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气热管理方案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汉辉 王辉 +3 位作者 赵令猛 叶宇 王晓辉 刘林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排气热管理方案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工况选择满足DPF再生温度需求且性能更优的热管理方案。以柴油机及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200 r/min中低负荷工况及800~1000 r/min低怠速工况下排气节流、进气... 为了研究不同排气热管理方案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工况选择满足DPF再生温度需求且性能更优的热管理方案。以柴油机及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200 r/min中低负荷工况及800~1000 r/min低怠速工况下排气节流、进气节流及后喷对车用柴油机排气温度、燃油消耗率及排放污染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 r/min中低负荷下仅采用进/排气节流方案,排气温度就能满足DPF主动再生目标温度要求;而低怠速工况需采用进/排气节流结合缸内后喷方案才能满足DPF主动再生目标温度要求;最低怠速800 r/min工况采用排气节流结合缸内后喷方案,最高排气温度可提升到254℃。相同排气温度下,1200 r/min中负荷下排气节流方案在燃油消耗率及NO_(x)排放方面表现更优,随着负荷率降低,进/排气节流方案在燃油消耗率及NO_(x)排放方面逐渐接近;1200 r/min低负荷下进气节流方案在燃油消耗率及NO_(x)排放方面表现更优,相比排气节流方案燃油消耗率降低12%以上,NO_(x)比排放降低32%,但在烟度、THC排放控制方面处于劣势;怠速工况,相同排气温度下进气节流加缸内后喷方案的THC排放是排气节流加缸内后喷方案的2倍左右,且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排气节流方案较进气节流方案在烟度和THC方面的优势更加显著。各试验工况下,相同排气温度时排气节流方案的过量空气系数及进气歧管压力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热管理 颗粒捕集器 再生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的微粒排放特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姚春德 程传辉 +1 位作者 张镇顺 黄钰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2-306,共5页
在一台改造的自然吸气高速柴油发动机上使用超低硫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方式进行台架试验,利用电控单元控制的喷射器向进气道喷射甲醇,与空气形成预混合气后由柴油引燃。在稳态工况下,喷射的甲醇承担的负荷率为10%、20%和30%的情况... 在一台改造的自然吸气高速柴油发动机上使用超低硫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方式进行台架试验,利用电控单元控制的喷射器向进气道喷射甲醇,与空气形成预混合气后由柴油引燃。在稳态工况下,喷射的甲醇承担的负荷率为10%、20%和30%的情况下,研究了发动机烟度、微粒排放质量浓度和粒径为15~750nm的总数量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负荷替代率下,随着负荷的增加,柴油质量流量替代率增大;在同一工况下,随着甲醇量的增加,发动机烟度、微粒质量和数量浓度都成近似比例减少;在中低负荷时,甲醇的加入,微粒数量浓度的峰值明显减少,在大负荷时,减少的趋势不太明显;超细微粒数都有所增加,纳米级微粒数的增多可能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超低硫柴油 甲醇 烟度 微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排气微粒与消光式烟度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方显忠 刘忠长 +1 位作者 许允 刘巽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8,共3页
通过测量两台典型车用柴油机 4 8个工况下的微粒排放与消光式烟度 ,得出了排气微粒、微粒干组份以及微粒的可溶组份与消光式烟度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直喷式柴油机 排气微粒 消光式烟度 测量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助燃再生DPF过滤体入口废气温度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伏军 龚金科 +3 位作者 吴钢 余明果 吁璇 张文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0,共6页
阐述了DPF喷油助燃再生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过滤体内沉积微粒氧化反应次模型的基础上,以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柴油机稳态工况下过滤体入口孔道的再生简化模型。考虑到柴油机中小负荷排气富氧条件,通过无量纲化,结合DPF的... 阐述了DPF喷油助燃再生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过滤体内沉积微粒氧化反应次模型的基础上,以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柴油机稳态工况下过滤体入口孔道的再生简化模型。考虑到柴油机中小负荷排气富氧条件,通过无量纲化,结合DPF的排气背压模型,得到了喷油助燃再生DPF时过滤体入口端所需的温度条件。试验表明,以该条件获得的理论过滤体入口废气温度所对应的喷油率来调节燃烧器功率可顺利实现DPF的再生过程,为DPF喷油助燃再生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再生 入口废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成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桂华 王钧效 +2 位作者 张锡朝 陆家祥 姚章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柴油机排气管状态下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粒采样装置对十三工况下的排气微粒进行了采样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微粒中可溶性有机组分 (SOF)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 ;还测定了排气温度对微粒排放质量流量及SOF组分的影响。结果表... 在柴油机排气管状态下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粒采样装置对十三工况下的排气微粒进行了采样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微粒中可溶性有机组分 (SOF)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 ;还测定了排气温度对微粒排放质量流量及SOF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排气管采样状态下 ,微粒SOF组分中 80 %左右为正烷烃和支链烷烃 ,碳数从C9~C2 8,余下组分为多环芳香烃 (茚、芴、菲、萘等的同系物 )以及少量其它有机物 ;同一工况下 ,随采样温度升高 ,微粒排放质量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微粒 SOF 气相色谱-质谱 可溶性有机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直喷式柴油机微粒排放与排气烟度、碳氢化合物排放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宫长明 刘巽俊 +2 位作者 刘忠长 李骏 王恩宇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4-429,共6页
