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y-Howard同构理论:研究综述
1
作者 张昱 宋方敏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一、引言 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吸取了大量数学和逻辑上的重要成果.逻辑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十分重要的基础之一,而其中又以直觉主义逻辑对计算机科学的影响最为显著,它的思想比古典逻辑更加切合计算的观点.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成果就是Alonzo... 一、引言 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吸取了大量数学和逻辑上的重要成果.逻辑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十分重要的基础之一,而其中又以直觉主义逻辑对计算机科学的影响最为显著,它的思想比古典逻辑更加切合计算的观点.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成果就是Alonzo Church在1936年提出的λ-演算系统,λ-演算所依据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逻辑的思想,它是计算机科学中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基础.这是两种无论从语法上还是从语义上去观察都区别甚大的形式系统,然而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对应关系,这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Curry-Howard同构理论(Curry-Howard Isomorph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 curry-howard同构理论 直觉主义逻辑 命题演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损伤本构理论
2
作者 杨成鹏 贾斐 李俊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75-1984,共10页
复杂应力本构关系模型是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估的理论基础.针对易损-非线性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层合板在组合加载下的变形响应,在正交各向异性单层材料主方向损伤演化特性和应力-应变行为表征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角度单层非材料主方向的损... 复杂应力本构关系模型是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估的理论基础.针对易损-非线性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层合板在组合加载下的变形响应,在正交各向异性单层材料主方向损伤演化特性和应力-应变行为表征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角度单层非材料主方向的损伤柔度矩阵和损伤刚度矩阵的数学表达;进一步考虑损伤层合板的非线性变形响应特性,将其中面应变和曲率划分为弹性部分和非弹性部分,对经典层合板理论进行拓展与改进,分别描述了层合板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并最终给出了非线性CMC层合板的广义内力-变形物理方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非线性复合材料的表征理论,为复杂外载下CMC层合板变形行为的分析预测提供了新的模型和方法.作为特例,给出了正交对称CMC层合板的应变-内力关系的具体表达式,并采用2D-C/SiC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拟计算了轴向和偏轴拉伸载荷下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验证了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正交各向异性 理论 损伤演化 层合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研究
3
作者 王萍 田臻 段丹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0,共5页
本研究分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语法教学的挑战,并据此开展构式语法理论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旨在探讨构式语法理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效果。研究表明,该教学方式具有“情境驱动、探索为本、... 本研究分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语法教学的挑战,并据此开展构式语法理论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旨在探讨构式语法理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效果。研究表明,该教学方式具有“情境驱动、探索为本、认知建构”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体验式”“互动式”和“建构式”学习,能有效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提升其语法运用能力。本研究验证了构式语法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适用性和价值,也为未来的语法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式语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构建路径——基于31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程波辉 罗培锴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从理论上解构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构建路径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命题。老年友好型社区与生态系统理论具有内在的关联性,通过改善社区生态系统能够增进老年群体的福祉。从生态系统的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次提炼文化氛围、制度保障、社区支... 从理论上解构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构建路径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命题。老年友好型社区与生态系统理论具有内在的关联性,通过改善社区生态系统能够增进老年群体的福祉。从生态系统的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次提炼文化氛围、制度保障、社区支助、社会参与、资源禀赋、人际网络等六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31个样本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水平进行条件组合效应分析,研究发现:单一因素并不必然决定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水平,其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且各影响因素在实践中具有跨越生态系统层次、实现相互促动的特征;老年友好型社区构建包括“文化引领型”“制度主导型”“内生孵化型”“资源供给型”等四种可行性路径。各地在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时需要从社区生态的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系统层次关注社区自有条件,通过发挥因素联动作用,把握并动态调整相关经验标准,扎实推进社区养老的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理论 老年友好型社区 路径解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溶液饱和岩土的本构理论及在黏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亚元 袁书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盐溶液中离子的化学活性会改变饱和岩土的力学性质,诱发其工程性能出现劣化甚至失效等岩土工程问题。为了研究化学活性对饱和岩土水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混合物理论与热力学溶液理论,建立了盐溶液饱和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框架。与以... 盐溶液中离子的化学活性会改变饱和岩土的力学性质,诱发其工程性能出现劣化甚至失效等岩土工程问题。为了研究化学活性对饱和岩土水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混合物理论与热力学溶液理论,建立了盐溶液饱和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框架。与以往研究不同,该理论将固相应变分解为孔隙率变化引起的骨架应变、固相材料变形引起的基质应变以及化学反应等物质交换引起的质量交换应变,用以凸显孔隙率在水-力-化学多场耦合机制中的关键作用;采用溶质的现时质量分数作为化学状态变量来反映化学活性的影响;利用自由能和耗散势分别建立弹性和塑性本构关系。根据该理论框架建立了NaCl溶液饱和黏土的固相、流相本构关系以及溶质的渗流-扩散方程,并得到了已有试验数据的验证,表明该框架可以指导盐溶液饱和岩土的本构建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理论 盐溶液 饱和岩土材料 化学活性 理论 等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
