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
1
作者 宋丽丽 马平 +2 位作者 管玉洁 黄闪 刘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计无事件生存期(EFS)。统计患儿一般资料及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计算DFR。分析DFR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后价值,用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DFR最佳截断值将患儿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无事件生存期(EFS)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FR是否为AL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DFR与WBC、LDH及TT具有正相关性(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WBC、Fib、D-D及D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FR诊断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9,最佳截断值为0.40,敏感度为86.54%,特异度为56.30%;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DFR≤0.40组患儿和DFR>0.40组患儿的E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DFR>0.40是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初诊DFR对于ALL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比值升高的患儿生存率明显降低,且预后评估价值优于单用Fib或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凝血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血液标志物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等对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术前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朱耿耀 马超 +1 位作者 刘光旺 满家政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新型血液学标志物在术前诊断PJI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全关节置换术后需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149例,男63例,女86例;年龄47... 目的:探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新型血液学标志物在术前诊断PJI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全关节置换术后需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149例,男63例,女86例;年龄47~93(69.5±11.8)岁。诊断为PJI的患者46例(PJI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71.3±12.5)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4±3.1)kg·m^(-2)。诊断为无菌性假体松动的患者103例(无菌性组),男41例,女62例;年龄(68.7±11.4)岁;BMI为(25.8±3.5)kg·m^(-2)。入院时测定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敏感度和特异性分析比较各血液标志物对术前诊断PJI的价值。结果:PJI组的C-反应蛋白16.6(7.6,4.5)mg·L^(-1)、ESR为17.0(12.8,35.5)mm·h^(-1)、D-二聚体1.0(0.5,3.1)μg·L^(-1)、纤维蛋白原4.2(3.2,5.5)g·L^(-1)、球蛋白35.4(31.0,38.9)g·L^(-1)均高于无菌性组4.2(2.6,7.8)mg·L^(-1),12.0(8.0,20.0)mm·h^(-1),0.4(0.2,0.7)μg·L^(-1),2.8(2.4,3.3)g·L^(-1),28.6(24.5,31.9)g·L^(-1)(P<0.05);相反,PJI组的白蛋白35.3(32.3,37.5)g·L^(-1)和白球比1.0(0.9,1.1)均明显低于无菌性组39.8(36.1,41.8)g·L^(-1),1.4(1.3,1.5),P<0.05。相比于其他血液学标志物,只有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其中纤维蛋白原的最佳截断值为3.4 g·L^(-1),AUC为0.820,敏感度为69.57%,特异性为84.47%。白球比的最佳截断值为1.18,AUC为0.813,敏感度为82.61%,特异性为78.64%。结论: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是术前诊断PJI可靠的血液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球比 纤维蛋白原 术前诊断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Caprini评分、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冕 杨雄杰 周守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Caprini评分、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住院期间双下肢...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Caprini评分、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住院期间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血栓组(42例)和无血栓组(80例),收集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FAR、Caprini评分、D-D等指标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比较FAR、Caprini评分、D-D单独及联合对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糖尿病患者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4分患者占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患者占比、使用脱水药物>5 d患者占比、Caprini评分及D-D、FAR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prini评分(OR=1.803,95%CI:1.173~2.769)、D-D(OR=1.589,95%CI:1.235~2.043)、FAR(OR=1.609,95%CI:1.075~2.408)为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aprini评分、FAR、D-D三者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FAR、Caprini评分、D-D与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有关,可作为LDVT的预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Caprini评分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雅芳 李娇 +2 位作者 李思 王美娟 魏丽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52,共6页
目的 评估冠心病(CH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AR)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疾病(CAD)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RAR和FAR与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人民医... 目的 评估冠心病(CH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AR)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疾病(CAD)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RAR和FAR与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心脏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CHD患者577例,其中CAD多支病变组412例,CAD单支病变组165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检查并计算RAR和FAR;分别以RAR和FAR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RAR和FAR对CHD患者CAD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R和FAR是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74,95%CI:1.348~2.593,P=0.000;OR=1.737,95%CI:1.486~2.377,P=0.000)。