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4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氨(铵)对CuO-La2O3/SiO2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慧敏 王美慧 +1 位作者 于戈文 丁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8,共8页
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uO-La2O3/SiO2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二醇(EG)反应中,研究了不同氨(铵)源引起的溶液pH值变化对所制备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采用TEM,XRD和化学吸附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使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 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uO-La2O3/SiO2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二醇(EG)反应中,研究了不同氨(铵)源引起的溶液pH值变化对所制备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采用TEM,XRD和化学吸附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使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结果表明:氨源的添加除络合金属离子外,还可以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从而改变Cu活性组分在催化剂中的分散度及抗烧结能力,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以氨水所制催化剂的加氢性能最优,DMO转化率和EG选择性分别可达98%(质量分数,下同)和97%,并且连续反应200 h后仍保持稳定;以四甲基氢氧化铵制备的催化剂虽然具有较高的Cu分散度和较小的粒径,但由于过高的pH值,使得载体发生晶型转变,导致Cu物种的还原度减小且在原位还原等热条件下迅速烧结,同时活性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la2o3/sio2催化剂 草酸酯加氢 等体积浸渍 氨(铵)源 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基分子筛催化剂应用于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和N_(2)O直接催化分解反应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明淑君 李新楠 +4 位作者 庞磊 苏长罗 程春晖 杨小东 李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12,共16页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是减少N_(2)O排放的最具潜力的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核心均依赖于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催化性能,为实现NO_(x)和N_(2)O的同步高效去除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路径。综述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的催化机理,探讨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拓扑结构、助剂金属掺杂,以及反应环境中共存气体对其理化性质、NH_(3)-SCR活性和N_(2)O分解性能的影响。具体而言,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Fe物种形成与分布受到制备方法和分子筛拓扑结构的显著影响。助剂金属的引入不仅能够增大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含量,还能改善Fe物种的分散性,从而优化其催化性能。此外,共存气体(如NO、O_(2)和H2O)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N_(2)O分解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催化剂设计优化与性能提升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分子筛催化剂 NH_(3)-SCR N_(2)o直接催化分解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催化剂NH_(3)-SCR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研究
3
作者 焦坤灵 焦晓云 +3 位作者 刘佳杰 汪思瀛 李娜 武文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75,共7页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在300~350℃脱硝活性可达90%左右。SO_(2)/H_(2)O共同作用可将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脱硝活性提高至97%,其促进作用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可逆性。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后,催化剂比表面积、酸性位点及强度增加,表面活性物质分散度更高,弱化了尾矿矿物晶型,提高了催化剂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催化脱硝活性,同时具备优良的SO_(2)/H_(2)O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o_(3)改性 稀土尾矿 催化剂 NH_(3)-SCR脱硝 So_(2)/H_(2)o耐受性能 脱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TiO_2/SiO_2/Fe_3O_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3
4
作者 廖振华 陈建军 +2 位作者 姚可夫 赵方辉 李荣先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9-754,共6页
