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含水状态下红黏土低路堤动静力响应模型试验
1
作者 邱祥 李耀 +2 位作者 李锦鸿 陈文胜 吴勇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152,共12页
针对中国南方地区红黏土低路堤路基工作区深度与毛细吸力影响区重叠引起的大变形、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开展不同含水状态下红黏土低路堤动静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不同荷载、加载频率、加载次数及含水量条件下红黏土低路堤附加应力、动孔隙... 针对中国南方地区红黏土低路堤路基工作区深度与毛细吸力影响区重叠引起的大变形、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开展不同含水状态下红黏土低路堤动静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不同荷载、加载频率、加载次数及含水量条件下红黏土低路堤附加应力、动孔隙压力比、竖向动位移及累积变形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应力幅值、动孔隙压力比、累积竖向变形沿深度方向先迅速减小,后缓慢减小;动孔隙压力比、竖向动位移幅值与含水量呈正相关,动应力幅值与含水量呈负相关,饱和含水量时路堤顶面处的动应力、动孔隙压力比、竖向动位移分别为最优含水量时路堤顶面处的71.36%、190%、231%,需在路堤底部设置防渗土工布或一定厚度级配碎石层以控制毛细水上升;动荷载作用下低渗透性非饱和红黏土将会产生动孔隙气压力;动荷载作用下红黏土低路堤动孔隙压力存在累积效应;红黏土低路堤累积竖向变形云图呈以动荷载作用位置为中心向外递减的半椭圆状分布,距路堤顶面一定范围内属于累积竖向变形集中区,累积侧向变形云图沿动荷载作用中心线基本对称分布;不同加载方式对红黏土低路堤附加应力与累积竖向变形的影响程度为:长时动载>静载>短时动载。研究成果可为南方地区红黏土低路堤结构的设计与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红黏土 低路堤 动力响应特性 加载方式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动压密封焊接金属波纹管性能分析
2
作者 郑娆 吴哲坤 +1 位作者 李双喜 章国庆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性能与高温动压密封性能密切相关。为优化波纹管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密封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工况条件对某航空发动机动压密封的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性能的影响。以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为研究对象,建立固-热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介...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性能与高温动压密封性能密切相关。为优化波纹管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密封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工况条件对某航空发动机动压密封的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性能的影响。以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为研究对象,建立固-热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介质温度和介质压力对波纹管刚度和介质作用有效直径的影响,揭示工况参数对波纹管动压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针对温压联合作用对波纹管性能的影响拟合了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和升压过程中,刚度随介质温度呈线性减小,随介质压力呈线性增大;密封载荷系数随介质温度升高呈线性减小,其变化率随介质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低压工况的变化率是高压工况的5倍。拟合温压联合作用下刚度和有效直径的计算公式,拟合公式的决定系数高达97%以上。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降低高温对波纹管动压密封性能的影响,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提高工作压力,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拟合的公式可用于指导波纹管的选型计算,从而优化波纹管动压密封的结构设计和工况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 动压密封 密封性能 航空发动机 载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高速公路改扩建温拌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昆 徐书东 +4 位作者 徐庆超 董昭 王圣洁 柳久伟 王昱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评价不同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规律,为工程应用中温拌剂的选择提供技术依据。分别选取Sasobit、Aspha-min、Evotherm 3种温拌剂制备温拌沥青混合料,基于车辙、低温弯曲、冻融劈裂、汉堡轮辙和动态模量试验,分析3种温拌剂对沥青混... 评价不同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规律,为工程应用中温拌剂的选择提供技术依据。分别选取Sasobit、Aspha-min、Evotherm 3种温拌剂制备温拌沥青混合料,基于车辙、低温弯曲、冻融劈裂、汉堡轮辙和动态模量试验,分析3种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动态模量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Evotherm温拌剂对混合料的降温效果最佳,Aspha-min温拌剂与Sasobit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效果相当;Sasobit温拌剂能够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性能,Evotherm温拌剂能够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Aspha-min温拌剂的水热性能较差;中温条件下添加Evotherm温拌剂混合料模量最高,高温条件下添加Sasobit温拌剂混合料模量最高;构建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Sasobit和Evotherm温拌剂均能够改善混合料的高温性能,Sasobit温拌剂造成混合料低温性能降低,Evotherm和Aspha-min温拌剂对混合料的低温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温拌剂 降温效果 路用性能 动态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含氧柴油燃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修政 夏鑫 +3 位作者 蔺建民 杨鹤 赵杰 李妍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高原的低压条件造成柴油燃烧性能下降,导致柴油机出现动力性不足等问题。