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发育异常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范林霄 冯伟 +3 位作者 向晨翥 刘媛媛 侯金平 王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0-1357,共8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脊髓发育异常(spinal cord anomalies,SCA)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SCA对ARM患儿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识别可能的预后不良患儿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脊髓发育异常(spinal cord anomalies,SCA)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SCA对ARM患儿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识别可能的预后不良患儿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82例ARM患儿。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患儿的脊髓发育情况,并使用Rintala评分和PedsQL 4.0量表评价术后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根据SCA的类型及其合并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其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282例ARM患儿,其中104例(36.9%)存在SCA。不同ARM类型中,SCA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2),阴道瘘患儿的SCA发生率最高(100.0%),而无瘘患儿最低(13.6%)。影像学显示,骶尾部骨异常较为常见,尾骨未见显示(62.7%)和椎体异常(69.8%)为主要表现。SCA组的Rintala排便功能评分(12.70±3.24)和PedsQL 4.0生活质量评分(81.42±5.03)均显著低于无SCA组(P<0.001)。随着合并SCA数量的增加,Rintala评分和PedsQL 4.0评分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01)。不同SCA类型中,脊髓栓系患儿的Rintala评分(8.05±2.35)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P<0.05);同时其PedsQL 4.0评分(75.90±3.35)显著低于除脊髓空洞外的其他类型(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CA和骶尾部骨异常对Rintala评分和PedsQL 4.0评分均有显著负面影响(P≤0.001),其中SCA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SCA与ARM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下降密切相关。SCA的类型和数量越多,患儿术后的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越差。早期识别合并的SCA,对于评估ARM患儿术后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脊髓发育异常 排便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奔畅(综述) 姜柳琴(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7-560,共4页
功能性排便障碍(FD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便秘,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还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根据FDD的发病机制,罗马Ⅳ标准将其分为排便推进不足(IDP)和不协调性排便(DD)两种亚型。目前临床上治疗FDD的方法众多... 功能性排便障碍(FD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便秘,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还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根据FDD的发病机制,罗马Ⅳ标准将其分为排便推进不足(IDP)和不协调性排便(DD)两种亚型。目前临床上治疗FDD的方法众多,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生物反馈、骶神经刺激、精神心理疗法、中医治疗、外科手术等。有研究表明,不同治疗方法对FDD不同亚型的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文章就FDD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探究相应有效规范、合适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便秘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芳 曹国云 +4 位作者 付峰 刘兴岳 何佳明 纪栎 李海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2023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便秘患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研究组采用泻... 目的分析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2023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便秘患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研究组采用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7 d为1个疗程),并于治疗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消化等症状改善时间更短;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主症积分、次症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清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n,SS)水平降低,两组间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更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LT)、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升高,两组间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更高;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随访期间研究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应用于小儿便秘中有助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道激素表达,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小儿 排便训练 泻黄散加味 胃肠道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疗法在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泽峰 程敏静 +2 位作者 陈强 王勃 孔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68-3574,共7页
