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紫外辐射对菹草表型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王锦旗 宋玉芝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9-677,共9页
为评估强光照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紫外线-A(UV-A,320~400 nm)和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对菹草生长的影响,利用人工诱导光源将菹草植株暴露于4种不同的辐射条件下,分别为PAR处理组、PAR+UV-A辐射处理组、PAR+UV-B辐射处理组、PA... 为评估强光照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紫外线-A(UV-A,320~400 nm)和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对菹草生长的影响,利用人工诱导光源将菹草植株暴露于4种不同的辐射条件下,分别为PAR处理组、PAR+UV-A辐射处理组、PAR+UV-B辐射处理组、PAR+UV-A辐射+UV-B辐射处理组,观测植株形态、克隆分枝数及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暴露28 d后,相较于PAR,菹草株高、节间距、叶面积、叶片数、生物量等指标在UV-B作用下显著下降,在UV-A辐射作用下略有下降,在两者联合作用下,上述指标极显著降低,但两者协同作用较弱。在UV-A辐射作用下,植株出现少量分枝;在UV-B辐射作用下,植株出现较多分枝;在两者联合作用下,产生的分枝数最多;仅PAR作用下,植株不产生分枝。随辐射时间延长,植株各项指标的总变异系数及表型可塑性指数均逐渐增大。因此,紫外线在促进菹草分枝及表型改变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了解菹草在春末夏季大批衰亡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可塑性 分枝数 株高 叶面积 觅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后时间对大兴安岭越橘叶、枝、根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蔡慧颖 宋宇轩 +2 位作者 陆磊琴 何永琴 孙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8-78,共11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大兴安岭地区选择4个不同火烧后恢复时间的重度火烧迹地及1个未火烧区域,以主要灌木植物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为研究对象,测定越橘叶片(当年生叶、多年生叶)、枝条(当年生枝、多年生枝)、细根(吸收根...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大兴安岭地区选择4个不同火烧后恢复时间的重度火烧迹地及1个未火烧区域,以主要灌木植物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为研究对象,测定越橘叶片(当年生叶、多年生叶)、枝条(当年生枝、多年生枝)、细根(吸收根、运输根)的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土壤化学属性、胞外酶活性,分析越橘不同功能型叶、枝、根化学计量特征随火后时间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土壤属性及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火后越橘不同器官C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叶、枝、根,N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叶、根、枝,P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枝、叶、根。在火后2 a,当年生叶的N质量分数升高,P质量分数降低,之后,两者逐渐恢复。多年生叶N质量分数在火后2 a无变化,随后逐渐降低。P质量分数则相对稳定。火后多年生枝的C质量分数升高,不同火后时间对当年生枝的C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不同枝龄枝条的N质量分数均随火后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P质量分数则相对稳定。吸收根及运输根的N质量分数随火后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而P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土壤属性及胞外酶对不同功能型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存在差异。相比多年生叶,当年生叶的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C获取酶(β-1,4-葡萄糖苷酶,BG)、N获取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更敏感。当年生枝的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土壤属性(P质量分数、w(C)∶w(N)、w(N)∶w(P))变化的影响,而多年生枝则受土壤C获取酶的影响。吸收根的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土壤N质量分数的影响,而运输根则受土壤属性及胞外酶活性的共同影响。不同火后时间对越橘叶、枝、根的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叶龄 枝龄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的单木骨架提取算法
3
