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中E-cadPTE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伊铁忠 糜若然 +2 位作者 蔡雁 孙鹰 董铁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素(E-cad)和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正常子宫内膜(NE),40例非典型增生内膜(AHE)和72例癌性内膜(CE)中E-cad、PTEN的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指标、预后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素(E-cad)和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正常子宫内膜(NE),40例非典型增生内膜(AHE)和72例癌性内膜(CE)中E-cad、PTEN的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指标、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NE、AHE和CE中E-cad表达阳性率为100%(37/37)、70.00%(28/40)和47.22%(34/72);PTEN表达阳性率为100%(37/37)、77.50%(31/40)和48.61%(35/72)。E-cad的表达与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病理分级相关。临床Ⅰ+Ⅱ期和浸润深度≤1/2的E-cad表达阳性率高(P<0.05),病理分级G1、G2、G3表达逐渐下降(P<0.05)。E-cad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比低表达组高(P<0.05)。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Ⅰ+Ⅱ期组的PTEN表达阳性率低于Ⅲ+Ⅳ期;随着肿瘤细胞的去分化,PTEN表达降低(P<0.05);PTEN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PTEN和E-cad均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e—cad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4、CA125及CA199在鉴别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病理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娜 郭云峰 +4 位作者 宋立芹 马俊英 何晶 仝彤 樊晓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探讨鉴别子宫内膜癌不同浸润深度及分期的血清分子标志物。方法:检测2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E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E4,HE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 目的:探讨鉴别子宫内膜癌不同浸润深度及分期的血清分子标志物。方法:检测2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E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E4,HE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724 (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HE4、CEA、CA125、CA199、CA724及AFP在子宫内膜癌不同浸润深度及分期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计算各指标单独与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诊断效能。结果:血清HE4、CA125和CA199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1/2肌层与浸润深度≥1/2肌层组间,及FIGO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HE4+CA125+CA199在诊断浸润深度≥1/2及Ⅲ/Ⅳ期组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相对较高。HE4+CA125+CA199联合诊断浸润深度≥1/2及Ⅲ/Ⅳ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HE4单项诊断、CA125单项诊断、CA199单项诊断、HE4+CA125联合诊断、HE4+CA199联合诊断、CA125+CA199联合诊断。结论:血清联合检测HE4、CA125及CA199表达量有助于鉴别预测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及较高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分子标志物 人附睾蛋白e4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和eIF4E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康丽菲 李月红 +3 位作者 张祥宏 吴文新 马毓梅 张杰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4,78,共5页
目的探讨mTOR和eIF4E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分别检测17例增殖期宫内膜、64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4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和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OR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和... 目的探讨mTOR和eIF4E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分别检测17例增殖期宫内膜、64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4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和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OR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宫内膜中均无强阳性表达,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40%和52.27%,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中的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强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Ⅱ、Ⅲ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72.41%vs13.33%,P<0.05)。而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eIF4E蛋白在增殖期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4%,73.68%,85.11%和90.91%。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eIF4E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TOR、eIF4E蛋白在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两者可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 MTOR eIF4e 非典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elF4E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曹世姣 张广亮 +2 位作者 喻芳 叶柳青 夏伟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是蛋白翻译过程中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因子,eIF4E及VEGF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肿瘤... 背景与目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是蛋白翻译过程中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因子,eIF4E及VEGF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eIF4E及VEGF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E与VEGF在27例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A)、16例Ⅱ型子宫内膜癌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IF4E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MVD值分别为0.18±0.05和0.20±0.07(P=0.224),两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VEGF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表达的MVD值分别为0.16±0.06和0.18±0.07(P=0.387),两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eIF4E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VEGF表达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eIF4E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5,P=0.001)。结论:eIF4E及VEG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初步考虑作为子宫内膜癌恶性改变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4E和PD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海燕 丁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5例子宫内膜癌周2 cm组织及4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IF-4E及PDGF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5例子宫内膜癌周2 cm组织及4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IF-4E及PD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IF-4E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周组织(P<0.05);eIF-4E蛋白在子宫内膜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GF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和子宫内膜癌周组织(P<0.05);PDGF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织(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eIF-4E和PDGF表达增高。