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以排便困难、排空不完全为主要症状,同时还可能伴随肛门坠胀、疼痛、手法辅助排便、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等,患者往往对泻药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生物反馈疗法是近年来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新兴疗法,近年的盆底失弛缓型... 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以排便困难、排空不完全为主要症状,同时还可能伴随肛门坠胀、疼痛、手法辅助排便、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等,患者往往对泻药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生物反馈疗法是近年来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新兴疗法,近年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研究表明,通过监测盆底肌肉活动并提供实时反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反馈治疗设备的精度和便携性逐渐提高,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加方便和有效,然而单一生物反馈起效较慢,容易影响患者治疗信心。同时,研究发现生物反馈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文就国内外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的疗效现状展开综述,探讨其生物机制和各自效果,以期为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盆底失弛缓型便秘 功能型便秘 联合治疗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经肛门灌洗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霞 卢晓霞 +2 位作者 李静 何鑫雨 章梅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灌洗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道管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简易工具进行经肛... 目的探讨经肛门灌洗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道管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简易工具进行经肛门灌洗。结果两组各有39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干预组腹胀发生率及排便频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肛门灌洗可有效减轻脊髓损伤后肠功能障碍患者腹胀、排便频率异常等肠道症状,改善患者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 经肛门灌洗 肠道功能 腹胀 便秘 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前子多糖对便秘模型小鼠通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吴光杰 田颖刚 +1 位作者 谢明勇 李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14-516,共3页
目的:研究车前子多糖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的给药组。给药组分别经口给予低、中、高剂量(0.1、0.2、0.4g/kgbw)的车前子多糖;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20ml/kgbw... 目的:研究车前子多糖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的给药组。给药组分别经口给予低、中、高剂量(0.1、0.2、0.4g/kgbw)的车前子多糖;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20ml/kgbw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1.0g/kgbw的麻仁丸。连续灌胃8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首次排黑便时间、5h内排便粒数,测定粪便含水量和小肠墨汁推进率。结果:车前子多糖能显著缩短首次排黑便时间、增加5h内排便粒数、提高粪便含水量和小肠墨汁推进率。结论:车前子多糖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子多糖 通便 小鼠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果渣膳食纤维润肠通便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牛广财 朱丹 +2 位作者 肖盾 关琛 魏文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发酵法制备的沙果渣膳食纤维的润肠通便功能,为开发利用沙果渣膳食纤维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便秘模型组和低(2.5g/(kg.d))、中(5.0g/(kg.d))、高(10.0g/(kg.d))3种剂量膳食纤维组。以... 目的:研究发酵法制备的沙果渣膳食纤维的润肠通便功能,为开发利用沙果渣膳食纤维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便秘模型组和低(2.5g/(kg.d))、中(5.0g/(kg.d))、高(10.0g/(kg.d))3种剂量膳食纤维组。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便秘模型,通过测定小肠推进率、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黑便时间以及排便质量,判断沙果渣膳食纤维对小鼠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结果:在连续灌胃14d后,各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墨汁推进率均高于便秘模型组,其中,中、高剂量膳食纤维组与便秘模型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与便秘模型间有显著差异(P<0.05);低、中剂量组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显著低于便秘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的首次排便时间极显著低于便秘模型组(P<0.01);各剂量组的首次排黑便时间均比便秘模型组缩短(P<0.01);中剂量组的12h的排便质量大于便秘模型(P<0.05),而高剂量组的12h的排便质量极显著高于便秘模型组(P<0.01)。结论:沙果渣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果 膳食纤维 便秘模型 润肠通便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便秘模型动物排便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钱伯初 史红 郑晓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339-1343,共5页
近年来用多种方法成功地在大鼠、家兔、狗与猴等动物体内建立了若干新的便秘动物模型与排便实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药物性便秘动物模型包括阿米替林所致猕猴便秘模型,吗啡所致家兔便秘模型,... 近年来用多种方法成功地在大鼠、家兔、狗与猴等动物体内建立了若干新的便秘动物模型与排便实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药物性便秘动物模型包括阿米替林所致猕猴便秘模型,吗啡所致家兔便秘模型,溴莫尼定和吗啡所致雪貂弛缓性与痉挛性便秘模型,洛哌丁胺所致大鼠便秘模型及对结肠黏液影响的研究;正常动物排便实验包括正常家兔与狗排便实验及清醒猴胃肠收缩活动测量。这些便秘模型制备方法,将有益于抗便秘药物研究时的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排便 动物模型 黏膜 胃肠道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刺尖茶汤对便秘模型小鼠润肠通便的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方玉 刘刚 +1 位作者 张晓喻 张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5-268,共4页
