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新型血液学标志物在术前诊断PJI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全关节置换术后需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149例,男63例,女86例;年龄47...目的:探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新型血液学标志物在术前诊断PJI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全关节置换术后需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149例,男63例,女86例;年龄47~93(69.5±11.8)岁。诊断为PJI的患者46例(PJI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71.3±12.5)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4±3.1)kg·m^(-2)。诊断为无菌性假体松动的患者103例(无菌性组),男41例,女62例;年龄(68.7±11.4)岁;BMI为(25.8±3.5)kg·m^(-2)。入院时测定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敏感度和特异性分析比较各血液标志物对术前诊断PJI的价值。结果:PJI组的C-反应蛋白16.6(7.6,4.5)mg·L^(-1)、ESR为17.0(12.8,35.5)mm·h^(-1)、D-二聚体1.0(0.5,3.1)μg·L^(-1)、纤维蛋白原4.2(3.2,5.5)g·L^(-1)、球蛋白35.4(31.0,38.9)g·L^(-1)均高于无菌性组4.2(2.6,7.8)mg·L^(-1),12.0(8.0,20.0)mm·h^(-1),0.4(0.2,0.7)μg·L^(-1),2.8(2.4,3.3)g·L^(-1),28.6(24.5,31.9)g·L^(-1)(P<0.05);相反,PJI组的白蛋白35.3(32.3,37.5)g·L^(-1)和白球比1.0(0.9,1.1)均明显低于无菌性组39.8(36.1,41.8)g·L^(-1),1.4(1.3,1.5),P<0.05。相比于其他血液学标志物,只有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其中纤维蛋白原的最佳截断值为3.4 g·L^(-1),AUC为0.820,敏感度为69.57%,特异性为84.47%。白球比的最佳截断值为1.18,AUC为0.813,敏感度为82.61%,特异性为78.64%。结论: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是术前诊断PJI可靠的血液学标志物。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fibrinogen to albumin,FAR)与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以...目的分析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fibrinogen to albumin,FAR)与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以术前FAR值等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值组(FAR<7.274,共78例)、中值组(7.274≤FAR≤9.064,共78例)和高值组(FAR>9.064,共78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术前FAR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恢复延迟的发生风险增加138%(OR=2.38,P<0.001);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80%(OR=1.8,P=0.002);与低值组相比,高值组发生恢复延迟的风险增加276%(OR=3.76,P=0.002);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160%(OR=2.6,P=0.046);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249%(OR=3.49,P=0.008)。术前FAR与术后恢复延迟成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术后恢复延迟的风险随着术前FAR值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可有效预测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恢复延迟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647例直肠癌患者按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的术前FAR水平的最佳截点值分为高水平FAR组与低水平FAR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前FAR不同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并使用C指数及校准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效能。结果术前FAR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最佳截点值为0.092,约登指数为0.446。术前不同水平FAR直肠癌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FAR水平的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术前FAR水平(≥0.092,HR=3.298,95%CI:2.365~4.600,P<0.001)、年龄(≥60岁,HR=2.110,95%CI:1.479~3.012,P<0.001)、TNM期(Ⅲ期,HR=6.743,95%CI:2.771~16.771,P<0.001)、分化程度(低分化,HR=1.639,95%CI:1.104~2.432,P=0.014)、术前CA19-9水平(≥37,HR=2.205,95%CI:1.529~3.180,P<0.001)以及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HR=1.792,95%CI:1.294~2.480,P<0.001)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结果纳入R语言构建直肠癌患者OS、DFS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81,95%CI:0.749~0.815;0.754,95%CI:0.693~0.760,列线图1、3、5年OS、DFS校准图均展现了较好的拟合度。结论术前高水平FAR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与TNM分期等病理因素相互补充作为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为患者术后长期管理和治疗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PCI术后发生ISR的STEMI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行PCI术后未发生ISR的75例STEMI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人院后、进行干预前的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相关手术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ISR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FAR对PCI术后ISR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白蛋白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而FAR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3.142,P=0.009、0.002).