本文针对自然吸气式车用直喷柴油机6110的微粒排放与排气烟度、碳氢化合物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的微粒排放可按简单的经验关系式根据排气烟度和碳氢化合物排放计算,算出的值和直接通过稀释排气并用滤纸采样法测... 本文针对自然吸气式车用直喷柴油机6110的微粒排放与排气烟度、碳氢化合物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的微粒排放可按简单的经验关系式根据排气烟度和碳氢化合物排放计算,算出的值和直接通过稀释排气并用滤纸采样法测得的值吻合较好。本算式可用于确定6110及类似柴油机按ECER49十三工况的微粒加权比排放量,而不必用复杂的微粒测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式柴油机 微粒排放 排气烟度 车用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红外加热再生 被引量:7
7
作者 许晓光 高希彦 +2 位作者 张延辉 杨德胜 王宪成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2,65,共4页
作者对壁流式陶瓷过滤器的再生进行了研究,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新的再生方法——红外辐射加热再生。实验情况表明这种再生方法结构简单,再生效率高,可以通过改善过滤器前端的径向辐射换热有效地提高过滤陶瓷内微粒燃烧的均... 作者对壁流式陶瓷过滤器的再生进行了研究,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新的再生方法——红外辐射加热再生。实验情况表明这种再生方法结构简单,再生效率高,可以通过改善过滤器前端的径向辐射换热有效地提高过滤陶瓷内微粒燃烧的均匀性。在实验中对影响再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再生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红外加热再生 排气微粒 过滤器 柴油机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直喷柴油机稳定工况下排气微粒与烟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忠长 刘巽俊 阎淑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6-209,共4页
本文通过测量一台车用直喷柴油机50个工况下的微粒排放和烟度,得出了排气微粒及其干组份与滤纸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粒的可溶组份与排气中气态总碳氢之间的关系,并且回归成经验公式。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微粒 烟度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氮氧化物和颗粒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全长 尧命发 +1 位作者 郑尊清 张翔宇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0-315,共6页
废气再循环(EGR)、进气压力和喷油压力是影响柴油机低温燃烧的重要参数,主要研究了EGR对氮氧化物和颗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工况条件下,随EGR率变大,NO所占体积分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NO2和N2O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2O... 废气再循环(EGR)、进气压力和喷油压力是影响柴油机低温燃烧的重要参数,主要研究了EGR对氮氧化物和颗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工况条件下,随EGR率变大,NO所占体积分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NO2和N2O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2O所占比例较小,峰值在1%左右.NO谷值与NO2峰值对应相同的EGR率.随进气压力变大,NO2所占比例峰值也变大,对应的EGR率也增加,进气压力为0.24,MPa时,NO2最大比例已接近60%.随EGR率增加,Soot排放快速升高时,颗粒发生积聚,颗粒数密度降低,但粒径变大.提高喷油压力可以降低颗粒排放,但在不同EGR率下,其降低颗粒的机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废气再循环 低温燃烧 氮氧化物 颗粒 喷油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柴油机尾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陈思乐 许桂敏 +1 位作者 穆海宝 张冠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9,共8页
柴油机由于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输出功率,以及良好的耐久性和燃油经济性,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汽车、商务车、卡车以及各类重型交通工具中。柴油机相比汽油机有更低的碳排放,然而,柴油机尾气中却含有大量的NO_x和PM等污染物,随着环保要... 柴油机由于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输出功率,以及良好的耐久性和燃油经济性,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汽车、商务车、卡车以及各类重型交通工具中。柴油机相比汽油机有更低的碳排放,然而,柴油机尾气中却含有大量的NO_x和PM等污染物,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如何全面的治理柴油机尾气中的污染物,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文中分析了柴油机尾气污染物的成分及其特点,介绍了常规的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辅助治理柴油机尾气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种应用等离子体技术治理柴油机尾气排放的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柴油机尾气 后处理技术 PM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背压信号采集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龚金科 伏军 +4 位作者 王曙辉 龙罡 鄂加强 刘云卿 蔡皓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6,共5页