在柴油中加入醇类燃料、醚类燃料、酯类燃料等含氧燃料,可以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的情况下改善柴油机在高原环境下的使用性能。对上述含氧柴油燃料在柴油发动机中的... 高原的低压条件造成柴油燃烧性能下降,导致柴油机出现动力性不足等问题。在柴油中加入醇类燃料、醚类燃料、酯类燃料等含氧燃料,可以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的情况下改善柴油机在高原环境下的使用性能。对上述含氧柴油燃料在柴油发动机中的燃烧特性、动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高原环境下,含醇柴油会导致发动机滞燃期延长,且脂肪醇的碳数越少影响越严重;含醚柴油缩短滞燃期,但热值较低;含酯柴油凝点较高,难以在高原的低温环境条件下应用;复合型含氧柴油燃料或许能够综合含氧燃料的优点。新型高原含氧柴油燃料应关注聚醚、短链酯以及少量长链醇复合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柴油机 含氧柴油 燃烧性能 动力性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非道路柴油机的现场动平衡试验技术研究
5
作者 郑蒙蒙 赵杰 +3 位作者 焦巨哲 陈胜 刘正瑞 张开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6期19-23,42,共6页
聚焦某型非道路柴油机在额定转速范围内因挠性现场动不平衡导致的基频振动过大问题。研究通过锤击法精确测定曲轴固有频率,并结合现场动平衡测试技术,对曲轴轴系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振动控制指标。不仅成功解决了该机型的基频振... 聚焦某型非道路柴油机在额定转速范围内因挠性现场动不平衡导致的基频振动过大问题。研究通过锤击法精确测定曲轴固有频率,并结合现场动平衡测试技术,对曲轴轴系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振动控制指标。不仅成功解决了该机型的基频振动难题,更重要的是为测试人员提供了现场动平衡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和流程。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柴油机轴系平衡出现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柴油机 挠性现场动不平衡 基频振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与变速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 被引量:14
6
作者 钱振东 杨宇明 +1 位作者 陈团结 李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0-1146,共7页
为分析低速、变速车辆动载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利用室内动态模量实验结合时温等效原理确定几种路面沥青材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通过调查和计算得到车辆在不同变速条件下的荷载作用方式;建立车辆连续变速条件下路面材料动态模量的变化规... 为分析低速、变速车辆动载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利用室内动态模量实验结合时温等效原理确定几种路面沥青材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通过调查和计算得到车辆在不同变速条件下的荷载作用方式;建立车辆连续变速条件下路面材料动态模量的变化规律;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车速和速度变化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比较采用动态模量和抗压回弹模量的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动态模量能较好地反映车辆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材料力学性能,较低车速更易导致路面结构的疲劳损伤,而车辆加速度的增加使结构面层内剪应力峰值增长较大,易导致车辙、拥包等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 道路交叉口 移动荷载 动态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系数法的柴油机动态特征提取 被引量:6
7
作者 冀树德 张兴刚 +2 位作者 孙学东 闫瑞琦 高海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2,共5页
以某12缸柴油机装车后行驶的砂石路面为基础,针对不同驾驶员在车辆实际行驶中进行的7次加速过程,利用高速采集设备同步采集了柴油机输出端的转速和扭矩信号,并以动作响应快的转速信号为主要参数设计了典型的特征波形。利用相关系数法分... 以某12缸柴油机装车后行驶的砂石路面为基础,针对不同驾驶员在车辆实际行驶中进行的7次加速过程,利用高速采集设备同步采集了柴油机输出端的转速和扭矩信号,并以动作响应快的转速信号为主要参数设计了典型的特征波形。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7次加速信号及不同特征波形信号间的相关性,获得了砂石路行驶条件下柴油机动态特征信号。所提取的特征波形信号图形可表明,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典型动态特征信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动态特性 道路载荷 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EGR的重型柴油机低速高负荷性能与排放特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贵升 沈颖刚 +2 位作者 郑尊清 尧命发 张韦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3,共7页
