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of Distolingual Roots in the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1
作者 Yongchun Gu Longxing Ni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prevalence of distolingual(DL) roots in the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by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Methods : A total of ...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prevalence of distolingual(DL) roots in the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by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Methods : A total of 500Chinese patients'CBCT images were examined.The incidences and bilateral concurrence rates of DL root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permanent mandibular first,second and third molar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and sides were tested by using Chi-square tests.The antimeric correlations for occurrence of the trait were analyzed with the Spearman's rank order correlation test.Results : The prevalence of 3-rooted mandibular first molars was 31.98%(134 / 419individuals) calculated by individuals,and 25.89%(217 / 838teeth) calculated by teeth.The bilateral concurrence rate was 61.94%.A significant right-side predilection was found in the female group(P=0.025) as well as for both sexes combined(P=0.009).The Spearman's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 between antimeres was 0.77(P=0.000).The prevalence of DL roots in the mandibular second and third molars were 2.02%(8 / 396individuals) and 12.10%(19 / 157individuals),respectively.The corresponding bilateral concurrence rate was 12.50% and 35.83%,and the bilater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22(P=0.000) and 0.50(P=0.000),respectively.Conclusion : 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the DL root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 of occurrence would be useful for dent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olingual root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三根型下颌磨牙的CBCT影像学分析
2
作者 汤颖 裴凡 +1 位作者 陈秀春 顾永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CBCT分析儿童三根型下颌磨牙的发生率及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4~11岁儿童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记录双侧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数目。统计三根型下颌磨牙的发生率;卡方检验比较性别之间及左、右侧之间... 目的:CBCT分析儿童三根型下颌磨牙的发生率及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4~11岁儿童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记录双侧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数目。统计三根型下颌磨牙的发生率;卡方检验比较性别之间及左、右侧之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左、右侧同名牙以及同侧下颌第一、二乳磨牙之间三根型磨牙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三根型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人群发生率分别为10.9%(19/175)、25.1%(46/183)及28.4%(57/201)(χ^(2)=18.543,P<0.01);牙齿发生率分别为8.7%(32/366)、19.0%(73/384)及23.6%(95/402)(χ^(2)=30.692,P<0.01)。在3个牙位均无性别差异(P>0.05),三根型下颌第二乳磨牙右侧的发生率高于左侧(23.7%比14.2%,P<0.05)。三根型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的双侧共同发生率分别为57.9%(11/19)、47.8%(22/46)及66.7%(38/57);双侧同名牙左、右侧相关系数rho分别为0.710、0.597及0.745(P均<0.01)。下颌第一、二乳磨牙之间左、右侧相关系数rho为0.188及0.304(P均<0.05)。结论:儿童三根型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发生率由前向后依次增高,双侧常共同发生并呈中、高度相关,而下颌第一、二乳磨牙之间则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乳磨牙 牙根变异 三根型下颌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黎 黄华 邱荣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7-821,共5页
目的:利用CBCT技术研究下颌第一乳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3~10岁儿童拍摄的CBCT片,记录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应用SPSS 19. 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三根变异以及根管常见类型在性别间... 目的:利用CBCT技术研究下颌第一乳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3~10岁儿童拍摄的CBCT片,记录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应用SPSS 19. 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三根变异以及根管常见类型在性别间及左右侧间分布的差异。结果:纳入164颗下颌第一乳磨牙,2个牙根者占89. 63%,3个牙根者占10. 37%,三根变异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7),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89); 2个根管者占31. 10%,3个根管者占60. 37%,4个根管者占8. 54%,其根管类型分为7种类型,常见的3种类型在性别间(P=0. 153)及左右侧间(P=0. 13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第一乳磨牙以2个牙根者居多,少数有3个牙根,三根变异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下颌第一乳磨牙有2~4个根管,分为7种根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第一乳磨牙 牙根 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根管直径和锥度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4