以纳米Fe3O4磁粉为核心,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iO2/Fe3O4复合光催化剂。用XRD、TEM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具有偶氮染料结构的甲基橙水溶液为目标反应物,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TiO2/SiO2/Fe3O4样... 以纳米Fe3O4磁粉为核心,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iO2/Fe3O4复合光催化剂。用XRD、TEM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具有偶氮染料结构的甲基橙水溶液为目标反应物,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TiO2/SiO2/Fe3O4样品为双层包覆型结构,SiO2为中间层,最外层是锐钛矿型的TiO2。该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溶液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并具有可利用其磁性回收重用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Fe3o4 包覆 磁性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TiO_2/SiO_2薄膜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付宏刚 王建强 +4 位作者 任志宇 闫鹏飞 于海涛 辛柏福 袁福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71-1676,共6页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佳掺入量为0.03%。罗丹明B在粉体和膜催化剂的作用下遵循不同的光催化反应机理。根据XRD,SEM,Raman,XPS和FTIR的表征结果可认为,TiO_2在SIO_2表面薄膜化和Ti-O-Si键的形成是催化活性提高和降解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sio2薄膜 催化剂 结构 催化性能 溶胶-凝胶法 制备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助剂SiO_2、Al_2O_3对铁基催化剂浆态床F-T合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万海军 吴宝山 +4 位作者 李廷真 陶智超 安霞 相宏伟 李永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9-594,共6页
采用连续共沉淀与喷雾干燥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微球状Fe/Cu/K/SiO2和Fe/Cu/K/Al2O3催化剂,研究SiO2和Al2O3作为结构助剂对铁基催化剂吸附行为、炭化行为及F-T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与Al2O3相比较,SiO2抑制了H2的吸附... 采用连续共沉淀与喷雾干燥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微球状Fe/Cu/K/SiO2和Fe/Cu/K/Al2O3催化剂,研究SiO2和Al2O3作为结构助剂对铁基催化剂吸附行为、炭化行为及F-T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与Al2O3相比较,SiO2抑制了H2的吸附,但促进了CO的吸附,有利于催化剂的炭化。催化剂在260℃、1.5MPa、H2/CO=0.67和2 000h-1下的浆态床F-T合成反应评价表明,Fe/Cu/K/SiO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F-T合成活性、高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活性,且其烃产物选择性明显向高炭数方向偏移,而Fe/Cu/K/Al2O3催化剂则表现出较低的F-T合成活性、低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活性和高的轻质烃选择性。但Fe/Cu/K/AlO催化剂比Fe/Cu/K/SiO催化剂具有更好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 铁基催化剂 sio2 AL2o3 烃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修饰的MoO_3/SiO_2催化剂的XRD和TPR表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琪 郝影娟 +2 位作者 陈爱平 姚光华 杨意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1-564,共4页
采用XRD和TPR测试技术表征了一系列不同K与Mo摩尔比的MoO3/K2O/SiO2催化剂。XRD表征结果显示,随着元素K的加入,多钼物种逐渐被破坏,最终形成了单钼的K2MoO4物种。TPR表征显示,催化剂表面的钼物种有2种结构,即八面体的Mo(Oh)和四面体的Mo... 采用XRD和TPR测试技术表征了一系列不同K与Mo摩尔比的MoO3/K2O/SiO2催化剂。XRD表征结果显示,随着元素K的加入,多钼物种逐渐被破坏,最终形成了单钼的K2MoO4物种。TPR表征显示,催化剂表面的钼物种有2种结构,即八面体的Mo(Oh)和四面体的Mo(Td)。八面体Mo(Oh)的还原峰在770 K附近,而四面体Mo(Td)还原峰在1 000 K附近;无K的MoO3/SiO2催化剂的低温还原峰出现在840 K,少量元素K的添加削弱了Mo与SiO2之间的作用,使得低温还原峰温度降低到770 K附近;随着元素K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Mo(Oh)物种逐渐减少而Mo(Td)物种逐渐增多,从而使得催化剂表面的Mo更难被还原。高硫合成气制甲硫醇的活性随着钼基催化剂八面体(Oh)钼物种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3/K2o/sio2催化剂 XRD TPR 高硫合成气 甲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丁醇在Cu-ZnO-Cr_2O_3/SiO_2催化剂上的脱氢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振旅 马红超 +3 位作者 朱万春 井淑波 吉定豪 王国甲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2,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 Cu-Zn O-Cr2 O3 / Si O2 催化剂 ,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借助 XRD,TPD,TPR和 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焙烧温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载体的预处理... 采用浸渍法制备 Cu-Zn O-Cr2 O3 / Si O2 催化剂 ,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借助 XRD,TPD,TPR和 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焙烧温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载体的预处理对仲丁醇的转化率和甲乙酮的选择性均有较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丁醇 Cu-Zno-Cr2o3/sio2催化剂 脱氢活性 焙烧温度 还原温度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γ-Al_2O_3和V_2O_5/SiO_2负载型催化剂对异丁烷的催化脱氢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马红超 付颍寰 +3 位作者 王振旅 朱万春 吴通好 王国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21-1224,共4页