6
作者 何海峰 孙立梅 +4 位作者 杨风斌 刘凌枫 王刚 于滨 吴达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9-506,共8页
油田采出液处理工艺中化学破乳剂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节约成本,其中聚醚类破乳剂的应用最为广泛,研究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对于新型破乳剂的研发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几种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破乳效果进行了... 油田采出液处理工艺中化学破乳剂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节约成本,其中聚醚类破乳剂的应用最为广泛,研究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对于新型破乳剂的研发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几种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破乳效果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然后根据沥青质分子的结构特点及现有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类型,选取了相应的模型分子,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6-31G基组得到其最优分子几何构型和静电势分布图,并利用泛函M062X/6-31G基组计算了聚醚类破乳剂模型分子分别与沥青质模型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结合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破乳性能评价结果,进而分析了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由理论化学计算结果所推测的破乳剂的破乳性能差异与其实际破乳效果相一致:具有支状结构、聚合度较高的聚醚类破乳剂的效果优于线型结构、聚合度较低的聚醚类破乳剂;酚醛树脂聚醚的破乳效果优于酚胺树脂聚醚,而反相破乳剂中则是多元醇聚醚类反相破乳剂的效果较优。该工作的开展表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进行破乳剂的构效关系研究是可行的,能够为未来新型破乳剂的制备及选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破乳剂 聚醚 密度泛函理论 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视角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滨鸿 姜奇平 +1 位作者 刘宇洋 端利涛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4,共12页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以161家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以96家非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了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7个...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以161家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以96家非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了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7个要素推动组织韧性形成的路径机制,并对此进行了验证性案例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可归纳为被动防御型和主动成长型两类。其中,创新能力和股权集中作为高组织韧性形成组态中的核心条件发挥普适性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当企业处于技术瓶颈期时,人力资本可替代高技术水平和偿债能力,在高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组织韧性 资源编排理论 理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治理虚假信息?——基于社会技术共构理论的探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梦 刘可 郭卓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7,44,共7页
本研究以社会技术共构理论为框架,将虚假信息的特征概括为多样性、社会性和演化性等。虚假信息治理技术的建构呈现出技术律令与社会需求的双重影响,即技术遵循自身的演化逻辑,如追求更高的召回率等量化指标,同时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也持... 本研究以社会技术共构理论为框架,将虚假信息的特征概括为多样性、社会性和演化性等。虚假信息治理技术的建构呈现出技术律令与社会需求的双重影响,即技术遵循自身的演化逻辑,如追求更高的召回率等量化指标,同时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也持续塑造着技术标准。研究结果揭示了虚假信息治理的复杂性,强调了技术、平台和社会现实三重空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多元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该多维治理框架凸显了技术与社会的共生关系,为深入理解虚假信息治理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 技术性治理 社会技术共理论 虚假信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
9
作者 卫少东 钱松荣 +2 位作者 周诗云 郑鑫 侯怡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8,共9页
为了模拟腐蚀疲劳的裂纹扩展,提出了一种近场动力学腐蚀-疲劳断裂耦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A7N01PT4铝合金的裂纹扩展模拟分析。在该模型中,用氢和应力的交互作用体现腐蚀中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两种机制之间的协同作用,在量化材料因腐... 为了模拟腐蚀疲劳的裂纹扩展,提出了一种近场动力学腐蚀-疲劳断裂耦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A7N01PT4铝合金的裂纹扩展模拟分析。在该模型中,用氢和应力的交互作用体现腐蚀中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两种机制之间的协同作用,在量化材料因腐蚀产生断裂行为时,将腐蚀求解步骤和力学求解步骤进行耦合。由于氢使材料的塑性降低并发生脆性断裂,在研究中采用适合模拟各向同性脆性破坏的键型近场动力学理论,并使用准脆性材料的本构力函数来描述近场力与伸长率之间的关系,该函数包含线性和非线性力学行为。通过将仿真结果与A7N01P-T4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理论 方程 腐蚀疲劳 阳极溶解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应力水平下颗粒土的边界面本构模型
10
