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数空间的新型D′Alembert原理及任意阶非完整系统的Tzenoff方程
1
作者 李元成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5期95-97,共3页
定义了导数空间中的两种Tzenoff 函数,确立了导数空间的新型D′Alembert 原理,得到了任意阶非完整系统的通常形式和新型形式的Tzenoff 方程。
关键词 导数空间 非完整系统 TZENOFF方程 建模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数空间的新型D'Alembert原理及任意阶非完整系统的Gibbs-Appell方程
2
作者 李元成 方建会 焦志勇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7-40,43,共5页
在导数空间中,将非完整系统变成为形式上的完整系统,建立了导数空间中新型的D’Alembert原理,得到了任意阶非完整系统通常形式和新型形式的GibbsAppell 方程,并给出方程的算例。
关键词 导数空间 非完整系统 d′alembert原理 GIBBS-APPELL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量相对论性万有D’Alembert原理的普遍形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元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02-104,共3页
给出了变质量相对论性万有D’Alembert原理的普遍形式.它包括了现有变质量相对论的各种形式,相对论的各种形式和非相对论的各种形式只是文中的特例.
关键词 变质量 相对论 万有dalembert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数空间任意阶非完整系统相对论性的D’Alembert原理及运动方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20-122,共3页
在导数空间定义了相对论性的广义动能函数,构造了导数空间中相对论性的广义加速度能函数,导出了导数空间中任意阶非完整系统相对论性的D’Alembert原理及运动方程.
关键词 导数空间 非完整系统 相对论 dalembert原理 运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童强 佟垚 +2 位作者 吴豪 肖帅磊 姜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6-404,共9页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构建特色食品工业体系的提出,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也向着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型技术转变。食品3D打印技术因具备个性化定制、加工精度高、营养均衡和绿色生产的优势,为构建特色创新型食品加工方式提供新思路。...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构建特色食品工业体系的提出,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也向着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型技术转变。食品3D打印技术因具备个性化定制、加工精度高、营养均衡和绿色生产的优势,为构建特色创新型食品加工方式提供新思路。该文通过调研分析,介绍了当前食品3D打印的最新进展,系统讨论了食品3D打印技术在加工精度、营养均衡、按需生产、绿色生产方面的应用以及优势,指出了当前食品3D打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如设备的改进优化,食材的拓展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最后该文展望了食品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旨在为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型食品加工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增材制造 食品加工 成型原理 打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型行波原理的T接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传兵 谭博学 +4 位作者 高鹏 付振虎 江程樱 王俊江 陈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78-82,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D型行波原理的T接线路故障测距方法,无需故障分支判断,计算简单。对T接线路故障时的行波过程进行了分析,直接利用故障时刻产生的初始波头到达T接线路三端的时刻,基于D型行波原理,进行两次双端故障测距,然后选择两次双端... 介绍了一种基于D型行波原理的T接线路故障测距方法,无需故障分支判断,计算简单。对T接线路故障时的行波过程进行了分析,直接利用故障时刻产生的初始波头到达T接线路三端的时刻,基于D型行波原理,进行两次双端故障测距,然后选择两次双端测距结果中的较大值作为最终故障测距结果。用ATP仿真软件和MATLAB软件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T接线路发生故障时,此方法能够利用故障初期很短时间内的行波信号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接线路 故障测距 行波 初始波头 d型行波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偶流体的D’Alembert流动 被引量:1
7
作者 冯素晓 张道祥 +1 位作者 卢志明 刘宇陆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6-300,共5页
通过假定流体运动的流函数为时间函数和空间函数的乘积,即流体运动为D’Alembert流动,运用逆解方法求得应力偶流体流动的定常和非定常精确解.所得精确解有助于认识和理解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同时也可以为实验、数值以及渐近解提供检... 通过假定流体运动的流函数为时间函数和空间函数的乘积,即流体运动为D’Alembert流动,运用逆解方法求得应力偶流体流动的定常和非定常精确解.所得精确解有助于认识和理解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同时也可以为实验、数值以及渐近解提供检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偶流体 dalembert流动 逆解方法 非牛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n_2NiGa band Jahn-Teller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罗礼进 仲崇贵 +4 位作者 董正超 方靖淮 秦玉明 周朋霞 江学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6-890,共5页
