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最优混料设计法优化鹿茸菇工厂化栽培配方
1
作者 陈躬国 吴汉琼 +4 位作者 方洪枫 陈剑 吴诚鑫 阮海东 乐紫凌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3期38-43,58,共7页
为优化适合鹿茸菇生长的工厂化栽培基质配方,以不同种类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和麸皮等为试验栽培基质组分,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混料试验组分配比对鹿茸菇产量的影响,建立各组分配比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配方中各组... 为优化适合鹿茸菇生长的工厂化栽培基质配方,以不同种类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和麸皮等为试验栽培基质组分,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混料试验组分配比对鹿茸菇产量的影响,建立各组分配比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及对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和配方优化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该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根据D-最优混料设计分析结果,鹿茸菇优化栽培配方为杂木屑32.2%、棉籽壳22.9%、玉米芯23.9%、麸皮15.0%、玉米粉5.0%及硫酸钙1%,此配方的鹿茸菇工厂化栽培产量为276.5g。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可有效地从不同栽培基质中筛选最优配方,提高产量并节约成本,为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菇 配方 d-最混料设计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制备青藤碱微乳及其药效学初步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勤 陈楠 +4 位作者 贾乐彤 汪洁 陈静 杨雨微 吕志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1-398,共8页
目的优化青藤碱微乳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方法建立青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等初步筛选青藤碱微乳处方,利用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法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青藤碱微乳处方优化,并对其粒径、... 目的优化青藤碱微乳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方法建立青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等初步筛选青藤碱微乳处方,利用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法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青藤碱微乳处方优化,并对其粒径、载药量及稳定性等进行评价;采用体外透皮实验考察经皮吸收情况,进行耳肿胀实验评价抗炎药效。结果以甲醇∶0.1%磷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2 nm测定青藤碱含量,方法适用性好;获得微乳最佳处方为蓖麻油占比7.0%,PEG40氢化蓖麻油/无水乙醇为混合乳化剂占比69.0%,最佳Km值为3∶1,蒸馏水占比24.0%;制得微乳平均粒径18.76 nm,PDI为0.072,载药量5.225%;1.0%青藤碱微乳12 h累积渗透量为1.2234μg·cm^(-2),稳态渗透速率为0.0649μg·cm^(-2)·h^(-1),均优于青藤碱溶液;高浓度的青藤碱微乳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为65.07%,与阳性药地塞米松效果相近。结论制得青藤碱微乳工艺稳定,载药量高,透皮吸收及抗炎效果较好,为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微乳 伪三元相图 d-最混料设计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菊花枸杞饮料配方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邹宇 胡立明 +2 位作者 胡文忠 何煜波 刘程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41-244,共4页
优化了菊花枸杞饮料的配方并测定了饮料的抗氧化能力。D-最优混料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菊花枸杞饮料的最佳配方为30%菊花提取液、51%枸杞提取液和19%绵白糖溶液。在此条件下,饮料感官评定最大值达到86.20。菊花枸杞饮料浓度为100%时,可清除... 优化了菊花枸杞饮料的配方并测定了饮料的抗氧化能力。D-最优混料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菊花枸杞饮料的最佳配方为30%菊花提取液、51%枸杞提取液和19%绵白糖溶液。在此条件下,饮料感官评定最大值达到86.20。菊花枸杞饮料浓度为100%时,可清除67.97%的DPPH自由基和51.15%的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饮料颜色淡黄色,酸甜适中,口感润滑,具有浓郁的菊花和枸杞香味,是一种绿色、营养、健康的保健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枸杞 d-最混料设计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的配方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河 张宿义 +6 位作者 杨平 敖宗华 黄文 毛洪川 杨艳 李德林 罗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2-75,共4页
以黄水澄清液、酒尾、尾水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生物酶制剂和控制发酵条件得到己酸乙酯含量较高的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研究不同黄水澄清液、酒尾和尾水配比对生物发酵液己酸乙酯生成量的影响,建立了配比与生... 以黄水澄清液、酒尾、尾水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生物酶制剂和控制发酵条件得到己酸乙酯含量较高的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研究不同黄水澄清液、酒尾和尾水配比对生物发酵液己酸乙酯生成量的影响,建立了配比与生物发酵液中己酸乙酯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探讨了配方中各原料的互作效应,获得了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的最佳配方为:黄水澄清液26.20%、酒尾36.34%、尾水37.46%。在此最佳条件下,生物发酵液己酸乙酯含量达16.32 g/L,总酸含量为152.30 mg/100 mL,总酯(以己酸乙酯计)含量为17.66 g/L。所得生物发酵液风味成分种类丰富,黄色清亮,具有典型的发酵液复合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混料设计 浓香型白酒 生物发酵液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腊肉低盐配方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东 李洪军 +1 位作者 王鑫月 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4-211,共8页
