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化学和D、^(18)O同位素的豫西某矿山地下水水源识别
1
作者 赵少攀 杨森 +5 位作者 张东兴 常成 闫佳喆 刘念 麻倩倩 张茜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2,共10页
笔者通过对研究区进行水文调查,发现坑道内地下水均为构造裂隙水,并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地表水和坑道水进行了针对性的采样分析。水化学特征显示,地表水中阴阳离子随丰水期和枯水期而发生变化显著,而地下水阴阳离子含量变化小,水化... 笔者通过对研究区进行水文调查,发现坑道内地下水均为构造裂隙水,并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地表水和坑道水进行了针对性的采样分析。水化学特征显示,地表水中阴阳离子随丰水期和枯水期而发生变化显著,而地下水阴阳离子含量变化小,水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通过对2021年420中段丰水期涌水量和同位素与水库水对比分析,推测在特殊水文年水库水参与该中段地下水活动。而其余地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D、^(18)O同位素含量均有较大区别,说明地表水参与地下水活动不显著。综上所述,研究区地下水具有较为独立的含水系统,主要接受岩层内构造裂隙水补给,平时基岩裂隙水和溪沟水补给水库水,当遇到大暴雨,水库水位上升至大于地下水位时,才会反补地下水,推测在水库水位大于535 m时,地表水参与个别中段地下水活动,但涌水总量不大,整体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构造裂隙水 水化学 ^d、^(18)o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地区大气降水的D和^(18)O同位素的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涂林玲 王华 冯玉梅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研究了桂林地区近16年(1983-1998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了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42,δ18O+16.28,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进行比较,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研究表明,桂林地区全年降水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为海洋性气团,夏... 研究了桂林地区近16年(1983-1998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了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42,δ18O+16.28,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进行比较,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研究表明,桂林地区全年降水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为海洋性气团,夏季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夏季风或夏季台风的影响,降水δ值与平均降水、气温均呈负相关关系;降水中δD与δ18O的降水量效应明显,且该影响远远掩盖了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Δ^18o 同位素 降水量效应 年降水 夏季风 同位素组成 方程 水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莉 孙晓明 +4 位作者 翟伟 梁业恒 汤倩 梁金龙 沈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09-2017,共9页
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测定显示CCSD石英脉具有较稳定的氢同位素(δD=-97‰--69‰)和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其矿物δ18O为-1.9‰~9.6‰,相应流体的δ18O为-11.66‰-0.93‰,说明其变质岩围岩在板块俯冲前曾在地表... 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测定显示CCSD石英脉具有较稳定的氢同位素(δD=-97‰--69‰)和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其矿物δ18O为-1.9‰~9.6‰,相应流体的δ18O为-11.66‰-0.93‰,说明其变质岩围岩在板块俯冲前曾在地表与大气降水发生过程度不同的水/岩反应,而石英脉继承了其各自寄主变质岩的δ18O组成;在CCSD纵向上,石英脉的δ18O同位素组成出现“∑”型变化,分别在900m-1.500m和2700m出现极低值,而在1770m和4000m出现高正值,说明CCSD变质岩原岩在俯冲前与大气降水间的水/岩反应受到局部侵入的岩浆岩带来的高温和构造空间的控制; CCSD中石英脉δ18O在纵向上的变化基本同步于其寄主围岩变质矿物的δ18O组成变化,说明石英脉与其他变质矿物一样,也经历了HP,甚至UHP变质,但其主体应形成于板块折返过程中HP-UHP岩石的减压重结晶及退变质;CCSD石英脉、东海地表石英脉或水晶矿的δD-δ18O同位素值分布的不均一性,说明HP-UHP岩石在板块折返及其后退变质中释放出的流体活动范围有限,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流动或迁移。东海水晶的流体包裹体δD-δ18O组成与CCSD石英脉相似,显示它们的成因基本一致,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板块折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 流体包裹体 UP-UHP变质岩 ^δd-δ^18o同位素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18)O同位素示踪孝感市厚层黏性土中土壤水入渗补给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添文 潘越 +3 位作者 胡成 王清 陈植华 史婷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9-1440,共12页
