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crushing behavior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angular gradient honeycomb structures under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compression
1
作者 Jiachen Li Yuchen Wei +2 位作者 Hao Wu Xingyu Shen Mengqi Yu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7-63,共17页
The high variability of shock in terrorist attacks poses a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ies,necess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protective structure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gle gradient and... The high variability of shock in terrorist attacks poses a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ies,necess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protective structure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gle gradient and proposes four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concave hexagonal honeycomb structures.The structures'macroscopic deformation behavior,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and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evaluated through quasi-static compression and Hopkinson pressure bar impact experiments.The study reveals that,under varying strain rates,the structures deform starting from the weak layer and exhibit significant interlayer separation.Additionally,interlayer shear slip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with increasing strain rate.In terms of quasi-static compression,symmetric gradient structures demonstrate superior energy absorption,particularly the symmetric negative gradient structure(SNG-SMS)with a 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 of 13.77 J/cm~3.For dynamic impact,unidirectional gradient structures exhibit exceptional energy absorption,particularly the unidirectional positive gradient honeycomb structure(UPG-SML)with out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angle gradient desig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tructure's stability and deformation mode during impact.Fewer interlayer separations result in a more pronounced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effect and enhance the structure's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strain rate impact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Gradient honeycomb structure Quasi-static compression Dynamic impact Titanium allo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oustical properties of a 3D 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emerging applications
2
作者 Jeyanthi Subramanian Vinoth kumar Selvaraj +3 位作者 Rohan Singh Ilangovan S Naresh Kakur Ruban Whenish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48-258,共11页
The novelty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successful fabrication of a 3D-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 for acoustic properties,utilizing an impedance tube setup in accordance with ASTM standard E ... The novelty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successful fabrication of a 3D-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 for acoustic properties,utilizing an impedance tube setup in accordance with ASTM standard E 1050-12.The Creality Ender-3,a 3D printer,was used for printing the honeycomb structures,and polylactic acid(PLA)material was employed for their construction.The organic,inorganic,and polymeric compounds within the composit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The structure and homogeneity of the samples were examined using a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To determine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3D 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numerous samples were systematically developed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and analys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The RSM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optimum values of each factor and 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NRC).The optimum values for an NRC of 0.377 were found to be 1.116 wt% carbon black,1.025 wt% aluminium powder,and 3.151 mm distance between parallel edges.Overall,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 3D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 is an excellent material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various fields,including defence and aviation,where lightweight and acoustic properti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ing honeycomb structure ACOUSTICS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ological study about failure behavior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honeycomb structures under various strain rates 被引量:2
