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F-1抑制SIRT1表达与活性介导椎间盘纤维环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雷昌斌 毕艺宸 +5 位作者 周蕾 周恒兵 徐兴 杜泽坤 王王 王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 1(SIRT1)活性介导椎间盘细胞衰老的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Spargue-Dawley(SD)雌性大鼠,分离椎间盘组织,体外培养椎间盘纤维环(annulus...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 1(SIRT1)活性介导椎间盘细胞衰老的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Spargue-Dawley(SD)雌性大鼠,分离椎间盘组织,体外培养椎间盘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外源IGF-1(0、1、10、50、100ng/m L)进行培养,通过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细胞增殖实验、细胞迁移实验等实验检测不同浓度IGF-1对AF细胞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探讨IGF-1通过调控SIRT1活性介导AF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结果:不同浓度外源IGF-1处理后,SA-β-Gal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IGF-1呈浓度依赖性AF细胞衰老;CCK-8实验显示低浓度IGF-1促进AF细胞的增殖较为明显;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IGF-1可以促进AF细胞的迁移,而高浓度IGF-1对AF细胞的迁移能力没有显著影响;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表明IGF-1可以下调SIRT1的表达,并促进p53蛋白的乙酰化。结论:IGF-1可通过抑制SIRT1的表达和活性促进AF细胞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纤维环细胞 IGF-1 SIRT1 椎间盘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泰方通过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焦亡的研究
2
作者 王文凤 杜麒麟 +3 位作者 方锐 廖君 胡红玉 葛金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51-1866,共1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脑泰方(Naotaifang,NTF)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神经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脑泰方与丁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脑泰方(Naotaifang,NTF)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神经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脑泰方与丁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定丁苯酞为本研究的阳性对照药物。然后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法建立大鼠CIRI模型。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odel组)、脑泰方低剂量组(NTF-L组)、脑泰方中剂量组(NTF-M组)、脑泰方高剂量组(NTF-H组)、丁苯酞组(NB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MCAO/R术后,脑泰方(NTF-L组为4.5 g/kg、NTF-M组为9 g/kg、NTF-H组为18 g/kg)或丁苯酞(60 mg/kg)或蒸馏水(Sham组、Model组)连续灌胃7天。采用Zea 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缺血侧皮质区神经细胞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与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皮质区caspase-1以及GSDMD焦亡蛋白表达。结果网状Meta分析表明:在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表达三方面,丁苯酞组与脑泰方组干预效应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动物实验结果表明:Model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缺血皮质区神经细胞结构被破坏,神经细胞及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IL-1β、IL-18炎症因子及caspase-1、GSDMD焦亡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NTF-H组显著降低了Model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明显改善了神经细胞形态及尼氏小体数量,明显降低了IL-1β、IL-18炎症因子及caspase-1、GSDMD焦亡蛋白表达(P<0.01);NTF-H组与NBP组在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IL-1β、IL-18、caspase-1以及GSDMD表达水平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泰方和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两者间并无明显差异,丁苯酞为本研究合适的阳性对照药物;脑泰方可通过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减轻神经细胞焦亡发挥抗CIR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泰方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网状Meta分析 焦亡 CASPASE-1 GSD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S/NLRP3/Caspase-1焦亡通路探讨针刀对LDH模型兔神经根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蒋强 丁宇 +1 位作者 丁至立 韩嘉恒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67-2173,共7页
目的探讨ROS/NLRP3/Caspase-1焦亡信号通路在针刀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模型兔神经根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10只)、电针干预组(阳性对照组)(10... 目的探讨ROS/NLRP3/Caspase-1焦亡信号通路在针刀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模型兔神经根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10只)、电针干预组(阳性对照组)(10只)和针刀干预组(10只),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和针刀干预组采用经典自体髓核移植方法建立LDH神经根炎性反应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干预。