为了降低腊肉制品的含盐量,进行了低盐腊肉加工的研究。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腊肉低盐配方,以腊肉的色泽、口感、咸味和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KCl、抗坏血酸钙和Na Cl的配比对腊肉感官品质的影响。以Na Cl添加量为4%的腊肉作为对照组,... 为了降低腊肉制品的含盐量,进行了低盐腊肉加工的研究。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腊肉低盐配方,以腊肉的色泽、口感、咸味和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KCl、抗坏血酸钙和Na Cl的配比对腊肉感官品质的影响。以Na Cl添加量为4%的腊肉作为对照组,应用混料设计中的最优设计,按照不同比例:KCl(20%~30%)、抗坏血酸钙Vc-Ca(10%~15%)和Na Cl(55%~70%)的限定条件替代添加量为4%的Na Cl组合低盐配方。运用5分嗜好尺度评定低盐腌制腊肉的色泽、口感、咸度和综合评分4个指标,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和多目标优化分析,得到优化的低盐配方为22%KCl、11%抗坏血酸钙和67%Na Cl,经验证,优化的低盐腊肉的色泽、口感、咸味和综合评分分值分别为4.55、4.4、4.2和4.33,与预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混料设计 KCL 抗坏血酸钙 NACL 低盐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茶油卸妆乳的处方 被引量:7
6
作者 陈丽华 温思菁 +2 位作者 管咏梅 陈家乐 朱卫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72-2176,共5页
目的优化茶油卸妆乳的处方。方法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茶油卸妆乳的洗净能力、流动性、外观、离心稳定性、耐寒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这6个指标对其进行评价,选出其中3个优化处方。偏光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光学微流变仪对其黏弹... 目的优化茶油卸妆乳的处方。方法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茶油卸妆乳的洗净能力、流动性、外观、离心稳定性、耐寒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这6个指标对其进行评价,选出其中3个优化处方。偏光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光学微流变仪对其黏弹性进行测定,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茶油卸妆乳的最优处方为茶油5%、十六十八醇3.6%、单硬脂酸甘油酯5%、月桂基葡糖苷4%、甘油5%、水77.4%。在该处方下,其稳定性良好。结论 D-最优混料设计可简便优化处方中的每一个因素,使其在物理性质上达到最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卸妆乳 d-最混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富含番茄红素复合果蔬酒的主料配比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琨毅 刘祥宇 +2 位作者 王琪 陈卓 陈雪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为丰富富含番茄红素产品的种类,采用番茄、芒果、南瓜和枇杷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及番茄红素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复合果蔬酒的主料配比,并对复合果蔬酒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果蔬酒的... 为丰富富含番茄红素产品的种类,采用番茄、芒果、南瓜和枇杷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及番茄红素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复合果蔬酒的主料配比,并对复合果蔬酒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果蔬酒的最优主料配比为番茄汁39.8%、芒果汁36.2%、南瓜汁16.0%和枇杷汁8.0%,采用复合果蔬酒的酿造工艺,可获得色泽橙红透明、果香与酒香浓郁、滋味醇和的复合果蔬酒,其感官评分与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94.81±0.47)分与(19.57±0.52)μg/mL,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QB/T 5476—2020《果酒通用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芒果 南瓜 枇杷 复合果蔬酒 d-最混料设计 模糊数学感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浸膏缓释微丸处方的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关志宇 陈丽华 +2 位作者 刘建平 杨辉 张丽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281-283,I0002,I0003,共5页
目的: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贝母缓释微丸处方。方法:以总生物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考察浙贝母浸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用量,通过拟合最佳数学模型,建立三维曲面图预测最优处方范围,并进行验证。结果:所得优化处方范围内,微... 目的: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贝母缓释微丸处方。方法:以总生物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考察浙贝母浸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用量,通过拟合最佳数学模型,建立三维曲面图预测最优处方范围,并进行验证。结果:所得优化处方范围内,微丸体外释放度的实验值与预测值十分接近,释药曲线接近零级,r=0.9940。结论:优化贝母缓释微丸处方具有明显缓释作用;采用混D-最优料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具有准确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缓释微丸 处方 d-最混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混料试验轴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崇岐 赵娜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3-468,共6页
