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唐草新月弯孢生物学特性及其代谢产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杨叶
胡美姣
王兰英
-
机构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05)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
-
文摘
对马唐草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MT-01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65℃/10min,最适pH值7,碳源以D-果糖最佳,氮源以硝酸钠最佳。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9,碳源以蔗糖产孢量最大,氮源以赖氨酸产孢量最高。分生孢子萌发温度在20~40℃之间没有差异,萌发率均达90%以上;最适pH值7;光暗交替为最佳光照条件。除赖氨酸外所有供试碳源和氮源的孢子萌发率都很高,处理之间没有差异。MT-011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作用于马唐草,可使叶片黄化或枯死脱落,与用菌体接种时造成大量叶片黄化或枯萎的症状极为相似。代谢产物对指示植物柱花草、辣椒和玉米的种子发芽后的根茎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3.27%,表现出很好除草活性。
-
关键词
马唐草
新月弯孢霉
生物学特性
除草活性
-
Keywords
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ij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erbicidal activity
-
分类号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476.1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的时空动态模型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李海春
傅俊范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11,共6页
-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9910 10 0 3 0 1)
辽宁省科技攻关招标项目 (992 14 0 0 1
2 0 0 12 14 0 0 1)资助
-
文摘
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 ,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动态的逻辑斯蒂 高斯模型 :1x2(t,y)=at(e-bt+c)ee( y -dt) 2t 。此模型推导表明 ,该病在接种发病后 1个月、2个月、整个生长季最远传播距离分别为 2 0m ,35m ,5 0m ;在条件适宜时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传播速度为 0 .5m/d ;菌源中心有 10 0个左右病斑时 ,预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 8m处小于 12d ,14m处小于 30d ,2 0m处小于 4 2d。
-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传播
时空动态模型
-
Keywords
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
spread
model
-
分类号
S435.13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几种禾草对新月弯孢菌的抗病能力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金平
张新全
刘朝辉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
-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
基金
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02ZQ026-057)
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2004EA810010)
-
文摘
以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 Boedijn]为病原,接种亚热带地区9种常见禾草,观测它们的生长情况、潜育期、发病部位、病斑大小、病斑密度等指标,综合评价供试草的抗感性.结果表明,弯孢叶斑病菌可以侵染供试草种,使禾草生长速度降低、新生叶片形成慢、叶片短而窄、节间缩短,但供试禾草的潜育期(4~10 d,变异系数29.54%)和症状的明显程度不同,潜育期由短到长依次为:剪股颖、狗牙根、高羊茅、牛鞭草、鸭茅、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早熟禾、假俭草;症状明显程度依次为:剪股颖、狗牙根、多花黑麦草、鸭茅、高羊茅、牛鞭草、一年生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假俭草.供试禾草的抗感性:假俭草为高抗(R),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早熟禾为中抗(MR);高羊茅为中感(MS);牛鞭草为感病(S);剪股颖、狗牙根、多花黑麦草和鸭茅为高感(HS).
-
关键词
新月弯孢菌
禾草
抗病能力
-
Keywords
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ijn
Gramineae grass
disease resistance
-
分类号
S432.21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
-
题名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 4
-
-
作者
郑肖兰
郑行恺
赵爽
郑浩
陆翠梅
蔡秀清
-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
-
出处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44-50,共7页
-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o.201403075)
-
文摘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绿叶煎汁、 PDA+玉米绿叶煎汁、燕麦)、温度(10、 15、 20、 25、 28、33、 37、 41℃)、光照(全日光照、全日黑暗)、 pH(5、 6、 7、 8、 9、 10、 11)、碳源(蔗糖、麦芽糖、乳糖、 D-木糖、 D-果糖、可溶性淀粉)、氮源(甘氨酸、苏氨酸、 NaNO3、 L-缬氨酸、 L-丝氨酸、 L-精氨酸、 L-谷氨酰胺、 L-赖氨酸、 L-脯氨酸、 L-亮氨酸)6个方面对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2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24鉴定为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Boedijn)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在28~37℃;最适pH值为7~9;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L-亮氨酸。本研究发现玉米弯孢霉菌能引起南繁区玉米病害,较适应热带地区高温天气,在28~37℃生长旺盛。
-
关键词
南繁种植区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
Keywords
Planting area in the south of Hainan
corn
leaf spot
curvularia lunata boedij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