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下柴油密度的变化
1
作者 陈萍 徐荣武 +3 位作者 刘振明 刘景斌 李丽婷 李梅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柴油密度是现代柴油机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中必须设置的重要参数.柴油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密度的准确性是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正确性的重要保证.利用自行设计的燃油压力波传播速度测试台对国标0号柴油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波速进行测... 柴油密度是现代柴油机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中必须设置的重要参数.柴油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密度的准确性是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正确性的重要保证.利用自行设计的燃油压力波传播速度测试台对国标0号柴油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波速进行测试,并推导计算出相应的柴油密度,获得柴油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柴油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且压力对柴油密度的影响远大于温度.在温度为300~360 K、压力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K,密度平均下降0.004 043~0.006 038 g/mL,压力越高,密度随温度下降幅度越小;在压力为20~200 MPa、温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压力每增加10 MPa,密度平均增加0.003 844~0.004 509 g/mL,温度越高,密度随压力增加的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油系统 柴油密度 压力波传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柴油机失火故障诊断
2
作者 幸文婷 王晓政 +1 位作者 韩雨婷 王忠巍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6,共8页
针对实际应用中数据样本较少时柴油机失火故障无法准确诊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失火故障诊断方法,并通过SC5S122D柴油机瞬时转速信号对其进行了验证。首先将采集的瞬时转速信号进行时频域特... 针对实际应用中数据样本较少时柴油机失火故障无法准确诊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失火故障诊断方法,并通过SC5S122D柴油机瞬时转速信号对其进行了验证。首先将采集的瞬时转速信号进行时频域特征提取,然后根据皮尔森相关系数进行特征选择,并将筛选出的特征组成特征参数集合用于柴油机失火故障诊断,最终将小样本数据集划分为4种情况并分别用于训练ELM,以此评估该方法在数据样本较少时的诊断效果。同时,对小样本数据进行扩展,并采用ELM在扩展数据集上进行柴油机的失火故障诊断。试验结果分析表明,ELM的失火故障诊断准确性、精确性、召回率和F 1值与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ELM能够在数据样本不充足时对柴油机失火故障进行准确有效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极限学习机 失火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微调训练的柴油机故障迁移学习诊断
3
作者 林杰威 张益铭 +3 位作者 朱小龙 王辉 勾焮 张俊红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2-689,841,共9页
针对当前柴油机故障诊断领域深度学习模型参数规模大、训练时间长,以及工程应用中带标签样本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网络和循环微调训练的柴油机故障诊断迁移学习方法。首先,该方法采用轻量化MobileNet-V2作为主干网络,在权重迁... 针对当前柴油机故障诊断领域深度学习模型参数规模大、训练时间长,以及工程应用中带标签样本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网络和循环微调训练的柴油机故障诊断迁移学习方法。首先,该方法采用轻量化MobileNet-V2作为主干网络,在权重迁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部分权重循环初始化微调的方法,解决了变工况条件下的小样本诊断问题;其次,开展不同程度进气滤清器堵塞和气门间隙异常的柴油机故障台架实验;最后,采用所提方法和现有方法,对变负荷条件下的柴油机进行故障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参数规模、计算量、诊断精度和稳定性上均优于现有方法,尤其是在小样本条件下的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故障诊断 时频分析 小样本 柴油机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感知的船舶柴油机热力参数监测研究
4
作者 邱亚兰 王建林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09,共4页