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RAR是糖尿病患者CAD严重程度的最高危险因素(OR=2.828,95%CI:1.157~7.145),而FAR在糖尿病患者CAD发生风险预测中处于相对较低影响(OR=2.217,95%CI:1.533~5.570)。ROC曲线分析显示,RAR(AUC=0.776,95%CI:0.731~0.821,P=0.000)和FAR(AUC=0.725,95%CI:0.676~0.774,P=0.000)对CHD患者CAD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HD患者血清RAR和FAR水平与MACE呈正相关(P<0.001)。结论 RAR和FAR是CHD患者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AR对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CAD严重程度更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仁欢 刘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值(DF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IRA-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庆市立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ASTEMI患者108例,入院后均行急诊冠...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值(DF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IRA-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庆市立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ASTEMI患者108例,入院后均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将TIMI 2~3级纳入SR组(35例),TIMI 0~1级纳入非SR组(73例)。比较两组CHA_(2)DS_(2)-VASc评分、DFR水平、不同CHA_(2)DS_(2)-VASc评分患者DFR水平,分析CHA_(2)DS_(2)-VASc评分与DFR相关性及两者对ASTEMI患者IRA-SR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CHA_(2)DS_(2)-VASc评分等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SR组CHA_(2)DS_(2)-VASc评分、D-D、FIB、DFR水平低于非SR组(P<0.05);SR组、非SR组CHA_(2)DS_(2)-VASc评分1~2分患者D-D、FIB、DFR水平<3~4分患者<4分以上患者(P<0.05);SR组、非SR组CHA_(2)DS_(2)-VASc评分与DFR均呈正相关(r=0.600、0.790,P均<0.001);CHA_(2)DS_(2)-VASc评分、DFR预测ASTEMI患者IRA-SR的AUC为0.832(95%CI0.748~0.897)、0.816(95%CI 0.730~0.884);根据2.4 ROC曲线分析中所获取最佳截断值分为高水平与低水平,CHA_(2)DS_(2)-VASc评分、DFR低水平的A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SR可能性高于高水平患者(P<0.05);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DFR预测ASTEMI患者IRA-SR的AUC为0.907(95%CI 0.836~0.955),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95.89%,优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DFR预测ASTEMI患者IRA-SR的价值较为可靠,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自发再通 CHA_(2)DS_(2)-VASc评分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对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恢复延迟的预测意义
6
作者 李柳苑 张崇健 +3 位作者 陈妙云 罗丹东 陈寄梅 李晓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06-611,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fibrinogen to albumin,FAR)与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以... 目的分析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fibrinogen to albumin,FAR)与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以术前FAR值等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值组(FAR<7.274,共78例)、中值组(7.274≤FAR≤9.064,共78例)和高值组(FAR>9.064,共78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术前FAR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恢复延迟的发生风险增加138%(OR=2.38,P<0.001);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80%(OR=1.8,P=0.002);与低值组相比,高值组发生恢复延迟的风险增加276%(OR=3.76,P=0.002);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160%(OR=2.6,P=0.046);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249%(OR=3.49,P=0.008)。术前FAR与术后恢复延迟成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术后恢复延迟的风险随着术前FAR值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可有效预测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恢复延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心脏瓣膜手术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武培丽 程亚明 +1 位作者 李文和 鲁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PHR)、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13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活动度将患者分为中/... 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PHR)、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13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活动度将患者分为中/高度活动组95例及低度活动组40例,检测患者入院24 h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计算PHR、AFR。分析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评估PHR、AFR对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高度活动组PHR水平高于低度活动组,AFR低于低度活动组(P<0.05)。PHR(OR=5.652,95%CI:1.932~16.536)、AFR(OR=0.205,95%CI:0.069~0.598)是RA患者中/高度疾病活动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HR、AFR单一及联合预测RA患者中/高度疾病活动度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716、0.809,且联合效能高于二者单独(P<0.05)。结论 不同疾病活动度RA患者的PHR、AFR表达存在差异,PHR、AFR联合预测RA中/高度疾病活动度的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8
作者 朱伟 罗兵 冯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指标结果,根据肺功能GOLD分级标准将100例AECOPD患者分为非严重组和严重组。检测患者血清TSG...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指标结果,根据肺功能GOLD分级标准将100例AECOPD患者分为非严重组和严重组。检测患者血清TS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计数(L)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分析TSGF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SGF与AECOPD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TSGF在AECOPD诊断中的预测效能。结果:严重组AECOPD患者的TSGF水平高于非严重组(P<0.05);TSGF与hs-CRP、FIB及RDW呈正相关(P<0.05);高TSGF与AECOPD加重风险相关(OR=1.391,95%CI:1.210~1.599,P<0.001);TSGF预测AECOPD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95%CI:0.848~0.965,P<0.001),Cut-off值为65.5,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90.00%。结论:TSGF可能是新的预测AECOPD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评分对结直肠癌中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4
