理组大鼠的血糖[(20.60±4.18)mmol·L^(-1)]、总胆固醇[(2.30±0.64)mmol·L^(-1)]及Ras(0.49±0.11)、Raf(0.44±0.09)、MEK(0.35±0.08)和ERK1/2(0.48±0.1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K/erk信号转导通路 糖尿病白内障 PD980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镇澜 刘义 +5 位作者 吕立群 陈宏 海娜 廉红梅 满奕村 刘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6-451,共6页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10^-6mol/L 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时间(0~120 min),然后用MTT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和ERK1/2的活化情况,检测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最强的时间点。用Western blot和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ERK1/2抑制剂PD98059对1×10^-6mol/L 17β-E2作用20 min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及ERK1/2活性的变化。结果 1×10^-6mol/L的17β-E2作用20 min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最强,ERK1/2活化在17-βE2作用10 min后出现,在20 min时达高峰;随着PD98059作用浓度的增加,ERK1/2活化水平逐渐下降,浓度为50μmol/L时已被完全阻断;随着PD98059作用浓度的增加,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逐渐下降,在50μmol/L和100μmol/L时,活性最低,但此时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17β-E2增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可能与17β-E2通过非转录机制,迅速激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非转录途径 17Β-雌二醇 erk1/2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c-Fos通路在Ang-(1-7)抑制Ang-Ⅱ诱导大鼠肾系膜细胞株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贺红焰 沈宁 +2 位作者 刘建 史小玲 王明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ERK1/2/c-Fos通路在血管紧张素-(1-7)[Ang-(1-7)]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株(G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GM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ng-(1-7)与Ang-Ⅱ共同培养,用结晶紫计数法检测GMC... 目的:研究ERK1/2/c-Fos通路在血管紧张素-(1-7)[Ang-(1-7)]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株(G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GM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ng-(1-7)与Ang-Ⅱ共同培养,用结晶紫计数法检测GMC数目;Western blotting检测GMC中p-ERK1/2和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Ang-(1-7)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GMC数目的增加和GMC内p-ERK1/2和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ERK/c-Fos通路参与Ang-(1-7)抑制Ang-Ⅱ诱导的GM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1—7) P—erk1/2信号转导通路 蛋白质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心体调控蛋白SEC23B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冷婕 邱国春 +1 位作者 张菠 蒲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新的中心体调控蛋白Sec23同系物B(Sec23 homolog B,SEC23B)可以调节细胞中的自噬,从而提供有助于肿瘤生长和远处转移的能量和营养。然而,这种作用是否参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EC23B在乳腺癌浸润转移... 背景与目的:新的中心体调控蛋白Sec23同系物B(Sec23 homolog B,SEC23B)可以调节细胞中的自噬,从而提供有助于肿瘤生长和远处转移的能量和营养。然而,这种作用是否参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EC23B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和HCMDB数据库分析SEC23B表达与乳腺癌预后、转移之间的关联。将MCF-7细胞分为载体组(control)和SEC23B过表达质粒组(SEC23B),以及将MDA231-LM2细胞分为SEC23B敲低组(sh-SEC23B)和对照组(sh-NC)。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中SEC23B、自噬相关蛋白[死骨片1(SQSTM1,p62)、微管相关蛋白1的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 light-chain-3,LC3)]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评估细胞迁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自噬颗粒。此外,构建体内腹膜内肿瘤模型研究SEC23B体内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影响。结果:SEC23B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SEC23B低表达的患者。SEC23B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没有转移的乳腺癌原发性乳腺癌细胞(MCF-7、BT-549、MDA-MB-468和MDA-MB-453)中的SEC23B蛋白水平低于转移性乳腺癌细胞(MDA231-LM2和ZR-75-30)。与control组相比,SEC23B组明显加速了细胞迁移(P<0.001)。与sh-NC组相比,sh-SEC23B组明显降低了细胞迁移(P<0.001)。与control组相比,SEC23B组LC3A/B的表达水平和自噬颗粒的形成明显增加,而p62蛋白表达和mTOR、ERK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与sh-NC组相比,sh-SEC23B组LC3A/B表达水平和自噬颗粒的形成显著降低,和mTOR、ER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特别是在饥饿条件下结果更显著。在体内实验中,与sh-NC组相比,sh-SEC23B组肿瘤重量显著降低(P<0.01),并且小鼠肿瘤组织中坏死组织增多和肺组织肿瘤转移减少。sh-SEC23B组小鼠肺转移肿瘤数和LC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显低于sh-NC组(P<0.01)。结论:SEC23B通过抑制ERK/mTOR信号转导通路来诱导乳腺癌自噬,并促进癌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23同系物B 乳腺癌 自噬 转移 erk/mTOR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