黏性土的渗透系数极低,水分及溶质在黏性土中运移速率慢、耗时长,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大别山区—江汉平原三水转换野外科学试验场(下文简称“试验场”)ZK1、ZK2钻孔剖面土壤水、大气降雨D、^(18)O同位素测试数据与孝感站(站号57482)多年年... 黏性土的渗透系数极低,水分及溶质在黏性土中运移速率慢、耗时长,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大别山区—江汉平原三水转换野外科学试验场(下文简称“试验场”)ZK1、ZK2钻孔剖面土壤水、大气降雨D、^(18)O同位素测试数据与孝感站(站号57482)多年年降雨量数据,确定了厚层黏性土土壤水入渗补给年份与深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试验场区黏性土垂向岩性差异较小,无明显分层现象,土壤水分以“活塞流”的方式向下运移,夏、秋季的大气降雨为土壤水的主要补给来源;ZK1(取样间隔0.5~2.7 m,深度15 m)的土壤水δD、δ^(18)O值随着埋深的增大出现周期性的波动,ZK2(取样间隔0.1 m,深度6.2 m)的土壤水δD、δ^(18)O值随着埋深的增大出现分层波动现象;确定了黏性土层0~6.2 m深度对应的降雨入渗补给年份,并通过^(18)O的峰值位移法计算得出降雨入渗补给在黏性土层的垂向运移速度为10.8~15.0 cm/a,年均入渗补给量为43.1~58.1 mm,占多年年均降雨量的4.01%,推算出降雨入渗补给需要近130年的时间才能穿透试验场厚层黏性土补给至地下水含水层,表明该厚层黏性土的防污性能良好。本研究所揭示大气-土壤界面下黏性土土壤水分入渗迁移历史演化特征及补给年际对应关系,对江汉平原区地下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旱涝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8)o同位素 土壤水 ^^(18)o峰值位移法 补给量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孝感市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2H、^(18)O同位素示踪华北平原石家庄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补给及年补给量确定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斌 梁杏 +2 位作者 林丹 刘绍华 徐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3-168,174,共7页
采集2个不同深度包气带土壤水2 H、18 O同位素剖面ZK1,ZK2,应用天然稳定同位素2 H、18 O示踪的方法,研究了华北山前冲积平原石家庄地区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补给的历史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以0.05m为取样间隔,δ2 H、δ18 O值可以... 采集2个不同深度包气带土壤水2 H、18 O同位素剖面ZK1,ZK2,应用天然稳定同位素2 H、18 O示踪的方法,研究了华北山前冲积平原石家庄地区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补给的历史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以0.05m为取样间隔,δ2 H、δ18 O值可以明显指示出大气降水及灌溉水入渗补给时间—剖面深度位置的年际对应关系。ZK2的δ2 H、δ18 O值随着埋深的增大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具有分层现象的岩性差异并不明显,说明ZK2剖面以活塞流的入渗方式补给地下水。在0~3.90m深度,δ2 H、δ18 O值显示降水和灌溉水的入渗补给时间为2011年10月至2001年11月。18 O峰值位移法计算补给量的结果显示,降水、灌溉水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的垂向运移速度为38.5~65.0cm/a,年均入渗补给量为131.3~185.3mm。同时,对比2003年及2005-2007年降水量数据,说明少雨年份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大小对当地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2H ^δ^18o同位素 土壤水 ^^18o峰值位移法 补给量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8)O同位素量化地下水蒸发量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海涛 李龙 +2 位作者 黎涛 陈邦松 李文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6,71,共5页