针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工作过程中排气背压的动态变化,对影响背压信号采集系统动态响应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建立了壁流式蜂窝陶瓷DPF的排气背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DPF测压系统的理论动态响应特性方程。通过实测背压与理论... 针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工作过程中排气背压的动态变化,对影响背压信号采集系统动态响应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建立了壁流式蜂窝陶瓷DPF的排气背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DPF测压系统的理论动态响应特性方程。通过实测背压与理论模型输出背压的比较,简单而又合理地描述了DPF测压系统实际动态响应过程的特性,为确定DPF再生时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微粒捕集器 排气背压 再生时机 动态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燃油催化剂改善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再生效果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少康 孙平 +2 位作者 刘军恒 嵇乾 吕俊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柴油机排气颗粒物后处理装置,为了去除DPF内部沉积颗粒,实现DPF再生,采用提高排气温度或催化燃烧的方法来促进颗粒物燃烧。该文采用环烷酸铈溶剂作为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 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柴油机排气颗粒物后处理装置,为了去除DPF内部沉积颗粒,实现DPF再生,采用提高排气温度或催化燃烧的方法来促进颗粒物燃烧。该文采用环烷酸铈溶剂作为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fuel borne catalyst,FBC),对柴油机DPF的再生平衡温度、压降特性和燃烧灰烬等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PF再生平衡温度因FBC的催化作用从500℃以上下降到约450℃,从而增加了颗粒捕集器的颗粒储备能力,并能够有效再生;柴油机燃油消耗率随着排气背压的增加而上升;燃用FBC测试燃油时DPF前后压差较纯柴油上升缓慢,其达到排气背压再生阀值的周期变长;同时,随再生次数的增多,再生后DPF的前后压差呈线性增加,捕集效率却逐渐提高。该文采用燃油添加剂可以明显降低颗粒的着火点。结合电加热装置,可有效提高DPF的再生效果,有效过滤柴油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对柴油车尾气净化及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 颗粒 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 颗粒捕集器 再生平衡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恒转矩增转速瞬态工况的烟度及燃烧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永强 刘忠长 +1 位作者 程鹏 刘巽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297,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工况控制及测量系统对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了恒转矩增转速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空燃比、消光烟度及示功图参数的测试,并与稳态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外部参数及燃烧过程参数与稳态过程存...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工况控制及测量系统对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了恒转矩增转速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空燃比、消光烟度及示功图参数的测试,并与稳态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瞬态工况下,发动机的外部参数及燃烧过程参数与稳态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差异程度随工况瞬变性加剧而增加。随转速增加率的上升空燃比减小,燃烧持续期延长,扩散燃烧比增加,导致排气烟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工况 燃烧过程 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S控制策略对柴油机瞬态烟度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永强 刘忠长 +1 位作者 王忠恕 朱若群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3-517,共5页
为解决增压中冷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恶化问题,建立了基于实时数据采集的高压射流辅助能量供给(H igh Pressure A ir Spray Assistant Power Supp ly,HPAS)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HPAS控制策略对发动机瞬态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 为解决增压中冷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恶化问题,建立了基于实时数据采集的高压射流辅助能量供给(H igh Pressure A ir Spray Assistant Power Supp ly,HPAS)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HPAS控制策略对发动机瞬态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工况瞬变前2 s开始补气、油门稳定后即停止补气的预补气策略时HPAS对瞬态性能改善并不明显;采用油门增加即开始补气、回油门时停止补气的全程补气策略和油门增加到一半时开始补气、回油门时停止补气的中间补气两种策略对瞬态性能改善明显且幅值相近。考虑到实车应用的方便性确定了全程补气作为最终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工况 烟度 高压射流辅助能量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喷射过氧化氢降低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显忠 刘巽俊 +1 位作者 阎淑芳 金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在单缸直喷柴油机上利用第2个喷嘴向燃烧室内喷射过氧化氢(H2O2),对其降低柴油机排烟消光度和NOx的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了每循环过氧化氢的喷射量和喷射定时对降低柴油机烟度的影响。当含30%(V)H2O2的水溶液的喷射量为柴油的一半时... 在单缸直喷柴油机上利用第2个喷嘴向燃烧室内喷射过氧化氢(H2O2),对其降低柴油机排烟消光度和NOx的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了每循环过氧化氢的喷射量和喷射定时对降低柴油机烟度的影响。当含30%(V)H2O2的水溶液的喷射量为柴油的一半时,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改善了4%左右,排气烟度可下降30%左右,且NOx也略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式柴油机 过氧化氢 H2O2 排烟消光度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宁智 资新运 +1 位作者 高希彦 陈家骅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8-12,共5页