目的:研究青刺尖茶汤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的给药组。给药组分别经口给予低、中、高剂量(1、2、6 g/(kg·d))的青刺尖茶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0.3 ... 目的:研究青刺尖茶汤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的给药组。给药组分别经口给予低、中、高剂量(1、2、6 g/(kg·d))的青刺尖茶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0.3 mL/20 g的蒸馏水;阳性组给予0.9 g/(kg·d)的麻仁丸。连续灌胃7 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首次排黑便时间、5 h内排便粒数,测定粪便含水量和小肠墨汁推进率。结果: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和阳性组比较,各测定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青刺尖茶汤能明显缩短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增加小鼠5 h内排便数量、粪便含水量和小肠推进率。结论:青刺尖茶汤有明显的润肠通便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刺尖茶 通便 小鼠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合并便秘患儿排便功能评定及病因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中华 王大斌 +4 位作者 刘丹 贾慧敏 白玉作 王维林 袁正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便秘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改变复杂,病因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多种客观检查方法对ARM术后便秘患儿肛门直肠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对其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同位素排便造... 目的便秘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改变复杂,病因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多种客观检查方法对ARM术后便秘患儿肛门直肠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对其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同位素排便造影、直肠肛管测压、肌电图和肛门括约肌神经电生理等方法对49例ARM患儿和31例正常儿童的排便功能进行全面、系统和动态的评价,49例ARM患儿根据畸形位置分为中低位组和高位组,每组再根据是否发生便秘分出两个亚组,并对上述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位素排便造影结果显示,ARM术后便秘组半排时间[中低位:(13.45±8.35)s;高位:(20.59±4.26)s]与术后无便秘组[中低位:(4.69±6.86)s;高位:(7.66±6.38)s]相比明显延长,ARM术后便秘组排空率[中低位:(29.35±14.84)s;高位:(33.00±9.04)s]与术后无便秘组[中低位:(61.70±23.01)s;高位:(60.31±30.38)s]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肛管测压检测结果显示,直肠感觉阈在所有ARM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ARM便秘组[中低位:(53.57±9.45)mL;高位:(57.50±9.14)mL]高于ARM无便秘组[中低位:(46.32±14.61)mL;高位:(47.27±8.76)mL]。ARM便秘组感觉收缩时间[中低位:(2.79±0.39)s;高位:(3.51±1.93)s]明显长于ARM无便秘组[中低位:(1.97±0.67)s;高位:(2.11±0.4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结果显示,反映排便动力的痉挛指数在术后合并便秘组均明显高于未合并便秘组。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会阴-肛门反射潜伏期在ARM患儿组均明显延长,其中ARM合并便秘组[中低位:(66.04±16.20)ms;高位:(70.41±17.91)ms]延长更加明显,与ARM无便秘组[中低位:(38.51±16.92)ms;高位:(49.91±9.45)ms]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M术后便秘患儿直肠感觉功能和排便动力存在明显异常,其严重程度与支配盆底肌肉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治疗前应进行详细、系统的肛门直肠和神经功能的客观检查,明确排便功能障碍的具体病因和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手术后并发症 便秘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便习惯训练与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病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宝西 王茂贵 +1 位作者 李萍 杨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65-767,共3页
为探讨排便习惯训练(DHP)对小儿功能性便秘(FC)发病的影响,并确定DHP在预防、治疗小儿FC的作用,自行拟订DHP情况调查问卷,由经专题培训的人员,对38例FC患儿观察组及92名健康对照组小儿家长依据问卷内容进行详细调查,有关数据经U检验行... 为探讨排便习惯训练(DHP)对小儿功能性便秘(FC)发病的影响,并确定DHP在预防、治疗小儿FC的作用,自行拟订DHP情况调查问卷,由经专题培训的人员,对38例FC患儿观察组及92名健康对照组小儿家长依据问卷内容进行详细调查,有关数据经U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未进行DHP者占42.10%,不规范DHP者57.90%。对照组小儿自6个月开始全部进行规范DHP,其中排软便者84.78%,条形干便14.13%,球形干便1.09%,患FC者仅1例。两组小儿膳食结构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小儿FC的发病与未曾进行或不规范的DHP高度相关,DHP在预防和治疗小儿FC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便习惯训练 儿童 功能性便秘 统计学处理 发病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宫腹部经络推拿法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3
12
作者 周静 孟登科 +3 位作者 吴蔚 李艳苑 毛金平 郑敏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九宫腹部经络推拿法联合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九宫腹部经络推拿联合苁蓉通便... 目的观察九宫腹部经络推拿法联合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九宫腹部经络推拿联合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首次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时间、72h排便次数。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首次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2h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九宫腹部经络推拿法联合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便秘 苁蓉通便口服液 九宫 经络 推拿 排便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玥(综述) 蒋葵(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52-857,共6页