3
作者 Yu-chen Wei Meng-jie Tian +4 位作者 Chun-yang Huang Shao-wu Wang Xing Li Qian-ran Hu Meng-qi Yu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14-227,共14页
High-speed impact threats and terrorist actions on the battlefield require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protectiv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and various protective structure is designed according their energy-abso... High-speed impact threats and terrorist actions on the battlefield require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protectiv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and various protective structure is designed according their energy-absorbing characteristics.In this research,the deformation behavior,microscopic failure modes and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entrant hexagonal structure,regular hexagonal structure and regular quadrilateral structure a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strain rates impact.The re-entrant hexagonal structure forms a“X”-shaped deformation zone,the regular quadrilateral and regular hexagonal structure form an“I”-shaped deformation zone.The microscopic appearance of the section is a mixed fracture form.The effects of the topological shape,cell angle,and cell height on the impact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 were evaluated.When the cell height is fixed and the cell angle is changed,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the structure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as the relative density increase.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e are optimal when the relative density is about 18.6%and the cell angle is22.5°.When the cell angle is fixed and the cell height is changed,as the relative density increases,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the structure gradually increases.The regular quadrilateral structure and the reentrant hexagonal structure experienced clear strain rate effects under dynamic impact conditions;the regular hexagonal structure did not exhibit obvious strain rate effects.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rational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shock-resistant protective structures that perform well in high-speed impact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eycomb structures Impact loading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Titanium alloy Dynamic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he ballistic response of honeycomb sandwich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offset and normal impact 被引量:1
4
作者 Nikhil Khaire Gaurav Tiwari +1 位作者 Vivek Patel M.A.Iqbal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56-73,共1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sandwich panels with honeycomb cores.The high velocity impac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compressed air gu... In the present study,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sandwich panels with honeycomb cores.The high velocity impac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compressed air gun.A sharp conical nosed projectile was impacted normally and with some offset distance(20 mm and 40 mm).The deformation,failure mod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obtained for both kinds of loading.Moreover,the explicit solver was run in Abaqus to creat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The numerically obtained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to check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ling.The numerical result was further employed to obtain strain energy dissipation in each element by externally running user-defined code in Abaqus.