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n_2NiGa在马氏体相变中晶格结构、磁结构、Mn原子d电子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伴随Mn_2NiGa马氏体相变的发生,形成了一个由两根长键及四根短键组成的拉长八面体结构,即产生了沿z轴拉长的Jahn... 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n_2NiGa在马氏体相变中晶格结构、磁结构、Mn原子d电子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伴随Mn_2NiGa马氏体相变的发生,形成了一个由两根长键及四根短键组成的拉长八面体结构,即产生了沿z轴拉长的Jahn-Teller畸变;在相变时,位于八面体中心的Mn原子的磁矩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作为配体的Ni、Ga原子的磁矩变化很微小;Jahn-Teller畸变的发生,是由于晶体的畸变使配住场产生变化,导致Mn原子d电子态密度重新分布,从而使e_g和t_(2g)能级分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马氏体相变 BANd Jahn–Teller效应 d电子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d过渡金属原子掺杂氮化铝纳米管电子结构、磁性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鹏 陈依心 +5 位作者 耿朝晖 张梓璇 蔡丹云 郑宇斐 张召富 周铁戈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3-790,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5d过渡金属原子(Lu、Hf、Ta、W、Re、Os、Ir、Pt、Au、Hg)取代Al N纳米管(Al NNTs)中的铝原子或氮原子时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性质;并且以理想Al N纳米管(Al NNTs)、Al...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5d过渡金属原子(Lu、Hf、Ta、W、Re、Os、Ir、Pt、Au、Hg)取代Al N纳米管(Al NNTs)中的铝原子或氮原子时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性质;并且以理想Al N纳米管(Al NNTs)、Al缺陷体系(VAl)和N缺陷体系(VN)的结果作为对比.研究发现:5d原子取代Al(Al5d)时体系的局域对称性接近于C3v,但是取代N(N5d)时体系的局域对称性偏离C3v对称性较大;当掺杂的5d元素相同时,Al5d的成键能比N5d的成键能大;当掺杂体系相同时(Al5d或N5d),其成键能基本上随着5d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掺杂体系中出现了明显的杂质能级,给出了态密度等结果;不同掺杂情况的磁矩不同,总磁矩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利用C3v对称性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了过渡金属原子取代Al时杂质能级的产生和体系磁性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氮化铝纳米管 5d过渡金属原子 分子轨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2D)活塞泵原理性验证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阮健 李进园 +2 位作者 金丁灿 申屠胜男 童成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4-269,共6页
介绍了二维(2D)活塞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泵利用活塞双自由度的运动原理(转动的同时能够轴向移动)来实现吸排油功能,并根据其工作原理给出了该泵的理论流量计算公式.为了验证二维(2D)活塞泵原理的可行性和初步测试该泵的容积效率,搭建... 介绍了二维(2D)活塞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泵利用活塞双自由度的运动原理(转动的同时能够轴向移动)来实现吸排油功能,并根据其工作原理给出了该泵的理论流量计算公式.为了验证二维(2D)活塞泵原理的可行性和初步测试该泵的容积效率,搭建了试验平台,设计了空载流量特性试验和负载压力流量特性试验.在空载和负载工况下,该泵都能正常完成吸排油工作.在空载工况下,随着转速升高实际流量呈线性增长,与理论流量接近.在负载工况下,随着压力升高,流量减小.通过试验验证了二维(2D)活塞泵的原理可行,容积效率在空载时较高,在负载时随压力增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2d)活塞泵 原理验证 空载流量特性 压力流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2D)双联泵原理性验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阮健 金丁灿 +1 位作者 申屠胜男 吴常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共5页
介绍了二维(2D)双联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泵在二维(2D)活塞单元泵的设计基础上,利用结构串联插装和流量汇流的原理,来实现消除流量脉动的结构,并给出了该泵的理论流量示意图。为了验证二维(2D)双联泵原理的可行性和初步测试该泵的流... 介绍了二维(2D)双联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泵在二维(2D)活塞单元泵的设计基础上,利用结构串联插装和流量汇流的原理,来实现消除流量脉动的结构,并给出了该泵的理论流量示意图。为了验证二维(2D)双联泵原理的可行性和初步测试该泵的流量脉动,搭建了试验平台,设计了空载流量特性试验和负载压力流量特性试验。在空载和负载工况下,该泵都能正常完成吸排油工作。在空载工况下,随着转速升高实际流量呈线性增长,与理论流量接近;在负载工况下,随着压力升高,流量减小。通过试验验证了二维(2D)双联泵的原理可行,具有较高的额定工作转速,且实际流量脉动趋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2d)双联泵 原理验证 流量特性 流量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分解式原理验证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敏 徐君 赵敏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24期116-119,共4页
