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柴油机匹配双喷SCR系统实现超低排放的研究
1
作者 朱敏霖 王辉 +3 位作者 高建宾 赵令猛 李明星 王晓辉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以一款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探索匹配双喷铜基SCR系统实现超低排放的潜力。研究表明:匹配双喷SCR系统的柴油机通过排气热管理优化、氨存储和当量喷射策略的协同优化,具有满足欧七排放草案限值的能力。同时发现,尿... 以一款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探索匹配双喷铜基SCR系统实现超低排放的潜力。研究表明:匹配双喷SCR系统的柴油机通过排气热管理优化、氨存储和当量喷射策略的协同优化,具有满足欧七排放草案限值的能力。同时发现,尿素喷射会大幅度增加PN排放,对PN_(10)的影响远大于对PN_(23)的影响,其中ufSCR的尿素喷射对PN_(10)排放影响较大,可通过优化SCR混合器降低PN_(10)排放。发动机本体的N_(2)O排放较低,N_(2)O主要在催化器产生,特别是SCR和ASC单元;在不同温度区间NO_(2)的生成机理和速率有较大区别,与尿素喷射量有较大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喷射策略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形状及喷油策略对柴油机排放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毛瑞卿 刘少康 +2 位作者 王斌 王言言 贾德鸣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2期71-75,87,共6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活塞凹坑几何形状及喷油策略对柴油机排放的综合影响。活塞凹坑几何形状及不同喷油策略是影响直喷式柴油发动机油气混合、燃烧以及排放的重要因素。在保证活塞凹坑容积、发动机压缩比、总喷油量、总喷油持续时...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活塞凹坑几何形状及喷油策略对柴油机排放的综合影响。活塞凹坑几何形状及不同喷油策略是影响直喷式柴油发动机油气混合、燃烧以及排放的重要因素。在保证活塞凹坑容积、发动机压缩比、总喷油量、总喷油持续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本文对三种不同的喷油策略及四种不同的活塞几何形状相结合的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喷油及改变燃烧室形状对柴油机排放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几何形状 喷油策略 多次喷油 污染物排放 直喷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喷射改善柴油机噪声及污染物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石秀勇 乔信起 +1 位作者 倪计民 郑媛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29,共5页
为研究多次喷射对柴油机噪声及排放特性的影响,针对一台电控共轨重型柴油机建立了试验测控系统,确定了噪声影响的评价指标。在不同的预喷射和后喷射条件下对燃烧噪声及NOx和PM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标定点和B50点,预... 为研究多次喷射对柴油机噪声及排放特性的影响,针对一台电控共轨重型柴油机建立了试验测控系统,确定了噪声影响的评价指标。在不同的预喷射和后喷射条件下对燃烧噪声及NOx和PM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标定点和B50点,预喷射的引入都改善了柴油机燃烧噪声;对于B50点,存在一个最佳预喷射方案,可以在改善NOx排放水平的同时不恶化PM排放;同样,存在一个最佳后喷射方案,在对NOx排放影响较小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PM的排放,但是燃油消耗率、排温稍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重型柴油机 多次喷射 燃烧噪声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VNT/EGR和DOC降低柴油机排放的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郑尊清 尧命发 +3 位作者 高俊华 王浒 赵令猛 林铁坚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采用基于可变喷嘴环涡轮增压器(VNT)的废气再循环(EGR)系统(VNT/EGR)和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降低排放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VNT开度可以有效实现EGR循环和控制EGR率,显著降低NOx排放,并且在一定EG... 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采用基于可变喷嘴环涡轮增压器(VNT)的废气再循环(EGR)系统(VNT/EGR)和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降低排放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VNT开度可以有效实现EGR循环和控制EGR率,显著降低NOx排放,并且在一定EGR率范围内对烟度影响较小。提高喷射压力可以较明显改善NOx和烟度的折衷关系,采用合理的后喷参数能够在不明显影响经济性和NOx排放的前提下显著降低烟度。对燃烧室进行降低压缩比的合理设计也可以明显改善NOx和烟度的折衷关系。在燃烧系统优化的基础上,最终加装DOC的ESC循环排放测试结果满足了国Ⅳ要求,其中PM为0.0191g/(kW·h),NOx为2.88g/(kW·h),HC和CO排放远低于国Ⅳ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油喷射策略 排放 可变喷嘴环涡轮增压器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铁路机车尾气排放清单的建立 被引量:7
5