利用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随深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对黑河流域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地下水蒸发量进行了量化研究,建立了黑河流域地下水蒸发量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实际应用,基于同位素技术的地下水蒸发量计算是量化地下水... 利用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随深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对黑河流域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地下水蒸发量进行了量化研究,建立了黑河流域地下水蒸发量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实际应用,基于同位素技术的地下水蒸发量计算是量化地下水蒸发量的一种有效方法,获取的地下水蒸发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曲线可对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地下水数值模拟(潜水蒸发模块)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蒸发量 ^^18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铜矿带埃达克质含矿斑岩的源区组成与地壳混染:Nd、Sr、Pb、O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41
7
作者 曲晓明 侯增谦 +1 位作者 国连杰 徐文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3-821,共9页
本文通过对冈底斯铜矿带甲马、拉抗俄、南木、厅宫、冲江及洞嘎 6个矿区含矿斑岩的全岩 Nd、Sr、Pb、O同位素分析 ,发现它们具有比较清楚的变化规律。Sr、Pb同位素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放射成因组份自西向东逐渐增高 ,87Sr/ 86 Sr、2 0 6 Pb... 本文通过对冈底斯铜矿带甲马、拉抗俄、南木、厅宫、冲江及洞嘎 6个矿区含矿斑岩的全岩 Nd、Sr、Pb、O同位素分析 ,发现它们具有比较清楚的变化规律。Sr、Pb同位素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放射成因组份自西向东逐渐增高 ,87Sr/ 86 Sr、2 0 6 Pb/ 2 0 4 Pb、2 0 7Pb/ 2 0 4 Pb和 2 0 8Pb/ 2 0 4 P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 0 .70 4 6 35~ 0 .70 792 0 ,18.315~18.6 6 1,15 .5 0 1~ 16 .6 2 6和 38.175~ 38.96 0 ;Nd同位素比值自西向东则逐渐降低 (1 43Nd/ 1 44 Nd=0 .5 12 313~0 .5 12 931)。综合分析显示这些含矿斑岩主要产生于俯冲到深部的雅鲁藏布江洋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的部分熔融 ,同时有少量俯冲沉积物参与了源区混合。上述同位素比值的区域变化与沉积物混入量沿成矿带自西向东不断增多有关 ,大体的比例是西段洞嘎矿区 <1% ;中段冲江、厅宫、南木和拉抗俄各矿区在 1%~ 5 %之间 ;东段甲马矿区为10 %~ 15 %。与 Nd、Sr、Pb同位素不同 ,氧同位素缺少上述变化规律。它们的 δ1 8O值在整个成矿带上都比较稳定 ,从 5 .5‰~ 9.8‰ ,平均为 7.7‰ (冲江和厅宫矿区以石英斑晶为准 ) ,明显高于亏损 MORB源区的 δ1 8O值 (5 .70‰ )。这说明在沉积物源区混合很少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源区 成矿带 ^Δ^18o 冈底斯 铜矿带 PB同位素 矿区 深部 漏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中δ^18O和δD变化特征--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阜康站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晖 蒋忠诚 +4 位作者 周宏飞 王月 崔天顺 李艺 罗为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108,共4页
本实验的研究材料(融雪水、雨水、土壤水、地下水)采集于2006年3-6月,取自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及北沙窝实验点,对其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比率δ18O和δD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降水、土壤水稳定... 本实验的研究材料(融雪水、雨水、土壤水、地下水)采集于2006年3-6月,取自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及北沙窝实验点,对其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比率δ18O和δD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降水、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揭示干旱荒漠区降水和土壤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层10cm土壤水受降水的直接影响,其δ18O具有与降水相同变化的趋势;地表浅层土壤水的稳定性同位素比率介于雪水和雨水之间;不同时间剖面土壤水的δ18O和重量含水量均为表层10 cm变化最大,具有向下变幅逐渐减少的趋势。地下水中δ18O在不同季节变化差异不大,地下水有一致、稳定的水源供应。本研究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例,也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维持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 δd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大气降水 土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对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植物叶片和茎秆水δ^(18)O和δD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孟宪菁 温学发 +3 位作者 张心昱 韩佳音 孙晓敏 李晓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59-1365,共7页