作者 李文妙 邢莉 +3 位作者 潘英瑜 黄滢 杨国访 刘德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7-604,共8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分析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直径和锥度,探究根管直径和锥度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并为临床根管预备方案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20...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分析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直径和锥度,探究根管直径和锥度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并为临床根管预备方案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20~59岁患者,采集240例健康的下颌第一磨牙锥形束CT影像,其中三根管型与四根管型各120例,再按年龄分为4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每组30例。测量根管长度,在冠、中、尖、孔4个层面分别测量根管直径的颊舌径与近远中径,并计算出冠1/3段、中1/3段、尖1/3段颊舌向与近远中向的根管锥度,分别比较各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各根管直径均为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在多数根管的部分层面,50岁以下年龄组的根管直径显著大于50~59岁组(均P<0.05)。下颌第一磨牙各根管锥度均为颊舌向大于近远中向,不同年龄组冠1/3段近远中向锥度均值范围为0.07~0.34,中1/3段均值范围为0.03~0.09,尖1/3段均值范围为0.05~0.11;在多数根管的部分区段,50岁以下年龄组的根管锥度显著大于50~59岁组(均P<0.05)。结论·下颌第一磨牙根管结构存在增龄性改变,50岁及以上人群根管直径缩窄、锥度变小。初尖锉的选择建议:三根管型远中根管用15号锉,其余根管及四根管型的所有根管用10号锉;对于50岁及以上患者,三根管型远中根管调整为10号锉,四根管型的近颊根管及远舌根管调整为8号锉。根管的预备锥度建议:冠部预备用锥度0.08的开口锉;中下段预备时三根管型近颊、近舌根管及四根管型近舌、远舌根管用锥度0.04的主尖锉,三根管型远中根管及四根管型近颊根管用锥度0.06的主尖锉,四根管型远颊根管用锥度0.08的主尖锉。根管充填推荐大锥度牙胶尖联合生物陶瓷类封闭剂进行垂直加压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根管直径 根管锥度 锥形束CT 增龄性改变 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 根管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双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外形解剖数据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石方玉 柳蓉蓉 +4 位作者 王丽丽 朱祥奎 迟江蓬 刘玲玲 刘树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利用CBCT测量青少年双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PMFMs)牙根外形解剖数据,为根分叉病变的预防、牙周炎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选取359颗双根型PMFMs的CBCT影像学资料,测量根柱长度、CEJ根方2 mm处的根柱凹陷程... 目的:利用CBCT测量青少年双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PMFMs)牙根外形解剖数据,为根分叉病变的预防、牙周炎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选取359颗双根型PMFMs的CBCT影像学资料,测量根柱长度、CEJ根方2 mm处的根柱凹陷程度、根分叉穹窿顶点下2 mm处的根分叉宽度和根面凹陷程度。结果:颊侧根柱短(P<0.05);在根分叉穹窿顶点下2 mm处颊侧根分叉大,近中根根面凹陷更深更显著(P<0.05);在CEJ根方2 mm处颊侧的根柱凹陷宽而深(P<0.05)。结论:在牙周检查和治疗双根型PMFMs时要关注牙根的表面凹陷,发生早期根分叉病变可从颊侧分叉进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恒磨牙 根分叉 根柱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和汉族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的CBCT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启莲 李紫嫣 +1 位作者 袁星 唐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比较藏族和汉族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数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收集藏族和汉族患者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CBCT图像440例,测量根长、弯曲度、弯曲位置、是否有第二近颊根(MB2)、MB-MB2距离。结果:藏族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 目的:比较藏族和汉族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数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收集藏族和汉族患者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CBCT图像440例,测量根长、弯曲度、弯曲位置、是否有第二近颊根(MB2)、MB-MB2距离。结果:藏族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长度较汉族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颊根根管弯曲度比较,藏汉族有统计学差异,汉族以2级(10°<根管弯曲度<30°)居多,而藏族不仅2级较多,3级(根管弯曲度>30°)也较汉族多。根管弯曲位置方面,汉族以根管中分的弯曲居多,而藏族不仅根管中分的弯曲较多,根管口和根尖弯曲也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汉族的MB2发生率、MB-MB2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藏族和汉族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的根长、根管弯曲度、根管弯曲位置有差别,藏族牙根更长,弯曲度更大,特别是根尖区弯曲度,值得临床注意。而MB2发生率和MB-MB2距离藏汉族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上颌第一恒磨牙 牙根长度 MB2 牙根弯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体束CT对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学萍 张洋洋 +2 位作者 孙玉亮 戴永刚 赵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phy,CBCT)成像系统对新疆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及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来我院体检且下颌牙列完整的100名维吾尔族成人,进行CBCT扫描,观察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形...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phy,CBCT)成像系统对新疆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及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来我院体检且下颌牙列完整的100名维吾尔族成人,进行CBCT扫描,观察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15.0%,C形根管类型变化多样。结论:C形根管在下颌第二磨牙有较高的发生率,且解剖形态存在较大差异。CBCT在C形根管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CT 下颌第二磨牙 C形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融合根伴C形根管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俊 刘青梅 程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264,共2页