作者 樊守彬 杨涛 +2 位作者 田刚 聂磊 王海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排放清单是空气质量模拟和环境管理的基础。介绍了铁路运输尾气排放清单建立方法。基于美国环保局(USEPA)的排放因子,根据我国和美国排放标准的比较以及国内测试数据,确定了我国铁路机车尾气排放因子,并以北京为例,基于GIS铁路线路分布... 排放清单是空气质量模拟和环境管理的基础。介绍了铁路运输尾气排放清单建立方法。基于美国环保局(USEPA)的排放因子,根据我国和美国排放标准的比较以及国内测试数据,确定了我国铁路机车尾气排放因子,并以北京为例,基于GIS铁路线路分布、内燃机车功率、运行车次和运行路线计算了铁路运输大气污染物NO_x、CO、HC和PM_(10)排放量,建立了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基准年2007年北京铁路运输尾气排放量NO_x、CO、HC和PM_(10)分别为7 232 t、728 t、316 t和181t,与2002年机动车排放量相比,4种污染物火车机车排放量分别占4.90%、0.08%、0.24%和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排放清单 非道路移动源 铁路运输排放 柴油机车 大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放污染的净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国胜 张玉申 +3 位作者 张幽彤 张伟 吴利军 张玉舫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6,共2页
简述了柴油机排气污染生成机理和减轻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的途径,提出了集燃油添加剂、氧化催化转化器、喷水洗涤装置、涤烟剂等于一体的净化方法,经施工应用和尾气排放的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污染 净化 安装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排放与消烟机理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刚 江国和 +2 位作者 杨智远 魏海军 黄志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8-476,共9页
为研究普通柴油掺混生物柴油后对船用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将餐饮废油制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以10∶90体积比混合。结合船用柴油机台架试验与排放物测试分析,探究燃用小比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船用柴油机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质的排放特性... 为研究普通柴油掺混生物柴油后对船用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将餐饮废油制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以10∶90体积比混合。结合船用柴油机台架试验与排放物测试分析,探究燃用小比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船用柴油机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质的排放特性,以此阐明生物柴油排放相关性变化与消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掺混生物柴油后,由于生物柴油高的含氧量,气态排放物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_2)、碳氢化合物(THC)均有所下降,可有效改善柴油机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生物柴油中较少的芳香烃含量可减少燃烧产物中芳烃前驱物,从而抑制颗粒的形成,减少颗粒物质(PM)排放及降低颗粒物质数量(PN)。但过快的燃烧速率会减小火焰的辐射损耗同时提高缸内温度,因此促进了NO_x的生成。为促进餐厨废弃油污治理和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排放特性 船舶柴油机 颗粒 气态污染物 消烟机理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正时和压力对混合燃料燃烧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庆新 黄豪中 +3 位作者 史程 王雪强 周承忠 刘庆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0-207,共8页
在一台4缸柴油机上对比研究喷油策略对柴油/汽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中发动机转速固定为1,600,r/min,使用的4种燃料为纯柴油(D100)、柴油/汽油混合燃料(D70G,30)、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D70B30)和柴油/汽油/正丁醇... 在一台4缸柴油机上对比研究喷油策略对柴油/汽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中发动机转速固定为1,600,r/min,使用的4种燃料为纯柴油(D100)、柴油/汽油混合燃料(D70G,30)、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D70B30)和柴油/汽油/正丁醇混合燃料(D70B15G15).结果显示:与D100相比,3种混合燃料的soot排放大幅降低,其中D70B30最低.汽油或正丁醇的混入导致缸内压力峰值、放热率峰值和最大压力升高率(MPRR)增大,滞燃期延长,主燃烧放热时刻(CA,50)推迟,燃油经济性恶化.然而,CO排放升高,喷油时刻提前,可以明显削弱这一现象.D100与混合燃料的NOx排放之间基本没有差异.并且,混合燃料的soot排放对喷油策略的敏感程度远低于D100.但推迟喷油能够大幅度抵消掺混汽油或正丁醇所引起的MPRR升高趋势.此外,喷油压力对soot排放的影响大于喷油正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油策略 混合燃料 低温燃烧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系统参数对增压中冷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特性和经济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覃军 沈捷 +3 位作者 尧命发 段家修 付晓光 黄宁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7-223,共7页
