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武雪亮 薛军 +6 位作者 王立坤 杨东东 屈明 郭飞 孙光源 韩磊 杨瑞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6-701,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d-1和MMP-9的表达,以及CD34标...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d-1和MMP-9的表达,以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情况。结果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72.00%(36/50)、78.00%(39/5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4.00%(12/50)、28.00%(14/50)(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MVD值为17.22±2.08,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36±2.17(P=0.000);Id-1、MMP-9和MVD均与肿瘤浆膜浸润、TNM分期、癌胚抗原(+)、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癌组织中Id-1和MMP-9阳性表达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均=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Id-1与MMP-9呈明显正相关性(r=0.429,P=0.000);生存分析显示:Id-1与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二者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Id-1、MMP-9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演进高度相关,并与MVD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肿瘤微血管的生成、肿瘤的浸润及血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基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体外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5 位作者 薛军 杨东东 屈明 郭飞 杨瑞敏 刘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3-958,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已经证实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表达升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d-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行为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下调Id-1基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背景既往研究已经证实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表达升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d-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行为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下调Id-1基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1—6月,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分为3组:空白组,未进行转染;空载体组,用空载体进行转染;抑制组,采用Id-1特异小干扰RNA(siRNA)进行转染,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Id-1和Ki-67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侵袭实验评价Id-1对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3组细胞Id-1、Ki-67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细胞Id-1、Ki-67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空载体组降低(P<0.05)。培养第1、2天,3组细胞增殖吸光度(O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3~7天,3组细胞增殖O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抑制组细胞增殖OD值较空白组及空载体组降低(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抑制组细胞缓慢向中央迁移,缺损处修复较缓慢,空白组和空载体组细胞向划痕处的迁移速度明显加快,而空白组与空载体组间的迁移速度差异不明显。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侵袭实验表明,3组迁移细胞数量和侵袭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迁移细胞数量和侵袭细胞数量较空白组、空载体组减少(P<0.05)。结论下调Id-1基因能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的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Ki-67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分化抑制蛋白1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亚茹 王心萌 +4 位作者 普元倩 刘如爱 自加吉 余敏 熊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4-747,共4页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mitochondrial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 1, mtSSBP1)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参与线粒体DNA(mt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在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功能等发挥重要作用。mtSSBP1与肿...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mitochondrial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 1, mtSSBP1)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参与线粒体DNA(mt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在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功能等发挥重要作用。mtSSBP1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其与肿瘤组织浸润加深、分化能力减弱、肿瘤增大和临床分期增加均相关。该文现对mtSSBP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mtSSBP1与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 生物学标志物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DNA结合抑制蛋白-1基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培 张向红 +3 位作者 胡振生 孙善珍 刘少华 魏奉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基因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和ACC-2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检测Id-1基因的表达;用小干扰RNA进行Id-1基因的RNA干扰;于干扰前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基因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和ACC-2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检测Id-1基因的表达;用小干扰RNA进行Id-1基因的RNA干扰;于干扰前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个细胞系Id-1表达情况;于干扰前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在ACC-M和ACC-2中,Id-1均有表达,ACC-M表达量高于ACC-2;通过RNA干扰沉默Id-1基因后,ACC-M和ACC-2的生长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在受抑制程度上,ACC-M比ACC-2更为强烈。结论鉴于Id-1对ACC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的重要影响,干扰Id-1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腺样囊性癌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抑制蛋白-1 腺样囊性癌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结合抑制蛋白-1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叶明福 郑有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78-580,共3页
DNA结合抑制蛋白(Id)-1被分离出来已近20年,其编码基因作为一种癌基因参与了诸多肿瘤的发生。本文就Id-1的致癌作用、Id-1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Id-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Id-1在癌细胞化疗药物耐药性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dna结合抑制蛋白-1 癌基因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And-1增强卵巢癌细胞对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的敏感性
