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规范使用中小学教材的实践逻辑及其路径
1
作者 刘旭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教材的规范使用是育人的要求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推动教学变革的依据,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学术路线,为教学活动划定边界和范围,并设定了教师发展的方向... 教材的规范使用是育人的要求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推动教学变革的依据,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学术路线,为教学活动划定边界和范围,并设定了教师发展的方向。规范使用中小学教材是从根本上确保教材的意识形态性和教材知识内容的科学性、维护教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需要。教材是课程的文本载体,规范使用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的教材使用中要遵循的实践逻辑是:使教材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得以增值、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在研究中使用教材。为此,要维护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确保教材价值在使用中增值;提升教材使用能力,创新教材使用方式,推动教学实践变革;构建完善的教材使用保障体系,健全教材使用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材使用 规范性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小学教师教材使用的行动策略
2
作者 刘旭东 黎进萍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0,共7页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全面开启学校生活的起点,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是在学生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创设情境是教材使用的内在机制,把...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全面开启学校生活的起点,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是在学生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创设情境是教材使用的内在机制,把握时机、审时度势地对情境作出回应和对教材作出个性化的阐释,是提升教材使用水平的重要契机与关键。为了能够拓展教材使用空间、提升教材使用的能力,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功能和作用,厘清教材的知识逻辑,恪守教学的教育性,科学规划学习路径,积极创设活动,丰富教材使用的路径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学生个人经验 教师 教材使用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进行时:谁在领导?如何领导?
3
作者 郁晓华 程佳敏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6,76,共13页
我国开启教育数字化转型已近三年,亦是对学校领导力变革的一场考验。从领导力过程视角出发可以揭示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导组织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过程。研究结合领导权变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以及组织变革理论,构建了领导力过程... 我国开启教育数字化转型已近三年,亦是对学校领导力变革的一场考验。从领导力过程视角出发可以揭示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导组织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过程。研究结合领导权变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以及组织变革理论,构建了领导力过程视角下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模型,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和输入性、诱发性以及能动性三大动因,包含外部环境、组织结构、学校文化、制度规划、基础设施、支持保障、人员素质和矛盾冲突共八个维度。基于对10所样本学校高层、中层、基层三类群体1319分钟访谈资料,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了四类领导力组织结构,分别为:正式结构的传统行政部门领衔团队和信息化行政部门领衔团队、非正式结构的工作坊团队和专职信息化团队,并讨论了它们各自运作的主要影响因素,还进一步分析了学校高层、中层、基层三类群体关注点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推动效应,以及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结构下学校数字化转型推进路径的差异。研究开拓了对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新视野,还提出了数智时代学校领导力变革的一些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力 数字化转型 中小学 组织变革 推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社会学论绎
4
作者 李彦龙 徐帅帅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究认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共同构成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三维空间。数字赋能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由实体形态向虚实融合转化,社会空间由协同不足向集成治理转变,精神空间由去情景化向富情境化提升,但存在物质空间失“衡”、社会空间失“联”、精神空间失“真”等现实困境。研究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化体育教育理念、深化数字体育人本底色,实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均衡、社会空间联结、精神空间回归等优化路径,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数字赋能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 空间社会学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陶佳 费先凡 +1 位作者 范晨晨 林雨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8,127,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究教师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是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内容与保障。该文首先从理性和感性选择理论维度构建影响教师数字化资源选择的行为模型。随...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究教师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是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内容与保障。该文首先从理性和感性选择理论维度构建影响教师数字化资源选择的行为模型。随后,通过A省C市的2294份中小学教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影响教师在国家平台上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国家平台教师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的发生频次在不同阶段与性别、任教学段因素产生相关性;理性选择因素是选择行为的核心要素,感性选择因素是选择行为的补充要素。最后,提出探索先进技术服务,把握行为“画像”智能升级;研制精品数字资源,发挥平台“品牌”优势效应;构建高质量集成生态,强化多元参与信任体系的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行为 数字化资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理性选择 感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的探索
6
作者 王明娣 刘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期:视听化数字教材萌芽起步期、媒体化数字教材探索发展期、智能化数字教材智能转型期。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内涵:彰显国家意志,体现中国特色数字教材建设理念;坚持素养导向,凸显... 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期:视听化数字教材萌芽起步期、媒体化数字教材探索发展期、智能化数字教材智能转型期。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内涵:彰显国家意志,体现中国特色数字教材建设理念;坚持素养导向,凸显数字教材立德树人新样态;趋近“私人定制”,构筑数字教材因材施教的教学高地;聚焦学科特性,渗透数字教材全面系统的思想要义;深化技术赋能,开拓数字教材多元交互的创新方向。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可采取五种路径:加大制度供给,构建数字教材“四元合一”的保障机制;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数字教材“素养为轴”的价值向度;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优化数字教材“智适应学习”的服务体系;践行合力育人,搭建数字教材“纸数融合”的内容体系;迭代技术效能,完善数字教材“模态协同”的应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中小学数字教材 历史演进 艺术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建设路径探究——基于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数据库项目开发的思考
7
作者 陈兵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7,共7页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作为高质量教材建设和管理的保障措施之一,能为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编写与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数据库存在制作标准不统...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作为高质量教材建设和管理的保障措施之一,能为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编写与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数据库存在制作标准不统一、收录范围不全、内容数据同质化、开放程度低等现状,笔者提出在开发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的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化、完整性、需求导向、共建共享、前瞻性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开展深度调研,开发教材版本库展示发布平台,制定教材版本库建设标准,扩展教材版本库应用功能,以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版本库的作用,助力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国家课程教材 版本库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8
