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检查规范 被引量:1
1
作者 解朋 田蓉 +4 位作者 尹雅芙 孙晓蓉 朱小华 霍力 杨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共4页
^(18)F-FDG PET/CT是早期精准诊断儿童恶性肿瘤的理想辅助诊断工具。本指南旨在规范儿童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检查流程,为核医学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儿童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ET及PET/MR脑成像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 被引量:3
2
作者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与额颞叶痴呆(FTD)均为常见痴呆类型。MRI、PET及PET/MRI可无创精准评估AD及FTD患者脑结构、功能及分子水平改变,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MR、PET及PET/MR脑成像鉴别AD与FTD现状进行述评。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SUVmax、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3
作者 张晶晶 温鑫 +2 位作者 阮翘 韩星敏 王瑞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靶/本比(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动脉炎患者110例,根据Ke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组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靶/本比(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动脉炎患者110例,根据Ke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组92例和非活动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技术测量动脉壁SUVmax,将SUVmax分别与下腔静脉中心平均SUV及肝右叶最大SUV相比得到TBR_(血池)、TBR_(肝)。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SUVmax、TBR_(血池)、TBR_(肝)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诊断效能,评价PET/CT各参数与Kerr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临床活动组的SUVmax、TBR_(血池)和TBR_(肝)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3.70(3.03,5.18)比1.45(1.38,1.53)、2.50(1.93,3.88)比0.91(0.79,1.16)、1.37(1.00,1.96)比0.44(0.39,0.63);Z=5.510~5.900,P均<0.001];SUVmax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2.6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91);TBR_(血池)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1.63(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94.4%,曲线下面积为0.93);TBR_(肝)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0.81(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94)。SUVmax、TBR_(血池)、TBR_(肝)与Kerr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0.89、0.90,P均<0.001),以TBR_(肝)与Kerr评分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SUVmax、TBR_(血池)、TBR_(肝)有助于评估大动脉炎患者疾病活动性,以TBR_(肝)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疾病活动性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汉伟 赵晖 +3 位作者 宋亚刚 朱平生 苗明三 乔靖怡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198,共8页
目的 探索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模型+联苯双酯5.6... 目的 探索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每组14只。各给药组连续ig给予相应药物7 d,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ip给予0.2%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于造模24 h后,各组取8只小鼠,称重,取血,取肝,并计算肝指数。制备肝组织匀浆,试剂盒微板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酶学指标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各组剩余6只小鼠采用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分析小鼠肝氧合血红蛋白(HbO_(2))和脱氧血红蛋白(Hb),计算血氧饱和度,并通过分析吲哚氰绿(ICG)肝内分布判断肝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GPT、GOT和α-G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以及肝指数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及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小鼠肝指数、GPT、GOT和α-GST水平及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熊果酸和BF可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的病变程度,脂肪变性明显减轻。MSOT成像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HbO_(2)水平及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Hb水平显著升高,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及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小鼠HbO_(2)水平显著升高,Hb水平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减轻肝细胞损伤后ICG染料探针肝内蓄积。结论 熊果酸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MSOT成像分析发现熊果酸能够升高小鼠肝脏血氧饱和度,改善ICG代谢,减轻肝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肝损伤 氧化应激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图像质量及检出骨转移癌能力:比较国产Insight NM/CT Pro SPECT/CT仪与Siemens Symbia T16 SPECT/CT仪
5
作者 赵振峰 王瑞 +4 位作者 周伟娜 刘磊 郝喜燕 牛瑞龙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7-970,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Insight NM/CT Pro SPECT/CT仪(永新SPECT/CT仪)与Siemens Symbia T16 SPECT/CT仪(Symbia T16 SPECT/CT仪)图像质量及检出骨转移癌能力。方法前瞻性对40例确诊或疑诊骨转移癌患者分别采用国产永新SPECT/CT仪及Symbia T16 SP... 目的比较国产Insight NM/CT Pro SPECT/CT仪(永新SPECT/CT仪)与Siemens Symbia T16 SPECT/CT仪(Symbia T16 SPECT/CT仪)图像质量及检出骨转移癌能力。方法前瞻性对40例确诊或疑诊骨转移癌患者分别采用国产永新SPECT/CT仪及Symbia T16 SPECT/CT仪以相同方法及参数进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融合显像,比较2种设备所获图像质量及其检出病灶能力。结果40例中,以Symbia T16 SPECT/CT仪所获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为5分者35例、4分5例,检出118处阳性病灶,累及胸部36处、脊柱28处、骨盆30处、四肢20处、颅骨4处;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图像质量均为5分,检出59处阳性病灶,CT表现为骨质破坏14处、骨密度增高11处、骨密度不均匀34处。利用永新SPECT/CT仪所获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为5分者35例、4分4例、3分1例,检出阳性病灶及其累及骨骼区域均与Symbia T16 SPECT/CT仪一致,所获局部融合显像图像质量、检出阳性病灶累及区域,以及CT表现亦均与Symbia T16 SPECT/CT仪相符。结论国产永新SPECT/CT仪图像质量及检出骨转移癌能力均与Siemens Symbia T16 SPECT/CT仪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图像质量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Ki-67、PD-L1表达的关系
