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1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ustion modes on th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emissions of a diesel pilot-ignited natural gas engine under low-medium loads 被引量:1
1
作者 JIN Shou-ying LI Jin-ze +2 位作者 ZI Zhen-yuan LIU Ya-long WU Bin-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213-2224,共12页
Research on dual-fuel(DF)engin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engine manufacturers seek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There ar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f using diesel pilot-ignited natural gas engines as ... Research on dual-fuel(DF)engin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engine manufacturers seek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There ar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f using diesel pilot-ignited natural gas engines as DF engines.However,different combustion modes exist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ixture.This research used a simulation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explore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pressure direct injection(HPDI),partially premixed compression ignition(PPCI),and double pilot injection premixed compression ignition(DPPCI)combustion modes under a low-medium load.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PPCI combustion mode provides higher gross indicated thermal efficiency and more acceptable total hydrocarbon(THC)emission levels than the other modes.Due to its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DPPCI mode engin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diesel dual-injection strategy on the combustion process.In the DPPCI mode,a delay in the second pilot ignition injection time increased THC emissions(a maximum value of 4.27g/(kW·h)),decreased the emission of nitrogen oxides(a maximum value of 7.64 g/(kW·h)),increased and then subsequently decreased the gross indicated thermal efficiency values,which reached 50.4%under low-medium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pilot-ignited natural gas engine direct injection of natural gas combustion mode thermal efficiency emiss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 for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被引量:1
2
作者 TAN Pi-qiang YAO Chao-jie +3 位作者 WANG De-yuan ZHU Lei HU Zhi-yuan LOU Di-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127-2141,共15页
Diesel engines meeting the latest emission regulations must be equipped with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including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s(DOC),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DPF),an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 Diesel engines meeting the latest emission regulations must be equipped with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including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s(DOC),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DPF),an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However,before the final integration of the aftertreatment system(DOC+DPF+SCR)and the diesel engine,a reasonabl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catalytic converters and a large number of bench calibration tests must be completed,involving large costs and long development cycles.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 for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ly,one-dimensional(1D)and threedimensional(3D)computational models of the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 accounting for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catalytic converters were established.Then based on the calibrated models,the effects of the converter’s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ir main performance indicators,including the conversion of various exhaust pollutants and the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 drops of the converters,were studied.Finally,the optimal design scheme was obtained.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solid substrates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catalytic converter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3D model.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diesel engine aftertreatment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engine emission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computational model optim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Effects of Oxydal on Diesel Engine Combustion