针对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转换速度快,用集成芯片难以设计原理验证实验的问题,利用分立元件结合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转换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展现该转换器转换过程的原理验证实验。实验电路设计中将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内部组成部分:D/... 针对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转换速度快,用集成芯片难以设计原理验证实验的问题,利用分立元件结合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转换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展现该转换器转换过程的原理验证实验。实验电路设计中将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内部组成部分:D/A转换器、去/留码逻辑电路、环形计数器等电路分别用分立元件搭建并实现。利用按键实现了对该转换器实验的每一个转换节拍的控制,将每一个实验转换码的加码、试码、比较、判断等过程逐一显示。设计的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使得学生通过对转换过程的分解操作、观察和测量加深了对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转换原理的理解,达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原理验证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V_R函数式非线性A/D转换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修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1988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绝大多数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变化规律相当复杂,因此,给线性化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提出一种电路简单而校正效果却相当令人满意的线性化校正方案——模拟V_R函数式非线性A/D 转换原理。它用于EU-2(镍铬-镍硅)热电偶数字测温,在25... 绝大多数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变化规律相当复杂,因此,给线性化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提出一种电路简单而校正效果却相当令人满意的线性化校正方案——模拟V_R函数式非线性A/D 转换原理。它用于EU-2(镍铬-镍硅)热电偶数字测温,在250~1300℃的测温区间内,绝对误差小于1℃。这是一般的线性化电路难于达到的(或能够达到而电路过于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原理 A/d V_R 线性化处理 函数式 校正效果 特性曲线 基准电压 温区 校正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标原理的A/D转换方法及其应用
14
作者 涂巧玲 余永辉 +1 位作者 叶彬强 秦浪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79,82,共4页
为了解决大量程精确测量中对分辨率要求高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游标原理的A/D转换方法。具体方法是将待测模拟信号分为基准大量程主信号和小量程高精度的辅助信号,分别A/D转换后进行合成。利用常规分辨率的A/D转换器、单片机、运算电路... 为了解决大量程精确测量中对分辨率要求高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游标原理的A/D转换方法。具体方法是将待测模拟信号分为基准大量程主信号和小量程高精度的辅助信号,分别A/D转换后进行合成。利用常规分辨率的A/D转换器、单片机、运算电路可实现基于游标原理的A/D转换系统。将该方法应用于新材料的电阻温度曲线测量,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非常适合精确测取被测信号的微小变化量,即使在小信号输入情况下,仍能取得满意的测量效果。分析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将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大降低,可以使用常规精度的测量工具完成大量程精确测量;只要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高,被测量与基准量的差值越小,测量结果精度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转换 相对测量 游标原理 电阻温度曲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多斜A/D转换原理
15
作者 张绍卿 徐定喜 毛增和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8,22,共7页
本文介绍和分析HP 公司3468 A/B 型数字繁用表采用的多斜A/D 转换原理和具体工作过程。这种原理较好地解决了分辩率与转换速度的矛盾,电路简单,适于μP 控制。
关键词 A/d转换器 多斜转换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网格求解三维D′Alembert介质中声波方程的并行加权Runge-Kutta间断有限元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贺茜君 杨顶辉 +2 位作者 仇楚钧 周艳杰 常芸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6-895,共20页