作者 刘潇然 徐爱俊 +1 位作者 周素茵 叶俊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93,共10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的树木骨架提取方法,以实现高精度和高还原度的树木三维重建。【方法】针对分割后的单株树木点云,首先采用希尔伯特曲线进行下采样和降噪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并去除噪声。在完成枝叶分离并获得完...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的树木骨架提取方法,以实现高精度和高还原度的树木三维重建。【方法】针对分割后的单株树木点云,首先采用希尔伯特曲线进行下采样和降噪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并去除噪声。在完成枝叶分离并获得完整枝干点云后,应用语义拉普拉斯收缩算法提取树木的初始骨架。最后通过树枝平滑技术对骨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高保真、拓扑正确的树木骨架结构。【结果】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提取的骨架节点数平均高12.3%,点云间隔精度平均提升42.0%,达0.011~0.021m。该方法在拓扑完整性和细节保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结合树枝平滑优化技术,进一步增强了骨架的连续性和自然形态。【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骨架提取算法的局限性,鲁棒性和准确性显著提升,可为植物表型分析、树木长势评估等应用提供高保真的树木骨架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雷达 枝叶分离 骨架提取 树木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5的桑叶采摘与桑枝伐条识别定位方法
4
作者 申颜青 李丽 +2 位作者 李渊明 童晓玲 周永忠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7-495,共9页
为应对桑树生长的多季节变化及形态多样性,同时满足其与养蚕周期相匹配的需求,解决当前桑叶自下而上采摘与桑枝伐条作业中对人工定位的依赖问题,本研究建立桑园2021年7月、2024年9月和11月各种气候与桑枝形态的数据集,提出基于改进YOLO... 为应对桑树生长的多季节变化及形态多样性,同时满足其与养蚕周期相匹配的需求,解决当前桑叶自下而上采摘与桑枝伐条作业中对人工定位的依赖问题,本研究建立桑园2021年7月、2024年9月和11月各种气候与桑枝形态的数据集,提出基于改进YOLO v5的桑树枝干检测模型YOLO v5-cytp,构建基于深度相机的三维定位系统实现精准识别。首先,加入CA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桑枝底部的特征聚焦能力;然后将YOLO v5基础的CIoU损失函数替换为SIoU损失函数以提升训练速度与推理精度;最后采用轻量化GhostNet重构YOLO v5的骨干网络,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将模型轻量化。完成深度相机标定,实现RGB图像与深度图像对齐,经过坐标转换最终获取目标三维坐标。试验表明,YOLO v5-cytp模型平均精度均值达93.4%,相较YOLO v5原始模型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内存占用量由3.79 MB降低为3.02 MB,降低20.31%;模型桑枝识别率达到91.11%;桑枝底部三维坐标(X,Y,Z)定位最大误差为(11.3,14.1,27.0)mm,符合误差允许值。模型可同时实现桑叶自下而上采摘与桑枝伐条作业的识别定位,可为桑园智能化采摘与伐条机器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采摘 桑枝伐条 YOLO v5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新源野杏树体结构及枝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凌孝波 郭传超 +5 位作者 吴明江 郑凤 王新宇 杨洋 王瑾 刘立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1,共9页
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乡杏花沟不同海拔的新疆野杏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100~1700 m范围内保持沿海拔升高的连续性设置共12个样地,以每3个样地分布为梯度,分4级海拔研究了新疆野杏树体结构、当年生枝及叶功能性状与海拔... 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乡杏花沟不同海拔的新疆野杏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100~1700 m范围内保持沿海拔升高的连续性设置共12个样地,以每3个样地分布为梯度,分4级海拔研究了新疆野杏树体结构、当年生枝及叶功能性状与海拔变化的关系,探索其对海拔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200~1350 m海拔分布的新疆野杏种群密度、胸径和冠幅最大,1100~1200 m海拔树体最高,各海拔的野杏林种群密度与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对种群密度与胸径的直接作用分别是最大与最小;随着海拔升高,野杏叶面积、叶长、叶宽、比叶面积逐渐减小,叶厚逐渐增大,1350~1550 m海拔的叶鲜质量与干质量最大,1200~1350 m海拔叶绿素值最大,海拔梯度与叶长、叶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对叶干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不同海拔的叶功能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异;1100~1200 m海拔野杏当年生枝条最长,1200~1350 m海拔枝条粗度和叶片数量最大,海拔升高与枝条长度、叶片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海拔对枝条长度的直接作用最大,枝条变异程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新疆野杏自然种群的树体结构,枝叶功能性状与海拔变化显著相关,群体生长功能性状变化指示了其对海拔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杏 海拔 树体结构 枝叶 功能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青贮辣木枝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赵秀梅 廖承飞 +2 位作者 金杰 雷虓 韩学琴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6-31,共6页