PDGF在低分化癌组织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其在子宫内膜癌形成的早期阶段可能起一定作用;而eIF-4E在癌组织中呈持续表达,可能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mTOR和p-4EBP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菊新 李丹丹 邹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8-170,共3页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子宫内膜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A和SAHA对内膜癌细胞凋亡和E-cad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伊铁忠 陈星 +2 位作者 于红丽 糜若然 郑建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制(HDACls)丙戊酸(VPA)和软木酰苯胺氧肟酸(SAHA)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和HEC-1-B增殖过程中,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以及E-cad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以VPA和SAHA作用于内膜癌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 目的:观察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制(HDACls)丙戊酸(VPA)和软木酰苯胺氧肟酸(SAHA)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和HEC-1-B增殖过程中,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以及E-cad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以VPA和SAHA作用于内膜癌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和凋亡诱导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内E-cad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VPA和SAHA作用HEC-1-B和RL-952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VPA为6.77%~93.25%和3.24%~89.25%,SAHA为5.61%~97.36%和2.56%~87.85%(P<0.01);随着VPA和SAHA作用时间的延长(24~96h),HEC-1-B和RL-952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VPA为42.41%~82.74%和36.17%~71.05%,SAHA为43.15%~82.09%和40.38%~85.93%(P<0.01)。RL-952和HEC-1-B细胞在VPA和SAHA作用后能增加在G_0/G_1期比例(60.24%/65.23%和64.46%/67.36%,P<0.0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6.83%/15.86%和16.02%/11.48%,P<0.01),出现特征性凋亡形态特征。VPA和SAHA作用后RL-952和HEC-1-B细胞E-cad mRNA表达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PA和SAHA可有效地抑制内膜癌RL-952和HEC-1-B细胞增殖,有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作用,对E-cad基因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VPA SAHA e—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通过AMPK/mTOR/4EBP1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隆曜先 王毛毛 +2 位作者 蔡志福 张洁清 李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背景与目的:脂联素(adiponectin,APN)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抗癌因子,但APN调节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讨在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中,APN能否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 背景与目的:脂联素(adiponectin,APN)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抗癌因子,但APN调节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讨在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中,APN能否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化真核启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通路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方法:实验设计为4组:①APN组:20μg/mL APN作用于细胞30 min;②抑制剂组:10μmol/L复合物C(AMPK抑制剂)作用于细胞30 min;③APN+抑制剂组:10μmol/L复合物C预处理细胞30 min后,加入20μg/mL APN作用30 min;④对照组:仅加入无血清DMEM培养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技术检测4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中Bcl-2、MMP-9及AMPK信号通路中AMPK、mTOR、4EBP1蛋白水平;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4组HEC-1B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Bcl-2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在APN组中分别为0.64±0.08和0.68±0.02,均明显低于APN+抑制剂组(分别为0.98±0.11和0.96±0.08;P=0.02和0.03)。APN组中,HEC-1B细胞Bcl-2、MMP-9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抑制剂组、APN+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APN组中,HEC-1B细胞AMPK、mTOR、4EBP1蛋白水平分别为1.49±0.02、0.48±0.00、0.19±0.00。与对照组比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0)。APN组穿膜细胞数为(78.72±10.74)个,APN+抑制剂组为(131.45±9.11)个,对照组为(131.91±12.29)个,AP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PN+抑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APN组中,HEC-1B细胞迁移率为(19.27±1.14)%,与其余3组比较,4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余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8,P=0.39)。结论:APN可经AMPK/mTOR/4EBP1信号通路发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脂联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类 4e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TEN、cyclin E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韦毓 庞朗 冯秀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8-729,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内膜样腺 免疫组织化学 PTeN CYCLIN 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金藤素通过调节eIF4E相关miR-215促进RL-952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美霞 张菡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86-1592,共7页
目的:研究千金藤素对人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千金藤素作用于RL-95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筛选最佳药物浓度;real-time PCR检测千金藤素作用后细胞内微... 目的:研究千金藤素对人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千金藤素作用于RL-95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筛选最佳药物浓度;real-time PCR检测千金藤素作用后细胞内微小RNA-215(miR-215)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千金藤素作用后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及p-eIF4E表达水平的变化;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215的下游靶基因;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miR-215对eIF4E及p-eIF4E的抑制作用。结果:随作用浓度的增大,千金藤素对RL-952细胞活力的抑制率逐渐上升,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其中30μmol/L为最佳有效浓度;该浓度的千金藤素作用后,miR-215的表达水平较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提示,eIF4E的3’UTR存在miR-215的结合位点;千金藤素作用后,eIF4E及p-eIF4E的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将miR-215和pcDNA-GFP-eIF4E-3’UTR共转染至RL-952细胞后,GFP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将miR-215转染RL-952细胞后,eIF4E及p-eIF4E的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千金藤素可有效抑制RL-952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IF4E相关miR-215的表达,进而调控eIF4E及其活性形式p-eIF4E的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藤素 子宫内膜 微小RNA-215 真核起始因子4e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