6
作者 郑佳慧 杨枭 +3 位作者 詹靖 刘同征 李苏 张建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目的:阐明在卵巢癌细胞中靶向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1(acidic nucleoplasmic DNA-binding protein 1, And-1)对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 目的:阐明在卵巢癌细胞中靶向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1(acidic nucleoplasmic DNA-binding protein 1, And-1)对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分析And-1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并进一步探讨And-1表达水平对卵巢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接着,采用shRNA技术构建And-1稳定敲低的卵巢癌细胞系,并通过生长曲线评估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后,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对尼拉帕利的敏感性,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尼拉帕利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A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And-1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HR>1,P<0.05)。在细胞实验中,And-1敲低的A2780和OVCAR3卵巢癌细胞株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And-1敲低显著降低了尼拉帕利的IC50值(P<0.05),克隆形成实验证实了卵巢癌细胞对尼拉帕利的敏感性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leaved PARP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靶向抑制And-1可增强卵巢癌细胞对尼拉帕利的敏感性,潜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1 PARP抑制 尼拉帕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基因DNA高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程 田珏 +6 位作者 蔡欣 王磊 曹成建 杨晓玲 陈久凯 蒲雅洁 姜怡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530-3532,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的改变。方法:选择经颈部多普勒超声确诊AS患者40例以及正常者作为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IMP-1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TIM...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的改变。方法:选择经颈部多普勒超声确诊AS患者40例以及正常者作为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IMP-1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TIMP-1的mRNA表达,巢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tMSP)测定外周血TIMP-1基因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结果:AS组血浆TIMP-1含量明显降低,外周血TIMP-1的mRNA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TIMP-1含量降低,其机制可能与TIM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抑制物1 dna甲基化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4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严丽梅 梁秋艳 +5 位作者 许金华 吴建勇 王荣姣 于潇华 徐竞鸥 欧和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节作用分子机制及其对脂肪特异性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croRNAs微阵列分析法筛选和鉴定3T3-L1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构... 目的探讨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节作用分子机制及其对脂肪特异性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croRNAs微阵列分析法筛选和鉴定3T3-L1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构建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的高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观察脂肪相关性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FABP4蛋白及其mR-NA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其中35个microRNAs下调,miR-24最明显;17个microRNAs上调,miR-21最明显;用不同脂肪相关性microRNAs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并高表达后,发现miR-24明显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而miR-21则无影响;miR-24明显抑制FABP4蛋白表达,但对其mRNA无影响,miR-21对FABP4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没有影响。结论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miR-24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其脂肪特异蛋白FABP4表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3T3-L1前体脂肪细胞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 糖尿病 基因表达 脂肪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史永红 任韫卓 +5 位作者 赵松 郝军 姚芳 刘巍 吴海江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分别采用白蛋白和AGEs进行刺激。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SOCS-1、α-SMA、E-钙黏着糖蛋白(E-cadherin)、Ⅰ型胶原(collagenI,ColI)、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STAT1、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p-STAT1、p-STAT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α-SMA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肾小管细胞α-SMA和ColI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增加,α-SMA mRNA的表达增加,而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SOCS-1过表达能够抑制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α-SMA和ColI的表达及STAT1和STAT3的磷酸化,减少TGF-β1的含量,下调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α-SMA mRNA的表达,同时能够逆转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下调表达。结论SOCS-1过表达抑制AGE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糖基化终末产物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肾小管上皮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和p53结合蛋白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志坤 祝淑钗 王玉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4-1317,1322,共5页