间断有限元方法(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简称DGM)在求解地震波动方程时具有低数值频散、网格剖分灵活等优点,因此,为适应数值模拟对模拟精度和复杂地质结构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加权Runge-Kutta间断有限元(weighted Runge-Ku... 间断有限元方法(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简称DGM)在求解地震波动方程时具有低数值频散、网格剖分灵活等优点,因此,为适应数值模拟对模拟精度和复杂地质结构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加权Runge-Kutta间断有限元(weighted Runge-Kutta discontinuous Galerkin,简称WRKDG)方法,用于求解三维D′Alembert介质中声波方程.本文不仅详细推导了其数值格式,特别地,根据常微分方程理论给出了满足数值稳定性条件的一般经验公式,并首次对该方法的数值频散和耗散进行了深入分析,且考虑了耗散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测试,并分析了3D情形下WRKDG方法的并行加速比,结果表明3D WRKDG方法具有良好的并行性.最后,我们给出了包含均匀模型、非规则几何模型以及非均匀Marmousi模型在内的数值模拟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计算准确,能与解析解很好地吻合,且能有效模拟包含球体在内的非规则模型及非均匀Marmousi模型中的衰减声波波场.数值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WRKDG方法在求解三维D′Alembert介质中声波方程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获得了对这种强衰减介质中波传播特征的规律性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有限元方法 三维 数值频散 d′alembert介质 并行效率 强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lembert定理中的旋转轴和旋转角度
17
作者 尚天成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一般运动分解为先平移,求得二重点之后,再旋转;通过对空间及矩阵秩的分析,证明了旋转轴的惟一性。并对射影几何中文字描述的达兰倍尔定理[1]建立了解析表达式,给出了过二重点的旋转轴方位和旋转角度的计算公式,使得二个同向不重合的合... 一般运动分解为先平移,求得二重点之后,再旋转;通过对空间及矩阵秩的分析,证明了旋转轴的惟一性。并对射影几何中文字描述的达兰倍尔定理[1]建立了解析表达式,给出了过二重点的旋转轴方位和旋转角度的计算公式,使得二个同向不重合的合同形体经过一次旋转达到重合;具有既可以图解,又能精确计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lembert定理 运动机构 合同形体 旋转轴 旋转角度 达兰倍尔定理 射影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grange-D′Alembert型微分方程的可积类型
18
作者 何万生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6-97,共2页
对于两类高阶的 Lagrange- D′Alembert型微分方程 ,运用变量变换的方法 ,证得它们是可积的 ,并给出了它们参数式通解的表达式 .
关键词 高阶Lagrange-d'alembert型微分方程 可积类型 通解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d过渡金属原子吸附氮化硼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宇斐 董丽元 +4 位作者 曹茹月 马家驹 张召富 王鹏 周铁戈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8-413,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六元环中心吸附5d过渡金属原子后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性质.研究发现,吸附原子向一个氮原子或硼原子偏移;吸附体系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明显的杂质能级;各个体系的...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六元环中心吸附5d过渡金属原子后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性质.研究发现,吸附原子向一个氮原子或硼原子偏移;吸附体系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明显的杂质能级;各个体系的总磁矩随原子序数出现规律性变化,局域磁矩主要分布在吸附原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氮化硼纳米管 5d过渡金属原子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2.5D机织物的结构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艳红 钱坤 曹海建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0,共3页
以纬纱为直线、经纱为曲线,建立了2.5D机织物几何结构模型。根据弯矩方程和J.W.S.Hearle原理得到经纱总势能与附加张力、未知的织物结构参数的关系式。当2.5D机织物的尺寸在附加张力作用下趋于稳定时,织物中的纱线系统应满足最小势能原... 以纬纱为直线、经纱为曲线,建立了2.5D机织物几何结构模型。根据弯矩方程和J.W.S.Hearle原理得到经纱总势能与附加张力、未知的织物结构参数的关系式。当2.5D机织物的尺寸在附加张力作用下趋于稳定时,织物中的纱线系统应满足最小势能原理。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将确定经纱曲线方程中结构参数的问题转化为求泛函数极值的问题,利用织物结构的几何和力学特点,再把泛函数的极值问题转化为函数极值来处理,然后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得到包含2.5D机织物结构参数与力学指标的微分方程组及约束方程组,更为直接地表达结构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计算机动态模拟织物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提供了一个更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势能原理 2.5d机织物 结构模型 泛函数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