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OFOST模型的辽宁省春玉米干旱灾损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杨霏云 郑秋红 +3 位作者 李文科 王琦 罗蒋梅 樊栋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8-225,共8页
利用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实测数据对WOFOST模型水分胁迫模块进行了调参,适用性验证表明,WOFOST模型适用于辽宁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模拟,辽宁省春玉米受干旱的影响可以利用WOFOST模型较敏感地反映出来。利用调... 利用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实测数据对WOFOST模型水分胁迫模块进行了调参,适用性验证表明,WOFOST模型适用于辽宁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模拟,辽宁省春玉米受干旱的影响可以利用WOFOST模型较敏感地反映出来。利用调参后的WOFOST模型模拟了全生育期及出苗~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各阶段发生轻、中、重旱情景对辽宁省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了不同干旱风险等级下辽宁省东、中、西部玉米生产的灾损范围。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发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总体上,抽雄~乳熟期发生干旱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拔节~抽雄期,而出苗~拔节期和乳熟~成熟期发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全省春玉米在抽雄~乳熟期发生重旱的减产风险达30%~70%;在相同干旱水平下,不同区域受影响程度也不同,在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发生轻、中、重旱情景下,干旱导致的减产率总体上表现为由东部向西部地区逐渐加重的趋势,在全生育期重旱情景下,辽宁省东部的春玉米减产率为40%~75%,中部为60%~90%,西部达6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干旱灾损 风险评估 WofOST模型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小麦干旱监测与灾损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静 王连喜 +2 位作者 马力文 武万里 孙银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43-147,共5页
研究计算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 1961~ 2 0 0 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 ,并利用FAO提供的山区小麦Kc值和历年小麦生育期资料模拟历年逐旬小麦需水量。通过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各分量的订正 ,求算出历年小麦生长期间实际耗水量和水分满足率 ,... 研究计算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 1961~ 2 0 0 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 ,并利用FAO提供的山区小麦Kc值和历年小麦生育期资料模拟历年逐旬小麦需水量。通过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各分量的订正 ,求算出历年小麦生长期间实际耗水量和水分满足率 ,运用包络产量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建立了小麦单产干旱监测与灾损评估模型 ,应用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南部山区 小麦 干旱监测 灾损评估模型 作物蒸散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干旱灾害的农业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宏平 陈建文 +2 位作者 徐小红 李兆元 张汝鹤 《灾害学》 CSCD 1998年第4期57-61,共5页
分析了陕西干旱发生的时空规律,以缺水率划分干旱标准,评价陕西各季农业干旱状况,并对1949~1990年共42a粮食产量序列进行滑动平均模拟,以粮食减产百分率评估全省干旱灾害等级,得出干旱损失评估模式,使陕西干旱灾害的评估由定性... 分析了陕西干旱发生的时空规律,以缺水率划分干旱标准,评价陕西各季农业干旱状况,并对1949~1990年共42a粮食产量序列进行滑动平均模拟,以粮食减产百分率评估全省干旱灾害等级,得出干旱损失评估模式,使陕西干旱灾害的评估由定性到定量,为其它灾害的定量评估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粮食产量 陕西 评估模式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小麦旱涝敏感性分析与损失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葛道阔 曹宏鑫 +2 位作者 马晓群 张文宇 张伟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02-1309,共8页
针对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4个小麦主产省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旱涝评估技术要求,运用经改进的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通过检索代表性站点48年(1961-2008年)降水量、麦田初始土壤相对含水量和根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资料,计算了上述... 针对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4个小麦主产省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旱涝评估技术要求,运用经改进的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通过检索代表性站点48年(1961-2008年)降水量、麦田初始土壤相对含水量和根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资料,计算了上述3要素在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下对应的小麦产量的变化幅度,进而进行了冬小麦旱、涝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域的冬小麦旱、涝损失评估。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干旱损失随年代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涝渍损失没有随年代变化的趋势。从空间上看,干旱、涝渍损失均有明显的纬度分布特点,不同的是,干旱损失表现为北高南低,而涝渍损失表现为南高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模型 旱涝 敏感性分析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天山北坡中段草地动态估产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新欣 朱进忠 +1 位作者 范燕敏 武鹏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27,共4页