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通常用于癌症疼痛患者的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肠功能障碍(opioid-induced bowel dysfunction,OIBD)是其长期治疗的常见并发症。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是癌症患者中最... 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通常用于癌症疼痛患者的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肠功能障碍(opioid-induced bowel dysfunction,OIBD)是其长期治疗的常见并发症。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其影响了60%~90%的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癌症患者。阿片类药物能结合胃肠道中的μ受体,抑制胃肠道的转运和蠕动,减少胃肠液的分泌,增加液体的吸收,导致包括便秘、胃食管反流病、恶心、呕吐、腹胀和腹痛在内的肠功能障碍症状。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与生存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有关。可用于治疗阿片类引起的便秘的药物包括泻药、促分泌剂、促动力药和阿片受体拮抗剂。然而,泻药的疗效往往有限,以及有较强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阿片受体拮抗剂被推荐用于治疗阿片类引起的便秘。其能阻断阿片类药物在外周的作用且不影响阿片类药物的中枢镇痛作用。本文旨在对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的定义、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更好地鉴别、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 便秘 肠功能障碍 阿片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热敷联合穴位按揉治疗ICU危重患者便秘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瑾 姚丽文 +1 位作者 张翠娣 袁雪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足底热敷联合穴位按揉对ICU便秘患者改善排便情况的效果。方法将急诊ICU收治的有便秘症状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定时翻身、腹部按摩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足底热敷联合穴位按揉。结果... 目的探讨足底热敷联合穴位按揉对ICU便秘患者改善排便情况的效果。方法将急诊ICU收治的有便秘症状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定时翻身、腹部按摩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足底热敷联合穴位按揉。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便花费时间及两次排便间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足底反射区进行热敷以及对经络穴位进行刺激,可促进患者排出积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危重患者 便秘 足底热敷 穴位按揉 排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患者饮食管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雯 夏海鸥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4期596-600,共5页
本文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患者饮食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排便障碍的发生机制,排便障碍的护理,排便障碍与饮食的相关性,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控制排便障碍的饮食管理需求及现状等。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建议医护人员针对排便障... 本文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患者饮食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排便障碍的发生机制,排便障碍的护理,排便障碍与饮食的相关性,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控制排便障碍的饮食管理需求及现状等。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建议医护人员针对排便障碍的饮食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广泛、深入探索,为临床护理人员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以期更好地控制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排便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排便障碍 饮食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46例3~6岁儿童排便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蔚 李守林 +10 位作者 文建国 王浩 陈进军 刘晓东 姜俊海 汪玺正 王一鹤 徐鹏超 邢栋 刁宏旺 姚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 DD(disposable diapers,DD)是指一次性纸尿裤(尿不湿)、尿片、尿垫等婴幼儿用品。本研究回顾性调查婴幼儿尿不湿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对3~6岁儿童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及排便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 目的 DD(disposable diapers,DD)是指一次性纸尿裤(尿不湿)、尿片、尿垫等婴幼儿用品。本研究回顾性调查婴幼儿尿不湿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对3~6岁儿童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及排便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和河南省郑州市6个区30个幼儿园的6 030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使用DD和使用时长、是否可独立完成排便及开始时间、是否存在排便功能障碍(便秘、大便失禁、直肠脱垂等),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DD使用情况儿童排便功能障碍的患病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使用DD和未用DD组患儿自主控制排便的年龄。结果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 146份,DD使用率87.9%(4 522/5 146)。使用DD组和未用DD组患儿自主控制排便年龄分别为(31.13±9.62)个月和(27.18±8.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4,P<0.001);调查发现共有337名儿童有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为6.54%,其中使用DD组的患病率为7.08(320/4 522),未用DD组患病率为2.72%(17/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P<0.001)。377名排便功能障碍患儿中,便秘201名(259.64%),大便失禁93名(27.60%),直肠脱垂43名(12.76%)。