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柴油机ECU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1
1
作者 余勇 李建秋 +1 位作者 周明 欧阳明高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6-400,395,共6页
为了提岛基于高速电磁阀的PPV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电磁兼容性(EMC),本文在该电控系统的ECU软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车用柴油机的电磁环境与ECU的相互影响。接着对该ECU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有效设计,并着重解... 为了提岛基于高速电磁阀的PPV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电磁兼容性(EMC),本文在该电控系统的ECU软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车用柴油机的电磁环境与ECU的相互影响。接着对该ECU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有效设计,并着重解决了ECU的抗干扰性能。PPVI系统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ECU的抗干扰性能完全能够适应车用柴油机的电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电磁兼容性 电控单元 设计 汽车 e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缸柴油机电控系统ECU的开发 被引量:2
2
作者 范英 蔡昌贵 黄韶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12-214,共3页
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和经济性的要求,电控化是柴油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就单缸柴油机ECU的性能匹配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软件模块设计进行了探讨。经测试,改进后的柴油机的排放指标达到了欧Ⅱ标准,且性能和油耗得到了改善和降低。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柴油机 设计 ecu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SEKturbo的电控柴油机ECU软件开发与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穆春阳 孙立宁 +1 位作者 杜志江 陈燕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1-524,515,共5页
采用基于OSEK turbo的模块化方法设计电控柴油机ECU软件开发框架。在此框架下进行了ECU软件开发,并分析目标代码的可调度性。实验证明采用这种开发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便于ECU功能扩展,有利于提高ECU的可靠性和缩短软... 采用基于OSEK turbo的模块化方法设计电控柴油机ECU软件开发框架。在此框架下进行了ECU软件开发,并分析目标代码的可调度性。实验证明采用这种开发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便于ECU功能扩展,有利于提高ECU的可靠性和缩短软件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柴油机 ecu软件开发 可调度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ECU热测试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纪宝 张欣 +1 位作者 秦智晗 侯效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柴油机电控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及其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元器件存在高温失效的危险.基于ECU负载模拟器和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搭建ECU热测试平台,模拟柴油机的不同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研究ECU热负荷状... 柴油机电控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及其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元器件存在高温失效的危险.基于ECU负载模拟器和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搭建ECU热测试平台,模拟柴油机的不同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研究ECU热负荷状态.研究表明,柴油机转速和扭矩的大小影响元器件的热损耗,75%的元器件在柴油机额定功率点温度最高,但喷油器电磁阀驱动模块元器件在柴油机最大扭矩点温度最高且受柴油机运行工况影响最突出.环境温度的改变影响元器件与环境之间的综合热阻,引起元器件与环境的温差随环境温度上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当环境温度达到105℃时,ECU内部分元器件温度达到汽车电子元器件的许用温度125℃,需改善元器件换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电控单元 热测试 运行工况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电控柴油机ECU热负荷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甘剑雄 张欣 秦智晗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7-193,共7页
根据某电控柴油机的工况特性,建立了车用电控柴油机电喷系统电子控制单元(ECU)热分析模型,并搭建试验系统验证了热分析模型的计算精度,最后应用电子设备热分析软件Icepak对特定工况下的ECU热负荷特性展开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某电控柴油机的工况特性,建立了车用电控柴油机电喷系统电子控制单元(ECU)热分析模型,并搭建试验系统验证了热分析模型的计算精度,最后应用电子设备热分析软件Icepak对特定工况下的ECU热负荷特性展开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CU温升控制在30℃以内,元器件工作温度在32.0-49.9℃范围内,满足汽车电子元件许用工作温度范围;电路板上高温区集中在低压电源电路和主控单片机周边,高温区温差较大,热应力较大;自然流动条件下,ECU内部热流速度在0-0.04m/s之间,外部热流速度在0-0.17m/s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然机 电控柴油机 电喷系统ecu 热负荷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分析的船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性能优化
6
作者 李品芳 杨晨曦 +4 位作者 张佩存 才正 叶子枭 范金宇 黄加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6-80,共5页