作者 屈曼祺 李宝敏 宫玲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7,共12页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是助力高质量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迫切需求,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是助力高质量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迫切需求,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影响路径假设,从教师课程领导力内部结构、教师个人特质和学校组织环境三个维度探究九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验证构建的影响路径模型和假设,并据此提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程领导力内部结构中,课程领导认知和课程领导认同都对课程领导实践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个人特质方面,数字素养和技术接受均对课程领导认知和课程领导认同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组织环境方面,课程领导认同作为技术环境影响课程领导实践的完全中介,组织文化分别对课程领导认知和课程领导认同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基于研究发现,从教师课程领导力内部结构、教师个人特质和学校的组织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数字化时代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中小学教师 课程领导力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视域
9
作者 崔舒怡 严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设定为一项长效、整体工程系统推进,从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方面汇聚起不同学段“铸牢”教育的工作合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中小一体化 课程建设 教材编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期叠加”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系统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艳红 刘峰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0,128,共6页
文章在“三期叠加”的特殊背景下,研究了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问题。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意义、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系统化发展路径。方法上,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师数字素养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随后指出了当前教师... 文章在“三期叠加”的特殊背景下,研究了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问题。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意义、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系统化发展路径。方法上,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师数字素养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随后指出了当前教师在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5-1-2三维联动发展模型”,通过“5维协同”机制整合资源,“1体贯通”实施体系构建支持系统,“双核驱动”创新引擎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有效破解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困境。结论认为,该模型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专业化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数字素养 三期叠加 5-1-2三维联动发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理论视角下中小学生数字教材使用困境与优化路径
11
作者 王大磊 张睿康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7,共6页
数字教材承载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命,对促进义务教育变革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在数字教材应用过程中,数字教材理论与实践研究缺乏整合、学生认知局限、资源整合与教育公平间的不匹配、师生角色定位模糊与情感互动障碍等问... 数字教材承载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命,对促进义务教育变革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在数字教材应用过程中,数字教材理论与实践研究缺乏整合、学生认知局限、资源整合与教育公平间的不匹配、师生角色定位模糊与情感互动障碍等问题,限制了数字教材的使用效能,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效。结合活动理论,提出丰富生产子系统,加强基础研究;优化消耗子系统,增强资源利用;强化交流子系统,规范管理规制;完善协作子系统,构建共享环境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中小学生 数字教材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学校数字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2
作者 赵可云 葛义 +1 位作者 邵思淙 陈宁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7,共9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中小学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其数字化办学质量直接反映教育数字化程度与教育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中小学学校数字... 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中小学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其数字化办学质量直接反映教育数字化程度与教育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中小学学校数字化发展的定量评估和动态监测,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该研究立足于中小学学校数字化国家政策及任务目标,综合商酌了中小学学校数字化发展质量评价的各要素,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数字化发展规划、数字化队伍、数字化设施、数字化资源、数字安全、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评、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成果9项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与78项三级指标的中小学学校数字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系统评估中小学学校数字化发展成效,为促进中小学学校数字化精准、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学校 数字化发展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秀芳 黄正华 +1 位作者 米桥伟 柯清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5,93,共9页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教师的持续使用。探究影响中小学教师持续使用该平台意愿的因素,有助于优化和改进平台,推动其深度应用。该文基于信息系统持续理论、信息系统成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了...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教师的持续使用。探究影响中小学教师持续使用该平台意愿的因素,有助于优化和改进平台,推动其深度应用。该文基于信息系统持续理论、信息系统成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了影响教师持续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意愿的整合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对35934份中小学教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影响教师持续使用平台的关键因素及其结构关系,并揭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在地域、年龄和任教学段上存在差异;满意度是影响教师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略高于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资源优质、功能易用和教学适切是维持教师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基础;感知有用性和期望确认度在满意度形成机制中占核心地位,资源质量是影响期望确认度的关键因素。基于研究发现该文给出了提升教师使用平台意愿、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数字教育资源 持续使用意愿 感知有用性 教师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现状调研与路径优化——基于全国30,605名中小学生的样本数据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娟 张雅君 +2 位作者 王冲 闵小晶 孔婉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6,65,共8页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研究以SOR模型、技术接受模型等为理论支撑,从平台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与困境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对全国30,605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平台存在操作流程...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研究以SOR模型、技术接受模型等为理论支撑,从平台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与困境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对全国30,605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平台存在操作流程不够简化、个性化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而“接入鸿沟、技术鸿沟、素养鸿沟”加剧城乡应用差距、学业压力的上升与数字韧性不足导致学段应用差异、学习满意度不高致使持续使用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平台应用的推进。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借鉴相关省市平台应用典型案例,从组织、数据、技术、服务等层面,为推动平台应用推广、加强数据融通、提升用户黏性、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可行方案,以助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应用现状 教育数字化 路径优化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国家和地区中小学健康教育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与建议