3
作者 王宪成 孙志新 +1 位作者 王益军 马向平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81-84,共4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of oxydal(H2O2)and the combustion of diesel engine,the effects of H2O2 on the improvement of diesel combustion were studied.An oxydal spray system was desig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of oxydal(H2O2)and the combustion of diesel engine,the effects of H2O2 on the improvement of diesel combustion were studied.An oxydal spray system was designed to inject H2O2/water mixture into the manifold.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a 1135 diesel engine bench.The results show that H2O2 injection can make the curve of heat release rate move forward and decrease its peak value.Th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is decreased a little,while both NOx and PM emission are obviously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machinery engineering diesel engine H2O2 COMBUSTION e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s and emissions of a petroleum coke oil slurry engine
4
作者 向立明 李兴虎 +1 位作者 蔡楚江 沈志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342-3350,共9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failure of fuel system when using petroleum coke oil slurry (PCOS) in a R180 diesel engine directly,a petroleum coke oil slurry fuel system (PCOSFS) was developed and installed in R180 engine,whi... In order to solve the failure of fuel system when using petroleum coke oil slurry (PCOS) in a R180 diesel engine directly,a petroleum coke oil slurry fuel system (PCOSFS) was developed and installed in R180 engine,which was called PCOS engine.In order to analyze performances and emissions of the PCOS engine,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between PCOS engine fueled with PCOS and R180 engine fueled with diesel oil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COS engine can run smoothly,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decreases by about 6.2% and 19.0% and the maximum brake thermal efficiency reduces by around 5.85% and 4.13% as compared to R180 engin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1 200 and 1 600 r/min.The HC emissions of PCOS engine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R180 engine at 1 200 r/min,and are close to those of R180 engine at 1 600 r/min.The CO emissions are similar to R180 engine at 1 200 and 1 600 r/min.The smoke intensity is close to R180 engine at 1 200 r/min,and is higher than R180 engine at 1 600 r/min.The particles emitted from PCOS engine array sparsely,but particles emitted from R180 engine array closely,cohering toge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oil petroleum coke oil slurry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emiss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船舶DMCC发动机整机性能优化
5
作者 蒋更红 才正 +1 位作者 范金宇 黄加亮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152,共9页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下,实现NO_(x)排放和有效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的同步下降。为避免大规模试验带来的成本增加,首先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DMCC发动机排放的NO_(x)体积分数、BSFC和指示功率预测模型;然后将所建模型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结合,对NO_(x)的体积分数和BSFC进行优化,并将Pareto前沿解集代入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寻找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最后将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标定至电子控制单元,与原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大于0.95,均方根误差小于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用NSGA-Ⅱ获取的最佳控制参数与优化前(原机工况)的相比,NO_(x)的排放量下降74.5%,仅为3.47 g/(kW·h),BSFC平均下降6.7%,仅为203.5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高斯过程回归 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林 肖合林 胡际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3,共8页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改善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和EGR率下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掺混异丙醇和2-EHN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性能,...