柴油机是船舶动力的核心装置,对其热力参数进行监测可以有效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感知的船舶柴油机热力参数监测系统,设计系统基本结构,对热力参数相关的传感器进行硬件选型,设计燃油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基本结构,提... 柴油机是船舶动力的核心装置,对其热力参数进行监测可以有效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感知的船舶柴油机热力参数监测系统,设计系统基本结构,对热力参数相关的传感器进行硬件选型,设计燃油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基本结构,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并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决策融合,在此基础上使用构建的监测系统对等多个压力和温度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计算得到的决策融合结果能够有效排除异常传感器对热力参数监测结果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船舶柴油机 热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噪声声品质分析
5
作者 毕玉华 郝德伟 +1 位作者 吴彪 申立中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0-285,291,共7页
人们对噪声的研究从分贝控制转向声品质研究,而声品质评价主要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对于声品质的主观评价主要是利用客观参数归一化值来表示主观声品质,而对于客观评价主要利用客观参数:响度,粗糙度和尖锐度三个参数来表示。基于客... 人们对噪声的研究从分贝控制转向声品质研究,而声品质评价主要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对于声品质的主观评价主要是利用客观参数归一化值来表示主观声品质,而对于客观评价主要利用客观参数:响度,粗糙度和尖锐度三个参数来表示。基于客观参数归一化值利用LabVIEW软件编写声品质评价模块,并在台架间和操作间进行验证,试验采集两通道信息,在不同转速下台架间和操作间的声品质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好坏。结果表明,台架间和操作间的声品质符合实践预期,且操作间的声品质优于台架间声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参数 归一化值 LABVIEW 声品质模块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增压米勒循环柴油机的热力学性能及[火用]分析
6
作者 王毅 何冠璋 +3 位作者 林铁坚 黄豪中 郭晓宇 邢孔钊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四阶段《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对柴油机有效热效率(BTE)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一台7.7 L柴油机进行了一维仿真和试验验证,并通过[火用]分析探讨了米勒循环耦合压缩比对有效热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米勒度的增加,不可逆... 四阶段《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对柴油机有效热效率(BTE)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一台7.7 L柴油机进行了一维仿真和试验验证,并通过[火用]分析探讨了米勒循环耦合压缩比对有效热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米勒度的增加,不可逆燃烧损失和排出损失降低.在等转矩条件下,压缩比的提高可以减小排出损失.两级增压器的使用提高了进气流量,缸内总热容增大,有利于降低传热损失和排出损失.在高爆压目标下,相比晚关策略,进气门早关方案的传热损失和排出损失增加.根据计算结果完成了实际方案开发,在转速为1200 r/min、转矩为1200 N·m工况下,当进气门关闭角延后40°CA、压缩比由17.2提高至20.5且爆压由16.5 MPa提升至25.0 MPa时,有效热效率提升了4.0%,燃油消耗率(BSFC)降低了16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两级增压 米勒循环 压缩比 [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怠速再生控制策略及其验证
7
作者 马标 张方戈 +1 位作者 张波 滕勤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8,86,共6页
为了满足国6b轻型车排放法规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的要求,开发了某轻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SDPF)。当车辆在交通拥挤、红绿灯较多的城市状况下运行时,SDPF再生效率低,导致SDPF堵塞甚至烧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辆怠... 为了满足国6b轻型车排放法规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的要求,开发了某轻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SDPF)。当车辆在交通拥挤、红绿灯较多的城市状况下运行时,SDPF再生效率低,导致SDPF堵塞甚至烧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辆怠速工况和怠速与城市工况之间转换的识别逻辑,基于压差流阻的碳载量模型计算碳载量作为再生触发条件,建立SDPF怠速再生控制策略。通过实车测试,在车辆减速至怠速、怠速、怠速转换至行车状态下,验证SDPF怠速再生控制策略。结果表明,SDPF再生效率显著提升,证明了SDPF怠速再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了SDPF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 再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冷起动工况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匹配设计
8
作者 黎一锴 刘昱辰 +3 位作者 陈宏宽 史中杰 薛泽锋 李向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60,共12页