用浸渍法制备了V2 O5/γ Al2 O3 和V2 O5/SiO2 负载型催化剂 ,应用H2 TPR、NH3 TPD、ESR等物理化学技术对其作了表征 ,比较了它们在 5 80℃时对异丁烷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V2 O5/γ Al2 O3 催化剂的脱氢活性较好 ,异丁烷转... 用浸渍法制备了V2 O5/γ Al2 O3 和V2 O5/SiO2 负载型催化剂 ,应用H2 TPR、NH3 TPD、ESR等物理化学技术对其作了表征 ,比较了它们在 5 80℃时对异丁烷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V2 O5/γ Al2 O3 催化剂的脱氢活性较好 ,异丁烷转化率为 35 4 % ,这与γ Al2 O3 表面钒物种易还原 (还原温度为 5 4 2℃ )和分散状态好有关 ;而V2 O5/SiO2 催化剂显示出 96 %的高异丁烯选择性则与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γ-Al2o3 V2o5/sio2 异丁烷 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SiO_2催化剂上2-丁烯与乙烯歧化制丙烯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秦峰 陈胜利 +2 位作者 高金森 徐春明 李东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7-572,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WO3/SiO2催化剂,对其进行了UV-Vis DRS和NH3-TPD表征。将WO3/SiO2作为催化剂,以乙烯和2-丁烯为原料制备丙烯,考察了反应温度、质量空速等因素对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WO3担载量为8%;以8%WO3/SiO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WO3/SiO2催化剂,对其进行了UV-Vis DRS和NH3-TPD表征。将WO3/SiO2作为催化剂,以乙烯和2-丁烯为原料制备丙烯,考察了反应温度、质量空速等因素对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WO3担载量为8%;以8%WO3/SiO2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73 K^573 K、压力3.0 MPa、质量空速1.6 h-1下,2-丁烯的转化率可保持在80%以上,丙烯的选择性大于89.2%。经过140 h的稳定性实验,2-丁烯的转化率和丙烯的选择性略有下降,适当的提高反应温度(由473 K增加到513 K)可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新鲜催化剂表面存在四面体、八面体六价钨物种和体相WO3,适当还原的W物种是歧化活性物种;W负载在催化剂表面引入了新的强酸中心,同时明显增加了总酸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化 丙烯 Wo3/sio2 2-丁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La/γ-Al_2O_3·SiO_2催化剂上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利峰 王一平 黄群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05-1609,1623,共6页
制备了不同La含量的Ni-La/γ-Al2O3·SiO2催化剂,采用XRD、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中加入La之后,能提高Ni的分散度。分别考察了水醇比和温度对La质量分数为5%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水醇摩尔比为4.0时,氢... 制备了不同La含量的Ni-La/γ-Al2O3·SiO2催化剂,采用XRD、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中加入La之后,能提高Ni的分散度。分别考察了水醇比和温度对La质量分数为5%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水醇摩尔比为4.0时,氢气选择性650℃时达到99.0%,CO选择性400℃时只有0.7%。还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整个100h稳定性测试过程中不产生乙烯,氢气的选择性保持在67.2%左右,总积炭量仅仅为8.6mg/(gcat·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积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LA γ-Al2o3·sio2 乙醇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和Al_2O_3负载的Ni基催化剂在甲烷干重整中的催化性能差异(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艳 堵锡华 +6 位作者 李靖 王鹏 朱捷 葛奉娟 周俊 宋明 朱文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CH4与CO_2干重整反应对于环境保护和天然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SiO_2和Al_2O_3是适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的两种典型的催化剂载体。为了阐明这两种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Al_2O_3和Ni/SiO_2催化... CH4与CO_2干重整反应对于环境保护和天然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SiO_2和Al_2O_3是适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的两种典型的催化剂载体。为了阐明这两种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Al_2O_3和Ni/SiO_2催化剂,并利用BET、TEM、H2-TPR、XRD、TG和Raman等技术对还原和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载体的性质不同,Ni基催化剂在甲烷干重整中的催化性能也不同。Ni/SiO_2催化剂的初始活性较高,但由于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较弱,催化稳定性较差,在800℃下反应15 h其催化活性急剧下降;较弱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使得Ni/SiO_2催化剂上的Ni颗粒较大,有利于积炭前驱物种的生成,导致催化剂快速失活。