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改善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和EGR率下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掺混异丙醇和2-EHN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性能,增加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提升中低负荷下的缸内压力和放热峰值,并显著降低CO,HC,碳烟和NO_(x)排放;低负荷时燃用混合燃料的燃油消耗率偏高,热效率较生物柴油下降约5%,但随负荷增加,其燃料经济性与生物柴油差距明显缩短;此外,采用8%以下的EGR率有助于实现混合燃料的低温燃烧,在高效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其动力性与经济性均优于纯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异丙醇 混合燃料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燃室内喷油参数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雨凤 鹿盈盈 +1 位作者 张道陈 裴毅强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以重型柴油机WP10H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仿真软件CONVERGE研究预燃室式燃烧系统中预燃室内喷油定时和喷油角度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预燃室式燃烧室能够强化燃烧,提前燃烧相位,提高缸压峰值,缩短燃烧持... 以重型柴油机WP10H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仿真软件CONVERGE研究预燃室式燃烧系统中预燃室内喷油定时和喷油角度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预燃室式燃烧室能够强化燃烧,提前燃烧相位,提高缸压峰值,缩短燃烧持续期,但增加壁面传热损失;部分预燃室方案能够同时降低NO_(x)和碳烟排放.优化后的方案表明,预燃室产生的持续湍动能扰动使得主燃室未燃混合气重新分布,降低稀燃混合气比例,降低NO_(x)排放;同时当量比为1左右混合气比例增多,燃烧更加充分,在碳烟氧化阶段,主燃室温度高,利于碳烟氧化,降低碳烟排放.选择预燃室喷油定时为0°CA ATDC、预燃室喷油角度为54.5°作为最终优化方案,该预燃室方案相较于原机,NO_(x)排放减少2.48%,碳烟排放减少2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燃室 湍动能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纳米生物燃油在高压共轨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烨 梅德清 +2 位作者 闫一维 赵卫东 张占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5,共12页
通过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柴油或柴油-生物柴油-乙醇含氧生物燃油为基液,配制CeO_(2)纳米燃油。采用4B28V16型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展不同燃油的经济性、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eO_(2)-柴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均比柴... 通过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柴油或柴油-生物柴油-乙醇含氧生物燃油为基液,配制CeO_(2)纳米燃油。采用4B28V16型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展不同燃油的经济性、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eO_(2)-柴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均比柴油得到改善,且随着CeO_(2)纳米粒子浓度的增加,改善作用更明显;Ce_(50)纳米燃油的燃油经济性、燃烧性能及CO、NO_(x)和碳烟排放性能优于Ce_(20)纳米燃油。其中Ce_(50)^(200)的比油耗较柴油降低8.2%,有效热效率比柴油升高5.5%,HC、CO、NO_(x)和碳烟排放比柴油分别减少10.1%、21.2%、4.1%和20.8%。与CeO_(2)-柴油相比,CeO_(2)-生物燃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得到进一步改善,HC、CO和碳烟排放进一步减少,Ce_(20)^(100) B5E5的HC、CO和碳烟排放比柴油分别减少24.1%、18.2%和19.9%;CeO_(2)-生物燃油的NO_(x)排放低于柴油,CeO_(2)纳米粒子有效弥补了含氧燃油经济性较低的缺陷。尽管CeO_(2)纳米粒子略提高了燃油成本,但无论用于柴油或含氧生物燃油,都是一种值得研究并推广应用的燃油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生物燃油 纳米燃油 柴油机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9
作者 崔健 聂学选 +4 位作者 毕玉华 申立忠 雷基林 万明定 张凯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以一台排量为3.0 L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进气道喷氨系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ECU)来控制进气歧管中的4个氨气喷嘴的喷射。通过调节喷射脉宽来改变氨气喷嘴的开启时刻与氨的... 以一台排量为3.0 L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进气道喷氨系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ECU)来控制进气歧管中的4个氨气喷嘴的喷射。通过调节喷射脉宽来改变氨气喷嘴的开启时刻与氨的喷射量,在模拟平原环境下进行了不同替代率下的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氨替代率对缸压、燃烧放热率、燃烧温度、滞燃期、燃烧重心和燃烧持续期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氨替代率对HC、CO、NO_(x)、NH_(3)、CO_(2)及PN等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氨替代率由0增加到30%时,缸压、燃烧放热率与燃烧温度分别下降了0.42 MPa、9 J/(°)与34.9 K,且滞燃期与燃烧持续期分别延长了0.9°与4.5°,燃烧重心推迟了1.5°。随着氨替代率增加,HC与CO排放小幅度增加,CO_(2)和NO_(x)排放显著减少,未燃NH_(3)排放显著增加。替代率每增加10%,CO_(2)与NO_(x)排放分别降低3343×10^(-6)与65×10^(-6);HC与CO分别增加6×10^(-6)与8×10^(-6),未燃NH_(3)排放增加87.3×10^(-6)。尽管氨替代燃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但同时也导致燃油经济性下降。在30%的氨替代率下,当量燃油消耗率上升至37.9 g/(k W·h),热效率降低至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柴油 发动机 双燃料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柴当量比燃烧的发动机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陈清楚 刘奕 +3 位作者 毛建树 齐运亮 陈虎 王志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零碳氨与柴油双燃料燃烧以拓展氨燃料的运行工况,研究了氨柴双燃料发动机当量比燃烧排放特性,并与稀燃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理论空燃比条件下,氨柴双燃料的燃烧速度比纯柴油模式快,燃烧持续期明显短于纯柴油模... 采用零碳氨与柴油双燃料燃烧以拓展氨燃料的运行工况,研究了氨柴双燃料发动机当量比燃烧排放特性,并与稀燃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理论空燃比条件下,氨柴双燃料的燃烧速度比纯柴油模式快,燃烧持续期明显短于纯柴油模式。相比于稀燃条件,在过量空气系数越靠近理论空燃比和氨能替代率越大时,燃烧持续期缩短效果越明显。氨柴双燃料燃烧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密度且指示热效率高于纯柴油模式。在排放方面,氨柴双燃料的NOx排放在3.4 g/(kW·h)以下,较低氨能量替代率下的NOx排放低于纯柴油模式,但氨燃烧效率整体较低,需要控制未燃氨排放;和纯柴油相比,氨柴双燃料在70%氨能量替代率时,凝聚态颗粒数排放能够减少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柴双燃料 当量比燃烧 排放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压力对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任宪丰 王金平 +4 位作者 牛凯丽 尹晓军 段浩 胡二江 曾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0,共10页