15
作者 吴慧云 朱桂因 +1 位作者 胡滨 马迎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7,共9页
健康教育课程教科书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保障。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教科书特点鲜明,包括学习内容体系的构建、技能学习、健康素养的体现、健康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多学科交叉、... 健康教育课程教科书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保障。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教科书特点鲜明,包括学习内容体系的构建、技能学习、健康素养的体现、健康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多学科交叉、编写思路、栏目设计、呈现方式、数字资源等内容。综合各国和地区教科书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教科书编写和教学提出建议:丰富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健康技能,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导向,注重情境创设,合理安排参与式活动,加强健康教育与体育的融合,鼓励多学科交叉,丰富编排与呈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教科书 小学至初中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历程、经验与展望
16
作者 万明钢 王红学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9,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依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适时颁布了少数民族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少数民族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依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适时颁布了少数民族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少数民族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少数民族教材建设是国家教材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了探索初创、曲折发展、恢复调整、健全完善四个阶段。总结和研究75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演进、实践经验与教训,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构建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教材建设与管理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打牢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础、建设教育强国既重要又紧迫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中小学 教材建设与管理 教材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儿童立场的中小学德育教材建构
17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7,共9页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坚守儿童立场,有利于教材激发儿童学习的真正兴趣,建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并实现学科的融合互动。前人的初步探索表明,中小学德育教材坚守儿童立场是可行的。基于儿童立场,中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目的要基于儿童又超越儿童中心;教材要成为激活儿童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内容既要重视儿童经验,也要重视人类知识,并对后者进行心理学化处理;教材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实现“利学易教”;教材语言要溢满童趣且符合儿童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儿童立场 中小学教材 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材插图研究:本土纲目、域外议题与深化思路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欣桐 余宏亮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插图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件,对中小学教材插图既有研究进行热点梳理与趋势把握,可为我国教材插图理论的建构提供参考。国内中小学教材插图研究主要沿循插图理论开掘、文本内容描述统计、学科教学实践方法和编研修订策略等纲目展开。域... 插图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件,对中小学教材插图既有研究进行热点梳理与趋势把握,可为我国教材插图理论的建构提供参考。国内中小学教材插图研究主要沿循插图理论开掘、文本内容描述统计、学科教学实践方法和编研修订策略等纲目展开。域外主要聚焦中小学教材插图的功能分类、学习心理机制、话语文化现象、图像叙事结构等议题探究,并形成了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格局。国内外中小学教材插图研究整体呈现理论与实践双线并行的样态,且研究立场、内容和方法均发生了明显的迁移转向。未来,可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教材插图历史的系统梳理,深化本体论层面的理论建构,尝试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介入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材插图 插图理论 教材插图功能 教材插图编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方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许秋璇 吴永和 戴岭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测评是引领和推动学校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活动的必要手段,缺乏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大程度上制约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基于成熟度评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指标遴选,经过德尔菲法两轮专家征询修正指... 教育数字化转型测评是引领和推动学校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活动的必要手段,缺乏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大程度上制约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基于成熟度评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指标遴选,经过德尔菲法两轮专家征询修正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后,构建出一套中小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发展规划、基础设施、数据治理、教育应用、发展成效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7个观测点)。其次,将中小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划分为初始、成长、稳健、优化和引领5个成熟度等级,并对观测点的相应等级特征进行描述,明确评价基准。最后,从实践应用出发,提出一种操作性较强的中小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测度方法,以此刻画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整体水平和持续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中小学校 成熟度评价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作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困境及破解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辉 申国昌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作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中小学作业变革的未来趋势。中小学作业内容数字化有利于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业实施数字化有利于将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作业评价数字化有利于从多维度对学习者进行“画像...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作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中小学作业变革的未来趋势。中小学作业内容数字化有利于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业实施数字化有利于将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作业评价数字化有利于从多维度对学习者进行“画像”。当前,中小学作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作业内容“文本化”、作业实施“机械化”、作业评价“单一化”等困境。可以从构建共建共享的作业内容开发机制、研发智能作业平台、设计科学的作业评价体系等途径助力中小学作业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作业 教育数字化 作业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