为优化生物柴油/柴油船用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利用AVL-Fire软件构建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将仿真值与台架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并通过燃用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确立其最佳掺混比;最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5个发动机运行参数进... 为优化生物柴油/柴油船用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利用AVL-Fire软件构建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将仿真值与台架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并通过燃用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确立其最佳掺混比;最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5个发动机运行参数进行多参数优化匹配,将NO排放量和指示功率作为评价指标,权重分别设置为0.6和0.4,对试验结果进行模糊数学分析。结果表明: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大小顺序为EGR率(a_(1))、进气压力(a_(2))、进气温度(a_(3))、喷油提前角(a_(4))、喷油孔直径(a_(5));最优参数组合为:生物柴油掺混比30%、a_(1)=12.5%、a_(2)=0.173MPa、a_(3)=315.15K、a_(4)=18.6°CA、a_(5)=0.32mm,该组指示功率为52.7kW与原机55kW相比略低,NO排放量为5.37×10^(-5)%相比于原机8.5×10^(4)%降低了94.7%。该方法可以在保证发动机动力性的前提下,大幅降低N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生物柴油 模糊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船用柴油机增压器共振分析与改进研究
7
作者 王鑫 胡亮 +3 位作者 王明阳 孙久洋 何国伟 孙永亮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198,共6页
针对某船用柴油机增压器共振导致振动超限问题,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方法分析其共振源,并研究温度对模态频率的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外特工况增压器振动存在两个明显共振峰,第二个共振峰振幅最高,由增压... 针对某船用柴油机增压器共振导致振动超限问题,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方法分析其共振源,并研究温度对模态频率的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外特工况增压器振动存在两个明显共振峰,第二个共振峰振幅最高,由增压器固有频率与柴油机主激励频率共振导致,应作为优化的重点;由于弹性模量受到温度的影响,随工作温度升高,柴油机上增压器等高温件模态频率呈降低趋势;更改压气机端管路连接方式和增加固定支架无法使增压器模态频率避开柴油机主激励频率;通过取消排气接管,降低重心高度,使增压器模态频率和振动幅值满足限值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增压器共振问题排查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船用柴油机 增压器 共振 测试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碰组合多项式凸轮型线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8
8
作者 龙连春 马照松 +2 位作者 胡丽萍 张国刚 隋允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构造了一种避碰组合多项式凸轮型线 ,可适应内燃机高压缩比、小余隙容积和配气凸轮较大时面值的要求。给出了型线的设计方法。在三自由度模型动力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凸轮型线时面值为目标函数、以机构动力性能及强度等为约束条件的... 构造了一种避碰组合多项式凸轮型线 ,可适应内燃机高压缩比、小余隙容积和配气凸轮较大时面值的要求。给出了型线的设计方法。在三自由度模型动力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凸轮型线时面值为目标函数、以机构动力性能及强度等为约束条件的动态优化设计模型。数值算例表明 ,该型线在保证机构充气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同时 ,避碰效果非常明显 ,有利于在结构许可的范围内减小余隙容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配气机构 凸轮型线 避碰 动力分析 优化设计 增压机 三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和模糊分析的船用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匹配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思远 黄朝霞 +1 位作者 徐虎 黄加亮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2,共7页
为研究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匹配对柴油机动力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利用AVL_BOOST和AVL_FIRE建立4190ZLC-2型船用柴油机整机模型和缸内燃烧高压循环模型,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柴油机进气系统参数、喷油系统参数和燃烧室结构尺寸参数的仿... 为研究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匹配对柴油机动力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利用AVL_BOOST和AVL_FIRE建立4190ZLC-2型船用柴油机整机模型和缸内燃烧高压循环模型,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柴油机进气系统参数、喷油系统参数和燃烧室结构尺寸参数的仿真。利用模糊数学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糊分析可以得出燃烧系统参数对4190ZLC-2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主次顺序。将柴油机NO_x排放和指示功率作为评价指标,并设置其权重分别为0.6和0.4时,优化后的参数为:喷孔直径0.30 mm、喷油提前角24°、油束夹角160°、涡流比0.4、喉口直径135 mm、凸台高度6.6 mm、凹坑半径18 mm。对应的指示功率为54 kW,与原机仿真值55 kW接近;NO_x排放质量分数为0.009 86%,比原机仿真值0.022 50%低了56.02%。说明该优化方法在保证柴油机功率不损失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正交试验设计 燃烧系统 模糊分析 参数匹配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机体有限元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云 胡玉平 李国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39,17,共5页