为准确揭示喷射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单缸柴油机构建了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实验平台,利用台架实验系统研究了中等转速和中等负荷工况下,喷射压力对直喷甲醇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升喷... 为准确揭示喷射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单缸柴油机构建了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实验平台,利用台架实验系统研究了中等转速和中等负荷工况下,喷射压力对直喷甲醇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升喷射压力对放热速率改善作用有限,对燃烧始点、燃烧重心、燃烧终点、火焰发展期和燃烧周期影响较小,但能显著降低缸内循环变动。喷射压力的提升可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与充气效率,增大发动机指示平均有效压力(IMEP)和缸内压力峰值(p_(max))。当进气压力为0.065 MPa时,相比甲醇喷射压力为6 MPa和22 MPa时IMEP的循环变动和p_(max)的循环变动分别降低了42.7%和37.3%,IMEP增加了6.8%。此外,喷射压力对排放物影响复杂:随着喷射压力的提升,CO排放量近似线性下降,NO_(x)排放量大幅增加,碳氢化合物和甲醇排放量因进气压力而异,甲醛排放量则略有上升。研究明确了喷射压力对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影响,可为实际发动机控制策略的开发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发动机 缸内直喷 喷射压力 经济性 动力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燃烧室结构优化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东鸽 何超 +3 位作者 李加强 陈彦林 聂岩 于海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6,88,共9页
柴油机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缸内燃油的雾化和燃烧有着直接影响。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以某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使用AVL Fire软件在保证相同压缩比的前提下,对原型ω燃烧室几何形状进行改造,引入环形凸起结构和中心凸台结构构造TCD(T... 柴油机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缸内燃油的雾化和燃烧有着直接影响。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以某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使用AVL Fire软件在保证相同压缩比的前提下,对原型ω燃烧室几何形状进行改造,引入环形凸起结构和中心凸台结构构造TCD(T表示涡轮增压,Turbocharger;C表示进气中冷,Charger air cooling;D表示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le filter)燃烧室,并对TCD燃烧室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用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几何形状的燃烧室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CD燃烧室的燃烧性能主要受燃烧室直径的影响,直径过大或过小均会降低指示功率;TCD燃烧室优化后指示功率相对于优化前增加了0.98%,相对于原型ω燃烧室增加了8.26%;TCD燃烧室优化后Soot排放量相对于优化前降低了67.19%,相对于原型ω燃烧室降低了8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室 几何形状 指示功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正时对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和部分排放的影响
13
作者 桑浩 梁俊杰 +1 位作者 吕林 祝能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以船用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氨气预混、柴油直喷的燃烧模式,通过试验方式探讨喷油正时对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喷入氨气后,发动机缸压峰值P_(max)降低,着火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 以船用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氨气预混、柴油直喷的燃烧模式,通过试验方式探讨喷油正时对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喷入氨气后,发动机缸压峰值P_(max)降低,着火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最大压力升高率R_(max)减少,CO_(2)和NO_(x)的排放下降,未燃氨和N_(2)O的排放显著增加。在双燃料模式下,随着柴油喷射时刻的提前,缸内燃烧情况改善,P_(max)和R_(max)增大,未燃氨和N_(2)O排放下降,NO_(x)排放上升,碳烟排放先减后增,CO_(2)排放无显著变化;随着负荷的增加,P_(max)和R_(max)增大,但氨气喷射量的增加降低了缸内空气充量,使得着火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CO_(2)、碳烟和NOx的排放增加,未燃氨和N_(2)O的排放降低。如果优先考虑燃烧平稳性,25%和7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最佳值为-5°CA;若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首要目标,2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最佳值为-15°CA,7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最佳值为-10°CA;若以降低NOx排放为首要目标,25%和7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均为-5°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 喷油正时 放热规律 燃烧特征参数 尾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门正时对高比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宫艳峰 钱丁超 +3 位作者 马赫阳 刘铭礼 解方喜 孟祥龙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26,共7页
采用自行开发的可变气门机构,在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排气门正时对高甲醇掺烧比甲醇-汽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前排气门正时会使燃烧开始时刻(CA5)滞后,燃烧持续期延长,结合点火正时后,燃烧相位得到... 采用自行开发的可变气门机构,在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排气门正时对高甲醇掺烧比甲醇-汽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前排气门正时会使燃烧开始时刻(CA5)滞后,燃烧持续期延长,结合点火正时后,燃烧相位得到改善;在排气门正时结合最佳点火正时下,等效有效比油耗(b e)和NO x排放都得到明显改善,在最佳点火正时下,排气门正时前移可以使M50,M75和M100的最佳b e分别降低7.39%,11.06%和18.72%,NO x排放量分别降低34.5%,19.6%和23.9%;提高甲醇添加量可以提高经济性,降低HC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门正时 甲醇 汽油 双燃料发动机 燃油经济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双直喷策略在高负荷工况下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15
作者 刘芮含 朱继贞 +1 位作者 钱勇 吕兴才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2,共9页