为提升柴油机低温高海拔起动能力,考虑火焰预热塞下游进气管路沿程散热,提出了一种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柴油机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匹配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柴油喷雾临界着火条件获得不同环境下柴油机不同转速下的最低进气温度需求;其次,建立... 为提升柴油机低温高海拔起动能力,考虑火焰预热塞下游进气管路沿程散热,提出了一种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柴油机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匹配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柴油喷雾临界着火条件获得不同环境下柴油机不同转速下的最低进气温度需求;其次,建立火焰预热塞下游进气管路理论散热模型,获得不同环境下火焰预热塞的最低预热温度;最后,计算得到柴油机不同环境下的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基于以上方法,对某V型6缸柴油机进行最小进气预热功率需求计算和试验验证,获得了柴油机随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变化的进气预热功率MAP图。计算结果表明:平原0℃环境、启喷转速为300 r/min时,柴油机无需进气预热可成功起动。在相同环境温度下,进气预热功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海拔下,进气预热功率随环境温度增加整体上呈现减小趋势,但是由于环境温度低于−20℃时采用加温器辅助起动、进气道沿程热损失减少,导致−20℃条件进气预热功率高于−3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能极大改善缸内热力状态,降低缸内失火循环比例。同时,采用进气预热后,缸内喷油策略对缸内着火过程的影响敏感度降低。采用本文提出的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匹配设计方法,在平原−43℃和5000 m海拔20℃条件下,柴油机均能成功起动,该结果可为柴油机冷启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冷起动 进气预热功率 缸内着火 高原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船舶DMCC发动机整机性能优化
9
作者 蒋更红 才正 +1 位作者 范金宇 黄加亮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152,共9页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下,实现NO_(x)排放和有效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的同步下降。为避免大规模试验带来的成本增加,首先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DMCC发动机排放的NO_(x)体积分数、BSFC和指示功率预测模型;然后将所建模型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结合,对NO_(x)的体积分数和BSFC进行优化,并将Pareto前沿解集代入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寻找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最后将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标定至电子控制单元,与原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大于0.95,均方根误差小于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用NSGA-Ⅱ获取的最佳控制参数与优化前(原机工况)的相比,NO_(x)的排放量下降74.5%,仅为3.47 g/(kW·h),BSFC平均下降6.7%,仅为203.5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高斯过程回归 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喷油参数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10
作者 朱海荣 郭雪芳 +1 位作者 邸智鹏 王钊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5,共11页
为了研究低温环境下柴油机不同喷油参数(喷孔个数、喷油夹角、喷油提前角)对缸内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建立某型号直喷式柴油机三维模型,对低温环境下柴油机不同喷油参数进行燃烧模拟。结果表明:喷油参数会对喷油持续期、燃油空间分布... 为了研究低温环境下柴油机不同喷油参数(喷孔个数、喷油夹角、喷油提前角)对缸内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建立某型号直喷式柴油机三维模型,对低温环境下柴油机不同喷油参数进行燃烧模拟。结果表明:喷油参数会对喷油持续期、燃油空间分布、燃烧室底部凹坑内涡旋、燃油喷雾的穿透距离和扩散角度、燃油与空气混合时间和混合效果等方面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到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喷孔个数为8、喷油夹角为150°、喷油提前角为18℃A BTDC(上止点前)时,柴油机在低温环境下可获得最佳动力性。研究得到了低温环境下喷油参数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机制,可为低温环境下柴油机喷油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工程 柴油机 喷油参数 燃烧模拟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控制全可变配气机构工作特性研究
11
作者 刘波澜 范文浩 +2 位作者 唐静娴 钟大伟 王永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3-459,共7页