对某车用柴油机机体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和网格划分,采用有限元整体分析与子模型分析相结合技术,以ABAQUS为平台进行机体强度有限元分析,确定了气缸体应力集中部位,提出机体结构改进方案。在此基础上,应用MSC.Fatigue软件对改进前... 对某车用柴油机机体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和网格划分,采用有限元整体分析与子模型分析相结合技术,以ABAQUS为平台进行机体强度有限元分析,确定了气缸体应力集中部位,提出机体结构改进方案。在此基础上,应用MSC.Fatigue软件对改进前后的水套根部子模型进行疲劳强度分析,结合应力测试实验验证改进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气缸体加筋改进后,水套根部交接位置应力降低1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机体 有限元分析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先进高速柴油机气缸盖结构评估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军 郭珍 +2 位作者 徐宏 苏铁熊 张翼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2,19,共6页
以某引进的高速柴油机气缸盖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气缸盖的温度场、热机耦合作用下的疲劳强度和密封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及进一步提升性能的可行性,为国产化改进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柴油机强化... 以某引进的高速柴油机气缸盖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气缸盖的温度场、热机耦合作用下的疲劳强度和密封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及进一步提升性能的可行性,为国产化改进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柴油机强化程度达26 MPa·m/s,但气缸盖仍保持足够的强度、较低的温度和良好的密封,最大工作应力195 MPa,最高温度355℃,疲劳安全系数为1.7,在进一步提升柴油机性能时,该气缸盖的刚强度仍有足够的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气缸盖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柴油机气门弹簧动态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滕弘飞 隋允康 韦日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2-69,共8页
对配气机构系统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以气门弹簧最大疲劳安全系数为目标函数,对气门弹簧进行动态优化设计,并编制相应的优化设计程序,以解决气门弹簧失效问题。
关键词 配气机构 弹簧 高速柴油机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大功率柴油机活塞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泽忠 王增全 +2 位作者 曾高文 刘伟伟 石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研制过程中,通过对整体重力铸造活塞内冷油道、型线与配缸间隙、环槽等细节结构的优化设计、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热机耦合计算分析以及试验验证等4个方面的技术研究,解决了活塞结构可靠性问题,分别通过了部... 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研制过程中,通过对整体重力铸造活塞内冷油道、型线与配缸间隙、环槽等细节结构的优化设计、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热机耦合计算分析以及试验验证等4个方面的技术研究,解决了活塞结构可靠性问题,分别通过了部件、台架耐久性考核、道路以及整车环境适应性等试验验证,同时指出了铝合金活塞进一步强化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活塞 结构设计 温度场 耦合分析 耐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气缸盖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盖洪武 程颖 姚秀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8-832,837,共6页
为降低柴油机气缸盖易发生疲劳失效部位的应力水平,提高疲劳寿命,基于有限元分析,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取缸盖3个危险部位的等效应力作为优化目标,研究缸盖结构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并进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和筛选。构建了目标值与结构... 为降低柴油机气缸盖易发生疲劳失效部位的应力水平,提高疲劳寿命,基于有限元分析,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取缸盖3个危险部位的等效应力作为优化目标,研究缸盖结构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并进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和筛选。构建了目标值与结构参数的二次响应面回归方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气缸盖 结构参数 正交设计 敏度分析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柴油机控制参数影响显著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骆清国 刘红彬 +1 位作者 陶铁男 王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2,共5页
应用正交设计法对电控柴油机控制参数影响作用进行显著性分析研究;阐述了正交设计方差分析的具体方法;设计了具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表,得到了标定工况不同方案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通过交互作用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获得了喷油提前角、进气门... 应用正交设计法对电控柴油机控制参数影响作用进行显著性分析研究;阐述了正交设计方差分析的具体方法;设计了具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表,得到了标定工况不同方案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通过交互作用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获得了喷油提前角、进气门开启时刻、排气门开启时刻以及三参数两两交互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并对标定工况下参数影响显著性进行了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控制参数 正交设计 显著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进气道设计参数对涡流比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志玉 王勇 +1 位作者 陈征 邓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0,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nverge对一款车用柴油机进行了气道和缸内流动的数值计算,主要研究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结构设计参数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通过修改螺旋进气道的3个主要结构设计参数,研究了其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单独...