取背根神经节组织应用荧光探针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适配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Gasdermin D N末端片段(Gasdermin D N-terminal fragment,GSDMD-N)、半胱天冬酶-1(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 1,Caspase-1)的表达和钙黄绿素乙酰氧甲酯(Calcein Ace⁃toxymethyl Ester,Calcein AM)染色检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的开放情况。结果各组背根神经节组织ROS的相对荧光强度比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电针干预和针刀干预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组Western 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比较,模型对照组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针干预组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刀干预组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组线粒体通透转换孔的相对荧光强度检测结果比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电针干预和针刀干预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刀通过靶向调控ROS/NLRP3/Caspase-1信号轴,抑制细胞焦亡,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阐明了针刀通过调控ROS/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下游通路,揭示了针刀治疗LDH的潜在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炎性反应 ROS/NLRP3/Caspase-1焦亡通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天灵 吕巧 +2 位作者 翟羽 卞志群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302,共9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Gli1)对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及其在椎间盘髓核组织纤维化改变中的作用。方法:针刺法构建SD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学染色评估...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Gli1)对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及其在椎间盘髓核组织纤维化改变中的作用。方法:针刺法构建SD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学染色评估未处理(negative control,NC)组和针刺(puncture-induced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PIDD)组的椎间盘退变及髓核纤维化改变水平,Western blot评估组织Gli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在NPCs中过表达Gli1蛋白并进行鉴定,实验分三组:对照(Blank)组、对照慢病毒处理(Lv-Ctrl)组、Gli1过表达(Lv-Gli1)组,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蛋白FAP、FSP-1表达水平;添加Gli1抑制剂GANT61,实验分四组:空白(blank)组、Gli1过表达(Lv-Gli1)组、Gli1过表达抑制(Lv-Gli1+GANT61),Gli1抑制对照组(Lv-Gli1+DMSO),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AP、FSP-1蛋白表达水平;动物体内实验,分组:针刺(PIDD)组,针刺治疗(PIDD+GANT61)组和治疗对照(PIDD+DMSO)组,通过苏木精伊红、番红固绿、天狼猩红染色和Western blot评估椎间盘退变及纤维化改变水平。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退变椎间盘组织学评分明显上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退变组Gl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细胞实验结论与其一致;构建Gli1蛋白过表达NPCs,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病毒对照组、Gli1过表达组的FAP、FSP-1表达明显上调,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显示,Gli1过表达组纤维化标志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GANT61干预细胞实验中Gli1过表达抑制组,较Gli1过表达组,Gli1抑制对照组,Western blot提示FAP、FSP-1蛋白表达下调(P<0.05),体内实验中,PIDD+GANT61组,组织学评分及胶原构成明显改善(P<0.01)。结论:退变髓核组织和细胞中的Gli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抑制Gli1基因表达可以下调FAP、FSP-1蛋白表达。椎间盘纤维化退变机制可能与Gli1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1的无线mesh网络网关分析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陶深 张宏宇 +1 位作者 叶进 葛志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4,共7页
根据排队论M/M/1模型的特性以及无线mesh网络中顾客请求服务的生成特点,构建了基于M/M/1模型的无线mesh网络网关队列模型,该模型将请求服务中原来的无序状态集转变为有序状态集,在网关节点前进行排队,网关作为单一的服务台服务于整个集... 根据排队论M/M/1模型的特性以及无线mesh网络中顾客请求服务的生成特点,构建了基于M/M/1模型的无线mesh网络网关队列模型,该模型将请求服务中原来的无序状态集转变为有序状态集,在网关节点前进行排队,网关作为单一的服务台服务于整个集合;利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即推导出网络系统的关键参量和目标分析函数。通过验证实验,该模型可以求得网络中非饱和资源分配状态下的一些关键参量值。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说明了新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1模型 无线mesh网络 网关 排队优化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任君 赵天 +1 位作者 韩玉英 叶海虹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2-447,共6页
人染色体t(1;11)(q42.1;q14.3)的平衡易位可能导致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DISC1)基因断裂,这一突变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高度相关。DISC1属于细胞骨架蛋白,可能与超过200种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神经元分化、迁移、突触形成及可塑性等... 人染色体t(1;11)(q42.1;q14.3)的平衡易位可能导致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DISC1)基因断裂,这一突变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高度相关。DISC1属于细胞骨架蛋白,可能与超过200种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神经元分化、迁移、突触形成及可塑性等,对早期神经系统发育和成年期神经元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就近期DISC1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1 精神分裂症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1基因对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机制研究