而对于Ni/Al_2O_3催化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较强,Ni颗粒较小,但由于Ni与Al_2O_3生成了NiAlxOy物种,有效活性位减少,其催化活性相对较低,但催化稳定性较好,干重整反应进行50 h其活性保持稳定; Ni与Al_2O_3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形成小且稳定的Ni粒子,能减少积炭,因而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干重整 镍基催化剂 构效关系 载体效应 NI/AL2o3 Ni/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γ-Fe_2O_3-SiO_2)磁性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松威 徐盛明 +1 位作者 陈崧哲 徐景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61-176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γ-Fe2O3-SiO2复合材料,并在其表面进行SiO2包覆,获得了纳米尺寸磁核的单分散球形SiO2/(γ-Fe2O3-SiO2)颗粒.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实验结果说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γ-Fe2O3-SiO2复合材料,并在其表面进行SiO2包覆,获得了纳米尺寸磁核的单分散球形SiO2/(γ-Fe2O3-SiO2)颗粒.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实验结果说明:Fe2O3-SiO2复合物经过700℃以上温度煅烧30 min后才出现γ-Fe2O3晶相,更高温度或者更长的煅烧时间将导致γ-Fe2O3向α-Fe2O3的转变;经SiO2包覆后得到的SiO2/(γ-Fe2O3-SiO2)为粒径均匀的单分散球形颗粒,颗粒尺寸在150~200 nm左右,内部核心为γ-Fe2O3颗粒,外层则被严密的SiO2包裹.通过将纯Fe3O4粉外层直接包覆SiO2做对比实验表明,SiO2/(γ-Fe2O3-SiO2)具有更加优异的磁性能,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磁性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 磁性催化剂载体 热稳定性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载光催化剂TiO_2/SiO_2/γ-Fe_2O_3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包淑娟 张校刚 刘献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0,113,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基体(Fe3O4),煅烧使其转化为γ Fe2O3。溶胶 凝胶法成功得到易于固液分离回收的磁载TiO2光催化剂TiO2/SiO2/γ Fe2O3。用TEM和XRD进行形貌和物相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对可溶性染料Orange Ⅱ的降解性能,并探讨了...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基体(Fe3O4),煅烧使其转化为γ Fe2O3。溶胶 凝胶法成功得到易于固液分离回收的磁载TiO2光催化剂TiO2/SiO2/γ Fe2O3。用TEM和XRD进行形貌和物相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对可溶性染料Orange Ⅱ的降解性能,并探讨了煅烧温度、时间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煅烧温度为450℃,最佳煅烧时间为30min。这种情况下得到的磁载TiO2光催化剂TiO2/SiO2/γ Fe2O3,在3次循环使用后降解率仍保持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载 催化剂 化学共沉淀法 制备 催化氧化性能 Tio2/sio2/γ-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改性的V_2O_5-MoO_3/TiO_2催化剂抗碱中毒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沈伯雄 马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51,共5页
以陶瓷为骨架,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V2O5-MoO3/TiO2催化剂,并用SiO2进行改性。采用浸渍法模拟碱K中毒,研究了SiO2改性前后催化剂中毒脱硝效率的变化,并通过BET、H2-TPR、NH3-TPD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SiO2... 以陶瓷为骨架,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V2O5-MoO3/TiO2催化剂,并用SiO2进行改性。采用浸渍法模拟碱K中毒,研究了SiO2改性前后催化剂中毒脱硝效率的变化,并通过BET、H2-TPR、NH3-TPD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SiO2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明显提高。SiO2改性后新鲜催化剂还原温度向低温方向迁移10℃左右,氧化还原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表面酸强度和酸量也得到较大的提高。反应评价结果表明,SiO2改性可以提高催化剂抗碱中毒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V2o5-Moo3/Tio2 sio2改性 碱中毒 氮氧化物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改性Co/SiO_2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晓瑜 张燚 +1 位作者 鲍骏 TSUBAKI Noritatsu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8-150,155,共4页
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不同含量Al2O3的Co/SiO2-Al2O3催化剂。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物理吸附(BET)以及原位CO吸附红外光谱(DRIF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2O3的添加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稍有下降,但对孔径分布无明... 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不同含量Al2O3的Co/SiO2-Al2O3催化剂。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物理吸附(BET)以及原位CO吸附红外光谱(DRIF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2O3的添加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稍有下降,但对孔径分布无明显影响;随着Al2O3负载量的增加,载体表面钴粒子粒径变小,分散度提高,同时还原度逐步降低;Al2O3改性后催化剂表面CO吸附峰位发生蓝移,并且桥式CO吸附峰强度明显增大,说明Al2O3改性后钴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Co/sio2催化剂 Al2o3改性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NiZnO/SiO_2-Al_2O_3的还原过程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尧顺 王刚 +3 位作者 宫中昊 王佳琨 徐春明 高金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0-768,共9页
