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零序抑制的柔性互联装置多工况控制切换策略
1
作者 杨晓岚 袁宇波 +3 位作者 陈星莺 余昆 周琦 刘瑞煌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1,共10页
柔性多状态开关(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 FMSS)作为新一代柔性互联装置,可替代传统联络开关实现配电网不同馈线间的柔性互联。然而,现有关于FMSS控制模式切换的研究未充分考虑不对称故障情况下零序电流对FMSS稳定运行的影响,导致... 柔性多状态开关(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 FMSS)作为新一代柔性互联装置,可替代传统联络开关实现配电网不同馈线间的柔性互联。然而,现有关于FMSS控制模式切换的研究未充分考虑不对称故障情况下零序电流对FMSS稳定运行的影响,导致在不对称故障切除前直流侧电压出现交流波动。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零序抑制的柔性互联装置多工况控制模式切换策略。首先,引入稳态逆模型改进发生故障时PQ控制模式与UdcQ控制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然后,引入状态跟踪控制改进发生故障时PQ控制模式、UdcQ控制模式与Vf下垂控制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最后,引入基于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 PR)调节器的零序电流抑制策略,减少不对称故障发生时零序电流分量对直流侧电压的影响。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三端口FMSS仿真模型,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控制模式切换策略在多种故障工况下均能有效降低直流侧电压波动和交流侧电压电流相位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状态开关(FMSS) 稳态逆模型 状态跟踪控制 零序抑制 平滑切换 多故障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神经成像:3T与7T MRI双回波稳态序列对比研究
2
作者 黎子龙 虞烽伟 +1 位作者 陈品珍 陈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目的对比7T和3T MRI双回波稳态(DESS)序列对膝关节周围神经及神经束的显示效能。资料与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5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T和7T 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和层内空间分辨率... 目的对比7T和3T MRI双回波稳态(DESS)序列对膝关节周围神经及神经束的显示效能。资料与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5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T和7T 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和层内空间分辨率更高的双回波稳态(DESSHR)。测量图像及组织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使用五点式Likert量表评估两组定性指标,并评价定性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基于3T MRI的3D-DESS序列腓神经的SNR低于7T(t=2.913,P=0.011),其余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4、-0.843、1.424,P>0.05)。基于7T MRI 3D-DESS序列腓神经/脂肪的CNR(t=2.490,P=0.027)、DESSHR序列神经/脂肪的CNR高于3T(t=3.354、7.467,P<0.01);3D-DESS序列胫神经/脂肪的CNR(t=-4.162,P=0.001)以及DESSHR序列胫神经/肌肉的CNR(t=-4.358,P=0.001)低于3T。7T的DESSHR和3DDESS序列图像质量更高(平均差分别为0.139、1.000;Χ^(2)=4.765、70.000,P<0.029、P<0.001),且膝关节周围神经成像均更清晰(平均差0.717~2.071;Χ^(2)=66.000、62.000、68.000、23.684、60.000、58.000、61.000、58.000,P<0.001);3T的DESSHR序列图像伪影较少(平均差-0.785;Χ^(2)=47.078,P<0.001)。5位评估者评估定性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7~0.85,P<0.001)。结论与3T MRI相比,基于7T的DESS序列能更好地显示腓总神经、胫神经、隐神经及其神经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超高场强 双回波稳态序列 周围神经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阻接地距离继电器的零序电流保护选择性提升方案
3
作者 李勇 李银红 +1 位作者 柳焕章 刘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9-179,共11页
交流线路零序电流保护最末一段均采用300 A定值,存在无序跳闸风险。因此,文中提出了基于零序电抗线和非故障相极化的高阻接地距离继电器原理。继电器采用先选相、后测量的技术路线,选相元件将零序电抗线与非故障相极化方法相结合,构成... 交流线路零序电流保护最末一段均采用300 A定值,存在无序跳闸风险。因此,文中提出了基于零序电抗线和非故障相极化的高阻接地距离继电器原理。继电器采用先选相、后测量的技术路线,选相元件将零序电抗线与非故障相极化方法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判据,以分工完成选相。由于保护安装处零序电流与故障点零序电流存在相位差异,单相接地故障的故障相和相间接地故障的超前相的零序电抗线在故障点位于整定点附近时存在混叠区。区内近端、低阻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工作电压大幅变化,不利于区分混叠区的两类故障,故将选相元件分为低阻模块和高阻模块。低阻模块采用下偏的零序电抗线,用于识别近端、低阻故障;经低阻模块辅助后,高阻模块只需针对性处置故障点位于整定点附近的故障,可有效区分两类故障。选相完成后,通过非故障相极化的方法获得故障前工作电压,从而确定继电器的动作特性。高阻距离继电器的耐过渡电阻能力远超规程要求,提高了接地后备保护对高阻接地故障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接地距离继电器 零序电流极化 非故障相极化 零序电流保护 接地距离保护 零序电抗线 距离继电器稳态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定功率MMC交流故障穿越策略
