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发酵液中D-3-苯基乳酸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青云 程俊 +1 位作者 崔春霞 朱益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5,共7页
为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D-3-苯基乳酸(D-3-phenyl lactic acid,PLA),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coli p ET-28aldhY52V转化底物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PPA)合成PLA,采用离子交换法对PLA纯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6种常用阴离子交换树脂... 为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D-3-苯基乳酸(D-3-phenyl lactic acid,PLA),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coli p ET-28aldhY52V转化底物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PPA)合成PLA,采用离子交换法对PLA纯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6种常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PLA的静态吸附容量测定,确定了D315具有较强的PLA吸附性能。在固定床上样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上样流速为4 BV/h、径高比为1∶7时,上样吸附效果较好。利用二阶段洗脱工艺:第一阶段用100 mmol/L HCl进行洗脱,第二阶段用200 mmol/L Na Cl在5 BV/h流速下洗脱。洗脱验证结果表明,第一阶段洗脱液中PLA/PPA的质量浓度比值由初始的4.2上升到10.3,PLA收率为66.4%。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采用离子交换法纯化发酵液中PLA的工艺优化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苯基乳酸(d-3-phenyl LACTIC acid PLA) 离子交换 阶段洗脱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蛋白大肠杆菌不对称合成(R)-2-羟基-3-苯基丙酸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益波 蒋卓越 +5 位作者 郭倩 郑青云 林容天 钱志浩 齐斌 王立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4,共6页
将来自于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突变D-乳酸脱氢酶(D-LDH^(Y52V))和Candida boidinii的甲酸脱氢酶(FDH)进行融合,重组成双功能融合蛋白,为生物法合成(R)-2-羟基-3-苯基丙酸(D-PLA)提供新的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对底物苯丙酮... 将来自于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突变D-乳酸脱氢酶(D-LDH^(Y52V))和Candida boidinii的甲酸脱氢酶(FDH)进行融合,重组成双功能融合蛋白,为生物法合成(R)-2-羟基-3-苯基丙酸(D-PLA)提供新的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对底物苯丙酮酸(PPA)亲合力更高的突变蛋白D-LDH^(Y52V)与FDH通过连接肽(Gly4Ser)3融合,将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28a(+),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得到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79.7 k Da,在重组菌中获得了正确表达;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D-LDH和FDH的双重生物学活性。在不对称转化PPA合成(R)-2-羟基-3-苯基丙酸(DPLA)的应用中,融合蛋白体系比D-LDH^(Y52V)单独表达体系的D-PLA产量提高了40.71%。通过5 h底物分批补加发酵,D-PLA产量为17.34 g/L,底物转化率为77.64%,生产强度3.47 g/(L·h)。双功能融合蛋白增强了辅酶再生的效率,有效促进了(R)-2-羟基-3-苯基丙酸的不对称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DHY52V 甲酸脱氢酶 融合蛋白 d-3-苯基乳酸 辅酶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能源所实现100%光学纯D-乳酸的生物合成
3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102,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基材料组群赵广研究组成功利用克雷伯氏菌实现100%光学纯D-乳酸的合成,产量和转化率等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克雷伯氏菌具有可利用碳源广、生长迅速等优点,是1,3-丙二醇等产品的主要生...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基材料组群赵广研究组成功利用克雷伯氏菌实现100%光学纯D-乳酸的合成,产量和转化率等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克雷伯氏菌具有可利用碳源广、生长迅速等优点,是1,3-丙二醇等产品的主要生产菌株,在以往研究中较少有关注该菌在乳酸合成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d-乳酸 生物能源 光学纯 青岛 中国科学院 克雷伯氏菌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鱼油的肠外营养对严重创伤病人肠屏障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宏光 孙士锦 +5 位作者 姚元章 张军 蒋东坡 周健 黄建 张连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研究鱼油(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创伤病人肠屏障功能变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的26例严重创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n=13)和鱼油组(n=13)。两组均采用等氮、等热量给药,分别于创伤后第1、3和6天采... 目的:研究鱼油(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创伤病人肠屏障功能变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的26例严重创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n=13)和鱼油组(n=13)。两组均采用等氮、等热量给药,分别于创伤后第1、3和6天采集外周血,同时设立对照组(n=10),采用酶学分光光度计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D乳-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记录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感染并发症、最终结局和住院时间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严重创伤后血浆D乳-酸和血清IFABP水平均显著升高,尔后逐渐下降,但鱼油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显著;鱼油组较常规组SIRS发生率低。结论:鱼油有益于严重创伤后病人肠道血供和肠屏障功能的恢复,并能改善预后,降低SIR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屏障功能 创伤 鱼油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d-乳酸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