6
作者 宋烈晶 徐海青 +2 位作者 詹必成 张垒 胡玉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肿瘤增殖抗原(Ki-67)、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DG PET...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肿瘤增殖抗原(Ki-67)、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Ki-67、PD-L1表达。将Ki-67≥50%的患者纳入Ki-67高表达组(41例),将Ki-67<50%的患者纳入Ki-67低表达组(31例),对比2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根据PD-L1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D-L1阴性组(13例)、PD-L1低表达组(27例)、PD-L1高表达组(32例),对比3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使用Spearman分析^(18)F-FDG PET/CT参数与Ki-67、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癌患者的SUVmax、MTV、TLG、肿瘤直径均高于肺腺癌患者(P<0.05),TNM分期和分化程度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Ki-67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P<0.05)。经Spearman分析SUVmax、MTV、TLG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t=0.415、0.422、0.409,P均<0.05)。PD-L1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高于PD-L1低表达组,PD-L1低表达组的SUVmax、MTV、TLG高于PD-L1阴性组(P<0.05)。经Spearman分析SUVmax、MTV、TLG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t=0.421、0.406、0.432,P均<0.05)。结论: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Ki-67、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18)F-FDG PET/CT参数结果判断Ki-67、PD-L1的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疗效的价值
7
作者 宋乐 李慧 +1 位作者 张安南 张卫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索18F-FDGPET/CT对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11例接受RANKL单抗治疗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数目、部位、骨质破坏特点,测量... 目的探索18F-FDGPET/CT对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11例接受RANKL单抗治疗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数目、部位、骨质破坏特点,测量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长径。按照修改后的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标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inverse Choi density/size(ICDS)标准判断肿瘤的客观缓解率。结果11例患者骨病变均为单发,呈溶骨性破坏,骨皮质不完整,治疗后病变均见边缘骨质硬化。病变基线SUVmax为12.12±3.64,用药后为4.39±2.10,%△SUVmax为31.81%~80.52%。按照修改后的EORTC标准,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病变长径基线中位值为46.21(33.84,85.93)mm,用药后为42.25(32.44,79.29)mm,变化率为0.71%~22.90%。按照修改后RECIST 1.1标准,疾病稳定11例;按照ICDS标准,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9例。结论PET/CT可用于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治疗效果评估,采用修改后EORTC标准获得的客观缓解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抗体 单克隆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对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活动分期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吴朔春 孙雪峰 +1 位作者 王文燕 杨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78,284,共5页
目的:通过CT小肠造影(CTE)评估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肠道状态,并探讨CTE影像与小儿UC临床活动分期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53例临床确诊小儿UC患儿的临床、内镜及CTE影像学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 目的:通过CT小肠造影(CTE)评估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肠道状态,并探讨CTE影像与小儿UC临床活动分期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53例临床确诊小儿UC患儿的临床、内镜及CTE影像学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判断CTE评估与小儿UC活动度分期及内镜评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小儿UC轻~重度活动期CTE影像表现为肠壁分层强化多见、肠腔狭窄、肠腔黏膜多呈卵石征及肛瘘、盆腔积液出现比例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CTE影像表现中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黏膜形态、肛瘘出现比例高,与小儿UC的内镜评分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CTE的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黏膜形态、肠腔狭窄及肛瘘、盆腔积液出现比例参数指标对判别小儿UC活动分期有重要参考价值。内镜评分与小儿UC的CTE表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增强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Ⅰ期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李烨 刘爱连 +3 位作者 宋庆玲 郝丽 魏巍 刘义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1-425,436,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增强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Ⅰ期卵巢癌(O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能CT增强三期扫描的168例OC患者(Ⅰ期:50例;非Ⅰ期:Ⅱ~Ⅳ期118例)的影像资料及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和HE4)。两观察者分别测量和计算病灶实... 目的:探讨双能CT增强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Ⅰ期卵巢癌(O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能CT增强三期扫描的168例OC患者(Ⅰ期:50例;非Ⅰ期:Ⅱ~Ⅳ期118例)的影像资料及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和HE4)。两观察者分别测量和计算病灶实性成分增强三期40~70 keV单能量(间隔10 keV)CT值、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浓度(NIC)。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间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Ⅰ期OC的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及各独立风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用DeLong检验比较其AUC间差异,用混淆矩阵比较其敏感度、特异度间差异。结果:两观察者测量数据间一致性良好(ICC>0.75)。Ⅰ期OC患者的CA125、HE4及三期单能量CT值、IC、NIC低于非Ⅰ期OC患者(P<0.05)。联合模型(动脉期NIC+HE4)的AUC(0.875)高于独立风险因素HE4、动脉期NIC的AUC(0.792、0.824),P<0.05。联合模型敏感度高于HE4,特异度高于动脉期NIC,P<0.05。结论:双能CT增强扫描碘定量值联合HE4是术前识别Ⅰ期OC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腕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0