植物叶片、茎秆和土壤水δ18O和δD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示踪剂。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IRIS)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将促进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但是... 植物叶片、茎秆和土壤水δ18O和δD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示踪剂。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IRIS)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将促进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但是利用低温真空蒸馏抽提技术获得的植物叶片和茎秆水中含有甲醇和乙醇类有机污染物,造成δ18O和δD的IRIS测量值偏离IRMS测量值(2.64±0.43)‰和(3.6±0.8)‰,超过了仪器精度。本研究利用纯水混入不同浓度的色谱纯甲醇或乙醇,结合Los Gatos公司的光谱分析软件确定甲醇(NB)和乙醇(BB)类物质污染程度的光谱度量值,建立了δ18O和δD的光谱污染校正方法。研究表明,同一台分析仪建立的校正曲线无明显的时间漂移;不同分析仪建立的校正曲线存在显著差异;IRIS校正值与IRMS测量值的交叉验证表明,IRIS测定冬小麦和夏玉米叶片和茎秆水的δ18O和δD可以被准确地校正,与IRMS的差值分别为(0.11±0.12)‰和(0.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技术 光谱污染校正 叶片水 茎秆水 低温真空蒸馏抽提技术 Δ18o δ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铁炉坪银矿床的地质和D-O-C同位素体系及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衍景 Franco PIRA JNO 隋颖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Δ^18o 银矿床 同位素 成矿过程 变质基底 地体 矿带 黄铁矿 地质 石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鄱阳湖流域“五河”新水比例及其滞留时间量化研究
11
作者 李楷文 丁梦瑶 +6 位作者 范宏翔 吴华武 雷蕊宇 付丛生 李静 辛未 张赐成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8,I0027,共14页
流域河流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是表征径流过程以及污染物、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参数。确定水的来源及其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对于理解流域水文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解析鄱阳湖流域河流的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流域降... 流域河流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是表征径流过程以及污染物、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参数。确定水的来源及其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对于理解流域水文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解析鄱阳湖流域河流的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河水(赣江、修河、信江、抚河、饶河,以下简称“五河”)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的高频率监测与分析,利用正弦拟合方法分析了降水和河水δ^(18)O和δD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五河”河水及降水氢氧同位素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57月)较为贫化,旱季(12月次年2月)较为富集,河水同位素变化与局地降水同位素、地下水同位素密切相关,说明流域内不同水体之间存在良好的水文连通性;(2)“五河”流域内小于3个月的新水占比范围为3%~42%,流域内滞留时间范围为123.83~2495.0 d,其中赣江平均滞留时间最长、新水比例最低,乐安河和昌江的新水比例最高、平均滞留时间最短;(3)流域面积和单位面积上干流长度是“五河”流域新水比例的主要控制因素,坡度与新水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负相关性被单位面积上干流长度与新水比例的正相关性所掩盖;(4)修河、赣江流域较其他流域显著受到蒸发分馏的影响;(5)鄱阳湖湖水同位素值明显高于河水,且在湖口站点湖水同位素值较都昌站点偏低,这表明湖口站湖水受长江来水和蒸发分馏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对鄱阳湖流域水文联系和水文过程进行解析,可为流域污染物的输移模拟及其机制阐释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新水比例 平均滞留时间 氢氧同位素 水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δD和δ^18O对蒸发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梦梦 黄芬 +4 位作者 胡晓农 曹建华 张鹏 梁建宏 张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37-1648,共12页