作者 李书兆 孙国栋 +1 位作者 张安 王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低应力条件下土体的力学行为因颗粒嵌锁效应显著增强,表现出更高的摩擦角和剪胀性,工程设计中忽视这些特性可能导致不准确分析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在SANISAND-04边界面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通过引入颗粒间嵌锁强度参数,对模型的屈服面、... 低应力条件下土体的力学行为因颗粒嵌锁效应显著增强,表现出更高的摩擦角和剪胀性,工程设计中忽视这些特性可能导致不准确分析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在SANISAND-04边界面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通过引入颗粒间嵌锁强度参数,对模型的屈服面、临界状态面、边界面和剪胀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SANISAND-L模型,并采用两种不同嵌锁强度的颗粒土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ANISAND-L模型只增加了一个模型参数,不仅能准确反映低应力水平下颗粒土的峰值和临界状态内摩擦角的提升,同时也能在较高应力水平下保持适用性;该模型参数能通过低应力条件下的临界状态强度数据直接拟合获得;对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其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在2 kPa有效围压下,该模型对Toyoura砂土峰值内摩擦角的预测相对误差低于2%,显著优于未考虑嵌锁效应的SANISAND-04模型(后者相对误差超过25%)。该模型结构简洁、参数标定方便,可在SANISAND-04模型的代码基础上直接修改实现,有助于更加精准地进行浅基础承载力、海底管道铺设等浅部土层工程问题的有限元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颗粒土 理论建模 低应力水平 边界面 嵌锁强度 临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第1号通知)
11
作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6-1186,共1页
第五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将于2024年10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关键词 中国力学学会 理论 岩土力学 承办单位 研讨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第五届 主办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土层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沉降规律及对策
12
作者 田书广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2,共12页
盾构隧道下穿铁路等构筑物一直是城市地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以苏州市轨道交通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铁路为工程背景,基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组合手段,研究双洞隧道开挖对既有铁路的沉降变形影响。结果表明,结合Peck经验公式... 盾构隧道下穿铁路等构筑物一直是城市地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以苏州市轨道交通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铁路为工程背景,基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组合手段,研究双洞隧道开挖对既有铁路的沉降变形影响。结果表明,结合Peck经验公式、叠加原理、地层损失率λ(y)和复合地层主要影响角建立的复合地层埋深下双洞隧道开挖地表动态沉降预测模型可以预测任一点由盾构施工引起的三维地表沉降;通过Winker弹性地基梁理论得出了地面最大沉降值是轨面沉降值的1.29倍,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较好。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盾构下穿铁路区间段的所有土层来降低铁路受盾构掘进的影响,注浆加固后的铁路轨面沉降变形大小控制在1.5~2.5 mm,加固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中的沉降变形预测及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洞盾隧道 下穿 铁路路基 Winker理论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催化剂结构的认识与解析手段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高隆鑫 何文会 +5 位作者 翟维明 忻睦迪 邱丽美 刘锋 徐广通 李明丰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综述了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着重对利用传统表征手段和原位表征技术以及理论计算方法解析活性相结构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活性相结构的分析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结果的综述,分析了加氢催化剂的本质。指出目前现有的结构解析... 综述了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着重对利用传统表征手段和原位表征技术以及理论计算方法解析活性相结构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活性相结构的分析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结果的综述,分析了加氢催化剂的本质。指出目前现有的结构解析手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加氢催化剂结构研究方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加氢催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催化剂 活性相 表征 理论计算 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校准与固定参数校准MWU策略在垂直量尺化构念漂移下的性能探讨
14
作者 陈子豪 黎光明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旨在探究垂直量尺化数据违背跨年级同构性假设,即出现构念漂移时,同时校准与固定参数校准多先验更新策略在模型-数据不匹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进而给出垂直量尺化中处理构念漂移的三步法。结果显示:(1)构念漂移在不同数据-模型匹配条件... 旨在探究垂直量尺化数据违背跨年级同构性假设,即出现构念漂移时,同时校准与固定参数校准多先验更新策略在模型-数据不匹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进而给出垂直量尺化中处理构念漂移的三步法。结果显示:(1)构念漂移在不同数据-模型匹配条件影响不同;(2)相较同时校准,固定参数校准多先验策略能够更有效减少构念漂移造成的误差;(3)实践中,应该综合构念漂移程度和样本量选择估计模型及校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量尺化 双因子模型 念漂移 固定参数校准 项目反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的基本特性及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被引量:54
15
作者 黄茂松 姚仰平 +2 位作者 尹振宇 刘恩龙 雷华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5,共27页
土的基本特性及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是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本文针对饱和黏土、砂土及堆石料等粗粒土,总结了这三类土在基本力学特性及本构强度理论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饱和黏土部分主要包括压缩特性、剪切... 土的基本特性及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是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本文针对饱和黏土、砂土及堆石料等粗粒土,总结了这三类土在基本力学特性及本构强度理论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饱和黏土部分主要包括压缩特性、剪切特性—临界状态及剪胀/剪缩、结构性及其破坏、中主应力影响、各向异性及主应力偏转效应、不排水抗剪强度、流变特性、微观力学解析模型等;砂土部分包括临界状态概念与剪胀性、砂土各向异性、应变局部化等;堆石料等粗粒土部分则以颗粒破碎对堆石料等粗粒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为主线,重点介绍了颗粒破碎的度量方法、颗粒破碎对剪胀性、临界状态线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本构模型、宏观-微观的力学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土 砂土 粗粒土 关系 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时理论的软岩流变本构模型 被引量:52