混料试验设计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本文讨论了三、四分量二阶可加混料模型的最优轴设计问题,使用对称的轴设计,获得了它们的轴设计类上的D-,A-最优轴设计。
关键词 可加模型 混料试验 设计 d-最 A-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最优试验设计的麦弗逊悬架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军超 袁杰 +1 位作者 廖映华 汤爱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3-447,452,共6页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而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都与汽车悬架性能密不可分.以麦弗逊式悬架为研究对象,结合D-最优试验设计理论,建立了汽车的麦弗逊独立悬架动力学模型.结合随机路面模型仿真,对悬...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而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都与汽车悬架性能密不可分.以麦弗逊式悬架为研究对象,结合D-最优试验设计理论,建立了汽车的麦弗逊独立悬架动力学模型.结合随机路面模型仿真,对悬架各个结构参数进行最优实验分析,得到麦弗逊式悬架优化性能参数.经过优化分析与优化前悬架的性能进行对比,得出最优结构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麦弗逊式悬架综合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弗逊式悬架 d-最试验设计 仿真分析 ADAM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最优混料设计的长焰煤浮选药剂的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金玉 郝成亮 +4 位作者 王灵双 畅志兵 杨彦博 周玲妹 初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83-1890,共8页
随着优质无烟煤资源的逐渐枯竭,国内外学者广泛的采用储量较为丰富的低阶煤制取超净煤,但采用常规浮选药剂浮选超细颗粒低阶煤时药耗大,分选性差。为了改善超细颗粒低阶煤浮选效果,以神东超细颗粒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选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随着优质无烟煤资源的逐渐枯竭,国内外学者广泛的采用储量较为丰富的低阶煤制取超净煤,但采用常规浮选药剂浮选超细颗粒低阶煤时药耗大,分选性差。为了改善超细颗粒低阶煤浮选效果,以神东超细颗粒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选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司盘-80)和常规捕收剂煤油为原料制备新型复合浮选药剂,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的试验方法,建立了复配药剂不同配比与浮选精煤灰分和产率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因子作用分析和响应分析,研究了曲拉通X-100、司盘-80和煤油配比对浮选精煤灰分和产率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复配药剂中的因子作用与交互作用;通过优化试验,获得了复配药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浮选精煤灰分和产率不仅受曲拉通X-100(A)、司盘-80(B)、煤油(C)复配药剂单因子的影响,还受复配药剂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在药剂配比中B或C因子所占比例较大时,会对精煤灰分和产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复配药剂因子作用对浮选精煤灰分和产率影响的大小为:B>C>A;A与B,B与C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复配药剂因子间交互作用对精煤灰分和产率影响的大小为:BC>AB>AC;复配捕收剂的最佳配比为:曲拉通X-100体积分数0.7%、司盘-80体积分数1%和煤油体积分数98.3%;在最佳配比条件下通过浮选试验可以得到灰分为1.54%、产率为56.04%的超净煤;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常规捕收剂相比,该复配捕收剂具有降低药耗、提高精煤产率和降低灰分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浮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焰煤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复配 d-最混料设计 超净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方便粥粉配方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练军 贺稚非 +2 位作者 张东 邓大川 李洪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5-172,共8页
为开发动植物复合健康营养早餐,对方便粥粉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溶解度、膨胀度、崩解值和碘蓝值理化指标代替主观的感官评定,研究大米(雪粳稻)、玉米粉和燕麦米的配比对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质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r... 为开发动植物复合健康营养早餐,对方便粥粉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溶解度、膨胀度、崩解值和碘蓝值理化指标代替主观的感官评定,研究大米(雪粳稻)、玉米粉和燕麦米的配比对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质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建立了各成分配比与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方程,考察了配方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通过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优的方便粥粉配方为66%雪粳稻、24%玉米粉和10%燕麦米,经验证,优化配方的溶解度、膨胀度、崩解值和碘蓝值分别为5.28%、86.16%、770 cp和0.627,与预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混料设计 方便粥粉 溶解度和膨胀度 崩解值 碘蓝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油炸牛肉饼中食用胶的添加量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男 张岱玉 +1 位作者 王浩 夏秀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7-252,共6页