在辣木枝叶中分别添加玉米面、饲料发酵剂、中农博特青贮发酵剂、秸秆降解剂、青贮秸秆专用发酵剂进行青贮,分析5种添加剂对辣木枝叶青贮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发酵品质的影响,以不使用添加剂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玉米面、中农博特青... 在辣木枝叶中分别添加玉米面、饲料发酵剂、中农博特青贮发酵剂、秸秆降解剂、青贮秸秆专用发酵剂进行青贮,分析5种添加剂对辣木枝叶青贮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发酵品质的影响,以不使用添加剂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玉米面、中农博特青贮发酵剂、秸秆降解剂的辣木枝叶青贮感官品质评价效果较好,干物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相对饲用价值较其他3组高,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含量相对较高,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丙酸含量较低(p<0.05);6种处理均未检测出丁酸;添加玉米面、中农博特青贮发酵剂、秸秆降解剂组氨态氮含量、pH较对照组低(p<0.05)。综合考虑,添加玉米面、中农博特青贮发酵剂、秸秆降解剂可获得品质较好的辣木枝叶青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辣木枝叶 感官评价 营养成分 青贮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的树木三维建模方法
7
作者 万里红 曹振宇 +1 位作者 田志林 施艳丽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更好地获取树木三维几何结构信息,解决高精度、高还原度的树木三维重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点云数据的树木三维建模方法。针对TLS扫描存在树叶间隙的遮挡,充分考虑叶片聚集,结合叶片和... 为更好地获取树木三维几何结构信息,解决高精度、高还原度的树木三维重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点云数据的树木三维建模方法。针对TLS扫描存在树叶间隙的遮挡,充分考虑叶片聚集,结合叶片和枝干的形态特征,采用Delaunay三角网和Alpha-shape算法分别对树木叶片和枝干进行模型拟合重建,有效克服了过去树木三维建模枝干结构不真实、器官建模不精细等问题,较好实现了对单棵树木叶片和细小枝干的三维重建。所提方法可为森林结构参数获取和资源经营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能为典型树木的部件级实景三维建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雷达 点云 枝叶分离 实景三维 树木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5的复杂环境下桑树枝干识别定位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丽 卢世博 +2 位作者 任浩 徐刚 周永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7,共9页
为实现复杂自然环境下对桑树嫩叶处枝干的识别检测,改变当前桑叶采摘设备作业过程中依赖人工辅助定位的现状,解决识别目标姿态多样和环境复杂导致的低识别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模型的桑树枝干识别模型(YOLO v5-mulberry),并... 为实现复杂自然环境下对桑树嫩叶处枝干的识别检测,改变当前桑叶采摘设备作业过程中依赖人工辅助定位的现状,解决识别目标姿态多样和环境复杂导致的低识别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模型的桑树枝干识别模型(YOLO v5-mulberry),并结合深度相机构建定位系统。首先,在YOLO v5的骨干网络中加入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提高神经网络对桑树枝干的关注度;并增加小目标层使模型可检测4像素×4像素的目标,提高了模型检测小目标的性能;同时使用GIoU损失函数替换原始网络中的IoU损失函数,有效防止了预测框和真实框尺寸较小时无法正确反映预测框及真实框之间位置关系的情况;随后,完成深度图和彩色图的像素对齐,通过坐标系转换获取桑树枝干三维坐标。试验结果表明:YOLO v5-mulberry检测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为94.2%,较原模型提高16.9个百分点,置信度也提高12.1%;模型室外检测时应检测目标数53,实际检测目标数为48,检测率为90.57%;桑树嫩叶处枝干三维坐标识别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为(9.4985 mm,11.285 mm,19.11 mm),满足使用要求。该研究可实现桑树嫩叶处枝干的识别与定位,有助于推动桑叶智能化采摘机器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采摘 枝干识别定位 YOLO v5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桑枝叶粉复合饲料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岩 林天宝 +4 位作者 侯凤香 赵燕 范明亮 金俊杰 吕志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桑树是在我国广泛栽种且兼具药食两用价值的木本植物,其营养丰富产量又高。随着机械化栽培生产技术升级和应用推广,桑多元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探究机械化收获的杂交桑枝叶粉制备复合饲料对肉鸡生产的影响,在等氮等能的基础上,按基础... 桑树是在我国广泛栽种且兼具药食两用价值的木本植物,其营养丰富产量又高。随着机械化栽培生产技术升级和应用推广,桑多元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探究机械化收获的杂交桑枝叶粉制备复合饲料对肉鸡生产的影响,在等氮等能的基础上,按基础日粮含0%(对照组)、2%(低剂量组)、4%(中剂量组)、6%(高剂量组)的不同比例配制桑枝叶粉复合饲料,经连续8周的饲养观察,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分析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桑枝叶粉复合饲料组鸡生长状态、觅食表现和增重无明显变化,但肉鸡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抗氧化能力、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同时,桑枝叶粉饲养组肉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尿素氮(UREA)含量和胆固醇含量降低,其中4%桑枝叶粉复合饲料组表现尤为明显。