16
作者 陈沅江 潘长良 +1 位作者 曹平 王文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5-742,共8页
从内时理论出发 ,通过在内蕴时间中引入牛顿时间 ,在Helmholtz自由能中引入损伤变量 ,对它们分别进行重新构造 ,利用连续介质不可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了软岩的内时流变本构方程。然后 ,对该方程在单轴应力条件下进行了求解、分析与... 从内时理论出发 ,通过在内蕴时间中引入牛顿时间 ,在Helmholtz自由能中引入损伤变量 ,对它们分别进行重新构造 ,利用连续介质不可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了软岩的内时流变本构方程。然后 ,对该方程在单轴应力条件下进行了求解、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方程能有效地描述软岩蠕变过程中衰减蠕变、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等三个阶段的力学特性 ;当损伤尚未发生或未明显出现时 ,该方程能用来描述软岩蠕变第一、二阶段的特性及松弛特性 ,当损伤开始发生或出现时 ,该方程描述的是蠕变第三阶段的特性 ;造成软岩蠕变加速阶段出现的原因是损伤起始于或明显显现于蠕变第二阶段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流变 内时理论 模型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物理论的含瓦斯煤本构方程 被引量:17
17
作者 姜耀东 祝捷 +2 位作者 赵毅鑫 刘京红 王宏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32-1137,共6页
以混合物理论的Truesdell公设为基础,认为含瓦斯煤是由固相煤、游离相瓦斯和吸附相瓦斯组成的饱和混合物,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构建含瓦斯煤的本构方程.方程表明,含瓦斯煤的力学变形特性由各组分特性、瓦斯吸附解吸作用和煤体的孔隙分布... 以混合物理论的Truesdell公设为基础,认为含瓦斯煤是由固相煤、游离相瓦斯和吸附相瓦斯组成的饱和混合物,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构建含瓦斯煤的本构方程.方程表明,含瓦斯煤的力学变形特性由各组分特性、瓦斯吸附解吸作用和煤体的孔隙分布共同决定.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含瓦斯煤的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吸附瓦斯促使煤体产生膨胀变形,降低其弹性模量;围压也将对含瓦斯煤的弹性模量和变形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理论 含瓦斯煤 方程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的2T2R型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 被引量:21
18
作者 范彩霞 刘宏昭 张彦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1-1105,共5页
基于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提出一类2T2R型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的系统方法。将6R平面机构某构件两端的R副替换为U副,并添加2条具有六自由度的支链SPS,演变成一个空间并联机构2RRU-2SPS;运用李群理论,综合出等效支链,构造一类2T2R型四自... 基于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提出一类2T2R型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的系统方法。将6R平面机构某构件两端的R副替换为U副,并添加2条具有六自由度的支链SPS,演变成一个空间并联机构2RRU-2SPS;运用李群理论,综合出等效支链,构造一类2T2R型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对一种新型2RPU-2SPS机构,运用单开链法进行自由度的计算和主动副的选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型综合方法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 型综合 型演变 李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式语法理论研究中需要澄清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陆俭明 吴海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并非构式的本质特点,这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共性。构式必须是一个结构体,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其音和义之间只有象征关系,没有内在的结构性的组成关系,所以不能视为构式,把语素也看作构式将会使构式的形... "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并非构式的本质特点,这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共性。构式必须是一个结构体,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其音和义之间只有象征关系,没有内在的结构性的组成关系,所以不能视为构式,把语素也看作构式将会使构式的形式"不同质"。学界还存在着新兴的"构式主义"与传统的"原子主义"之争,本文认为"构式主义"更符合实际的语言生活,并陈述了理由。本文最后指出,构式语法理论引导人们关注构式的整体性,关注语句结构背后的认知机制,这很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不过鉴于构式理论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方法论价值,目前尚不宜对此理论作过高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村域尺度下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与实现 被引量:69
20
作者 王成 费智慧 +1 位作者 叶琴丽 张玉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5-214,F0004,共11页
农村居民点利用低效化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对其进行空间重构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构乡村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该研究引入共生理论,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共生... 农村居民点利用低效化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对其进行空间重构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构乡村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该研究引入共生理论,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共生系统,明确重构原则与步骤,构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对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予以实证,构筑了生产功能型、服务功能型、生活功能型3种农村居民点组团并在村域尺度下予以空间表达,形成"一轴一带三团"的村域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共生理论对于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基于共生策略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既能确保农村居民点的互联互通,又能尊重农户主体地位,实现村域"资源共享、环境共建",发挥村域资源优势,提高农村居民点利用效率,为丘陵山区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村地区 共生理论 空间重 策略 整村推进示范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