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油炸牛肉饼中三种食用胶(魔芋胶、黄原胶、亚麻籽胶)的添加量。通过测定产品的出品率、保水性、硬度、感官评定,确定三种食用胶的最适添加量及其对肉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肉饼中最优食用胶配比为:魔芋胶0.22... 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油炸牛肉饼中三种食用胶(魔芋胶、黄原胶、亚麻籽胶)的添加量。通过测定产品的出品率、保水性、硬度、感官评定,确定三种食用胶的最适添加量及其对肉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肉饼中最优食用胶配比为:魔芋胶0.227%,黄原胶0.293%,亚麻籽胶0.08%,且三种胶体的添加都可提高牛肉饼的品质,其出品率、保水性、硬度和感官评分均达到所设定的期望响应值。魔芋胶与黄原胶在提高产品的出品率及保水性上起到了协同作用、过多的亚麻籽胶会增大肉饼的硬度,使得评分较低。当魔芋胶和黄原胶比例增大,亚麻籽胶比例减小,在降低肉饼硬度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感官评分。由此得出将食用胶应用到肉饼的生产中可以提高产品的出品率并且改善其品质,使产品更加富有弹性,肉嫩多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饼 食用胶 品质 d-最混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草菇菇渣复合基质的黄瓜栽培配方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涛 雷锦桂 +2 位作者 黄语燕 陈永快 廖水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3-732,共10页
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方法,以黄瓜植株的农艺性状、果实品质和产量为评价指标,探索了草菇菇渣、草炭和珍珠岩不同配比复合基质对黄瓜栽培的影响,建立了各配比基质与黄瓜植株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了配方中各基质的相互作用对黄瓜植株... 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方法,以黄瓜植株的农艺性状、果实品质和产量为评价指标,探索了草菇菇渣、草炭和珍珠岩不同配比复合基质对黄瓜栽培的影响,建立了各配比基质与黄瓜植株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了配方中各基质的相互作用对黄瓜植株各响应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菇渣营养丰富,但电导率和酸碱度偏高;草炭呈酸性,持水性、透气性强,可降低pH;珍珠岩吸水能力强,透气性好。草炭、珍珠岩复配的基质EC、pH较低,而含草菇菇渣的复配基质EC和pH随菇渣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最终优化得到的最优基质配比为草菇菇渣32.02%、草炭60.00%、珍珠岩7.98%,该配方的理化性质良好,适宜黄瓜生长;经验证该配方生长的植株株高、茎粗、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株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分别为350.00 cm、11.74 mm、101.01 mg/kg、1.31%、2123.33 g和351.04 mg/kg,与草炭相比,株高、茎粗、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单株产量分别提高20.69%、1.73%、12.79%、14.79%和41.56%,硝酸盐含量降低14.66%,且生产成本可节省约33%。可见,通过混料设计将草菇菇渣复合基质进行优化,可解决单一基质存在的电导率、酸碱度偏高等问题,栽培效果更佳,将草菇菇渣应用于黄瓜无土栽培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混料设计 草菇菇渣 黄瓜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水晶皮冻配方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俊宏 李洪军 +3 位作者 胡欣颖 李雪 曾令英 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49-156,共8页
研究复配胶对猪皮冻食用及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以皮冻的凝胶强度、持水力、熔点和综合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卡拉胶、魔芋胶和结冷胶不同配比对皮冻品质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研究三... 研究复配胶对猪皮冻食用及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以皮冻的凝胶强度、持水力、熔点和综合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卡拉胶、魔芋胶和结冷胶不同配比对皮冻品质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产品的影响,最终得到优化后水晶皮冻配方中3种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卡拉胶22.6%、魔芋胶60%,结冷胶17.4%,同时进行验证试验,优化的水晶皮冻的凝胶强度、持水力、熔点和感官评分分值分别为435.27 g、87.12%、54.2℃、4.21,与预测值相符。因此,通过添加复配胶改良皮冻生产方法可行,且对降低成本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混料设计 水晶皮冻 魔芋胶 卡拉胶 结冷胶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速冻专用油脂乳化剂配方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利萍 孙聪 +4 位作者 李开放 张顺昌 梁少华 杨国龙 刘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09,共8页