4
作者 陆书豪 潘恒毅 +1 位作者 贾秀芳 许建中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0,I0004,I0005,共12页
送端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受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是直流输电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该系统中,各换流站每极均由高、低两个阀组直流侧串联而成。当其受端MMC发生网侧故障时,现有穿越策略或将... 送端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受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是直流输电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该系统中,各换流站每极均由高、低两个阀组直流侧串联而成。当其受端MMC发生网侧故障时,现有穿越策略或将引起定有功功率MMC阀间均压环节失效,从而导致子模块电容过压的问题。针对该现象,首先梳理了系统在故障工况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接着,重点针对阀间均压环节失效的内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功率限幅值的站间协调穿越策略,此外,为使其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对称故障,采用了一种零序电压注入的方法,以平衡不对称故障下相单元间的桥臂电流直流分量;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了相关模型,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本文策略能够兼顾不同受端站的桥臂过流和子模块过压风险,实现交流故障的可靠穿越,并尽可能地提升了故障期间的功率传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稳态均压环节 交流故障协调穿越 零序电压注入 功率限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发电机稳态运行时的阻尼绕组电流谐波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明哲 戈宝军 +2 位作者 孙玉田 李金香 梁彬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44,共8页
针对水轮发电机在稳态运行时的阻尼绕组电流谐波问题,采用场路耦合法,建立用于计算阻尼绕组电流的水轮发电机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以此为基础,分别计算几种不同稳态运行工况下的阻尼绕组电流及其谐波,包括电机空载运... 针对水轮发电机在稳态运行时的阻尼绕组电流谐波问题,采用场路耦合法,建立用于计算阻尼绕组电流的水轮发电机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以此为基础,分别计算几种不同稳态运行工况下的阻尼绕组电流及其谐波,包括电机空载运行、额定对称负载运行以及电机稳态负序运行等工况。分别研究发电机内主磁场、电枢绕组正序磁场和负序磁场对阻尼绕组电流谐波所产生的影响。此外还对阻尼绕组电流内的各次谐波分布特点以及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水轮发电机阻尼绕组电流谐波的研究,有助于预测阻尼条的受力情况,从而避免水轮发电机由于阻尼条振动强烈而出现断条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阻尼条电流 稳态运行 主磁场 正序磁场 负序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联合扩散张量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睿 康新国 +2 位作者 何玺 刘宗才 曾宪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TureFISP)序列联合扩散张量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判定腰椎间盘突症(LDH)所致坐骨神经痛责任神经根的价值。方法分别对40例单侧坐骨神经痛LDH患者(病变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腰骶部MR检查... 目的探讨三维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TureFISP)序列联合扩散张量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判定腰椎间盘突症(LDH)所致坐骨神经痛责任神经根的价值。方法分别对40例单侧坐骨神经痛LDH患者(病变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腰骶部MR检查。将3D-TureFISP序列与DTT图像融合,于L4~S1椎体水平测量双侧神经根FA及ADC值,结合融合图像所示神经根形态、走行及FA、ADC值判定LDH患者坐骨神经痛责任神经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D-TrueFISP序列与DTT融合图像可清晰显示神经根形态及走行。病变组40例(受累神经根51条,未受累神经根189条)中,37例影像学检查判定的责任神经根与临床症状相符,3例不符。对照组(240条神经根)左侧与右侧神经根FA及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神经根平均FA值为0.346±0.042,ADC值为(1.296±0.080)mm^2/s。病变组患侧神经根FA值为0.253±0.021,ADC值为(1.743±0.089)mm^2/s;对侧神经根FA值为0.339±0.013,ADC值为(1.297±0.075)mm^2/s。病变组患侧神经根FA值明显低于自身同层面对侧神经根(t=0.806,P=0.038)及对照组神经根(t=0.963,P=0.043),ADC值明显高于自身同层面对侧神经根(t=0.866,P=0.040)及对照组神经根(t=0.921,P=0.042)。病变组对侧神经根FA及ADC值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TureFLSP序列联合DTT技术可清楚显示神经根解剖形态及走行,结合量化分析判定LDH患者坐骨神经痛责任神经根,为临床提供更多诊疗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三维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张量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异步发电机带单相负载稳态运行的复合序网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新振 张阳 李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6-161,共6页