7
作者 吴文悦 吴倩 +2 位作者 肖文彪 龙泓羽 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广泛表达于脑组织,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如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均发挥调控作用。DISC1基因不仅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的发生与...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广泛表达于脑组织,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如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均发挥调控作用。DISC1基因不仅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的发生与发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波教授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DISC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在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本文结合既往研究,展示我们研究团队相关成果,总结DISC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在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非mesh词) 神经元 干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髂嵴高度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德塔 占新华 +3 位作者 圣小平 饶武 顾晶亮 于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0-1695,共6页
目的分析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_(5)-S_(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_(4-5)椎弓... 目的分析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_(5)-S_(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_(4-5)椎弓根位置关系进行分组,将髂嵴最高点位于L_(5)椎弓根上边缘下方的48例患者纳入为A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与L_(5)椎弓根上边缘之间的33例患者纳入为B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上方的5例患者纳入为C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不同时点[术前(T_(0))、术后1周(T_(1))、术后1、6、12个月(T_(2)、T_(3)、T_(4))]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3组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三组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3组VAS评分、ODI均低于T_(0)时,A、B组均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治疗L_(5)-S_(1)节段LDH临床疗效显著,髂嵴高度是否高于L_(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会对其临床疗效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 L_(5)-S_(1)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髂嵴高度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3基因突变致儿童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康庆云 廖彩时 +2 位作者 廖红梅 陈波 杨理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总结1例ATP1A3基因突变所致儿童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RD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例RDP患儿临床资料,以"Rapid-onset dystonia parkinsonism"、"RDP"、"DYT12"及"... 目的总结1例ATP1A3基因突变所致儿童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RD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例RDP患儿临床资料,以"Rapid-onset dystonia parkinsonism"、"RDP"、"DYT12"及"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等词组为关键词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等数据库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结果患儿为4岁9个月女性,发热为首发症状,然后迅速出现失语、吞咽困难、竖头不稳、全身无力(无力症状面部>上肢>下肢),经营养神经、康复训练肢体无力症状逐渐改善,但仍遗留竖头不稳、构音及吞咽障碍。基因检测提示存在ATP1A3基因c.2267G> A(p.R756H)位点杂合错义突变,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截至2019年12月,全球共报道61例RDP病例、17个致病性ATP1A3基因突变位点;典型表现为发病急骤、特征性头腿梯度差性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姿势不稳、运动迟缓,以及明显的延髓麻痹症状。结论 RDP由致病性ATP1A3基因突变所致,临床特征鲜明,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反应良好。提高对RDP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障碍 突变 ATP1A3基因(非mesh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在突出腰椎间盘中的表达 被引量:29
10
作者 赵剑 赵敦炎 +2 位作者 张明 姚登福 陆建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IL 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发生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 :对 2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取出的髓核组织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髓核中IL 1α和IL 1β。以 5例因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中所取髓核组织作为正常...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IL 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发生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 :对 2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取出的髓核组织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髓核中IL 1α和IL 1β。以 5例因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中所取髓核组织作为正常对照。此外 ,对患者坐骨神经疼痛程度以Dallas疼痛调查表作评分。结果 :在髓核组织中测得IL 1α与IL 1β的存在。患者髓核中IL 1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而在不同突出类型之间IL 1α无显著性差异。IL 1α的含量与疼痛程度有相关性。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的发生中 ,细胞因子尤其是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 I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跳数受限的无线Mesh网络QoS跨层优化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符琦 陈志刚 +1 位作者 蒋云霞 尹风雨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7-1150,共4页