将一台6缸、增压中冷柴油机改装为混合器进气方式的柴油 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对其燃烧系统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和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引燃柴油喷油时刻、天然气替代率、中冷后进气温度的影响。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放与空燃... 将一台6缸、增压中冷柴油机改装为混合器进气方式的柴油 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对其燃烧系统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和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引燃柴油喷油时刻、天然气替代率、中冷后进气温度的影响。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放与空燃比及燃烧系统参数密切相关。替代率增加时,排气烟度降低,HC排放升高,当量燃油消耗率升高,CO排放在替代率较小时随替代率增加而升高,但在替代率较高时随替代率增加而略有降低。替代率对NOx排放的影响则与发动机工况有关,在最大转矩和低速大负荷工况,空燃比值较小,NOx排放随替代率的升高而增大;在标定功率工况,空燃比较大,NOx排放随替代率的升高而减小。提前角减小,NOx排放降低。中冷后温度升高,碳烟排放和NOx排放升高,HC和CO排放降低,当量燃油消耗率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增压中冷技术、提高CNG替代率、减小引燃柴油喷油提前角,能够有效地降低双燃料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系统参数 增压中冷 柴油—天然气 双燃料发动机 排放特性 经济性 喷油提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主要含氮化合物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丕强 曾欢 +1 位作者 胡志远 楼狄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22-5030,共9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加装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的重型柴油机主要含氮化合物排放,重点探索了不同工况下主要含氮化合物NO、NO2和N2O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未加装SCR的原机,随负荷的增加,柴油机NO排放持续上升,NO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加装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的重型柴油机主要含氮化合物排放,重点探索了不同工况下主要含氮化合物NO、NO2和N2O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未加装SCR的原机,随负荷的增加,柴油机NO排放持续上升,NO2排放先升后降,N2O排放很少。加装SCR后该柴油机NO与NO2排放均明显下降,标定转速下NO2排放降幅较大,主要是其NO2/NO值稍高导致快速SCR反应较多的原因。由于存在SCR副反应,与原机相比,柴油机N2O排放比原机平均增加2倍以上,最大转矩转速下N2O排放升幅更高。N2O排放随负荷的增加而上升,主要是排温升高导致NH3氧化生成N2O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加装SCR后,该机排气中的NO/NOx值要明显低于原机状态,而外特性的NO2/NOx值和N2O/NOx值高达12.8%和20.7%,均远高于原机的3.0%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柴油机 污染 含氮化合物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部分均质预混燃烧模式下混合与化学控制参数对指示热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文斌 裴毅强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200,共8页
基于部分均质预混燃烧(PPC)的柴油机研究开发和优化了一种混合燃烧控制策略,在平均指示压力(IMEP)高达1.1,MPa的负荷范围内实现了高的指示热效率以及超低排放.燃烧过程中的混合与化学控制参数包括了喷油定时、喷油模式(如多脉冲喷射)、... 基于部分均质预混燃烧(PPC)的柴油机研究开发和优化了一种混合燃烧控制策略,在平均指示压力(IMEP)高达1.1,MPa的负荷范围内实现了高的指示热效率以及超低排放.燃烧过程中的混合与化学控制参数包括了喷油定时、喷油模式(如多脉冲喷射)、增压压力、EGR率以及进气气门关闭定时等,通过优化耦合以上控制参数可以优化控制当量比与温度的变化路径,从而避开NOx与碳烟(Soot)生成区.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通过能量平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混合与化学控制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排放而言,热效率受控制参数的影响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部分均质预混燃烧 混合燃烧控制策略 热效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多次喷射干扰的喷油脉宽评估方法及抑制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正江 申立中 +2 位作者 姚国仲 黄粉莲 万明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3-50,共8页
为了防止柴油机多次喷射相互干扰或重叠对喷油器、控制器以及发动机性能造成影响。该文选取大、中、小负荷3种工况,进行了预喷与主喷不同程度重叠对喷油器驱动电流、柴油机缸内燃烧及排放性能影响的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预喷与主... 为了防止柴油机多次喷射相互干扰或重叠对喷油器、控制器以及发动机性能造成影响。该文选取大、中、小负荷3种工况,进行了预喷与主喷不同程度重叠对喷油器驱动电流、柴油机缸内燃烧及排放性能影响的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预喷与主喷重叠时,喷油器的最大提升电流达到39 A左右,约为喷油器规定电流的2倍,极有可能对喷油器及控制器造成损坏;重叠度在0以上时,喷油器处于连续开启状态,2次喷油合并为1次喷油,预喷效果消失,燃烧滞燃期延长;重叠度0与-50%相比,3种工况的着火延迟角度分别增加4.1、4.8和5.2°CA,增幅分别为86.7%、115%和99%;随着滞燃期延长,燃烧始点推迟,缸内压力及燃烧温度升高,燃烧噪声增加,排放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预喷与主喷重叠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喷油脉宽评估方法的多次喷射干扰抑制策略,并进行了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抑制系统监测到预喷与主喷会发生干扰或重叠时,控制策略能够协调预喷在合理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喷射;当预喷不能满足喷油角度释放条件时,抑制策略通过控制状态字有效关闭预喷。研究结果可为柴油机多次喷射协调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燃烧 燃油喷射 干扰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柴油机瞬态EGR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隋菱歌 刘忠长 +1 位作者 韩永强 田径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2-308,共7页