以漓江流域为例查明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探讨氢氧稳定同位素对漓江流域的蒸发过程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表现出不同的组成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丰水期δD值和δ^18O值要比枯水期更... 以漓江流域为例查明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探讨氢氧稳定同位素对漓江流域的蒸发过程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表现出不同的组成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丰水期δD值和δ^18O值要比枯水期更容易富集,地下水的δD值和δ18O值分布范围较地表水小;随着水温的升高,δ18O的变化趋势比d-excess明显.从漓江上游到下游高程逐渐下降,河水线的斜率和截距也在逐渐减小,其中漓江下游河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要低于当地大气降水线,表明下游受到蒸发作用较强烈;地下河水线、地表河水线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当地大气降水线,但偏离程度较小,表明三者之间有很好的水力联系.受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漓江干流丰水期河水的蒸发量占最初水体总量的0.7%~9.1%,枯水期河水的蒸发量占最初水体总量的2.6%~9.7%,丰水期的蒸发比例低于枯水期,从上游到下游蒸发比例在逐渐上升.研究区蒸发量估算值为959.40mm,与多年实测值少43.11mm,相对误差4.70%.氢氧稳定同位素对研究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换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今后的漓江流域水文研究中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d ^δ^(18)o 蒸发 水文过程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纳朵洞滴水δ^(18)O/δD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ENSO的响应
13
作者 王家录 李维杰 李廷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62-3470,共9页
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贵州纳朵洞洞内4处滴水和洞外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δ^(18)O、δD)进行了4年的监测,发现滴水δ^(18)O和δD都均匀地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附近,说明大气降水是洞穴滴水的主要来源,且滴水δ^(18)... 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贵州纳朵洞洞内4处滴水和洞外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δ^(18)O、δD)进行了4年的监测,发现滴水δ^(18)O和δD都均匀地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附近,说明大气降水是洞穴滴水的主要来源,且滴水δ^(18)O和δD继承了当地大气降水δ^(18)O和δD的信号.结合大气环流格局的分析,研究区大气降水δ^(18)O和δD在监测时段内较好地响应了从El Ni1o向La Ni1a的转换.由于岩溶地下水的混合作用和包气带水的蒸发分馏,纳朵洞4处洞穴滴水δ^(18)O和δD在雨季偏正,旱季偏负,与大气降水δ^(18)O和δD旱季偏正,雨季偏负的特征相反;同时,滴水δ^(18)O和δD在监测时段内对ENSO的响应,总体表现为在La Ni1a期间偏正,El Ni1o期间偏负,与大气降水δ^(18)O和δD对La Ni1a和El Ni1o的响应情况也相反.因此,利用纳朵洞石笋δ^(18)O记录研究古气候高分辨率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要充分考虑以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滴水 ^δ^(18)o δd ENSo 贵州纳朵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荔波董歌洞D3石笋碳氧稳定同位素及微量元素记录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2 位作者 程海 林玉石 张美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5-632,共8页