作者 姚文良 张佳卉 +1 位作者 葛岩松 孙虎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748,共1页
患者男,61岁,右手掌疼痛4个月,加重1周;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史。查体:右手掌轻度肿胀,压痛明显,手指活动轻度受限。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外院右手X线片:右手腕骨局部骨质缺损,考虑肿瘤。18 F-FDG PET/CT:右腕头状骨弥漫性骨质破坏,其内见... 患者男,61岁,右手掌疼痛4个月,加重1周;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史。查体:右手掌轻度肿胀,压痛明显,手指活动轻度受限。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外院右手X线片:右手腕骨局部骨质缺损,考虑肿瘤。18 F-FDG PET/CT:右腕头状骨弥漫性骨质破坏,其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图1A);病灶FDG异常浓聚(图1B、1C),最大标准摄取值30.1,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影像学诊断: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伴周围软组织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骨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
11
作者 韩蕾 马鸣岳 +6 位作者 董燕 刘红生 孙鹏峰 张巧莹 高明 刘晓岚 邬小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用Fire Voxel软件对肿瘤实质全域勾画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相应的直方图参数(平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腮腺PA与BCA组间各直方图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对PA与BC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BCA组在平扫第1百分位数、动脉期平均值、动脉期变异度、动脉期第10、50、90、99百分位数、静脉期平均值均显著大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直方图参数比较中,动脉期直方图参数显示出更优的诊断效能;其中,动脉期第90百分位数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效能,当截断值为132.00×10-6mm2/s时,曲线下面积为0.876;此时,鉴别PA与BC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84.00%。结论: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对鉴别PA与BCA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对肺癌及肺炎性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12
作者 李洁 刘婷 +4 位作者 郭开灿 谢非 邹庆 张仕勇 马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98,103,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在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行双能量平扫及肺动脉期(PP)、主动脉期(AP)、静脉期(VP)及延迟期(DP)增强扫描。测量感兴趣区的平扫CT值、PP、AP、VP及DP的标... 目的:探讨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在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行双能量平扫及肺动脉期(PP)、主动脉期(AP)、静脉期(VP)及延迟期(DP)增强扫描。测量感兴趣区的平扫CT值、PP、AP、VP及DP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及40 keV、100 keV图像CT值,计算PP、AP、VP及DP的40 keV图像净增CT值(d_(CT))和40~100 keV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λ_(HU))。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通过临床诊治过程明确诊断,肺癌组22例、炎性组20例。PP、AP、VP及DP的NIC值、CT值40 ke V、CT值100 ke V炎性组均高于肺癌组;AP、VP及DP的d_(CT)值及λ_(HU)炎性组高于肺癌组,PP的d_(CT)值及λ_(HU)炎性组略低于肺癌组;炎性组与肺癌组比较,VP及DP的NIC值、d_(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对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算法与70 kV结合对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13
作者 刘畅 侯阳 +2 位作者 高思喆 李雨桐 郭文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算法联合70 kV扫描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纳入74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患者,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7例。A组管电压为70 kV,对比剂用量36 mL。B组管电压为100 kV,对比剂用量60 mL。A...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算法联合70 kV扫描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纳入74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患者,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7例。A组管电压为70 kV,对比剂用量36 mL。B组管电压为100 kV,对比剂用量60 mL。A组进一步分为深度学习算法重建(A1)和迭代算法重建(A2)两个亚组,B组采用迭代算法重建图像。比较3组图像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对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其评价指标为感兴趣区(ROI)的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此外,两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在CT值方面,A1组右冠动脉(RCA)的CT值显著高于A2组,在左冠状动脉主干(LM)显著高于B组,在其余ROI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噪声方面,A1组均显著低于A2组(P均<0.001),在其余ROI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NR及CNR方面,A1组均显著高于A2组,且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主观评分显示,A1组和B组图像质量均显著优于A2组,同时A1组与B组质量相当,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均低于B组,对比剂用量为B组的60%,有效辐射剂量(ED)降低50.85%。结论:深度学习算法联合70 kV扫描技术,与传统扫描方式相比,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胡斌 何柳 +3 位作者 李洋 顾程 张晓明 郑立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7-441,447,共6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90.5%和66.7%,特异度分别为95.1%和100.0%;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3.6%和81.8%,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88.0%和100%。DLBCL、TCL患者中,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评估DLBCL骨髓浸润,PET/CT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对于FL和TCL骨髓浸润,PET/CT灵敏度偏低,可作为BMB的补充手段。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可辅助诊断DLBCL、TCL的骨髓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18)F-FDG 骨髓活检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洪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4,共2页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针对AIIR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纵隔气肿八例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研究
16