针对陆基装备用柴油机的强化程度提升带来的传统固定式配气系统的不适应情形,开发了一种电液控制全可变配气机构,基于凸轮驱动,结合电磁阀控制油压变化,可以实现快速有效地调整配气特性参数.首先,提出整体方案,包括多种运行模式:全升程... 针对陆基装备用柴油机的强化程度提升带来的传统固定式配气系统的不适应情形,开发了一种电液控制全可变配气机构,基于凸轮驱动,结合电磁阀控制油压变化,可以实现快速有效地调整配气特性参数.首先,提出整体方案,包括多种运行模式:全升程模式、进气早关模式、进气晚开模式、多次进气模式和关闭模式;其次,搭建数学模型,对关键参数进行仿真设计,液压活塞直径和连接油道直径分别选为21 mm和10 mm;最后,搭建试验台架,进行多角度、多转速的试验,验证了该可变配气系统的可行性.在进气早关和多次进气模式下,曲轴转速越高,气门关闭越晚,而进气晚开模式中曲轴转速对气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变配气 气门正时 气门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柴油机曲轴瞬时转速信号EEMD分解的失火故障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英 李准 +2 位作者 王健 刘辰 胡博睿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90,共7页
对于十缸V型柴油机单缸失火和双缸失火这两类故障,提出了基于曲轴瞬时转速信号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故障诊断策略.该策略考虑到多个转速工况对失火故障诊断的影响,根据柴油机喷油提前角将实车实时采集到该转速下的数据划分为正常、单缸... 对于十缸V型柴油机单缸失火和双缸失火这两类故障,提出了基于曲轴瞬时转速信号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故障诊断策略.该策略考虑到多个转速工况对失火故障诊断的影响,根据柴油机喷油提前角将实车实时采集到该转速下的数据划分为正常、单缸失火和双缸失火这三个工况区间.通过多循环平均方法对三个工况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解,该方法能自适应地将曲轴转速信号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得到每个本征模态函数幅值的异常波动,确定包含故障信息的本征模态函数,为了进一步提取特征,需对该本征模态函数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根据主频分量的幅值,得到故障特征.最后在多个转速工况下进行上述诊断流程,得出各个转过速工况的诊断准确率,实现了诊断算法的转速工况敏感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故障特征,实现了十缸柴油机基于多个瞬时转速的失火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失火故障诊断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曲轴瞬时转速 特征提取 本征模态函数(IMFs)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喷射的柴油喷雾燃烧特性研究
13
作者 何旭 许锴 +4 位作者 周笑然 于华宏 赵晋 刘亚龙 张赫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5-906,共12页
为了研究分段喷射对柴油机冷启动阶段柴油燃烧过程的影响,采用双色法获取了冷启动工况下关键喷射参数对火焰温度和碳烟浓度的影响规律.分段喷雾燃烧时的火焰平均温度和积分KL因子相比单次喷射大幅度提高,平均燃烧温度峰值最高增加了300 ... 为了研究分段喷射对柴油机冷启动阶段柴油燃烧过程的影响,采用双色法获取了冷启动工况下关键喷射参数对火焰温度和碳烟浓度的影响规律.分段喷雾燃烧时的火焰平均温度和积分KL因子相比单次喷射大幅度提高,平均燃烧温度峰值最高增加了300 K左右,积分KL因子最多增加了约4×10^(4).随着预喷比例的增加和喷射间隔的减小,火焰平均温度和积分KL因子先增加后减小,分别在预喷比例为30%时和喷射间隔为900μs时最高.对于分段喷射参数,由于相互作用区的温度升高缩短了火焰浮起长度,导致局部混合速率与燃烧促进作用的变化规律相反.虽然碳烟氧化以及局部混合的增强有利于抑制碳烟生成,但碳烟宏观演化规律随喷射参数的变化趋势不发生改变.在冷启动工况下,积分KL因子与整体积分自然发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喷射参数变化引起的燃烧促进作用是影响碳烟宏观演化规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 双色法 火焰温度 碳烟 预喷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压力对柴油撞壁喷雾及燃烧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刘栋 李向荣 +1 位作者 张智 魏福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9-786,共8页
为了实现喉口直径为100 mm的侧卷流燃烧室对柴油机燃烧性能进一步改善,本文利用可视化定容燃烧系统测试了80~120 MPa不同喷油压力下撞壁喷雾发展和燃烧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喷油压力升高,撞壁喷雾与侧卷流燃烧室壁面之间相互作用增强,壁... 为了实现喉口直径为100 mm的侧卷流燃烧室对柴油机燃烧性能进一步改善,本文利用可视化定容燃烧系统测试了80~120 MPa不同喷油压力下撞壁喷雾发展和燃烧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喷油压力升高,撞壁喷雾与侧卷流燃烧室壁面之间相互作用增强,壁面导流效果和干涉壁射流贯穿能力增加,均有助于燃油喷雾扩散。喷油压力从120 MPa降至80 MPa,削弱了壁面导流效果,近壁面导流圆弧附近存有残留燃油,显示出局部高温高KL因子分布,且燃烧后期3.7 ms的干涉区仍有高温火焰持续燃烧。对于侧卷流燃烧系统,提高喷油压力利于壁面导流和干涉壁射流作用发挥,有助于提高燃烧速率并加快碳烟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式柴油机 侧卷流燃烧室 喷油压力 撞壁喷雾与火焰 导流特性 碳烟 双色法 定容燃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制造模式转型之路(二):自主研发体系
15