以对称分量法为基础,结合发电机外电路的连接方式,推导出含有受控源的三相异步发电机单相稳态运行时的复合序网模型,并进一步得到发电机稳态运行时的正序阻抗方程。利用优化方法求解该方程,求解出给定电容组合下异步发电机稳态运行的频... 以对称分量法为基础,结合发电机外电路的连接方式,推导出含有受控源的三相异步发电机单相稳态运行时的复合序网模型,并进一步得到发电机稳态运行时的正序阻抗方程。利用优化方法求解该方程,求解出给定电容组合下异步发电机稳态运行的频率标幺值及励磁电抗,进而得到负载电压。再以发电机负载电压为已知条件,通过迭代方法求出使电压稳定时的不同电容组合。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发电机 单相负载 对称分量法 复合序网 稳态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接地方式设计 被引量:37
8
作者 吴峻 武迪 +4 位作者 朱金大 洪莎莎 骆健 俞拙非 董长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51-2560,共10页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与配电网相结合的新型应用形式,该配网技术采用多端电压源换流器构建跨台区低压直流互联系统,利用优化下垂控制实现台区间基于配电变容比(容量比例)的自适应潮流转供。针对所采用的电压源换流器,...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与配电网相结合的新型应用形式,该配网技术采用多端电压源换流器构建跨台区低压直流互联系统,利用优化下垂控制实现台区间基于配电变容比(容量比例)的自适应潮流转供。针对所采用的电压源换流器,推导出其稳态零序等效电路,并得出零序入地电流的计算式。通过分析电压源变流器直流侧不同接地方式下稳态零序入地电流、交流侧滤波器不同接地方式下滤波效率及交流滤波器共模电压,提出直流侧不接地、交流滤波器直接接地具有较优的稳态运行特性。基于PSCAD/EMTDC建立了4台区等值配电网的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电磁暂态模型,以交流阀侧单相接地故障及直流侧单极接地故障为典型暂态故障场景,对比分析了不同接地方式下的交/直流侧故障电流水平、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及故障电压恢复特性等暂态特性,结论验证了所选接地方式同时具有优越的暂态故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 接地方式 零序入地电流 稳态运行特性 故障暂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耦合电感的三相五电平整流器积分滑模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艺锋 李岩 +2 位作者 张紫阳 赵海龙 王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13-4621,共9页
多电平整流器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具有广阔应用场景。该文对含耦合电感的三相五电平整流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三相五电平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其次,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应用于该整流器存在稳态误差的问题,提出融合比例积分的... 多电平整流器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具有广阔应用场景。该文对含耦合电感的三相五电平整流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三相五电平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其次,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应用于该整流器存在稳态误差的问题,提出融合比例积分的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策略,实现了整流器输出电压的无差跟踪,并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验证了针对该整流器所设计积分滑模控制的稳定性。最终,以负序电压注入的方法解决了由于整流器含有多个直流输出而固有的输出电压不均衡问题,并对所提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电感 多电平整流器 稳态误差 积分滑模 负序电压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微骨折术后修复组织的MRI定量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鹿蓉 乔洋 +3 位作者 陶虹月 尚西亮 冯晓源 陈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5-860,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 MRI评估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微骨折术后早期和中期软骨修复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2012年在我院运动医学科进行微骨折治疗的踝关节OCD患者20例,在术后312个月(早期)及1224个月(中期)分别进行两次踝关... 目的:探讨定量 MRI评估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微骨折术后早期和中期软骨修复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2012年在我院运动医学科进行微骨折治疗的踝关节OCD患者20例,在术后312个月(早期)及1224个月(中期)分别进行两次踝关节 MRI 扫描及临床疗效评分。