以低速高负荷为研究工况,重点研究增压系统、进气温度、废气再循环(EGR)方式和喷油控制策略对采用EGR技术的重型共轨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合理减小单级增压器的涡轮有效流通面积与压气机流量范围或采用两级增压系统都... 以低速高负荷为研究工况,重点研究增压系统、进气温度、废气再循环(EGR)方式和喷油控制策略对采用EGR技术的重型共轨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合理减小单级增压器的涡轮有效流通面积与压气机流量范围或采用两级增压系统都能有效提升EGR循环能力,同时改善NOx-燃油消耗率(BSFC)和NOx-碳烟(soot)的trade-off关系;随进气温度升高,EGR率的提升和NOx的降低逐渐受到涡前温度过高限制,但降低进气温度能同时显著改善NOx-soot和NOx-BSFC的trade-off关系;相比高压EGR,采用低压EGR能有效增强废气循环能力与增压系统做功能力,显著改善NOx-soot和NOxBSFC的trade-off关系并将NOx降至更低水平;降低喷油压力与推迟喷油定时相结合能在实现等NOx时降低soot.经主-后喷间隔角度和后喷油量优化,采用主喷加后喷射的多次喷射策略能进一步降低s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低转速 高负荷 废气再循环 性能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进气道的优化计算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玉梁 杨跃滨 +3 位作者 祖炳锋 王岍 李德胜 丛玉坤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65-71,共7页
针对某车用柴油机改善进气的需求,通过结构分析与气道稳流试验对气道的宏观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分析方法,得到原始进气道流场的微观信息,发现气门流通截面、气道直流段、螺旋入口段和螺旋室等结构严重影响此进... 针对某车用柴油机改善进气的需求,通过结构分析与气道稳流试验对气道的宏观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分析方法,得到原始进气道流场的微观信息,发现气门流通截面、气道直流段、螺旋入口段和螺旋室等结构严重影响此进气道流通能力的提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优化方案,并对优化后的气道进行CFD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气道内气体的流速连续稳定,多处流动损失消失。采用加工与直接修磨现有缸盖的方法快速对原始气道进行优化。气道稳流试验证明:优化后气道流量系数提高8%,涡流比降低18%。最终发动机台架试验表明:采用优化方案后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明显下降,其动力性与经济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车用柴油机 螺旋进气道 计算流体动力学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气缸套动态特性建模与穴蚀倾向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洪全 冯慧华 +2 位作者 董彪 武咪咪 牟小龙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7-472,共6页
以V型高强化柴油机为对象,开展了考虑活塞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气缸套动态特性建模、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基于所建立发动机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更为精确的缸套侧向力变化曲线.利用移动载荷理论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了气缸套... 以V型高强化柴油机为对象,开展了考虑活塞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气缸套动态特性建模、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基于所建立发动机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更为精确的缸套侧向力变化曲线.利用移动载荷理论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了气缸套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三维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缸套外壁面响应加速度与穴蚀倾向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指导气缸套的结构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地计算出缸套所受移动载荷激励,缸套外壁面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幅值可较好地评价气缸套的穴蚀倾向.通过增大缸套结构厚度,可减小缸套外壁面振动加速度幅值,降低缸套穴蚀倾向,为高强化柴油机气缸套动态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气缸套 移动载荷 动态特性 活塞侧向力 穴蚀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不平整度的车辆动荷载系数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春风 解帅 孙吉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0,90,共5页
为更好地研究路面不平整度下车辆对路面的动载作用,运用1/4车辆振动模型,借助MATLAB数学计算软件,分析路面不平整度、车辆参数等因素对动载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车速、路面振幅对动载系数影响很大,路面振幅与动载系数呈线性关系,... 为更好地研究路面不平整度下车辆对路面的动载作用,运用1/4车辆振动模型,借助MATLAB数学计算软件,分析路面不平整度、车辆参数等因素对动载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车速、路面振幅对动载系数影响很大,路面振幅与动载系数呈线性关系,验证了路面不平整是导致动载的主要原因;汽车结构参数中的轮胎阻尼、悬架刚度、悬架阻尼对动载系数影响较小,但减小轮胎刚度可以显著地减小动载。从道路设计的角度考虑,提高道路的平整度是减小动载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振动模型 车辆参数 动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曲轴主轴承THD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志霞 王谦 +1 位作者 李德桃 吴建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2年第2期30-34,共5页
针对重载滑动轴承中温度对轴承润滑特性的显著影响 ,对柴油机曲轴主轴承进行了THD模拟计算研究 将雷诺方程、能量方程和热平衡方程结合起来 ,对动载轴承动压流体润滑油膜进行了热平衡计算 ,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轴心轨迹的计算 计算... 针对重载滑动轴承中温度对轴承润滑特性的显著影响 ,对柴油机曲轴主轴承进行了THD模拟计算研究 将雷诺方程、能量方程和热平衡方程结合起来 ,对动载轴承动压流体润滑油膜进行了热平衡计算 ,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轴心轨迹的计算 计算结果显示出轴承的几何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动载滑动轴承 轴心轨迹 热平衡计算 曲轴 THD模拟计算 主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公路路基工作区深度研究 被引量:47