通过对贵州荔波董歌洞D3石笋一系列的TIMSU系法测年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取得了连续 90 .0~ 16 0 .0ka气候变化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表明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和海洋同位素记录一样 ,也可以明显地按峰、谷划分为MIS5c,MIS5d ,MIS5e及... 通过对贵州荔波董歌洞D3石笋一系列的TIMSU系法测年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取得了连续 90 .0~ 16 0 .0ka气候变化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表明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和海洋同位素记录一样 ,也可以明显地按峰、谷划分为MIS5c,MIS5d ,MIS5e及MIS6多个气候阶段 ,界线年龄分别为 :5c/ 5d为 110 .0kaBP ,5d/ 5e为 12 0 .0kaBP ,5e/ 6为 12 9.2kaBP。在由冰盛期的 6阶段到间冰期的 5e,δ18O值由偏重的谷底至偏轻的峰顶的跃变 ,代表冰期旋回之间由冷到暖的快速转变。此外 ,δ13 C值也同样自谷底至峰顶的快速变化 ,说明生态环境也随气候环境的迅速变化而变化。系统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 ,Si,Al,Sr,P ,F等均表现出由冰盛期 6阶段至间冰期 5e阶段最大幅度的迅速变化 ,在间冰期 ,微量元素记录变化幅度较小 ,变化波形与δ13 C记录更为相似 ,研究表明 ,这些微量元素与δ13 C记录一样也可以作为岩溶区生态环境重建的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间冰期 稳定同位素 ^Δ^13C 代用指标 ^Δ^18o 冰期旋回 MIS BP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不同水体中δ^(18)O的变化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应华 仵彦卿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4-870,共7页
水资源短缺和合理利用是干旱半干旱区黑河流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深入了解水循环机理,而分析不同水体中环境同位素变化特征是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循环机理所必须的前提。根据测得的黑河流域降水、河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短缺和合理利用是干旱半干旱区黑河流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深入了解水循环机理,而分析不同水体中环境同位素变化特征是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循环机理所必须的前提。根据测得的黑河流域降水、河水和地下水中δ18O,分析了取样期间不同水样δ18O的变化,揭示了降水中δ18O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季节效应、高程效应以及与降水量的正相关关系;河水中δ18O的时空变化特征,即出山口地区河水中δ18O统计值低于山区和盆地,山区河水中δ18O的时间分布与大气降水一致,出山口河水中δ18O时间分布与大气降水相反,河水中δ18O沿黑河流程存在显著递增趋势;地下水中δ18O在张掖变化幅度较大,在临泽较均一且9月份普遍高于6月份,而在高台则分为显著的2组,较高的一组9月份普遍低于6月份。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水循环过程中δ18O变化的影响及相互作用,为同位素技术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水循环 ^Δ^18o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18)O碱性花岗岩成因讨论——以内蒙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袁忠信 张敏 万德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巴尔哲花岗岩是一个罕见的亏损18O的碱性花岗岩体 ,其中的石英、长石、钠闪石、锆石以及全岩的氧同位素含量都是国内碱性花岗岩中最低的。根据其氧同位素资料 ,结合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讨论了该岩体以及我国东部低18O碱性花岗岩的成... 巴尔哲花岗岩是一个罕见的亏损18O的碱性花岗岩体 ,其中的石英、长石、钠闪石、锆石以及全岩的氧同位素含量都是国内碱性花岗岩中最低的。根据其氧同位素资料 ,结合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讨论了该岩体以及我国东部低18O碱性花岗岩的成因 ,认为用岩石与大气降水间同位素交换和开放体系下的岩浆去气作用解释该类岩石成因较为合理 ,但也有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低^18o碱性花岗岩 岩石成因 巴尔哲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三氧同位素测试制样新技术——Ag_2SO_4热解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爱国 刘存富 +4 位作者 蔡鹤生 甘义群 李小倩 余婷婷 刘运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3-676,共4页
氧同位素能有效地示踪硫酸盐起源及其形成环境,随着硫酸盐中氧同位素质量不相关分馏现象的陆续发现,三氧同位素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与前沿。笔者研究了硫酸盐三氧同位素(16O、17O、18O)测试制样的最新技术——Ag2SO4热解法。基本原理是:Ag2... 氧同位素能有效地示踪硫酸盐起源及其形成环境,随着硫酸盐中氧同位素质量不相关分馏现象的陆续发现,三氧同位素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与前沿。笔者研究了硫酸盐三氧同位素(16O、17O、18O)测试制样的最新技术——Ag2SO4热解法。基本原理是:Ag2SO4在1050℃下热解为O2和SO2,其中O2产额可达(45±7)%,SO2产额接近100%,收集两种气体送作质谱分析可测得δ17O、δ18O和δ34S值。本方法的特殊要求是所有硫酸盐样品都必须转化为Ag2SO4,笔者详细介绍了水样、土样、石膏样品、BaSO4样品的处理方法与步骤。Ag2SO4热解法不再使用传统方法中的氟化试剂,安全可靠、价廉,顺应了环保意识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技术先进、适用性强,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同位素(^16o、^17o、^18o) Ag2So4热解法 非质量相关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全新世十~百年降水波动的江苏宜兴石笋δ^(18)O记录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昌海 姜修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3-276,共4页