针对IEEE 802.11e无线Mesh网络中EDCA机制对低优先级数据包传输性能不高、且多适应于单跳传输的局限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跨层优化的EDCA机制——CL-EDCA。该机制通过在上层应用设置相关阈值(如包时延、最大转发次数等),在网络... 针对IEEE 802.11e无线Mesh网络中EDCA机制对低优先级数据包传输性能不高、且多适应于单跳传输的局限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跨层优化的EDCA机制——CL-EDCA。该机制通过在上层应用设置相关阈值(如包时延、最大转发次数等),在网络层实时监控数据链路层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每类业务数据的时延及其AC队列的平均长度等)来自适应地调整数据包的优先等级,以动态调整AC队列的利用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原有EDCA机制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CL-EDCA比纯EDCA机制具有更好的传输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 802 1le 跨层优化 多媒体业务 服务质量 无线mesh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通过Akt/PKB通路抑制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大武 胡侦明 +5 位作者 郝杰 何斌 甘强 钟小明 沈皆亮 方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3-573,共11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sirtuin 1)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表观遗传修饰调节,促进多种细胞的生存,但目前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作用未见研究.为了阐明临床不同来源的...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sirtuin 1)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表观遗传修饰调节,促进多种细胞的生存,但目前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作用未见研究.为了阐明临床不同来源的椎间盘髓核手术标本SIRT1的表达变化,用免疫组化、定量RT-PCR、Western blot方法对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及青壮年腰椎骨折病人术中髓核标本进行研究,表明老年人髓核SIRT1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显著低于青壮年的髓核.同时,用resveratrol(SIRT1激动剂)、烟碱(SIRT1抑制剂)、SIRT1-siRNA对培养的退变髓核细胞进行处理或转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变化,结果表明resveratrol能显著促进退变髓核细胞生存,相反,当烟碱或SIRT1-siRNA转染后则显著促进髓核细胞凋亡.为了进一步分析SIRT1抑制退变髓核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应用Western blot及抑制剂方法研究表明,当SIRT1-siRNA转染髓核细胞后能降低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而白藜芦醇处理则促进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当用LY294002(PI3K抑制剂)或Akt-siRNA转染后显著抑制髓核细胞的生存率.研究结果表明,SIRT1通过Akt通路能显著抑制髓核细胞凋亡,为深入揭示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病理生理及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髓核细胞 凋亡 AKT通路 椎间盘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CXCR4激活ERK和PI3K/AKT通路介导髓核致炎根性疼痛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明 高凤娇 +3 位作者 杨琳 孙来保 邹学农 黄文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3-380,共8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CXC受体4(SDF-1/CXCR4)通路在髓核致炎根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为三部分:①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行假手术或髓核自体移植。Von Frey纤维丝测量大鼠机械撤足阈值(PWT...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CXC受体4(SDF-1/CXCR4)通路在髓核致炎根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为三部分:①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行假手术或髓核自体移植。Von Frey纤维丝测量大鼠机械撤足阈值(PWT)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中SDF-1、CXCR4,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定位SDF-1、CXCR4的表达细胞。②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AMD3100组、SDF-1中和抗体组、对照Ig G组。鞘内注射相应药物,测量大鼠PWT的变化和大鼠脊髓中pERK和pAKT的表达变化。③18只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U0126组、LY294002组,鞘内注射相应药物,测量大鼠PWT的变化。【结果】①髓核自体移植使大鼠PWT下降(P<0.001),脊髓中SDF-1、CXCR4、pERK,pAKT表达上调(P<0.05),SDF-1主要与脊髓中神经元共表达,CXCR4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表达。②鞘内注射SDF-1中和抗体或CXCR4抑制剂AMD3100升高髓核自体移植大鼠的PWT(P<0.05),并使髓核自体移植大鼠脊髓中pERK和pAKT表达下调(P<0.05)。③鞘内给予MEK抑制剂U0126或PI3K抑制剂LY294002可升高髓核自体移植大鼠PWT(P<0.05)。【结论】SDF-1/CXCR4通过激活ERK和PI3K/AKT通路介导髓核致炎根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 根性疼痛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勇 王宸 +2 位作者 吴小涛 茅祖斌 陈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4-457,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5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体重),隔天1次重复注射至处死,...