13
作者 卢正 王长柏 +1 位作者 付建军 詹永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6-321,352,共7页
根据路面不平整实测资料,获得了汽车动荷载的计算模型和参数,并利用此荷载模式来分析公路结构的动力响应。考虑到公路结构的三维分层性状,利用Fourier变换技术和求解层状结构的精确刚度矩阵法,研究了公路结构在移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动... 根据路面不平整实测资料,获得了汽车动荷载的计算模型和参数,并利用此荷载模式来分析公路结构的动力响应。考虑到公路结构的三维分层性状,利用Fourier变换技术和求解层状结构的精确刚度矩阵法,研究了公路结构在移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为了方便工程应用,利用Odemark厚度和模量的当量转换公式,将公路结构简化为由路面、路基及地基组成的3层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路基动应力的衰减规律,同时重点研究了汽车轴载大小、当量路面厚度及路基模量对路基工作区深度的影响,最后建议了路基工作区深度的定量表达式,研究结果可为公路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深度 汽车荷载 精确刚度矩阵法 动力响应 路面不平整 公路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动态蠕变试验 被引量:17
14
作者 卢佩霞 肖鹏 吕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0-484,共5页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的改善效果,采用UTM-25伺服式材料动态测试系统,对掺加与不掺加玄武岩纤维的AC-13,SMA-13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在40,50和60℃温度环境下进行动态蠕变试验,对比分析6种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蠕...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的改善效果,采用UTM-25伺服式材料动态测试系统,对掺加与不掺加玄武岩纤维的AC-13,SMA-13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在40,50和60℃温度环境下进行动态蠕变试验,对比分析6种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蠕变曲线、流变次数等.试验结果表明:掺加玄武岩纤维后,混合料在相同作用次数下的永久应变减小,且沥青混合料达到蠕变破坏阶段的累计作用次数大于不掺加玄武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次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掺加玄武岩纤维后降低趋势变缓,且温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可见,掺加玄武岩纤维能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玄武岩纤维 道路工程 动态蠕变试验 车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路耦合作用力特性及混凝土路面动态响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玉民 谈至明 田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4-860,共7页
应用1/4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及直接积分法,分析车辆以一定速度匀速移动时,车辆参数(集中质量、悬挂系统弹簧刚度和轮胎弹簧刚度)、路面板参数(路面板厚度、接缝宽度、接缝错台和接缝传荷等)以及地基参数(地基刚度、地基阻尼及地基弱化... 应用1/4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及直接积分法,分析车辆以一定速度匀速移动时,车辆参数(集中质量、悬挂系统弹簧刚度和轮胎弹簧刚度)、路面板参数(路面板厚度、接缝宽度、接缝错台和接缝传荷等)以及地基参数(地基刚度、地基阻尼及地基弱化指数等)对车-路耦合作用力的影响;给出了动荷系数(动静荷载比)随各参量变化的影响曲线及其统计特征;探讨了有接缝混凝土路面板动弯沉和动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路耦合作用力的变异性增大,路面板动弯沉和动应变的波动性增强;因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车-路耦合引起的动态效应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 车-路耦合动力学 动荷系数 动弯沉 动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柴油机缸套-活塞环动载荷磨损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星 王宪成 +1 位作者 李奇 刘信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1,37,共6页
为实现对重型车辆柴油机缸套-活塞环动载荷磨损仿真计算,通过分析柴油机动载荷工况特点及其对磨损的影响,基于稳定载荷及动载荷磨损试件表面形貌SEM分析,提出缸套-活塞环动载荷磨损简化机制。依据响应面拟合的方法和磨损试验数据,建立Ar... 为实现对重型车辆柴油机缸套-活塞环动载荷磨损仿真计算,通过分析柴油机动载荷工况特点及其对磨损的影响,基于稳定载荷及动载荷磨损试件表面形貌SEM分析,提出缸套-活塞环动载荷磨损简化机制。依据响应面拟合的方法和磨损试验数据,建立Archard磨损模型中磨损系数K基于载荷工况参数与形貌特征参数的预测公式,并通过两组动载荷磨损试验对磨损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计算误差为5.9%,磨损量计算误差为7.39%,磨损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精度,能够用于车辆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仿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缸套-活塞环 动载荷 磨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柴油机缸套动载荷磨损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宪成 杨绍卿 +1 位作者 马宁 赵文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3-1680,共8页
