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电液驱动气门柴油机仿真模型,利用试验获得的电液气门运动规律,分析气门重叠角、进气迟后角和排气提前角对柴油机动力性的影响,并对三者进行多参数优化,最后研究了排气迟后角对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ulation,EGR...建立了电液驱动气门柴油机仿真模型,利用试验获得的电液气门运动规律,分析气门重叠角、进气迟后角和排气提前角对柴油机动力性的影响,并对三者进行多参数优化,最后研究了排气迟后角对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ulation,EGR)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电液驱动气门可使柴油机在中低转速时动力性和经济性有明显改善;受电液气门响应限制,随着转速升高,改善效果逐渐减弱;以1 500r/min为例,相对于排气门延迟关闭,排气门提前关闭对柴油机功率影响较大,且排气迟后角调整幅度较小时能获得较大内部EGR率。展开更多
柴油机起动初期控制时序的建立过程(判缸控制)直接决定其起动过程的长短,判缸控制是电控柴油机管理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为了缩短判缸时间,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该文根据目标柴油机的发火顺序设计了电控系统的转速信号与相位,采用了2...柴油机起动初期控制时序的建立过程(判缸控制)直接决定其起动过程的长短,判缸控制是电控柴油机管理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为了缩短判缸时间,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该文根据目标柴油机的发火顺序设计了电控系统的转速信号与相位,采用了2套转速计算装置;基于有限状态机,提出了窗口观测联合判缸方法,并开发了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复杂驱动层的联合判缸驱动控制软件。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是有效可行的,发动机的起动成功率提升10%,达到100%,正常起动成功的时间由1.5 s缩短到1 s以内,改善了电控柴油机的起动性能。该控制策略的实现完善了电控柴油机的时序控制功能,提高了柴油机的电控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建立了电液驱动气门柴油机仿真模型,利用试验获得的电液气门运动规律,分析气门重叠角、进气迟后角和排气提前角对柴油机动力性的影响,并对三者进行多参数优化,最后研究了排气迟后角对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ulation,EGR)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电液驱动气门可使柴油机在中低转速时动力性和经济性有明显改善;受电液气门响应限制,随着转速升高,改善效果逐渐减弱;以1 500r/min为例,相对于排气门延迟关闭,排气门提前关闭对柴油机功率影响较大,且排气迟后角调整幅度较小时能获得较大内部EGR率。
文摘柴油机起动初期控制时序的建立过程(判缸控制)直接决定其起动过程的长短,判缸控制是电控柴油机管理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为了缩短判缸时间,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该文根据目标柴油机的发火顺序设计了电控系统的转速信号与相位,采用了2套转速计算装置;基于有限状态机,提出了窗口观测联合判缸方法,并开发了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复杂驱动层的联合判缸驱动控制软件。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是有效可行的,发动机的起动成功率提升10%,达到100%,正常起动成功的时间由1.5 s缩短到1 s以内,改善了电控柴油机的起动性能。该控制策略的实现完善了电控柴油机的时序控制功能,提高了柴油机的电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