MRI 扫描序列主要为3D 双回波稳态序列(3D-DESS)、T2-mapping和T2 STIR序列,分别用于测量修复组织的厚度指数、T2指数及修复区下骨髓水肿(BME)体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AOFA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和中期修复组织的定量 MRI 参数(厚度指数、T2指数、BME体积)及AOFAS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定量 MRI参数与AOF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微骨折术后中期修复组织的厚度指数高于早期(分别为0.813±0.104和0.687±0.123,P<0.05),T2指数低于早期(1.109±0.171和1.392±0.174,P<0.05),BME体积小于早期(0.646±0.70和0.992±0.924,P<0.05);AOFAS评分高于早期(85.050±7.660和76.750±9.419,P<0.05)。厚度指数、T2指数及BME 体积与 AOFAS 评分均存在相关性(r=0.412、-0.531和-0.357,P值均小于0.05)。结论:踝关节OCD微骨折术后损伤区逐渐填充,修复组织逐渐成熟, BME范围逐渐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定量MRI与临床疗效存在相关性。MRI 3D-DESS、T2-mapping、T2 STIR能从修复厚度、组织生化构成和BME等方面全面有效评估踝关节OCD微骨折术后的修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剥脱性骨软骨炎 微骨折 磁共振成像 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玉鹏 唐晓燕 +5 位作者 孙磊 王绍华 段峰 张传玉 于腾波 郝大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5-769,共5页
目的观察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ISS)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右侧膝关节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FS-PDWI)及3D-CISS序列。对3D-CISS图像行MPR斜矢状位重建和CPR... 目的观察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ISS)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右侧膝关节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FS-PDWI)及3D-CISS序列。对3D-CISS图像行MPR斜矢状位重建和CPR不同角度冠状位重建,CPR重建角度为0°、30°、60°、90°、120°、150°和180°;观察各序列图像ALL表现,并比较不同序列对ALL股骨部、半月板部、胫骨部、半月板附着点、股骨附着点和胫骨附着点的显示率。结果 3D-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附着点和股骨附着点显示率均为96.67%(29/30),MPR图像均为93.33%(28/30),均优于FS-PDWI图像(P均<0.017)。3D-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部、半月板部和半月板附着点的显示率分别为96.67%(29/30)、83.33%(25/30)和83.33%(25/30),均高于FS-PDWI图像(P均<0.05),对ALL股骨部的显示率与FS-PDWI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 3D-CISS序列联合CPR图像可提高对ALL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韧带 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序列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 mapping技术原理及其在心肌定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贾韬宇 秦培鑫 +4 位作者 扈锋 周小兵 鲁玲 潘存雪 李绍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技术是一种直观的无创性评价心肌组织特性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多种定量参数用于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价。T1 mapping技术由准备脉冲和读出序列两部分组成,在其近20年的...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技术是一种直观的无创性评价心肌组织特性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多种定量参数用于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价。T1 mapping技术由准备脉冲和读出序列两部分组成,在其近20年的技术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对这两部分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优化。本文分别对三种准备脉冲(反转恢复准备脉冲、饱和恢复准备脉冲以及两者组合的准备脉冲)和两种读出序列(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和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各自的优化发展进程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以三种不同准备脉冲T1 mapping技术中的代表性序列为例进行成像原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 改良Look-Lock反转恢复技术 饱和恢复单激发采集技术 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 细胞外容积 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BR反应器稳态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亚丽 邵享文 +1 位作者 王娟 史李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17-519,共3页