9
作者 邓建忠 金建华 +4 位作者 陆文斌 刘迁 张华 金丽艳 李文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结直肠癌(CRC)手术切除后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仍直接影响着CRC患者的预后。文中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CR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经病理... 目的结直肠癌(CRC)手术切除后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仍直接影响着CRC患者的预后。文中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CR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经病理确诊,且行手术切除的108例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Fbg和PLR阈值,并根据Fbg联合PLR评分(F-PLR)原则将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评分与CRC患者病理特征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LR在肿瘤位于左右半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bg和F-PLR在年龄、肿瘤部位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Cox回归行多因素分析显示,F-PLR评分和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bg和PLR联合的F-PLR评分可作为CRC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指标,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F-PLR 结直肠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磊 王黎昭 +3 位作者 时飞宇 刘改霞 胡晨浩 佘军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5-762,共8页
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647例直肠癌患者按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的术前FAR水平的最佳截点值分为高水平FAR组与低水平FAR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前FAR不同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并使用C指数及校准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效能。结果术前FAR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最佳截点值为0.092,约登指数为0.446。术前不同水平FAR直肠癌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FAR水平的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术前FAR水平(≥0.092,HR=3.298,95%CI:2.365~4.600,P<0.001)、年龄(≥60岁,HR=2.110,95%CI:1.479~3.012,P<0.001)、TNM期(Ⅲ期,HR=6.743,95%CI:2.771~16.771,P<0.001)、分化程度(低分化,HR=1.639,95%CI:1.104~2.432,P=0.014)、术前CA19-9水平(≥37,HR=2.205,95%CI:1.529~3.180,P<0.001)以及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HR=1.792,95%CI:1.294~2.480,P<0.001)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结果纳入R语言构建直肠癌患者OS、DFS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81,95%CI:0.749~0.815;0.754,95%CI:0.693~0.760,列线图1、3、5年OS、DFS校准图均展现了较好的拟合度。结论术前高水平FAR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与TNM分期等病理因素相互补充作为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为患者术后长期管理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预后 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文灿 刘彦明 +1 位作者 钱春艳 陈伟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PCI术后发生ISR的STEMI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行PCI术后未发生ISR的75例STEMI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人院后、进行干预前的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相关手术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ISR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FAR对PCI术后ISR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白蛋白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而FAR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3.142,P=0.009、0.002).两组靶病变血管、置入支架的类型、支架个数、支架直径以及PCI术后所服药物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支架长度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FAR(OR=8.382,95%CI2.769~25.377,P=0.000)和支架长度(OR=1.852,95%CI1.125~3.050,P=0.015)是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是ISR发生的保护因素(OR=0.879,95%CI 0.800~0.966,P=0.00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R预测PCI术后IS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2(95%CI0.642~0.787),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17,此时FAR对ISR发生的敏感度为69.72%,特异度为71.34%.结论FAR和支架长度是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是ISR发生的保护因素.FAR升高可独立预测PCI术后IS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支架内再狭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FIB、CEA、NLR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龚兰 陈振宇 +2 位作者 张伟红 陈林强 冯志强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患者病理特征及相关检验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且行根治性手术的205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及检验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患者生存率,并通过单因...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患者病理特征及相关检验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且行根治性手术的205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及检验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患者生存率,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患者3、5年的无转移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0%和45.3%;年龄、T分期、N分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4g/L、血清癌胚抗原(CEA)>5ng/mL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3.8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根据年龄、T分期、N分期、FIB、CEA和NLR的不同情况,可对患者进行更为准确的风险评估,为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 纤维蛋白原 癌胚抗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出血患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施雪英 袁良津 +3 位作者 石力 顾尚恒 曹莉 陈苏毅 《安徽医学》 2011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3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与65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P-LCR、MPV、Fg水平检测。