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鄂北地区麦后直播棉缩节胺用量研究 |
陈科海
余志铭
付永红
黄梅芳
彭亚博
荣义华
梅汉成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
0 |
|
|
2
|
不同种植模式对麦后复播棉花产量的影响 |
刘昌文
逄子剑
龚举武
朱明慧
台外库力·乌斯曼
布麦热姆·热则克
|
《天津农业科学》
CAS
|
2024 |
2
|
|
|
3
|
农田残膜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
解红娥
李永山
杨淑巧
王娇娟
吴秀峰
武宗信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51
|
|
|
4
|
种植方式对麦套中早熟直播棉棉铃发育的影响 |
周治国
孟亚利
施培
孙学振
单士华
|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8
|
|
|
5
|
麦茬直播棉适于机采的密度、化控技术 |
陈源
衡丽
胡大鹏
张雷
花明明
陈德华
张祥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
6
|
种植方式和播(移栽)期对麦(夏)棉两熟棉铃发育的影响 |
周治国
孟亚利
施培
沈煜清
贾志宽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
7
|
不同种植模式棉花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比较分析 |
杨长琴
张国伟
王晓婧
刘瑞显
倪万潮
|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3
|
|
|
8
|
打顶剂对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刘晓飞
王卫军
孙宝林
陈立昶
胡继超
崔小平
|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
9
|
麦后棉种植模式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
王孝纲
刘章勇
荣义华
余隆新
付永红
张教海
张清伟
夏松波
曾建兵
别墅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
10
|
麦-棉-辣-米立体组合种植模式及效益探析 |
张淑莲
陈志杰
张锋
张美荣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3 |
4
|
|
|
11
|
农作物重要病原菌颉颃菌的筛选 |
张学君
缪卫国
朱桂宁
王金生
|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
1993 |
15
|
|
|
12
|
栽培方法对3-1式麦套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 |
周治国
孟亚利
施培
沈煜清
贾志宽
|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
13
|
冀南麦套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路正营
韩永亮
李世云
尹国
杨玉枫
崔红印
孙璐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6 |
3
|
|
|
14
|
C3和C4植物寄主对华北地区棉铃虫越冬代和第一代的影响 |
叶乐夫
付雪
戈峰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
15
|
麦棉间套田棉叶螨种群动态与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
陈志杰
张淑莲
张美荣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
16
|
鲁西南麦套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
卢合全
赵洪亮
于谦林
董合忠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1 |
12
|
|
|
17
|
鄂北棉区麦后棉种植模式比较 |
付永红
荣义华
闫显惠
黄梅芳
张清伟
张教海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18
|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Ⅰ式果枝棉麦(油)后直播成铃和产量的影响 |
冯常辉
张友昌
陈再兴
习桂梅
易先达
张成
秦鸿德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
2
|
|
|
19
|
不同密度不同种植方式对麦后移栽棉产量的影响 |
韩永亮
路正营
李世云
杨玉枫
崔红印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5 |
1
|
|
|
20
|
高产 优质 抗病虫 早熟棉新品种邯258的选育 |
李世云
路正营
杨玉枫
韩永亮
孙璐
崔红印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