应用厌氧序批间歇式反应器(ASBR),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在中温(35℃)条件下对反应器进行启动,并建立稳态。实验表明,经过172 d的运行,ASBR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5 kg COD/m3.d,COD的去除率在92%以上,出水的VFA稳定在250 mg/L左右,每周期的... 应用厌氧序批间歇式反应器(ASBR),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在中温(35℃)条件下对反应器进行启动,并建立稳态。实验表明,经过172 d的运行,ASBR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5 kg COD/m3.d,COD的去除率在92%以上,出水的VFA稳定在250 mg/L左右,每周期的累积产气量为4.8 L左右,污泥的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活性分别为:0.334 8,1.258 0,1.094和0.746 40 g COD-CH4/g VS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序批式问歇活性污泥法反应器 比产甲烷活性 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序电流一致性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方向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玉敦 徐宪泽 +3 位作者 孙孔明 范荣奇 梁正堂 薛永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7,共10页
为解决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方向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相稳态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一致性关系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方向算法。根据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后三相电流突变量变化特征得出,在接地故障发生后,健全路径三相电流突变... 为解决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方向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相稳态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一致性关系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方向算法。根据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后三相电流突变量变化特征得出,在接地故障发生后,健全路径三相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一致性关系相同;不接地系统中故障点上游故障路径三相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的一致性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谐振接地系统中故障点上游故障路径三相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的一致性关系主要取决于消弧线圈失谐度。利用三相稳态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的一致性关系可实现故障方向判断,仿真和现场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故障方向 三相稳态电流突变量 零序电流 一致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翻转角双回波稳态序列MRI评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 被引量:18
15
作者 朱乐发 肖叶玉 +3 位作者 夏学文 侯卫武 李文艳 周方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97-1701,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翻转角(FA)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MRI对评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价值。方法收集25例单侧膝关节疼痛患者,以FA 30°、60°及90°3D-DESS序列采集膝关节MRI,评估每例患者髌骨(Pat)、股骨滑车(Tro)... 目的评估不同翻转角(FA)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MRI对评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价值。方法收集25例单侧膝关节疼痛患者,以FA 30°、60°及90°3D-DESS序列采集膝关节MRI,评估每例患者髌骨(Pat)、股骨滑车(Tro)、股骨外侧髁(LFC)、股骨内侧髁(MFC)、胫骨外侧平台(LTP)及胫骨内侧平台(MTP)6个软骨情况,根据结果分为软骨损伤阳性(Ⅱ~Ⅳ级)和阴性(0、Ⅰ),对图像评价软骨损伤的诊断信心进行评分。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MRI结果与其的一致性。比较不同FA图像的诊断信心评分。结果对于Pat、Tro、MFC、LFC、MTP、LTP,FA 90°3D-DESS图像的结果与关节镜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1.00、0.84、1.00、0.81、0.97、0.91,P均<0.01),但显示正常软骨结构欠佳;FA 60°3D-DESS图像一致性较好或一般(Kappa=0.87、0.61、0.81、0.74、0.73、0.68,P均<0.01),周围骨质及软组织显示较好;FA 30°3D-DESS图像一致性一般或差(Kappa=0.47、0.38、0.50、0.30、0.32、0.23,P均<0.01),但可清晰显示软骨结构。FA 30°图像诊断信心评分低于FA 60°(P均<0.05)及FA 90°图像(P均<0.01),FA 60°图像诊断信心评分低于FA 90°图像(P均<0.05)。结论FA 90°3D-DESS图像显示软骨损伤最佳,FA 30°清晰显示软骨形态及结构,而FA 60°能兼顾周围骨质及软组织,临床中应根据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 翻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选相元件在风电集中接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洁羽 谈震 +2 位作者 贺晓 左宝峰 陈业夫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2,共6页