作者 张根保 罗天洪 朱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9,共16页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自主研发体系,首先,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汽车行业与机床行业的近期发展态势,揭示了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指出了机床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产品研发(R&D)的意义和作用;其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四种创新产品...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自主研发体系,首先,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汽车行业与机床行业的近期发展态势,揭示了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指出了机床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产品研发(R&D)的意义和作用;其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四种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即测绘式研发模式、分析式研发模式、逆向研发模式和正向研发模式,重点阐述了逆向研发模式和正向研发模式的运作流程和关键环节;再次,以丰田汽车旗下雷克萨斯品牌的正向研发为例,解析了其高端产品研发的具体实施路径;最后,对高端产品研发模式和传统产品研发模式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为构建高端产品的创新研发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模式 测绘式研发 分析式研发 逆向研发 正向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燃室内喷油参数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雨凤 鹿盈盈 +1 位作者 张道陈 裴毅强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以重型柴油机WP10H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仿真软件CONVERGE研究预燃室式燃烧系统中预燃室内喷油定时和喷油角度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预燃室式燃烧室能够强化燃烧,提前燃烧相位,提高缸压峰值,缩短燃烧持... 以重型柴油机WP10H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仿真软件CONVERGE研究预燃室式燃烧系统中预燃室内喷油定时和喷油角度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预燃室式燃烧室能够强化燃烧,提前燃烧相位,提高缸压峰值,缩短燃烧持续期,但增加壁面传热损失;部分预燃室方案能够同时降低NO_(x)和碳烟排放.优化后的方案表明,预燃室产生的持续湍动能扰动使得主燃室未燃混合气重新分布,降低稀燃混合气比例,降低NO_(x)排放;同时当量比为1左右混合气比例增多,燃烧更加充分,在碳烟氧化阶段,主燃室温度高,利于碳烟氧化,降低碳烟排放.选择预燃室喷油定时为0°CA ATDC、预燃室喷油角度为54.5°作为最终优化方案,该预燃室方案相较于原机,NO_(x)排放减少2.48%,碳烟排放减少2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燃室 湍动能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林 肖合林 胡际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3,共8页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改善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和EGR率下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掺混异丙醇和2-EHN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性能,...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改善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和EGR率下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掺混异丙醇和2-EHN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性能,增加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提升中低负荷下的缸内压力和放热峰值,并显著降低CO,HC,碳烟和NO_(x)排放;低负荷时燃用混合燃料的燃油消耗率偏高,热效率较生物柴油下降约5%,但随负荷增加,其燃料经济性与生物柴油差距明显缩短;此外,采用8%以下的EGR率有助于实现混合燃料的低温燃烧,在高效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其动力性与经济性均优于纯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异丙醇 混合燃料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纳米生物燃油在高压共轨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烨 梅德清 +2 位作者 闫一维 赵卫东 张占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5,共12页