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inscribe circle diameter and cell wall and face sheet thickness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 was examined.The result found that ballistic resistance and deformation were higher against offset impact compared to the normal impact loading.Sandwich panel impacted at 40 mm offset distance required 3 m/s and 1.9 m/s more velocity than 0 and 20 mm offset distance.Also,increasing the face sheet and wall thicknes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ballistic resistance in terms of a higher ballistic limit and energy absorption.However,inscribe circle diameter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ballistic resistance.Also,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sandwich structure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different deformation directions.The energy dissipation in plastic work was highest for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regardless of impact condition followed by tangential,radial and axial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eycomb sandwich structure Offset impact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 Geometry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I泡沫的可重复使用结构隔声性能研究
5
作者 秦朝红 侯传涛 +4 位作者 康军 魏龙 荣克林 郝子元 任方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0,共7页
可重复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力、热、空间等载荷环境,对飞行器系统可靠性和结构完整性提出了需求。可重复飞行器上升、再入过程中受到严酷的气动噪声环境,噪声传到飞行器内,会对内部的设备产生影响。因此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 可重复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力、热、空间等载荷环境,对飞行器系统可靠性和结构完整性提出了需求。可重复飞行器上升、再入过程中受到严酷的气动噪声环境,噪声传到飞行器内,会对内部的设备产生影响。因此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除了轻质、承载、耐温等设计要求外,还要达到很好的隔声性能,在轨期间满足一定的空间环境要求,并可实现可重复使用。考虑到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olymethacrylimide, PMI)泡沫优异的耐热性、比强度高、轻质等特点,将PMI泡沫与复合材料蜂窝板进行复合,开展其隔声性能研究,获取了典型试验件的隔声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飞行器结构进行了设计,通过试验验证了其良好的隔声效果。开展了不同剂量的带电粒子辐照试验,对其多次、长期在轨后的隔声性能进行了评估,在30~5 000 krad(Si)粒子辐照下,不管是PMI泡沫还是PMI泡沫与蜂窝复合结构的隔声性能变化不大,满足可重复使用的隔声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结构 隔声性能 空间环境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 蜂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吸波性能优化设计
6
作者 孙士平 常梦源 胡政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采用泊松比分类六边形蜂窝构型,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蜂窝单胞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变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吸波性能分析与给定反射率目标的蜂窝构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2~18 GHz电磁波垂直入射工况下,减小蜂窝边长和增大蜂窝高度均能... 采用泊松比分类六边形蜂窝构型,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蜂窝单胞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变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吸波性能分析与给定反射率目标的蜂窝构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2~18 GHz电磁波垂直入射工况下,减小蜂窝边长和增大蜂窝高度均能有效提高结构吸波性能,使泊松比趋于零的蜂窝角度变化可提高吸波性能,存在与蜂窝几何参数匹配的最佳涂层厚度,能够获得最优吸波性能;与正泊松比常规六边形蜂窝、零泊松比半内凹六边形蜂窝和负泊松比内凹六边形蜂窝的初始方案相比,反射率为-10 dB时,三种优化蜂窝吸收带宽分别增大了56.8%、35.2%、52.5%,而反射率为-20 dB时,三种优化蜂窝吸收带宽分别从零增大为4 GHz、2.3 GHz、0.5 GHz;三种泊松比蜂窝中,正泊松比蜂窝的优化适应潜力最好。研究结果为多功能蜂窝吸波结构的蜂窝构型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性能 泊松比 蜂窝构型 优化设计 蜂窝夹芯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凹角型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郑战光 陈俊翔 +2 位作者 孙腾 谢昌吉 黄增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3,共9页
负泊松比结构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工程领域。将星形蜂窝结构与内凹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内凹角型负泊松比蜂窝结构。首先,基于对称性将胞元结构简化分析,利用能量法对该结构的泊松比和等效弹性模量解析式进行推... 负泊松比结构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工程领域。将星形蜂窝结构与内凹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内凹角型负泊松比蜂窝结构。首先,基于对称性将胞元结构简化分析,利用能量法对该结构的泊松比和等效弹性模量解析式进行推导。其次,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结构竖直方向压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解析表达式的准确性。最后,讨论了胞元结构的不同几何参数对结构等效泊松比和等效弹性模量变化的影响,并将该结构的等效力学性能与常规星形蜂窝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负泊松比特性,并且通过改变几何参数的大小,可以对结构的等效力学性能进行调整。