针对增压柴油机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引入废气再循环(EGR)对于NOx和碳烟排放控制的矛盾,基于增压柴油机瞬态工况全程仿真平台,提出并实现了基于EGR阀开度反馈的相邻档位调控策略,并通过增压柴油机瞬态测控试验平台验证了其可行性与有效... 针对增压柴油机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引入废气再循环(EGR)对于NOx和碳烟排放控制的矛盾,基于增压柴油机瞬态工况全程仿真平台,提出并实现了基于EGR阀开度反馈的相邻档位调控策略,并通过增压柴油机瞬态测控试验平台验证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该控制策略对于增压柴油机瞬态工况碳烟和NOx排放的双重优化效果明显:一方面,虽然与以往瞬态控制策略相比碳烟排放略上升9.5%,但仍比控制限值低9%,降低碳烟峰值效果明显;另一方面,与以往控制策略相比,瞬态NOx排放降低了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工况 控制策略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物排放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尤林华 张红卫 +5 位作者 文宝忠 李洧 肇奇 王仲芝 王勇 钱裕尧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7,24,共6页
为了解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物排放水平,采用AVL438部分流透光式烟度计,按ECE R24法规的要求,对我国四大汽车生产厂家主要汽车柴油机机型进行了全负荷稳定转速和自由加速可见污染物试验。分析了试验结果,并对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 为了解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物排放水平,采用AVL438部分流透光式烟度计,按ECE R24法规的要求,对我国四大汽车生产厂家主要汽车柴油机机型进行了全负荷稳定转速和自由加速可见污染物试验。分析了试验结果,并对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物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柴油机 可见污染物 排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进展与工程案例 被引量:29
15
作者 施卫明 王远 闵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9-1323,共15页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发生分散、随机,排放不确定性,污染物浓度波动大、类型复杂,污染面广量大的特点,其综合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控首要的问题为污染“家底”不清,不同部门或研究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差别大。...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发生分散、随机,排放不确定性,污染物浓度波动大、类型复杂,污染面广量大的特点,其综合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控首要的问题为污染“家底”不清,不同部门或研究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差别大。基于几十年定位、全程的科学观测数据,本研究认为,虽然国家污染普查数据和很多学者的估算数据,均高估了种植业源排放量占面源污染总量的比例,但种植业源排放总量仍然很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防控。结合中国30多年的面源污染防控经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者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3R(“减源—拦截—修复”)和4R策略(“源头减量—生态拦截—循环利用—生态修复”),并伴随着防控技术升级和组合优化、技术产品化和装备化,逐渐完善扩展为4R^(+),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在一些典型地区进行工程化实施后,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然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深入了解土壤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尤为关键。此外,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还必须进一步提高氮、磷等关键污染物的净化与回收效率,确保在增加农业产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4R策略 成功工程案例 污染防控 种植业源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排放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晓燕 贺克斌 谭吉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作为柴油机燃料时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研究结果,以及使用生物柴油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介绍了对生物柴油常规污染物和非常规污染物的重要研究成果,还介绍了目前关于生物柴油排放污染物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的...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作为柴油机燃料时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研究结果,以及使用生物柴油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介绍了对生物柴油常规污染物和非常规污染物的重要研究成果,还介绍了目前关于生物柴油排放污染物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排放 生物柴油 颗粒物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功率非道路用柴油机低排放技术路线的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胜吉 赵宇超 王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40,共6页