通过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柴油或柴油-生物柴油-乙醇含氧生物燃油为基液,配制CeO_(2)纳米燃油。采用4B28V16型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展不同燃油的经济性、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eO_(2)-柴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均比柴... 通过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柴油或柴油-生物柴油-乙醇含氧生物燃油为基液,配制CeO_(2)纳米燃油。采用4B28V16型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展不同燃油的经济性、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eO_(2)-柴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均比柴油得到改善,且随着CeO_(2)纳米粒子浓度的增加,改善作用更明显;Ce_(50)纳米燃油的燃油经济性、燃烧性能及CO、NO_(x)和碳烟排放性能优于Ce_(20)纳米燃油。其中Ce_(50)^(200)的比油耗较柴油降低8.2%,有效热效率比柴油升高5.5%,HC、CO、NO_(x)和碳烟排放比柴油分别减少10.1%、21.2%、4.1%和20.8%。与CeO_(2)-柴油相比,CeO_(2)-生物燃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得到进一步改善,HC、CO和碳烟排放进一步减少,Ce_(20)^(100) B5E5的HC、CO和碳烟排放比柴油分别减少24.1%、18.2%和19.9%;CeO_(2)-生物燃油的NO_(x)排放低于柴油,CeO_(2)纳米粒子有效弥补了含氧燃油经济性较低的缺陷。尽管CeO_(2)纳米粒子略提高了燃油成本,但无论用于柴油或含氧生物燃油,都是一种值得研究并推广应用的燃油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生物燃油 纳米燃油 柴油机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热管理方案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刘汉辉 王辉 +3 位作者 赵令猛 叶宇 王晓辉 刘林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排气热管理方案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工况选择满足DPF再生温度需求且性能更优的热管理方案。以柴油机及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200 r/min中低负荷工况及800~1000 r/min低怠速工况下排气节流、进气... 为了研究不同排气热管理方案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工况选择满足DPF再生温度需求且性能更优的热管理方案。以柴油机及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200 r/min中低负荷工况及800~1000 r/min低怠速工况下排气节流、进气节流及后喷对车用柴油机排气温度、燃油消耗率及排放污染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 r/min中低负荷下仅采用进/排气节流方案,排气温度就能满足DPF主动再生目标温度要求;而低怠速工况需采用进/排气节流结合缸内后喷方案才能满足DPF主动再生目标温度要求;最低怠速800 r/min工况采用排气节流结合缸内后喷方案,最高排气温度可提升到254℃。相同排气温度下,1200 r/min中负荷下排气节流方案在燃油消耗率及NO_(x)排放方面表现更优,随着负荷率降低,进/排气节流方案在燃油消耗率及NO_(x)排放方面逐渐接近;1200 r/min低负荷下进气节流方案在燃油消耗率及NO_(x)排放方面表现更优,相比排气节流方案燃油消耗率降低12%以上,NO_(x)比排放降低32%,但在烟度、THC排放控制方面处于劣势;怠速工况,相同排气温度下进气节流加缸内后喷方案的THC排放是排气节流加缸内后喷方案的2倍左右,且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排气节流方案较进气节流方案在烟度和THC方面的优势更加显著。各试验工况下,相同排气温度时排气节流方案的过量空气系数及进气歧管压力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热管理 颗粒捕集器 再生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20
作者 崔健 聂学选 +4 位作者 毕玉华 申立忠 雷基林 万明定 张凯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以一台排量为3.0 L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进气道喷氨系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ECU)来控制进气歧管中的4个氨气喷嘴的喷射。通过调节喷射脉宽来改变氨气喷嘴的开启时刻与氨的... 以一台排量为3.0 L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进气道喷氨系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ECU)来控制进气歧管中的4个氨气喷嘴的喷射。通过调节喷射脉宽来改变氨气喷嘴的开启时刻与氨的喷射量,在模拟平原环境下进行了不同替代率下的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氨替代率对缸压、燃烧放热率、燃烧温度、滞燃期、燃烧重心和燃烧持续期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氨替代率对HC、CO、NO_(x)、NH_(3)、CO_(2)及PN等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氨替代率由0增加到30%时,缸压、燃烧放热率与燃烧温度分别下降了0.42 MPa、9 J/(°)与34.9 K,且滞燃期与燃烧持续期分别延长了0.9°与4.5°,燃烧重心推迟了1.5°。随着氨替代率增加,HC与CO排放小幅度增加,CO_(2)和NO_(x)排放显著减少,未燃NH_(3)排放显著增加。替代率每增加10%,CO_(2)与NO_(x)排放分别降低3343×10^(-6)与65×10^(-6);HC与CO分别增加6×10^(-6)与8×10^(-6),未燃NH_(3)排放增加87.3×10^(-6)。尽管氨替代燃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但同时也导致燃油经济性下降。在30%的氨替代率下,当量燃油消耗率上升至37.9 g/(k W·h),热效率降低至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柴油 发动机 双燃料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