为实现车辆柴油机缸套动载荷磨损的数值仿真计算,基于大修柴油机缸套表面形貌分析,确定并提出了缸套动载荷磨损的模式与简化机理;结合Archard黏着磨损模型和二体磨粒磨损模型,推导了动载荷磨损深度的一般表达式;利用缸套试件磨损试验数... 为实现车辆柴油机缸套动载荷磨损的数值仿真计算,基于大修柴油机缸套表面形貌分析,确定并提出了缸套动载荷磨损的模式与简化机理;结合Archard黏着磨损模型和二体磨粒磨损模型,推导了动载荷磨损深度的一般表达式;利用缸套试件磨损试验数据,采用响应面拟合法建立磨损系数中的参数与载荷参数的数值关系,并通过两组缸套动载荷磨损试验对磨损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实测与计算结果对比表明,磨损质量最大计算误差为6.15%,模型具有可靠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柴油机 缸套 活塞环 磨损 动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弹流模型的柴油机连杆小头轴承润滑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毕凤荣 刘博 +3 位作者 刘春朝 田从丰 李鑫 马腾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2,共8页
以某直列6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活塞销-连杆-曲柄销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学(TEHD)润滑和微凸峰接触理论,建立连杆小头轴承的TEHD模型,分析了热负荷影响下轴承间隙和表面粗糙度对润滑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 以某直列6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活塞销-连杆-曲柄销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学(TEHD)润滑和微凸峰接触理论,建立连杆小头轴承的TEHD模型,分析了热负荷影响下轴承间隙和表面粗糙度对润滑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计及热负荷影响,轴承最大油膜压力增加7.5%,最小油膜厚度降低8.1%,摩擦功耗增加10.1%,粗糙峰接触增加6.0%,轴承产生温升现象,最大温升为20.1℃;轴承间隙增加,轴承最大油膜压力增幅提高50%,最小油膜厚度减幅保持不变;表面粗糙度增加,轴承最大油膜压力增幅提高50%,最小油膜厚度减幅缩小55%。该热弹流模型研究方法为动力机械热负荷条件下摩擦副失效机理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研究结果对摩擦副滑动轴承加工精度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弹流动力学模型 轴承润滑 热负荷 柔性多体动力学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场及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董泽蛟 潘小康 +1 位作者 邵显智 周兴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0-746,793,共8页
为研究路面结构实际温度场对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路面结构温度场现场实测数据及室内实际路面材料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建立温度场分析和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瞬态动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路面结构在实际温度-荷载... 为研究路面结构实际温度场对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路面结构温度场现场实测数据及室内实际路面材料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建立温度场分析和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瞬态动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路面结构在实际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并与传统的等温结构模型动力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层底控温方法模拟出的温度场可用于分析夏季高温时段和低温时段沥青路面的实际动力响应;夏季一天中高温时段,等温模型高估了竖向应变及上、下面层的剪应变,低估了中面层的剪应变;夏季一天中低温时段,沥青路面的实际动力响应大于等温模型的计算值,等温模型低估了温度分布对沥青路面车辙和开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等温模型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温度场 非均布移动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梯形梁与SPT试验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优 刘朝晖 +1 位作者 王旭东 李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93-3100,共8页
选用70号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2种沥青材料、4.75 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35%和55%的2种级配组合成4种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梯形梁和简单性能试验机(SPT)动态模量试验研究。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绘制参考温度为20℃的动态模... 选用70号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2种沥青材料、4.75 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35%和55%的2种级配组合成4种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梯形梁和简单性能试验机(SPT)动态模量试验研究。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绘制参考温度为20℃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梯形梁和SPT试验得到的动态模量与相位角的主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但有明显区别;梯形梁试验的主曲线频域更窄,动态模量更小,相位角更大,且所得动态模量和相位角对频率(温度)的变化更敏感;频率(温度)也会对2种试验方法下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差异程度产生影响;SBS改性剂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其路用性能;使用回归方程对2种试验方法行的动态模量进行转换拟合的相关性良好;加载模式对动态模量的影响显著,应当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受力状况选择合适的动态模量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动态模量 梯形梁试验 简单性能试验机(S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