目的研究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MDC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C1、53BP1mRNA和蛋白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的... 目的研究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MDC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C1、53BP1mRNA和蛋白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MDC1、53BP1mRNA在所检测的人食管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均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检测到MDC1、53BP1的蛋白表达。结论首次证实了MDC1、53BP1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推测MDC1、53BP1可能和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 p53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HMGB1)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分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兆亮 张永健 +1 位作者 倪萍 王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62-1365,137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 HMGB1)对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的体外分化作用。方法分离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别使用r 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6(GM-CSF-IL-6)、GM-CSF、IL-6和r HMGB1三者联合(GM-CSF-I... 目的探讨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 HMGB1)对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的体外分化作用。方法分离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别使用r 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6(GM-CSF-IL-6)、GM-CSF、IL-6和r HMGB1三者联合(GM-CSF-IL-6-r HMGB1)进行体外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Gr1+MDSC、CD11c+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用免疫磁珠体外分选出粒细胞源性MDSC(G-MDSC)和巨噬细胞源性MDSC(M-MDSC)分别用r HMGB1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11b+Gr1+MDSC、CD11c+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 HMGB1、GM-CSF-IL-6、GM-CSF-IL-6-HMGB1刺激48 h后,CD11b+Gr1+MDSC比例增加,CD11c+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减少;免疫磁珠体外分选出G-MDSC和M-MDSC,用r HMGB1蛋白刺激48 h,与对照组相比,r HMGB1刺激后,CD11b+Gr1+MDSC、CD11c+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 HMGB1体外可以诱导分化MDSC比例增加,GM-CSF、IL-6与r HMGB1联用可以增强诱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髓源性抑制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复发患儿骨髓DNA结合抑制因子4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洪玻 胡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4(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4,ID4)蛋白表达与儿童白血病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对48例确诊并进行系统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初发、缓解时骨髓片进行ID4蛋白表达分析。结果 13例复发儿童白血病初发时骨髓片ID...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4(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4,ID4)蛋白表达与儿童白血病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对48例确诊并进行系统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初发、缓解时骨髓片进行ID4蛋白表达分析。结果 13例复发儿童白血病初发时骨髓片ID4蛋白均为阴性(0%),缓解时仅有4例ID4蛋白为阳性(30.8%);未复发病例初发时ID4蛋白5例为阳性(14.3%),缓解时ID4蛋白阳性者25例(71.4%)。缓解时ID4蛋白阳性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白血病复发病例在缓解时ID4蛋白表达率低,缓解时骨髓ID4蛋白表达与否可作为白血病复发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蛋白 dna结合抑制因子4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杰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量MP治疗组(MP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T8脊髓损伤。MP组大鼠伤后即刻从尾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30mg/kg)。损伤后24h切取损伤平面上下0.5cm的脊髓组织,进行RT-PCR反应,检测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术后24h假手术组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相对丰度分别为0.0643±0.0152、0.6413±0.1005和0.7091±0.0577;损伤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升高,分别为1.0013±0.3861、1.2187±0.2851和0.8971±0.1092,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MP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继续升高,分别为1.2858±0.1384、1.7122±0.1766和1.2081±0.1093,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和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邻近损伤处的脊髓组织中HSP27、FABPs及TI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大剂量MP能进一步促进三个因子表达,发挥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热休克蛋白 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基因表达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森 李安 +7 位作者 郭丽娟 于涛 龚仁国 许瑞升 高庆红 宣鸣 王昌美 王晓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以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唾液腺组织为材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唾液腺组织以及高分... 目的探讨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以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唾液腺组织为材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唾液腺组织以及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Id-1、TS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Id-1和TSP-1在正常唾液腺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值分别为0.000和0.013)。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Id-1的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P值分别为0.001和0.002),而Id-1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TSP-1的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P=0.014),而TSP-1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分化和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P-1的表达与Id-1呈负相关(r=-0.394,P=0.002)。结论TSP-1的表达可能抑制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而Id-1的表达则可能促进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分化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抑制蛋白-1基因缺失对眼底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怡芸 倪冬青 +4 位作者 苏婷 隋爱玲 姚艺璇 朱艳吉 谢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5,共8页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ID1)在眼底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OIR)、激光光凝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以及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ID1)在眼底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OIR)、激光光凝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以及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Rho-VEGF)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OIR小鼠模型及Rho-VEGF转基因小鼠模型视网膜内ID1的定位及mRNA含量。