结果 137例患者中,67例脑出血患者Fg水平与脑梗死...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3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与65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P-LCR、MPV、Fg水平检测。结果 137例患者中,67例脑出血患者Fg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R、MPV与脑梗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CR、MPV、Fg水平和脑出血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大血小板比率 血小板平均体积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指标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丽华 杜润森 +1 位作者 赵亚恒 刘鹏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钙化的预测因素,探究血管钙化的有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患者467例,依据有无血管钙化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并收集其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血管钙化的预测因素,探究血管钙化的有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患者467例,依据有无血管钙化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并收集其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467例中有血管钙化191例(40.9%),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OR值为0.725,95%CI 0.630~0.834,P<0.0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OR值为1.626,95%CI 1.086~2.433,P=0.018)、脂蛋白(OR值为1.003,95%CI 1.002~1.004,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值为0.101,95%CI 0.016~0.630,P=0.014)、总胆固醇(OR值为4.009,95%CI 1.619~9.926,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值为0.148,95%CI 0.042~0.517,P<0.01)为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28、0.780、0.720、0.679、0.570、0.563。结论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脂蛋白有较好的预测血管钙化的能力,其中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预测血管钙化的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 危险因素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RBS︰FFP配比输注对急性创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海燕 肖鑫 +1 位作者 张黎 黄于庭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38-42,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悬浮红细胞(SRBC)︰新鲜冰冻血浆(FFP)配比输注对急性创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创伤大出血100例,按输血治疗SRBS︰FFP配比进行分组,其中SRBS︰FFP≥2︰1为A组(32例)、SRBS︰... 目的 探讨不同悬浮红细胞(SRBC)︰新鲜冰冻血浆(FFP)配比输注对急性创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创伤大出血100例,按输血治疗SRBS︰FFP配比进行分组,其中SRBS︰FFP≥2︰1为A组(32例)、SRBS︰FFP<2︰1~1︰1为B组(35例)、SRBS︰FFP<1︰1为C组(33例),比较3组血液制品输注量、输血前后血常规与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C组FFP输注量高于B组,B组高于A组(P<0.05)。输血后3组血红蛋白(Hb)均比输血前升高(P<0.05),A组输血后血小板(PLT)明显降低(P<0.05),B组、C组PL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B组、C组Hb、PLT高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后A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P<0.05),B组、C组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B组、C组TT、PT、APTT、D-D、INR短于或低于A组,FIB高于A组(P<0.01),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RBS︰FFP<2︰1~1︰1为急性创伤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的适宜配比,有助于防止输血治疗后凝血功能异常,同时可节约血液制品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创伤和损伤 悬浮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 输血 配比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PA/FIB比值、PLT联合PCT鉴别血流感染不同细菌类型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东方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血前清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PA/FIB)、血小板计数(PLT)联合降钙素原(PCT)鉴别血流感染不同感染细菌类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82例经过血培养为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 目的探究血前清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PA/FIB)、血小板计数(PLT)联合降钙素原(PCT)鉴别血流感染不同感染细菌类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82例经过血培养为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细菌类型将其分成革兰氏阴性菌组(GNB-BSI组,38例)和革兰氏阳性菌组(GPB-BSI组,44例),另取41例血培养为阴性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A/FIB、PLT和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FIB、PLT和PCT鉴别血流感染不同感染细菌类型的价值。结果GNB-BSI组与GPB-BSI组PA/FIB、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NB-BSI组与GPB-BSI组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GPB-BSI组PA/FIB、PCT水平低于GNB-BSI组,PLT水平高于GNB-BSI组(P<0.05)。PCT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的cut-off为9.86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鉴别的敏感度为81.58%,特异性为81.82%。PA/FIB鉴别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8.42%与88.64%。PLT鉴别的敏感度为86.36%,特异性为60.53%。PA/FIB、PLT与PCT联合鉴别的AUC为0.939,敏感度为97.37%,特异性为84.09%。结论GPB-BSI血流感染患者PA/FIB、PCT较GNB-BSI感染低,PLT水平更高,三者在鉴别GNB-BSI与GPB-BSI时均有较高的准确度与敏感度,血PA/FIB比值、PLT与PCT联合鉴别血流感染不同的细菌类型可提高敏感度与特异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感染类型 血小板计数 前清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丁云蕾 赵银红 +2 位作者 何敏 曹丽萍 张振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心血管内科因疑似冠心病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3...