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负泊松比超材料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凹角型蜂窝结构 能量法 胞元结构 力学性能 负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元尺寸对聚醚醚酮蜂窝夹芯板动态冲击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文周 杨丽君 +2 位作者 舒润泽 钟烨 樊亚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聚醚醚酮(PEEK)蜂窝夹芯结构在低速动态冲击下的动力学性能受胞元几何参数的影响显著。本研究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能量冲击为15 J的PEEK蜂窝夹芯板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了9组具... 聚醚醚酮(PEEK)蜂窝夹芯结构在低速动态冲击下的动力学性能受胞元几何参数的影响显著。本研究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能量冲击为15 J的PEEK蜂窝夹芯板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了9组具有不同胞元几何参数的PEEK蜂窝夹芯板的动态冲击响应过程,以峰值载荷和比吸能(SEA)为主要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SEA对胞元几何参数高度敏感,其变化范围从48.82 J/kg到310.54 J/kg。动态冲击过程中,峰值载荷主要受支柱直径和胞元高度的影响,而SEA值则主要受胞元高度的影响。当支柱直径为3.3 mm,六边形外径为10.8 mm,胞元高度为10.417 mm时,蜂窝夹芯板可实现最大峰值载荷和最大SEA的双重优化。本研究结果为PEEK蜂窝夹芯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优化依据,有助于提升其在服役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蜂窝夹芯结构 低速动态冲击 胞元几何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形横向蜂窝夹层板隔声性能实验研究
9
作者 沈超明 孙岩松 +1 位作者 蔡昌文 孙剑锋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9-303,310,共6页
针对横向蜂窝夹层板复合结构,研究其隔声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并制备不同芯层结构形式、不同层数、不同填充材料的夹层板试样,采用混响室-半消声室法进行实验研究,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进行声学有限元分析比对。结果表明... 针对横向蜂窝夹层板复合结构,研究其隔声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并制备不同芯层结构形式、不同层数、不同填充材料的夹层板试样,采用混响室-半消声室法进行实验研究,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进行声学有限元分析比对。结果表明:实验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随频率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实心板在低频段隔声效果更优,但在中高频段,横向蜂窝夹层板结构的隔声性能提升约8.97%;单层结构在低频段隔声性能更好,在中高频段双层结构的隔声性能提升约22.4%;填充多孔材料结构在高频阶段的隔声性能可提升约13.8%;研究结果可为夹芯板隔声结构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横向蜂窝 夹层板 隔声性能 结构参数 混响室-半消声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固化蜂窝夹层结构长梁弯曲性能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芳旭 孙超明 +1 位作者 贺靖 尹航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9,128,共7页
与层合结构相比,蜂窝夹层结构的材料构成、结构形式和力学行为更复杂。为了提高对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预测的准确性,分析了共固化蜂窝夹层结构的面板形貌和力学性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长梁弯曲有限元渐进失效分析模型,实现对长梁弯曲载... 与层合结构相比,蜂窝夹层结构的材料构成、结构形式和力学行为更复杂。为了提高对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预测的准确性,分析了共固化蜂窝夹层结构的面板形貌和力学性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长梁弯曲有限元渐进失效分析模型,实现对长梁弯曲载荷、变形以及破坏模式的预测。结果表明,共固化蜂窝夹层结构的面板与采用相同预浸料、铺层数量和固化工艺单独成型的层压板相比,单层厚度更薄,压缩强度更低。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模型的几何结构和材料参数,保证了对长梁弯曲性能预测的准确性,弯曲极限载荷及445 N时变形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误差在±11%范围内,破坏位置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结构 共固化 长梁弯曲 渐进失效分析 有限元 性能预测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打印PLA和CF/PLA蜂窝结构参数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宪超 刘少岗 +2 位作者 王鹏飞 王心悦 邱丹丹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7,126,共7页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完善及其与智能材料和智能结构的合理结合,4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4D打印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已成为工程研究的前沿。其中,蜂窝结构以其轻质高强、隔热缓冲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汽车等领域。将蜂窝机械结...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完善及其与智能材料和智能结构的合理结合,4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4D打印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已成为工程研究的前沿。其中,蜂窝结构以其轻质高强、隔热缓冲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汽车等领域。将蜂窝机械结构与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工艺相结合,通过4D打印制备聚乳酸(PLA)以及碳纤维增强聚乳酸(CF/PLA)蜂窝结构样件,对样件实施弯曲变形,探索蜂窝结构参数对两种样件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件弯曲变形时,应力施加在蜂窝结构的不同位置会使形状恢复率相差约8%,形状恢复时间相差8~10 s;随着蜂窝结构胞元壁厚的降低,形状恢复率逐渐增大,形状恢复时间逐渐减少;弯曲变形程度的增大导致形状恢复率降低,形状恢复时间增加;随蜂窝胞元角度增加,形状恢复率先升高后降低,形状恢复时间先减少后增加,且当胞元角度为60°时形状恢复性能最好;在相同条件下PLA的形状恢复率比CF/PLA更高,但CF/PLA形状恢复时间相较于PLA更短。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索PLA蜂窝智能结构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以及PLA材料4D打印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打印 蜂窝结构 聚乳酸 碳纤维增强聚乳酸 形状记忆 形状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弹丸侵彻双箭头负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弹道特性