经定量PCR检测表明,内源性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可能与HMGCR、SREBP-2等蛋白基因水平的表达受到抑制,以及LDLR外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增加有关。综上所述,桑枝叶粉可改善肉鸡体内的物质代谢,提高肝肾及抗氧化和免疫保护功能,促进胆固醇脂质代谢,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血清学 胆固醇 抗氧化 桑枝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种实生长早期枝叶和种实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及积累量动态分析
10
作者 叶淑媛 曾燕如 +2 位作者 曹永庆 田苏奎 喻卫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7-1055,共9页
【目的】探究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种实早期生长阶段枝叶与种实矿质元素质量分数、积累量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升香榧种仁品质及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2+17)a香榧试验林(砧木为2年生,嫁接后生长了... 【目的】探究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种实早期生长阶段枝叶与种实矿质元素质量分数、积累量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升香榧种仁品质及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2+17)a香榧试验林(砧木为2年生,嫁接后生长了17 a),采集3月上旬至7月上旬当年生侧枝(含叶片)及2代种实,对枝叶、种实中氮、磷、钾、钙、镁、锌、锰、铜质量分数及积累量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香榧种实早期生长阶段,种实横纵径、单果干鲜质量及含水率在4月上旬前无明显变化,4月中旬至6月中旬均增长迅速,之后趋于平稳。4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枝叶中氮、磷、钾的积累量下降,而种实中氮、磷积累量及钾质量分数持续上升,表明枝叶中的氮、磷、钾优先供应种实的生长,缓生期与花芽分化期种实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小,速生期种实对氮、磷、钾需求增加,该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增强;在时间尺度上,钙在枝叶中逐渐吸收、积累,种实中钙质量分数及积累量则呈显著、极显著降低;速生期后,种实中的镁积累量增高,枝叶中镁积累量及质量分数均随着种实的膨大而下降;香榧种实早期生长阶段枝叶中锌、铜积累量呈下降趋势,种实对锌、铜、锰需求量较小。【结论】①速生期香榧种实的体积和含水率快速增加,进入充实期后趋于稳定。②元素质量分数、积累量与香榧种实生长期密切相关。为提高香榧种实品质,应在种实缓生期末期和速生期开始时施加氮、磷、钾肥,并配合施用适量锌、铜等微量元素肥料,在种实采收后施用镁肥。图5参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枝叶及种实 矿质元素 积累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儿山区野生软枣猕猴桃雄株枝叶性状多样性研究
11
作者 张毓 孔德馨 +2 位作者 董坤 秦栋 孟凡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49-57,共9页
为建立优异软枣猕猴桃雄株综合评价体系,初步筛选保存的长白山山脉帽儿山区野生雄株软枣猕猴桃资源,以25份雄性软枣猕猴桃为调查对象,参考《猕猴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调查方法对全部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的观察和测量。结... 为建立优异软枣猕猴桃雄株综合评价体系,初步筛选保存的长白山山脉帽儿山区野生雄株软枣猕猴桃资源,以25份雄性软枣猕猴桃为调查对象,参考《猕猴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调查方法对全部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一年生枝阳面色泽以褐色系列为主,皮孔多为浅黄色或灰白色的小皮孔,皮孔形状则以短梭形和椭圆形为主,且多在枝条上排列较为密集。一年生枝横截面表型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芽座多为小芽座,枝条叶痕较多表现为浅,M17-35的一年生枝节间长度最长,为3.7 cm,M17-16节间长度最小,为1.6 cm。成叶与幼叶在形状及叶基形状上具有一定差异,幼叶均为卵圆形,但部分资源的叶片发育为阔卵形,幼叶叶基为楔形和圆形,成叶叶基为心形和圆形。全部资源成叶叶片均被白色刚毛,多双面被毛,其中5份资源背面无毛。成叶叶片长度在8.3~11.8 cm,平均值为9.9 cm。叶片宽度在5.3~6.8 cm,平均值为6.2 cm。其中M17-40的叶片最大,叶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1.8 cm和6.8 cm。全部资源的叶柄长度在2.6~3.9 cm,平均长度为3.2 cm,叶柄直径在1.7~2.5 mm,平均值为2.1 mm。综合来看M17-1的叶柄最长最粗,分别为3.9 cm和2.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雄株 枝叶性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对枣树生长和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国丽 田春娇 +3 位作者 刘志国 刘平 王玖瑞 刘孟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0-1169,共10页