据江苏宜兴茗岭洞穴ML石笋的Th230测年结果、年层计数以及与树轮14C残差曲线的对比,建立了该石笋记录的中全新世持续561年的氧同位素时间序列(5.13~5.69kaB.P.)。分辨率达3~4年的氧同位素曲线与相应时段树轮14C残差呈显著的正相关(r=0... 据江苏宜兴茗岭洞穴ML石笋的Th230测年结果、年层计数以及与树轮14C残差曲线的对比,建立了该石笋记录的中全新世持续561年的氧同位素时间序列(5.13~5.69kaB.P.)。分辨率达3~4年的氧同位素曲线与相应时段树轮14C残差呈显著的正相关(r=0.54),揭示了中全新世东亚季风降水百年尺度上受太阳辐射驱动。从石笋δ18O功率谱中识别出类似树轮14C的28~25a、10a等周期成分,表明该地区十年尺度季风降水也受太阳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树轮 ^Δ^18o 中全新世 年降水 同位素 东亚季风 类似 水波 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17O和^18O同时测试新技术:CO2-激光氟化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甘义群 周爱国 刘存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48-50,共3页
目前的发现指出,硫酸盐的δ^17O和δ^18O值,特别是△^17O值(=δ^17O-0.52δ^18O)能够提供关于大气圈中和地表环境中硫酸盐的起源、混合和迁移的独特的信息,仅仅使用δ^18O的测量结果不能圆满地解决相关问题。现有的分析硫酸盐的δ... 目前的发现指出,硫酸盐的δ^17O和δ^18O值,特别是△^17O值(=δ^17O-0.52δ^18O)能够提供关于大气圈中和地表环境中硫酸盐的起源、混合和迁移的独特的信息,仅仅使用δ^18O的测量结果不能圆满地解决相关问题。现有的分析硫酸盐的δ^17O和δ^18O的方法极其辛苦,而且要求高纯的BrF5。文中报道了从重晶石(BaSO4)中直接产生O2供同位素比值质谱计(IRMS)同时分析δ^17O和δ^18O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了CO2-激光氟化系统,该系统也可用于从硅酸盐和氧化物中定量的产生O2。对于样品大于4mg来说,可以获得部分的但是一致的来自BaSO4的氧的产量。每个工作日用该系统可以处理12个以上的样品。△^17O的分析误差为±0.05%,δ^18O的分析误差为±0.8‰。该方法可有效和准确地研究硫酸盐的△^17O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氟化法 硫酸盐 ^δ^17o和δ^18o△^17o 氟化法 激光 ^δ^18o 技术 测试 分析误差 同位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中δ^(18)O月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章新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3,共6页
 据IAEA/WMO监测网具有长序列站点的资料分析了在月变化和年际变化尺度下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月尺度下,除巴马科和亚的斯亚贝巴站外,温度效应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大部分站的δ18O/温度斜率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降水...  据IAEA/WMO监测网具有长序列站点的资料分析了在月变化和年际变化尺度下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月尺度下,除巴马科和亚的斯亚贝巴站外,温度效应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大部分站的δ18O/温度斜率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降水量效应主要出现在30°N以南和沿海区.无论在月尺度下是温度效应还是降水量效应,在年际尺度下,几乎所有取样站的年加权平均δ18O与年平均温度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与单站相比,空间合计的δ18O/温度相关关系要显著得多.由月平均资料序列(Ⅰ)和年平均资料序列(Ⅱ)进行每10年滑动计算得到的平均温度曲线Ⅰ和曲线Ⅱ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平均温度Ⅰ明显小于平均温度Ⅱ.两条dδ18O/dt曲线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斜率Ⅱ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斜率Ⅰ.从20世纪60~70年代,两曲线均表现出相同的增大趋势.之后二者的变化呈反位相.计算结果还表明,斜率Ⅱ序列与温度Ⅱ序列呈反相关关系.但斜率Ⅰ序列与温度Ⅰ序列则不同:从20世纪60~70年代,斜率Ⅰ序列和温度Ⅰ序列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两个滑动序列的变化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 年际变化 月变化 20世纪80年代 降水量效应 正相关关系 时空变化特征 温度效应 变化趋势 稳定同位素 年平均温度 资料分析 IAEA 海拔高度 年际尺度 加权平均 温度曲线 变化幅度 计算结果 月尺度 序列 斜率 高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