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nverge对一款车用柴油机进行了气道和缸内流动的数值计算,主要研究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结构设计参数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通过修改螺旋进气道的3个主要结构设计参数,研究了其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单独改变螺旋室高度、涡壳切割量以及螺旋进气道转角3个结构设计参数,使其取值分别为13mm,1.27mm以及0°时,缸内涡流比获得最大值;同时修改多个结构设计参数时,其对涡流比的影响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通过Converge软件实现了螺旋进气道多结构参数的数值研究,对实际气道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螺旋进气道 设计参数 缸内涡流比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带平段避碰函数凸轮及最优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连春 隋允康 胡丽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本文构造了一种新型组合式带平段避碰函数凸轮型线 ,同时具有较大的时面值和较好的动力性能 ,可以应用于具有苛刻避碰要求的配气系统设计中。给出了型线的设计方法 ;采用较复杂精确的多自由度动力分析模型 ,对配气系统进行分析 ;在此基... 本文构造了一种新型组合式带平段避碰函数凸轮型线 ,同时具有较大的时面值和较好的动力性能 ,可以应用于具有苛刻避碰要求的配气系统设计中。给出了型线的设计方法 ;采用较复杂精确的多自由度动力分析模型 ,对配气系统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凸轮型线的动态优化设计模型。算例表明 ,该型线在着重满足避碰要求的同时 ,使机构具有大的时面值和较好的动力性能 ,有利于减小余隙容积 ,提高内燃机综合性能。优化型线应用于某新机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柴油机 配气机构 凸轮型线 动力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子结构设计理论的聚类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西宁 雷威 +1 位作者 唐春华 向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78-83,103,共7页
针对常用的无监督聚类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子结构设计理论的聚类分析方法。该方法借鉴分子结构设计理论模型,将故障样本空间看作分子系统,将故障样本看作分子系统中的原子,以故障样本之间的差异度作为分子势能的度量... 针对常用的无监督聚类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子结构设计理论的聚类分析方法。该方法借鉴分子结构设计理论模型,将故障样本空间看作分子系统,将故障样本看作分子系统中的原子,以故障样本之间的差异度作为分子势能的度量指标,在故障样本间"相互作用势"的影响下,以样本间"势能"最小为依据,调整故障样本在映射平面上的位置,从而获得最佳的聚类效果。开展了不同状态滚动轴承振动测试实验,聚类结果表明,相比于SOM聚类方法,该方法将聚类有效性指标DB值降低49.04%。将该方法应用于柴油机故障振动数据的聚类中,实验结果表明聚类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将不同故障的数据区分开,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聚类 SOM聚类分析 分子结构设计 滚动轴承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柴油机最小压缩比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黎一锴 彭靖 +2 位作者 史中杰 檀丽宏 李耀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44-1752,共9页
为保证柴油机在低温与高原环境下能够顺利启动,基于热力学理论与柴油机试验,提出一种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柴油机最小压缩比设计方法。通过光学测试确定柴油喷雾自燃的临界着火温度,获得临界着火温度关于喷雾背景密度的拟合关系式;通过整机... 为保证柴油机在低温与高原环境下能够顺利启动,基于热力学理论与柴油机试验,提出一种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柴油机最小压缩比设计方法。通过光学测试确定柴油喷雾自燃的临界着火温度,获得临界着火温度关于喷雾背景密度的拟合关系式;通过整机倒拖试验得到柴油机压缩终了状态随转速的变化关系;结合光学诊断和整机倒拖试验,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柴油机最小压缩比与环境温度、海拔高度间的数学关系。试验结果与理论研究表明:随着环境密度的增加,柴油喷雾的临界着火温度先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后稳定在700 K左右;随转速的增加,压缩冲程缸内漏气量的减少导致缸内压缩终了压力和温度均增加;对于采用进气预热的柴油机,0 m海拔高度下,环境温度从273 K降低到238 K时,柴油机最小压缩比需从13.8增加到18.0;进气温度263 K时,海拔高度从500 m增加到4400 m,柴油机最小压缩比需从12增加到17;基于光学诊断和热力学分析确定最小压缩比有利于极端条件下柴油机冷起动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冷起动 光学诊断 热力学分析 最小压缩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6V190型柴油机的平衡分析与平衡机构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一丹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3-71,共9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气缸夹角为60°,三曲拐曲轴、并列连杆结构的 V 型6缸柴油机的惯性力系的平衡问题、设计了济南柴油机厂 Z6V190型柴油机的平衡机构,经过对柴油机的耐久试验及振动测量,证明此平衡分析和平衡机构设计正确,解决了该类... 本文系统分析了气缸夹角为60°,三曲拐曲轴、并列连杆结构的 V 型6缸柴油机的惯性力系的平衡问题、设计了济南柴油机厂 Z6V190型柴油机的平衡机构,经过对柴油机的耐久试验及振动测量,证明此平衡分析和平衡机构设计正确,解决了该类机型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平衡机构 平衡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