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原带为典型研究区,进行草地生物量变化动态监测。运用植被指数最大合成法,分析了研究区草地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指数NDVI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MODIS-NDVI在山地草... 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原带为典型研究区,进行草地生物量变化动态监测。运用植被指数最大合成法,分析了研究区草地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指数NDVI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MODIS-NDVI在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上不同季节的生物量动态估测模型。结果表明:3种草地类型的最优动态估产模型分别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幂函数曲线模型,估产精度分别达到83.06%、90.85%、8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MODIS 植被指数 动态监测 估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监测的电池板积灰清洗周期确定与费用评估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波 张姝伟 +4 位作者 曹生现 王恭 许兆鹏 崔立业 李晓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205-4212,共8页
光伏电池板(电池板)积灰可降低透光率、引起热斑效应、腐蚀玻璃表面,实时监测积灰状态,及时清洗积灰将为光伏电站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出一种电池板积灰状态发电效率监测方法,构建电功率损失率随积灰时间变化的渐近型预测模型,并建立... 光伏电池板(电池板)积灰可降低透光率、引起热斑效应、腐蚀玻璃表面,实时监测积灰状态,及时清洗积灰将为光伏电站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出一种电池板积灰状态发电效率监测方法,构建电功率损失率随积灰时间变化的渐近型预测模型,并建立电池板积灰费用评估数学模型,以年累计电量损失费与清洗维护费之和最小化来确定最佳清洗周期。实例分析表明:蒙东地区50MW光伏电站积灰43天时电功率损失率达到15.32%,最佳清洗周期为20.3天,与当前现场固定清洗周期90天比较,将积灰经济损失由18.96万元·MW^-1×a^-1降至12.85万元·MW^-1×a^-1,占发电收益比例由15.3%降到10.4%;装机容量和年累计清洗时间对最佳清洗周期无显著影响,但并网电价越低、单位面积清洗费用越高时,最佳清洗周期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板积灰 状态监测 电功率损失率 预测模型 清洗周期 费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CSODS的小麦旱涝灾损区域化监测与精细化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葛道阔 曹宏鑫 +3 位作者 杨余旺 马晓群 张文宇 张伟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2-1068,共7页
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气候数据插值专用软件-ANUSPLIN,插值生成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4个小麦主产省代表性区域1971-2015年逐年的5 km×5 km分辨率的网格化逐日数据集,数据包括逐日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 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气候数据插值专用软件-ANUSPLIN,插值生成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4个小麦主产省代表性区域1971-2015年逐年的5 km×5 km分辨率的网格化逐日数据集,数据包括逐日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结合经改进的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区域化方法,并利用相关监测数据,开展了研究区域冬小麦旱涝灾害损失的区域化监测与精细化评估。结果表明:作物模型评估的灾损率等级与实际灾损率等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一致,区域内所有格点灾损率等级基本准确率(等级差≤1)为83.3%,其中完全准确率(等级差=0)为62.3%。研究区域冬小麦有典型的北部偏旱、南部偏涝的分布特点,且干旱灾损一般大于涝渍灾损。整个研究区域平均而言,干旱和涝渍灾损均有随年份微弱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模型 旱涝 精细化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冬小麦水分盈亏指数的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贾建英 韩兰英 万信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9-566,共8页
冬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水分是限制该省旱作冬小麦生产最主要的因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冬小麦干旱常年发生,因此准确监测甘肃省冬小麦干旱及定量评估灾害损失可为决策部门制定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及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冬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水分是限制该省旱作冬小麦生产最主要的因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冬小麦干旱常年发生,因此准确监测甘肃省冬小麦干旱及定量评估灾害损失可为决策部门制定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及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甘肃省1981—2014年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和冬小麦生育状况观测资料,38个冬小麦种植县气象资料、产量资料及干旱灾情资料,考虑冬小麦休闲期土壤储水及生育期水分盈亏量修订了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修订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与土壤储水、冬小麦产量要素和产量损失相关性较高,能客观、准确、定量地反映干旱对甘肃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水分盈亏指数分别建立冬小麦产量要素和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产量要素评估模型均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产量损失评估模型大部分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产量要素评估模型回代结果与冬小麦产量要素实测值间均通过0.01水平的F检验;产量损失评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68.4%种植县通过0.05水平F检验,基本能准确评估全省大部分地方干旱对冬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修订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能客观反映甘肃省冬小麦干旱,建立的评估模型能准确评估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盈亏指数 干旱 土壤储水 产量要素 产量损失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YZA2000模型的华北地区旱稻干旱风险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薛昌颖 胡程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9-185,212,共8页