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通常为2~3根伴2-4个根管,融合根伴C形根管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双侧均为融合根伴C型根管的下颌第一恒磨牙患者。
关键词 下颌第一恒磨牙 融合根 C形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对华南地区924颗下颌第1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慈博雯 吴补领 +3 位作者 麻丹丹 林思豆 严玲玲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下颌第1磨牙的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两名牙体牙髓专业医生筛选我院口腔科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CBCT检查的500名患者,共计924颗下颌第1磨...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下颌第1磨牙的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两名牙体牙髓专业医生筛选我院口腔科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CBCT检查的500名患者,共计924颗下颌第1磨牙的影像资料,分别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牙位、根管构型及钙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4名存在双侧下颌第1磨牙的患者中,76.2%(323)根管构型完全对称。924颗下颌第1磨牙中,双根率为76.7%(709),3根率即远舌根发生率为23.3%(215);近中根最常见根管类型为Vertucci Ⅳ型,占71.97%(665),其次为Ⅱ型,占23.70%(219);远中根最常见根管类型为Ⅰ型,占49.35%(458),其次为Ⅳ型占31.82%(292)。存在远舌根时,远舌根管口与远颊根管口距离为(2.94±0.27)mm。下颌第1磨牙根管钙化率与年龄有关,老年人钙化率高,中年人次之。结论华南地区人群下颌第1磨牙根管形态多样,变异性较大;CBCT是观察根管形态的有效工具,可以为根管治疗提供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1磨牙 根管形态 远舌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6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构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邢灵 李颂 姚莉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8-452,共5页
目的:利用CBCT评估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构型。方法:根据CBCT影像选取406颗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记录颊舌侧沟槽,从根管口、根管中段、根尖1/3三个横截面分析根管形态。结果:406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在根管口、根管中段、根尖1/3的... 目的:利用CBCT评估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构型。方法:根据CBCT影像选取406颗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记录颊舌侧沟槽,从根管口、根管中段、根尖1/3三个横截面分析根管形态。结果:406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在根管口、根管中段、根尖1/3的根管构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独舌侧沟槽与颊舌两侧沟槽的在根管构型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的根管构型在根管中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根管构型在根管口与根管中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BCT对C形根管的诊断有重要作用,C形根管横断面形态有一定规律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形根管 cbct 下颌第二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第一恒磨牙根尖定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唯 雷蕾 +3 位作者 谢蟪旭 柳茜 王思 王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猪颌来训练口腔医学生掌握根尖外科手术的方法,研究猪第一恒磨牙根尖定位的解剖学特点,为实验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第一恒磨牙都已完全萌出、恒牙列完整的48个猪一侧下颌作为实验对象,用游标卡尺测量猪第一恒磨牙全长...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猪颌来训练口腔医学生掌握根尖外科手术的方法,研究猪第一恒磨牙根尖定位的解剖学特点,为实验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第一恒磨牙都已完全萌出、恒牙列完整的48个猪一侧下颌作为实验对象,用游标卡尺测量猪第一恒磨牙全长(根尖在术区骨面的投影位置至牙尖的距离)、根尖至术区侧的距离、近远中径、颊舌径和临床牙冠长度,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结果猪第一恒磨牙全长平均值为27.98mm。根尖至术区侧的距离平均值为4.53mm。对同一颗牙的近远中径、颊舌径和全长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其回归方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同一颗牙的临床牙冠长度与全长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对同一颗牙的近远中径和颊舌径与根尖至术区侧的垂直距离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其方程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利用猪颌作为模型进行根尖外科手术实验中,可根据牙的近远中径和颊舌径,参考本研究计算出的猪第一恒磨牙全长的平均值,粗略估计根尖在术区骨面投影龈向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下颌第一恒磨牙 根尖外科手术实验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应用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弯曲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英泽 蒋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70-2173,共4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舌根弯曲度。方法:用CBCT观察513例患者选取所获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共230例)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自导的NNT图像分析软件,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图像。用Schneider法进行弯...