随DD使用时长增加,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9,P<0.001)。结论学龄前儿童排便功能障碍常见,出生后长期使用DD和缺乏排便训练是学龄前儿童排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社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便功能障碍 回顾性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润肠液对虚证便秘肛肠动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业皇 余苏萍 +3 位作者 肖红兵 吴金萍 张金浩 章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益气润肠液对虚证便秘肛肠动力的作用。方法 将 10 7例虚证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麻仁丸组 (36例 )、西沙比利组 (35例 )。观察便秘症状改善情况 ,并通过排粪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分析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的... 目的 探讨益气润肠液对虚证便秘肛肠动力的作用。方法 将 10 7例虚证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麻仁丸组 (36例 )、西沙比利组 (35例 )。观察便秘症状改善情况 ,并通过排粪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分析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松弛体征、增强排便反射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益气润肠液不仅具有与麻仁丸、西沙比利相同的增强肠道动力、润肠通便作用 ,而且还具有增强排便反射、提高盆底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润肠液 虚证 便秘 肛肠动力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子仁丸对便秘型小鼠模型通便功能、胃蛋白酶活性和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泽丹 谭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2143-2146,共4页
目的:观察麻子仁丸对便秘型小鼠模型通便功能、胃蛋白酶活性和对淋巴细胞增值的实验研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24只,其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建立便秘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采取任何干预,观察组10丸/d麻... 目的:观察麻子仁丸对便秘型小鼠模型通便功能、胃蛋白酶活性和对淋巴细胞增值的实验研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24只,其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建立便秘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采取任何干预,观察组10丸/d麻子仁丸溶水灌胃。1次/d,疗程7 d。通过墨汁推进法计算肠道推进率观察小鼠通便功能;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肠道病理学情况;检测胃蛋白酶活性,并通过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表达情况。结果:1)观察组和模型组的粪便粒数、粪便重量、粒粪便重量和肠道推进率均较空表组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的通便功能明显改善(P<0.05)。2)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炎性反应细胞浸涧,肌层变薄,经过药物治疗后,炎性反应有所改善,肌层有所增厚。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2 h胃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的2 h胃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4)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均身高(P<0.05)。结论:麻子仁丸能有效改善便秘型小鼠通便功能,提高小鼠胃液蛋白酶活性,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提高了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子仁丸 便秘型小鼠 通便功能 胃蛋白酶活性 淋巴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沙棘片对小鼠通便功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宏宇 王玉 +2 位作者 刘新宇 张春柳 邸琳 《特产研究》 2017年第2期24-27,共4页
研究山楂沙棘片对小鼠排便功能及小肠运动能力的影响。试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山楂沙棘片中剂量组、山楂沙棘片低剂量组,且都连续灌胃给予受试物7d,每日1次,末次灌胃受试物后禁食不禁水... 研究山楂沙棘片对小鼠排便功能及小肠运动能力的影响。试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山楂沙棘片中剂量组、山楂沙棘片低剂量组,且都连续灌胃给予受试物7d,每日1次,末次灌胃受试物后禁食不禁水。排便实验禁食20h后给予洛哌丁胺10mg/kg,0.5h后再灌胃含相应受试物的墨汁,测定排出首粒黑便的时间以及排便粒数和重量;小肠运动实验禁食20h后给予洛哌丁胺5mg/kg,0.5h后再灌胃含相应受试物的墨汁,精确计时25min后脱椎处死,计算墨汁推进率。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能显著缩短排出首粒黑便时间、显著增加排便粒数及重量、显著提高墨汁推进率。山楂沙棘片对提高通便功能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沙棘片 便秘 排便实验 小肠运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岐三联菌制剂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老年患者排便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云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双岐三联菌制剂对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例老年肠易激综合症(便秘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实验组(38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双岐三联菌制剂。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双岐三联菌制剂对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例老年肠易激综合症(便秘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实验组(38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双岐三联菌制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TNF-α、IL-6及IL-8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末现异常改变。结论:对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应用双岐三联菌制剂,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排便情况,调节血液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岐三联菌制剂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 排便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