12
作者 刘洋佐 徐诚 +2 位作者 马吴宁 任杰 张震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法研究双箭头负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抗侵彻性能,利用小口径弹丸侵彻9种双箭头负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获得双箭头负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弹道特性.通过仿真得到弹丸侵彻过程中姿态变化,建立弹丸侵彻双箭头胞元的动力... 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法研究双箭头负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抗侵彻性能,利用小口径弹丸侵彻9种双箭头负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获得双箭头负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弹道特性.通过仿真得到弹丸侵彻过程中姿态变化,建立弹丸侵彻双箭头胞元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模拟表明:当上下面层厚度不变,仅增大芯层双箭头夹角,蜂窝夹芯结构的弹道极限随之降低.对于相同蜂窝夹芯结构,子弹初始速度与结构动能吸收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存在某一速度区间使得蜂窝夹芯结构抗侵彻性能最佳.侵彻过程中弹丸周向存在应力分布不均现象,产生非对称作用使弹丸受力环境变化,导致弹丸姿态角改变,最终引起弹丸的侵彻弹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 蜂窝夹芯结构 小口径枪弹 侵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类手性蜂窝夹芯椎体植入物结构优化设计
13
作者 聂文彬 郭媛 +4 位作者 张绪树 赵轶波 赵斌 徐志康 柯海波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1-427,共7页
目的提高三手性蜂窝夹芯结构的力学性能,符合椎体植入物结构的设计标准。方法通过添加辅助支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构建类手性蜂窝夹芯结构,采用有限元法研究辅助支撑结构对类手性蜂窝夹层结构的影响和支撑位置与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目的提高三手性蜂窝夹芯结构的力学性能,符合椎体植入物结构的设计标准。方法通过添加辅助支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构建类手性蜂窝夹芯结构,采用有限元法研究辅助支撑结构对类手性蜂窝夹层结构的影响和支撑位置与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不同结构的变形机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与三手性蜂窝夹层结构相比,类手性蜂窝夹层结构都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其中辅助支撑结构垂直于韧带的类手性d_(CW)蜂窝夹层结构的力学性能最优,该位置为最佳的支撑位置。当体积作为控制变量,类手性蜂窝夹层结构在x_(1)方向的压缩刚度、刚度质量比和横向应变与支撑位置的变化显著性相关,且均为正相关。结论作为一种新型类手性蜂窝结构,该结构为蜂窝夹层结构作为椎体植入物结构的优化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手性蜂窝夹层结构 辅助支撑 结构优化 有限元仿真 椎体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夹芯结构低速冲击后压-压疲劳性能研究
14
作者 陈卫东 姚凯飞 +1 位作者 王轩 石强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共9页
利用直径分别为25.4 mm、38.1 mm和50.8 mm的冲头对玻璃纤维平纹编织面板蜂窝夹芯结构进行1 mm凹坑深度的低速冲击,开展冲击后静态压缩和压-压疲劳试验,研究三种冲头直径下试件的剩余强度、条件疲劳极限、刚度退化、循环蠕变和破坏模式... 利用直径分别为25.4 mm、38.1 mm和50.8 mm的冲头对玻璃纤维平纹编织面板蜂窝夹芯结构进行1 mm凹坑深度的低速冲击,开展冲击后静态压缩和压-压疲劳试验,研究三种冲头直径下试件的剩余强度、条件疲劳极限、刚度退化、循环蠕变和破坏模式,揭示蜂窝夹芯结构低速冲击后压-压疲劳行为。结果表明:试件静态剩余强度随着冲头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冲头直径为25.4 mm时,条件疲劳极限最大,为静态破环载荷的68.1%,当冲头直径为38.1 mm和50.8 mm时,条件疲劳极限约为静态破坏载荷的60%。循环刚度和循环蠕变均呈现“三阶段”的演变特征,在疲劳寿命期前10%,试件耗散能小幅减小,刚度在高周疲劳中增大,在低周疲劳中减小,循环蠕变现象显著;在疲劳寿命期90%之前,刚度大小稳定,循环蠕变现象有所减弱;在疲劳寿命期后10%,刚度减小,循环蠕变再次呈现显著的现象。试件的疲劳剩余强度分散性明显大于静态剩余强度分散性;试件在疲劳载荷下的破坏模式与在静态载荷下破坏模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疲劳 冲击后压缩 蜂窝夹芯结构 刚度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蜂窝夹芯板结构的舱内爆炸动态响应研究
15
作者 殷子俊 郑成 +3 位作者 孔祥韶 周沪 卢安格 曹宇航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7,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多级峰窝夹芯结构在舱内爆炸载荷下的动态响应与能量耗散机制。利用AUTODYN中Euler-Lagrange全耦合计算方法验证舱内爆炸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多级蜂窝夹芯结构的抗爆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3D...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多级峰窝夹芯结构在舱内爆炸载荷下的动态响应与能量耗散机制。利用AUTODYN中Euler-Lagrange全耦合计算方法验证舱内爆炸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多级蜂窝夹芯结构的抗爆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3D打印制备的316 L夹芯层的吸能性,定量研究多级蜂窝夹芯结构各部分结构参数对其抗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级蜂窝夹芯板在舱内爆炸载荷作用下变形过程可分3个阶段并且总结了其6种失效模式。随着上面板和二级蜂窝壁厚的提高,结构强度上升,下面板变形降低并且整体吸能减少。上面板增厚时,上、下面板吸能比例均下降;而二级蜂窝壁厚增大时,下面板吸能比例却上升。此外,芯层高度的增加有助于提升结构抗变形能力,下面板变形减小43.9%,但因易塑性压实,吸能潜力及整体稳定性减弱,总吸能下降19.2%。综上,多级蜂窝夹芯结构的抗爆抗冲击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抗爆结构的工程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内爆炸 蜂窝夹芯结构 3D打印 抗爆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泊松比结构缓冲装置入水冲击特性数值仿真
16
作者 鞠金龙 杨娜娜 +2 位作者 余雷 张哲 吴文华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257,共10页