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心血管内科因疑似冠心病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93例)和测试集(64例)。根训练集据患者有无冠心病分为冠心病组(118例)和非冠心病组(75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病情程度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46例)和重度组(42例)三个亚组,探究各危险因素与病情程度的关系。通过Pearson分析各相关因素与病情程度的关系,并分析不同病情程度患者D/F和EAT的相关性。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体重指数(BMI)、Gensini积分、E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D/F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F和EAT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病情程度的冠心病患者的D/F和EAT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相关关系越强。而非冠心病人群中D/F和EAT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利用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843(95%CI 0.825~0.860)和0.845(95%CI 0.798~0.872),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95%CI 0.839~0.872)和0.847(95%CI 0.832~0.869),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提示模型准确性较高。结论BMI、Gensini积分、EAT、D-D、FIB和D/F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的D/F和EAT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病情越严重,相关关系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心外膜脂肪层厚度 冠心病 相关性分析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病人外周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踝/肱动脉收缩压比的评估研究
18
作者 李秋荣 王勤 +1 位作者 刘茜倩 范伯丽 《现代医院》 2006年第12期8-10,共3页
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但其病因学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评估了患糖尿病的病人外周血管疾病(PVD)的危险因素。检测了65名糖尿病患者的血压、人类学指标、潜在的外周血管疾病生物化学的危险因素。取踝/肱动... 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但其病因学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评估了患糖尿病的病人外周血管疾病(PVD)的危险因素。检测了65名糖尿病患者的血压、人类学指标、潜在的外周血管疾病生物化学的危险因素。取踝/肱动脉收缩压比(ABR)<0.9作为判定PVD的指标。ABR与如下指标明显相关,年龄(r=-0.46,p<0.001),肌酐(r=-0.37,p<0.02),纤维蛋白原(r=-0.53,p<0.001),总同型半胱胺酸(tHcy)(r=-0.45,p<0.001)。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如下因素为ABR的独立判定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β系数-0.47,p<0.001),tHcy(p系数-0.471,p=0.001)及尿酸盐(β系数0.279,p=0.031),公式如下:(ABR=1-0.669×血浆纤维蛋白原-0.450×tHcy+0.449×尿酸盐,p<0.001)。综上所述,在糖尿病病人中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胺酸尿、尿酸盐及血压为PVD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周血管疾病 踝/肱动脉收缩压比 总同型半胱胺酸 纤维蛋白原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一品 汤建民 +3 位作者 季莹莹 王丰云 杨雁华 王顺利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NSTE-ACS患者216例,根据SYNTAX评分标准分为冠脉轻度病变组98例、中度病变组73例、重度病变组45例。入院后检测血清纤...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NSTE-ACS患者216例,根据SYNTAX评分标准分为冠脉轻度病变组98例、中度病变组73例、重度病变组45例。入院后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水平,计算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FAR与NSTE-ACS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NSTE-ACS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SYNTAX评分≥23分)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FAR诊断NSTE-ACS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价值。结果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FA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SYNTAX评分升高,FAR逐渐升高(P均<0.05)。FAR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550,P<0.05),FAR升高是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AR界值为118.58诊断NSTE-ACS患者中SYNTAX评分≥23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802~0.900),敏感性为59.32%、特异性为93.88%;FAR界值为126.77诊断NSTE-ACS患者SYNTAX评分≥23分的AUC为0.906(95%CI:0.859~0.941),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89.47%。结论 NSTE-ACS患者FAR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FAR水平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型 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 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评分系统在肝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生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亚 王兴宇 +4 位作者 陈新 徐周纬 张剑林 吴雪生 陈卫东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F-PLR)评分在评估行肝细胞癌患者的根治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间安徽省省立医院肝脏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的肝癌患者15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利用ROC曲线确定纤维蛋...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F-PLR)评分在评估行肝细胞癌患者的根治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间安徽省省立医院肝脏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的肝癌患者15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利用ROC曲线确定纤维蛋白原及PLR的最佳截点分别为2.915和100.35,按照以下标准分组:两项均高于各自最佳截点值分值为2分,两项中只有一项高于最佳截点值的分值为1,两项均低于最佳截点值为0分。采用Kapk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高F-PLR评分的HCC患者具有更差的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F-PLR评分为0、1、2的总生存中位时间为65、27、14(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47、21、13(月),亚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示F-PLR、PLR及纤维蛋白原为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F-PLR、PLR及肿瘤包膜为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PLR可作为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