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闿生说杜与桐城派杜诗学在民国时期的传衍——以《古今诗范》为中心
1
作者 王松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露之至性至情,细致评析“生龙活虎”“凌空倒影”“穷神尽相”等杜诗用笔之法,揭橥杜甫七律连章体的体式特色,聚焦探析杜诗“沉”“雄”风格。吴氏杜诗学既继承了传统杜诗学思想的精髓,又赓续发扬了桐城派诗学的批评传统,堪为民国时期桐城派杜诗学的集成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闿生 杜诗学 《古今诗范》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绝唱”刍议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新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9,共12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不少文学作品曾经被批评家誉为"绝唱",这一重要的文学批评现象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此为切入点,搜集了从宋至清的众多诗学批评文献,发现共有284首唐诗被誉为"绝唱"。这些诗歌...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不少文学作品曾经被批评家誉为"绝唱",这一重要的文学批评现象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此为切入点,搜集了从宋至清的众多诗学批评文献,发现共有284首唐诗被誉为"绝唱"。这些诗歌由78位诗人创作,其中杜甫以73首独占鳌头。唐诗中"绝唱"最多的三种诗体分别是七绝、七律和五律,这与创作基数、诗体地位及社会功用有关。基数越大,地位越高,功用越强,"绝唱"数就越多,反之则少。唐诗"绝唱"按题材可分为19类,其中山水田园类、家国兴亡类和咏物类最多,这与唐诗的文体特征及所取得的成就相吻合。284首唐诗"绝唱"由113位批评家评出,其中明、清两代的诗评家贡献最大。正是他们的"绝唱"之誉,扩大了这些诗歌的影响,确立了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绝唱 诗评家 诗人 杜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学视角下清初学者“意法论”诗学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重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意法论"的提出者是清初杜诗学者陈之壎,也是清代诗论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意法论"指诗意与诗法并重,两者互为表里,强调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意法论"是在"以意逆志"的理论背景下、在清初... "意法论"的提出者是清初杜诗学者陈之壎,也是清代诗论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意法论"指诗意与诗法并重,两者互为表里,强调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意法论"是在"以意逆志"的理论背景下、在清初杜诗阐释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古代诗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其概念命名、产生本源、文本依据以及作为批评方法的实践,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构建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法论 杜诗学 清代诗学 以意逆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杜心解》在清初杜诗学研究中的学理秉承与创新
4
作者 孙纪文 姚雪洁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6-171,共6页
《读杜心解》在清初杜诗学研究中的学理秉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间际于实证主义与文本批评之间;取舍于众家之注而归于"心解"。《读杜心解》既有学术的严谨内容,又有文学批评的灵性成分,可谓重学术而不废性情。探讨《读... 《读杜心解》在清初杜诗学研究中的学理秉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间际于实证主义与文本批评之间;取舍于众家之注而归于"心解"。《读杜心解》既有学术的严谨内容,又有文学批评的灵性成分,可谓重学术而不废性情。探讨《读杜心解》的杜诗学研究状况有益于反观学术思想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杜诗学的接受与清初文化思想的关系是密切相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杜心解》 杜诗学 实证主义 文本批评 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