【目的】探究枣树生长与结实的适宜水肥条件,以期为太行山区鲜食枣月光和冬枣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北农业大学-阜平现代枣业综合试验站月光和冬枣为材料,2021—2022年调查低水肥处理(每666.7 m^(2)年滴灌水10 t,水溶肥A 15 kg... 【目的】探究枣树生长与结实的适宜水肥条件,以期为太行山区鲜食枣月光和冬枣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北农业大学-阜平现代枣业综合试验站月光和冬枣为材料,2021—2022年调查低水肥处理(每666.7 m^(2)年滴灌水10 t,水溶肥A 15 kg,水溶肥B 15 kg)、中水肥处理(每666.7 m^(2)年滴灌水12 t,水溶肥A 20 kg,水溶肥B 25 kg)、高水肥处理(每666.7 m^(2)年滴灌水14 t,水溶肥A 25 kg,水溶肥B 40 kg)和对照(CK,不施水肥)4种水肥条件对枣枝叶生长、开花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水肥条件对两个品种枣吊长度无显著影响。月光高水肥和冬枣中水肥处理后对新生枣头数、枣头长度、枣头二次枝长、枣吊花序数和枣吊成花数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中高水肥处理条件下,月光果实营养物质含量整体较高,而冬枣中水肥处理果实品质最佳。与对照比较,随着水肥量的增多,总体上两个品种叶片中N、P、K、Mg元素含量增多,Ca元素含量随水肥量的增多而减少。【结论】在太行山区月光和冬枣两个鲜食枣品种实施滴灌系统水肥管理中,应分别采用高、中水肥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 枝叶 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桑枝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静 赵娜 +8 位作者 郭万正 金枫 陈芳 朱伟 樊启文 杜恩存 陶文静 黄少文 魏金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9-1266,共8页
为探究发酵桑枝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36周龄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3%,6%,9%发酵桑枝叶粉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4周各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降... 为探究发酵桑枝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36周龄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3%,6%,9%发酵桑枝叶粉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4周各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5—8周各试验组不合格蛋率显著提高(P<0.05),9—12周3%发酵组不合格蛋率显著提高(P<0.05),6%和9%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第4周末各试验组鸡蛋蛋白高度、3%和9%发酵组哈氏单位、6%发酵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12周末各试验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9%发酵组肝脏指数、各试验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3%和6%发酵组空肠绒毛高度、6%和9%发酵组回肠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条件下,在蛋鸡饲粮中使用6%发酵桑枝叶粉(桑枝叶粉含量50%)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桑枝叶粉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枝条扭曲及恢复变异的SSR鉴定和枝叶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含莉 罗智 +2 位作者 刘平 刘孟军 王玖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突变是一套来源清晰的枣枝条扭曲变异材料。采用SSR标记鉴定,并通过形态与解剖结构观察揭示枝条扭曲变异的枝叶特征。37对SSR引物从‘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的基因组DNA扩增出52种带型,... ‘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突变是一套来源清晰的枣枝条扭曲变异材料。采用SSR标记鉴定,并通过形态与解剖结构观察揭示枝条扭曲变异的枝叶特征。37对SSR引物从‘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的基因组DNA扩增出52种带型,但未发现3种材料之间的差异。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的叶横径、叶周长、叶面积、长针刺、短针刺长度均显著小于‘冬枣’。恢复直枝突变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实度均显著高于‘冬枣’和枝条扭曲突变。‘冬枣’叶片主叶脉厚度及枣吊导管面积、导管直径、导管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的遗传背景一致,枝叶性状差异突出,可用于枝条扭曲生长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枝条扭曲突变 枝条扭曲恢复突变 枝叶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腺肋花楸扦插生根特性及不定根发生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立格 曲良谱 +2 位作者 张成霞 韦庆翠 李成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1152,共12页
