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51调控REV1参与DNA双链断裂修复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敏 杨业然 +2 位作者 孙晓艳 张婷 郭彩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07-1014,共8页
REV1是跨损伤聚合酶Y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不仅作为支架蛋白介导Y家族聚合酶招募至损伤位点完成跨损伤DNA合成(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 TLS),还可利用自身的dCMP转移酶活性在一些损伤位点对侧整合dCMP参与TLS。此外,REV1也被报导... REV1是跨损伤聚合酶Y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不仅作为支架蛋白介导Y家族聚合酶招募至损伤位点完成跨损伤DNA合成(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 TLS),还可利用自身的dCMP转移酶活性在一些损伤位点对侧整合dCMP参与TLS。此外,REV1也被报导参与调控同源重组修复。为进一步探讨REV1互作蛋白RAD51和RAD51C在其参与的同源重组修复通路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脉冲氮激光微辐射实验,发现RAD51可调控REV1到双链断裂位点的募集。同时,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证明REV1也反过来影响RAD51应答CPT损伤。然而敲低RAD51C并不影响REV1到DNA双链断裂位点的招募。结果表明,REV1和RAD51在HR通路中存在彼此相互调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1 dna双链断裂修复 同源重组 RAD51 RAD5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连接酶Brl2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分析
2
作者 刘晓琴 常斐然 +2 位作者 刘思杰 伍斐 孔道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9-617,共9页
组蛋白H2B单泛素化在基因转录、DNA复制及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中,Brl2作为一个泛素化连接酶,调节H2B的119位赖氨酸的单泛素化。目前,有关Brl2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 组蛋白H2B单泛素化在基因转录、DNA复制及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中,Brl2作为一个泛素化连接酶,调节H2B的119位赖氨酸的单泛素化。目前,有关Brl2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药物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处理裂殖酵母产生高毒性的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探索Brl2在DSB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brl2基因缺失的菌株对CPT高度敏感,并导致细胞内DNA自发重组频率下降。荧光分析表明Brl2和重组修复蛋白Rad52共定位到DSB处,且Brl2促进Rad52在DSB处的募集。在CPT产生的DSB条件下,Brl2会发生磷酸化。以上研究发现揭示了Brl2在DSB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具体阐明Brl2在DNA同源重组及双链断裂修复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H2B Brl2 dna双链断裂修复 喜树碱 裂殖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聚合酶θ:易错的多功能DNA末端修复分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瑶 陈国江 +3 位作者 冯健男 石艳春 王晶 郑源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3,共11页
DNA聚合酶θ(DNA polymerase theta,Pol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DNA修复酶。它在选择性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joining,Alt-EJ)途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常参与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损伤修复。在正常生理状... DNA聚合酶θ(DNA polymerase theta,Pol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DNA修复酶。它在选择性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joining,Alt-EJ)途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常参与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损伤修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olθ主要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然而,在恶性肿瘤发生时,Polθ表现出异常高表达水平,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研究表明,抑制Polθ活性可导致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缺陷的肿瘤细胞发生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SL)。因此,已经开发出多种针对Polθ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此外,敲除或抑制Polθ活性还能增加HR修复效率,从而提高外源基因靶向整合效果。本文综述了Polθ及其介导的Alt-EJ修复机制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靶向Polθ在肿瘤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θ dna双链断裂修复 基因组稳定性 肿瘤抑制 靶向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大鼠RAD51和MAX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乐平 谭兴国 +2 位作者 杨竹林 李清龙 苗雄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研究SD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和C-Myc相关因子X(MAX)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将二甲基苯荓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模型组+干预组),干预组每周腹... 目的:研究SD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和C-Myc相关因子X(MAX)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将二甲基苯荓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模型组+干预组),干预组每周腹腔注射曲古霉素A(TSA)1μg,模型组和干预组于第3~5个月处死,对照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检查和镜下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RAD51和MAX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模型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37),其中17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干预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其中11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模型组肿块最大径均值大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胰腺和模型组、干预组2组胰腺外肝、胆、胃、肠、肾及肺等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干预组及模型组或干预组胰腺导管腺癌RAD5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相应组别的非癌胰腺组织(P<0.01);但MAX表达阳性率则相反(P<0.01);RAD51阳性表达和(或)MAX阴性表达的非癌胰腺组织导管上皮均呈不典型增生;对照组胰腺RAD51均阴性表达而MAX均阳性表达,2例纤维肉瘤RAD51和MAX均阴性表达;RAD51和MAX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癌分化程度和肿块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RAD51过表达和(或)MAX失表达可能在DMBA诱导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Sprague-Dawely大鼠 动物模型 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 C-Myc相关因子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