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舌根弯曲度。方法:用CBCT观察513例患者选取所获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共230例)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自导的NNT图像分析软件,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图像。用Schneider法进行弯曲度测量。结果: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30.38%。用Schneider法测得远中舌根颊舌向弯曲度为(13.27±8.57)°,近远中向弯曲度为(30.96±11.63)°。远中舌根在颊舌向观上大多为直根管或中度弯曲,邻面观基本为重度弯曲。远中舌根弯曲位置最常见于根中1/3,其次为根尖1/3,最不常见于冠1/3。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发生率高,形态弯曲,CBCT是有效观察下颌磨牙远中舌根形态的工具,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磨牙 远中舌根 弯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投照角度对诊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顾永春 倪龙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X线投照角度对诊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作用。方法:从临床采集29个拔除的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X线数字化成像系统拍摄牙齿的颊舌向正位投照片、近远中向邻位片、近中20°及远中20°偏位投照片。以远舌根根尖... 目的:探讨X线投照角度对诊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作用。方法:从临床采集29个拔除的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X线数字化成像系统拍摄牙齿的颊舌向正位投照片、近远中向邻位片、近中20°及远中20°偏位投照片。以远舌根根尖是否被远颊根影像阻挡为标准,判断不同X线投照角度及投照组合对远舌根的显示效果。结果:远中20°偏位片显示远舌根的效果最佳,显示比例高达89.7%;近中20°偏位片显示比例为27.6%;正位投照片对远舌根显示比例最低,仅为17.2%。同时拍摄近中及远中20°偏位投照片,远舌根的显示比例可以达到100%。结论:临床上,远中20°偏位X线牙片对远舌根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恒磨牙 远舌根 X线投照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黎祺 黄少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40-649,共10页
目的研究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下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形态。方法收集广府民系患者815份锥形束CT(CBCT)影像学资料共1 279颗下颌第二恒磨牙,观察和统计牙根和根管形态,并与近年的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下颌第二恒磨牙... 目的研究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下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形态。方法收集广府民系患者815份锥形束CT(CBCT)影像学资料共1 279颗下颌第二恒磨牙,观察和统计牙根和根管形态,并与近年的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下颌第二恒磨牙双根型占57.16%、C形根型占32.84%、锥形融合根型占9.77%、三根型占0.23%,其中双根型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C形根型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女性中不同年龄段的双根型和C形根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根型的近中根的根管形态主要为Ⅳ型(2-2)38.58%、Ⅱ型(2-1)28.73%和Ⅰ型(1-1)22.98%,其中Ⅰ型(1-1)根管检出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Ⅳ型(2-2)根管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双根型的远中根以Ⅰ型(1-1)根管为主,占81.67%,近中根和远中根各个根管形态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形根管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各种根管形态检出率在根管不同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锥形融合根型的C形根管型62.40%、多根管型20.00%、单根管型17.60%,其中多根管型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双侧牙根形态对称68.10%,双侧牙根和根管形态完全对称62.93%。结论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复杂多样,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和种族有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恒磨牙 牙根 根管 锥形束CT 广府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二恒磨牙C型根根管壁厚度的显微CT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永春 朱琦 +4 位作者 张燕萍 周培刚 丁月峰 陈花花 周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测量下颌第二恒磨牙C型根的根管壁厚度。方法:采集到中国汉族患者拔除的C形根下颌第二恒磨牙40颗。显微CT扫描后采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沿着牙体长轴从釉牙骨质界(CEJ)到根尖顶每隔1 mm连续虚拟横切牙根模型,观测牙根... 目的:测量下颌第二恒磨牙C型根的根管壁厚度。方法:采集到中国汉族患者拔除的C形根下颌第二恒磨牙40颗。显微CT扫描后采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沿着牙体长轴从釉牙骨质界(CEJ)到根尖顶每隔1 mm连续虚拟横切牙根模型,观测牙根横截面上C形根管的类型(范兵分型),测量唇、舌侧以及近、远中参考位点的根管壁厚度。双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比较不同方位的根管壁厚度。结果:40个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被虚拟切割为370个根管横截面,其中C1根管126个(34.1%),C2根管46个(12.4%),C3根管160个(43.2%)。除了CEJ下10 mm水平,舌侧根管壁最小厚度均值总是小于颊侧,而两者又均小于近、远中参考位点处的根管壁厚度。除了CEJ下12 mm水平,4个测量位点根管壁厚度均值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2和C3根管的颊侧壁最小厚度在近中区最多见,C1根管颊、舌侧以及C2、C3根管的舌侧壁最小厚度多位于中央区。结论:下颌第二恒磨牙C型根管舌侧根管壁较薄,是根管及桩道预备的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恒磨牙 C形根管 根管壁厚度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下颌第一磨牙远中Ⅷ型根管1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辛秉昌 孙德刚 +2 位作者 张倩妮 秦玲 王万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2-314,共3页
本文报道左下颌第一磨牙远中Ⅷ型3根管1例,诊治过程提示利用根管显微镜结合锥形束CT可避免根管遗漏。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根管治疗 根管形态 根管显微镜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