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5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体重),隔天1次重复注射至处死,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隔天1次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3、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完整取出L4/5椎间盘后进行固定、切片,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取L5/6椎间盘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性变 凋亡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毅 屠冠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5-808,812,共5页
目的为探讨基因治疗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构建及制备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以含TIMP1 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TIMP1cDNA片段,将... 目的为探讨基因治疗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构建及制备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以含TIMP1 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TIMP1cDNA片段,将TIMP1 cDNA全长定向克隆到Ad5MaxTM腺病毒系统的穿梭质粒pDC316上,构建pDC316-TIMP1穿梭质粒;使用Ad5MaxTM腺病毒包装系统,脂质体介导的穿梭质粒及骨架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构建含TIMP1 cDNA的重组腺病毒Ad5-TIMP1,通过PCR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Ad5-TIMP1的正确性。通过阴离子柱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腺病毒Ad5-TIMP1并测定重组腺病毒感染滴度。结果经PCR及酶切方法证实pDC316-TIMP1穿梭质粒中存在630 bp大小左右的插入片段,与目的基因TIMP1的cDNA大小一致;经PCR鉴定证实TIMP1 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Ad5-TIMP1构建成功,病毒感染性滴度为1×1010IU/mL。结论成功构建TIMP1 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应用基因治疗方法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腺病毒载体 基因转染 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吸烟大鼠椎间盘中白介素-1β和白介素-1受体Ⅰ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左安 邵增务 +3 位作者 熊小芊 苏彩风 张志才 王河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34-537,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被动吸烟大鼠椎间盘中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受体Ⅰ(IL-1RⅠ)的表达,探讨被动吸烟诱发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不予吸烟,10只;第2 ̄4组分别吸烟2周、4周、8周,第5、6组吸烟8周后予... 目的:观察被动吸烟大鼠椎间盘中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受体Ⅰ(IL-1RⅠ)的表达,探讨被动吸烟诱发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不予吸烟,10只;第2 ̄4组分别吸烟2周、4周、8周,第5、6组吸烟8周后予停止吸烟4周、8周,每组10只。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L4/5椎间盘行HE染色和IL-1β及IL-1R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和IL-1β及IL-1RⅠ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吸烟2周时椎间盘无明显退变,吸烟4周时椎间盘出现2 ̄3级退变,吸烟8周时椎间盘出现3 ̄4级退变,停止吸烟后4周退变无明显修复;停止吸烟后8周退变部分修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吸烟2周组IL-1β及IL-1RⅠ染色阳性细胞率增加,吸烟4周组染色阳性细胞率大于2周组;吸烟8周组达(76±3.2)%和(46±2.8)%,停止吸烟后4周开始下降,8周时降至(66±2.9)%和38±2.2%。结论:被动吸烟可以诱发大鼠椎间盘退变,且随吸烟时间延长退变加重;其导致退变的机制可能与上调椎间盘内IL-1β和IL-1RⅠ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被动吸烟 白介素-1Β 白介素-1受体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可降低IL-1β刺激椎间盘细胞所致凋亡敏感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敦富 尹荷珊 +4 位作者 王延 王鹏云 汪震 魏超 时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明确siRNA是否可降低大鼠椎间盘细胞对IL-1β预刺激导致的凋亡敏感性,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阴性对照siRNA转染原代大鼠腰椎间盘细胞后,用含10ng/ml IL-1β的1%胎牛血清(FBS)培养基和被转染椎间盘细胞共培养,分别在4、8、16、32 ... 目的明确siRNA是否可降低大鼠椎间盘细胞对IL-1β预刺激导致的凋亡敏感性,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阴性对照siRNA转染原代大鼠腰椎间盘细胞后,用含10ng/ml IL-1β的1%胎牛血清(FBS)培养基和被转染椎间盘细胞共培养,分别在4、8、16、32 h检测其对Fas受体(Fas)表达的影响。利用Fas-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分别对原代大鼠椎间盘细胞进行转染48 h后,实验分组和处理:共分5组,N、N-20 ng、N-IL为阴性对照siRNA转染细胞,Si-20 ng、Si-IL为Fas-siRNA2转染的细胞。N为对照组,只加1%FBS培养基; N-20 ng和Si-20 ng在1%FBS培养基培养8 h后,更换为含20 ng/ml Fas配体(Fas L)的1%FBS培养基; NIL和Si-IL:与10 ng/ml IL-1β在1%FBS培养基中培养8 h后,更换为含20 ng/ml Fas L的1%FBS培养基;以上各组加入20 ng/ml Fas L后均继续培养24 h,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Fa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10 ng/ml IL-1β共培养的阴性对照siRNA转染细胞的Fas mRNA在4 h时开始升高,但32 h时才出现统计学差异;而蛋白检测各时间点均未出现表达差异。