采用中压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研究了反应吸附脱硫剂NiZnO/SiO2-Al2O3在H2气氛下的还原规律,采用XRD、XPS等多种手段分析了还原工艺条件对NiZnO/SiO2-Al2O3基本性质和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还原工况下,可得到4种不同还原状态的N... 采用中压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研究了反应吸附脱硫剂NiZnO/SiO2-Al2O3在H2气氛下的还原规律,采用XRD、XPS等多种手段分析了还原工艺条件对NiZnO/SiO2-Al2O3基本性质和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还原工况下,可得到4种不同还原状态的NiZnO/SiO2-Al2O3;高还原温度和长还原时间会导致NiZnO/SiO2-Al2O3中生成NiZn合金,从而显著降低其吸附脱硫能力。优化的还原工艺条件可使NiZnO/SiO2-Al2O3中的NiO完全还原,同时防止生成NiZn合金,获得高的吸附脱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汽油 反应吸附脱硫 NiZno/sio2-Al2o3 还原 NiZn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催化剂Na_2O·SiO_2/Fe_3O_4的制备及其催化酯交换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萍梅 黄凤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6,86,共7页
以Na2SiO3为活性物质,以纳米Fe3O4为磁核制备磁性固体碱催化剂Na2O·SiO2/Fe3O4,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硅与铁的摩尔比2.5,晶化时间2h,煅烧温度350℃,煅烧时间2.5h,并通过震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催化剂的磁性进... 以Na2SiO3为活性物质,以纳米Fe3O4为磁核制备磁性固体碱催化剂Na2O·SiO2/Fe3O4,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硅与铁的摩尔比2.5,晶化时间2h,煅烧温度350℃,煅烧时间2.5h,并通过震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催化剂的磁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Na2O·SiO2/Fe3O4具有较好的磁性和顺磁性,抗水性能优于传统均相碱催化剂;将其应用于棉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醇油摩尔比7:1,催化剂加入量5%,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h,搅拌速度400r/min,在此条件下,催化棉籽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为99.6%,连续使用11次后活性仍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固体碱催化剂 Na2o·sio2/Fe3o4 酯交换 脂肪酸甲酯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Fe_3O_4@SiO_2@KCC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臭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牛建瑞 李文亚 +4 位作者 李宗泽 刘艳芳 孙雪聪 谢欢欢 李再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360,共7页
采用微乳法及浸渍法合成负载型铜锰单分散核壳磁性纤维状纳米催化剂(Cu-Mn/Fe_3O_4@SiO_2@KCC),利用XRD、TEM、BET、VSM等手段对其表征;并通过构建类均相催化臭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100 mg·L^(-1))的研究,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微乳法及浸渍法合成负载型铜锰单分散核壳磁性纤维状纳米催化剂(Cu-Mn/Fe_3O_4@SiO_2@KCC),利用XRD、TEM、BET、VSM等手段对其表征;并通过构建类均相催化臭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100 mg·L^(-1))的研究,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臭氧通入量13.92 mg·min^(-1)、催化剂投加量40 mg·L^(-1)和pH=9时,对苯二甲酸去除率高达90.97%,TOC去除率可达30%。五次循环试验后对苯二甲酸降解率仍稳定在8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Cu-Mn/Fe3o4@sio2@KCC 纳米催化剂 类均相体系 对苯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Cu-ZnO-Al_2O_3-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继元 曾崇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09-212,共4页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用于CO2直接加氢合成二甲醚Cu-ZnO-DAl2O3-SiO2催化剂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多种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焙烧温度影响CuO与Al2O3、SiO2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表现出不同的催化...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用于CO2直接加氢合成二甲醚Cu-ZnO-DAl2O3-SiO2催化剂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多种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焙烧温度影响CuO与Al2O3、SiO2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当焙烧温度为400℃时,CuO和ZnO分散较好,CuO与Al2O3、SiO2的相互作用较弱,催化剂对H2、CO2的吸附强度适中,吸附量较大,因而有利于二甲醚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温度 Cu-Zno-Al2o3-sio2催化剂 二氧化碳 加氢 二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