两组靶病变血管、置入支架的类型、支架个数、支架直径以及PCI术后所服药物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支架长度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FAR(OR=8.382,95%CI2.769~25.377,P=0.000)和支架长度(OR=1.852,95%CI1.125~3.050,P=0.015)是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是ISR发生的保护因素(OR=0.879,95%CI 0.800~0.966,P=0.00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R预测PCI术后IS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2(95%CI0.642~0.787),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17,此时FAR对ISR发生的敏感度为69.72%,特异度为71.34%.结论FAR和支架长度是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是ISR发生的保护因素.FAR升高可独立预测PCI术后ISR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新型血液学标志物在术前诊断PJI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全关节置换术后需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149例,男63例,女86例;年龄47~93(69.5±11.8)岁。诊断为PJI的患者46例(PJI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71.3±12.5)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4±3.1)kg·m^(-2)。诊断为无菌性假体松动的患者103例(无菌性组),男41例,女62例;年龄(68.7±11.4)岁;BMI为(25.8±3.5)kg·m^(-2)。入院时测定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敏感度和特异性分析比较各血液标志物对术前诊断PJI的价值。结果:PJI组的C-反应蛋白16.6(7.6,4.5)mg·L^(-1)、ESR为17.0(12.8,35.5)mm·h^(-1)、D-二聚体1.0(0.5,3.1)μg·L^(-1)、纤维蛋白原4.2(3.2,5.5)g·L^(-1)、球蛋白35.4(31.0,38.9)g·L^(-1)均高于无菌性组4.2(2.6,7.8)mg·L^(-1),12.0(8.0,20.0)mm·h^(-1),0.4(0.2,0.7)μg·L^(-1),2.8(2.4,3.3)g·L^(-1),28.6(24.5,31.9)g·L^(-1)(P<0.05);相反,PJI组的白蛋白35.3(32.3,37.5)g·L^(-1)和白球比1.0(0.9,1.1)均明显低于无菌性组39.8(36.1,41.8)g·L^(-1),1.4(1.3,1.5),P<0.05。相比于其他血液学标志物,只有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其中纤维蛋白原的最佳截断值为3.4 g·L^(-1),AUC为0.820,敏感度为69.57%,特异性为84.47%。白球比的最佳截断值为1.18,AUC为0.813,敏感度为82.61%,特异性为78.64%。结论: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是术前诊断PJI可靠的血液学标志物。
文摘目的分析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fibrinogen to albumin,FAR)与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以术前FAR值等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值组(FAR<7.274,共78例)、中值组(7.274≤FAR≤9.064,共78例)和高值组(FAR>9.064,共78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术前FAR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恢复延迟的发生风险增加138%(OR=2.38,P<0.001);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80%(OR=1.8,P=0.002);与低值组相比,高值组发生恢复延迟的风险增加276%(OR=3.76,P=0.002);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160%(OR=2.6,P=0.046);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249%(OR=3.49,P=0.008)。术前FAR与术后恢复延迟成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术后恢复延迟的风险随着术前FAR值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可有效预测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恢复延迟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647例直肠癌患者按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的术前FAR水平的最佳截点值分为高水平FAR组与低水平FAR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前FAR不同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并使用C指数及校准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效能。结果术前FAR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最佳截点值为0.092,约登指数为0.446。术前不同水平FAR直肠癌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FAR水平的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术前FAR水平(≥0.092,HR=3.298,95%CI:2.365~4.600,P<0.001)、年龄(≥60岁,HR=2.110,95%CI:1.479~3.012,P<0.001)、TNM期(Ⅲ期,HR=6.743,95%CI:2.771~16.771,P<0.001)、分化程度(低分化,HR=1.639,95%CI:1.104~2.432,P=0.014)、术前CA19-9水平(≥37,HR=2.205,95%CI:1.529~3.180,P<0.001)以及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HR=1.792,95%CI:1.294~2.480,P<0.001)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结果纳入R语言构建直肠癌患者OS、DFS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81,95%CI:0.749~0.815;0.754,95%CI:0.693~0.760,列线图1、3、5年OS、DFS校准图均展现了较好的拟合度。结论术前高水平FAR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与TNM分期等病理因素相互补充作为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为患者术后长期管理和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