【目的】为了解黑果腺肋花楸扦插不定根起源及发育过程,揭示其扦插生根机理。【方法】以‘福康源1号’当年生半木质化插穗为研究材料,利用水培扦插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插穗内部组织结构及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 【目的】为了解黑果腺肋花楸扦插不定根起源及发育过程,揭示其扦插生根机理。【方法】以‘福康源1号’当年生半木质化插穗为研究材料,利用水培扦插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插穗内部组织结构及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结果】在水培条件下,IBA处理扦插生根期为30~40 d,扦插过程中皮孔处在10~15 d出现不定根,插穗切口处在15~20 d出现不定根,生根速度、不定根数量及根长均优于对照,外源诱导可显著提高生根率和生根质量。扦插前的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原基在插后形成;不定根形成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内部分生组织生根型。皮部产生的不定根起源于维管形成层、韧皮薄壁细胞或皮层;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定根是由愈伤组织内的薄壁细胞团特化而成;叶隙或枝隙是形成不定根原基和产生愈伤组织的主要区域。【结论】扦插生根属于多位点发生模式,属于诱导生根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扦插 不定根发生 叶隙 枝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向量夹角的果树点云配准与枝叶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宏琪 江自真 +1 位作者 周俊 顾宝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7-336,共10页
在实现果园作业全自动化的过程中,亟需直接构建自然环境下果树枝干三维模型的方法。本文通过对自然环境下以不同角度采集的果树点云进行配准,并针对采样一致性(SAC-IA)+迭代最近点(ICP)配准算法在点云配准中耗时较长以及精度不高的问题... 在实现果园作业全自动化的过程中,亟需直接构建自然环境下果树枝干三维模型的方法。本文通过对自然环境下以不同角度采集的果树点云进行配准,并针对采样一致性(SAC-IA)+迭代最近点(ICP)配准算法在点云配准中耗时较长以及精度不高的问题,结合点云法向量夹角提取源点云和目标点云的特征点,并通过点云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在源点云和目标点云的特征点中查找待匹配点对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果树点云待匹配点对的改进SAC-IA+ICP点云配准算法;借助最小包围盒划分的分块技术对配准后的果树点云进行分块,然后利用点云的几何特征,对划分的子块进行枝叶粗分割,最后使用欧氏聚类完成枝叶的精细分割。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SAC-IA+ICP算法在平均旋转误差上相较于原始SAC-IA+ICP算法减少85.44%,配准均方根误差相较于原始SAC-IA+ICP算法减少71.74%,配准时间相较于原始SAC-IA+ICP算法减少97.99%;同时,改进后的SAC-IA+ICP算法在平均旋转误差上相较于SAC-IA+NDT算法减少90.38%,配准均方根误差相较于SAC-IA+NDT算法减少85.39%,配准时间相较于SAC-IA+NDT算法减少98.04%。另外,本文采用的枝叶分割算法能够完成枝叶分割,且相较于人工分割其分割准确度可达9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点云 法向量夹角 点云配准 枝叶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吻枝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媛媛 张会敏 +1 位作者 王变利 王志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1,共3页
从钩吻〔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Benth.〕枝叶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27-O-对-(E)-香豆酰基-乌索酸、27-O-对-(Z)-香豆酰基-乌索酸、16-表伏康树卡平碱、(Z)-阿枯米定碱、N(a)-去甲基嘌呤。其中,... 从钩吻〔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Benth.〕枝叶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27-O-对-(E)-香豆酰基-乌索酸、27-O-对-(Z)-香豆酰基-乌索酸、16-表伏康树卡平碱、(Z)-阿枯米定碱、N(a)-去甲基嘌呤。其中,16-表伏康树卡平碱首次从钩吻中分离获得,其余5个化合物首次从钩吻属(Gelsemium Juss.)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 枝叶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粗饲料经纤维素酶发酵后产物的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湘云 张村宇 +3 位作者 易显凤 林波 庞天德 黄志朝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30,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甘蔗尾叶、玉米秸秆、象草、木薯枝4种粗饲料经纤维素酶(CE)发酵后的产物在水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为水牛养殖中粗饲料的选择利用提供参考。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测定4种粗饲料及其经C... 试验旨在研究甘蔗尾叶、玉米秸秆、象草、木薯枝4种粗饲料经纤维素酶(CE)发酵后的产物在水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为水牛养殖中粗饲料的选择利用提供参考。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测定4种粗饲料及其经CE发酵后产物的营养成分及瘤胃降解特性。