为解决速冻食品易开裂的问题,对速冻专用油脂乳化剂配方进行设计优化。首先以自制酯交换油脂为基料油,以吸水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指标,对6种常用的亲油性乳化剂进行筛选,并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确定最佳乳化剂配方,然后用该乳化剂配方制备速... 为解决速冻食品易开裂的问题,对速冻专用油脂乳化剂配方进行设计优化。首先以自制酯交换油脂为基料油,以吸水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指标,对6种常用的亲油性乳化剂进行筛选,并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确定最佳乳化剂配方,然后用该乳化剂配方制备速冻专用油脂,并将自制速冻专用油脂和两种市售速冻专用油脂制作速冻汤圆作应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酯交换油脂为基料油的速冻专用油脂最佳乳化剂配方为硬脂酰乳酸钙添加量34.4%、单硬脂酸甘油酯添加量33.8%、大豆卵磷脂添加量31.8%,在此条件下复合乳化剂的吸水性为25.1 mL/10 g,乳化稳定性为93.3%;相比于市售速冻专用油脂,自制速冻专用油脂制作的速冻汤圆表面光滑、裂纹少,冻裂率和冷冻失水率低。因此,优化得到的速冻专用油脂复合乳化剂具备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和持水能力,可降低速冻食品的冻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专用油脂 乳化剂 d-最混料设计 酯交换油脂 速冻汤圆 冻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最优混料设计法和响应面法的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茯苓多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群 王艺 +1 位作者 巫晓霞 李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82-2087,共6页
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茯苓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和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的组成比例和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茯苓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复合酶添加量为7.6%(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4∶... 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茯苓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和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的组成比例和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茯苓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复合酶添加量为7.6%(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4∶1),料液比为1∶44,提取pH为4.9,茯苓多糖的预测提取率为10.49%,工艺验证的茯苓多糖提取率为10.42±0.18%。本研究优化的茯苓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使茯苓多糖提取效率提高了39.49%,可为茯苓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复合酶 d-最混料设计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最优混料设计的复合缓释碳源填料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佳伟 许晓毅 +2 位作者 时和敏 姜永波 黄天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8-724,共7页
以湿地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沸石粉、钙基膨润土、高岭土以及硅酸盐水泥为原料,基于D-最优混料设计方法优化了复合缓释碳源填料的制备,进行了材料理化性能及其作为反硝化碳源的特性分析。当沸石粉、硅酸盐水泥、钙基膨润土、... 以湿地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沸石粉、钙基膨润土、高岭土以及硅酸盐水泥为原料,基于D-最优混料设计方法优化了复合缓释碳源填料的制备,进行了材料理化性能及其作为反硝化碳源的特性分析。当沸石粉、硅酸盐水泥、钙基膨润土、高岭土、菖蒲质量分数分别为40%、35%、14%、6%和5%时,制得的复合缓释碳源填料抗压强度高,碳释放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释碳效果优良,35 d时释放总有机碳(TOC)质量浓度为156 mg/L。填料表面粗糙多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附着,其浸出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易于被微生物利用。反硝化脱氮的批次实验表明,连续28个周期(每个周期反应时间为24 h)内硝态氮去除率始终为80%以上,出水中亚硝态氮浓度无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混料设计 缓释碳源 多孔填料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方差可加混料模型的直和设计及其D-最优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燕飞 李光辉 张崇岐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混料试验设计中,对试验误差的异方差性假设更符合实际应用.该文主要研究了两种异方差结构下,一般可加混料模型的直和设计及其D-最优性.在给定条件下,将可加混料模型分解成子模型,通过构建子模型的D-最优设计的直和,从而获得可加混料模型... 混料试验设计中,对试验误差的异方差性假设更符合实际应用.该文主要研究了两种异方差结构下,一般可加混料模型的直和设计及其D-最优性.在给定条件下,将可加混料模型分解成子模型,通过构建子模型的D-最优设计的直和,从而获得可加混料模型的D-最优设计,为构建复杂混料模型的D-最优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试验 异方差 d-最 直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料试验的D—最优对称设计、算法及应用
20
作者 段晓东 朱伟勇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50-557,共8页
本文着重研究了混料试验的D—最优对称设计.基于Fedorov及Atwood的迭代方法,作者给出一个构造D—最优对称设计的改进算法.这个新算法由双循环迭代构成:从初始设计中减去最小方差对称点的设计测度;增加设计测度于最大方差的对称设计点,同... 本文着重研究了混料试验的D—最优对称设计.基于Fedorov及Atwood的迭代方法,作者给出一个构造D—最优对称设计的改进算法.这个新算法由双循环迭代构成:从初始设计中减去最小方差对称点的设计测度;增加设计测度于最大方差的对称设计点,同时,本算法还只在对称子区域中寻找最大方差设计点,这样就使得Fedorov算法的收敛速度有了显著地提高,并能构造出更高效的D—最优对称设计.另外还给出一些构造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试验 最优对称设计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