针对柴油机高负荷工况下单喷油器模式喷油持续期长、燃油雾化质量差而引起的热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提出了柴油双直喷策略。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单、双喷油器模式在高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排放特性,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对缸内... 针对柴油机高负荷工况下单喷油器模式喷油持续期长、燃油雾化质量差而引起的热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提出了柴油双直喷策略。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单、双喷油器模式在高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排放特性,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对缸内燃烧与排放过程进行详细解析。结果表明:双喷油器模式呈现三阶段放热特征,其中第一阶段为副喷油器喷射引起的低温放热,而第二阶段为副喷油器喷射引起的高温放热,第三阶段则为主喷油器喷射引起的高温放热;此外,双直喷策略下的着火时刻更加提前,燃烧重心更靠近上止点,因此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双直喷策略 高负荷工况 燃烧过程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缸内热负荷试验
16
作者 刘利军 钱跃华 +1 位作者 任雪美 刘博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4,共6页
基于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开展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引燃技术的试验研究,重点对甲醇和柴油模式下的燃烧和缸内热负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试验结果发现,发动机75%负荷及以下甲醇模式的滞燃期变长,燃烧持续期变短,同时其涡轮前排气... 基于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开展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引燃技术的试验研究,重点对甲醇和柴油模式下的燃烧和缸内热负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试验结果发现,发动机75%负荷及以下甲醇模式的滞燃期变长,燃烧持续期变短,同时其涡轮前排气温度明显降低。同时通过缸盖和缸套温度场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甲醇模式的缸盖和缸套温度总体上明显降低,但在局部位置由于燃烧不均匀产生较大温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甲醇 柴油 双燃料 燃烧 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掺水量对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刘真余 卢莉莉 +4 位作者 郭宗伟 姚崇 宋恩哲 辛强之 贾宝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2-77,共6页
甲醇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排放特性被应用于船用发动机,而甲醇掺水可以进一步降低排放。对1台8缸船用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进行了推进特性试验研究,并建立了一维整机模型,通过对比试验和仿真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模型研究了不... 甲醇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排放特性被应用于船用发动机,而甲醇掺水可以进一步降低排放。对1台8缸船用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进行了推进特性试验研究,并建立了一维整机模型,通过对比试验和仿真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模型研究了不同甲醇掺水量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随着甲醇掺水量的增加,缸压和放热率降低,点火延迟滞后,燃烧持续期缩短,CA50在高负荷下提前,在低中负荷下滞后;等效油耗率增加,输出功率和热效率降低;NO_(x)、HC和Soot排放减少,CO排放在低负荷下增加,在中高负荷下减少。该仿真结果为掺水甲醇在甲醇动力船舶上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 甲醇掺水量 发动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正时对点燃式M100甲醇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赵亚峰 朱建军 +3 位作者 王柯莹 孟雨航 胡正兴 钱创造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6,共10页
文章通过台架试验和CFD流体仿真软件CONVERGE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台大型六缸进气道喷射点燃式M100甲醇发动机在转速为1100 r/min,负荷为100%的工况下的喷油正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油正时的前移能够有效改善发动机的... 文章通过台架试验和CFD流体仿真软件CONVERGE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台大型六缸进气道喷射点燃式M100甲醇发动机在转速为1100 r/min,负荷为100%的工况下的喷油正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油正时的前移能够有效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质量,随着喷油正时的提前,缸内燃烧压力峰值、累计放热量、缸内温度峰值均逐渐上升,CA10,CA50,CA90逐渐前移,燃烧持续期逐渐缩短,缸内混合气质量逐渐提高,着火速度逐渐加快;喷油正时的前移能够减少发动机的CO,HC和SOOT的排放量,但NO_(x)的排放量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发动机 喷油正时 燃烧 排放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DOC-DPF后处理的柴油机排放性能试验分析
19
作者 董彬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5期37-39,共3页
对具有氧化催化器(DOC)和颗粒捕集器(DPF)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研究不同负荷下柴油机原机、DOC后和DPF后排气中颗粒物(PM)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工况中,DOC+DPF组合系统均表现良好,PM去除率均高于92%,在低负荷和高... 对具有氧化催化器(DOC)和颗粒捕集器(DPF)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研究不同负荷下柴油机原机、DOC后和DPF后排气中颗粒物(PM)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工况中,DOC+DPF组合系统均表现良好,PM去除率均高于92%,在低负荷和高负荷时组合系统净化效果可达到98%,表现出优异协同净化效果。该装置能够过滤89%的核态颗粒、95%的团聚颗粒以及92%的超细颗粒。该研究有助于提高柴油机的燃烧质量,为后续工艺优化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颗粒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道路柴油机NRTC试验NO x排放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20
作者 唐新华 刘波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1期33-36,55,共5页
在汽车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评估一直是难点问题,特别是影响因素比较多的排放检测领域。本文以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JJF 1059.1—2012)标准规定及《汽车和摩托车检测领域典型参数的测量不... 在汽车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评估一直是难点问题,特别是影响因素比较多的排放检测领域。本文以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JJF 1059.1—2012)标准规定及《汽车和摩托车检测领域典型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CNAS-GL023:2018),按照《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HJ 1014—2020)中NRTC工况,对引起NO x排放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得到NO x排放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用柴油机 排放检测 瞬态循环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