结果显示:发酵前,甘蔗尾叶与象草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木薯枝(P<0.05);木薯枝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最低(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最高(P<0.05)。经CE处理后,发酵组CP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NDF和ADF含量不同程度地下降。发酵前,各营养成分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均为:象草>甘蔗尾叶>玉米秸秆>木薯枝,象草的DM、NDF和ADF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象草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木薯枝叶(P<0.05),木薯枝的各营养成分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经CE处理后,与对照组对比,发酵组的DM、CP、NDF和ADF有效降解率均不同程度地提高。研究表明,4种粗饲料饲用价值排序为:象草>甘蔗尾叶>玉米秸秆>木薯枝,添加CE能够改善4种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尾叶 玉米秸秆 象草 木薯枝 纤维素酶 瘤胃降解率 水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油松叶-枝-根氮磷含量随降水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航宇 付琪瑶 +2 位作者 梁婉婷 宋沼鹏 侯继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对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随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我国暖温带地区森林植物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认识。【方法】本文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在我国天然油松林主要分布区选择7个代表性样点,对优势种油松叶... 【目的】对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随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我国暖温带地区森林植物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认识。【方法】本文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在我国天然油松林主要分布区选择7个代表性样点,对优势种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油松叶、枝、根器官间氮、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的氮、磷含量均高于枝和根的氮、磷含量,其中当年生叶、当年生枝的氮、磷含量高于多年生叶、多年生枝的氮、磷含量。吸收根氮、磷含量高于次生根氮、磷含量。当年生叶、当年生枝的氮磷比低于多年生叶、多年生枝的氮磷比,次生根氮磷比高于吸收根氮磷比。(2)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整体变异系数范围为12.3%~44.4%,其中吸收根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多年生叶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3)油松不同器官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随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油松多年生叶氮含量、多年生及当年生枝氮、磷含量随降水量的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多年生及当年生叶磷含量、枝磷含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多年生及当年生叶氮磷比、枝氮磷比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次生根磷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次生根氮磷比随温度升高呈显著下降的趋势。【结论】降水、温度对我国天然油松林优势物种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不同器官应对这两个环境因子的响应趋势及适应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叶-枝-根 氮、磷化学计量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拉枝角度对嘎拉苹果叶片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杜荣 曲俊贤 +2 位作者 赵增强 韩明玉 范崇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4,共4页
为探讨嘎拉苹果细长纺锤形小主枝的适宜拉枝角度,分别进行了40°~50°、60°~70°、80°~90°、100°~110°4个水平的拉枝处理,测定了叶片质量、果实品质和单枝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拉枝角度... 为探讨嘎拉苹果细长纺锤形小主枝的适宜拉枝角度,分别进行了40°~50°、60°~70°、80°~90°、100°~110°4个水平的拉枝处理,测定了叶片质量、果实品质和单枝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拉枝角度80°以上比70°以下果实品质好,单枝产量高。拉枝角度80°~90°比100°~110°时单叶干重、果实单果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而果实着色指数和Vc含量低,且差异显著;单叶鲜重、果实光洁指数、果皮叶绿素含量、果形指数、果锈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值及单枝产量差异不显著。在陕西渭北南部苹果产区,嘎拉苹果纺锤形小主枝的拉枝角度以90°~10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拉枝角度 嘎拉 叶片质量 果实品质 单枝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