(2)经IL-1β预处理的Si-IL、N-IL细胞组较相应的未经IL-1β预处理的Si-20 ng、N-20 ng细胞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 Fas-siRNA转染的Si-IL细胞组较阴性siRNA转染的N-IL细胞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3)细胞凋亡率与Fas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siRNA可降低大鼠椎间盘细胞对IL-1β预刺激导致的凋亡敏感性,但其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细胞 凋亡 SIRNA IL-1Β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TIMP-1在不同年龄患者及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习坤 梅强 +1 位作者 曾昭池 郭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不同年龄患者及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不同年龄患者及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中年患者纳入中年组,40例老年患者纳入老年组,40例青年患者纳入青年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同时比较各组内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结果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MMP-1和TIMP-1阳性表达率均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_均<0.05),且三组患者髓核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在纤维环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_均<0.05)。三组患者髓核及纤维环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均为游离型>脱出型>突出型(P_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1和TIMP-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P_均<0.05)。结论 MMP-1和TIMP-1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且在髓核处较纤维环处变化更明显,MMP-1和TIMP-1可作为判断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基质金属蛋白酶-1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协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晓勇 王希瑞 +3 位作者 赵志煌 尚金星 尹港峰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09-515,共7页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经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培养后,U87和U251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均P<0.05),且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强于Rac1抑制剂(均P<0.05),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更强(均P<0.05);U87和U251细胞迁移能力[U87:空白对照(78.00±11.53)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9.00±9.53)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42.00±8.5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8.67±10.54)细胞数/低倍视野,P=0.001,0.001,0.000;U251:空白对照(75.00±4.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7.00±5.56)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6.00±9.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4.33±5.5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和侵袭能力[U87:空白对照(64.33±4.0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0.33±3.51)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24.00±2.6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1.00±2.0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U251:空白对照(77.33±3.06)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40.67±4.04)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7.33±4.51)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5.33±2.52)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均降低,尤以二者联合应用降低更明显(迁移能力U87:P=0.021,0.011;迁移能力U251:P=0.002,0.003;侵袭能力U87:P=0.000,0.001;侵袭能力U251:均P=0.000)。结论 Rac1抑制剂和替莫唑胺均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二者联合应用更具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RAC1 GTP结合蛋白质 替莫唑胺(非mesh词) 细胞增殖 肿瘤侵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体外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磊 吴小涛 +1 位作者 史志英 靳激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18-221,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台盼蓝染色法测定活细胞率。将每份髓核细胞样本分为对照组、TGF-β1组和TGF-β1+IGF-...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台盼蓝染色法测定活细胞率。将每份髓核细胞样本分为对照组、TGF-β1组和TGF-β1+IGF-1组。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TGF-β1和IGF-1干预后第0、2、4、6天细胞内总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测定细胞在TGF-β1和IGF-1干预后0~6d合成Ⅱ型胶原的情况。结果:体外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的活细胞率为90%~95%。干预后第4、6天TGF-β1组和TGF-β1+IGF-1组与对照组比较、TGF-β1+IGF-1组与TGF-β1组比较细胞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TGF-β1+IGF-1组Ⅱ型胶原的合成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干预后第6天TGF-β1组和TGF-β1+IGF-1组与对照组比较、TGF-β1+IGF-1组与TGF-β1组比较Ⅱ型胶原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TGF-β1能够促进人退变髓核细胞合成Ⅱ型胶原,改善其生物学活性,合用TGF-β1和IGF-1上述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细胞培养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