针对华北地区旱稻产量年际不稳定的问题,利用作物生长模拟技术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地区气候背景下旱稻生长季内干旱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以模型模拟的雨养条件下实际蒸散量相对于潜在条件下的蒸散量(即需水量)的亏缺率(即... 针对华北地区旱稻产量年际不稳定的问题,利用作物生长模拟技术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地区气候背景下旱稻生长季内干旱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以模型模拟的雨养条件下实际蒸散量相对于潜在条件下的蒸散量(即需水量)的亏缺率(即水分亏缺指数),以雨养条件下产量相对于潜在产量的损失率(即灾损指数)作为产量灾损强度评价指标,从受旱程度以及产量损失两个角度构建干旱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干旱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旱稻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在0.35~0.45之间,其中出苗~穗分化阶段指数值在各生育阶段中最高。干旱灾损指数变化在0.24~0.50之间,其中河北的西北部、山东北部及河南的南部较高。就干旱强度风险及灾损风险而言,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风险指数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山东南部等地区,河北中南部、河南大部等地风险指数较高;就综合风险指数而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的西部和南部、山东北部以及河北中部的部分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东大部以及河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总体上看,华北大部地区旱稻干旱综合风险较低,但在农业生产实际中仍不能忽视高风险区的干旱应对及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ORYZA2000模型 干旱强度 产量灾损 风险评估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干旱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徐昆 朱秀芳 +2 位作者 刘莹 郭锐 陈令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9-158,共10页
了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五大主要玉米种植区中241个地级行政单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quaCrop作物模型分别对rcp2.6、rcp4.5、rcp8.5,3种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中玉米... 了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五大主要玉米种植区中241个地级行政单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quaCrop作物模型分别对rcp2.6、rcp4.5、rcp8.5,3种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中玉米在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受到的水分胁迫及相应产量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评估干旱强度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来中国的干旱强度分布及玉米产量损失在空间上均呈现由西北至东南递减的趋势;2)未来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水平相比于历史时期有所上升;3)玉米干旱损失率随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符合Logistic曲线,回归结果的R2为0.96。4)未来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的玉米产量对干旱强度反应最敏感,应当引起格外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候变化 产量损失 AquaCrop模型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三江源地区不同类型草地草产量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唐 江涛 郭连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6,共9页
面对大面积草原草场牧草估产,遥感监测已成为最普遍、最快速的先进手段。针对三江源地区草地,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利用2000—2010年MODIS的MOD13A1(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数据和每年4—9月的降水和温度数据,运用ArcGIS软件建立了三江源... 面对大面积草原草场牧草估产,遥感监测已成为最普遍、最快速的先进手段。针对三江源地区草地,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利用2000—2010年MODIS的MOD13A1(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数据和每年4—9月的降水和温度数据,运用ArcGIS软件建立了三江源地区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卫星遥感估产模型,得出三江源草场亩产量结果:湖盆河滩草甸160~180kg,整体趋势略有上升;山地草原48~56kg,高原宽谷荒漠39~45kg,山地荒漠40~50kg,整体分布趋势很稳定;高山草甸110~130kg,高原宽谷草原70~80kg,整体趋势相对稳定;山地稀疏森林草场130~160kg,整体趋势略有下降;山地灌丛草场128~160kg。空间上因东南地区降水较多,湿润度高,地势相对平坦,因此草产量呈现出从东南—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其中高山草甸草场和高原宽谷草原草场占绝大部分,为三江源地区进行草地生物量研究、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场估产 改进的CASA模型 遥感监测 三江源草场 MODI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何永坤 唐余学 张建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85-191,共7页