对国内外小功率段柴油机实现低排放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目前现状得出实现第三阶段排放及今后更高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37kW以下功率段柴油机采用改进燃烧过程和降低机油消耗的机械优化+DOC技术或机械优化+电控喷油技术,生产企... 对国内外小功率段柴油机实现低排放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目前现状得出实现第三阶段排放及今后更高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37kW以下功率段柴油机采用改进燃烧过程和降低机油消耗的机械优化+DOC技术或机械优化+电控喷油技术,生产企业通过提升生产条件及加强质量控制,特别是有效实现全负荷最大油量限制,可使批量生产的柴油机满足中国第三、四阶段排放标准的要求;为更有效控制批量生产产品的排放和性能使其满足更高的排放标准,需开展15~37kW小缸径多缸柴油机低排放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柴油机 小功率 排放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实现欧Ⅲ排放法规的技术路径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尧清 纪丽伟 周岳康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共6页
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将在2008年全面实施欧Ⅲ排放标准。为实现欧Ⅲ排放目标,需要在燃料喷射系统、燃烧系统、空气进气系统、增压系统以及降低机油消耗、提高柴油品质、开展机外处理等几方面进行重大改进。指出,采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 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将在2008年全面实施欧Ⅲ排放标准。为实现欧Ⅲ排放目标,需要在燃料喷射系统、燃烧系统、空气进气系统、增压系统以及降低机油消耗、提高柴油品质、开展机外处理等几方面进行重大改进。指出,采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统、生产高品质的低硫柴油燃料,是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型货车 柴油机 排放标准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拨高度对柴油机起动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志远 于书祥 +2 位作者 阚泽超 曹志义 楼狄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6,共6页
以某大功率低压缩比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0,1000,2000,3000,3750,4500m 6个海拨高度的起动排放试验,研究了该柴油机不同海拨高度下起动过程中的HC,CO,NO_x和颗粒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海拨升高,柴油机起动过程的HC,CO和颗粒物排放增加... 以某大功率低压缩比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0,1000,2000,3000,3750,4500m 6个海拨高度的起动排放试验,研究了该柴油机不同海拨高度下起动过程中的HC,CO,NO_x和颗粒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海拨升高,柴油机起动过程的HC,CO和颗粒物排放增加,NOx排放降低;与平原(0m海拨)比较,该柴油机高原(4500m海拨)冷起动排放的HC,CO和颗粒物分别增加7.1,2.6和2.1倍,NOx降低53.8%;0~4500m海拨,该柴油机起动过程排放的颗粒物中聚集态颗粒物质量占94%~99%,颗粒物数量呈单峰对数分布,峰值粒径随着海拨的升高向大粒径方向移动,几何平均粒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 海拨 起动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F主动再生温度需求的柴油机进气节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建 曹政 +1 位作者 张多军 刘胜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得到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全工况区域内进气节流控制策略,选取大、中、小负荷下的3种典型工况研究进气节流阀开度对柴油机泵气损失、排气热状态、缸内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台架稳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节流阀开度的减小,节流作... 为得到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全工况区域内进气节流控制策略,选取大、中、小负荷下的3种典型工况研究进气节流阀开度对柴油机泵气损失、排气热状态、缸内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台架稳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节流阀开度的减小,节流作用增强,各工况下进气量逐渐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最大燃烧压力下降,比油耗、CO、NO_X及烟度排放升高;但进气量的减少使得燃烧始点推迟,滞燃期延长,缸内燃烧温度及排气温度升高,抑制了HC的生成。当进气节流阀开度减小至20%时,低速小负荷工况进气流量减少率较大,排气温度提升更为显著,增幅可达62.7%,而高负荷工况排温略有升高,但泵气损失较大,增幅高达19.2%,严重恶化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因此该文综合3种代表工况下的排温提升潜力及主要性能变化规律,将A、B、C工况进气节流阀开度分别控制在35%~45%,50%~60%和70%~80%范围内,并依据排温分布特点得出发动机全工况范围内进气节流控制策略,即小负荷工况采用较小的节流阀开度,随负荷增大节流阀开度增大直至全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 排放控制 DPF主动再生 进气节流 排气温度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