论述了自行开发研制的以过滤体微波再生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总体组成、工作原理、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详细分析了微粒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及微波再生系统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微粒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排气微粒具有一... 论述了自行开发研制的以过滤体微波再生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总体组成、工作原理、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详细分析了微粒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及微波再生系统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微粒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排气微粒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净化率在5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微粒 处理系统 微粒过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直喷柴油机瞬态工况控制及微粒排放测量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允 刘江唯 +1 位作者 刘忠长 刘巽俊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8-92,共5页
研制了一种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柴油机瞬态工况控制及排气微粒测量的测试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普通电涡流测功机、简单电控系统、A/D采集板和微粒稀释取样袋等组成 .此系统可实现柴油机一些基本瞬态工况的控制。
关键词 汽车 车用直喷柴油机 瞬态工况 微粒排放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气再循环气体成分对柴油机颗粒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洋 王忠 +2 位作者 刘帅 李瑞娜 瞿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80-285,共6页
为深入了解废气再循环(EGR)对颗粒的作用机理,分析EGR中不同废气成分(N2、CO2)对颗粒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以及形成原因,采用透射电镜以及图像处理软件(Digital Micrograph)对颗粒的微观形貌以及基本碳粒子层面间距、微晶尺寸等结构特征... 为深入了解废气再循环(EGR)对颗粒的作用机理,分析EGR中不同废气成分(N2、CO2)对颗粒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以及形成原因,采用透射电镜以及图像处理软件(Digital Micrograph)对颗粒的微观形貌以及基本碳粒子层面间距、微晶尺寸等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通入EGR废气相比,相同EGR率下,只通入CO2时的颗粒主要呈链状结构,基本碳粒子的碳层排列无序性增加,外壳石墨晶体结构含量有所降低,内核与外壳的边界变得模糊;基本碳粒子层面间距有所增大,微晶尺寸有所降低,弯曲度最大,分形维数最小;只通入N2时的颗粒主要呈簇状结构,堆积更加明显,各基本碳粒子之间结合更加紧密,基本碳粒子内核更为明显,外壳的石墨晶体结构有所增加;基本碳粒子层面间距有所减小,微晶尺寸有所增加,弯曲度最小,分形维数最大;说明增加EGR废气成分中的CO2含量有利于提高颗粒自身的氧化能力,使微晶结构的有序性减弱,石墨化程度降低,只通入N2时的颗粒结构更为紧密,只通入CO2时的颗粒结构较为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废气再循环 气体成分 颗粒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排放与消烟机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刚 江国和 +2 位作者 杨智远 魏海军 黄志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8-476,共9页
为研究普通柴油掺混生物柴油后对船用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将餐饮废油制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以10∶90体积比混合。结合船用柴油机台架试验与排放物测试分析,探究燃用小比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船用柴油机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质的排放特性... 为研究普通柴油掺混生物柴油后对船用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将餐饮废油制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以10∶90体积比混合。结合船用柴油机台架试验与排放物测试分析,探究燃用小比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船用柴油机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质的排放特性,以此阐明生物柴油排放相关性变化与消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掺混生物柴油后,由于生物柴油高的含氧量,气态排放物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_2)、碳氢化合物(THC)均有所下降,可有效改善柴油机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生物柴油中较少的芳香烃含量可减少燃烧产物中芳烃前驱物,从而抑制颗粒的形成,减少颗粒物质(PM)排放及降低颗粒物质数量(PN)。但过快的燃烧速率会减小火焰的辐射损耗同时提高缸内温度,因此促进了NO_x的生成。为促进餐厨废弃油污治理和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排放特性 船舶柴油机 颗粒 气态污染物 消烟机理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气微粒的测量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铁臣 宋崇林 +3 位作者 裴毅强 董素荣 魏国东 杨铁皂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利用改进后的全气缸取样系统,对不同工况下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燃烧过程中的微粒生成历程进行测量.同时,采用三维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微粒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微粒质量浓度曲线呈单峰状,微粒生成质量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加;发动机排出微... 利用改进后的全气缸取样系统,对不同工况下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燃烧过程中的微粒生成历程进行测量.同时,采用三维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微粒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微粒质量浓度曲线呈单峰状,微粒生成质量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加;发动机排出微粒是碳烟粒子生成和氧化这两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缸内的气流运动和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有助于减少微粒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全气缸取样 数值模拟 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