为研究干旱对西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该文根据气候相似、发育期相近、农业生产水平相当的原则将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区分成6个亚区,利用1961-2010年西南地区63个代表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逐旬水分盈亏指数,建立逐旬干湿指数,并基于旬干... 为研究干旱对西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该文根据气候相似、发育期相近、农业生产水平相当的原则将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区分成6个亚区,利用1961-2010年西南地区63个代表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逐旬水分盈亏指数,建立逐旬干湿指数,并基于旬干湿指数建立玉米干旱累积指数,同时结合玉米单产资料,构建玉米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旬干湿指数与该旬的土壤湿度相关性较好;西南6个亚区玉米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F检验,通过代表站、西南干旱年玉米干旱累积指数与干旱产量损失间的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检验水平F均在0.05以上。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玉米发生干旱时的产量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干旱 损失 玉米 产量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旱灾损失模型构建与应用——以河南省雨养小麦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陈瑶 朱秀芳 +2 位作者 孙丹一 徐昆 刘莹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0-215,共6页
定量刻画致灾因子和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农业灾损快速评估及风险评价、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服务。以雨养小麦为例,筛选河南省雨养为主的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大于等于0.6的县)为研究区。对研究区的历史小麦产量数据进... 定量刻画致灾因子和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农业灾损快速评估及风险评价、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服务。以雨养小麦为例,筛选河南省雨养为主的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大于等于0.6的县)为研究区。对研究区的历史小麦产量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解,得到趋势产量,进而计算产量损失率。基于游程理论利用小麦生育期内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进行河南省干旱事件的识别和特征分析。筛选出小麦减产且生长季内发生干旱的年份所对应的小麦损失率和SPEI数据构成样本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建立多尺度SPEI和小麦损失率之间的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显示:①河南省耕地范围上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总体呈现干湿一致的趋势。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识别出的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年均值的分布具有一致性。②本文建立的损失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69,均方根误差为0.083,模型精度能够满足产量损失预评估的要求,可以为产量损失快速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减产率 雨养区 随机森林 混合时间序列模型 旱灾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灾情数据的贵州省粮食单产灾损估算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世琼 左晋 +1 位作者 于飞 谭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目的】探明贵州省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程度的关系,为贵州省防范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和科学预测粮食单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10—2020年贵州省粮食灾情统计数据,计算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的受灾率、成灾率及绝收率,并用灰色... 【目的】探明贵州省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程度的关系,为贵州省防范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和科学预测粮食单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10—2020年贵州省粮食灾情统计数据,计算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的受灾率、成灾率及绝收率,并用灰色关联法评价各灾种及灾害程度对全年粮食及水稻、玉米、马铃薯气候单产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的关系,构建基于灾情的粮食单产灾损估算模型。【结果】从发生频率看,干旱为贵州省2010—2013年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2014年起逐步由旱转涝;发生程度中等、范围较广的干旱及程度较重、局地性强的低温灾害是造成贵州省粮食作物减产的主要灾害。构建了粮食气候减产量(ΔY_(w))与总受灾率(Kts)、总成灾率(Ktc)、总绝收率(Ktj)的灾损评估模型:ΔY_(w)=189.2Kts+4490.6Ktc+50.0Ktj+85.2(R^(2)=0.760,P<0.01),通过模型估算得到的模拟单产与实际单产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且误差在合理范围内。【结论】贵州省粮食总受灾率、总成灾率和总绝收率与气候减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灾害程度越高,气候减产量越大,粮食因灾损失也越大;基于灾损的粮食单产估算模型可估算当年粮食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粮食 气候减产量 灾损估算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肃南县草地资源生产能力研究
15
作者 朵玉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2期80-81,83,共3页
通过在不同草地类型中,有代表性的设立草地监测点,将连续多年进行定点监测的地面数据与遥感数据结合,通过研究二者关系,建立草地估产模型,利用估产模型对监测区草地产草量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为草地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 通过在不同草地类型中,有代表性的设立草地监测点,将连续多年进行定点监测的地面数据与遥感数据结合,通过研究二者关系,建立草地估产模型,利用估产模型对监测区草地产草量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为草地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监测 遥感 估产模型 产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