通过对高压及超高压线路保护常见的3种选相原理进行分析,得出了其最佳应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模型与故障录波数据验证的方法分析了风电接入对选相元件的影响。研究表明,风电系统的故障特征使其三序阻抗在幅值和相位上均存在较大差... 通过对高压及超高压线路保护常见的3种选相原理进行分析,得出了其最佳应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模型与故障录波数据验证的方法分析了风电接入对选相元件的影响。研究表明,风电系统的故障特征使其三序阻抗在幅值和相位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风电场送出线保护处的各序分流系数在幅值和相位上存在较大差异,使相电流差选相元件与稳态序分量选相元件在风电侧无法可靠选相,而突变量电压原理的选相元件动作正确。最后给出了选相元件在风电系统中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系统 电流突变量 电压突变量 稳态序分量 选相元件 序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谐波最小的永磁同步电机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继乾 张永昌 +1 位作者 诸晔源 王宇彬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5,共10页
基于空间矢量调制(SVM)的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DBPCC)具有原理简单、动态响应快、开关频率固定等优点,在永磁电机高性能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采用单一的7段式矢量序列,在高速重载等高调制比工况下电流谐... 基于空间矢量调制(SVM)的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DBPCC)具有原理简单、动态响应快、开关频率固定等优点,在永磁电机高性能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采用单一的7段式矢量序列,在高速重载等高调制比工况下电流谐波相对较大。已有研究表明,高调制比时采用母线钳位空间矢量调制能获得更小的电流谐波,但优化矢量序列的选择比较复杂且仅在开环运行下进行验证。在解析推导基于4种电压矢量序列的空间矢量调制的电流谐波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变序列SVM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调制比在线选择使电流谐波最小的优化电压矢量序列,不仅计算量小,而且有效降低了电流谐波。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于单一矢量序列的传统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所提出的方法在全调制比下都可以获得最小的电流谐波和THD。在调制比大于0.92时,电流THD可减小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差拍预测控制 电流控制 电流谐波 变序列 空间矢量调制 永磁同步电机 稳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燃机液体耦合式间冷器的稳态运行优化
18
作者 季念坤 王志涛 李淑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7-773,共7页
针对船用燃机液体耦合式间冷器的稳态运行优化问题,本文定义了无量纲参数—等效间冷度,并推导其与机上换热器效率、机外换热器效率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以等效间冷度作为表征间冷器对燃机性能影响的单一参数的可行性,从而弱化间冷器内部以... 针对船用燃机液体耦合式间冷器的稳态运行优化问题,本文定义了无量纲参数—等效间冷度,并推导其与机上换热器效率、机外换热器效率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以等效间冷度作为表征间冷器对燃机性能影响的单一参数的可行性,从而弱化间冷器内部以及间冷器与燃机之间的耦合。建立了液体耦合式间冷器稳态变工况数学模型,变工况计算结果表明:间冷器空气侧的温降和压降均与等效间冷度呈线性负相关,而间冷器运行功耗与等效间冷度呈非线性正相关。进而以间冷器对燃机性能贡献最大和间冷器自身运行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了间冷器稳态运行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变步长搜索的分层序列法用于模型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间冷器运行优化问题快速收敛至分层意义下的全局唯一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液体耦合式间冷器 变工况 多目标优化 变步长搜索 分层序列法 稳态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时换算的发电机反时限保护曲线修正方法
19
作者 李振兴 徐昆 +3 位作者 安喆 朱益 李振华 翁汉琍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80-88,共9页
受负序抑制策略的影响,线路重合闸期间存在负序电流动态变化的特殊工况,发电机传统反时限保护面临温度曲线严重偏离实际温度曲线的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热-时换算的发电机反时限保护曲线修正方法.首先构建转子温度变化曲线并分析曲线... 受负序抑制策略的影响,线路重合闸期间存在负序电流动态变化的特殊工况,发电机传统反时限保护面临温度曲线严重偏离实际温度曲线的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热-时换算的发电机反时限保护曲线修正方法.首先构建转子温度变化曲线并分析曲线参数对保护的影响,分别针对负序电流与稳态温度不匹配问题及转子复杂传热对时间常数影响问题进行参数修正.然后结合热量传导关系,提出热-时换算模型并计算保护剩余时间.最后采用多种抑制程度及时刻变化场景进行算例仿真并测试误差结果,所提保护方案能保证转子不超过极限温度,与实际误差波动不超过1.9%.相较于传统方案较大程度地贴合转子实际温度曲线,结果验证了方案在特殊工况下的适用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时限 负序电流 热平衡 时间常数 稳态温度 热-时换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