采用ID1基因敲除(ID1^(-/-))小鼠,按上述3种模型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比较ID1基因缺失对视网膜、视网膜下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面积、数量的影响,探究ID1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相关因子如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VEGF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2,VEGFR1/2)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已建立的OIR小鼠、Rho-VEGF转基因小鼠和CNV小鼠这3种眼底新生血管模型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D1^(-/-)小鼠的眼底新生血管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在ID1^(-/-)小鼠中,HIF-1α、VEGF以及VEGFR1的表达皆受到抑制。结论·ID1在缺氧或氧化损伤期间,促进HIF-1α、VEGF和VEGFR1的表达,从而促进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蛋白-1 眼底新生血管生成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体轴抑制蛋白1(AXIN1)基因的ACT-1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丹 黄蓉 +2 位作者 谢建平 温琥玲 林师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构建体轴抑制蛋白1(AXIN1)基因敲除的ACT-1人未分化甲状腺癌单克隆细胞系。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及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AXIN1基因敲除的单克隆细胞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 目的构建体轴抑制蛋白1(AXIN1)基因敲除的ACT-1人未分化甲状腺癌单克隆细胞系。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及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AXIN1基因敲除的单克隆细胞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T-1细胞的AXIN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XIN1蛋白水平。结果通过T7检测成功获得有效的两个单链导向RNA(sgRNA)Cr3及Cr5;通过酶切鉴定及测序成功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靶向AXIN1的sgRNA病毒载体;成功获得包括阴性对照在内的4个单克隆ACT-1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敲除组细胞AXIN1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建立了敲除AXIN1基因的ACT-1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 分化甲状腺癌 体轴抑制蛋白1(AX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DNA结合蛋白2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向滋养层方向分化的作用
17
作者 刘吉锋 李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21,共9页
目的寻找并鉴定可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向滋养层方向分化的新基因。方法优化小鼠ES细胞向滋养层方向分化的诱导条件,结合数据分析寻找在此分化过程中表达上调的基因,由此发现了单链DNA结合蛋白2(Ssbp2)。通过qRT-PCR检测Ssbp2在小... 目的寻找并鉴定可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向滋养层方向分化的新基因。方法优化小鼠ES细胞向滋养层方向分化的诱导条件,结合数据分析寻找在此分化过程中表达上调的基因,由此发现了单链DNA结合蛋白2(Ssbp2)。通过qRT-PCR检测Ssbp2在小鼠ES细胞向滋养层方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检测Ssbp2在小鼠早期胚胎对应的3种细胞类型中的表达模式。克隆Ssbp2基因并将其在小鼠ES细胞中过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其是否具有促进小鼠ES细胞向滋养层方向分化的功能。结果通过尝试不同的组合,发现在无血清的小鼠滋养层干细胞(TS细胞)基础培养液中添加BMP4联合b FGF既可诱导小鼠ES细胞中滋养层标记基因的显著上调,又可有效抑制中胚层标记基因的上调。通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在诱导小鼠ES细胞向滋养层方向分化过程中Ssbp2的表达量发生了显著上调,并且Ssbp2在TS细胞中高表达。当在小鼠ES细胞中过表达Ssbp2之后,ES细胞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并且滋养层相关的标记基因发生了最为显著的上调。结论 Ssbp2具有促进小鼠ES细胞向滋养层方向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滋养层 分化 单链dna结合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亚 樊荣 +6 位作者 王妍梦 王爱英 雷莉 胡晓岩 陈萍 简强 胡劲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4-558,623,共6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于小鼠MC3T3-E1细胞系成骨分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硼替佐米作用于培养的MC3T3-E1细胞,利用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于小鼠MC3T3-E1细胞系成骨分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硼替佐米作用于培养的MC3T3-E1细胞,利用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blot分析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变化。结果①硼替佐米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3T3-E1细胞的增殖活力[IC50=(7.37±0.34)nmol/L];②低浓度硼替佐米能够诱导MC3T3-E1细胞发生成骨分化;③高浓度硼替佐米对于MC3T3-E1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毒性,诱导细胞凋亡发生;④低浓度硼替佐米所诱导的MC3T3-E1成骨分化进程中,伴随有明显的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blot检测发现,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和CDK4表达水平降低,以及细胞周期蛋白内质网应激活化引起的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Cip1和p27Kip1的表达上调有关。结论低剂量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能够诱导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发生成骨分化,并引起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介导的增殖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 BORTEZOMIB MC3T3-E1 成骨分化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DNA结合蛋白1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曾祥林 王代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1是在人类身上新发现的一种单链DNA结合蛋白,它通过参与各种DNA损伤修复过程维持基因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这一重大发现为各种DNA损伤修复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就SSB1相关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单链dna结合蛋白1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1蛋白通过水解RNA结合蛋白roquin和regnase-1促进Th17细胞分化
20
作者 夏梦 刘娟 +2 位作者 Jeltsch KM Hu D Brenner S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58,共1页
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Heissmeyer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RNA结合蛋白roquin和regnase-1通过靶向Th17分化关键因子(如IL-6、ICOS和c-Rel等)的mRNA抑制其分化;而MALT1蛋白则可以通过水解roquin和regnase-1解除这一抑制。其相关研究... 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Heissmeyer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RNA结合蛋白roquin和regnase-1通过靶向Th17分化关键因子(如IL-6、ICOS和c-Rel等)的mRNA抑制其分化;而MALT1蛋白则可以通过水解roquin和regnase-1解除这一抑制。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10月5日的Nat Immunol杂志上。随着表观遗传学与免疫学的不断交叉发展,表观遗传修饰在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日渐成为免疫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其中由RNA结合蛋白参与的转录后水平修饰通过改变靶向基因的有效翻译或mRNA稳定性而影响重大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蛋白 MALT1 Th17 regnase-1 免疫学研究 RNA 细胞分化 表观遗传学 前沿热点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