针对跨介质航行器入水冲击带来的结构损伤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负泊松比头罩降载的方法,利用负泊松比结构特殊的拉胀效应,使头罩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采用任意朗格朗日-欧拉算法分析了负泊松比头罩对航行器降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 针对跨介质航行器入水冲击带来的结构损伤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负泊松比头罩降载的方法,利用负泊松比结构特殊的拉胀效应,使头罩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采用任意朗格朗日-欧拉算法分析了负泊松比头罩对航行器降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降载头罩相比,负泊松比头罩在结构轻量化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结构入水冲击载荷,在入水速度分别为20 m/s、35 m/s、50 m/s时,加速度峰值可以降低75%、70%、68%,具有良好的降载缓冲效果;不同胞元夹角、壁厚和边长参数下,负泊松比结构的降载特性有较大差异,在胞元角20°、胞元壁厚0.5 mm、1.6倍胞元边长参数下,负泊松比头罩的降载特性达到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航行器 负泊松比 蜂窝结构 入水冲击 多介质任意朗格朗日-欧拉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液压力对高速电弧加工高温合金蜂窝质量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李辰龙 柏聪 +1 位作者 李柯林 顾琳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5,48,共6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蜂窝结构的加工难题,提出并验证了高速电弧加工蜂窝的可行性,分析了高速电弧加工在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方面的优势。试验采用内冲液圆盘电极,研究了冲液压力对蜂窝结构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冲液压力... 针对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蜂窝结构的加工难题,提出并验证了高速电弧加工蜂窝的可行性,分析了高速电弧加工在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方面的优势。试验采用内冲液圆盘电极,研究了冲液压力对蜂窝结构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冲液压力对改善加工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达到0.6 MPa以上时能显著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并降低电极损耗率,有效验证了高速电弧加工航空蜂窝的潜力,也为相关技术的优化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放电加工 蜂窝结构 冲液压力 加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可控内凹蜂窝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
18
作者 毛光辉 王成 +1 位作者 王万里 徐文龙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8,共15页
内凹蜂窝结构因其独特的变形模式、出色的抗冲击和能量吸收特性以及轻质特点,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传统内凹六边形蜂窝结构,引入圆角设计并通过改变圆角的排布方式,提出一种基于圆角增强的变... 内凹蜂窝结构因其独特的变形模式、出色的抗冲击和能量吸收特性以及轻质特点,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传统内凹六边形蜂窝结构,引入圆角设计并通过改变圆角的排布方式,提出一种基于圆角增强的变形可控内凹蜂窝结构,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备变形模式为Z型和Y型的变形可控蜂窝结构。为探究其抗冲击性能,开展准静态压缩和落锤冲击实验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构的变形模式和吸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提出的新型蜂窝结构实现了变形模式的可控,通过定制的Z型和Y型变形模式,显著提高了结构的吸能性能,具有良好的压溃稳定性;在同种结构下,吸能性能随着圆角半径的增大逐渐提高;随着速度的增加,结构变形模式逐渐向I型压溃演变,结构的平台力大致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吸能效率逐渐降低;Z型结构因其圆角的非对称排布,在多数情况下其抗冲击性能优于Y型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动态冲击作用下新型结构的耐撞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凹蜂窝结构 圆角设计 3D打印 吸能特性 变形模式 动态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支架集成先导阀流道优化
19
作者 张喆 廉自生 +1 位作者 王雷雷 席文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4,共8页
井下液压支架控制系统采用开关式电液换向阀进行升降柱、移架、推溜等操作,作业时易产生液压冲击、噪声等危害。针对此,采用支架集成比例控制阀实现液压油缸的精确位置控制及软启、软停功能,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对其主阀体... 井下液压支架控制系统采用开关式电液换向阀进行升降柱、移架、推溜等操作,作业时易产生液压冲击、噪声等危害。针对此,采用支架集成比例控制阀实现液压油缸的精确位置控制及软启、软停功能,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对其主阀体流道进行迭代设计优化,并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进行打印制造;采用具有负泊松比的蜂窝结构设计集成先导阀,结合黏接剂喷射(BJ)打印技术对其先导阀进行流道优化及整体轻量化设计,在提高功重比、成型效率的同时,可解决SLM制造成本昂贵、悬臂结构等问题。结果表明:集成先导阀部分质量减轻了82.3%,相比传统SLM打印工艺成本节约89.7%,管线压损降低了43.3%,负压区及最大流速减小,阀体流动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集成先导阀 黏接剂喷射(BJ)打印技术 流道优化 NURBS曲线 蜂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CFRP蜂窝铝三明治结构冲击能量预测研究
20
作者 李仲玉 高阳 +2 位作者 袁绍阳 王彦翔 王兵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7,共12页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蜂窝铝三明治结构,提出一种使用有限元仿真作为损伤数据来源,并基于改进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对三明治结构冲击能量进行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在ResNet50主干网络的全局平均池化层...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蜂窝铝三明治结构,提出一种使用有限元仿真作为损伤数据来源,并基于改进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对三明治结构冲击能量进行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在ResNet50主干网络的全局平均池化层之前引入一种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模块,对卷积层提取的特征进行整合和筛选,使最终输入到全连接层中的特征向量更具有代表性。在RegNet主干网络的初始卷积层之后引入相同的注意力机制模块,使网络在早期就聚焦于图像中的关键区域和特征,增强底层特征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预测准确率,ResNet50网络最高达到93.7%, RegNet网络最高达到93.1%;在引入注意力模块之后,ResNet50网络能够达到98.9%, RegNet网络能够达到97.1%。2种改进的深度学习网络能够有效地预测出损伤图像中的冲击能量,为CFRP蜂窝铝三明治结构冲击能量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蜂窝铝三明治结构 低速冲击 深度学习模型 多头注意力模块 冲击能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