作者 付强 任作雷 +5 位作者 林志强 龚剑峰 王长征 王婷 胡雅兰 谭举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1—2023-01-30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患儿年龄、性别、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8例患儿年龄3岁7个月~12岁,男女比3∶5,高分辨率CT(HRCT)均显示双肺感染合并纵隔气肿。气肿多同时累及颈部及胸壁。肺部表现多种多样:胸膜下磨玻璃影、实变、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网格征等,未见大片实变及“白肺”。1例患儿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表现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明显气促,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可不显著。4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用阿奇霉素,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8例患儿均给予氧疗。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明显气急,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无好转,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3d后好转撤机。5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后复查胸部CT,纵隔气肿均完全吸收,肺部病灶明显好转。结论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者多为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少见。可同时合并颈部及胸壁积气。肺部病变可累及间质或实质、双肺均受累,表现形式多样。起病多有明显气急,积极氧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积极使用IVIG,适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用呼吸机人工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纵隔气肿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临床综合模型术前鉴别卵巢囊腺瘤的研究
17
作者 李娇娇 刘迪 +3 位作者 张丽 杨帆 陈静 叶兆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目的:建立增强CT影像组学-临床综合模型并评估其在术前鉴别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2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或粘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PyRadiomics被用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对特... 目的:建立增强CT影像组学-临床综合模型并评估其在术前鉴别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2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或粘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PyRadiomics被用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对特征降维,计算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分析患者的临床、CT特征资料,建立临床模型。将RADscore与临床、CT特征组合建立综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鉴别诊断性能。利用决策曲线及校正曲线分析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临床、影像组学及综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772、0.766、0.867和0.704、0.751和0.826。校准和决策曲线提示综合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综合模型在鉴别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腺瘤 影像组学 列线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ET显像探针纳米抗体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猛 陈莉 +1 位作者 孙朋辉 韩彦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5-838,共4页
纳米抗体(Nb)因分子质量小、稳定性及渗透性强、可通过血脑屏障、免疫原性低等优势而成为替代传统抗体的PET显像新型探针,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围绕Nb结构特征、正电子同位素标记方法及标记产物在PET显像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
19
作者 孙潇 丁瑞 +3 位作者 马丽 李文玲 张怀瑢 朱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8-932,共5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纳入351例胃腺癌,以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46)与测试集(n=105);于门静脉期增强CT中手动逐层勾画肿瘤ROI,并外扩1、3、5 mm获得瘤周R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 目的观察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纳入351例胃腺癌,以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46)与测试集(n=105);于门静脉期增强CT中手动逐层勾画肿瘤ROI,并外扩1、3、5 mm获得瘤周R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临床-CT、肿瘤及瘤周1 mm、3 mm、5 mm影像组学模型及综合模型列线图,比较其预测LVI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LVI与病理所见LVI的一致性;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各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结果临床-CT模型,肿瘤、瘤周1 mm、3 mm、5 mm影像组学及综合模型预测训练集胃腺癌LV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732、0.713、0.728、0.708及0.755,在测试集分别为0.748、0.725、0.759、0.724、0.704及0.764,以综合模型预测效能最高,且具有良好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结论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LVI具有较好效能;联合CT、肿瘤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能进一步提升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侵袭性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观察
20
作者 尚新芳 孟令雷 +2 位作者 任少辉 李少腾 高凤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和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进行比较,以提高MSCT和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MSCT和钼靶X...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和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进行比较,以提高MSCT和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MSCT和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在MSCT和钼靶X线中的影像学特征,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MSCT和钼靶X线均可较好地显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特征;160例乳腺肿块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共62例良性肿块和98例恶性肿块;采用MSCT检查诊断为恶性肿块86例,良性肿块74例;采用钼靶X线检查诊断为恶性肿块78例,良性肿块82例;MSCT检查诊断乳腺癌、纤维腺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MSCT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83.67%)、特异度(93.55%)、阳性预测值(95.35%)、阴性预测值(78.38%)以及准确率(87.50%)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MSCT和钼靶X线均可用于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但MSCT相比于钼靶X线诊断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